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下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体系设计
1
作者 李平 《经济师》 2024年第10期161-162,166,共3页
高校教师作为高等教育的具体实施者,承载着落实高等教育任务、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的重任。但是对高校教师教学绩效的评价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如何监测、如何控制以便更好地提升教学绩效是当务之急。文章首先讨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下的... 高校教师作为高等教育的具体实施者,承载着落实高等教育任务、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的重任。但是对高校教师教学绩效的评价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如何监测、如何控制以便更好地提升教学绩效是当务之急。文章首先讨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下的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特征,即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指标三维化和评估结果使用重在发展等,进而构造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体系的价值标准,最后提出了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内容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师 教学 绩效评价 平衡计分卡 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
下载PDF
军民融合型科技工业协同创新体系构建研究——基于国际比较视角 被引量:31
2
作者 彭中文 刘韬 张双杰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2-107,共6页
军民融合型科技工业协同创新体系是国防科技工业和国家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基础与内在动力。基于国际比较视角,从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及法律政策保障等方面比较美日德等发达国军民融合型协同创新体系发展情况,构建我国军民融合型科技工业协... 军民融合型科技工业协同创新体系是国防科技工业和国家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基础与内在动力。基于国际比较视角,从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及法律政策保障等方面比较美日德等发达国军民融合型协同创新体系发展情况,构建我国军民融合型科技工业协同创新体系,探讨"国防需求拉动"、"民用需求拉动"和"科学研究推动"3种动力机制下军民融合型科技工业协同创新体系运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民融合 协同创新体系 国防科技工业 国际比较
下载PDF
基于多中心临床研究的长三角儿童医疗协同创新体系 被引量:2
3
作者 樊建花 吕志宝 +3 位作者 陈海萍 邵达 何丽 于广军 《中国卫生资源》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98-801,共4页
以协同论为指导,提出以多中心临床研究为抓手,宏观层面将政府、社会组织、医疗机构有机联合,微观层面将项目牵头单位、参与单位紧密结合,依托项目开展合作网络建设、数据平台搭建、医学人才培育和新技术的研究及推广,建立长三角儿童医... 以协同论为指导,提出以多中心临床研究为抓手,宏观层面将政府、社会组织、医疗机构有机联合,微观层面将项目牵头单位、参与单位紧密结合,依托项目开展合作网络建设、数据平台搭建、医学人才培育和新技术的研究及推广,建立长三角儿童医疗协同创新体系,进一步提升区域医疗协同创新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多中心临床研究 儿童医疗 协同创新体系
下载PDF
航空经济发展协同创新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施进发 金真 田雪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1-6,共6页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一个全新的模式,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创新是关键。目前,实验区处于基础建设阶段,航空经济发展政产学研协同创新还面临着创新要素不足、效率不高、人才匮乏等问题,为此,做好航空经济发展协同创新体系顶层设计,...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一个全新的模式,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创新是关键。目前,实验区处于基础建设阶段,航空经济发展政产学研协同创新还面临着创新要素不足、效率不高、人才匮乏等问题,为此,做好航空经济发展协同创新体系顶层设计,还需要进一步推进创新要素集聚、打造协同创新生态、夯实协同创新基础、探索高校协同创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经济 协同创新体系 构建策略 郑州航空港
下载PDF
国防科技协同创新体系的系统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张纪海 李冰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5期113-120,共8页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军民融合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已经成为中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基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现实要求,界定国防科技协同创新体系的内涵。针对发展战...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军民融合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已经成为中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基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现实要求,界定国防科技协同创新体系的内涵。针对发展战略目标,从顶层设计角度对国防科技协同创新体系进行系统分析,力图打破军队科研体系、国防科技工业科研生产体系和民用经济创新体系界限,梳理国防科技协同创新的过程,协调各类相关主体,优化配置各领域的创新资源,满足军队需求,并促进国家科技领域的创新发展。国防科技协同创新体系由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和创新法制构成,体制、机制、法制的创新融合有利于国防科技工业科研生产体系与军队科研体系、民用经济创新体系的协同发展,有利于发挥政府在国防科技协同创新体系中的主导地位,有利于提高市场配置创新资源及创新成果的效率,推动国防科技协同创新的深度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防科技 协同创新体系 协同创新资源
下载PDF
低碳经济背景下区域产业协同创新体系研究——以长株潭为例 被引量:7
6
作者 杨洁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2-84,共3页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进行区域产业创新,应加强创新主体的协同合作,形成比较完善的"一体两翼"系统,"一体"指以区域低碳产业创新体系为核心,"两翼"分别指以"政府、市场"为主体的宏观区域创新环境和...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进行区域产业创新,应加强创新主体的协同合作,形成比较完善的"一体两翼"系统,"一体"指以区域低碳产业创新体系为核心,"两翼"分别指以"政府、市场"为主体的宏观区域创新环境和以"企业、科研机构"为主体的微观低碳创新技术。政府和市场为区域低碳产业创新提供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对区域低碳技术进行创新并扩散,区域内创新主体之间进行协调合作,形成一种合力共同推进区域产业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区域产业 协同创新体系
下载PDF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创新特征分析与协同创新体系构建 被引量:3
7
作者 冯身洪 刘瑞同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2014年第8期35-42,共8页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是_项通过组织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来推动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大规模系统性重大科技创新活动,其创新活动呈现出的多层次、多样化和多面性,决定了重大专项必须针对不同的创新活动建立与之适应的创新管理模式。通...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是_项通过组织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来推动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大规模系统性重大科技创新活动,其创新活动呈现出的多层次、多样化和多面性,决定了重大专项必须针对不同的创新活动建立与之适应的创新管理模式。通过详细梳理技术创新和创新管理模式的发展和演变,将技术创新分为3类:技术创新和非技术创新;个人/单个团队的创新活动、多个团队协作的创新活动和全行业/领域/社会参与的创新活动;独立创新、开放创新和协同创新。对典型的创新管理模式,即,独立创新、联合创新和协同创新等,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创新活动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协同创新体系,其创新体系的协同主要体现在3个层面:技术、组织管理和重大专项与外部环境。期望所做研究对国家重大专项的组织管理体系建设有所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技术创新 创新管理 协同创新体系
下载PDF
基于一般系统模块论的协同创新体系运行机制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蒋兴华 汪玲芳 +1 位作者 范心雨 袁瑜容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9-14,共6页
基于一般系统模块论对协同创新体系的运行机制进行阐释,归结出模块独立性、内聚与耦合性、多态性和伙伴关系指导下的四条运行规则。在此基础上,从宏观视角下沉到微观主体,针对协同创新主体提出打破边界、权责分明、深度协作、创新机制... 基于一般系统模块论对协同创新体系的运行机制进行阐释,归结出模块独立性、内聚与耦合性、多态性和伙伴关系指导下的四条运行规则。在此基础上,从宏观视角下沉到微观主体,针对协同创新主体提出打破边界、权责分明、深度协作、创新机制等四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般系统模块论 独立模块 协同创新体系 协同机制
下载PDF
跨省区流域经济带协同创新体系研究——以珠江—西江经济带为例 被引量:5
9
作者 杨西春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2期74-79,共6页
珠江—西江经济带跨区域协同创新体系不仅要强调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点"的创新能力建设,还要重视各节点城市行政区域"面"的创新能力建设,尤其要注重各节点城市行政区域之间"面与面"的协同联... 珠江—西江经济带跨区域协同创新体系不仅要强调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点"的创新能力建设,还要重视各节点城市行政区域"面"的创新能力建设,尤其要注重各节点城市行政区域之间"面与面"的协同联动。通过建立跨区域的协同创新体系机制,以科技中介组织为"主线",把珠江—西江经济带创新的"点"和"面"有机串联结合,实现协同创新联动效应、聚集效应和放大效应,推动珠江—西江经济带经济和科技深度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省区流域经济带 协同创新体系 珠江—西江经济带
下载PDF
高校协同创新体系发展维度探析——基于江苏省13所院校的生态位分化度评价视角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晶 张中强 《中国高校科技》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7-63,共7页
生态位分化是同物种共存的基础,高校之间的竞争与共存同样遵循生态位分化理论。协同创新体系中的高校体现的更多的是协同发展,其生态位分化的内涵更为丰富。文章基于协同创新体系下高校生态位分化理论剖析的基础上,构建了生态分化度评... 生态位分化是同物种共存的基础,高校之间的竞争与共存同样遵循生态位分化理论。协同创新体系中的高校体现的更多的是协同发展,其生态位分化的内涵更为丰富。文章基于协同创新体系下高校生态位分化理论剖析的基础上,构建了生态分化度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实证研究,挖掘进一步协同发展的着力点。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13所公办综合性本科院校生存维度分化度小、稳定维度分化度大、发展维度分化度层次分明,总体分化度的梯度已经形成,基于此对高校协同创新体系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加快高校协同创新体系的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位分化度 高校 协同创新体系
下载PDF
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的内涵及其构建 被引量:11
11
作者 何红媛 何涛 《人民论坛(中旬刊)》 2014年第1期49-51,共3页
自2011年我国首次提出协同创新后,创新型国家建设被迅速提上国家战略高度。文章阐述发达创新型国家与协同创新体系的内涵,并分析美国的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的建立与发展,以期为我国协同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提供启示。
关键词 创新型国家 政产学研合作 协同创新体系 内涵 发展
下载PDF
黑龙江省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体系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雪松 朱明清 +1 位作者 吴冈 王阳 《黑龙江科学》 2019年第12期27-29,共3页
黑龙江省智能制造产业具有独特优势、潜力,但也存在不足。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协同创新,推动智能制造新模式试点示范,加快制造业重点领域的智能转型,促进企业智能化升级改造,打造区域智能制造协同体... 黑龙江省智能制造产业具有独特优势、潜力,但也存在不足。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协同创新,推动智能制造新模式试点示范,加快制造业重点领域的智能转型,促进企业智能化升级改造,打造区域智能制造协同体系、人才支撑队伍和专业服务队伍。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的预期效果是能够满足企业关键共性的技术需求,培养出企业亟需的多层次人才,打造'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加快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为政府推进智能制造提供智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 智能制造 协同创新体系
下载PDF
构建高校协同创新体系的实践探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园 张宁 《理论观察》 2015年第3期155-156,共2页
协同创新是应对时代要求,充分发挥创新主体优势,全面盘活创新资源的有效形式,同时成为高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实施综合改革的总揽性抓手。构建高校协同创新体系应着力在突出重大任务牵引,统一价值诉求,完善制度体系,强化队伍建设等方面... 协同创新是应对时代要求,充分发挥创新主体优势,全面盘活创新资源的有效形式,同时成为高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实施综合改革的总揽性抓手。构建高校协同创新体系应着力在突出重大任务牵引,统一价值诉求,完善制度体系,强化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协同创新体系 构建 实践探析
下载PDF
地方高校军民融合技术协同创新体系构建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玉奇 《科技资讯》 2019年第2期230-231,共2页
地方高校在发挥原始创新、技术转化和加速军民协同创新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该文基于协同创新理论,提出了包含协同创新的主体层、增值层和模式导向层的地方高校军民融合技术协同创新体系,并遵循系统性、实用性及资源共享原则... 地方高校在发挥原始创新、技术转化和加速军民协同创新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该文基于协同创新理论,提出了包含协同创新的主体层、增值层和模式导向层的地方高校军民融合技术协同创新体系,并遵循系统性、实用性及资源共享原则,从内部和外部协同两个视角阐述了地方高校军民融合技术协同创新体系的构建路径,以期实现多个创新主体协同行动,为我国地方高校军民融合技术协同创新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军民融合技术 协同创新体系 路径
下载PDF
构建协同创新体系 推进秦创原平台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袁晓玲 赵锴 刘文飞 《新西部》 2022年第6期170-174,共5页
秦创原创新平台作为一个复杂的创新系统,提升其能效的关键是对重要创新要素“沟通”网络的建立与发展,这不仅涉及产业、行业的重点发展,或资本引入和硬件条件改善等短期目标的实现,还与创新氛围营造、创新要素“协同”等长效机制的建设... 秦创原创新平台作为一个复杂的创新系统,提升其能效的关键是对重要创新要素“沟通”网络的建立与发展,这不仅涉及产业、行业的重点发展,或资本引入和硬件条件改善等短期目标的实现,还与创新氛围营造、创新要素“协同”等长效机制的建设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要素 氛围营造 硬件条件 短期目标 创新平台 协同创新体系 资本引入 建立与发展
下载PDF
成都市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
16
作者 卿涛 刘爽 《中国商论》 2016年第29期135-137,共3页
本文在梳理成都市产学研创新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成都市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的特点,指出成都市已经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企业、大学和政府三重螺旋创新体系架构,但仍处于产学研三重螺旋模型发展的初期阶段。并提出对成都市产学研创新体... 本文在梳理成都市产学研创新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成都市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的特点,指出成都市已经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企业、大学和政府三重螺旋创新体系架构,但仍处于产学研三重螺旋模型发展的初期阶段。并提出对成都市产学研创新体系进行深度整合,建立以市场(企业)为导向,大学为技术支撑,政府和金融机构为平台的三重螺旋推进框架体系,以推动成都市产学研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为成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市 产学研 协同创新体系 三重螺旋
下载PDF
面向TRIZ的协同创新体系运行系统和演进模式研究
17
作者 王君华 刘国新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7-91,共5页
在构建面向TRIZ的协同创新体系过程中,离不开企业、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第三方服务机构等主体之间的协同配合。通过应用系统演绎归纳的方法,对面向TRIZ的协同创新体系运行机理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探析。从组织子系统、知识子系统、技... 在构建面向TRIZ的协同创新体系过程中,离不开企业、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第三方服务机构等主体之间的协同配合。通过应用系统演绎归纳的方法,对面向TRIZ的协同创新体系运行机理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探析。从组织子系统、知识子系统、技术子系统等角度分析了面向TRIZ的协同创新体系子系统内在逻辑;从分解定位、超循环角度描绘了面向TRIZ的协同创新体系运行规则。同时,探索出三种面向TRIZ的协同创新体系系统演进模式,即"1+n"模式、"n+n"模式以及"n+∞"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Z 协同创新体系 内在逻辑 运行规则 演进模式
下载PDF
异质性CRLMI市场导向型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对比分析
18
作者 王伟光 由雷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48-53,共6页
基于市场导向型产业协同创新体系的理论基础,运用CRLMI模型重点分析了异质性产业属性的市场导向型产业创新体系演化趋势。重点分析了钢铁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协同创新体系现状,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创新模型,实证分析了CRLMI交互作用下2008-201... 基于市场导向型产业协同创新体系的理论基础,运用CRLMI模型重点分析了异质性产业属性的市场导向型产业创新体系演化趋势。重点分析了钢铁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协同创新体系现状,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创新模型,实证分析了CRLMI交互作用下2008-2012年高技术产业与钢铁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协同度,进而对比分析了其产业协同创新体系的演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性 协同创新体系
下载PDF
校企协同创新体系下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文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第21期34-37,共4页
随着现代化技术及信息化手段的飞速发展,土木工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而高校内部的土木工程专业作为一种注重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高效融合的专业学科,其更应当利用校企协同创新体系带来的优势,更好地培养出专业型、应用型的土木工程人... 随着现代化技术及信息化手段的飞速发展,土木工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而高校内部的土木工程专业作为一种注重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高效融合的专业学科,其更应当利用校企协同创新体系带来的优势,更好地培养出专业型、应用型的土木工程人才。因此,文章首先对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意义加以明确;其次对校企协同创新体系在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校企协同创新体系下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企协同创新体系 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
下载PDF
高校—企业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的理论构建
20
作者 马家喜 《经济师》 2017年第6期11-13,共3页
高校—企业协同创新体系建设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领域的重要、基础性课题之一,对其研究具有意义。文章在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成果梳理的基础上,提出协同创新外部环境、协同创新资源、协同创新动力、协同创新能力、协同创新组织模式协同创... 高校—企业协同创新体系建设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领域的重要、基础性课题之一,对其研究具有意义。文章在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成果梳理的基础上,提出协同创新外部环境、协同创新资源、协同创新动力、协同创新能力、协同创新组织模式协同创新行为是高校—企业协同创新体系建设中的基本构成要素;从资源互补及能力匹配原则、动力匹配原则、组织协同原则、行为匹配原则四个方面,提炼了高校—企业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并从理论上构建了高校—企业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次,归纳了在高校—企业协同创新体系建设中,政府、企业、高校三方应发挥的功能,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创新体系 高校-企业 产学研 政策建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