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与影视共舞的20世纪90年代的北京文学——兼论京味文学第四波 |
王一川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
2003 |
9
|
|
2
|
19~20世纪研究北京文学和戏剧的外文文献 |
赵晓阳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3
|
|
3
|
中国沦陷区文学史研究的新突破──《沦陷时期北京文学八年》简评 |
李洪岩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
1995 |
2
|
|
4
|
中国沦陷区文学研究的政治立场问题——对《对〈沦陷时期北京文学八年〉一书的政治评价》的回应 |
张泉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1
|
|
5
|
《北京文学》的转型实践研究 |
王琰
|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6
|
文学史的地域性与整体性——从《北京新文学与新北京文学》谈起 |
张露晨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7
|
海面与岛屿的参照——90年代北京文学流向 |
马相武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0 |
|
8
|
浅议馆藏期刊的出版脉络调查带给参考咨询工作的启示——以《北京文学》60年馆藏为例 |
王喜民
吴京生
孙超美
|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
2012 |
0 |
|
9
|
前建都期北京文学的地域特征 |
张静文
|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
2004 |
0 |
|
10
|
“看不见”风景、“看不见的”风景与作为“景观”的风景--试论新世纪北京文学创作中的风景描写 |
赵冬梅
|
《关东学刊》
|
2021 |
0 |
|
11
|
新时期十年北京文学的变迁 |
钱光培
|
《学习与研究(北京)》
|
1987 |
0 |
|
12
|
对《沦陷时期北京文学八年》一书的政治评价——与张泉同志商榷 |
王凤海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2
|
|
13
|
北京文学的贵族气 |
孔庆东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1
|
|
14
|
文学史写作:主客观互见中的历史叙写与人文呈现——读《当代北京文学》的价值认知和相关思考 |
方伟
|
《晋阳学刊》
CSSCI
|
2010 |
0 |
|
15
|
北京文学季评 |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1
|
|
16
|
北京文学研究的新开拓——简评《话语转型与价值重构》 |
白水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
2002 |
0 |
|
17
|
北京文学的地域特点从何处得到显现? |
吕晴飞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
1989 |
1
|
|
18
|
北京文学的多民族性 |
王光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0 |
|
19
|
《北京文学》:从曲高和寡到曲高和众 |
肖亮
|
《传媒》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20
|
《北京文学》:风雨七十载 风流大道行 |
孟繁华
|
《中国期刊年鉴》
|
202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