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中国卫生筹资转型的主要特征及历史沿革。方法:数据来源于全球卫生支出数据库(Global Health Expenditure Database,GHED)、《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全国卫生健康财务年报》、《中国卫生总费用研究报告》等。采用描述性...目的:了解中国卫生筹资转型的主要特征及历史沿革。方法:数据来源于全球卫生支出数据库(Global Health Expenditure Database,GHED)、《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全国卫生健康财务年报》、《中国卫生总费用研究报告》等。采用描述性统计和文献研究法进行分析。结果:21世纪以来,全球多数国家出现了卫生筹资转型现象,表现为卫生筹资规模扩大和公共筹资责任强化。中国的卫生筹资转型特征十分鲜明:一是卫生筹资规模扩大的速度更快,2000—2019年人均卫生总费用按可比价格水平增长了816.6%,明显快于全球其他国家的平均增长速度(102.1%);二是公共筹资责任强化的力度更大,2000—2019年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下降了30.6个百分点,降幅明显大于全球其他国家的平均水平(5.6个百分点);三是公共筹资中政府卫生支出的流向发生了重要转变,“补需方”占比逐渐提高,并于2011年超过“补供方”,同时,在“补供方”内部“补医院”占比持续增加,明显高于“补基层”和“补公卫”。据此可将中国卫生筹资转型扩展为规模维度、结构维度和流向维度三个维度。运用分析框架,将中国卫生筹资转型大致分为计划经济时期、经济转型时期、“后非典”时期和“新医改”以来4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的主要特点和演变逻辑进行了分析。结论:应从系统结构功能层面提高卫生筹资体系的纵向“嵌入性”和横向“互补性”;更加突出卫生筹资转型对维护隐性价值和防范公共风险的作用,完善价值与风险的双向权衡机制;统筹兼顾卫生筹资转型所涉及的卫生健康伦理原则,优化政府实际治理模式下的预算决策机制;高度重视现代医学发展的全局性和深层次影响,探索中国卫生筹资转型的长期战略和路径选择。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了解中国卫生筹资转型的主要特征及历史沿革。方法:数据来源于全球卫生支出数据库(Global Health Expenditure Database,GHED)、《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全国卫生健康财务年报》、《中国卫生总费用研究报告》等。采用描述性统计和文献研究法进行分析。结果:21世纪以来,全球多数国家出现了卫生筹资转型现象,表现为卫生筹资规模扩大和公共筹资责任强化。中国的卫生筹资转型特征十分鲜明:一是卫生筹资规模扩大的速度更快,2000—2019年人均卫生总费用按可比价格水平增长了816.6%,明显快于全球其他国家的平均增长速度(102.1%);二是公共筹资责任强化的力度更大,2000—2019年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下降了30.6个百分点,降幅明显大于全球其他国家的平均水平(5.6个百分点);三是公共筹资中政府卫生支出的流向发生了重要转变,“补需方”占比逐渐提高,并于2011年超过“补供方”,同时,在“补供方”内部“补医院”占比持续增加,明显高于“补基层”和“补公卫”。据此可将中国卫生筹资转型扩展为规模维度、结构维度和流向维度三个维度。运用分析框架,将中国卫生筹资转型大致分为计划经济时期、经济转型时期、“后非典”时期和“新医改”以来4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的主要特点和演变逻辑进行了分析。结论:应从系统结构功能层面提高卫生筹资体系的纵向“嵌入性”和横向“互补性”;更加突出卫生筹资转型对维护隐性价值和防范公共风险的作用,完善价值与风险的双向权衡机制;统筹兼顾卫生筹资转型所涉及的卫生健康伦理原则,优化政府实际治理模式下的预算决策机制;高度重视现代医学发展的全局性和深层次影响,探索中国卫生筹资转型的长期战略和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