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1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接受美学视域下电影《河边的错误》的召唤结构分析
1
作者 张一丹 刘亚男 《声屏世界》 2024年第16期63-65,94,共4页
改编自余华同名小说的电影《河边的错误》自上映以来得到了高度关注,除了影片本身的优秀外,也与大量网民对电影的个性化解读有关。文章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分析该片中召唤结构的搭建基础以及影片是如何搭建召唤结构的,发现影片利用“空... 改编自余华同名小说的电影《河边的错误》自上映以来得到了高度关注,除了影片本身的优秀外,也与大量网民对电影的个性化解读有关。文章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分析该片中召唤结构的搭建基础以及影片是如何搭建召唤结构的,发现影片利用“空白、空缺、否定”来形成对观众的召唤,促使观众主动参与到影片的意义建构中去对作品进行二次创造和个性化解读,以此实现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 《河边的错误》 先锋文学 召唤结构
下载PDF
召唤结构视域下高中生思辨性阅读表达能力培养的机制与理路
2
作者 李雯 石国伟 《中学语文》 2024年第28期37-40,共4页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往往存在阅读研究与表达研究相割裂的问题,且在表达教学中也存在泛化、模式化、单向化的问题。将召唤结构理论运用于思辨性阅读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学中,主要通过内涵阐释、培养路径剖析,提出“趣技结合...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往往存在阅读研究与表达研究相割裂的问题,且在表达教学中也存在泛化、模式化、单向化的问题。将召唤结构理论运用于思辨性阅读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学中,主要通过内涵阐释、培养路径剖析,提出“趣技结合,有效寻找‘思辨表达召唤’”“质量兼备,助力接受‘思辨表达召唤’”“链接内外,持续生成‘思辨表达召唤’”三条教学策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为高中生思辨性阅读表达能力的培养提供新的思路,使学生在更加科学的理论指导下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召唤结构 思辨性阅读表达能力 培养机制与理路
下载PDF
“召唤结构”理论对《边城》阅读教学的指导作用
3
作者 王军 《学语文》 2024年第1期33-35,共3页
《边城》(节选)是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编选的经典小说作品之一。本单元属于“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是“多角度、多层面探究作品的意蕴,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获得鲜活的... 《边城》(节选)是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编选的经典小说作品之一。本单元属于“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是“多角度、多层面探究作品的意蕴,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获得鲜活的审美体验”。教学此篇可尝试引导学生在“召唤结构”理论的指引下,寻找文本“空白点”和“不确定性”,以此来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批判性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召唤结构 阅读教学 指导作用 《边城》
下载PDF
接受美学视域下涉案剧的召唤结构研究——以《狂飙》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娜 赖宇 《视听》 2023年第8期43-46,共4页
随着近年来国家扫黑除恶力度的持续增强,国产影视剧市场将镜头对准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形态变迁,涉案剧迎来了“重生”时刻,涌现出以《扫黑风暴》《罚罪》为代表的涉案类作品。作为2023年开年的现象级剧作,《狂飙》成为涉案剧守正创新的... 随着近年来国家扫黑除恶力度的持续增强,国产影视剧市场将镜头对准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形态变迁,涉案剧迎来了“重生”时刻,涌现出以《扫黑风暴》《罚罪》为代表的涉案类作品。作为2023年开年的现象级剧作,《狂飙》成为涉案剧守正创新的一次成功探索。基于召唤结构研究,该剧立足受众的期待视野,有意制造偏离效应,在叙事结构上设置“空白”开放想象;在情节设计上巧用“麦格芬”形成视点“空缺”;在人物塑造上通过去脸谱化达到“否定”效果,突破观众的审美期待,实现了涉案剧内涵和外延的又一次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召唤结构 涉案剧 《狂飙》
下载PDF
新媒体语境下新闻标题的“召唤结构”研究——以亳州晚报新媒体新闻实践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东 《新媒体研究》 2023年第1期8-10,34,共4页
伊泽尔召唤结构理论中的“互动性”阅读,与新媒体的“互动性”之间天然契合,催生了新媒体新闻标题叙事的“召唤结构”。这种新媒体语境下的互动性叙事模式,一方面既通过“空白”和“不确定”制造悬念、营造想象氛围,又通过强调新闻价值... 伊泽尔召唤结构理论中的“互动性”阅读,与新媒体的“互动性”之间天然契合,催生了新媒体新闻标题叙事的“召唤结构”。这种新媒体语境下的互动性叙事模式,一方面既通过“空白”和“不确定”制造悬念、营造想象氛围,又通过强调新闻价值、打造核心卖点来吸引受众;另一方面既有“面对面”的直接呼告,又有在文本里注入情感的感召,让新媒体新闻标题吸引用户阅读关注并转发分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标题 召唤结构 互动性叙事模式
下载PDF
基于文本召唤结构的高中语文深度学习策略 被引量:1
6
作者 汪慧珍 《中学语文》 2023年第1期21-23,共3页
文学文本本身存在的不确定点和空白构成了一个开放、动态、可创造的结构,它召唤读者对其进行建构、填补和再创造。文本召唤结构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深度学习导向下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在平等、开放、创造性的师生关系中... 文学文本本身存在的不确定点和空白构成了一个开放、动态、可创造的结构,它召唤读者对其进行建构、填补和再创造。文本召唤结构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深度学习导向下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在平等、开放、创造性的师生关系中,遵循文本召唤结构,作为读者的学生发挥其阅读主体地位,对文本意义进行建构与开掘,才能真正实现其作为学习者的深度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文本 召唤结构 深度学习
下载PDF
从"构架—肌质"和"召唤结构"看新批评与接受美学的融通
7
作者 莫炎奇 《艺术科技》 2023年第15期70-72,148,共4页
文章基于"构架—肌质"说和"召唤结构"理论,分析新批评与接受美学的融通.新批评是20世纪的一个形式主义文论派别,其早期开拓者艾略特和瑞恰兹分别提出了"非个性论"和将"语义学"引入文学批评的... 文章基于"构架—肌质"说和"召唤结构"理论,分析新批评与接受美学的融通.新批评是20世纪的一个形式主义文论派别,其早期开拓者艾略特和瑞恰兹分别提出了"非个性论"和将"语义学"引入文学批评的理论观点,都体现了对"诗"本身研究的重视.兰色姆是新批评的真正奠基者,他将新批评称为"本体论"批评,提出了"构架—肌质"说,其对"构架"和"肌质"的阐释,实质上是对诗本身即"文本"的阐释.兰色姆的"构架—肌质"说是新批评的重要理论,他认为"构架"是"诗的表面实体",而"肌质"则"使诗成为诗".伊瑟尔的"召唤结构"是接受美学的代表理论,他认为文本具有五个语言结构层,体现出召唤结构的文本性;同时,文本具有空白和未定点,召唤读者通过想象等方式填补,因此文本具有召唤性.尽管新批评是一个"文本中心"的流派,但是如兰色姆的"构架—肌质"说,其实隐含着对接受者的关注;接受美学虽然是一个"读者中心"的流派,但是如伊瑟尔的"召唤结构"理论,也重视文本的召唤性.新批评虽然以文本为中心,着意于文本研究,但也曾论述过、隐含着读者接受的重要性,促进了接受美学的形成和发展;从理论倾向上看,接受美学的创立,导致文学研究的中心从文本转移到读者接受上,即从"文本中心"转变为"读者中心",体现出接受美学对新批评"文本中心论"的反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架—肌质"说 "召唤结构" 新批评 接受美学
下载PDF
从语言、叙事及情感看小说中的“召唤结构”——以《荷花姜》为例
8
作者 齐珂帆 《今古文创》 2023年第11期4-6,共3页
《荷花姜》是作家潘向黎的一篇描写都市人情的近作,整篇小说呈现出多重创作色彩交叠的写作风格。作家将小说的整体故事置于人心难测的现代都市背景之下,行文不时流露出幽淡的古典韵味,情节委曲而出人意料,使读者生出“别有洞天”之感。... 《荷花姜》是作家潘向黎的一篇描写都市人情的近作,整篇小说呈现出多重创作色彩交叠的写作风格。作家将小说的整体故事置于人心难测的现代都市背景之下,行文不时流露出幽淡的古典韵味,情节委曲而出人意料,使读者生出“别有洞天”之感。小说中人物的情感蓄力良久,喷薄的一刹那戛然而止,令人回味无穷。从整体来看,这篇作品在文学言语、叙事视角、叙事结构以及情感表现方面,都闪烁着别样的光彩。多种写作特色共同构建出一个神秘多层的文本世界,而作者只向大家展现出了其中有限的部分,更大的空白反映到读者的现实人生与真实的心灵世界当中,文中所呈现出的“召唤结构”引导着人们去贴近、理解、感受、思索文本的处处细节,最终引发读者与作者的碰撞,以及艺术与现实的共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叙事 情感 召唤结构
下载PDF
信阳地域性绘画创作中的召唤结构
9
作者 王召召 康文慧 《收藏与投资》 2023年第11期161-163,共3页
信阳地域性绘画创作探索的是一个具有开放性和生成性的召唤结构,借助油画语言进行召唤结构的架构是审美观念的表达与生命意义的审视。绘画创作以此获得独立性,平行于客观世界。油画语言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所构成的召唤结构也来源于现实,... 信阳地域性绘画创作探索的是一个具有开放性和生成性的召唤结构,借助油画语言进行召唤结构的架构是审美观念的表达与生命意义的审视。绘画创作以此获得独立性,平行于客观世界。油画语言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所构成的召唤结构也来源于现实,如实表现的过程从来都是无法到达的地平线,却要义无反顾地朝目标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性 生成性 召唤结构
下载PDF
纪念建筑的“召唤结构” 被引量:5
10
作者 何咏梅 胡绍学 《世界建筑》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06-108,共3页
当代纪念建筑隶属当代知识体系,必然受到日趋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现代科学的影响,其中接受美学的理论对整个文艺美学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本文从纪念建筑的存在方式入手,借着接受美学的理论框架,试图对纪念建筑艺术进行重新审视。
关键词 纪念建筑 空白 不确定性 召唤结构
下载PDF
微信谣言元文本的召唤结构、受众期待视野与辟谣策略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锐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4-40,共7页
[目的/意义]微信谣言元文本独特的召唤结构契合受众的期待视野,是启动其再传机制的关键。相关研究对于科学开展微信辟谣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尚未发现针对性研究。[方法/过程]基于接受美学的召唤结构和期待视野理论框架,以2014、2015年十... [目的/意义]微信谣言元文本独特的召唤结构契合受众的期待视野,是启动其再传机制的关键。相关研究对于科学开展微信辟谣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尚未发现针对性研究。[方法/过程]基于接受美学的召唤结构和期待视野理论框架,以2014、2015年十大微信谣言元文本为研究对象,运用文本分析法,探究微信谣言元文本的召唤结构及其与受众期待视野的关系,并提出针对性的辟谣策略。[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微信谣言元文本从修辞运用、悬念设置、信源叙述、图文结构和心理唤醒等层面构建召唤结构,并通过融合、更新、激活受众期待视野,促使受众参与谣言转发,完成谣言从"第一文本"向"第二文本"的转化,提出从平台构建、信息对冲、信源管理、心理纾解、形式创新等层面展开辟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谣言 元文本 召唤结构 期待视野 辟谣策略
下载PDF
读者·作品·召唤结构——关于多维文学接受的一种构想 被引量:6
12
作者 潘智彪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4-49,共6页
艾布拉姆斯的文学批评四要素中,“读者”是最后一个进入研究领域的。注重读者创造性的文学接受过程事实上涉及到接受主体的一切方面,并通过作品的阅读评价曲折地反映出来。受伊瑟尔认为作品是一种“召唤结构”式的存在启发,我们提出读... 艾布拉姆斯的文学批评四要素中,“读者”是最后一个进入研究领域的。注重读者创造性的文学接受过程事实上涉及到接受主体的一切方面,并通过作品的阅读评价曲折地反映出来。受伊瑟尔认为作品是一种“召唤结构”式的存在启发,我们提出读者也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召唤结构”,并主要通过心理学和哲学解释学的方法为文学接受过程的复杂性和多维性做出一个尽可能清晰的理论描述,使文学解释获得一个相对稳定和可靠的立足点,进而对读者的接受心态起到一个预先调节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者 作品 召唤结构 文学接受 视野融合
下载PDF
试论文学作品教学召唤结构的三重“隐喻” 被引量:6
13
作者 潘庆玉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6-51,共6页
召唤结构概念的提出具有深远的美学意义,它改变了读者、接受者在审美过程中的被动地位。召唤结构进入实践领域促发了阅读教学在文本观、解读观、教学观上的重大转向。召唤结构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生成了三重"隐喻":"底片&qu... 召唤结构概念的提出具有深远的美学意义,它改变了读者、接受者在审美过程中的被动地位。召唤结构进入实践领域促发了阅读教学在文本观、解读观、教学观上的重大转向。召唤结构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生成了三重"隐喻":"底片""图例"与"痕迹"。三重"隐喻"反映了召唤结构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化、变异和具体化的过程,也揭示了文学理论进入文学作品教学实践后可能遭遇隐性的"返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 召唤结构 文学作品 隐喻
下载PDF
生活的多重可能性——浅析《黑王子》的召唤结构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丽艳 高桂莲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5期106-109,共4页
英国小说家艾丽丝.默多克的代表作《黑王子》是一部具有实验性质的小说,从多个层面探讨了生活的本质,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包括情节、引喻、叙事策略以及结构安排等构成了小说的召唤结构,共同作用于读者的阅读活动,使读者能够自觉地建构... 英国小说家艾丽丝.默多克的代表作《黑王子》是一部具有实验性质的小说,从多个层面探讨了生活的本质,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包括情节、引喻、叙事策略以及结构安排等构成了小说的召唤结构,共同作用于读者的阅读活动,使读者能够自觉地建构小说的意义,对其哲学内涵作出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丽丝·默多克 读者反应 黑王子 召唤结构
下载PDF
召唤结构、期待视野与陌生化的艺术开拓 被引量:7
15
作者 杜莹杰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16,共4页
关键词 召唤结构 艺术世界 期待视野 陌生化 欣赏者 艺术魅力 填补空白 审美期待
下载PDF
艺术品的内在魅力来自何方─—谈文本的召唤结构 被引量:7
16
作者 林一民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8期42-47,共6页
艺术品的内在魅力来自何方─—谈文本的召唤结构林一民一艺术创作是把生活形象改造成作家经验与心灵的表现形式,而艺术接受则是把作品的艺术形象改造成读者的经验与心灵的表现形式。因此说,艺术品是作家创作的终点,又是读者(观众)... 艺术品的内在魅力来自何方─—谈文本的召唤结构林一民一艺术创作是把生活形象改造成作家经验与心灵的表现形式,而艺术接受则是把作品的艺术形象改造成读者的经验与心灵的表现形式。因此说,艺术品是作家创作的终点,又是读者(观众)再创作的起点;是作家创作的结果和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召唤结构 艺术品 不确定性 文学文本 “空白” 结构 结构 伊瑟尔 文学作品 结构张力
下载PDF
《林中之死》与《祝福》文本召唤结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荣凡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73-274,共2页
美国作家舍伍德.安德森的小说《林中之死》和鲁迅的小说《祝福》在故事情节与人物的命运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我们可以运用“文本召唤结构”对二者进行对比研究。这两部小说在叙事艺术、语言意蕴、对死亡场景的描写等方面均体现出一定... 美国作家舍伍德.安德森的小说《林中之死》和鲁迅的小说《祝福》在故事情节与人物的命运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我们可以运用“文本召唤结构”对二者进行对比研究。这两部小说在叙事艺术、语言意蕴、对死亡场景的描写等方面均体现出一定的差异。从二者所揭示的思想深度看,《祝福》比《林中之死》深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伍德·安德森 鲁迅 召唤结构 叙事视角 语言意蕴
下载PDF
浅析“本文召唤结构”对影视艺术创作的启迪 被引量:5
18
作者 史剑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23,35,共2页
"本文召唤结构"是由于文学作品存在的否定性结构,成为激发、诱导读者进行创造性填补和想象性连接的基本驱动力。影视作品中蒙太奇层、声音层、光色影像层、画面构图层等各个层面的不确定性与空白都是创作主体与鉴赏主体之问的... "本文召唤结构"是由于文学作品存在的否定性结构,成为激发、诱导读者进行创造性填补和想象性连接的基本驱动力。影视作品中蒙太奇层、声音层、光色影像层、画面构图层等各个层面的不确定性与空白都是创作主体与鉴赏主体之问的"偏离效应",构成了影视作品的召唤结构。当前,观众对影视艺术的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正是观众对影视作品"召唤结构"需求的体现。期待着影视艺术实现"创作——作品——欣赏"三环互动,涌现更多具有召唤力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召唤结构 蒙太奇 影视创作
下载PDF
论中国古典诗学中的“空白”与召唤结构之异同 被引量:2
19
作者 贾海燕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23-225,共3页
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伊瑟尔曾提出"召唤结构"这一范畴,认为文学文本具有空白和未定性,这种空白和未定性引导读者不断地进行阅读建构活动。这与中国古典诗学中的"空白"有一定的相通性,中国古典诗学中,言意、虚实、味... 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伊瑟尔曾提出"召唤结构"这一范畴,认为文学文本具有空白和未定性,这种空白和未定性引导读者不断地进行阅读建构活动。这与中国古典诗学中的"空白"有一定的相通性,中国古典诗学中,言意、虚实、味等范畴从诗语符号、艺术结构、审美经验等层面都展现出对艺术空白的追求,但二者更因中西文化的不同而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学 空白 召唤结构 言意 虚实
下载PDF
《红楼梦》民俗英译的召唤结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宋华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58-63,共6页
《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名著,其中的民俗描写贯穿全书、包罗万象。《红楼梦》的两个全译本对其中的民俗翻译不约而同地采用了直译方法,其目的除了要尽力保持原作的风貌,还要在完成语义交际的基础上,设置空白和未定性,召唤读者... 《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名著,其中的民俗描写贯穿全书、包罗万象。《红楼梦》的两个全译本对其中的民俗翻译不约而同地采用了直译方法,其目的除了要尽力保持原作的风貌,还要在完成语义交际的基础上,设置空白和未定性,召唤读者连接空缺、完成文本、理解和开掘文本的意义。从而一方面创造出超越读者"期待视野"的作品,另一方面使读者在建构文本的同时,提高审美能力、拓展期待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召唤结构 民俗 《红楼梦》英译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