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2篇文章
< 1 2 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
作者 贾冰 赵晨 刘靖宇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2期206-210,共5页
目的分析动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07—2022-12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6例为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各58例。2组患者均采取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机械取栓治疗,... 目的分析动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07—2022-12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6例为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各58例。2组患者均采取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机械取栓治疗,观察组加用动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根据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52例)和预后不良组(mRS≥3,64例)。收集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观察组总有效87.93%(51/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97%(4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侧支循环、血管再通情况、入院NIHSS评分、发病至就诊时间、治疗方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预后为因变量(1=预后良好组,2=预后不良组),以年龄、侧支循环、血管再通情况、入院NIHSS评分、发病至就诊时间、治疗方式为协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年龄、入院NIHSS评分、发病至就诊时间、治疗方式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动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患者年龄、NIHSS评分、发病至就诊时间和治疗方式应被重视,以获得更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动脉溶栓 机械取栓 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多模式CT指导下动脉溶栓对急性致残性非大血管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张蕊 陈后勤 +4 位作者 杨进平 肖国栋 张谨枫 石冬燕 徐丹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2期57-61,68,共6页
目的探讨多模式CT指导下动脉溶栓在急性致残性非大血管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急性致残性非大血管脑梗死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行多模式CT... 目的探讨多模式CT指导下动脉溶栓在急性致残性非大血管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急性致残性非大血管脑梗死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行多模式CT指导下应用动脉溶栓,对照组行静脉溶栓。比较2组临床疗效、溶栓前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NIHSS评分)、氧化应激反应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炎症反应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再通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2 h、24 h、7 d及30 d,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溶栓后7 d及30 d,观察组SOD、GSH-Px水平高于对照组,MDA、IL-6、hs-CRP、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2组血管再通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式CT指导下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效果及安全性相当,但动脉溶栓能减轻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损伤,改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动脉溶栓技术 超氧化物歧化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酶 丙二醛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
3
作者 李斌 王高临 +2 位作者 韩桂浩 马继光 高犇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806-809,813,共5页
目的:探讨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单独应用动脉溶栓治疗)和联合组(54例,采用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比较两... 目的:探讨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单独应用动脉溶栓治疗)和联合组(54例,采用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血管总再通率、血液流变学指标(纤维蛋白原、全血比黏度、红细胞沉降率、血小板聚集率)、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组血管总再通率和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均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炎症因子水平、NIHS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均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较于单纯动脉溶栓治疗,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更能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提高血管总再通率和疗效,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 动脉溶栓 血液流变学 炎症因子 神经功能
下载PDF
1例儿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超期动脉溶栓治疗
4
作者 刘雅莉 李颖 +3 位作者 陈文雄 庞宁东 李文娟 石凯丽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超期动脉溶栓治疗效果。方法对1例AIS患儿的治疗过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因左侧肢体无力17 h入院,无抽搐及意识障碍,头颅MRI检查结果结合临床表现诊断为脑梗死。在症状出现后28 h时进行全脑血管...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超期动脉溶栓治疗效果。方法对1例AIS患儿的治疗过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因左侧肢体无力17 h入院,无抽搐及意识障碍,头颅MRI检查结果结合临床表现诊断为脑梗死。在症状出现后28 h时进行全脑血管造影+动脉溶栓治疗,术中见右侧大脑中动脉M2段局部偏心充盈缺损,予尿激酶灌注进行动脉溶栓治疗。治疗后6 h患儿清醒,经抗凝、抗血小板、康复治疗28 d后出院,随访5个月患儿步态恢复正常。结论儿童AIS临床表现多样,头颅MRI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在患儿症状出现后28 h时进行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动脉溶栓时机 动脉溶栓 尿激酶
下载PDF
血管球囊扩张术、动脉溶栓及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观察
5
作者 许林燕 戴贻权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4年第6期11-13,21,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球囊扩张术、动脉溶栓及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本院收治的98例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将采用血管球囊扩张术、动脉溶栓及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 目的探讨血管球囊扩张术、动脉溶栓及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本院收治的98例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将采用血管球囊扩张术、动脉溶栓及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的56例患者纳入为研究组,同期选择进行单纯球囊扩张术治疗的42例患者纳入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6-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前后的踝肱指数(ABI)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的通畅率。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4.64%,对照组为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A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患者ABI均较术前高,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对照组为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通畅率为98.21%,对照组为92.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2个月通畅率为91.07%,对照组为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球囊扩张术、动脉溶栓及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可以改善患者踝肱指数,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术后远期通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管球囊扩张术 动脉溶栓 血管内支架置入 踝肱指数
下载PDF
急诊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动脉溶栓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6
作者 王峰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7期49-52,共4页
目的观察急诊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动脉溶栓联合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禹城市中医院收治的90例AC... 目的观察急诊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动脉溶栓联合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禹城市中医院收治的90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行rt-PA动脉溶栓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仅行rt-PA动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氧化应激指标、神经功能指标、血管内皮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NSE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VEGF、NO水平高于对照组,ET-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动脉溶栓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ACI患者能减轻氧化应激反应,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神经功能与血管内皮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rt-PA动脉溶栓 丹红注射液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超时间窗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7
作者 卢鸿 代津津 韩桃 《当代医学》 2024年第6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超时间窗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需行超时间窗溶栓治疗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动脉... 目的探讨超时间窗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需行超时间窗溶栓治疗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动脉溶栓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机械取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时间(TT)],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及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T长于对照组,TT短于对照组,Fg、hs-CRP、Ox-LDL、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ESS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管再通率、≤30%残余狭窄率均高于对照组,颅内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时间窗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可有效调节凝血指标,降低炎症反应及脂蛋白水平,提高血管再通率,减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时间窗机械取栓 动脉溶栓 急性脑梗死 血管再通率 凝血功能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溶栓治疗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童锡宝 《蛇志》 2024年第1期76-79,共4页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主要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起血栓形成、冠状动脉闭塞、狭窄等造成心肌坏死、缺血等,是临床多发的一种危重病症。临床上主要实施再灌注治疗,静脉溶栓、介入是目前治疗STEMI的有效手段和再灌注治疗的重要方...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主要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起血栓形成、冠状动脉闭塞、狭窄等造成心肌坏死、缺血等,是临床多发的一种危重病症。临床上主要实施再灌注治疗,静脉溶栓、介入是目前治疗STEMI的有效手段和再灌注治疗的重要方法。本文就STEMI冠状动脉溶栓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溶栓 心肌坏死 再灌注
下载PDF
联用静脉溶栓、神经介入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9
作者 赵海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116-0119,共4页
研究联用静脉溶栓、神经介入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效果。方法 抽取2019年11月~2023年11月本院收治的AIS病人80例,运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作研究组和对照组,分析治疗价值。结果 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高,P<0.05;研究组不... 研究联用静脉溶栓、神经介入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效果。方法 抽取2019年11月~2023年11月本院收治的AIS病人80例,运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作研究组和对照组,分析治疗价值。结果 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高,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虽高,但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更优,P<0.05;治疗后,研究组NO、ET-1、NSE指标以及NIHSS评分更低,P<0.05。结论 运用静脉溶栓、神经介入动脉溶栓联用疗法对AIS治疗可改善病人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临床症状指标,提升神经功能,疗效与安全性有双重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动脉溶栓 治疗效果
下载PDF
超早期静脉溶栓与动脉溶栓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10
作者 刘建丽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8期140-142,146,共4页
目的探讨超早期静脉溶栓与动脉溶栓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4月—2023年5月收治的84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超早... 目的探讨超早期静脉溶栓与动脉溶栓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4月—2023年5月收治的84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及凝血酶时间(TT)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72 h后,观察组NIHSS评分(7.76±0.87)分低于对照组的(12.25±1.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IB水平(3.96±0.41)g/L高于对照组的(2.33±0.34)g/L,PT(12.33±1.96)s及TT(16.33±2.34)s均短于对照组的(14.55±2.68)s、(18.26±2.85)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76%低于对照组的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超早期静脉溶栓,超早期动脉溶栓更能够改善ACI患者神经功能与凝血功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超早期静脉溶栓 动脉溶栓 神经功能 凝血功能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超早期动脉溶栓临床护理路径的建立与实施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玲 常红 董小晶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7年第12期3167-3168,共2页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 超早期动脉溶栓 临床护理路径 血管内溶栓治疗 急性脑梗死 介入性溶栓治疗 介入溶栓治疗 动脉溶栓治疗
下载PDF
急性脑梗塞早期诊断及动脉溶栓治疗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孙洪江 周春奎 《中国地方病防治》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5-126,共2页
目的 探讨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经股动脉插管行脑血管造影后,将导管送至脑血管闭塞部位,用高压注射泵注射尿激酶行溶栓治疗。观察血管再通率、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2 6例患者脑动脉溶栓血管再通率为5 9... 目的 探讨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经股动脉插管行脑血管造影后,将导管送至脑血管闭塞部位,用高压注射泵注射尿激酶行溶栓治疗。观察血管再通率、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2 6例患者脑动脉溶栓血管再通率为5 9% ,有效率为81%。结论 动脉溶栓疗法是治愈急性脑梗塞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溶栓治疗 急性脑梗塞 临床观察 早期诊断 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血管再通率 经股动脉插管 动脉溶栓疗法 脑血管造影 闭塞部位 尿激酶 注射泵 有效率
下载PDF
经足背动脉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32例分析
13
作者 盖东和 苗其云 +1 位作者 李国强 吴红霞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6期128-128,共1页
关键词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动脉溶栓治疗 足背 动脉溶栓疗法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的疗效相关因素探讨 被引量:26
14
作者 田洪 郝磊 +3 位作者 宋川 张玉波 周虎传 刘磊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39-842,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效果与残存正向血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进行动脉溶栓治疗的40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残存正向血流分为A、B组,A组23例,有正向血流或(和)侧支循环,B组17例,无...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效果与残存正向血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进行动脉溶栓治疗的40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残存正向血流分为A、B组,A组23例,有正向血流或(和)侧支循环,B组17例,无正向血流和侧支循环,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后14 d NIHSS评分和出血性转化情况。结果 A组拥有残存正向血流或(和)侧支循环,21例(91.3%)完全或部分再通,发生非症状性出血性转化1例,溶栓前NIHSS评分12.69±3.88,溶栓后14 d NIHSS评分6.05±3.25;B组无残存正向血流和侧支循环,15例(88.2%)完全或部分再通,发生1例非症状性出血性转化,1例症状性出血性转化(溶栓后7 h发生大量脑出血死亡),溶栓前NIHSS评分13.51±4.19,溶栓后14 d NIHSS评分8.68±5.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14 d后显效率为68.1%,有效率为86.3%,而B组的显效率为43.8%,有效率为56.3%,提示A组临床效果较B组好。结论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的效果不仅与时间窗密切相关,还与残存正向血流有关;残存正向血流多的患者动脉溶栓后临床效果好,出血风险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动脉溶栓 时间窗 疗效 侧支循环
下载PDF
动脉溶栓与机械碎栓联合动脉溶栓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4
15
作者 齐立 李慎茂 +2 位作者 俸军林 唐永刚 焦力群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80-184,共5页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动脉溶栓方法治疗超早期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探讨哪种方法更有益于开通血管。方法收集2009年10月-2011年5月55例脑梗死急性期并行超早期介入治疗患者,其中25例(联合治疗组)采用机械碎栓联合尿激酶进行动脉内溶栓治疗,30例...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动脉溶栓方法治疗超早期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探讨哪种方法更有益于开通血管。方法收集2009年10月-2011年5月55例脑梗死急性期并行超早期介入治疗患者,其中25例(联合治疗组)采用机械碎栓联合尿激酶进行动脉内溶栓治疗,30例(尿激酶组)采用尿激酶进行单纯动脉内溶栓治疗。术后观察患者闭塞血管再通和神经功能障碍恢复情况,并比较分析两种动脉溶栓方法的疗效。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血管再通23例,成功再通率为92%(23/25),尿激酶组患者则为18例,再通成功率仅为60%(18/30)。术后平均NIHSS(脑卒中量表)及ADL(日常活动量表)评分联合治疗组(1 h分别为8.6±2.5和20.0±4.6;24 h分别为9.0±1.8和17.0±2.5)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尿激酶组(1 h分别为7.5±2.0和28.0±3.5;24 h分别为8.1±2.0和24.O±2.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激酶用量及溶栓时间联合治疗组分别为(36.8±8.4)万u和(35.3±11.6)min,尿激酶组分别为(50.4±15.3)万u和(55.7±13.3)min,前者低于后者,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应用动脉内机械碎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优于单纯动脉溶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动脉溶栓 机械碎栓 尿激酶
下载PDF
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8
16
作者 马瑞 张晓惠 徐亚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19-920,共2页
目的探讨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55例,随机分为动脉溶栓组26例和静脉溶栓组29例,分别于溶栓前、后不同时间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溶栓前、溶栓后6 h、24 h和3 ... 目的探讨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55例,随机分为动脉溶栓组26例和静脉溶栓组29例,分别于溶栓前、后不同时间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溶栓前、溶栓后6 h、24 h和3 d分别测定凝血活酶时间(TT)、凝血活酶原时间(PT)和纤维蛋白原(FIB),溶栓后30 d行疗效判定。结果动脉溶栓组平均NIHSS评分结果显著低于静脉溶栓组。静脉溶栓组溶栓后6 h、24 h及3 d TT和PT与动脉溶栓组相比明显延长(P<0.05),但FIB较动脉组下降明显(P<0.05)。两组总显效率分别为80.77%和68.97%。结论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均具有疗效好、见效快和并发症少等优点,但前者临床疗效优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动脉溶栓 静脉溶栓 尿激酶
下载PDF
动脉溶栓后脑再灌注损伤的临床救治探讨 被引量:10
17
作者 田洪 宋川 +5 位作者 范汝雄 周虎传 张玉波 臧巧利 张云泉 刘磊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03-605,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后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件分析解放军第324医院神经内科自2005年10月以来对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进行动脉溶栓后出现再灌注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 33例溶栓后脑血管再通或部分再通,13例(3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后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件分析解放军第324医院神经内科自2005年10月以来对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进行动脉溶栓后出现再灌注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 33例溶栓后脑血管再通或部分再通,13例(39.4%)继发脑出血,其中2例为脑实质出血,11例为出血性梗死。33例(100%)均有不同程度的脑水肿,其中18例(54.5%)脑中线结构明显移位,意识障碍加重,予以严格血压管控、适时调整脱水药物、加强脑保护及开窗减压等治疗,除1例患者因大量脑出血死亡以外,其余患者均能达到临床好转,神经功能缺损明显减少。结论脑动脉溶栓后均有不同程度再灌注损伤;严格血压管控、适时调整脱水药物、加强脑保护治疗是减轻再灌注损伤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动脉溶栓 再灌注损伤 救治
下载PDF
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的局部动脉溶栓治疗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永巍 刘建民 +3 位作者 洪波 邓本强 许奕 丁素菊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4期246-249,共4页
目的 检验局部注射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分析 5 4例接受局部动脉溶栓治疗的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 ,其中颈内动脉主干闭塞 3例(5 .6 %) ,大脑中动脉主干及分支闭塞 46例 (85 .2 %) ,... 目的 检验局部注射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分析 5 4例接受局部动脉溶栓治疗的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 ,其中颈内动脉主干闭塞 3例(5 .6 %) ,大脑中动脉主干及分支闭塞 46例 (85 .2 %) ,大脑前动脉闭塞 5例 (9.2 %)。结果 预后好的患者共有 41例 (75 .9%) ,血管再通程度 >5 0 %39例 (72 .2 %) ,再通程度 <5 0 %的 15例 (2 7.8%)。颅内出血率为 2 0 .4%,病死率为 7.4%。结论 局部动脉溶栓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可以提高血管再通率 ,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局部动脉溶栓治疗 颈内动脉系统 安全性 SELDINGER法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时效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杨瑞民 张铭秋 +4 位作者 赵东菊 李奋保 姚卫华 赵鹏 刘爱光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6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间的动脉内溶栓治疗效果,探讨影响治疗时间窗的因素。方法 54例脑梗死患者均在CT检查及血管造影基础上接受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其中在6h以内溶栓者42例,6~24h溶栓者12例。术后统计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间的动脉内溶栓治疗效果,探讨影响治疗时间窗的因素。方法 54例脑梗死患者均在CT检查及血管造影基础上接受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其中在6h以内溶栓者42例,6~24h溶栓者12例。术后统计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和神经功能缺失积分差值。结果 两组患者冶疗有效率分别为88.1%和75.0%,显效率分别为71.4%和50.0%,血管再通率分别为69.0%和50.0%,血管再通中位时间分别为68和73min。结论 动脉内溶栓时间窗是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的,仅以发病时间不超过6h作为治疗标准是不够全面的,应当根据病情合理放宽溶栓的时间窗,最大降低患者的病残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动脉溶栓 时间窗 急性脑梗死 时效分析
下载PDF
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8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守春 庞猛 +5 位作者 朱辉 冯加纯 房绍宽 石明超 饶明俐 吴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30-533,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的适应证,以期提高动脉溶栓疗效,减少死亡率。方法87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ICA系统49例,发病多在6h内;VBA系统38例,发病多在12h以内。血管再通程度根据"急...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的适应证,以期提高动脉溶栓疗效,减少死亡率。方法87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ICA系统49例,发病多在6h内;VBA系统38例,发病多在12h以内。血管再通程度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标准"(TIMI)分类。临床结果评价在溶栓后30d进行,根据改良的Rank(MRS)评分,0~3分为好结果、4~6分为差结果。结果DSA造影结果,ICA完全闭塞20例,MCA的M1或M2段闭塞16例;溶栓后24例再通,12例未通。椎-基底动脉(VBA)系统,完全闭塞24例,溶栓后11例再通,13例未通。严重狭窄7例,溶栓后狭窄未见明显缓解。20例未见明显闭塞,结合临床症状及CT或MR检查考虑大脑中动脉或基底动脉深穿支闭塞。欧洲卒中评分(ESS):术前37.5±8.1,术后24h 50.6±11.6,术后2周58.2±12.4。痊愈35例(40.2%)、显效18例(20.7%)、有效11例(12.6%),未愈及死亡23例(26.5%)。发病2周以内死亡20例(ICA 3例,VBA 17例),脑出血和上消化道出血各死亡1例外,其余均死于脑梗死。溶栓术后30d,ICA系统30例(61.2%)患者为好结果(MRS 0~3),19例(38.8%)为差结果(MRS 4~6),其中4例(8.2%)死亡。V-BA系统12例(31.6%)患者为好结果(MRS 0~3),26例(68.4%)为差结果(MRS 4~6),其中19例(50%)死亡。结论急性期动脉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术后24h的恢复程度与远期预后直接相关;动脉严重狭窄所致低灌注性脑梗死溶栓效果不佳;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脑梗死及其并发症,极少数死于脑出血和消化道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动脉溶栓 介入性治疗 评价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