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83篇文章
< 1 2 1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期刊的现场感、历史感与文化使命——《当代作家评论》创刊40周年与中国当代文学
1
作者 薛冰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3-201,共9页
1984年1月25日,文学评论双月刊《当代作家评论》在辽宁沈阳创刊,至今已同中国当代文学共同走过40年,成为国内外学界公认的文学前沿、批评重镇。为纪念《当代作家评论》创刊40年,回顾与总结《当代作家评论》与中国当代文学40年的历史经验... 1984年1月25日,文学评论双月刊《当代作家评论》在辽宁沈阳创刊,至今已同中国当代文学共同走过40年,成为国内外学界公认的文学前沿、批评重镇。为纪念《当代作家评论》创刊40年,回顾与总结《当代作家评论》与中国当代文学40年的历史经验,想象与展望《当代作家评论》与中国文学的未来发展,2023年10月20日,《当代作家评论》创刊40周年活动在沈阳举行,来自中国作家协会、湖北省文联、河南省文联、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苏州大学等专业性人民团体、高校、科研院所、出版机构的50余位作家、评论家、学者莅临现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文学评论 中国作家协会 文学期刊 文化使命 南京大学 历史感 辽宁沈阳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感”:理论内涵、价值意义与提升路径 被引量:6
2
作者 游志纯 《学术探索》 CSSCI 2023年第10期151-156,共6页
习近平在云南考察西南联大旧址时提出“培养具有历史感的时代新人”这一命题。作为培育时代新人的关键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也应全面增强自身的“历史感”,从而为培养具有“历史感”的时代新人提供具有“历史感”的学科理论支撑。思想政治... 习近平在云南考察西南联大旧址时提出“培养具有历史感的时代新人”这一命题。作为培育时代新人的关键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也应全面增强自身的“历史感”,从而为培养具有“历史感”的时代新人提供具有“历史感”的学科理论支撑。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感,表现为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根本遵循,用历史的观点、思维和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育人实践,从而使学科生成一种深沉、持久的历史感与底蕴。这种历史感在激活学科历史资源、延展学科广度深度、消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厚植学科历史自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感,需要充分发挥经典文本、民族文化、纪念仪式和时代话语的力量,从而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厚重感、历史自信感、历史敬畏感和历史紧迫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历史感 时代新人
下载PDF
深厚历史感的建构策略——以历史人文纪录片《河西走廊》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董儒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6-80,共5页
中华民族离不开历史文化的支撑,更离不开对国民精神及其历史感的激发,而厚植历史感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观看纪录片。历史人文类纪录片不仅能将观众拉入异质时空的情境,还能将历史引入当下的文化语境,从而寻找历史与当代人的共鸣,找到被... 中华民族离不开历史文化的支撑,更离不开对国民精神及其历史感的激发,而厚植历史感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观看纪录片。历史人文类纪录片不仅能将观众拉入异质时空的情境,还能将历史引入当下的文化语境,从而寻找历史与当代人的共鸣,找到被讲述的时刻在当下的价值和意义。《河西走廊》采用情景再现画面将观众带入历史情境,通过人物塑造和河西走廊盛况的展示,引导观众思考历史、感受文化传承的力量;其解说词通过多元化的叙述视角、主观性的叙述话语彰显民族话语权,使河西走廊、民族文化、国家命运等主题在解说中生产意义,让观众在感慨与思考古今的过程中被规训;该片国际化的配乐不仅深化了对中国精神的表达,而且升华了河西走廊与华夏文明绵长厚重的历史感,并使之上升至人类情感共鸣的高度。《河西走廊》运用多种艺术语言的协同作用,不仅传达了带有民族色彩的深厚历史感,而且增强了新时代背景下国民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策略 情感共鸣 历史情境 历史感 国民精神 华夏文明 河西走廊 叙述话语
下载PDF
辩证法在“历史感”中扎根和发展
4
作者 陈立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40,共10页
辩证法缘起于人类筹划生存的实际需要,通过话语修辞、逻辑推理等形式,参与人们生活的历史过程,提炼并表达人类的生存经验。自古以来,辩证法都是在解答时代问题中赢获赖以立足和发展的实体性内容,正是内容推动并引领辩证法的发展。“苏... 辩证法缘起于人类筹划生存的实际需要,通过话语修辞、逻辑推理等形式,参与人们生活的历史过程,提炼并表达人类的生存经验。自古以来,辩证法都是在解答时代问题中赢获赖以立足和发展的实体性内容,正是内容推动并引领辩证法的发展。“苏格拉底方法”的要旨是改造当下生活、构建新的时代原则,柏拉图开启的“思辨的辩证法”在“形式论证”的方式下考察事物、阐明思想。黑格尔建构了“思辨逻辑”,借以超越柏拉图等人所迷执的“知性逻辑”,在抽象思辨语境中表达了“历史感”,把辩证法实现“普遍物的特殊化”的本质要求展示出来。马克思深刻洞悉社会历史创造因素优先突出的时代境遇,拒绝从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向度来阐释辩证法的认知思路,把黑格尔的“抽象的—历史性思考”翻转为“现实的—历史性思考”,阐明以返回生活世界为导向的辩证法新境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格拉底方法 思辨辩证法 概念辩证法 历史感
下载PDF
“综合心智”与“有情”的历史感——范雪诗歌读札
5
作者 李海鹏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23年第2期46-60,共15页
在当代新诗的写作谱系中间,青年诗人范雪的写作在诗学观念与方法等层面酝酿着颇具突破性的新质,这为当代新诗提供着某种新的历史想象力类型,其内在复杂性也隐含着某种别样的“综合心智”和对当代感性的言说形式。本文从三个方面出发,深... 在当代新诗的写作谱系中间,青年诗人范雪的写作在诗学观念与方法等层面酝酿着颇具突破性的新质,这为当代新诗提供着某种新的历史想象力类型,其内在复杂性也隐含着某种别样的“综合心智”和对当代感性的言说形式。本文从三个方面出发,深入范雪诗歌的文本机制与观念构造。首先,分析范雪诗中抒情声音的位置感的几种类型;其次,探讨其位置感所带来的抒情的平衡感,进而揭示这种平衡感在诗歌结构意识与历史意识、精神感觉层面的呈现;最后,论证这种种抒情的特质使范雪诗歌获得了一种“有情”的“历史感”。若从“抒情传统”这一学术论域观之,范雪的诗歌为我们在当代新诗之中思索“有情”的内在丰富性与可能性,提供了一个值得关注的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雪 “综合心智” 抒情的位置 历史感
下载PDF
儿童历史感培养:新课标理念下道德与法治单元作业建构——以五年级下册《百年追梦复兴中华》为例
6
作者 汪思祺 《求知导刊》 2023年第3期95-97,共3页
在小学阶段,儿童历史感培养日益重要,笔者结合新颁布的课程标准,从单元作业设计的角度,探寻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从明确作业目标、创新作业设计、丰富实践体验、关注自主生成等方面,对五年级下册《百年追梦复兴中华》... 在小学阶段,儿童历史感培养日益重要,笔者结合新颁布的课程标准,从单元作业设计的角度,探寻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从明确作业目标、创新作业设计、丰富实践体验、关注自主生成等方面,对五年级下册《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的单元作业进行建构,拓展历史学习场域和方式,从而有效提高儿童的历史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感 新课标 道德与法治 单元作业
下载PDF
高中物理教学“历史感”的意涵与实现途径
7
作者 郭洋 黄全安 《中小学教材教学》 2023年第12期60-63,共4页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从学史角度重构学科学习路径,有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与形成。当前,一些教师未能将物理学史与学科知识有效融合,弱化了物理学史在教学中的作用。实践中,可通过教材历史重构...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从学史角度重构学科学习路径,有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与形成。当前,一些教师未能将物理学史与学科知识有效融合,弱化了物理学史在教学中的作用。实践中,可通过教材历史重构和混合式教学两条路径促进物理学史的有效融入,以实现高中物理教学的“历史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学史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物理 历史感
下载PDF
历史理性与历史感 被引量:21
8
作者 彭刚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85-92,共8页
在史学实践的范围内,历史理性可以理解为人们在把握过去时的精神结构和智力装备,历史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对于人事变易无常的意识、对于过去与现在之间的异同的敏锐感受、健全的历史观、开放而自我克制的历史想象力、微观研究与宏... 在史学实践的范围内,历史理性可以理解为人们在把握过去时的精神结构和智力装备,历史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对于人事变易无常的意识、对于过去与现在之间的异同的敏锐感受、健全的历史观、开放而自我克制的历史想象力、微观研究与宏观视野的结合,都是历史感在史家史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分析学派的和叙事主义的史学理论都未能将历史感纳入自身的研究焦点。史学理论的当前转向为历史理性和历史感得到更为清晰的理论阐发提供了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理性 历史感 安克斯密特
下载PDF
历史感思辨 被引量:8
9
作者 雷戈 《晋阳学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9-94,共6页
二十世纪是一个历史观极度膨胀,而历史感极度萎缩的世纪。神化历史观的结果就是使人们只知道研究历史所需要的种种观念体系,却丝毫不知道理解历史所必需的洞见视域。历史感并不是历史学本身所固有的东西。历史是历史学家的存在视域,历... 二十世纪是一个历史观极度膨胀,而历史感极度萎缩的世纪。神化历史观的结果就是使人们只知道研究历史所需要的种种观念体系,却丝毫不知道理解历史所必需的洞见视域。历史感并不是历史学本身所固有的东西。历史是历史学家的存在视域,历史感是历史学家的存在本质,史料是历史学家的存在形式。历史感的这种洞见、关注和凝视就是一种"看",而史料则是一种"说"。历史感优先于史料,所以"看"优先于"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感 历史 史料
下载PDF
论“70后”作家的历史叙事及历史感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文祥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2-111,共10页
当前评论界对"70后"作家批评的一个基本共识是历史感的匮乏,其实"70后"作家的历史感知受制于一个历史与文化上的"流动的缺口",它对"70后"作家的写作形成了一种"表述遏制"。"70... 当前评论界对"70后"作家批评的一个基本共识是历史感的匮乏,其实"70后"作家的历史感知受制于一个历史与文化上的"流动的缺口",它对"70后"作家的写作形成了一种"表述遏制"。"70后"作家在利用各种方式填补这个缺口。在填补的过程中,"70后"作家自觉地遗忘了当下,他们的文本呈现为"活着的过去"与"死了的现在"的对峙。"70后"作家不是靠着由过去激起的情感进入了历史写作,而是因为当下的困惑进入了历史,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以自身献祭的方式成为了历史的被驱逐者和被吞没者。人们对"70后"作家历史感匮乏的指责主要是受制于既定叙事模式的影响,我们不能盲目地判定"70后"作家是没有历史感的,他们只是喜欢把过去私有化,而不是像前辈一样公共化,他们的历史感会以其他的方式展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后”作家 历史叙事 历史感
下载PDF
残酷冷漠背后的历史感匮缺——评张爱玲《小团圆》 被引量:4
11
作者 路文彬 《华文文学》 2009年第5期25-31,共7页
张爱玲的长篇小说《小团圆》讲述的是女主人公盛九莉对于自己30年人生的回忆,回忆极具私人性质。表面看来,女主人公既不属于社会,也不属于家庭,归属感的缺席从头至尾都在困扰着她对自我的处置。然而,也正是这样一种现实情势决定了女主... 张爱玲的长篇小说《小团圆》讲述的是女主人公盛九莉对于自己30年人生的回忆,回忆极具私人性质。表面看来,女主人公既不属于社会,也不属于家庭,归属感的缺席从头至尾都在困扰着她对自我的处置。然而,也正是这样一种现实情势决定了女主人公自我中心主义生活立场的形成。她不关心家族,也不关心民族,民族生死攸关的时代命运始终难以成为她的叙事中心。近乎残酷的冷漠似乎是女主人公唯一的鲜明个性,而此种个性之下掩盖的则是历史感深度匮缺的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小团圆》 家族 民族 冷漠 历史感
下载PDF
我国科学教育“历史感”的达成之道——从科学史课程到科学史故事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扬洋 乔通 《现代教育科学》 2017年第2期93-99,共7页
我国科学教育引入科学史的动因是增强科学教育的历史感,"历史感"反思与批判内涵的达成是设立单独的科学史课程。在现象学教育学的视域下,"历史感"的另一种意义被发现,即教育意向中科学教育的"真实可感"... 我国科学教育引入科学史的动因是增强科学教育的历史感,"历史感"反思与批判内涵的达成是设立单独的科学史课程。在现象学教育学的视域下,"历史感"的另一种意义被发现,即教育意向中科学教育的"真实可感"。实现这种历史感的方式是运用科学史故事,因为它可以实现师生对科学私密的拥有。具体的运用途径包括:使科学史故事发生于时间意识之中,使学生的意识充盈,以及激活科学史故事包蕴的原初意义。未来我国科学教育历史感的达成仍存在广阔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教育 科学史 科学史课程 科学史故事 历史感
下载PDF
历史感:编辑不可或缺的一种文化意识 被引量:2
13
作者 段乐川 《出版发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40-42,共3页
编辑的历史感,是指编辑对于个体编辑工作在历史坐标上工作价值的认识。历史感之于编辑不可或缺,这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它是编辑社会责任意识的来源,其二,它是编辑精品意识和传世意识的来源。编辑历史感的培养需要从提升生命自觉意识、... 编辑的历史感,是指编辑对于个体编辑工作在历史坐标上工作价值的认识。历史感之于编辑不可或缺,这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它是编辑社会责任意识的来源,其二,它是编辑精品意识和传世意识的来源。编辑历史感的培养需要从提升生命自觉意识、深化对编辑活动本质的认识、强化对编辑历史的反思和加强编辑个人精神修炼等几个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 历史感 传世意识
下载PDF
没有历史感就没有方向感——30年来中国美学研究的教训及其解决方案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节末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11,共3页
30年的改革开放容或大有成果,却并没有帮助美学界获致正确的方向感,我们越往前走,就发现越是走向西方,远离传统,而前面那个是不是真正的西方,也愈来愈让我们疑心而不安。可否改变策略,向后撤退,回到传统去,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恢复历史... 30年的改革开放容或大有成果,却并没有帮助美学界获致正确的方向感,我们越往前走,就发现越是走向西方,远离传统,而前面那个是不是真正的西方,也愈来愈让我们疑心而不安。可否改变策略,向后撤退,回到传统去,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恢复历史感,背靠着传统,然后面对西方,只要传统不中断,我们就一定能重新确立方向。在进行中西比较以后,把西方美学的概念、范畴体系隐到背景中去,向着传统撤退,描述出纯粹的中国美学语境,提出要解决的纯粹的中国美学问题,做出某些美学个案来,而不急于将其体系化、范畴化。返回真正滋养中国美学学术的土壤,并进而重获正确的方向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感 方向感 中国美学研究
下载PDF
历史感是中华民族屹立世界的精神遵循 被引量:2
15
作者 范玉刚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5期53-55,共3页
历史是一个整体的连贯的过程,具有承续的涵容性。中华民族在筚路蓝缕中创造的历史文化,是我们今天在世界思潮激荡中站稳脚跟的现实支点,它是我们现代化进程中的"魂"和定力之源。
关键词 历史感 虚无主义 传统文化
下载PDF
“历史感”与本科历史学专业教育 被引量:9
16
作者 朱季康 《高教论坛》 2009年第9期44-46,共3页
"历史感"是人文科学的产物,"历史感"教育在高校本科历史学专业中具有必要与重要的地位。目前,高校普遍缺乏"历史感"的教育,"历史感"往往被混同于历史观,需要从教与学两方面引起重视并贯彻"... "历史感"是人文科学的产物,"历史感"教育在高校本科历史学专业中具有必要与重要的地位。目前,高校普遍缺乏"历史感"的教育,"历史感"往往被混同于历史观,需要从教与学两方面引起重视并贯彻"历史感"的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感 历史学专业 教育
下载PDF
哲思性、历史感与通灵写作的可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波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63-170,共8页
几度谈论冯晏的诗歌,是因为我真正意识到了她作为个体诗人在新世纪的重要性。冯晏在女诗人中的确是个异数,是个让人读其诗不知所措却又暗自惊喜的无法归类者,既有想象力的狂欢,又有对语言的暴力式“改造”。她竟然如此迷恋理性、智慧和... 几度谈论冯晏的诗歌,是因为我真正意识到了她作为个体诗人在新世纪的重要性。冯晏在女诗人中的确是个异数,是个让人读其诗不知所措却又暗自惊喜的无法归类者,既有想象力的狂欢,又有对语言的暴力式“改造”。她竟然如此迷恋理性、智慧和思想的辩证法,这让其诗歌偏于中性,我们似乎看不到女性感性情绪的碎片化,而更多是在哲学的表达和命名中游走。“我一直希望把哲学融在诗歌写作中,并一直在摸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诗人 诗歌写作 历史感 通灵 新世纪 辩证法 想象力 碎片化
下载PDF
论哲学研究的历史感与现实感 被引量:1
18
作者 卢德友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10年第5期1-4,共4页
在哲学研究的过程中,历史感和现实感构成了思想发展的内驱力与生命力。历史感是思想演进的内在过程与历史前进必然规律的一致性,思想的行进要融入深幽的历史中;现实感则指哲学研究当以现实的生活世界为归宿,使哲学承担起改造现实的固有... 在哲学研究的过程中,历史感和现实感构成了思想发展的内驱力与生命力。历史感是思想演进的内在过程与历史前进必然规律的一致性,思想的行进要融入深幽的历史中;现实感则指哲学研究当以现实的生活世界为归宿,使哲学承担起改造现实的固有使命。达到历史感与现实感的统一,是研究者所要追求的更高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研究 理论体系 理论与现实 历史感 现实感
下载PDF
中国文学史学的历史感浅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齐浚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4年第2期15-18,共4页
中国文学史的写作历经百年,著作林林总总不下千种,总体看来,模式不一,侧重不同。文学史的发展是由传统到现代演变的,传统文学观与西方理论有相同之处,也有很大差异,二者之间的碰撞、整合在所难免。正确把握文学史学的历史感,寻找和构建... 中国文学史的写作历经百年,著作林林总总不下千种,总体看来,模式不一,侧重不同。文学史的发展是由传统到现代演变的,传统文学观与西方理论有相同之处,也有很大差异,二者之间的碰撞、整合在所难免。正确把握文学史学的历史感,寻找和构建一个供中国古典文学与西方文学理论交流对话的平台很有必要。撰写文学史,要贯彻历史的发展的观念,厘清文学史与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学 模式 历史感
下载PDF
历史感的嬗变——从黑格尔的“自意识”到马克思的“克服意识”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健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83-90,共8页
历史感,是理解黑格尔和马克思二者历史观差异的重要环节。此般差异性具体体现在“自意识”与“克服意识”的隐性关系层面。黑格尔从“自意识”的视野出发,释放出其历史感所蕴含的理性规定,并且通过对自意识的形式规定,最终使其历史感进... 历史感,是理解黑格尔和马克思二者历史观差异的重要环节。此般差异性具体体现在“自意识”与“克服意识”的隐性关系层面。黑格尔从“自意识”的视野出发,释放出其历史感所蕴含的理性规定,并且通过对自意识的形式规定,最终使其历史感进入思辨哲学的境地。马克思批判吸收了黑格尔的历史感所呈现的理性阐释和总体论证,并在深入历史现实的基础上,既详细分析了“自意识”的抽象普遍性所带来的历史局限,又通过对“克服意识”具体内涵的分析,深刻批判了黑格尔对绝对理念的思辨关切,并为自身的历史感找到其现实主体,最终呈现出历史感演变的现实路径,即从自意识到克服意识,从理性追问到现实考察的飞跃,并在历史感嬗变的历史过程中,守护了唯物史观的现实地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感 自意识 克服意识 嬗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