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8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淬火加热温度对GCr15钢球显微组织及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袁影 钱坤 +2 位作者 昝祥 郭金福 王登峰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83-88,93,共7页
对经冷墩光球后的GCr15钢球进行不同淬火加热温度的淬火实验,使用光学显微镜、SEM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表征显微组织,X射线衍射和维氏硬度计分别表征残余奥氏体含量和硬度。结果表明,随着淬火加热温度的升高,片状马氏体组织逐渐粗大,未溶... 对经冷墩光球后的GCr15钢球进行不同淬火加热温度的淬火实验,使用光学显微镜、SEM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表征显微组织,X射线衍射和维氏硬度计分别表征残余奥氏体含量和硬度。结果表明,随着淬火加热温度的升高,片状马氏体组织逐渐粗大,未溶碳化物体积分数逐渐减少,碳化物粒径向中间尺寸(0.4~0.8μm)靠拢,原奥氏体晶粒尺寸及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逐渐增加,硬度现出先增加后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R15钢 淬火加热温度 未溶碳化物 残余奥氏体 硬度
下载PDF
型壳加热温度对单晶高温合金显微组织及“雀斑”形成的影响
2
作者 王志成 李嘉荣 +2 位作者 刘世忠 杨万鹏 王效光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191-1203,共13页
利用所设计的阶梯试样进行定向凝固试验和模拟,研究定向凝固过程型壳加热温度对单晶高温合金铸件显微组织和“雀斑”形成的影响。分析糊状区的温度场及形貌。结果表明,升高型壳加热温度,一次和二次枝晶间距减小,糊状区液相的渗透率和对... 利用所设计的阶梯试样进行定向凝固试验和模拟,研究定向凝固过程型壳加热温度对单晶高温合金铸件显微组织和“雀斑”形成的影响。分析糊状区的温度场及形貌。结果表明,升高型壳加热温度,一次和二次枝晶间距减小,糊状区液相的渗透率和对流通道的宽度降低,“雀斑”形成倾向性降低,“雀斑”宽度减小,“雀斑”区域枝晶碎片减少。此外,随着型壳加热温度的升高,糊状区液相冷却速率增加,糊状区熔体的冷却时间减少,液体流动对枝晶的破碎程度得到削弱,这进一步降低单晶高温合金铸件“雀斑”形成的倾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高温合金 “雀斑”形成 型壳加热温度 定向凝固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变形量和加热温度对2205双相不锈钢冲击韧性的影响
3
作者 刘军凯 于一鹏 +2 位作者 张敬霖 张建生 张建福 《特殊钢》 2024年第6期69-72,共4页
分析了20 t电弧炉和炉外精炼(EAF+AOD+LF)相结合的冶炼工艺制备的2205双相不锈钢(/%:0.03C,1.00Si,2.00Mn,0.03P,0.02S,21.00~23.00Cr,4.50~6.50Ni,2.50~3.50Mo,0.08~0.20N)不同热加工加热温度和变形量对其冲击韧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分析了20 t电弧炉和炉外精炼(EAF+AOD+LF)相结合的冶炼工艺制备的2205双相不锈钢(/%:0.03C,1.00Si,2.00Mn,0.03P,0.02S,21.00~23.00Cr,4.50~6.50Ni,2.50~3.50Mo,0.08~0.20N)不同热加工加热温度和变形量对其冲击韧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加热温度(950、1 050、1 120℃),相同保温时间下(1.5 h),随着变形量的增大(25%、50%、75%),试验钢的晶粒得到较为充分的破碎,但是,过大的变形量造成两相分布不均匀(奥氏体和铁素体),钢中奥氏体含量逐渐降低,其冲击韧性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相同变形量(25%、50%、75%),相同保温时间下(1.5 h),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950、1 050、1 120℃),试验钢的晶粒明显粗化,奥氏体含量降低(57.32%→43.07%),由于奥氏体含量在50%左右时的冲击韧性最佳,其冲击韧性也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规律。当加热温度为1 050℃,保温时间为1.5 h,变形量50%时试验钢的冲击韧性最佳,其室温、-10、-46℃的冲击功分别为299、132、85 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05双相不锈钢 加热温度 变形量 冲击韧性
下载PDF
感官评价联合GC-MS与OPLS-DA解析加热温度对椒麻鸡赋味汤料呈香品质影响规律
4
作者 马雪莲 王鹏 +4 位作者 耿敬章 田洪磊 颜海燕 何婉莺 詹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27-134,共8页
为探究不同加热温度对椒麻鸡赋味汤料呈香物质组成及感官属性强度的影响规律,采用描述性感官评价及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联用技... 为探究不同加热温度对椒麻鸡赋味汤料呈香物质组成及感官属性强度的影响规律,采用描述性感官评价及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联用技术分析未加热及100、150℃加热的椒麻鸡赋味汤料的挥发性成分,定量对比感官属性强度,并利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和变量投影重要性筛选验证不同加热温度的椒麻鸡赋味汤料的关键差异物质。结果表明:加热温度显著改变了椒麻鸡赋味汤料的感官特性,基于GC-MS对椒麻鸡赋味汤料的定性定量分析,检测到烃类、醛类、酯类、醇类、酮类和其他类共6类挥发性物质,并通过OPLS-DA筛选出椒麻鸡赋味汤料中受加热温度影响显著的16种关键呈香差异物质,分别是桉叶油醇、萜品油烯、α-松油醇等萜烯类、醛类和醇类物质。随温度升高,萜烯类(如柠檬烯、罗勒烯等)含量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与椒麻鸡赋味汤料的清香味和鲜麻味呈正相关;而己醛、E-2-辛烯醛等醛类物质显著增加从而产生脂肪味和金属味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本研究明确了温度是椒麻鸡赋味汤料产业化加工中定向调控风味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结果也为椒麻鸡赋味汤料呈香品质定向优化和工艺改良提供了基础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椒麻鸡赋味汤料 加热温度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加热温度对猪油甘油二酯理化特性及风味的影响
5
作者 刁小琴 刘冠华 +3 位作者 陈晓东 贾瑞鑫 刘登勇 关海宁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5,共8页
为研究3种加热温度(95、120、145℃)对猪油甘油二酯(diacylglycerol,DAG)理化特性及风味的影响,测定猪油DAG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融化和结晶特性、晶型、流变特性、热重、脂肪酸组成和挥发性组分等指标。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猪油DAG... 为研究3种加热温度(95、120、145℃)对猪油甘油二酯(diacylglycerol,DAG)理化特性及风味的影响,测定猪油DAG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融化和结晶特性、晶型、流变特性、热重、脂肪酸组成和挥发性组分等指标。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猪油DAG晶型由β’向β型转化;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显示,加热改变了DAG的官能团分布;流变特性及热重分析表明,随温度升高,猪油DAG黏度增大、热稳定性降低;醛类、醇类等挥发性风味物质随温度升高逐渐增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先上升后降低。不同加热温度对DAG理化特性及风味产生影响,120℃是猪油DAG较适宜的热加工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温度 猪油甘油二酯 特性 风味
下载PDF
自阻加热温度对5052铝合金板力学性能和组织的影响
6
作者 李兵 邓云飞 +1 位作者 张春 王敏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2-145,150,共5页
通过扫描电镜、显微硬度、自阻加热拉伸实验等方法对自阻加热温度对5052铝合金板力学性能、组织和断口形貌的影响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25℃时5052铝合金板的抗拉强度、显微硬度、强塑积、变形抗力均最大,伸长率最小,随着自阻加热... 通过扫描电镜、显微硬度、自阻加热拉伸实验等方法对自阻加热温度对5052铝合金板力学性能、组织和断口形貌的影响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25℃时5052铝合金板的抗拉强度、显微硬度、强塑积、变形抗力均最大,伸长率最小,随着自阻加热温度的逐渐升高,抗拉强度、显微硬度、强塑积、变形抗力均变小,伸长率变大。在350℃时伸长率为26%,抗拉强度为87 MPa。断口形貌有明显的韧窝,自阻加热温度从200℃到350℃,在断口表面有少许熔断的痕迹。随着温度的升高,韧性断裂明显,200~300℃时韧窝数量逐渐增多,韧窝深度增大,塑性提高。随着自阻加热温度的逐渐升高,5052铝合金组织中的β相熔入基体增加,β相减少,β相分布越来越均匀,纤维组织逐渐减少,塑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阻加热温度 5052铝合金 拉伸实验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加热温度对紫铜与不锈钢异金属钎焊接头影响
7
作者 蒋铁军 杨浩 +2 位作者 顾杰 周传昆 陈超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4年第16期54-56,共3页
电网储能冷水机中涉及钎焊工艺,本文针对紫铜管与304不锈钢管钎焊过程中质量难以有效控制的问题,比较了钎焊焊缝的质量,并对加热温度和焊后加热2个过程进行工艺研究。试验过程中,应用热成像仪对钎焊工艺温度进行实时检测与调控,重点分... 电网储能冷水机中涉及钎焊工艺,本文针对紫铜管与304不锈钢管钎焊过程中质量难以有效控制的问题,比较了钎焊焊缝的质量,并对加热温度和焊后加热2个过程进行工艺研究。试验过程中,应用热成像仪对钎焊工艺温度进行实时检测与调控,重点分析了焊接加热温度对钎角润湿角和气孔缺陷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探伤机在不同焊后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长下的焊缝进行比较,分析气孔率与焊后加热工艺参数的关系。研究表明,当BAg54CuZnNi银钎料在700℃~720℃的加热条件下,并在500℃下进行10s焊后热处理后,可以获得最佳的钎焊接头,能够有效降低焊缝内的气孔缺陷。研究结果对进一步研究异金属钎焊的力学性能和批量化加工焊接异金属接头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温度 异金属 钎焊
下载PDF
加热温度和时间对高端汽车用弹簧钢表面脱碳的影响
8
作者 盛光兴 刘曼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12,30,共5页
以W55SiCrC弹簧钢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加热温度和时间条件下W55SiCrC弹簧钢的表面脱碳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当加热温度在850℃以下时,弹簧钢脱碳层组织为铁素体脱碳层;当加热温度超过850℃时,脱碳层组织以部分脱碳层为主。随着加热温... 以W55SiCrC弹簧钢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加热温度和时间条件下W55SiCrC弹簧钢的表面脱碳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当加热温度在850℃以下时,弹簧钢脱碳层组织为铁素体脱碳层;当加热温度超过850℃时,脱碳层组织以部分脱碳层为主。随着加热温度的增加,总脱碳层深度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且在1100℃达到最大值;铁素体脱碳层深度随之先增大后减小,最后趋于稳定,在800℃时达到最大值。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总脱碳层深度和铁素体脱碳层深度逐渐增大,但增长趋势减缓。因此,在W55SiCrC弹簧钢实际生产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在800℃及1100℃加热,且钢坯在两相区加热阶段需要快速加热,减少在两相区的停留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簧钢W55SiCrC 表面脱碳 加热温度 保温时间
下载PDF
加热温度对热成型桥壳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王建忠 李斌 李冠楠 《山西冶金》 CAS 2024年第6期5-7,共3页
为了确定适合的热成型桥壳钢料片加热温度,研究了Q460QK在750℃、800℃、850℃、900℃四个加热温度条件下,保温90 s后空冷至室温的材料的金相组织、拉伸性能、系列温度冲击韧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原始针状铁素体组织... 为了确定适合的热成型桥壳钢料片加热温度,研究了Q460QK在750℃、800℃、850℃、900℃四个加热温度条件下,保温90 s后空冷至室温的材料的金相组织、拉伸性能、系列温度冲击韧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原始针状铁素体组织转变为准多边形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当加热温度超过750℃时,试样的屈服强度大幅下降,由530 MPa降低至388 MPa,不同温度热处理后材料均具有良好的低温韧性。试验结果为热成型桥壳钢冲压前加热温度的设定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热成型桥壳钢 加热温度 拉伸性能 冲击韧性 金相组织
下载PDF
加热温度对气相色谱法测定非甲烷总烃的影响
10
作者 胡柱均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7期96-97,100,共3页
非甲烷总烃作为挥发性有机物总体排放情况表征的重要因素之一,监测其数据的准确性及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在气相色谱法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非甲烷总烃的预处理过程中,对废气样品采用不同加热温度进行处理后检测其非甲烷总烃含量,... 非甲烷总烃作为挥发性有机物总体排放情况表征的重要因素之一,监测其数据的准确性及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在气相色谱法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非甲烷总烃的预处理过程中,对废气样品采用不同加热温度进行处理后检测其非甲烷总烃含量,研究加热温度对非甲烷总烃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固定污染源废气中含有较多高沸点、水溶性组分时,进样前加热样品有助于样品的恢复,检测数据更具真实性和代表性,待测气体加热至160℃,可有助于提高本次实验样品的准确性和代表性。较短碳链(C_(2)—C_(4))的烷烃和排放污染物浓度较低的固定污染源废气在不同温度下进行检测,对测定结果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温度 非甲烷总烃 气相色谱法 固定污染源废气
下载PDF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加热温度场监测与分析方法研究
11
作者 马辉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24年第5期188-192,共5页
本文提出了基于红外热像仪采集路表红外热像图的方法来监测就地热再生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加热温度情况,并建立以路表温度代表值、温度高于200℃比例、温度横向变异系数以及温度纵向耗散速率为评价指标的分析方法。同时基于此监测与分析方... 本文提出了基于红外热像仪采集路表红外热像图的方法来监测就地热再生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加热温度情况,并建立以路表温度代表值、温度高于200℃比例、温度横向变异系数以及温度纵向耗散速率为评价指标的分析方法。同时基于此监测与分析方法对明火加热、红外热辐射以及热风循环三种加热方式的就地热再生加热温度场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提出的监测与分析方法可以更全面有效地掌握就地热再生过程中路表加热温度场的情况,从而更好地指导就地热再生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地热再生 加热温度 红外热像图 沥青路面 监控与分析
下载PDF
加热温度对猪肉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6
12
作者 孔保华 王宇 +2 位作者 夏秀芳 刘骞 李明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0-54,共5页
本实验研究在不同温度(50~90℃)条件下加热对猪肉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温度为70、80℃制备的凝胶保水性较好;50℃和60℃形成的凝胶颜色较深;70~90℃形成凝胶的白度基本相同,无显著差异(P>0.05);凝胶硬度和咀嚼性... 本实验研究在不同温度(50~90℃)条件下加热对猪肉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温度为70、80℃制备的凝胶保水性较好;50℃和60℃形成的凝胶颜色较深;70~90℃形成凝胶的白度基本相同,无显著差异(P>0.05);凝胶硬度和咀嚼性随温度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在温度为70~80℃时达最大值;浊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总体呈升高趋势,但达到70℃以上时,升高趋势变缓。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研究发现,在45~65kD之间,在温度升高到70℃以上时,逐渐出现了明显的条带,表明部分蛋白发生了分解。表明肌原纤维蛋白在70~80℃所制得凝胶产品的功能特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原纤维蛋白 加热温度 功能性 凝胶特性
下载PDF
加热温度对X70管线钢感应加热弯管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为卫 熊庆人 +2 位作者 刘迎来 霍春勇 余大涛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8-39,共2页
通过热模拟技术精确地模拟了X70管线钢感应加热弯管过程,研究了加热温度对材料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从而确定了感应加热弯管加热温度的最佳参数范围。
关键词 管线钢 感应加热弯管 加热温度 组织 性能
下载PDF
热轧工艺中加热温度对IF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锦刚 蒋奇武 +1 位作者 刘沿东 左良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066-1069,共4页
选取Ti-Nb-IF钢热轧工艺中的加热温度为影响因素,采用显微观察、TEM二相粒子分析、织构分析等实验分析手段,研究了1 140℃和1 214℃两种热轧加热温度制备的Ti-Nb-IF钢样品在随后的冷轧、退火和平整过程中显微组织演变和织构演变特征的... 选取Ti-Nb-IF钢热轧工艺中的加热温度为影响因素,采用显微观察、TEM二相粒子分析、织构分析等实验分析手段,研究了1 140℃和1 214℃两种热轧加热温度制备的Ti-Nb-IF钢样品在随后的冷轧、退火和平整过程中显微组织演变和织构演变特征的影响及最终产品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低温加热有利于IF钢屈强比的降低及深冲性能的提高,加热温度为1 140℃比1 214℃,其屈服强度可降低30 MPa,塑性应变比可提高0.16.其主要原因为低温加热工艺保障IF钢热轧后产生粗大的二相粒子和细小铁素体晶粒,在随后的冷轧和退火处理过程中产生分布均匀和强的γ再结晶织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F钢 加热温度 屈服强度 塑性应变比 二相粒子 织构分析
下载PDF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加热温度场模拟分析 被引量:28
15
作者 张德育 黄晓明 +3 位作者 马涛 陈辰 金晶 顾凡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82-1287,共6页
为了寻求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合理的加热方式,依托卡罗泰康就地热再生机组,借助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加热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加热方式、环境因素、加热机的操作参数及加热功率对沥青路面加热温度场的影响程度,提出了卡罗泰康就地... 为了寻求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合理的加热方式,依托卡罗泰康就地热再生机组,借助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加热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加热方式、环境因素、加热机的操作参数及加热功率对沥青路面加热温度场的影响程度,提出了卡罗泰康就地热再生机组的理想加热方式.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单程连续式的加热方式,间歇往复式的加热方式具有更好的加热效果;不同的环境温度和风速对加热温度场的影响均比较显著,太阳辐射对加热温度场的影响较小;加热机往返加热的往返距离、运行速度和往返次数共同影响着加热温度场,且存在最佳的组合;不同加热机的加热功率也存在最佳的组合.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可以方便地分析就地热再生的合理加热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地热再生 加热温度 往返距离 运行速度 往返次数 加热功率
下载PDF
火焰加热温度对6005A铝合金焊接接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姜澜 魏绪钧 +1 位作者 姚广春 王德全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65-368,共4页
针对铁路交通车辆用 60 0 5A铝合金型材的焊接变形 ,采用火焰加热方法进行矫正·研究了火焰加热温度对焊接接头抗拉强度、硬度及微观组织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当加热温度低于 2 0 0℃时 ,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硬度未降低 ... 针对铁路交通车辆用 60 0 5A铝合金型材的焊接变形 ,采用火焰加热方法进行矫正·研究了火焰加热温度对焊接接头抗拉强度、硬度及微观组织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当加热温度低于 2 0 0℃时 ,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硬度未降低 ,热影响区内软化区的显微组织未发生明显变化 ;当加热温度超过 2 0 0℃时 ,焊接接头的硬度发生较明显降低现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05A铝合金 焊接接头 加热温度 力学性能 显微组织 软化区
下载PDF
钼降低高磁感取向硅钢铸坯加热温度机制的织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赵宇 蒙肇斌 +4 位作者 何忠治 裴大荣 毛炯辉 王良芳 何礼君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51-54,18,共5页
采用 X 射线极密度及三维取向分布函数(ODF)方法,从织构的角度研究了在 Hi-B 取向硅钢中加入微量钼能够降低铸坯加热温度的机制。结果表明,含钼钢1310℃低温与不含钼钢1380℃高温铸坯加热时热轧及脱碳板表层均表现出相似的热轧及初次再... 采用 X 射线极密度及三维取向分布函数(ODF)方法,从织构的角度研究了在 Hi-B 取向硅钢中加入微量钼能够降低铸坯加热温度的机制。结果表明,含钼钢1310℃低温与不含钼钢1380℃高温铸坯加热时热轧及脱碳板表层均表现出相似的热轧及初次再结晶织构特征,而与含钼钢1380℃高温铸坯加热时明显不同。Hi-B 取向硅钢加钼能够降低铸坯加热温度的原因是当含钼钢在1310℃低温铸坯加热时,其脱碳板表层仍能保证足够强的(111)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钢 铸坯加热温度 织构
下载PDF
加热温度对X100热煨弯管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董露 郝世英 +1 位作者 张骁勇 高惠临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2-47,共6页
采用热模拟试验、力学性能测试及显微分析技术研究了加热温度对X100热煨弯管钢组织和强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X100钢的强度呈现增加的趋势,而冲击韧性为下降的趋势。在950~1050℃的加热温度范围内,试验钢获得了以... 采用热模拟试验、力学性能测试及显微分析技术研究了加热温度对X100热煨弯管钢组织和强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X100钢的强度呈现增加的趋势,而冲击韧性为下降的趋势。在950~1050℃的加热温度范围内,试验钢获得了以贝氏体铁素体和粒状贝氏体为主的组织形态,由于贝氏体铁素体和粒状贝氏体的微观组织结构为细小的、多位向分布和高位错密度的铁素体板条束,因而钢获得了较好的强韧性配合。当加热温度高于1050℃时,试验钢中贝氏体铁素体的晶粒尺寸明显长大,韧性明显下降。当加热温度低于950℃时,试验钢显微组织出现部分多边形铁素体,从而使得试验钢的强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100热煨弯管钢 加热温度 晶粒尺寸 组织 性能
下载PDF
加热温度对钛铌微合金钢中未溶颗粒形貌和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薛润东 赵志毅 +2 位作者 谢建新 王明侠 李杏娥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0-84,94,共6页
采用SEM、TEM及EDS分析技术,研究了含钛、铌等多种微合金元素的高强钢中碳氮化物的溶解行为。结果表明:保温30 min,加热温度低于1200℃时,钢中未溶颗粒主要是球形和椭球形;加热温度为1250℃时,未溶颗粒以圆角的长形及方形为主。上述颗... 采用SEM、TEM及EDS分析技术,研究了含钛、铌等多种微合金元素的高强钢中碳氮化物的溶解行为。结果表明:保温30 min,加热温度低于1200℃时,钢中未溶颗粒主要是球形和椭球形;加热温度为1250℃时,未溶颗粒以圆角的长形及方形为主。上述颗粒均为含铌和钛的复合碳氮化物。随加热温度的升高,球形、椭球形颗粒减少,长形及方形颗粒增多。圆角的长形及方形颗粒中Ti/Nb原子比显著高于球形和椭球形颗粒。加热温度为1 250℃时,长形及方形颗粒中的Ti/Nb原子比约为9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氮化物 高强钢 加热温度
下载PDF
常用植物性饲料中的植酸酶活性及加热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韩延明 周安国 杨凤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1-26,共6页
在pH5,0,37℃,反应15分钟的条件下测定了小麦、大麦、豆饼、玉米、菜籽饼和麦麸中的植酸酶活性(PU/g干物质),它们分别为1454、1278、204、183、334和2349。麦麸中植酸酶有较好的耐热性,在60℃或80℃的温度下加热1小时,其活性仅下降了7%... 在pH5,0,37℃,反应15分钟的条件下测定了小麦、大麦、豆饼、玉米、菜籽饼和麦麸中的植酸酶活性(PU/g干物质),它们分别为1454、1278、204、183、334和2349。麦麸中植酸酶有较好的耐热性,在60℃或80℃的温度下加热1小时,其活性仅下降了7%,但在100℃的温度下加热1小时,植酸酶的活性却下降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 植酸酶 活性 加热温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