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谈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被害人权利的保护
1
作者 程木英 张明鹏 《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3期42-43,共2页
司法实践中人们往往强调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权利的保护 ,本文旨在强调从诉讼权利平等的角度出发应重视对被害人的权利保护。
关键词 保护 被害人权利 刑事附带民事案件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控诉权 上诉权
下载PDF
律师代理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法律思考
2
作者 邓蔚文 《商洛学院学报》 1993年第2期26-29,共4页
诉讼是对社会冲突进行控制的最终手段,法律的正义只有通过诉讼程序的公正才会最终得到实现.在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诉讼中,刑事诉讼是由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而产生的,附带民事诉讼是基于对损害的赔偿请求而产生,刑事诉讼居主导支配地位... 诉讼是对社会冲突进行控制的最终手段,法律的正义只有通过诉讼程序的公正才会最终得到实现.在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诉讼中,刑事诉讼是由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而产生的,附带民事诉讼是基于对损害的赔偿请求而产生,刑事诉讼居主导支配地位,民事诉讼属附带依从,它对刑事诉讼具有依附和受制约的特点.二者虽有主附不同,但都很重要.笔者在律师实务中,学习和运用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吸收借鉴中外法律文化有益的经验,写出这篇思考文章,目的是促进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臻于完善,健全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律师代理刑事附带民事案件 法律思考
下载PDF
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限额赔偿原则的提倡——从刑事附带民事案件执行难说起
3
作者 袁涌 《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23-27,共5页
刑事附带民事案件执行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施行以后则更难。照搬适用该司法解释不但造成执行难而且还有许多弊端,如空判现象严重、违背责任自负原则、不利于罪犯复归社会等。在刑事附带... 刑事附带民事案件执行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施行以后则更难。照搬适用该司法解释不但造成执行难而且还有许多弊端,如空判现象严重、违背责任自负原则、不利于罪犯复归社会等。在刑事附带民事领域应适用限额赔偿原则,辅之以国家补偿制度,多渠道弥补被害人损失,着眼于恢复正义的实现,有效控制社会犯罪总量,以求得国家、社会、被害人、被告人多方利益最大化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附带民事案件 执行难 限额赔偿 社会福利最大化
下载PDF
浅析刑事附带民事案件执行难原因及对策
4
作者 赵学雷 《青年与社会》 2013年第5期47-47,共1页
近年来,刑事附带民事执行案件在整个执行案件中仍占较大比例,实际执行到位很少。在此类案件中,被害人因刑事犯罪已遭受了人身或财产损失,即使被告人已服法,但被害人的民事合法权益却未得到实际的维护,极易造成上访、群访,严重影... 近年来,刑事附带民事执行案件在整个执行案件中仍占较大比例,实际执行到位很少。在此类案件中,被害人因刑事犯罪已遭受了人身或财产损失,即使被告人已服法,但被害人的民事合法权益却未得到实际的维护,极易造成上访、群访,严重影响了人民法院的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案件 刑事附带民事案件
下载PDF
再论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精神赔偿问题——走出刑事案件精神赔偿的误区 被引量:11
5
作者 杨红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51-156,共6页
精神损害赔偿在我国理论界及司法界一直是敏感的问题。传统的诉讼观念认为 ,精神赔偿不适用刑事案件损害赔偿请求。然而 ,随着社会的发展 ,公民权利本位法律意识的强化 ,要求刑事侵权给予精神赔偿的呼声越来越高 ,而法律又与社会情势、... 精神损害赔偿在我国理论界及司法界一直是敏感的问题。传统的诉讼观念认为 ,精神赔偿不适用刑事案件损害赔偿请求。然而 ,随着社会的发展 ,公民权利本位法律意识的强化 ,要求刑事侵权给予精神赔偿的呼声越来越高 ,而法律又与社会情势、公众情绪、当代诉讼观念相抵触 ,以致公众难以接受立法者对这一问题的态度 ,其冲突的焦点 ,在于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及如何统一完善这方面的立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附带民事案件 精神赔偿 精神损失 民事侵权 刑事侵权 法律体制
原文传递
审理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若干疑难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5
6
作者 谌鸿伟 杨凯 《法律适用》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2-64,共3页
我国刑事诉讼制度中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制度设计存在一定的缺陷及不合理之处.相关规定和司法解释也存有矛盾和漏洞。造成审理此类案件的疑难和困惑.如附带民事部分中存在共同侵权行为.即共同致害人的行为的责任认定及赔偿责任如... 我国刑事诉讼制度中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制度设计存在一定的缺陷及不合理之处.相关规定和司法解释也存有矛盾和漏洞。造成审理此类案件的疑难和困惑.如附带民事部分中存在共同侵权行为.即共同致害人的行为的责任认定及赔偿责任如何承担的问题,共同犯罪人又是共同侵权人不在案(如在逃)未起诉为刑事被告人如何处理的问题,精神损害赔偿等问题,均属审判中较难解决的实际问题,各地法院在处理类似问题的方法上也不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附带民事案件 疑难 审理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刑事诉讼制度 共同侵权行为 精神损害赔偿 刑事被告人 共同犯罪人 司法解释
原文传递
对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调解工作的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4
7
作者 杨毅平 孟丽 《人民司法》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S期39-41,共3页
2006年以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两级法院共受理刑事附带民事案件2894件。其中,刑事自诉案件11件,刑事公诉案件2883件。结案2883件,平均结案率99.62%。其中,判决结案的709件,占结案总数的24.59%;调解结案的2174件,占结案总数... 2006年以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两级法院共受理刑事附带民事案件2894件。其中,刑事自诉案件11件,刑事公诉案件2883件。结案2883件,平均结案率99.62%。其中,判决结案的709件,占结案总数的24.59%;调解结案的2174件,占结案总数的75.41%。调解结案方式已成为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主要的结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附带民事案件 调解工作 刑事自诉案件 刑事公诉案件 结案方式 结案率 哈尔滨市 黑龙江省
原文传递
完善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量刑程序
8
作者 孟粉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65-66,共2页
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改革已经普遍推开并在司法实践中广泛运用。检察机关推动量刑建议司法改革的主要意义在于,使得被告人的量刑更公开、透明;限制法官滥用自由裁量权。量刑建议改革的价值取向理应通过量刑建议权的正义和效率属性来实... 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改革已经普遍推开并在司法实践中广泛运用。检察机关推动量刑建议司法改革的主要意义在于,使得被告人的量刑更公开、透明;限制法官滥用自由裁量权。量刑建议改革的价值取向理应通过量刑建议权的正义和效率属性来实现。因此,检察机关首先要保证提出的量刑建议具有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附带民事案件 量刑程序 量刑建议权 检察机关 司法改革 自由裁量权 司法实践 被告人
原文传递
谈谈刑事附带民事案件法律文书的名称
9
作者 余卿海 《四川审判》 2000年第3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刑事附带民事案件 裁判文书 调解文书 适用范围
原文传递
石家庄铁路运输法院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调解实行“四步法”
10
《法庭内外》 2010年第6期56-56,共1页
第一步,调解前全面了解被告人的赔偿能力,查明其家庭和直系亲属的财产状况以及是否同意代为赔偿的态度。
关键词 刑事附带民事案件 铁路运输法院 “四步法” 调解 石家庄 赔偿能力 财产状况 直系亲属
原文传递
浅谈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民事部分的检察监督
11
作者 谷卓艺 《天津检察》 2010年第1期33-33,30,共2页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对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的民事部分该如何进行检察监督,这在当前的司法实践中还需要探讨。
关键词 刑事附带民事案件 检察监督 法律监督机关 检察机关 司法实践 国家
原文传递
构建以审执结合为主国家补偿为补充的刑事附带民事案件执行制度的思考
12
作者 曾繁源 张阳平 《特区法坛》 2005年第1期30-32,共3页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制度。它旨在程序上方便当事人,在实体上弥补刑事被害人因不法侵害遭受的损失。尽管理论界对这一制度的存废褒贬不一,但在实践中对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执行难这一问题却有着共同的体验。...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制度。它旨在程序上方便当事人,在实体上弥补刑事被害人因不法侵害遭受的损失。尽管理论界对这一制度的存废褒贬不一,但在实践中对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执行难这一问题却有着共同的体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执行难到底难在哪里?能否寻找到一种有效的机制,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审理过程中保障受害人合法权益的同时,执行难的问题也迎刃而解。以下便是作者基于上述思考进行的粗浅研究,以抛砖引玉就教于同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附带民事案件 执行制度 国家补偿 民事诉讼案件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刑事被害人 执行难 司法制度 中国特色 不法侵害 合法权益 审理过程 当事人 理论界 受害人 存废
原文传递
论医疗救助机构在附带民事诉讼中的诉讼地位
13
作者 项军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28-30,共3页
在《刑事诉讼法》有关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规定中 ,只有原告、被告 ,并且对原告和被告的资格作了明确的规定 ,而在司法实践中 ,众多的涉及人身损害的刑事案件中 ,特别是涉及道路交通事故的案件中 ,医疗救助机构垫付了医疗费用 ,却... 在《刑事诉讼法》有关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规定中 ,只有原告、被告 ,并且对原告和被告的资格作了明确的规定 ,而在司法实践中 ,众多的涉及人身损害的刑事案件中 ,特别是涉及道路交通事故的案件中 ,医疗救助机构垫付了医疗费用 ,却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没有诉讼地位 ,只能另行起诉 ,不仅增加了医疗救助机构的救助成本 ,使得医疗救助机构的救助能力降低 ,而且极大地浪费了有限的司法资源。因此 ,试图从人身损害的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的诉讼主体地位着手 ,着重就医疗救助机构在交通肇事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诉讼地位的确定以及法律适用等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地位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原告 人身损害 被告 司法资源 刑事附带民事案件 机构 医疗救助 增加
下载PDF
破解我国刑附民案件执行难的思路与对策 被引量:1
14
作者 冯昀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2008年第4期66-67,153,共3页
我国确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旨在提高司法效率,使被害人能够借助国家的力量及时弥补其在刑事犯罪中所遭受的损失。但由于制度设计上的缺憾,致使作为民事原告的被害人及其亲属在刑事诉讼中民事赔偿难以实现。此类案件的执行越来越成为... 我国确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旨在提高司法效率,使被害人能够借助国家的力量及时弥补其在刑事犯罪中所遭受的损失。但由于制度设计上的缺憾,致使作为民事原告的被害人及其亲属在刑事诉讼中民事赔偿难以实现。此类案件的执行越来越成为法院案件执行难的一个重要方面。被害人及其亲属因此缠讼、上访,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从我国司法实践出发,适时完善这一制度,建构符合我国国情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刑事损害赔偿制度,以实现刑事审判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附带民事案件 法律适用 执行对策
下载PDF
刑事和解:从“有害的正义”到“无害的正义” 被引量:24
15
作者 傅达林 《社会观察》 2005年第12期24-25,共2页
从10月10日开始,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在全国率先将庭外和解制度应用于刑事诉讼领域,以后刑事自诉案件和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当事人,可自主选择是否以法官庭前调解、特邀调解员调解或律师和解方式解决纠纷(10月21日《中国青年报》)。这表... 从10月10日开始,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在全国率先将庭外和解制度应用于刑事诉讼领域,以后刑事自诉案件和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当事人,可自主选择是否以法官庭前调解、特邀调解员调解或律师和解方式解决纠纷(10月21日《中国青年报》)。这表明:在通常由国家追诉的刑事诉讼中,也有合意的空间。刑事和解在我国司法实践领域的悄然破冰,蕴涵着刑事司法从“有害的正义”到“无害的正义”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和解 正义 刑事附带民事案件 《中国青年报》 北京市朝阳区 刑事自诉案件 刑事诉讼 调解员 和解制度 人民法院
下载PDF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若干问题与对策——山东省法院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研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毛立华 冯爱冰 《人民司法》 北大核心 2007年第05S期46-49,共4页
随着刑事案件的压力不断增大,为贯彻中央和最高法院既定的刑事政策,近日,笔者针对山东全省法院审理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情况进行了一次集中调研。这次调研对2004年以来审结的全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罪名、结案方式、执行情况等基... 随着刑事案件的压力不断增大,为贯彻中央和最高法院既定的刑事政策,近日,笔者针对山东全省法院审理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情况进行了一次集中调研。这次调研对2004年以来审结的全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罪名、结案方式、执行情况等基本要素进行了调查,重点考量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在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本着案结事了的原则,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以期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 调研分析 最高法院 山东省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 刑事附带民事案件 刑事案件 刑事政策
原文传递
永清法院 刑事附带民事调解率达百分百
17
作者 邱福生 刘丽敏 《中国审判》 2009年第5期58-58,共1页
本刊讯 河北省永清县人民法院刑庭不断开拓调解思路,完善调解机制,维护社会稳定。在工作中,该庭认真组织干警研究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积极将部分民事审判中的经验和做法运用于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审理中,同时注重做好立... 本刊讯 河北省永清县人民法院刑庭不断开拓调解思路,完善调解机制,维护社会稳定。在工作中,该庭认真组织干警研究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积极将部分民事审判中的经验和做法运用于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审理中,同时注重做好立案、开庭、宣判、案后“四环节”的调解和释法工作。通过干警的不懈努力,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调解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该院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调解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通过大量的民事调解工作,今年第一季度该院实现了零上诉、零上访,刑事附带民事调解率达100%,实现了首季开门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附带民事案件 民事调解工作 人民法院 调解机制 社会稳定 司法解释 民事审判 永清县
原文传递
刑事自诉案件视野下的和解制度 被引量:3
18
作者 包健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8-111,共4页
刑罚是一柄双刃剑,它是维护法治、实现公平正义的利器,同时如果适用不当,不分轻重,动辄得咎,并不一定能收到好的社会效果。随着国内人民内部矛盾高发期的出现,相邻、亲属之间因琐事偶发的轻微刑事案件也逐渐增多,用犯罪化、刑罚化的手... 刑罚是一柄双刃剑,它是维护法治、实现公平正义的利器,同时如果适用不当,不分轻重,动辄得咎,并不一定能收到好的社会效果。随着国内人民内部矛盾高发期的出现,相邻、亲属之间因琐事偶发的轻微刑事案件也逐渐增多,用犯罪化、刑罚化的手段处理这些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犯罪,不仅不利于刑事目的的实现,也不利于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和谐社会的构建。正是如此,刑事和解的理论应运而生。刑事和解制度自20世纪70年代在美、英等国司法实践中适用以来,已有二、三十年的发展历史,目前被许多国家和地区所接受。在我国,刑事和解制度也引起了法学界的热烈探讨和司法界的积极探索。本期选登的文章结合理论与实践,对现代刑事司法和解的精神基础进行了阐述,同时立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从轻微刑事案件中的故意轻伤害案件入手,探索在现行的法律框架下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和解制度 刑事自诉案件 刑事附带民事案件 北京市朝阳区 调解员 刑事案件 人民法院 自主选择 刑事诉讼 当事人
原文传递
共犯附带民事赔偿份额的划分 被引量:1
19
作者 韩志彤 彭聪 《人民司法》 2016年第32期50-52,共3页
对共同犯罪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审理,法院在判决共犯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同时,对被告人内部各自承担的赔偿份额应一并予以明确划分。赔偿份额的确定,不能一概平均划分,而应以行为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及过错程度为依据。部分被... 对共同犯罪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审理,法院在判决共犯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同时,对被告人内部各自承担的赔偿份额应一并予以明确划分。赔偿份额的确定,不能一概平均划分,而应以行为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及过错程度为依据。部分被告人与被害人达成调解协议并进行了赔偿,对被害人放弃诉讼请求的被告人应当承担的赔偿份额,其他被告^不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赔偿 共犯 刑事附带民事案件 连带赔偿责任 共同犯罪 被告人 过错程度 调解协议
原文传递
建立刑事案件受害人生活困难救济制度的探索
20
《人民司法》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1-92,共2页
从立法和司法实践情况看,我国对于刑事案件受害人的保护主要是通过严惩犯罪和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来实现的。然而,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的限制,刑事案件被告人的赔偿能力普遍较低,相关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附带民事判决... 从立法和司法实践情况看,我国对于刑事案件受害人的保护主要是通过严惩犯罪和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来实现的。然而,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的限制,刑事案件被告人的赔偿能力普遍较低,相关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附带民事判决部分存在着相当数量的空判问题。也正是因为我国的经济还不够发达,国家财力有限,我国没有建立刑事案件受害人补偿制度。另外,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我国的刑罚相对较重,法院主要通过严惩犯罪分子为受害人讨回公道和寻求心理平衡。这样一来,国家对于要从经济上补偿刑事案件受害人的感受也就不够迫切了。实际上,对刑事案件受害人而言,许多人认为法院已经为他们伸张了正义,对于经济赔偿或经济补偿的要求就不迫切、不强烈了,有的甚至认为应该放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案件 受害人 救济制度 生活困难 社会经济发展 刑事附带民事案件 发展中国家 犯罪分子 司法实践 民事赔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