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9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和平解放以来藏族传统口头文学研究的学术演进
1
作者 周毓华 崔逸菲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61-69,77,155,共11页
藏族传统口头文学是传承发展藏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在国家话语体系下,藏族传统口头文学中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寓言、传统史诗、民间歌谣和传统戏曲等内容得到全面、系统... 藏族传统口头文学是传承发展藏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在国家话语体系下,藏族传统口头文学中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寓言、传统史诗、民间歌谣和传统戏曲等内容得到全面、系统、科学的整理与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梳理西藏和平解放以来藏族传统口头文学的研究成果,对保护和传承藏族传统口头文学遗产,建构中国传统口头文学体系,推动藏学、民间文学等学科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地区 和平解放以来 藏族传统口头文学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裕固族口头文学与中国民间文学的关系
2
作者 刘秋芝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3-47,共5页
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宏观视角下,裕固族口头文学与中国民间文学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其一,裕固族口头文学是中国民间文学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这体现着中国民间文学种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其二,裕固族口头文学的搜集整理工... 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宏观视角下,裕固族口头文学与中国民间文学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其一,裕固族口头文学是中国民间文学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这体现着中国民间文学种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其二,裕固族口头文学的搜集整理工作是中国民间文学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民间文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其三,裕固族口头文学理论研究是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的重要方面,体现着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裕固族口头文学既有独特性,又与汉族等其他民族民间文学兼容并蓄,同呼吸共命运,形成“命运共同体”,在民族文化书写和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建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裕固族 口头文学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觉传播研究——以同江市赫哲族口头文学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张中旭 胡正敏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6期131-133,共3页
黑龙江省同江市是中国人口较少民族赫哲族的发祥地和主要聚居区,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赫哲族口头传统的抢救性发掘、整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发展,同江市不断推动赫哲族文化传承活动向广覆盖、向精发展,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五批全... 黑龙江省同江市是中国人口较少民族赫哲族的发祥地和主要聚居区,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赫哲族口头传统的抢救性发掘、整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发展,同江市不断推动赫哲族文化传承活动向广覆盖、向精发展,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五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并入选“2022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点”。近几年,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同江市赫哲族博物馆等单位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依托数字技术为公众提供高质量信息服务,通过将非遗文化项目图片、视频形象逼真地展示在电子屏幕前,使广大游客居家就能了解赫哲族独具魅力的文化艺术风采,既增加公众的参观兴趣,也为赫哲族口头文学的保护与传承路径提供了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赫哲族 口头文学 视觉传播 数字化
下载PDF
裕固族口头传统研究的里程碑——李建宗等著《裕固族口头文学研究》评介
4
作者 巴战龙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229,共2页
由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李建宗博士领衔的研究团队合著的《裕固族口头文学研究》[1]一书,以文化传播论为基础理论范式,对裕固族口头传统的学术史、传承方式和生存现状进行了梳理、分析与评论,对裕固族口头传统的主要部类——&... 由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李建宗博士领衔的研究团队合著的《裕固族口头文学研究》[1]一书,以文化传播论为基础理论范式,对裕固族口头传统的学术史、传承方式和生存现状进行了梳理、分析与评论,对裕固族口头传统的主要部类——'口头诗歌''口头颂词''民间传说''民间故事'和'谚语和谜语'进行了分类描述、内容分析和意义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头传统 口头文学 《裕固族口头文学研究》 李建宗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西北少数民族口头文学——评《西北回族口头文学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哲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20-22,共3页
作为口头传统的口头文学具有最为广泛的传承性、传播性和扩布性。从民俗学角度看,口头文学是语言民俗,属于信息交流系统。因而,作为语言交流的一种形式或媒介,口头文学不仅在本民族内部承担着信息交流、文化传承、情感沟通等功能,还在... 作为口头传统的口头文学具有最为广泛的传承性、传播性和扩布性。从民俗学角度看,口头文学是语言民俗,属于信息交流系统。因而,作为语言交流的一种形式或媒介,口头文学不仅在本民族内部承担着信息交流、文化传承、情感沟通等功能,还在不同民族、地区实现着各种讯息的横向扩布。口头文学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的有机的组成部分,在体现民族个性、文化多样性的同时,也展示着人类文化共通性的一面,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某种意义上说,口头文学既是人类文明的基因,人类生命的记忆,也是人类文化创造的源泉;既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的精神家园。《西北回族口头文学研究》一书,在该领域的学术研究中,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西北少数民族 口头文学 《西北民族口头文学研究》
下载PDF
论伊安的口头文学表演实质和柏拉图的误断 被引量:5
6
作者 孙景尧 夏洁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4-79,共6页
本文以口头文学表演理论,并结合古希腊诵诗表演活动史实,论证了《伊安篇》中的诵诗实是一种口头文学表演艺术,而伊安既具备了集编、导、演于一身的口头文学表演艺人身份,又具有使用阐释性套架作口头文学表演的“技艺”特征。但柏拉图在... 本文以口头文学表演理论,并结合古希腊诵诗表演活动史实,论证了《伊安篇》中的诵诗实是一种口头文学表演艺术,而伊安既具备了集编、导、演于一身的口头文学表演艺人身份,又具有使用阐释性套架作口头文学表演的“技艺”特征。但柏拉图在《伊安篇》中,却采用了“代言体”戏剧的“整体诗学”观,使伊安在论辩中“被迫陷入可笑的窘境。”这是柏拉图基于其戏剧模仿说而对伊安口头文学表演作出的误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希腊 诵诗 技艺 口头文学表演
下载PDF
作为表演的翻译——表演理论视域下的我国少数民族口头文学对外翻译 被引量:15
7
作者 段峰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53-156,共4页
当代美国民俗学和人类学的表演理论将民间口头艺术文本的呈现视为一种表演的过程,一种特殊的艺术交流和特殊的事件发生。文章认为口头艺术文本的呈现也是一种翻译行为,一种包括理解和再现的语内翻译或语际翻译行为。表演理论和翻译研究... 当代美国民俗学和人类学的表演理论将民间口头艺术文本的呈现视为一种表演的过程,一种特殊的艺术交流和特殊的事件发生。文章认为口头艺术文本的呈现也是一种翻译行为,一种包括理解和再现的语内翻译或语际翻译行为。表演理论和翻译研究中的表演观可以相互阐发,相互补充。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我国少数民族口头文学的对外翻译纳入表演理论的视域中,提出我国少数民族口头文学的对外翻译本质上是一种跨文化的民族志实践过程,译者需要具有民族志的跨文化意识和掌握基本的民族志调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演理论 少数民族口头文学翻译 民族志方法 文化翻译
下载PDF
哈萨克族口头文学的传承方式 被引量:8
8
作者 黄中祥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4-108,共5页
哈萨克族说唱艺人是民间的,来自普通的游牧人家,深受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的影响,形成具有游牧生活特色的传承方式。哈萨克族口头文学从最初的无意识的血缘传承方式发展到有意识的业缘等传承方式,形成了血缘、业缘、书面和巡回等颇具特色... 哈萨克族说唱艺人是民间的,来自普通的游牧人家,深受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的影响,形成具有游牧生活特色的传承方式。哈萨克族口头文学从最初的无意识的血缘传承方式发展到有意识的业缘等传承方式,形成了血缘、业缘、书面和巡回等颇具特色的传承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萨克族 口头文学 传承特点
下载PDF
民间口头文学的当代保护问题探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宇 张礼敏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0-163,共4页
保护和传承民间口头文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民间口头文学是民族精神的直接载体,具有极强的认知价值,体现了文化的独立性和多样性,对于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当代的民间口头文学保护经历了因整理而保护和为传承而保护的两个阶段,取得... 保护和传承民间口头文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民间口头文学是民族精神的直接载体,具有极强的认知价值,体现了文化的独立性和多样性,对于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当代的民间口头文学保护经历了因整理而保护和为传承而保护的两个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这一些突出矛盾和现实问题。在民间口头文学保护过程中,应注重恢复活态保护与传承的方式,注重传承主体的自我修复与更新功能,还原民间的自然文化场域,提倡遵循自身规律的保护与渐进式发展的模式。要以一种长远的可持续的视角关注保护问题,充分借助法律手段,尊重知识产权、尊重民间文艺传承人的权益,保护口头文学的使用途径与价值,避免其遭到滥用或非法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学 口头文学 保护传承 当代价值 保护机制
下载PDF
赫哲族的口头文学——伊玛堪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秀华 黄儒敏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1年第4期58-59,共2页
伊玛堪是说唱文学时代传承下来的一部口头史料 ,它有利于我们了解赫哲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性格 。
关键词 伊玛堪 口头文学 口语化 生活化 重音韵 赫哲族
下载PDF
非遗保护视野下广西民族传统口头文学的当代价值及传承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亲荣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97-100,共4页
广西民族传统口头文学是一种口耳相传的民间文学样式,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广西的文化标签和社会文本,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热兴起的今天,广西民族传统口头文学不仅需要静态地保护,更需要通过多渠道在新时代的... 广西民族传统口头文学是一种口耳相传的民间文学样式,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广西的文化标签和社会文本,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热兴起的今天,广西民族传统口头文学不仅需要静态地保护,更需要通过多渠道在新时代的土壤里活态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民族传统口头文学 当代价值 保护与传承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民族民间文学的活态传承——以口头文学为核心 被引量:7
12
作者 谭宏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69-78,86,共11页
中华土地上的各地区各民族人民在世代延续中,根据自己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和自然环境,运用自己独有的天赋和智慧,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民间口头文学的内容和样式,并一代又一代地"传递"了下来。因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 中华土地上的各地区各民族人民在世代延续中,根据自己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和自然环境,运用自己独有的天赋和智慧,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民间口头文学的内容和样式,并一代又一代地"传递"了下来。因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兴起的今天,我们不仅要把民族民间口头文学看成是一种文化遗产来保护,更应该把它看成是各地区各民族鲜活的文学现实来加以传承。我们应该采取各种措施和办法,把民族民间口头文学放在鲜活的生产和生活之中,使之保持生命力和创造力,才是对其最好的保护和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族民间口头文学 活态保护和传承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场域中的民族文学价值建构及反思——以口头文学为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安少龙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85-91,共7页
中国各民族的民间口头文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多民族文学史书写"两个场域共同的研究对象之一。目前两个场域所共同面对的一个现实是全球化进程中口头文学的濒危与保护。通过考察当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各民族的民间口头文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多民族文学史书写"两个场域共同的研究对象之一。目前两个场域所共同面对的一个现实是全球化进程中口头文学的濒危与保护。通过考察当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场域出现的口头文学"物质化"、"商业化"现象背后口头文学价值判断的某种误区,从两个场域的互动关系中,探讨与民族口头文学价值建构相关联的口头传统要素。由此反观"多民族文学史"书写的艰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民族文学 口头文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 价值
下载PDF
口头文学与书面作品之间——现代长篇叙事诗《天子·格萨尔》 被引量:2
14
作者 丹珍草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1-149,共9页
民间叙事与作家文本互文、杂糅、叠合所产生的传承与创新效应,已成为藏族文学巨大的再生资源。《格萨尔》史诗的现代叙事诗歌写作,为史诗叙事性题材增添了主观抒情表达的客观陈述模式,《天子·格萨尔》是对藏族口头文学《格萨尔》... 民间叙事与作家文本互文、杂糅、叠合所产生的传承与创新效应,已成为藏族文学巨大的再生资源。《格萨尔》史诗的现代叙事诗歌写作,为史诗叙事性题材增添了主观抒情表达的客观陈述模式,《天子·格萨尔》是对藏族口头文学《格萨尔》史诗的一次创造性转化、重构和再创作实验文本,是又一部《格萨尔》史诗的"故"事"新"编。虽然新文本以《格萨尔》史诗的故事母体为叙事框架,但更多地蕴含了作者对藏族民间史诗《格萨尔》的现代性阐释和个性化书写,作者试图把史诗"元叙事"提供的无尽想象空间,以新的思维方式和现代审美意象呈现,使民间史诗的"活样态"以新的文学样式与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紧相维系,以开启人们对古老史诗新的阅读感受和新的接受视角,演绎史诗在当代语境中的诗性表达,赋予《格萨尔》史诗新的诗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萨尔》史诗 《天子·格萨尔》 口头文学与书面作品
下载PDF
乡村振兴下口头文学的传播研究——以耿村民间故事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敏 赵家仪 +1 位作者 张立昆 李晓燕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第4期170-173,共4页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和发展基础,为民间文化提供了全新的发展环境和机遇。耿村民间故事历史久远,体现出文化的多元性。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文章通过分析耿村民间故事类型、文化价值以及传承发展面临的困境,提出大力保护耿...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和发展基础,为民间文化提供了全新的发展环境和机遇。耿村民间故事历史久远,体现出文化的多元性。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文章通过分析耿村民间故事类型、文化价值以及传承发展面临的困境,提出大力保护耿村传统文化、树立村民的传承保护的主体意识、加强地区文化的保护、实施文旅融合发展、通过“静态”与“活态”结合传播等措施,探索我国民间文化传承发展路径,创造出新的发展机遇和文化契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文化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耿村 口头文学 传承
下载PDF
哈萨克族口头文学的巡回传承特点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中祥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9-92,共4页
巡回传承方式是通过民间说唱艺人走村串户的说唱方式来进行传承的一种形式。巡回传承始于中世纪,盛行于近代,直到20世纪80年代仍然流行于哈萨克草原,是在时令性游牧生产和生活中孕育形成的。说唱艺人拿着冬不拉琴,随着时令性搬迁的畜群... 巡回传承方式是通过民间说唱艺人走村串户的说唱方式来进行传承的一种形式。巡回传承始于中世纪,盛行于近代,直到20世纪80年代仍然流行于哈萨克草原,是在时令性游牧生产和生活中孕育形成的。说唱艺人拿着冬不拉琴,随着时令性搬迁的畜群,进行巡回说唱。这种独特的传承方式是由其所处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所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萨克族 口头文学 巡回传承
下载PDF
莫言小说创作与中国口头文学传统的关联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珉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第3期138-141,共4页
莫言曾多次在他创作的小说《檀香刑》中提出大步撤退的设想,其中的撤退是指向中国口头文学传统的回归,结合莫言所在时代的创作潮流,莫言的创作路线的确是在向口头文学传统靠拢,而且是已经"撤退"到文学小说创作的原始出发点。... 莫言曾多次在他创作的小说《檀香刑》中提出大步撤退的设想,其中的撤退是指向中国口头文学传统的回归,结合莫言所在时代的创作潮流,莫言的创作路线的确是在向口头文学传统靠拢,而且是已经"撤退"到文学小说创作的原始出发点。文章主要以《檀香刑》为具体研究案例,分析莫言小说创作过程中传统的天然滋养与写作理念的自觉追求,以莫言小说创作风格向口头文学的传统的回归的变与不变作为突破口,论述莫言小说创作与口头文学传统的关联性,为中国当代文学民族化路径的选择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小说 创作 口头文学传统 关联性
下载PDF
当代满族口头文学文本中保留的满语 被引量:1
18
作者 汪立珍 《满语研究》 2004年第2期128-132,共5页
本文运用类型分析法,对当代满族口头文学文本中的神话、传说、故事以及萨满神歌中保留的满语进行详细地分类研究,指出人名、亲属称谓、地名、社会制度专有名称、萨满神歌歌词这五种类型的部分名称在当代满族口头文学文本中仍然保留满语... 本文运用类型分析法,对当代满族口头文学文本中的神话、传说、故事以及萨满神歌中保留的满语进行详细地分类研究,指出人名、亲属称谓、地名、社会制度专有名称、萨满神歌歌词这五种类型的部分名称在当代满族口头文学文本中仍然保留满语称谓,同时对这些满语称谓保留下来的途径、蕴涵的文化价值进行分析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族 口头文学 满语
下载PDF
六盘水彝族民间口头文学述评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永贵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1年第7期28-34,共7页
彝族民间口头文学是研究彝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六盘水在贵州省彝族人口仅次于毕节地区,境内的彝族口头民间文学,浩如烟海,形式多样,有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歌谣、谚语等。呈现出数量多、容量大,体裁多样、艺术性强,文化板块下... 彝族民间口头文学是研究彝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六盘水在贵州省彝族人口仅次于毕节地区,境内的彝族口头民间文学,浩如烟海,形式多样,有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歌谣、谚语等。呈现出数量多、容量大,体裁多样、艺术性强,文化板块下的地域差异大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盘水 彝族 民间口头文学
下载PDF
哈萨克族口头文学的血缘传承特点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中祥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95-97,共3页
哈萨克族口头文学的传承方式有一个从简到繁的发展过程,最初只是无意识的血缘传承方式,后来发展到有意识的书面、业缘等传承方式。血缘传承分为直系和旁系亲属之间的传承等两种。一位说唱艺人一旦进入幻境,就可以连续说唱几天、几十天,... 哈萨克族口头文学的传承方式有一个从简到繁的发展过程,最初只是无意识的血缘传承方式,后来发展到有意识的书面、业缘等传承方式。血缘传承分为直系和旁系亲属之间的传承等两种。一位说唱艺人一旦进入幻境,就可以连续说唱几天、几十天,甚至几个月,拥有一种神秘的说唱天赋。这就是他们之所以把说唱技艺只传给自己的直系或旁系亲属的缘由,也是古老口头文学主要靠血缘关系进行传承的原因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萨克族 口头文学 血缘传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