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共找到725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古代文献中解析文明密码——评《新时代“一带一路”古文明文献萃编》
1
作者 袁波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 2024年第1期315-318,共4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是共建‘一带一路’最重要的力量源泉。”(1)丝绸之路绵亘万里,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丝路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是共建‘一带一路’最重要的力量源泉。”(1)丝绸之路绵亘万里,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丝路精神延续千年,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践中得到传承、弘扬和发展。“一带一路”根植于历史,放眼于未来,只有了解“一带一路”沿途各地区的古文明,从古代文献中解析文明密码,才能更好地创造有益于人类进步的新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西方文明 古代文献 古文明 一带一路 主旨演讲 丝绸之路 互学 互利共赢
下载PDF
古文明金字塔之巅的隔空唱和
2
作者 薛江(口述) 包咏菲(整理) 《群众》 2024年第22期68-69,共2页
2018年,考古学家在埃及萨卡拉发掘了一处距今2500年左右的猫神巴斯泰特神庙遗址,其被列为2020年世界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萨卡拉出土的文物量大,在文物数字化方面中国的技术手段走在前列,疫情后中埃双方很快谈妥了合作。2024年6月,作为... 2018年,考古学家在埃及萨卡拉发掘了一处距今2500年左右的猫神巴斯泰特神庙遗址,其被列为2020年世界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萨卡拉出土的文物量大,在文物数字化方面中国的技术手段走在前列,疫情后中埃双方很快谈妥了合作。2024年6月,作为上海外国语大学与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联合考古队的中方队长,我与朱青生所长、颜海英教授、党杰博士等6人参与中埃萨卡拉联合考古项目,在开罗近郊的萨卡拉工作了一个月,完成了巴斯泰特神庙中发现的上千具彩绘木棺中的22具最新出土的彩绘木棺的样本扫描和数据采集工作。在有着四千多年历史的15座金字塔环绕的区域工作和生活,我们不仅参与考古工作,也切身体验着金字塔建造者的生活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新发现 金字塔 古文明 上海外国语大学 数据采集工作 文物数字化 泰特 彩绘木棺
下载PDF
2200-2000BC的气候突变与古文明的衰落 被引量:22
3
作者 王绍武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094-1099,共6页
综合分析了历史学、考古学及古气候学的证据.证明2200-2000BC在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及黄河流域均发生了向干旱转变的气候突变.这次突变以中纬度普遍的变冷为背景,是全新世进入大暖期以来的一次强冷事件.尼罗河文明的衰落... 综合分析了历史学、考古学及古气候学的证据.证明2200-2000BC在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及黄河流域均发生了向干旱转变的气候突变.这次突变以中纬度普遍的变冷为背景,是全新世进入大暖期以来的一次强冷事件.尼罗河文明的衰落发生于第一中间期(2181—2040BC),两河流域文明的衰落从阿卡德王国解体开始,到古巴比伦王国建立为止,约2200—1900BC.印度河文明于1800BC突然衰落.2000BC前后中华文明在中原以外有广泛的交替,而中原龙山文化演变为二里头文化.2070BC建立了夏朝,揭开了中华文明的纪元。研究表明,热盐环流(THC)的变化可能是气候突变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00-2000BC 气候突变 古文明衰落 古文明 衰落 尼罗河流域 印度河流域 中华文明 龙山文化 综合分析
下载PDF
葡萄酒的古文明世界、旧世界与新世界 被引量:20
4
作者 王华 宁小刚 +1 位作者 杨平 李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0-153,共4页
根据现有考古证据和葡萄酒发展历史分析,认为葡萄酒的最初起源地在远东,包括中国、叙利亚、土耳其、格鲁吉亚、亚美尼亚、伊朗等国家。葡萄酒由最初的起源地远东传入欧洲,再由欧洲传入东方和世界其他地区。因此,包括中国等国家的远东地... 根据现有考古证据和葡萄酒发展历史分析,认为葡萄酒的最初起源地在远东,包括中国、叙利亚、土耳其、格鲁吉亚、亚美尼亚、伊朗等国家。葡萄酒由最初的起源地远东传入欧洲,再由欧洲传入东方和世界其他地区。因此,包括中国等国家的远东地区是葡萄、葡萄酒的起源地,欧洲则是后起源中心,即栽培葡萄的后驯化与传播中心。根据这些分析结果,结合目前世界葡萄酒的格局,提出应将世界葡萄酒生产国分为古文明世界、旧世界和新世界,并认为中国是葡萄酒古文明世界的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 葡萄酒起源中心 葡萄酒历史 旧世界 新世界 古文明世界
下载PDF
气候突变与古文明衰落 被引量:17
5
作者 吴文祥 胡莹 周扬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55-463,共9页
世界不同地区的古代文明在其发展过程中大多经历过衰落,其原因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近几十年来,随着测年精度的提高、全新世较高分辨率气候变化研究的进展、古代文明衰落时间的相对精确考证以及对全新世气侯突变现象认识的不断深入,... 世界不同地区的古代文明在其发展过程中大多经历过衰落,其原因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近几十年来,随着测年精度的提高、全新世较高分辨率气候变化研究的进展、古代文明衰落时间的相对精确考证以及对全新世气侯突变现象认识的不断深入,气候突变在古代文明衰落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介绍了目前古代文明衰落的气候因素作用研究的进展,包括人们对气候突变、全新世气候变化以及气候突变在文明衰落中的作用的认识。深入了解气候突变与古代文明衰落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助于理解这些古代文明衰落的原因,而且也将为人类对未来气候突变的适应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突变 古文明衰落 晚全新世
下载PDF
全新世中期的旱涝变化与中华古文明的进程 被引量:24
6
作者 王绍武 黄建斌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38-1244,共7页
综合分析了考古文化、史料及古气候3个方面的资料,证明在6000BC,4000BC及2000BC有3次大范围的干旱期,而在2100—2200BC,2600—2900BC及4400—5400BC有3个洪水期.6000BC的干旱期可能与8.2 ka BP的冷事件有关.冷事件之后,裴李岗文化、... 综合分析了考古文化、史料及古气候3个方面的资料,证明在6000BC,4000BC及2000BC有3次大范围的干旱期,而在2100—2200BC,2600—2900BC及4400—5400BC有3个洪水期.6000BC的干旱期可能与8.2 ka BP的冷事件有关.冷事件之后,裴李岗文化、后李文化、大地湾文化、兴隆洼文化及皂市文化先后在中华大地发展.4000BC的干旱可能与5.8—5.9 ka BP的冷事件有关.黄帝远古文明在这时期萌芽.2000BC的干旱与4.3~4.1 ka BP的冷事件相关联.2070BC年夏朝建立,开始了历史上被艳称三代的夏商周灿烂文明.中国古代史有许多关于洪水的神话与传说.“共工氏怒触不周山”是神话,“大禹治水”是传说.神话与传说传递了重要气候信息.洪水与干旱交替与中华古文明的发展交织在一起.夏朝建立的基础就是“大禹治水”,而气候干旱可能对“治水”成功产生了影响.从东北南部到华北,再到青藏高原东部,转向华南、南海,一系列的古气候记录证明了以上提到的干旱期与洪水期.而现代观测资料则证明这与夏季风的减弱与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旱涝变化 中华古文明
下载PDF
三星堆古文明神秘消失的环境演化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傅顺 王成善 +1 位作者 刘兴诗 李荃辉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1-6,共6页
三星堆古文明的神秘消失,古环境演化应是重要原因。而当前在古蜀(广汉)地区环境演化方面的研究,学术界仍是甚少。因而,本文尝试性的从古环境演化角度对三星堆古文明神秘消失的原因进行多学科多角度的综合探讨,以求能有抛砖引玉之效。
关键词 三星堆古文明 神秘消失 古环境演化 消失原因
下载PDF
浅析古文明的兴衰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于冰沁 王向荣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8年第9期246-247,共2页
自然生态环境不是决定人类文明的唯一原因,但却是影响人类文明,特别是古文明兴衰的重要因素。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孕育了人类灿烂的文明,产生了如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古中华等文明古国。而环境的变迁以及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 自然生态环境不是决定人类文明的唯一原因,但却是影响人类文明,特别是古文明兴衰的重要因素。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孕育了人类灿烂的文明,产生了如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古中华等文明古国。而环境的变迁以及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所导致的生态环境的恶化,也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文明的延续。本文通过分析古文明的兴衰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力图说明生态文明是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基础,人类文明只有与支撑该文明的自然生态环境相互协调,才能不断延续、传承并繁荣昌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明 自然生态环境 兴衰
下载PDF
山西古文明发展历程系列追踪(之一)——山西新石器时代房屋发展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董永刚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73-76,共4页
房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文化阶段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具体缩微。山西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其新石器时代文化在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存中,我们不难发现山西新石器时代房屋的形成、... 房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文化阶段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具体缩微。山西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其新石器时代文化在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存中,我们不难发现山西新石器时代房屋的形成、发展与演变贯穿于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蕴含了先人在战胜和改造自然过程中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文化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说,研究山西新石器时代房屋的发展与演变,就是对山西上古人类文化科技进步的一种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新石器时代 房屋建筑 生产力 文化 古文明
下载PDF
中国古水利工程为什么能屡现奇功——浅析中国古文明的生态价值观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雅心 《环境教育》 2011年第9期46-47,共2页
如今,有许多城市的护城河、湖泊、池塘、水渠、湿地,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已被渐次填平。在众多大中城市惨遭水淹之时,为什么赣州古城却安然无恙?
关键词 中国古文明 生态价值观 古水利工程 大中城市 护城河
下载PDF
释读旁落的文明——从水书信息看水族的古文明元素
11
作者 韦宗林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09年第4期85-89,共5页
从《水书》的水族文字信息中,搜索了水家古代观念中的城市、王权、兵制、历法等古文明元素,从而证明水族是一个具有古老文明的民族,水书文化与古华夏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古华夏文化旁落的文明。
关键词 水族 水书文化 古文明
下载PDF
论古文明三要素与中华文明7000年
12
作者 柳志青 柳翔 《浙江国土资源》 2005年第11期56-57,共2页
国内外考古界认为,确定人类社会进入古文明,首要的指标是古城、文字和青铜器的出现,也称为古文明三要素.我们并不完全同意这一从西方考古界传入的标志.
关键词 古文明 中华文明 人类社会 国内外 青铜器 不完全 考古 古城
下载PDF
湖南古文明之根可能在洞庭湖流域
13
作者 童潜明 《国土资源导刊》 2011年第6期13-13,共1页
我在2005年曾撰文《湖南古人类何处觅》,就提到湘西北澧水流域石门、慈利、保靖一带的喀斯特溶洞最有可能找到湖南古人类化石。
关键词 洞庭湖流域 湖南 古文明 古人类化石 澧水流域 湘西北 喀斯特 溶洞
下载PDF
中国古水利工程为什么能在洪灾中屡建奇功?——浅析中国古文明的生态价值观
14
作者 王雅心 《城市与减灾》 2011年第6期25-26,共2页
连续的暴雨使中国许多大中城市发生内涝,房屋被淹、交通中断、正常的城市秩序被打乱,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霞威胁。而与此同时,三面临水的广东赣州古城,却未出现明显积水,甚至没有一辆汽车被泡。当洪峰到达赣州时,
关键词 水利工程 生态价值观 古文明 中国 洪灾 大中城市 城市秩序 生命财产
下载PDF
中国视角与世界眼光——“一带一路”古文明书系新书发布暨学术研讨会综述
15
作者 张尧娉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 2019年第1期307-311,共5页
近日,“一带一路”古文明书系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丛书共6种7卷,约450万字,包括《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代中国文明(上、下卷)》《古代印度波斯文明》《古代希腊文明》《古代罗马文明》。丛书编写集结了北... 近日,“一带一路”古文明书系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丛书共6种7卷,约450万字,包括《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代中国文明(上、下卷)》《古代印度波斯文明》《古代希腊文明》《古代罗马文明》。丛书编写集结了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的精干力量,所撰作品体现了北师大历史学院世界古代文明研究的水平。2019年3月29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在珠海联合举办“一带一路”古文明书系新书发布暨学术研讨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腊文明 古代文明 古文明 北京师范大学 一带一路 书系 新书发布 罗马文明
下载PDF
幽“会”马尼拉——融西洋文明、中亚古文明于一体的知名会都
16
作者 刘江北 《中国会展》 2012年第6期60-63,共4页
马尼拉(Manila)是菲律宾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重要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它不仅是全国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亚洲最大的城市之一,被称为“亚洲的纽约”。而现今的马尼拉更是被评为世界级城市,成为亚洲知名的会议之都。 2012年2月19... 马尼拉(Manila)是菲律宾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重要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它不仅是全国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亚洲最大的城市之一,被称为“亚洲的纽约”。而现今的马尼拉更是被评为世界级城市,成为亚洲知名的会议之都。 2012年2月19日,第十一届“中菲传统文化节”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黎刹公园举行,吸引了近干名当地华人、华侨及菲律宾民众参加。应菲律宾自由党邀请,青海省委副书记、省长骆惠宁率中共代表团访菲,拉开了“中菲友好交流年”的序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尼拉 西洋文明 “会” 古文明 中亚 政治文化中心 港口城市 世界级城市
下载PDF
美洲古文明与中华古文明之关系——兼述美洲远古时期的亚洲移民
17
作者 张启成 《贵州文史丛刊》 2000年第6期1-8,共8页
关键词 古代文明 古文明 发掘 太阳金字塔 月亮金字塔 新大陆 遗址 神秘 独特 印象
全文增补中
茶马古道:一条写满历史的高原古文明之路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福泉 《新西部》 2018年第5期84-85,共2页
茶马古道,它不仅与马和茶有关,不仅和商业贸易有关,还与各民族的生与死、爱与恨、悲与喜,与各民族的心灵和精神的家园都密切相关.走在这条离天最近的文明古道,你也是在进行一次与大自然的审美之约,是灵魂的朝圣之旅、文明的观察和学习... 茶马古道,它不仅与马和茶有关,不仅和商业贸易有关,还与各民族的生与死、爱与恨、悲与喜,与各民族的心灵和精神的家园都密切相关.走在这条离天最近的文明古道,你也是在进行一次与大自然的审美之约,是灵魂的朝圣之旅、文明的观察和学习之旅、人生的领悟和沉思之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马古道 古文明 高原 历史 商业贸易 各民族 生与死 爱与恨
下载PDF
地震、大洪水、古文明 被引量:1
19
作者 嵇少丞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70-1072,共3页
世界上几乎每一个民族都有大洪水的传说,最为人知的是《圣经·创世记》第6至8章的叙述。上帝命令义人诺亚建造一个巨型的方舟(133.5×22.3×13.4米,容积约4万立方米),把陆地上每一类生物都留下至少雌雄一对,其中上帝... 世界上几乎每一个民族都有大洪水的传说,最为人知的是《圣经·创世记》第6至8章的叙述。上帝命令义人诺亚建造一个巨型的方舟(133.5×22.3×13.4米,容积约4万立方米),把陆地上每一类生物都留下至少雌雄一对,其中上帝认为洁净的动物要保留7对,饲养于方舟里。诺亚在建造方舟并收集世上生物的同时,向遇到的人宣传上帝将要降下洪水,只有进入方舟才能逃过大洪水的劫难。可是,当时没有人相信诺亚的话,官员们继续贪污腐败,百姓照样生活,最后只有诺亚一家8口进入方舟。上帝让大洪水涌来,唯有在方舟里的诺亚一家人与其收集的生物得以存活。1922年,英国考古学家伦德纳·伍利(C.Leonard Woolley),对巴格达与波斯湾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沙漠地带进行了考古挖掘,在苏美古国吾珥城的王族墓葬之下,发现两米多厚的黏土沉积层,这些黏土正是一次大洪水搬运沉积的淤泥。现在看来,《圣经·创世记》的叙述是科学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类对于大自然的敬畏和对大洪水危害生命的恐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洪水 古文明 地震 沙漠地带 远古时代 考古学 沉积层 生物
下载PDF
中国古文明的朝阳——《诗·生民》译释 被引量:1
20
作者 路德耀 《中州大学学报》 1994年第1期12-17,共6页
〈诗·生民〉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
关键词 姜嫄 译释 古文明 生下来 种庄稼 口食 何竟 神话色彩 原诗 去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