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67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虚构叙事中的不在场叙述者、零叙述者与无叙述者
1
作者 谭君强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9-116,共8页
在叙事理论研究中,虚构叙事中的叙述者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在探讨叙事文本的讲述及其内在交流中,它都起着核心作用。伴随叙述者这一中心概念,产生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附属概念。本文集中探讨不在场叙述者、零叙述者与无叙述者三个相... 在叙事理论研究中,虚构叙事中的叙述者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在探讨叙事文本的讲述及其内在交流中,它都起着核心作用。伴随叙述者这一中心概念,产生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附属概念。本文集中探讨不在场叙述者、零叙述者与无叙述者三个相互关联的概念。厘清这三个概念的确切含义,指出其功用,说明其存在的某些含混与矛盾之处,有助于理解叙事文本的构成及叙事的内在机制。不在场叙述者、零叙述者和无叙述者所表现的叙述情境,呈现的或者是一种局部的、部分的叙述者暂时隐蔽的状态;或者其概念本身便具有矛盾性,难于成立;或者是以一种叙述声音代替另一种叙述声音。从整体上说,叙述者作为叙述主体,是叙事文本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叙述者、叙述、文本之间的关系缺一不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构叙事 叙述 不在场叙述 叙述 叙述
下载PDF
论互动叙述中的意动性:从文字实验到游戏实践
2
作者 何一杰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7-75,共9页
随着数字媒介的发展,互动叙述在当代的意义文本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于任何一种新兴媒介诱发的新形式而言,其对意义的表述方式都不会凭空出现,而是根植于人类对意义世界的漫长探索与表述的历史之中,互动叙述也是如此。从诗歌、... 随着数字媒介的发展,互动叙述在当代的意义文本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于任何一种新兴媒介诱发的新形式而言,其对意义的表述方式都不会凭空出现,而是根植于人类对意义世界的漫长探索与表述的历史之中,互动叙述也是如此。从诗歌、小说、电影、梦境到电子游戏,互动叙述从遍历文学所谓的平凡的翻阅,到选择影片的情节走向,再到控制角色进行游戏世界的探索,其中蕴含了一条意动叙述的逻辑线索。这条线索不仅能将作为第九艺术的游戏叙述与经典叙述文本与理论联系起来,也推动了叙述学本身的探索:当一个具有明显的普遍意动性的叙述内容嵌套了一个意动性叙述的框架时,叙述就具有了互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叙述 互动叙述 意动叙述 叙述体裁 游戏
下载PDF
《祝福》“叙述的辩证法”思辨三题 被引量:1
3
作者 郭传斌 《中学语文》 2024年第7期79-81,共3页
“叙述的辩证法”指向《祝福》小说文本叙述中所体现出的深刻的内在矛盾纠葛形态,以及于对立统一中揭示微妙交替转化的演进过程等特点,由此营造独具一格的叙述张力,形成文本的多重复杂意蕴。其主要体现在“祥林嫂的故事”叙述中“我”... “叙述的辩证法”指向《祝福》小说文本叙述中所体现出的深刻的内在矛盾纠葛形态,以及于对立统一中揭示微妙交替转化的演进过程等特点,由此营造独具一格的叙述张力,形成文本的多重复杂意蕴。其主要体现在“祥林嫂的故事”叙述中“我”的介入、“我”的心理独白式叙述及多重声音、叙事结构的形式意蕴建构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述的辩证法 《祝福》 叙述者介入 多重声音 叙事结构
下载PDF
叙述学视野下中国现代散文叙述形态及语言研究
4
作者 蔡逸群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6期82-85,90,共5页
中国现代散文是具有现代意义的、依托现代话语而创作的文学散文,它相对于中国古代散文而言具有凸显的现代性特征,其创作需要建立在合理叙事的基础上。现代散文叙述有多样化的特色和风格,其中谋篇布局、组合方式体现了叙述形态,而话语特... 中国现代散文是具有现代意义的、依托现代话语而创作的文学散文,它相对于中国古代散文而言具有凸显的现代性特征,其创作需要建立在合理叙事的基础上。现代散文叙述有多样化的特色和风格,其中谋篇布局、组合方式体现了叙述形态,而话语特色、叙事语体则表现了叙述语言的运用特点。阐述中国现代散文的概念内涵,分析多元化的叙述形态及丰富的叙述语言,从而为中国现代散文叙述问题的研究提供学术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散文 叙述形态 叙述语言
下载PDF
文学叙述的力量--林那北小说集《燕式平衡》探论
5
作者 孙景鹏 《海峡人文学刊》 2024年第2期35-41,156,共8页
林那北在小说集《燕式平衡》中,将自己多年来对生活、对身边的人和事的透彻观察用文字表达出来,跃然纸上,清晰地呈现出了细节的力量、悬念的力量和重复的力量。细节描写是支撑点,是打动人的关键;悬念的巧妙设置,吸引了大量的读者;重复... 林那北在小说集《燕式平衡》中,将自己多年来对生活、对身边的人和事的透彻观察用文字表达出来,跃然纸上,清晰地呈现出了细节的力量、悬念的力量和重复的力量。细节描写是支撑点,是打动人的关键;悬念的巧妙设置,吸引了大量的读者;重复叙述的力量是巨大的,持续警醒着读者。林那北将这些叙述技巧运用得出神入化,展现出了小说“叙述的力量”,让人得以管窥“文学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那北 《燕式平衡》 叙述重复 叙述技巧
下载PDF
论科幻小说元叙述及其后现代意义建构
6
作者 聂韬 敬琼尧 《符号与传媒》 2024年第2期219-231,共13页
元叙述是后现代文学的重要书写策略,能够揭示叙述的自我意识,呈现文本虚构性与经验真实再现之间的认知张力。然而,元叙述在现代科幻小说中的特性与特征却鲜有研究与总结。本文探讨20世纪60年代科幻小说创作与批评实践在元叙述模式中的... 元叙述是后现代文学的重要书写策略,能够揭示叙述的自我意识,呈现文本虚构性与经验真实再现之间的认知张力。然而,元叙述在现代科幻小说中的特性与特征却鲜有研究与总结。本文探讨20世纪60年代科幻小说创作与批评实践在元叙述模式中的幽微互动,通过参与文体规则的符码游戏,以形成鲜明的“批评性”与“交流性”特征,并在作品中展现“露迹式”与“多叙述合一式”元叙述的具体建构。本文认为,在元叙述为读者提供未来世的文本空间并渗透作者私人意志的同时,现实经验与传统惯习中割裂与间隔的碎片、拼贴、反传统等后现代表达所面临的阻碍,通过元叙述的表达模式,也能于科幻这一逐渐流行的现代文学体裁中得以消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小说 叙述 批评性与交流性 露迹与多叙述合一
下载PDF
构建双向动态的平等交流模式:评王委艳《交流叙述学》
7
作者 杜艺超 《符号与传媒》 2024年第1期258-264,共7页
人是天生的讲故事者,而故事也需有人接收,叙述和交流从来密不可分。自叙述学诞生以来,叙述学研究中针对叙述交流性的讨论不在少数,但往往不够充分和系统。经典叙述学强调文本内部研究,以文学叙述为研究中心,对文学叙述交流性的研究只是... 人是天生的讲故事者,而故事也需有人接收,叙述和交流从来密不可分。自叙述学诞生以来,叙述学研究中针对叙述交流性的讨论不在少数,但往往不够充分和系统。经典叙述学强调文本内部研究,以文学叙述为研究中心,对文学叙述交流性的研究只是暗流;后经典叙述学突破原有研究范围,其中的修辞叙述学研究更是逐渐转向叙述的交流特性,但该类研究依旧局限于文本内层,同时也无法克服研究中交流单向性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模式 讲故事 叙述 叙述交流 文学叙述 文本内部 单向性 双向动态
下载PDF
《神曲》的空间叙述之美
8
作者 魏军 《新余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0-56,共7页
空间叙述研究在文论界重新审视文学叙述空间重要意义的基础上产生,并势如破竹。《神曲》作为经典传统文学空间叙述研究的范例,其开放与封闭融合的空间叙述结构体现了文学叙述的雕塑空间之美,俯视、平视与仰视并置的空间叙述视角体现了... 空间叙述研究在文论界重新审视文学叙述空间重要意义的基础上产生,并势如破竹。《神曲》作为经典传统文学空间叙述研究的范例,其开放与封闭融合的空间叙述结构体现了文学叙述的雕塑空间之美,俯视、平视与仰视并置的空间叙述视角体现了文学叙述的建筑空间之美,多颜色混合的空间叙述色调体现了文学叙述的绘画空间之美,三者共同揭示了《神曲》的空间叙述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曲》 空间叙述结构 空间叙述视角 空间叙述色调
下载PDF
如何理解“非自然叙述理论”——与江澜先生商榷
9
作者 王长才 《探索与批评》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本文针对江澜《“非自然叙事”有多“自然”?》一文,从非自然叙述理论与自然叙述学的关系、非自然叙述理论的多元性、非自然并非不能理解、非自然心理并非人力上的不可能等方面提出商榷。非自然叙述理论不是明确统一的理论体系,不同倡... 本文针对江澜《“非自然叙事”有多“自然”?》一文,从非自然叙述理论与自然叙述学的关系、非自然叙述理论的多元性、非自然并非不能理解、非自然心理并非人力上的不可能等方面提出商榷。非自然叙述理论不是明确统一的理论体系,不同倡导者的立场和观点存在着明显差异,要深入理解必须要明了其多元性和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自然叙述 非自然叙述理论 自然叙述 多元性
下载PDF
创新对企业MD&A叙述性信息披露策略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于李胜 王泽豪 +1 位作者 王艳艳 李文涛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0-160,I0027,I0028,共13页
研发和创新具有投入高、周期长和不确定性高的特征,这使得高创新企业面临较低的透明度和较高的专有成本。一方面为了满足投资者决策需要,防止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价值低估,企业有动机提供更多信息;另一方面创新所伴有的专有成本,又使得... 研发和创新具有投入高、周期长和不确定性高的特征,这使得高创新企业面临较低的透明度和较高的专有成本。一方面为了满足投资者决策需要,防止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价值低估,企业有动机提供更多信息;另一方面创新所伴有的专有成本,又使得企业存在专有信息被现有和潜在竞争对手获取的顾虑,从而选择提供模糊信息的披露策略。本文利用2001—2019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检验了企业创新对MD&A叙述性信息披露策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企业创新的增加,企业叙述性信息披露的信息含量上升(文本相似度显著下降),但是披露的信息质量下降(文本可读性显著降低)。该结果说明管理层既希望向投资者传递更多信息,又担心来自竞争对手的威胁,即管理层会选择释放更多的叙述性信息并模糊表达。上述结果存在于行业竞争更激烈、融资约束程度较高和高管持股比例较高的情况下。本文结论对知识产权信息披露与管理层披露策略选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创新 叙述性信息 相似度 可读性
下载PDF
重述神话的叙述关系论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静华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5-172,共8页
理解神话的实践形式,需将重述纳入视域。“重述”的行为要义显现于重复性、共享性、返归性的交融中。三类叙述关系中,重复性叙述是神话的日常律动形式,作为复杂性重复,重述包含了“异”和“跨”的意义融合,揭示着以“故事间”和“讲故... 理解神话的实践形式,需将重述纳入视域。“重述”的行为要义显现于重复性、共享性、返归性的交融中。三类叙述关系中,重复性叙述是神话的日常律动形式,作为复杂性重复,重述包含了“异”和“跨”的意义融合,揭示着以“故事间”和“讲故事间”连接而呈现的叙事生命体。重述的共享之义深刻连接于故事规则、叙事情感的共建和互构,其间可见主体间叙述意志的呼应。作为具循环之态和生生之性的实践形式,重述返归于叙述主体自身的叙述性和神圣感,生成或转化着神话现象诸面向的丰富图景。作为对人的神话性存在的亲历和领悟,重述是呈现着个体、群体话语能力和自由的表述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 重述 叙述关系
下载PDF
叙述声音、叙述聚焦与重塑女性话语权威——再论《战争中没有女性》的视听叙事艺术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静之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CSSCI 2024年第1期103-112,共10页
研究者们大多以女性主义理论分析《战争中没有女性》的女性形象,也有批评者论述其复调艺术。但对于阿列克谢耶维奇是通过何种叙述方式来确立女性权威的问题尚未进行解读。作品通过多重叙述聚焦展示了参战女兵们对苏联卫国战争的群体记忆... 研究者们大多以女性主义理论分析《战争中没有女性》的女性形象,也有批评者论述其复调艺术。但对于阿列克谢耶维奇是通过何种叙述方式来确立女性权威的问题尚未进行解读。作品通过多重叙述聚焦展示了参战女兵们对苏联卫国战争的群体记忆,而对女兵们感官世界和精神世界的“非虚构”描述,既隐晦地表达了俄苏男权社会对女性声音的遮蔽,也展现了女性的边缘身份以及重塑女性话语权威的意图。本文从叙述聚焦和叙述声音着手,深入分析作品中潜在的解构话语,即对男性话语权的解构和对女性话语权的建构,以探讨作家重构战争图景和重塑女性话语权威的创作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列克谢耶维奇 《战争中没有女性》 叙述聚焦 叙述声音 话语权威
下载PDF
当代中国交响音乐的符号叙述策略探析——以张千一的《我的祖国》为例
13
作者 张兆麟 《符号与传媒》 2024年第2期193-204,共12页
张千一创作的交响套曲《我的祖国》在兼顾可听性与专业性的同时,利用标题建构音乐叙述框架,将新时代的丰富内涵和人文风貌作为展现祖国形象的重要路径,为大众进入《我的祖国》语义空间奠定了理解基础。本文以符号叙述学视角为切入点,分... 张千一创作的交响套曲《我的祖国》在兼顾可听性与专业性的同时,利用标题建构音乐叙述框架,将新时代的丰富内涵和人文风貌作为展现祖国形象的重要路径,为大众进入《我的祖国》语义空间奠定了理解基础。本文以符号叙述学视角为切入点,分别从“标题指示与叙述分层”“双轴操作与双层结构”“音乐互文与情感言说”三个方面,揭示中国交响音乐聆听与阐发的更多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的祖国》 音乐叙述 祖国形象 符号叙述 中国交响 音乐
下载PDF
被囚禁在文本内的叙述动力——以理查逊的理论与其编选的文集为中心
14
作者 乔国强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59,共11页
叙述动力(学)是叙述研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话题。以布赖恩·理查逊编选的《叙述动力(学)》等为例,主要论述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说明建立在文本基础之上,即纯粹从叙述结构内部的运动中构建起来的叙述动力(学)虽然也自成一体,但毕竟它还... 叙述动力(学)是叙述研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话题。以布赖恩·理查逊编选的《叙述动力(学)》等为例,主要论述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说明建立在文本基础之上,即纯粹从叙述结构内部的运动中构建起来的叙述动力(学)虽然也自成一体,但毕竟它还是偏狭的,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和揭示出叙述规律;二是在梳理和总结以理查逊为代表的这类叙述动力(学)不足的同时,提出叙述动力(学)研究应该打破这种完全以文本为依据的形式主义结构,把叙述动力(学)与文本外的一些要素,如作者的创作灵感、创作动机对文本框架构思的影响,读者的阅读、审视、感悟等一系列与认知相关的活动等,纳入相关的研究框架中。总之,叙述动力(学)并非一种封闭性的文本内循环运动的结果,而是三大系统——作者、文本、读者之间相互联系和互为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述动力(学) 布赖恩·理查逊 时间 情节 框架
下载PDF
论戏剧文本中叙述者的分类——兼论布赖恩·理查逊戏剧叙述者分类的不足
15
作者 刘艳卉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69,共10页
叙述者的存在是研究戏剧文本叙事的起点。布赖恩·理查逊将戏剧中的叙述者分为框架叙述者、内在叙述者/独白叙述者、独角戏叙述者、生成叙述者、隐含作者和历史作者等多类。然而,他对叙述者的分类存在割裂文本与舞台演出、虚拟世界... 叙述者的存在是研究戏剧文本叙事的起点。布赖恩·理查逊将戏剧中的叙述者分为框架叙述者、内在叙述者/独白叙述者、独角戏叙述者、生成叙述者、隐含作者和历史作者等多类。然而,他对叙述者的分类存在割裂文本与舞台演出、虚拟世界界限不清和标准过于单一的问题。戏剧文本中叙述者的分类应该着眼于戏剧文本的实际,充分吸收小说叙述者的理论成果,从服务于戏剧创作实践出发,进行多角度的划分。可以首先根据交际系统的不同区分、不同层级、不同层次将叙述者分为如外交际系统的叙述者、中间交际系统的叙述者和内交际系统的叙述者等,其次根据叙述者是否具有人格而分为人格化的叙述者、叙述声音或叙事化手段,再根据叙述者对故事的掌握程度分为整体/局部,可靠/不可靠、进程中/追叙型叙述者,根据叙述者对故事的态度分为同故事/异故事、故事内/故事外等不同类型。尤其要注意同故事与异故事的叙述者、故事内与故事外的叙述者、进程中与追叙型的叙述者、可靠与不可靠叙述者在戏剧创作实践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文本 编剧叙事 布赖恩·理查逊 叙述代理
下载PDF
论叙述者的功能与形态:“框架”与“人格化”
16
作者 赵毅衡 孙少文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45,共7页
叙述的生成和传达是叙述者独有的底线功能。在叙述生成时,各要素的选择与组合依据的是已有的文化程式、规定和媒介属性。这些程式、规定和媒介构成叙述文本的框架,叙述者也随之形成。此阶段的叙述者为“框架叙述者”。在传达叙述时,传... 叙述的生成和传达是叙述者独有的底线功能。在叙述生成时,各要素的选择与组合依据的是已有的文化程式、规定和媒介属性。这些程式、规定和媒介构成叙述文本的框架,叙述者也随之形成。此阶段的叙述者为“框架叙述者”。在传达叙述时,传达意向使叙述者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人格化,人格化因此也作为叙述者在叙述文本中显身的方式,此阶段的叙述者为“人格化叙述者”。“框架—人格”叙述者观全面把握了叙述者的功能和形态。受述者作为叙述者传达的对象而存在。依据叙述者人格化程度可以得出叙述者向受述者传达叙述的两种基本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人格”叙述 功能 形态 受述者
下载PDF
造园筑心:清代小说“造园”叙述的时代新变及文化隐喻
17
作者 葛永海 潘巨强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8-130,共13页
古代文学中的“造园”叙述随着造园技艺的迭代发展不断演进,至于清代,随着古典造园艺术之臻于极致,清代小说中的“造园”叙述亦空前丰富,“士人之隐逸”与“富贵之豫乐”成为此消彼长、影响深远的二重“造园”叙述模式。除了对于传统之... 古代文学中的“造园”叙述随着造园技艺的迭代发展不断演进,至于清代,随着古典造园艺术之臻于极致,清代小说中的“造园”叙述亦空前丰富,“士人之隐逸”与“富贵之豫乐”成为此消彼长、影响深远的二重“造园”叙述模式。除了对于传统之承继,清代小说“造园”叙述表现更为明显的是应和着时代趋势的多重新变,具体表现于造园之结构、器物和境界三端,首先是从“随势赋形”到“规整布局”的结构之变,其次是从“习尚江南”到“推崇西艺”的器物之变,最后是从“悦己之境”到“济世之界”的境界之变。清代小说“造园”叙述的“三变”意味着从传统向近代的重大转型,具有重要的表征和隐喻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小说 “造园”叙述 时代新变 文化隐喻
下载PDF
“文学陕军”作品译介中的地方经验与国族叙述
18
作者 吴宇 曹兰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1-206,共6页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和中华文化“走出去”,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近现代文学的翻译和接受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陕西作为西部乃至全国的文学重镇,在当代文学史小说创作谱系中呈现着多元化的创作风格,其地方经验与国族叙述构建着中...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和中华文化“走出去”,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近现代文学的翻译和接受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陕西作为西部乃至全国的文学重镇,在当代文学史小说创作谱系中呈现着多元化的创作风格,其地方经验与国族叙述构建着中国形象与民族认同。以“文学陕军”作品外译中的地方经验与国族叙述为中心,包括景观、民俗文化、饮食、集体记忆等,有助于探寻其译介的接受障碍与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陕军 译介 地方经验 国族叙述
下载PDF
翻译批评中的战争叙述(1949—1966):文本特征与文化阐释
19
作者 李金树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121,共11页
翻译批评是批评主体对翻译或翻译活动的描写、分析、评估和研究活动。“十七年”(1949—1966)特定的时代语境孕育并形塑了翻译批评话语的特征,而战争叙述是其鲜明的特征之一。在翻译批评中,战争术语的显性运用和战争思维的隐性表达是战... 翻译批评是批评主体对翻译或翻译活动的描写、分析、评估和研究活动。“十七年”(1949—1966)特定的时代语境孕育并形塑了翻译批评话语的特征,而战争叙述是其鲜明的特征之一。在翻译批评中,战争术语的显性运用和战争思维的隐性表达是战争叙述的两大表征。历史战争文化记忆、主流批评的话语实践与权威垂范、“红色经典”的译介及创作与现实战争的记忆唤醒是翻译批评中战争叙述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梳理和总结此一时期翻译批评中的战争叙述,追溯其历史渊源和现实动因,有助于我们理解并阐释翻译批评的社会功用及其与时代语境的互动粘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批评 战争叙述 文本特征 文化阐释
下载PDF
论近年来小说改编戏剧中的叙述元素
20
作者 郭晨子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9期64-70,I0003,共8页
近年来的中国戏剧舞台上,根据小说改编的戏剧作品频繁亮相,已经成为一种热点;而在改编中,叙述元素的凸显成为鲜明的特征,不仅进入了结构样式,甚至选择了改编的尺度,创造和决定了改编的空间。在西方戏剧中,动作说和叙述法是一组相互对立... 近年来的中国戏剧舞台上,根据小说改编的戏剧作品频繁亮相,已经成为一种热点;而在改编中,叙述元素的凸显成为鲜明的特征,不仅进入了结构样式,甚至选择了改编的尺度,创造和决定了改编的空间。在西方戏剧中,动作说和叙述法是一组相互对立的概念,直至布莱希特叙述体戏剧体系的建立,被排斥的“叙述”获得了新的美学阐释和价值。本文以舞台剧《繁花》第二季、话剧《骆驼祥子》和话剧《大师和玛格丽特》为例,分析其中的叙述元素,同时指出改编中对叙述元素的运用,在丰富了剧场语汇的同时,亦存在叙述过度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编 叙述体戏剧 片段化 歌队 立体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