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运先锋刘泽远:牺牲时仅22岁
1
作者 方移洪 《湘潮》 2016年第1期48-48,共1页
刘泽远,1907年出生于常德县丹洲乡刘拱桥(今常德市武陵区丹洲乡泽远村),5岁时父亲病逝,母亲依靠数亩祖田抚养他成人。1923年考入长沙华中美术专科学校。同年9月,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初,刘泽远毕业返乡,在家乡积极从事教育和农... 刘泽远,1907年出生于常德县丹洲乡刘拱桥(今常德市武陵区丹洲乡泽远村),5岁时父亲病逝,母亲依靠数亩祖田抚养他成人。1923年考入长沙华中美术专科学校。同年9月,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初,刘泽远毕业返乡,在家乡积极从事教育和农运工作。被族人推举为族校校长,在四官庙创办农民夜校,组织农民学文化,学革命道理。这年春天,西郊岩桥寺建立全县第一个农民协会后,他随即发动大家秘密成立了四官庙农民协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泽远 丹洲乡 常德县 官庙 常德市武陵区 欧阳钧 年关暴动 隐蔽斗争 农民自卫队 国民党反动派
下载PDF
写给刘泽远烈士的一封信
2
作者 蒋青助 郁振霞(指导) 《高中生(作文)》 2021年第6期62-63,共2页
敬爱的刘泽远爷爷:您好!怀着感激之心,我郑重地写下这封信。在我心中,顶天立地的大英雄!1907年3月,您出生于常德县(现常德市鼎城区)丹洲乡一个农民家庭。您5岁丧父,6岁进学馆就读。您刻苦学习,能诗善对,人们都夸您是“丹洲小秀才”。
关键词 刘泽远 常德县 一封信 顶天立地 常德市鼎城区 刻苦学习
原文传递
纪录片中音乐的类型和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军 《青年记者》 2009年第2Z期51-52,共2页
电视纪录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蕴涵深厚,具有多种独特的表现形式。由于受纪实主义影响,音乐在纪录片中的应用相对较少。
关键词 纪录片创作 电视纪录片 刘泽远 叙事结构 片尾 热爱生活 表现元素 后期制作 艺术形式 环境音响
下载PDF
电视纪录片内部节奏的控制策略
4
作者 张成军 《现代视听》 2007年第1期49-51,共3页
电视纪录片是非虚构的,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运用画面、音响手段来表达主题思想,因此它从本质上来说是纪实的。它将事件的发展变化和人、物的活动过程及情绪起伏都真实地纪录下来,虽然没有故事片那种情节的束缚,但是无形中却在对过程的... 电视纪录片是非虚构的,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运用画面、音响手段来表达主题思想,因此它从本质上来说是纪实的。它将事件的发展变化和人、物的活动过程及情绪起伏都真实地纪录下来,虽然没有故事片那种情节的束缚,但是无形中却在对过程的纪录中形成了一条“情节”发展的主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纪录片 直接取材 内心情绪 刘泽远 主题思想 侏罗纪公园 弗拉哈迪 控制策略 现实生活 编导者
下载PDF
论编导的主体意识在纪录片创作中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于娜 《山东视听》 2004年第7期24-26,共3页
一股人认为的纪录片就是具备跟踪拍摄、同期声、长镜头、客观记录等特征的纪实类作品,它必须是绝对的客观、真实。其实,纯客观、绝对真实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他们否认了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纪录片所反映的真实只是创作主体对事物的认识和... 一股人认为的纪录片就是具备跟踪拍摄、同期声、长镜头、客观记录等特征的纪实类作品,它必须是绝对的客观、真实。其实,纯客观、绝对真实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他们否认了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纪录片所反映的真实只是创作主体对事物的认识和看法;纪录片记录的东西永远只是影像的真实,不是生活本身的真实;纪录片的拍摄只是主体赋予客体的一种认识,并不是客体本身的一种存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创作 跟踪拍摄 纪实类 拍摄对象 怀斯曼 刘泽远 新闻纪录片 拍摄角度 《阿甘正传》 获奖影片
下载PDF
每个人都从沙与海走过——《沙与海》的美学价值分析
6
作者 祝悦珂 《视听》 2015年第2期68-69,共2页
《沙与海》曾获得第28届亚广联大会的"亚广联电视奖大奖"和"星光杯"特别奖,它是中国第一部获亚广联大奖的纪录片。该片体现了纪录片所能够拥有的无限美感,它美在音乐、美在镜头、美在结构、美在语言,当然最美的莫... 《沙与海》曾获得第28届亚广联大会的"亚广联电视奖大奖"和"星光杯"特别奖,它是中国第一部获亚广联大奖的纪录片。该片体现了纪录片所能够拥有的无限美感,它美在音乐、美在镜头、美在结构、美在语言,当然最美的莫过于它所表现的精神与情感让人潸然泪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沙与海 分析 刘丕成 刘泽远
下载PDF
电视纪录片音乐的审美特性
7
作者 姚治兰 《山东视听》 2004年第2期43-45,共3页
音乐无疑是所有声音中最优美动听的,它作为绿叶衬红花的背景,曾经贯穿于传统纪录片发展的时间长河中。随着人们对纪录片的认识的发展,纪录片开始更注重生活本身内在的韵律,人们对音乐的运用又变得"惜墨如金"了,尽管如此,音乐... 音乐无疑是所有声音中最优美动听的,它作为绿叶衬红花的背景,曾经贯穿于传统纪录片发展的时间长河中。随着人们对纪录片的认识的发展,纪录片开始更注重生活本身内在的韵律,人们对音乐的运用又变得"惜墨如金"了,尽管如此,音乐在纪录片中的地位、分量和作用仍是人们不可忽视的。对于一部纪录片,运用恰当的音乐如同一个富有灵性的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纪录片 纪录片创作 审美特性 刘泽远 艺术形象 优美动听 四川电视节 影视艺术 审美感受 生存意
下载PDF
文化人类学纪录片创作的新理念——兼谈重访式田野工作法的运用 被引量:5
8
作者 赵鑫 《电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75-77,共3页
文化人类学纪录片是文化人类学与纪录片的结合,具有学术性和艺术性的双重属性,用镜头记录和扫描文化,并对文化进行深度阐释,是一种聚焦多元文化且内涵丰富的纪录片类型。在文化人类学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创作者不仅要学习纪录片的一般... 文化人类学纪录片是文化人类学与纪录片的结合,具有学术性和艺术性的双重属性,用镜头记录和扫描文化,并对文化进行深度阐释,是一种聚焦多元文化且内涵丰富的纪录片类型。在文化人类学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创作者不仅要学习纪录片的一般创作原则和创作技巧,更要灵活借用文化人类学领域的相关内容、方法和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人类学 人类学纪录片 纪录片创作 人类学领域 创作技巧 创作原则 民族志 多元文化 创作过程 刘泽远
原文传递
寻找“旁观”与“介入”的适度距离——关于纪录片拍摄理念的思考 被引量:3
9
作者 武新宏 《电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1-62,共2页
曾有国外纪录片导演认为"中国纪录片镜头和人物之间永远都是2米以外的距离"1。这不禁令人思考,纪录片拍摄者与被拍摄者之间究竟应该离多远?记录者对于被记录者的生活是"远距离"旁观还是"近距离"介入?纪录片究竟是像镜子一样客... 曾有国外纪录片导演认为"中国纪录片镜头和人物之间永远都是2米以外的距离"1。这不禁令人思考,纪录片拍摄者与被拍摄者之间究竟应该离多远?记录者对于被记录者的生活是"远距离"旁观还是"近距离"介入?纪录片究竟是像镜子一样客观反映现实生活,还是像锤子一样主动干预现实,一直是纪录片创作的主要分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创作 中国纪录片 拍摄者 弗拉哈迪 努克 记录者 现实生活 刘泽远 王海兵 藏北人家
原文传递
论电视纪实(下)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羽君 《电视研究》 1994年第3期24-26,共3页
关键词 望长城 刘泽远 电视画面 话说运河 焦建成 上海电视台 面部表情 叙述过程 军事题材 现场氛围
原文传递
康建宁和他的《沙与海》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艾禾 《中国电视》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54-56,共3页
【一】 提起《沙与海》,电视圈外的人还不大知道,可是在电视圈内,特别是在电视纪录片(我们通常也称为电视专题片)这一行当中,这部作品如雷贯耳。可以这么说,看了《沙与海》,你才明白什么是中国的电视纪录片,而如果不谈《沙与海》,整个... 【一】 提起《沙与海》,电视圈外的人还不大知道,可是在电视圈内,特别是在电视纪录片(我们通常也称为电视专题片)这一行当中,这部作品如雷贯耳。可以这么说,看了《沙与海》,你才明白什么是中国的电视纪录片,而如果不谈《沙与海》,整个中国的电视纪录片就无从谈起。之所以取名《沙与海》,是因为这部片子讲了两个中国农民的故事。一个叫刘泽远,住在宁夏腾格里沙漠中;另一个叫刘玉成,生活在辽东半岛一个叫井洼岛的海岛上。一“沙”一“海”,相距千里之遥,生活环境的差异更何止万里!然而《沙与海》把他们联在了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纪录片 刘泽远 建宁 两个中国 圈外 电视记者 电视专题片 联合拍摄 腾格 辽宁电视台
原文传递
重视高校党务政工干部队伍建设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泽远 符润中 《党建研究》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42-43,共2页
重视高校党务政工干部队伍建设刘泽远,符润中高校党务政工干部是办好高校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对高校的改革、发展、稳定及人才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这支队伍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 重视高校党务政工干部队伍建设刘泽远,符润中高校党务政工干部是办好高校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对高校的改革、发展、稳定及人才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这支队伍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最近,我们对全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党务 政工干部队伍 思想政治工作 党的建设 政工工作 刘泽远 党建工作会议 党务工作 中心工作 政工人员
原文传递
电视纪录片的现代风貌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羽君 《中国电视》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51-54,共4页
电视纪录片是电视节目中的一个重要品种,它的美感在于纪实,随着电视事业的迅猛发展,电视纪录片的纪实手段和纪实观念,也发生了许多根本性的变化。现代的电视纪录片,已呈现出一种具有电视本质特性的现代风貌。一、先进的电视传播技术,是... 电视纪录片是电视节目中的一个重要品种,它的美感在于纪实,随着电视事业的迅猛发展,电视纪录片的纪实手段和纪实观念,也发生了许多根本性的变化。现代的电视纪录片,已呈现出一种具有电视本质特性的现代风貌。一、先进的电视传播技术,是电视纪录片呈现出现代风貌的物质基础。电视是具有最大可能地保持生活素材的完整性和原始状态的传播手段,声画同步,多机拍摄,即时编辑,即时传播,给纪实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优势。现代的编导者很注意利用技术优势去保持生活素材的原始形态,纪录生活的自然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纪录片 纪录片创作 编导者 望长城 多机拍摄 话说运河 刘泽远 电视事业 电视传播 声画同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