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4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言”与《十日谈》叙述语式与语体比较
1
作者 刘勇强 杨庆茹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3-55,共3页
语式为文本由叙述方式的运用而构成的形态模式,“三言”的叙事法基本上是以一事为枢,串联多事,记人一生的“纪传体”,故事多曲折而且完整,体现着中国古典小说的叙述传统;《十日谈》却没有承接西方叙事文学在史诗、戏剧、长篇小说形成的... 语式为文本由叙述方式的运用而构成的形态模式,“三言”的叙事法基本上是以一事为枢,串联多事,记人一生的“纪传体”,故事多曲折而且完整,体现着中国古典小说的叙述传统;《十日谈》却没有承接西方叙事文学在史诗、戏剧、长篇小说形成的塑造性格的语式传统,大部分文本是只叙一事,不注重写人物的一生,叙述时间和故事发生时间都比较集中,篇幅不长。语言形式与语体变化的意义并不是只局限于语言学、文体学本身。它实际上更多地含带着意识形态、思维方式等观念方面的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言” 十日谈 叙述语式 叙述语体 十日谈
下载PDF
《十日谈》中的喜剧精神与悲剧精神 被引量:6
2
作者 邱紫华 陈素娥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2-79,共8页
分析并评价薄伽丘的人文主义思想特色 ;论证《十日谈》中的喜剧作品的美学特征 ,指出《十日谈》中的喜剧具有鲜明的“狂欢化”性质 ,并对其中的喜剧的“狂欢化”特点进行分析。分析《十日谈》中的悲剧作品 ,指出薄伽丘在对悲剧冲突的理... 分析并评价薄伽丘的人文主义思想特色 ;论证《十日谈》中的喜剧作品的美学特征 ,指出《十日谈》中的喜剧具有鲜明的“狂欢化”性质 ,并对其中的喜剧的“狂欢化”特点进行分析。分析《十日谈》中的悲剧作品 ,指出薄伽丘在对悲剧冲突的理解上 ,对悲剧人物及其显示的悲剧精神的表现上 ,在对悲剧结局的处理上 ,都已显示出了近代悲剧的重要的美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伽丘 十日谈 人文主义 喜剧精神 悲剧精神
下载PDF
从《十日谈》看薄伽丘的女性观 被引量:6
3
作者 蔡玲凌 刘春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28-29,33,共3页
薄伽丘是文艺复兴时期杰出代表之一,他在《十日谈》中宣扬人文主义思想,描绘了许多形态各异的女性形象,流露出浓厚的女性意识。对于封建制度压迫下的女性给予深切的理解与同情,热情地歌颂和赞扬了女性的善良,机智,肯定女性追求爱情,自... 薄伽丘是文艺复兴时期杰出代表之一,他在《十日谈》中宣扬人文主义思想,描绘了许多形态各异的女性形象,流露出浓厚的女性意识。对于封建制度压迫下的女性给予深切的理解与同情,热情地歌颂和赞扬了女性的善良,机智,肯定女性追求爱情,自由的权利,鼓励女性去积极争取属于自己的幸福,这些都反映出作者开放进步的女性观。但是由于中世纪晚期复杂的审美取向和社会风气,加上受到男权主义思想的影响,薄伽丘的女性观是复杂而矛盾的,暴露出他自身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伽丘 十日谈 女性观
下载PDF
不可探查的“关系”与“坏乡村”的秘密——关于孙惠芬的《生死十日谈》 被引量:5
4
作者 周景雷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6-160,187,共6页
《生死十日谈》是作家孙慧芬用了五天时间,利用调查与访谈的形式,参与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农村自杀遗族的调查与研究”后的一个“不期然”的创作(孙惠芬语),作品真实地记录和呈现了现代化进程中中国乡村某些“凛冽”和... 《生死十日谈》是作家孙慧芬用了五天时间,利用调查与访谈的形式,参与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农村自杀遗族的调查与研究”后的一个“不期然”的创作(孙惠芬语),作品真实地记录和呈现了现代化进程中中国乡村某些“凛冽”和“刺骨”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日谈 孙惠芬 生死 乡村 秘密 基金资助项目 现代化进程 自然科学
下载PDF
《十日谈》爱情观的根本特征 被引量:4
5
作者 李雪梅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9-92,共4页
"爱情"被作家们称颂为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文学作品中都少不了爱情的内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薄伽丘的《十日谈》,更是以爱情的描写与歌咏著称于世。《十日谈》的爱情观与一般文学作品的爱情观相比较,其根本特征表现为两点:... "爱情"被作家们称颂为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文学作品中都少不了爱情的内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薄伽丘的《十日谈》,更是以爱情的描写与歌咏著称于世。《十日谈》的爱情观与一般文学作品的爱情观相比较,其根本特征表现为两点:一是把爱情升华为人的天性,一是把爱与欲融为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日谈 爱情观 根本特征 人的天性 爱欲一体
下载PDF
当我们谈论生死,我们在谈些什么——论《生死十日谈》 被引量:3
6
作者 申霞艳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5-151,共7页
在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和我相关。——鲁迅 无论是生活还是写作,孙惠芬都是善解人意的。慈母情怀使她的作品亲切、温暖、踏实,有特别的亲和力。她的创作倾注着地母精神,超越了狭义的女性主义。
关键词 十日谈 生死 谈论 善解人意 女性主义 孙惠芬 亲和力 鲁迅
下载PDF
《三言》和《十日谈》中爱情婚姻故事的比较 被引量:3
7
作者 黄永林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25-127,共3页
产生于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三言》和《十日谈》中的爱情故事 ,有着共同的反对禁欲主义 ,提倡人性解放 ;歌颂爱情 ,赞扬妇女 ;反对门第等级 ,主张婚姻平等的特征 ,体现出反封建、反宗教 ,提倡自由、平等、民主的资产阶级人本主义精... 产生于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三言》和《十日谈》中的爱情故事 ,有着共同的反对禁欲主义 ,提倡人性解放 ;歌颂爱情 ,赞扬妇女 ;反对门第等级 ,主张婚姻平等的特征 ,体现出反封建、反宗教 ,提倡自由、平等、民主的资产阶级人本主义精神。但在对待男女偷情问题上 ,表现出不同的态度 ,体现出中西文化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言》 十日谈 比较
下载PDF
《十日谈》与《法苑珠林》对《月下小景》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褚连波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1-156,共6页
薄伽丘的《十日谈》和佛经《法苑珠林》对沈从文《月下小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结构上,沈从文借鉴了两者的框架结构,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嵌套结构;在内容和主题上,沈从文吸取了《十日谈》的情爱与智慧内容和主题,从《法苑珠林》摘录... 薄伽丘的《十日谈》和佛经《法苑珠林》对沈从文《月下小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结构上,沈从文借鉴了两者的框架结构,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嵌套结构;在内容和主题上,沈从文吸取了《十日谈》的情爱与智慧内容和主题,从《法苑珠林》摘录了与情爱、智慧和牺牲相关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日谈 《法苑珠林》 《月下小景》 嵌套结构 性爱叙事
下载PDF
从《十日谈》管窥中世纪西欧旅游 被引量:2
9
作者 胡幸福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1-86,共6页
人文主义巨著《十日谈》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给我们传递了包括旅游形式、旅游环境与条件、旅游交通与服务等在内的丰富的信息,这些内容在以前的研究中曾被忽视。事实上,这些内容对我们今天发展旅游业,特别是国际旅游仍具... 人文主义巨著《十日谈》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给我们传递了包括旅游形式、旅游环境与条件、旅游交通与服务等在内的丰富的信息,这些内容在以前的研究中曾被忽视。事实上,这些内容对我们今天发展旅游业,特别是国际旅游仍具有很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日谈 中世纪 旅游 卜伽丘
下载PDF
从《十日谈》看中世纪西欧旅游的条件与环境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幸福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25-128,共4页
《十日谈》真实地反映出西欧当时的旅游条件与环境。当时旅游交通形式除了步行外,主要是利用畜力和自然力,具体说就是骑牲口或乘船旅游,旅游食宿条件比以前有很大的改进,有的地方甚至发展得比较成熟了,住宿主要有客栈、旅馆及接待大厦... 《十日谈》真实地反映出西欧当时的旅游条件与环境。当时旅游交通形式除了步行外,主要是利用畜力和自然力,具体说就是骑牲口或乘船旅游,旅游食宿条件比以前有很大的改进,有的地方甚至发展得比较成熟了,住宿主要有客栈、旅馆及接待大厦等。西欧的旅途环境具有很大风险性,各国对旅游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所以《十日谈》是一部难得的西欧旅游史一手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日谈 中世纪 西欧 交通条件 旅游条件 住宿条件 旅途环境信息 旅游管理措施
下载PDF
论《十日谈》中女性形象所反映的女性意识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蒙 《榆林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67-70,共4页
《十日谈》是文艺复兴时期一部伟大的作品,反映了资产阶级要求思想解放、肯定世俗价值的要求。《十日谈》中对女性形象的描写,反映了卜伽丘强烈的女性意识和女权主义的端倪。虽然这种女性意识其实还是根植于传统男权主义的,但卜伽丘能... 《十日谈》是文艺复兴时期一部伟大的作品,反映了资产阶级要求思想解放、肯定世俗价值的要求。《十日谈》中对女性形象的描写,反映了卜伽丘强烈的女性意识和女权主义的端倪。虽然这种女性意识其实还是根植于传统男权主义的,但卜伽丘能迈出这一步已经实属不易,是西方文学史上第一次关于女性振聋发聩的呐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日谈 女性意识 文艺复兴
下载PDF
《十日谈》的理论基础和道德原则浅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雪梅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93-97,共5页
《十日谈》以100个故事的形式开近代短篇小说之先河。这100个故事虽然取材于古代世界和现实生活、意大利本土和世界各国,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理论基础和道德原则,从而在各个故事中形成一个共同的思想倾向。这个共同的理论基础和道德原则,... 《十日谈》以100个故事的形式开近代短篇小说之先河。这100个故事虽然取材于古代世界和现实生活、意大利本土和世界各国,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理论基础和道德原则,从而在各个故事中形成一个共同的思想倾向。这个共同的理论基础和道德原则,就是以自然本性为核心的人性理论;以追求现世幸福为核心的幸福主义原则。我们在研究《十日谈》的过程中,只要抓住了这个理论基础和道德原则,就能抓住解开各个故事之迷的钥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日谈 理论基础 道德原则 人性论 幸福主义
下载PDF
男权文化中的女性欲望书写——以《十日谈》与《金瓶梅》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伟 刘爱琳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4期67-70,共4页
《十日谈》与《金瓶梅》同为世界文学史上的奇书,作为反封建主流文化的作品,它们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得到了肯定。两部作品均塑造了张扬情欲的女性形象,广为世人所关注。然而,由于两书的作者所处的文化背景与时代背景的不同,他们对女... 《十日谈》与《金瓶梅》同为世界文学史上的奇书,作为反封建主流文化的作品,它们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得到了肯定。两部作品均塑造了张扬情欲的女性形象,广为世人所关注。然而,由于两书的作者所处的文化背景与时代背景的不同,他们对女性形象的描写也表现出了不同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日谈 《金瓶梅》 女性欲望 女性意识
下载PDF
《一千零一夜》与《十日谈》结构之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清玲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11-112,共2页
关键词 《一千零一夜》 十日谈 叙述结构 民间文学
下载PDF
认同的产生、生产与再生产——《生死十日谈》与当代农村自杀文化叙事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舒劼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3年第6期63-69,共7页
一 “十日何谈尽?”《生死十日谈》黑底的封面上嵌着五个鲜明的红色字体,以时间之长映衬意义之重。谈不尽的,就是这部小说关注的核心:发生在农村中的自杀现象。古代知识精英遗留下来的历史记载表明,自杀通常是属于英雄豪杰、忠臣... 一 “十日何谈尽?”《生死十日谈》黑底的封面上嵌着五个鲜明的红色字体,以时间之长映衬意义之重。谈不尽的,就是这部小说关注的核心:发生在农村中的自杀现象。古代知识精英遗留下来的历史记载表明,自杀通常是属于英雄豪杰、忠臣硕儒或者是贞妇烈女的特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现象 当代农村 十日谈 文化叙事 生死 再生产 历史记载 知识精英
下载PDF
从平行研究角度看《十日谈》和《拍案惊奇》中爱情主题之比较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雄琨 罗显克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3期33-35,38,共4页
本文借助比较文学美国学派平行研究的有关理论、方法,对《十日谈》和《拍案惊奇》两部作品中爱情主题的异同点进行比较分析,以探讨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美学价值。
关键词 平行研究 十日谈 《拍案惊奇》 爱情主题 比较分析 内在联系
下载PDF
人文主义的经典之作:《十日谈》 被引量:3
17
作者 谢荣贵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6年第9期99-101,共3页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显著特征之一。文艺复兴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对黑暗的中世纪进行的公开宣战。通过分析意大利杰出的人文主义作家乔凡尼.薄伽丘的代表作《十日谈》来探讨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关键词 十日谈 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
下载PDF
“非虚构”小说的乡村叙事艺术——以孙惠芬《生死十日谈》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春英 刘阳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0年第5期47-52,共6页
孙惠芬的《生死十日谈》巧妙地运用了一系列叙事策略进一步增益文本的审美价值。在叙事姿态上,以实际行动深入农民生活,亲自进行调查和采访,力求还原乡村内部肌理的真实;在叙事语言上,启用了“不可靠叙事者”干预机制,促成了众声喧哗的... 孙惠芬的《生死十日谈》巧妙地运用了一系列叙事策略进一步增益文本的审美价值。在叙事姿态上,以实际行动深入农民生活,亲自进行调查和采访,力求还原乡村内部肌理的真实;在叙事语言上,启用了“不可靠叙事者”干预机制,促成了众声喧哗的复调叙述效果,扩大了文本反讽的张力;叙事结构方面,沿袭了鲁迅乡土小说“离乡-归乡-再离乡”的模式,在故事推进的同时不断“回望”,形成了一种“去而复回”的环形结构。这些叙事艺术的运用不仅升华了小说的主题思想,还为以后“非虚构”乡村叙事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虚构”小说 孙惠芬 《生死十日谈 叙事艺术
下载PDF
放纵的智慧——《十日谈》的欲望表现 被引量:2
19
作者 郑炜华 《甘肃高师学报》 2005年第3期18-21,共4页
《十日谈》有破有立,既以纵欲作为抨击天主教会的手段,又以理性节制各种欲望,辅之以推崇美好人性,意图实现和谐美好的社会新秩序。
关键词 卜伽丘 十日谈 纵欲 禁欲 重建秩序
下载PDF
《十日谈》中“罗勒花盆悲剧”探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付江涛 《湘南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59-62,共4页
《十日谈》中第四天第五个故事是著名的罗勒花盆悲剧,该故事经过嬗变衍生出不同版本,流传至今。运用文本细读的方法,从结尾处民歌入手,着重探析故事中特色语言的运用,分析悲剧的产生因素,以及该故事不同版本的流变。
关键词 十日谈 罗勒花盆悲剧 双关 流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