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6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美国印第安诗歌中的动物形象 被引量:2
1
作者 邹惠玲 陈晓曦 《山东外语教学》 2018年第5期73-81,共9页
当代美国印第安诗歌中栖息着形形色色的动物形象。它们是诗人歌唱的对象,同时也昭示出当代印第安人承袭印第安传统文化的精神信仰和生活态度。本文聚焦于当代印第安诗歌作品中两类具有代表性的动物形象——强悍狂野的熊和亦正亦邪的郊狼... 当代美国印第安诗歌中栖息着形形色色的动物形象。它们是诗人歌唱的对象,同时也昭示出当代印第安人承袭印第安传统文化的精神信仰和生活态度。本文聚焦于当代印第安诗歌作品中两类具有代表性的动物形象——强悍狂野的熊和亦正亦邪的郊狼,探讨当代印第安诗人们如何通过这两类动物形象,传达出印第安人对生命、对自然、对宇宙的独特理解,咏唱出一曲曲关于生命的诗性赞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美国印第安诗歌 动物形象 印第安传统文化 印第安宇宙观
下载PDF
印第安传统文化初探(之二)——印第安恶作剧者多层面形象的再解读 被引量:13
2
作者 邹惠玲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33-37,共5页
在印第安口头文学中,恶作剧者既担当着创世者和部族文化英雄的角色,又是边缘化的孑然独行者和社会道德规范的逾越者,以好色、饕餮、傲慢、反叛、贪婪、残忍、卤莽、懒惰等恶习和蠢行而著称,且每每因自己的恶作剧行为而遭受惩罚。印第安... 在印第安口头文学中,恶作剧者既担当着创世者和部族文化英雄的角色,又是边缘化的孑然独行者和社会道德规范的逾越者,以好色、饕餮、傲慢、反叛、贪婪、残忍、卤莽、懒惰等恶习和蠢行而著称,且每每因自己的恶作剧行为而遭受惩罚。印第安恶作剧者的这种多层面形象蕴涵着把和谐、平衡、统一视为最理想境界的印第安宇宙观,体现着作为印第安生活主干的印第安幽默;借助于对恶作剧者形象的戏谑和嘲讽,恶作剧者故事在听众的笑声中实现了印第安口头文学的教化功能,不仅保证了部族文化传统的世代延续,而且促成部族成员对印第安道德规范的接受与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第安恶作剧者 多层面形象 印第安宇宙观 印第安幽默 教化功能
下载PDF
从同化到回归印第安自我——美国印第安英语文学发展趋势初探 被引量:6
3
作者 邹惠玲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18-21,共4页
美国印第安英语文学在发展的初期阶段趋向于认同主流文化。而 2 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的印第安英语文学 ,表现出强烈的印第安民族意识 ,深入探索如何通过在当代社会中坚持印第安传统与价值取向 ,寻找印第安身份 ,回归印第安自我。
关键词 价值取向 文学研究 美国 印第安文学 同化 英语文学 印第安自我 印第安民族意识
下载PDF
论美国印第安民族的衰落 被引量:6
4
作者 邱惠林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4期78-85,共8页
论美国印第安民族的衰落邱惠林印第安人是北美洲的土著居民。距今约25400年前,他们从西伯利亚经过白令海峡到达阿拉斯加,逐步向南迁徙,遍布整个北美大陆和西印度群岛 ̄①。他们属于蒙古人种美洲支系。长期以来,这支民族命途多... 论美国印第安民族的衰落邱惠林印第安人是北美洲的土著居民。距今约25400年前,他们从西伯利亚经过白令海峡到达阿拉斯加,逐步向南迁徙,遍布整个北美大陆和西印度群岛 ̄①。他们属于蒙古人种美洲支系。长期以来,这支民族命途多舛。在哥伦布1492年到达新大陆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第安 印第安文化 白人 民族文化 传教士 印第安人口 寄宿学校 保留地 基督教 美国印第安
下载PDF
论早期美国政府对印第安人的“开化”政策 被引量:5
5
作者 李胜凯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5期50-54,共5页
美国政府以杰佛逊等人的思想为基础,制订和实施了一套旨在促进印第安人接受白人文明和美国化的政策,这是美国扩张领土的策略选择。他们采取鼓励印第安人耕种土地,兴办子弟学校,设传教站、提倡种族通婚等政策。由于条件限制,“开化... 美国政府以杰佛逊等人的思想为基础,制订和实施了一套旨在促进印第安人接受白人文明和美国化的政策,这是美国扩张领土的策略选择。他们采取鼓励印第安人耕种土地,兴办子弟学校,设传教站、提倡种族通婚等政策。由于条件限制,“开化”政策最后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第安 美国政府 杰斐逊 美国印第安 白人社会 部落社会 印第安人问题 印第安部落 种族通婚 《美国历史评论》
下载PDF
把传统的内容还给传统——解析詹姆斯·韦尔奇小说《血中冬季》对印第安传统的回归
6
作者 陈文益 邹惠玲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163-165,共3页
随着印第安子女在白人开办的学校里接受教育,美国印第安土著作家产生,开始用外来文字传承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学。詹姆斯·韦尔奇是杰出的美国印第安作家,是美国"印第安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之一。本文旨在以他的第一部小说... 随着印第安子女在白人开办的学校里接受教育,美国印第安土著作家产生,开始用外来文字传承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学。詹姆斯·韦尔奇是杰出的美国印第安作家,是美国"印第安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之一。本文旨在以他的第一部小说《血中冬季》为例,从印第安典仪、印第安宇宙观和印第安口头文学三个角度出发阐述韦尔奇在文学创作方面对印第安传统回归的继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归 印第安典仪 印第安宇宙观 印第安口头文学
下载PDF
印第安人的出路——谢尔曼·阿莱克西《保留地布鲁斯》中共同体的形成
7
作者 王韬媛 刘克东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5-102,共8页
谢尔曼·阿莱克西是20世纪著名的美国印第安新锐作家。《保留地布鲁斯》是其第一部长篇小说,描述了“郊狼跳跃”这一布鲁斯乐队的兴衰历程,揭示了印第安人经历的个人斗争、文化冲突以及三种共同体——泛印第安共同体、印第安-非裔... 谢尔曼·阿莱克西是20世纪著名的美国印第安新锐作家。《保留地布鲁斯》是其第一部长篇小说,描述了“郊狼跳跃”这一布鲁斯乐队的兴衰历程,揭示了印第安人经历的个人斗争、文化冲突以及三种共同体——泛印第安共同体、印第安-非裔共同体、印第安-白人共同体——的形成。泛印第安共同体基于部落间的共识而形成。印第安-非裔共同体通过不同少数族裔联合而成。印第安-白人共同体体现了两个族群的相互适应与合作。美国印第安人在多元文化特别是以白人为主导的文化中,通过建立不同形式的共同体,摆脱了自身困境,找到了一条长远、有效的发展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尔曼·阿莱克西 《保留地布鲁斯》 印第安 共同体
下载PDF
论早期美国政府对印第安人的“开化”政策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胜凯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3期64-70,共7页
本文首先考察了早期美国政府对印第安人“开化”政策的成因,进而以杰斐逊的思想和实践活动为中心,对“开化”政策的内容及其实施效果作了较具体的剖析。指出这种政策对于消除落后的部落所有制和狩猎生活习惯,促使印第安人实现社会转... 本文首先考察了早期美国政府对印第安人“开化”政策的成因,进而以杰斐逊的思想和实践活动为中心,对“开化”政策的内容及其实施效果作了较具体的剖析。指出这种政策对于消除落后的部落所有制和狩猎生活习惯,促使印第安人实现社会转变和社会进步,产生了一些积极的影响。但因为在实行这一政策的过程中带有对印第安人强制性成分和白人社会的一厢情愿的色彩,加上其他诸多矛盾的制约,最终招致了“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第安 美国政府 杰斐逊 白人社会 美国印第安 部落社会 印第安人问题 部落所有 印第安部落 《美国历史评论》
下载PDF
欺骗、暴力与种族主义--彼得·马修森《疯马精神》中的苏族印第安人声音
9
作者 徐向英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3-51,共9页
美国当代作家彼得·马修森的《疯马精神》以美国印第安运动苏族领袖莱昂纳德·佩尔蒂埃事件为切入点,从苏族人的视角回溯了百年以来他们与美国政府之间围绕土地问题展开的斗争。论文旨在结合美国西进运动的历史,分析指出身为白... 美国当代作家彼得·马修森的《疯马精神》以美国印第安运动苏族领袖莱昂纳德·佩尔蒂埃事件为切入点,从苏族人的视角回溯了百年以来他们与美国政府之间围绕土地问题展开的斗争。论文旨在结合美国西进运动的历史,分析指出身为白人精英的作家能抛开种族偏见,通过查阅资料及采访苏族人并适时阐述个人观点的方式让历史中无法发声的他们发出自己的声音,呈现了历史的另一面,揭露了美国政府为攫取土地违背契约精神并以“昭昭天命”为由对苏族人犯下的欺骗、暴力和种族歧视等侵犯行为,由此揭示了一个以全球人权、正义卫士自居者的真实面目,体现了作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彼得·马修森 《疯马精神》 苏族印第安
下载PDF
骑士型种植园主、文化适应与印第安性——论《奇瓦部族的酋长》之跨种族共同体建构书写
10
作者 易捷心 沈阳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17-124,共8页
在19世纪中期美国政府对印第安人推行文明开化与强制同化的政策背景下,威廉·吉尔摩·西姆斯在其历史罗曼司作品《奇瓦部族的酋长》中对白人与印第安人之间跨种族的共同体构建进行了讽喻式书写。就共同体的领导者而言,西姆斯融... 在19世纪中期美国政府对印第安人推行文明开化与强制同化的政策背景下,威廉·吉尔摩·西姆斯在其历史罗曼司作品《奇瓦部族的酋长》中对白人与印第安人之间跨种族的共同体构建进行了讽喻式书写。就共同体的领导者而言,西姆斯融合了美国当时诸多流行的男性气概范式,塑造出具有骑士精神的白人贵族精英形象作为理想的种植园主阶层载体;白人与印第安人之间的文化适应,作为对19世纪中期美国对印第安人强制性教化的反动,被当作共同体建构的主要手段;通过印第安人对自身文化传统坚守的呈现,西姆斯深入思考了如何利用印第安性来丰富跨种族共同体的身份构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瓦部族的酋长》 跨种族共同体 骑士型种植园主 文化适应 印第安
下载PDF
论印第安文艺复兴时期美国本土裔小说中的“异化”书写
11
作者 周小英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4年第9期105-109,共5页
“异化”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印第安文艺复兴时期美国本土裔小说呈现的一个普遍主题。现代社会中的印第安人在保留地与城市之间徘徊,与故土的疏离以及在白人社会遭遇的边缘化使年轻一代印第安人倍感“异化”。美国本土裔小说家及时捕... “异化”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印第安文艺复兴时期美国本土裔小说呈现的一个普遍主题。现代社会中的印第安人在保留地与城市之间徘徊,与故土的疏离以及在白人社会遭遇的边缘化使年轻一代印第安人倍感“异化”。美国本土裔小说家及时捕捉到了这一“异化”主题,在文学中刻画异化、漂泊和疏离的印第安人生存状态,重塑印第安人在当代美国社会面临的创伤,同时展现印第安传统文化的祛魅力量。本文借用当代德国哲学家拉埃尔·耶吉(Rahel Jaeggi)的异化学说作为理论支撑,认为美国本土裔印第安人的异化感是文化断裂的间隙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第安文艺复兴 美国本土裔小说 异化 身份
下载PDF
《缅因森林》中的荒野与印第安人
12
作者 龚秋月 张艺馨 +1 位作者 蔡雨彤 南宫梅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7期1-6,共6页
在《缅因森林》中,梭罗对荒野的内在价值进行了高度肯定,其笔下的荒野拥有鲜明的主体性特征及原始色彩,剥离了荒野与人类生存之间的联系;同时他还进一步发掘了荒野外在的精神与文化价值,并提出了建立国家保护区以保存包括印第安人在内... 在《缅因森林》中,梭罗对荒野的内在价值进行了高度肯定,其笔下的荒野拥有鲜明的主体性特征及原始色彩,剥离了荒野与人类生存之间的联系;同时他还进一步发掘了荒野外在的精神与文化价值,并提出了建立国家保护区以保存包括印第安人在内的原始荒野的构想。然而,梭罗构想中“诗化的”与现实中“退化的”的印第安人形象的冲突表明,印第安人身上与荒野相近的原始色彩被梭罗从其日常的荒野生活实际中抽离,被视为原始荒野象征物。该文分析了梭罗的荒野观及其荒野保护思想的传达,在此基础上探讨《缅因森林》中的印第安人形象,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罗 《缅因森林》 荒野 荒野保护 印第安 生态观念
下载PDF
试论印第安文艺复兴小说中的帮助者形象——以《黎明之屋》、《血中冬季》和《典仪》为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邹惠玲 张怡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5-99,共5页
本文以莫马迪的《黎明之屋》、韦尔奇的《血中冬季》和希尔科的《典仪》为例,从"行动元"这一叙事学概念出发,分析上述作品中作为帮助者行动元的印第安长者形象及其在主人公身份寻求旅程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诠释这些长者形象... 本文以莫马迪的《黎明之屋》、韦尔奇的《血中冬季》和希尔科的《典仪》为例,从"行动元"这一叙事学概念出发,分析上述作品中作为帮助者行动元的印第安长者形象及其在主人公身份寻求旅程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诠释这些长者形象所蕴含的印第安传统文化及其独特的传承方式,探讨印第安文艺复兴时期小说的叙事模式对印第安传统文化的倡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第安文艺复兴时期小说 帮助者行动元 长者形象 印第安传统文化
下载PDF
历史古城瓦哈卡 寻找苏醒的印第安式豁达
14
作者 妙戈 长城(图) +4 位作者 沈海滨(图) angelparadises hellblau11(图) 爱文(图) 林十之(图) 《城市地理》 2024年第12期38-47,共10页
在阿托亚克河畔,特万特佩克地峡之南的南马德雷山麓,沉睡着古老的印第安文明。在遗址之上,巴洛克式建筑在美洲大陆上拔地而起,与原住民文化碰撞交融,成就了今天的瓦哈卡。这座城市有着独一份的静谧与热烈,用时兴的MBTI十六型人格来比喻... 在阿托亚克河畔,特万特佩克地峡之南的南马德雷山麓,沉睡着古老的印第安文明。在遗址之上,巴洛克式建筑在美洲大陆上拔地而起,与原住民文化碰撞交融,成就了今天的瓦哈卡。这座城市有着独一份的静谧与热烈,用时兴的MBTI十六型人格来比喻,瓦哈卡就像INFP型人格,外表平静,内心充满激情,又有着童话般的幻想豁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古城 美洲大陆 印第安文明 巴洛克式 充满激情 瓦哈卡 原住民文化 豁达
下载PDF
后殖民理论视角下的美国印第安英语文学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邹惠玲 郭继德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2008年第2期327-332,共6页
"博士论坛"是本刊极富特色的一个栏目,它的研究领域比较前沿,研究内容相对专业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反映当下英美文学研究动向的一个窗口。在本期的博士论坛中,邹惠玲博士以后殖民理论视角对多元文化下的印第安民族文学进行了审... "博士论坛"是本刊极富特色的一个栏目,它的研究领域比较前沿,研究内容相对专业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反映当下英美文学研究动向的一个窗口。在本期的博士论坛中,邹惠玲博士以后殖民理论视角对多元文化下的印第安民族文学进行了审视,对其文化杂糅性和文化身份的构建进行了界定;陈琳博士将理论与实证相结合,从陌生化翻译的角度描述了徐志摩译诗的形式、措词和意象等方面的表现;刘永杰博士对奥尼尔剧中的两性特征进行了阐释,指出女性的依赖和男性特质的弱化共同构成了剧中两性关系的失衡;刘辉博士以巴赫金的戏仿说为理论依据,探讨了巴塞尔姆作品中的戏仿机制,意在说明后现代小说与大众文化之间的批评与共谋关系;赵建红博士则对赛义德的文学与文化批评理论进行了梳理,突出赛义德对文学、政治与批评三者关系的认识,和文学涉及政治并不会影响文学的质量和价值的观点。本刊希望"博士论坛"栏目能促进学术交流,为广大读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印第安 英语文学 后殖民理论 赛义德 巴塞尔姆 后现代小说 印第安民族 博士论坛 奥尼尔 戏仿
下载PDF
美国印第安人历史研究中应当澄清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友伦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42-148,共7页
印第安人的历史长期以来受到美国主流社会的污蔑和歪曲,印第安人被视为“劣等民族”、“背信弃义者”和“残忍的杀手”。其实,历史事实表明,印第安人具有但久的历史,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他们为保卫自己的土地而拒绝承认判地条约,并... 印第安人的历史长期以来受到美国主流社会的污蔑和歪曲,印第安人被视为“劣等民族”、“背信弃义者”和“残忍的杀手”。其实,历史事实表明,印第安人具有但久的历史,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他们为保卫自己的土地而拒绝承认判地条约,并不得“背信弃义”,为保卫自己的家园而抗击白人,也称不上“残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第安 筐篮文化 斯坦威克斯条约 印第安迁移法 倒树之战
下载PDF
美国印第安人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被引量:5
17
作者 丁见民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3-206,共4页
美国印第安人教育经历了土著传统教育——为印第安人实施的教育——印第安人控制印第安人教育的发展历程。在这个进程中,印白两种文化体系和价值观念不断碰撞、冲突和融合,最终出现了印第安人控制印第安人教育的新趋势,印第安人对自己... 美国印第安人教育经历了土著传统教育——为印第安人实施的教育——印第安人控制印第安人教育的发展历程。在这个进程中,印白两种文化体系和价值观念不断碰撞、冲突和融合,最终出现了印第安人控制印第安人教育的新趋势,印第安人对自己的教育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自主权和控制权。当然,20世纪以来兴起的印第安人控制印第安人教育,与哥伦布踏上美洲大陆之前的土著传统教育已有天壤之别,二者在学校体制、资金来源等许多方面都大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印第安 土著教育 印第安人控制印第安人教育
下载PDF
印第安传统文化与当代印第安文学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克东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2009年第2期38-44,共7页
印第安文化源远流长,虽然在历史上饱受军事屠杀、宗教同化和文化入侵的多重洗劫,却依然进发出不朽的魅力,对当代印第安文学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就口述传统、时空的环形结构、数字"4"等在当代印第安文学中的再现和对当代印... 印第安文化源远流长,虽然在历史上饱受军事屠杀、宗教同化和文化入侵的多重洗劫,却依然进发出不朽的魅力,对当代印第安文学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就口述传统、时空的环形结构、数字"4"等在当代印第安文学中的再现和对当代印第安作家在思维模式、讲述方式及谋篇布局方面的影响进行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第安传统文化 当代印第安文学 口述传统 环形结构 数字“4”
下载PDF
沉重的男性痛苦——《印第安人营地》主题新探 被引量:6
19
作者 吕萌莘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49-52,共4页
在《印第安人营地》中,海明威对三个人物轻重难分的描写使读者难以判断其真正的创作意旨。事实上,简单情节的背后,隐藏着三位男性沉重的痛苦———印第安男人尊严被践踏的痛苦、白人医生权威丧失殆尽的痛苦以及孩子尼克首次直面死亡问... 在《印第安人营地》中,海明威对三个人物轻重难分的描写使读者难以判断其真正的创作意旨。事实上,简单情节的背后,隐藏着三位男性沉重的痛苦———印第安男人尊严被践踏的痛苦、白人医生权威丧失殆尽的痛苦以及孩子尼克首次直面死亡问题的痛苦。因此,《印第安人营地》其实是一个关于男性感受和承载痛苦的故事。正是这种穿透纸张的痛苦构成了小说的主题,折射出作者的悲剧人生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第安人营地》 痛苦 印第安男人 白人医生 尼克
下载PDF
美国的印第安人新政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丁见民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4-100,107,共8页
美国学术界对20世纪30年代印第安人新政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研究的初期阶段,主要以新政改革参与者和同时代学者为主,多颂扬印第安人新政。第二个阶段是印第安人新政研究的快速发展时期,美国学者开始重新思考和评价这... 美国学术界对20世纪30年代印第安人新政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研究的初期阶段,主要以新政改革参与者和同时代学者为主,多颂扬印第安人新政。第二个阶段是印第安人新政研究的快速发展时期,美国学者开始重新思考和评价这一重大改革举措,对印第安人新政的批评和指责也越来越多。第三个阶段为全面繁荣时期,传统印第安人史学与新兴族裔史学遥相呼应,对印第安人新政的批评与赞扬交织于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第安 新政 印第安人改组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