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省报刊与清末农业改良运动的兴起——以《湖北学生界》《汉口中西报》和《湖北农会报》为中心的考察
1
作者 周承智 郝祥满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77,共8页
在清末传统农业日益凋敝的背景下,《湖北学生界》《汉口中西报》和《湖北农会报》凭借特点鲜明的农业改良话语,成为鄂省颇具代表性的报刊。它们关注时代变革,通过多维度的宣传,引导国人投身农业改良。为了推动农业改良的合理施行,报刊... 在清末传统农业日益凋敝的背景下,《湖北学生界》《汉口中西报》和《湖北农会报》凭借特点鲜明的农业改良话语,成为鄂省颇具代表性的报刊。它们关注时代变革,通过多维度的宣传,引导国人投身农业改良。为了推动农业改良的合理施行,报刊大胆探索,提出各种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新策略。针对农业改良中的现实问题或不足之处,报刊还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另外,通过对近代农学理论和农业实用技术的传播,增强了国人改良农业的信心和能力。鄂省报刊的舆论宣传,有力地推动了清末农业改良运动的兴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报刊 农业振兴 农业改良 改良思想
下载PDF
抗战大后方农业改良与推广研究述评 被引量:1
2
作者 和乐乐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3年第9期86-90,共5页
抗战全面爆发以后,农业实际上成为国民政府支撑抗战的主要经济力量。农业增产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战时问题,“复兴农村”的农业改良与推广为了适应持久抗战的需求,在大后方得到了积极推行,抗战物资得到及时补充,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 抗战全面爆发以后,农业实际上成为国民政府支撑抗战的主要经济力量。农业增产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战时问题,“复兴农村”的农业改良与推广为了适应持久抗战的需求,在大后方得到了积极推行,抗战物资得到及时补充,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影响了推广成效。近年来抗战大后方农业改良与推广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从农业推广政策、农业科技推广、农业推广经费、推广品种改良与病虫害防治、农业推广机构,到推广成效与经验,可谓硕果累累,同时也存在研究方法单一、区域研究不平衡、概念模糊、碎片化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大后方农业改良与推广的整体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兴农村 抗战大后方 农业推广 农业改良
下载PDF
近代燕京大学与金陵大学农业改良路线的对抗
3
作者 毛逸群 《古今农业》 2023年第1期63-73,共11页
民国时期,金陵大学与燕京大学分别于南北最先引入美国农业模式。两校农科于1926年、1930年爆发两次纷争,究其本质,是金大"全国化"路线与燕大"地方化"路线的对抗。金大主张以其为中心在南北构建一个统筹协调的改良网... 民国时期,金陵大学与燕京大学分别于南北最先引入美国农业模式。两校农科于1926年、1930年爆发两次纷争,究其本质,是金大"全国化"路线与燕大"地方化"路线的对抗。金大主张以其为中心在南北构建一个统筹协调的改良网络,借助各地教会中学将技术与人才输送乡村,并以作物育种为主要领域。燕大基于南北差异,认为在华北应当建立专为地区农业服务的大学农科,并立足北方民情提出直接由大学培养人才输送乡村、作物育种与畜牧园艺齐头并进的改良路线。然而燕大农科最终被金大接管,"地方化"路线的探索戛然中止。本文通过金大与燕大农业路线的对比,发掘燕大路线的价值,并对种种困境下燕大路线的失败进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改良 地方化 燕京大学 金陵大学
下载PDF
论卜凯在安徽宿州的农业改良与推广 被引量:6
4
作者 杨学新 阴冬胜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6-140,共5页
卜凯1915年以农业传教士的身份由美国来到中国安徽宿州(当时称宿县),1920年受聘于南京金陵大学,在宿州工作生活了近五年。其间他深入农村和农户,了解中国农民的农业生产状况,传播农业科学知识,进行选种实验,推广美国先进的农业技术,由... 卜凯1915年以农业传教士的身份由美国来到中国安徽宿州(当时称宿县),1920年受聘于南京金陵大学,在宿州工作生活了近五年。其间他深入农村和农户,了解中国农民的农业生产状况,传播农业科学知识,进行选种实验,推广美国先进的农业技术,由一名农业传教士转变为一位农业专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卜凯 安徽宿州 农业改良
下载PDF
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农业改良 被引量:7
5
作者 王保存 张小兵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7-44,共8页
抗战爆发后,面对落后的农业经济,中共和陕甘宁边区政府确立一系列战时农业改良政策,并从五个方面进行卓有成效的农业改良。这不仅促进了边区农业经济的发展,赢得了农民的衷心拥护,而且保障了战时军需民用,为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抗战爆发后,面对落后的农业经济,中共和陕甘宁边区政府确立一系列战时农业改良政策,并从五个方面进行卓有成效的农业改良。这不仅促进了边区农业经济的发展,赢得了农民的衷心拥护,而且保障了战时军需民用,为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农业改良促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为当今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陕甘宁边区 农业改良
下载PDF
晚清末年湖北农业改良述略 被引量:13
6
作者 徐凯希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7-33,共7页
晚清末年是湖北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转变的重要阶段 ,侧重发展生物技术 ,大力发展农业教育 ,成为这一时期湖北农业改良方面的显著特点。在张之洞等人的积极倡导和推动下 ,随着西方农学思想逐步传播和商品性农业较快的发展 ,湖北农业无论... 晚清末年是湖北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转变的重要阶段 ,侧重发展生物技术 ,大力发展农业教育 ,成为这一时期湖北农业改良方面的显著特点。在张之洞等人的积极倡导和推动下 ,随着西方农学思想逐步传播和商品性农业较快的发展 ,湖北农业无论在农作物的良种选育、推广 ,以及发展农业教育和传播农业知识等方面 ,都有了比较明显的进步 ,且在许多方面开风气之先。同时也为近代湖北植棉业和棉纺织业确立在国内的领先地位创造了条件。通过张之洞等人的多方努力 ,使处在人口不断增长和严重水患压力下的湖北农业 ,仍有缓慢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末年 湖北 农业改良 农业教育 张之洞 农作物 农业知识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湖北汉江流域的农业改良 被引量:2
7
作者 黄长义 徐凯希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51-356,共6页
1931年和1935年的两次特大水灾,使汉江中下游地区的农村经济遭受空前破坏。为扭转农业日趋萧条的局面,在国内工商界和农业院校的推动下,南京国民政府和湖北地方政府在汉江流域修复水利设施、推广优良品种、建立合作组织、整顿田赋积弊,... 1931年和1935年的两次特大水灾,使汉江中下游地区的农村经济遭受空前破坏。为扭转农业日趋萧条的局面,在国内工商界和农业院校的推动下,南京国民政府和湖北地方政府在汉江流域修复水利设施、推广优良品种、建立合作组织、整顿田赋积弊,这一系列农业改良措施,使处于困境中的汉江流域农村经济得到短暂的恢复,为全民族抗战准备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30年代 湖北 汉江流域 农业改良
下载PDF
清末农会与农业改良刍探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永芳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3-40,共8页
清朝末年,面临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的加深与农业生产的衰微,清政府谕允饬令各地遍设农会,希图利用民间力量与官方力量共同振兴农业,摆脱国用匮绌的窘境。清末农会肇始于1907年7月成立的直隶农务总会,随后,其他各省相继创办。清末农会开展... 清朝末年,面临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的加深与农业生产的衰微,清政府谕允饬令各地遍设农会,希图利用民间力量与官方力量共同振兴农业,摆脱国用匮绌的窘境。清末农会肇始于1907年7月成立的直隶农务总会,随后,其他各省相继创办。清末农会开展了编辑农报,翻译农书;创办农业学堂;开办农业试验场;举行农产品评会,设立陈列所;植树造林以及农业调查等一系列农事活动。其在"整理农业之枢纽"、促进农业改良方面无疑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该组织受到官府监督、绅商控制,加之经费拮据,其在推动近代中国农业发展和维护农民利益方面的作用又是有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农会 农业改良
下载PDF
清末民初全国农会联合会与农业改良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永芳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3-147,共5页
1910年10月成立的全国农务联合会,是迄今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全国性农会团体。它是在清末民初农业生产日趋衰微、"兴农"呼声日益高涨的社会背景下,在各省农会相继创办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宗旨为联络全国农业机关,调查全国农... 1910年10月成立的全国农务联合会,是迄今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全国性农会团体。它是在清末民初农业生产日趋衰微、"兴农"呼声日益高涨的社会背景下,在各省农会相继创办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宗旨为联络全国农业机关,调查全国农业状况,规划、劝导全国农业改良与进行。它所组织开展的活动主要表现为编制农事调查报告、向主管官署提请农业改良议案,以及举行全国农会联合会会议等。全国农务联合会为推动中国由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转型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由于该组织是一种依附于政府的咨询性的社会团体,并非农民阶级自身的组织,故对推动近代中国农业发展的作用又是有限的,渐出历史舞台也是必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全国农会联合会 农业改良
下载PDF
抗战时期大后方的农业改良 被引量:13
10
作者 郑起东 《古今农业》 2006年第1期52-66,共15页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对大后方的农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改良。首先,积极调整战时农业政策,确定农业改良为基本国策,设立了中央农业改良机构,调整充实了省县及县以下各级农业推广机构,并推行农业推广督导制度,为战时全面、大规模的农业改...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对大后方的农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改良。首先,积极调整战时农业政策,确定农业改良为基本国策,设立了中央农业改良机构,调整充实了省县及县以下各级农业推广机构,并推行农业推广督导制度,为战时全面、大规模的农业改良奠定了组织和制度基础。其次,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和发展经济作物,主要抓了六个方面的工作。战时农业改良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总之,抗战时期大后方的农业改良,对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具有重大意义。这一成绩是大后方农业科技人员和广大农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同时也是与当时国民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有利于大后方农业生产发展的方针、政策与措施分不开的。应当承认,抗战期间,大后方农业经济为抗日战争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大后方 农业改良
下载PDF
抗战时期的广西农业改良 被引量:3
11
作者 秦宏毅 《广西社会科学》 2002年第4期202-204,共3页
抗日战争时期广西政府组织的大规模农业改良 ,目的是为了实现新桂系军阀地方自治和满足抗战前线的物质要求。抗战时期的广西农业改良 ,一个直接的效果就是大大地发展了广西农村生产力 ,为抗战前线输送了大量的人员和物资 ,发挥了西南大... 抗日战争时期广西政府组织的大规模农业改良 ,目的是为了实现新桂系军阀地方自治和满足抗战前线的物质要求。抗战时期的广西农业改良 ,一个直接的效果就是大大地发展了广西农村生产力 ,为抗战前线输送了大量的人员和物资 ,发挥了西南大后方对前线的支持作用。另一间接后果是启动了广西农业现代化的开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改良 农村生产力 农业现代化
下载PDF
清末四川农业改良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笛 《中国农史》 1986年第2期38-49,共12页
清朝末年,中国经济状况日益恶化,许多地区灾荒扩大,产量递减,粮食不敷,水利破坏,土地逐渐贫瘠,农业处于衰败的趋势,已明显地危及国计民生。不少有识之士竭力鼓吹农业改革,传播新的农业知识、技术,组织农牧垦殖公司,设立农会等。
关键词 四川 农业改良 农业学堂 传习所 官报 东方杂志 农务 清朝末年 清政府 公社
下载PDF
浅析北洋时期的农业改良及其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佳纬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60-164,共5页
北洋时期中国农业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而北洋政府对中国传统农业的改良,虽然由于各方面的历史原因,取得的效果有限,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促进了当时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对北洋时期的农业改良及其效果进行客观和综合地评价,有利... 北洋时期中国农业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而北洋政府对中国传统农业的改良,虽然由于各方面的历史原因,取得的效果有限,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促进了当时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对北洋时期的农业改良及其效果进行客观和综合地评价,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民国初年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洋时期 农业改良 综合评价
下载PDF
北洋政府时期的农会之兴与农业改良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永芳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2-153,共12页
北洋政府时期的农会组织是在衰微的农业生产社会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在国内各界日益高涨的兴农立国呼声中,北洋政府承袭清朝末年创建农会之遗风,先后颁布了农会规程及其施行细则等励农文件,为农会之兴提供了法律制度上的保证。农会组织的... 北洋政府时期的农会组织是在衰微的农业生产社会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在国内各界日益高涨的兴农立国呼声中,北洋政府承袭清朝末年创建农会之遗风,先后颁布了农会规程及其施行细则等励农文件,为农会之兴提供了法律制度上的保证。农会组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起步(1912年3月—1913年2月)、高涨(1913年2月—1921年7月)和消退(1921年8月—1928年12月)三个阶段。其活动内容较为广泛,主要表现为开展农情调查研究,提请农事改良议案;开办农事试验场所;推广农业科学技术以及开垦荒地、植树造林等。这些活动对于中国近代农业改良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促进了农业科技知识的广泛传播;培养了一大批农业专门人才;为国家和各级政府制定农业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促使农业种植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加速了中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但是,北洋政府时期的农会组织由于其自治权力的局限性,故在推动近代中国农业发展方面的作用又是有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洋政府 农会组织 农业改良
下载PDF
《皖政辑要》所见清末安徽的农业改良 被引量:1
15
作者 穆键 朱寅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92-95,共4页
清末新政时期,对传统农业进行近代化改良是清政府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农业大省的安徽多项农业新政并举,集中体现在了四个方面:设立近代农业行政管理机构、开垦荒地、推广桑蚕和兴修水利。这些政策和措施,在皖省得到了相当程度上的贯彻... 清末新政时期,对传统农业进行近代化改良是清政府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农业大省的安徽多项农业新政并举,集中体现在了四个方面:设立近代农业行政管理机构、开垦荒地、推广桑蚕和兴修水利。这些政策和措施,在皖省得到了相当程度上的贯彻和实施,因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安徽的传统农业亦在此时开始出现了新的气象。《皖政辑要》作为反映晚清安徽概貌的一部政书,真实地记载了该省实现这一转变的历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政辑要》 安徽 农业改良 农业近代化
下载PDF
基督教与川康民族地区的农业改良——边疆服务运动中的农业生计事工考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邓杰 蒋慧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106-111,共6页
边疆服务运动是基督教为实践其提倡已久的"社会福音"而展开的改造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状况的实践,推进这一运动的机构是边疆服务部。试图改善边民物质生活的农业生计服务是边疆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边部在川西和西康的彝羌... 边疆服务运动是基督教为实践其提倡已久的"社会福音"而展开的改造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状况的实践,推进这一运动的机构是边疆服务部。试图改善边民物质生活的农业生计服务是边疆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边部在川西和西康的彝羌藏地区的农业生计服务工作,为当地培养了一批生计干部,为边胞提供了进修机会,还更新了边民的农耕观念,大大改变了边胞对政府的敌对观念,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对推进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发展做出过有益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服务运动 川西 西康 少数民族 农业改良
下载PDF
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农业改良述论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照青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94-196,共3页
抗日战争时期,“模范抗日根据地”晋察冀在进行减租减息和互助合作运动的同时,开展了广泛的农业改良运动。边区兴修水利工程,发展农田灌溉事业;开展农业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这些改良措施促进了边区农业的恢复和发展,为抗战胜利奠定了... 抗日战争时期,“模范抗日根据地”晋察冀在进行减租减息和互助合作运动的同时,开展了广泛的农业改良运动。边区兴修水利工程,发展农田灌溉事业;开展农业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这些改良措施促进了边区农业的恢复和发展,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也为我们今天的农村经济建设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晋察冀边区 农业改良
下载PDF
北洋政府时期的农业改良及其成效--以湖北省为例
18
作者 瞿商 王丽 《古今农业》 2020年第1期68-78,112,共12页
北洋政府时期是中国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起步时期,而农业改良则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湖北省的农业改良,作为全国农业改良的一个缩影,实现了初步的品种改良和经济作物推广,建立了一批国营、民营林场和农垦公司,促进了... 北洋政府时期是中国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起步时期,而农业改良则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湖北省的农业改良,作为全国农业改良的一个缩影,实现了初步的品种改良和经济作物推广,建立了一批国营、民营林场和农垦公司,促进了农业教育,起到了启迪民智的作用。文章从农业改良的领导与组织机构和主要内容入手,分析了农业改良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为当今中国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历史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洋政府时期 农业改良 湖北省 成效
下载PDF
商部(农工商部)与清末农业改良
19
作者 王奎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2,共10页
清末新政时期,晚清政府在改变传统经济政策,致力发展工商业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农业的改良。在商部和农工商部的主导下,从农政机构建设,农业政策法规制定,农会组织的倡办,农事试验场和农事学堂的建立以及农产品的改良引进等方面进行了一... 清末新政时期,晚清政府在改变传统经济政策,致力发展工商业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农业的改良。在商部和农工商部的主导下,从农政机构建设,农业政策法规制定,农会组织的倡办,农事试验场和农事学堂的建立以及农产品的改良引进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客观上也促进了清末农业向近代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部 农业改良 近代化
下载PDF
合作与冲突:北洋时期湖北农业改良中的官绅互动
20
作者 王丽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1期64-71,共8页
北洋时期,顶层设计的农业现代化构想受制于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以及政府对底层薄弱的控制力。乡间影响力和官民中间人的传统地位使士绅阶层成为湖北农业改良底层实践的有力合作者。在大变革权力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官方提供士绅乡间统治... 北洋时期,顶层设计的农业现代化构想受制于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以及政府对底层薄弱的控制力。乡间影响力和官民中间人的传统地位使士绅阶层成为湖北农业改良底层实践的有力合作者。在大变革权力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官方提供士绅乡间统治的合法性地位,士绅提供乡间影响力,官绅合作成为实践农业改良的可行道路。看似双赢合作的背后,官绅内在利益诉求的矛盾——乡村控制权的争夺——引发了双方在权威、利益、资源方面的冲突。此外,在利益导向的官绅互动中,勾结牟利成为地方官员和士绅的理性选择。政权向底层延伸形成了新的底层治理网络,而以士绅为中心的乡村传统治理网络依然存在,官绅之间的合作、冲突与勾结反映出底层治理中新旧网络的融合与碰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改良 官绅互动 合作 冲突 底层治理网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