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7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YT双标图对北部冬麦区国审小麦品种的回溯分析
1
作者 张笑晴 许乃银 +5 位作者 孙晶 刘素娟 梁晨 刘林斌 徐剑文 许栩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8-226,共9页
北部冬麦区是我国重要的小麦主产区之一,对该麦区历年国审小麦品种进行回溯分析有助于小麦品种资源的合理利用。本研究基于产量与熟期、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容重、品质指数、抗病指数和抗寒指数等性状的组合,采用品种-产量×性... 北部冬麦区是我国重要的小麦主产区之一,对该麦区历年国审小麦品种进行回溯分析有助于小麦品种资源的合理利用。本研究基于产量与熟期、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容重、品质指数、抗病指数和抗寒指数等性状的组合,采用品种-产量×性状组合(GYT,genotype by yield×trait)双标图方法对2003-2023年期间北部冬麦区47个国审小麦品种进行了综合分析和分类评价。结果表明,47个国审小麦品种可划分为4个特征显著的品种类型。其中,Ⅰ型品种综合表现优秀,在产量与早熟性、抗病性、抗寒性、千粒重和容重等性状组合上表现突出,在产量与穗数、穗粒数和品质指数组合上表现优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价值最高,主要包括京麦179、京农16和津麦3118等8个品种。Ⅱ型品种综合表现优良,在产量与品质指数、穗数组合上表现突出,在产量与抗病指数、抗寒指数组合上表现稍差,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价值较高,但应注意生产安全,主要包括京麦202、京农19和轮选158等13个品种。Ⅲ型品种的产量与抗病和抗寒指数组合最好,但在其余性状组合上表现差,综合生产应用价值有限,可作为抗性亲本。Ⅳ型品种综合表现较差,可选择单性状表现优良的品种作为育种亲本应用。根据各品种在GYT双标图ATA轴上的投影位置,筛选出综合表现优良的京麦179、京农16、津麦3118、京麦189、京麦202、京花12号、京农19、轮选158和中麦623等品种。本研究采用GYT双标图分析方法基于“产量-性状”组合水平对北部冬麦区小麦品种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类研究,为其他作物和地区的类似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品种审定 品种分类 多性状 GT双标图 GYT双标图 北部冬麦
下载PDF
优质冬麦高产种植技术研究
2
作者 姚雨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174-177,共4页
最近几年,随着农业经济的不断向前推进和发展,大众的饮食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冬小麦作为重要的粮食产品,保证其良好的产量和生产品质,对维护大众的粮食安全有着现实意义。冬小麦整个生长发育与周期相对较长,会经历冬、春、夏三个... 最近几年,随着农业经济的不断向前推进和发展,大众的饮食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冬小麦作为重要的粮食产品,保证其良好的产量和生产品质,对维护大众的粮食安全有着现实意义。冬小麦整个生长发育与周期相对较长,会经历冬、春、夏三个季节,生长阶段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栽培管理,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对最终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就需要明确相应的种植技术规范,并注重做好病虫害的科学防治,降低病虫害对冬麦生长发育造成的不良影响,确保栽培安全。本次研究探讨了优质冬麦高产种植技术和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希望对更好地提高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成效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麦 高产种植 病虫害 防治技术
下载PDF
沈阳冬麦试验气候代表性研究报告 被引量:1
3
作者 陶向新 高西宁 +4 位作者 王洪岩 刘宏伟 赵海连 徐全辉 张伟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6期595-597,共3页
本文充分利用马氏平方距离的广义性,使之成为冬麦试验年与历史年代温度条件的气候差异的综合要素指标,并运用马氏距离的可检验性,通过辗转运算方式筛选相似年,对试验阶段的气候代表性进行鉴定。最终确定沈阳1991~1997年冬... 本文充分利用马氏平方距离的广义性,使之成为冬麦试验年与历史年代温度条件的气候差异的综合要素指标,并运用马氏距离的可检验性,通过辗转运算方式筛选相似年,对试验阶段的气候代表性进行鉴定。最终确定沈阳1991~1997年冬麦试验的气候代表性为88%,为冬麦北移提供了气候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代表性 马氏距离 模糊聚类 冬麦北移 冬麦试验 沈阳市
下载PDF
高寒地区冬小麦东农冬麦1号越冬前的生理生化特性 被引量:64
4
作者 于晶 张林 +4 位作者 崔红 张永侠 苍晶 郝再彬 李卓夫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019-2025,共7页
在北方寒地田间自然条件下,于越冬前不同时期(不同气温)分别对抗寒冬小麦品种东农冬麦1号(返青率大于85%)和非抗寒品种济麦22(返青率小于1%)的叶片、分蘖节和根取样,测定其与抗寒相关的一些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东农冬麦1号的可溶性... 在北方寒地田间自然条件下,于越冬前不同时期(不同气温)分别对抗寒冬小麦品种东农冬麦1号(返青率大于85%)和非抗寒品种济麦22(返青率小于1%)的叶片、分蘖节和根取样,测定其与抗寒相关的一些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东农冬麦1号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脯氨酸、叶绿素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高于济麦22;组织含水量、相对电导率均低于济麦22,说明东农冬麦1号的抗寒适应性强于济麦22。分蘖节储备抗寒物质的能力最强,是小麦安全越冬中起重要作用的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农冬麦1号 抗寒性 生理生化特性 寒地地区
下载PDF
黄淮冬麦区小麦品种品质改良现状分析 被引量:40
5
作者 胡卫国 赵虹 +3 位作者 王西成 邱军 曹廷杰 曹颖妮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36-943,共8页
为了解近年来黄淮冬麦区小麦品质改良状况,对2000-2009年黄淮冬麦区324个区试品种(系)的容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沉降值、吸水率、稳定时间、拉伸面积和最大抗延阻力等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淮冬麦区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湿面... 为了解近年来黄淮冬麦区小麦品质改良状况,对2000-2009年黄淮冬麦区324个区试品种(系)的容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沉降值、吸水率、稳定时间、拉伸面积和最大抗延阻力等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淮冬麦区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平均含量较高,黄淮南片冬水组、春水组和黄淮北片水地组三组参试品种在这两个指标上都达到强筋小麦国家审定标准,但面筋强度较差,蛋白质质量不高,表现为稳定时间、沉降值、拉伸面积和最大抗延阻力等性状的值都偏低,特别是黄淮北片在这几个性状值上都低于黄淮南片。近年来黄淮冬麦区加强了对这4个性状的改良,各性状值稳中有升。因此,当前黄淮麦区小麦品质改良的重点是加强蛋白质质量的改良,使各性状综合平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冬麦 小麦品种 品质性状 改良进展
下载PDF
北部冬麦区旱地小麦品种的演变规律 被引量:29
6
作者 张俊灵 闫金龙 +2 位作者 张东旭 孙美荣 常海霞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17-1024,共8页
为了给北部冬麦区旱地小麦育种提供参考,利用1986-2015年国家北部冬麦区旱地小麦长治区试点参试品种的试验资料,研究其演变规律,并对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28年间北部冬麦区旱地小麦品种产量呈逐年递增趋势,... 为了给北部冬麦区旱地小麦育种提供参考,利用1986-2015年国家北部冬麦区旱地小麦长治区试点参试品种的试验资料,研究其演变规律,并对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28年间北部冬麦区旱地小麦品种产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年平均遗传进展分别为68.163kg·hm^(-2)或1.57%。主要农艺性状演变的总趋势是,有效穗数和千粒重增加,穗粒数略有减少,株高降低,抽穗期和成熟期提前,灌浆期延长,其年平均遗传进展分别为0.18%、0.26%、-0.03%、-0.26%、-0.12%、-0.05%、0.17%。从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变化趋势和变异情况及区域布局、气候条件和育种现状分析,选育抗旱节水性好、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的品种是北部冬麦区旱地小麦育种面临的挑战和最终目标。为了适应当前耕作制度、生产条件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北部冬麦区旱地品种选育应在加强品种抗旱节水性选择的基础上,通过适当降低株高增强抗倒性来进一步增加穗数,通过选育穗子较大、小穗数适中、结实性好的品种来提高穗粒数,通过选择灌浆期长且灌浆速率高的品种来提高品种的千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北部冬麦 旱地品种 演变规律
下载PDF
黄淮冬麦区小麦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曹莉 王辉 +3 位作者 李学军 孙道杰 闵东红 冯毅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7-121,141,共6页
以国家小麦区域试验参试品种为材料,研究了黄淮冬麦区小麦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的关系。研究表明:产量与容重、硬度、出粉率和面团流变学特性等品质性状元显著负相关性,因此,高产与上述品质性状可以较容易达到同步改良;产量与蛋白质含量... 以国家小麦区域试验参试品种为材料,研究了黄淮冬麦区小麦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的关系。研究表明:产量与容重、硬度、出粉率和面团流变学特性等品质性状元显著负相关性,因此,高产与上述品质性状可以较容易达到同步改良;产量与蛋白质含量和沉淀值多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性,提高产量可能会导致这些品质性状变劣,但在某些试验点和在某些品种中,它们无显著负相关性,甚至还表现出一定的正相关性;千粒重、穗粒数和穗粒重等产量性状与多数品质性状呈负相关,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穗数与多数品质性状呈正相关或极微弱的负相关,因此初步认为,在高产、优质育种中,侧重于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穗数的选择,有可能会协调高产与优质间的矛盾;面团流变学特性和产量性状间无显著矛盾性,较易同步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冬麦 小麦 品质性状 产量性状 关系
下载PDF
小麦地方品种小白冬麦抗白粉病基因分子标记 被引量:15
8
作者 薛飞 薛飞 +4 位作者 翟雯雯 翟雯雯 段霞瑜 周益林 吉万全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806-1811,共6页
小麦农家品种小白冬麦对小麦白粉病具有良好抗性,对病原菌拥有较广的抗谱,并与其他已知抗白粉病基因的抗谱不同,遗传分析证实小白冬麦的苗期抗性由一个隐性抗白粉病基因控制。为了寻找与小白冬麦所携带抗白粉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采用... 小麦农家品种小白冬麦对小麦白粉病具有良好抗性,对病原菌拥有较广的抗谱,并与其他已知抗白粉病基因的抗谱不同,遗传分析证实小白冬麦的苗期抗性由一个隐性抗白粉病基因控制。为了寻找与小白冬麦所携带抗白粉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采用小白冬麦和感病品种Chancellor(CC)正反交组合,在2个F2群体125和107个单株上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抗白粉病基因mlxbd与引物Xgwm577、Xgwm1267等紧密连锁,通过中国春及其第7部分同源群缺体-四体系,双端体系和缺失系将其定位在7B染色体长臂末端区域(7BL-10,Bin0.78-1.00),利用与mlxbd最近的引物Xgwm577扩增23个含有已知抗白粉病基因的小麦品种,检测发现这个引物不能单独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小白冬麦 白粉病 抗病基因 SSR标记
下载PDF
冬麦春播小麦发育进程中主茎叶片内源激素的变化 被引量:15
9
作者 徐澜 高志强 +3 位作者 安伟 李彦良 郭晨晨 贾苏卿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55-363,共9页
为探讨冬麦春播小麦内源激素在其生育进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以长江中下游地区冬播小麦品种扬麦13、渝麦10为材料,在忻定盆地春播条件下,研究在早播(Ⅰ:3月7日)和适播(Ⅱ:3月14日)2个处理下,不同生育时期小麦主茎叶片内源激素赤霉... 为探讨冬麦春播小麦内源激素在其生育进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以长江中下游地区冬播小麦品种扬麦13、渝麦10为材料,在忻定盆地春播条件下,研究在早播(Ⅰ:3月7日)和适播(Ⅱ:3月14日)2个处理下,不同生育时期小麦主茎叶片内源激素赤霉素(GA)、吲哚乙酸(IAA)、玉米素核苷(ZR)和脱落酸(ABA)含量变化及其对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内源激素在小麦生育进程中呈现不同动态变化,其中拔节期、开花期是内源激素调节的关键时期。多元相关分析、通径分析等表明,冬麦春播条件下,扬麦13、渝麦10在拔节期(GA和ABA)、开花期(ZR和GA)激素与产量的偏相关系数最高,分别为0.88~0.91、0.995~0.997,即GA水平与产量关系较为密切。品种间内源激素含量的差异大于播期间差异,其中扬麦13(Ⅰ)的GA含量较稳定,其拔节期ABA含量明显低于其它处理,且GA/ABA、IAA/ABA、ZR/ABA和(GA+IAA+ZR)/ABA值均为品种间最高;此外,扬麦13的籽粒产量、成穗数及穗粒数均显著高于渝麦10和宁2038(CK),在早播处理下扬麦13的增产幅度较大。本研究为冬麦春播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受内源激素调控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麦春播 内源激素 激素平衡 籽粒产量 播期
下载PDF
宁夏引黄灌区冬麦北移及耕作改制的发展 被引量:12
10
作者 袁汉民 陈东升 +7 位作者 王晓亮 赵桂珍 张富国 袁海燕 张维军 亢玲 来长凯 白冰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82-387,共6页
为了适应全球气候变化,解决宁夏小麦生产中的瓶颈问题,探索冬麦北移及耕作改制的途径,20年来科研人员先后开展了冬小麦遗传资源、育种、栽培技术、耕作制度、种植业结构的研究。冬小麦新品种"宁冬10号"、"宁冬11号"... 为了适应全球气候变化,解决宁夏小麦生产中的瓶颈问题,探索冬麦北移及耕作改制的途径,20年来科研人员先后开展了冬小麦遗传资源、育种、栽培技术、耕作制度、种植业结构的研究。冬小麦新品种"宁冬10号"、"宁冬11号"可比宁夏春麦主栽品种"宁春4号"增产20%~50%,其品质达到国家优质中筋小麦标准,最高产量达到11.5t·hm-2。宁夏引黄灌区已经出现大面积亩产量"超吨粮"的冬小麦套种玉米及亩产"超吨细粮"的冬小麦加复种水稻;冬小麦收获后复种蔬菜、青贮玉米等,达到了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宁夏已有6种与种植冬小麦有关的"一年两熟、全免耕"轮作模式试验成功,并引进印度"涡轮式免耕快乐播种机",且已研制成功适于宁夏引黄灌区的小麦免耕播种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黄灌区 冬麦北移 育种 耕作
下载PDF
黄淮冬麦区旱地区试小麦产量与产量三因素通径分析 被引量:40
11
作者 王继滨 李凤云 +3 位作者 李红芹 刘爱华 赵国锦 樊桂英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1期142-143,162,共3页
对1997-1998年度参加全国旱地区试的16个冬小麦品种产量三因素与产量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三因素都与产量具有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大小顺序为:穗粒数>千粒重>公顷穗数;直接通径系数大小顺序为:穗粒数>公顷穗数>千... 对1997-1998年度参加全国旱地区试的16个冬小麦品种产量三因素与产量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三因素都与产量具有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大小顺序为:穗粒数>千粒重>公顷穗数;直接通径系数大小顺序为:穗粒数>公顷穗数>千粒重。因此在选育旱地小麦品种时应注重协调好产量三因素之间的关系,在取得一定的群体穗数的基础上,以千粒重和穗粒数为重点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穗数 区试 旱地 千粒重 通径分析 穗粒数 小麦产量 冬麦 麦区 因素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北方冬麦区冬小麦生育期的影响 被引量:44
12
作者 姬兴杰 朱业玉 +2 位作者 刘晓迎 熊淑萍 王鸽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11年第4期576-581,共6页
利用北方冬麦区18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83-2005年气象资料和冬小麦生育期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该区域气象因素和冬小麦生育期变化特征,以及气候变化对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1983-2005年,北方冬麦区降水量、日照时数和日较... 利用北方冬麦区18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83-2005年气象资料和冬小麦生育期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该区域气象因素和冬小麦生育期变化特征,以及气候变化对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1983-2005年,北方冬麦区降水量、日照时数和日较差的变化趋势不明显;而气温呈明显增加,以冬春季增加最为明显,最低气温的增幅较大;从总体上看,冬小麦播种期和返青期的变化趋势不明显,抽穗期和成熟期分别以0.46d/a和0.27d/a的趋势显著提前;在空间分布上,播种期和返青期的变化趋势差异不显著,而抽穗期和成熟期差异显著,特别是抽穗期表现出随纬度增加提前趋势变小的特点。相关分析表明:冬小麦关键生育期均表现为与日照时数和日较差呈显著正相关;与气温均呈显著负相关;除成熟期与5月降水总量相关性不显著外,其余均表现出显著负相关;从整体上看,最低气温升高是北方冬麦区冬小麦生育期提前的主要原因。北方冬麦区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特征较为明显,其对冬小麦生育期的影响较为显著,研究结果可为北方冬麦区的农作物生产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冬麦 气候变化 冬小麦生育期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黄淮冬麦区冬季长寒型冻害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8
13
作者 郑冬晓 杨晓光 +2 位作者 赵锦 慕臣英 龚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4338-4346,共9页
冻害是影响我国北方冬小麦生产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之一,明确气候变化背景下冻害发生规律和演变特征,对防御冻害具有重要的意义。以黄淮冬麦区为研究区域,利用1960—2010年47个气象台站逐日气温资料,在分析越冬期负积温和越冬期长度变化... 冻害是影响我国北方冬小麦生产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之一,明确气候变化背景下冻害发生规律和演变特征,对防御冻害具有重要的意义。以黄淮冬麦区为研究区域,利用1960—2010年47个气象台站逐日气温资料,在分析越冬期负积温和越冬期长度变化特征基础上,以越冬期负积温为指标分析了黄淮冬麦区冬季长寒型冻害发生频率及站次比演变特征,并利用冻害实际灾情资料对研究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黄淮冬麦区越冬期负积温绝对值在过去50a平均为17.3—240.8℃·d,空间上呈南少北多的纬向分布特征,且近50a呈减少趋势,全区负积温绝对值每10年减少1.8—38.3℃·d,这种变化趋势表现为南低北高的空间分布特征;(2)研究时段内全区越冬期长度呈波动性缩短趋势,尤其是研究区域北部地区,南部地区越冬期长度年际间变化不显著,且个别站点有些年份没有稳定越冬期,多集中在1985年以后;(3)黄淮冬麦区较轻冻害发生频率较高,为40%以上,空间上由北向南逐渐增大,站次比年代际呈增加趋势;中度冻害和较重冻害发生频率较低,多数站点在10%以下,空间上由北向南逐渐减小,站次比呈减少趋势;全区无严重冻害和极严重冻害风险。气候变化背景下,黄淮冬麦区冬季长寒型冻害风险较小,各站点冻害程度随年代变化逐渐减轻,较轻冻害的站点逐渐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黄淮冬麦 冬小麦 冬季长寒型冻害 时空分布
下载PDF
黄淮冬麦区超高产小麦品种的产量结构模式研究 被引量:52
14
作者 崔党群 张娟 +1 位作者 闻捷 王俊振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5,共5页
采用相关和回归分析 ,研究了黄淮冬麦区超高产小麦品种的产量结构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多穗型品种要实现超高产必须三要素协调 ,在保证足够穗数的前提下 ,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 ,其最佳产量结构为穗数 6 80 6× 10 6 穗 /hm2... 采用相关和回归分析 ,研究了黄淮冬麦区超高产小麦品种的产量结构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多穗型品种要实现超高产必须三要素协调 ,在保证足够穗数的前提下 ,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 ,其最佳产量结构为穗数 6 80 6× 10 6 穗 /hm2 左右 ,穗粒数 38 16粒左右 ,千粒重4 0 34g左右 ;大穗型品种实现超高产的关键是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 ,其最佳产量结构为穗数4 6 76× 10 6 穗 /hm2 左右 ,穗粒数 4 9 73粒左右 ,千粒重 4 9 38g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超高产品种 品种选育 产量结构模式 黄淮冬麦
下载PDF
缺失蜡质蛋白类型小麦在我国北方冬麦区的分布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小兰 沈银柱 +2 位作者 黄占景 王子宁 李杏普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27-129,共3页
关键词 中国 北方冬麦 小麦 蜡质蛋白缺失体 地理分布
下载PDF
气候变暖对江苏省冬麦苗期的影响及对策的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黄毓华 高苹 +2 位作者 徐萌 陈维新 潘永圣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43-46,共4页
着重讨论了 80年代后期以来气候变暖的特点 ,通过对江苏省 3个地区冬麦播种~越冬期和越冬期温度的对比分析 ,认为江苏气候变暖对冬麦的影响具有 3个特点 :一是从时段而言 ,出现在播种~越冬期 ;二是以地区而言 ,以淮北地区和江南地区... 着重讨论了 80年代后期以来气候变暖的特点 ,通过对江苏省 3个地区冬麦播种~越冬期和越冬期温度的对比分析 ,认为江苏气候变暖对冬麦的影响具有 3个特点 :一是从时段而言 ,出现在播种~越冬期 ;二是以地区而言 ,以淮北地区和江南地区偏暖更为明显 ;三是就高、低温度范围而言 ,最低气温的升高尤为突出。结合本地生产实际 ,分析了气候变暖对冬麦苗期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麦苗期 气候变暖 影响 对策
下载PDF
黄淮冬麦区区试小麦品种(系)的品质性状分析及评价 被引量:15
17
作者 曹莉 王辉 李学军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68-71,共4页
采用国际标准分析方法 ,对 1998~ 1999年度黄淮冬麦区区试 18个参试小麦品种 (系 )的籽粒品质、蛋白质品质、磨粉品质、粉质参数等品质性状进行了系统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 ,参试品种的籽粒硬度、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总体水平较... 采用国际标准分析方法 ,对 1998~ 1999年度黄淮冬麦区区试 18个参试小麦品种 (系 )的籽粒品质、蛋白质品质、磨粉品质、粉质参数等品质性状进行了系统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 ,参试品种的籽粒硬度、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总体水平较高 ;沉淀值多数属于中、中低类型 ;稳定时间多数属于中、低类型 ,大多数参试品种的软化度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黄淮冬麦 品质性状 品种区域试验 综合评价
下载PDF
气候变化情景下黄淮海冬麦区降水量及其适宜度变化分析 被引量:15
18
作者 申双和 褚荣浩 +2 位作者 吕厚荃 李萌 邵立瑛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54-464,共11页
采用双线性插值法将RegCM3模式模拟的A1B情景下该区域1951-2100年0.25°×0.25°的格点数据插值到各站点位置,然后利用黄淮海冬麦区1971-2000年83个站点逐日气象资料对其进行误差订正,再将情景数据分为1951-1980年、1981-2... 采用双线性插值法将RegCM3模式模拟的A1B情景下该区域1951-2100年0.25°×0.25°的格点数据插值到各站点位置,然后利用黄淮海冬麦区1971-2000年83个站点逐日气象资料对其进行误差订正,再将情景数据分为1951-1980年、1981-2010年、2011-2040年、2041-2070年和2071-2100年共5个阶段,计算各阶段冬小麦主要生育期降水量及其适宜度,并分析相应的时空变化特点。结果表明:黄淮海冬麦区在暖湿化的气候情景下,冬小麦各主要生育期降水量和降水适宜度总体上呈现南方多北方少的分布特点,返青-拔节期降水量最少,抽穗-成熟期降水量最多,相应各主要生育期的降水适宜度表现为返青-拔节期和抽穗-成熟期较高、拔节-抽穗期较低的特点。分时段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时间推延,各主要生育期内降水适宜度与降水量基本呈正相位的变化关系,即降水量越大,适宜度也相应增大。返青-拔节期的降水量和降水适宜度均呈现北部增加、南部明显减少的趋势,拔节-抽穗期降水量和降水适宜度均呈减少-增加-减少-增加的波动变化趋势,抽穗-成熟期降水量和降水适宜度均呈先减少后相对稳定的变化趋势,全生育期内降水量和降水适宜度均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未来全球气候变暖情景下,黄淮海冬麦区北部可以考虑根据实际情况小幅扩大种植规模;南部可以考虑保持现有种植规模或小幅减小种植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冬麦 冬小麦 R e g C M 3 降水 降水适宜度
下载PDF
干旱综合防御集成技术机制及在华北冬麦区的示范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霍治国 李世奎 +3 位作者 安顺清 薛昌颖 朱自玺 吴乃元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56-563,共8页
论文将底墒效应利用技术、土壤深松技术、秸秆覆盖技术、有限水分胁迫效应利用技术、喷施多功能防旱剂五项单项抗旱技术在冬小麦播前及各个发育阶段适时、适地综合集成,并给出了应用量化指标。于1998~2000年在河南、河北、山东省进行... 论文将底墒效应利用技术、土壤深松技术、秸秆覆盖技术、有限水分胁迫效应利用技术、喷施多功能防旱剂五项单项抗旱技术在冬小麦播前及各个发育阶段适时、适地综合集成,并给出了应用量化指标。于1998~2000年在河南、河北、山东省进行示范推广应用。结果表明:冬小麦干旱综合防御集成技术是通过各单项抗旱技术触发和优化冬小麦找水、增水、保水、节水、控水的五种水分利用机制,发挥了植物生理生态、土壤理化性状、土壤水库、麦田小气候效应和化学制剂喷施等多种防旱抗旱的效能,时间贯穿于冬小麦整个生育期,可实现持续防旱抗旱。集成技术具有比各单项技术更显著的增产、节水效果。在两个典型大旱年的情况下,集成技术使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0.6%~53.7%,平均提高27.7%;小麦增产7.0%~42.3%,平均增产16.6%;每公顷增加纯收入490~1200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综合防御集成技术机制 华北冬麦 冬小麦 水分利用效率 农业气象灾害 水分利用机制
下载PDF
黄淮冬麦区区试品种的抗条锈鉴定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欣丽 黄丽丽 +1 位作者 康振生 段双科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9-121,125,共4页
对34个黄淮冬麦区区试品种和4个生产对照品种进行了苗期分小种鉴定和成株期混合小种鉴定。结果表明,苗期有44.74%的品种抗条中29号小种,26.32%的品种抗条中31号小种,10.53%的品种抗条中32号小种,仅有1个品种对3个小种均表现抗病。成株期... 对34个黄淮冬麦区区试品种和4个生产对照品种进行了苗期分小种鉴定和成株期混合小种鉴定。结果表明,苗期有44.74%的品种抗条中29号小种,26.32%的品种抗条中31号小种,10.53%的品种抗条中32号小种,仅有1个品种对3个小种均表现抗病。成株期有10个品种表现抗病,其中大部分可能为慢锈型或高温抗锈性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种 品种 区试 成株期 抗病 黄淮 麦区 冬麦 生产 表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