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5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祖国接受和反思现代性——以日据时期台湾作家的祖国之旅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5
1
作者 朱双一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09年第4期86-96,共11页
日据时期台湾作家的祖国之旅不仅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认同感,而且具有扩大视野,从祖国接受现代文明成分的意义。赖和兄弟从其厦门经验中认知医治国人精神病症的重要性;谢春木对于"现代化"兼具"接受"和"反思"... 日据时期台湾作家的祖国之旅不仅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认同感,而且具有扩大视野,从祖国接受现代文明成分的意义。赖和兄弟从其厦门经验中认知医治国人精神病症的重要性;谢春木对于"现代化"兼具"接受"和"反思"两端,发现中国大陆作为半殖民地,与台湾一样存在着殖民性与现代性的纠葛与悖论。大陆经验使台湾作家更多从五四新文学中吸取营养,促进了台湾新文学的兴起和发展,如周定山与中国现代文学三大主题和鲁迅风格有相当的契合;王白渊在"艺术"和"革命"之间最终选择了后者,而这是诸多中国现代文学作家的共同"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据时期 台湾作家 祖国之旅 殖民现代性 台湾新文学
下载PDF
越境者的文学景观——观察台湾作家林文月的一个角度 被引量:1
2
作者 朱婧 《扬子江(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9-105,共7页
林文月曾撰文说她的选择和成就有很多偶然,始终是靠“直觉”。选择读中文系,是因为同学都报考外文系,她为了免俗涂改了志愿,被台大中文系录取。后来也曾尝试转系,被系主任台静农劝返。读完四年本科,林文月再入台大中文系研究所,从事古... 林文月曾撰文说她的选择和成就有很多偶然,始终是靠“直觉”。选择读中文系,是因为同学都报考外文系,她为了免俗涂改了志愿,被台大中文系录取。后来也曾尝试转系,被系主任台静农劝返。读完四年本科,林文月再入台大中文系研究所,从事古典文学研究。1969年,三十六岁的林文月获得去京都大学访学的机会。此次访学,林文月是为了撰写有关唐代文化对日本平安文坛影响的论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文学研究 文学景观 台静农 京都大学 林文月 三十六岁 台湾作家 外文系
下载PDF
浪漫感伤的文风与现实主义文学精神的歧途——论台湾作家龙瑛宗对鲁迅的接受 被引量:1
3
作者 徐纪阳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2-59,共8页
1937年4月,龙瑛宗以《植有木瓜树的小镇》获日本改造社悬赏创作奖佳作奖(一、二等奖从缺),成为继朝鲜作家张赫宙之后第二位获得该奖的殖民地作家,同时,也成为继杨逵、吕赫若之后第三位进入日本中央文坛的台湾作家。此事引发日本... 1937年4月,龙瑛宗以《植有木瓜树的小镇》获日本改造社悬赏创作奖佳作奖(一、二等奖从缺),成为继朝鲜作家张赫宙之后第二位获得该奖的殖民地作家,同时,也成为继杨逵、吕赫若之后第三位进入日本中央文坛的台湾作家。此事引发日本本土、台湾岛内及朝鲜文艺界广泛关注,《植有木瓜树的小镇》成为当时文坛热议的小说之一。在这些评论中,有些谈及龙瑛宗与鲁迅的某种关联,并注意到他的左翼现实主义倾向,从而“以被压迫民族问题予以评论”;而有些则盛赞这篇小说浪漫、耽美、感伤、忧郁的文风,“以艺术品看之”。㈨这两种方向背离的评价提示出龙瑛宗作品既有浪漫唯美的倾向、又有现实描写的立场,内含着龙瑛宗忧郁感伤的个人文学追求和客观表现殖民地生活的文学要求之间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作家 忧郁感伤 文学精神 现实主义 浪漫 鲁迅 文风 日本本土
下载PDF
新的士风,新的交融,新的独创——地域文化在江苏籍台湾作家作品中的呈现 被引量:2
4
作者 陈辽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0-11,35,共3页
江苏籍台湾作家的创作中有丰富的地域文化的内容,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江苏士风对他们的影响;江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善于创新的特色发展为新的独创。在张晓风、司马中原、郭枫、段彩华、蔡文甫等作家(包括准江苏籍作家余光中、... 江苏籍台湾作家的创作中有丰富的地域文化的内容,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江苏士风对他们的影响;江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善于创新的特色发展为新的独创。在张晓风、司马中原、郭枫、段彩华、蔡文甫等作家(包括准江苏籍作家余光中、白先勇等)的作品中都有鲜明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籍台湾作家 地域文化 士风 传统 新创
下载PDF
江苏籍台湾作家:台湾文学方阵中的排头兵 被引量:1
5
作者 陈辽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11-14,共4页
江苏籍台湾作家在台湾文学方阵中处于排头兵的地位。他们常常鼓动或引领了某一文学思潮;他们的作品是某一文学领域里的精品、上品;他们坚持"一个中国",主张中国统一,反对"台独"。
关键词 江苏籍台湾作家 台湾文学方阵 排头兵
下载PDF
到底要有多孤独——评台湾作家蒋勋《孤独六讲》
6
作者 张亮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15年第6期55-60,共6页
关于《孤独六讲》,有人称“蒋勋以美学家特有的思维和情感切入孤独,融个人记忆、美学追问、文化反思、社会批判于一体。作者创造了孤独美学:美学的本质或许是孤独”。果不其然,“其实美学的本质或许是——孤独”这样开宗明义的句子... 关于《孤独六讲》,有人称“蒋勋以美学家特有的思维和情感切入孤独,融个人记忆、美学追问、文化反思、社会批判于一体。作者创造了孤独美学:美学的本质或许是孤独”。果不其然,“其实美学的本质或许是——孤独”这样开宗明义的句子直接抛在了书的最前端。蒋勋这回看来是要动真格儿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 台湾作家 美学家 个人记忆 文化反思 社会批判 本质 明义
下载PDF
空间在场与个体建构的写作——评台湾作家言叔夏散文集《白马走过天亮》
7
作者 郝敬波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8-162,共5页
伴随着多个文学奖项的获得,台湾"八○后"女作家言叔夏愈来愈引人关注了。尤其是散文创作,言叔夏的写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日益受到读者和评论界的广泛关注。比如,在台湾学者陈芳明近年编著的《台湾新文学史》中,言叔夏就被作为台湾... 伴随着多个文学奖项的获得,台湾"八○后"女作家言叔夏愈来愈引人关注了。尤其是散文创作,言叔夏的写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日益受到读者和评论界的广泛关注。比如,在台湾学者陈芳明近年编著的《台湾新文学史》中,言叔夏就被作为台湾新世代重要的散文作家受到重视。二○一三年,言叔夏的散文集《白马走过天亮》出版,并获得台湾艺术基金会文学创作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奖项 台湾作家 无风带 陈芳明 艺术基金会 马纬度 新文学史 创作奖 小说文体 我的母亲
下载PDF
知识者的现实认知与文化想像——从20世纪40年代台湾作家的日文小说看其文化认同的困境
8
作者 黎湘萍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03年第2期10-19,共10页
以 2 0世纪 4 0年代的台湾小说为研究对象 ,分析日本殖民统治末期的文化统治策略如何在特殊的战时体制下形成精神上的高压 ,而被异族支配的台湾知识者对于当时现实如何认知 ,并由此产生何种形式的反抗。呈现于小说当中的两种文化想像 ,... 以 2 0世纪 4 0年代的台湾小说为研究对象 ,分析日本殖民统治末期的文化统治策略如何在特殊的战时体制下形成精神上的高压 ,而被异族支配的台湾知识者对于当时现实如何认知 ,并由此产生何种形式的反抗。呈现于小说当中的两种文化想像 ,其一是试图在审美的层面上重建汉民族的文化自尊 ;其二是隐晦地表达有别于殖民者意图的新的文化理想。这两者都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日据时代台湾知识者的精神状态。对这一精神状态的分析 ,有助于从学理的层面上厘清身处现实困境当中的近代东亚的知识者纠缠不清的政治问题、民族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作家 日文小说 文化认同 汉族 文化理想
下载PDF
论南通籍台湾作家的小说创作
9
作者 钦鸿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5期115-120,共6页
在回顾南通现代文学运动的历程时,我们不能遗忘了活跃在海峡彼岸的一群南通作家。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抛井离乡,寓居台湾,但仍然是南通人民的儿女,他们与故乡仍然有着割不断的血脉之情,他们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自然也应当纳入南通文学... 在回顾南通现代文学运动的历程时,我们不能遗忘了活跃在海峡彼岸的一群南通作家。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抛井离乡,寓居台湾,但仍然是南通人民的儿女,他们与故乡仍然有着割不断的血脉之情,他们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自然也应当纳入南通文学研究者的视野。学术界评价台湾文学的现状,大抵以为散文创作的成就高于小说。而就南通籍台湾作家的创作看,我认为,倒是小说成就更为可观。在我们知悉的近十位作家中,起码有半数以上侧重于小说创作,他们不仅以自己丰产的作品崛起于台湾文坛,而且各具艺术成就,获得文坛的佳评,既为自已赢取了声名,也扩大了南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创作 台湾作家 台湾文坛 小说作品 台湾文学 文学创作 散文创作 艺术成就 文学运动 短篇小说
下载PDF
从容体悟人生奥妙——评台湾作家张培耕的散文创作
10
作者 沈庆利 《华文文学》 2006年第2期71-76,共6页
台湾散文家张培耕先生以病弱之躯笔耕不辍。他的作品浸润着以儒、释、道为基础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承继着古人“道德文章”的风骨与气度,更有一种超越死亡的洒脱与坚韧和“借禅以为喻”的诗性情怀,实现了为人与为文、立德与立言的有机... 台湾散文家张培耕先生以病弱之躯笔耕不辍。他的作品浸润着以儒、释、道为基础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承继着古人“道德文章”的风骨与气度,更有一种超越死亡的洒脱与坚韧和“借禅以为喻”的诗性情怀,实现了为人与为文、立德与立言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培耕 散文 台湾作家
下载PDF
亦善亦美的心灵之旅——台湾作家爱亚《回家》赏析
11
作者 刘冬冰 赵思达 《写作》 2007年第12期17-19,共3页
有学者这样分析中国文化的特质:与西欧为一种惊异型知识系统不同,中国可以视为一种关怀体系的文化。在中国,知性主体为仁性体系所涵摄,它保留着这个民族深彻到其骨髓当中的痛切的体验,保留着这个民族深彻到每个人脑海褶皱处的潜意... 有学者这样分析中国文化的特质:与西欧为一种惊异型知识系统不同,中国可以视为一种关怀体系的文化。在中国,知性主体为仁性体系所涵摄,它保留着这个民族深彻到其骨髓当中的痛切的体验,保留着这个民族深彻到每个人脑海褶皱处的潜意识层的期盼,反映着人们朴素的人性要求和人性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家》 台湾作家 中国文化 赏析 心灵 人性理想 知识系统 潜意识
下载PDF
“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读台湾作家许希哲的怀人散文
12
作者 丘峰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0年第4期62-64,共3页
关键词 台湾作家 怀人散文 言情小说 世态 作品 人情 人生 大陆 十年 社会变革
下载PDF
台湾作家许希哲长篇小说艺术论
13
作者 丘峰 《嘉应大学学报》 2003年第1期43-47,共5页
台湾作家许希哲的小说大多是描写台湾经济起飞时人生世象以及男人与女人的关系,他的小说创作有独特风格。本文论述了许希哲长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 台湾作家 许希哲 长篇小说 艺术特色
下载PDF
台湾作家看台湾
14
作者 龙应台 《对外传播》 2008年第3期50-51,共2页
台湾所谓的"总统"大选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两位候选人——国民党团队的马英九和民进党的谢长廷,使出浑身力气,争夺这把交椅。形势千变万化,选情剑拔弩张。著名女作家龙应台,不满台湾的政治操弄和候选人角逐的议题失焦,饱含对台... 台湾所谓的"总统"大选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两位候选人——国民党团队的马英九和民进党的谢长廷,使出浑身力气,争夺这把交椅。形势千变万化,选情剑拔弩张。著名女作家龙应台,不满台湾的政治操弄和候选人角逐的议题失焦,饱含对台湾未来的忧思,写文诘问候选人,呼吁台湾社会聚焦候选人政策、文化议题,同时提出自己的"建言"。文章角度新,有见地。因篇幅所限,本刊选其部分章节并略加删改刊载,以给读者透视、了解台湾社会提供一点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作家 台湾社会 候选人 谢长廷 民进党 马英九 国民党 龙应台
下载PDF
谈台湾作家黄春明
15
作者 古远清 《武汉文史资料》 1999年第7期33-34,共2页
每位作家都有自己的文观念,用以观察人生,指导创作.在台湾,如今文学观念可谓五花八门,呈多元化的趋势,其中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占有重要地位.但也有的作家不愿随波逐流,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写实主义路线,当年乡土文学论战中的骁将黄春明... 每位作家都有自己的文观念,用以观察人生,指导创作.在台湾,如今文学观念可谓五花八门,呈多元化的趋势,其中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占有重要地位.但也有的作家不愿随波逐流,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写实主义路线,当年乡土文学论战中的骁将黄春明就是这样一位作家.黄春明很少写理论文章,创作谈这一类文字也不多见.但从他的文学创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春明 台湾作家 文学观念 现代主义 小人物 现实主义 乡土文学 文学创作 写实主义 台湾文坛
下载PDF
迷惘中的人性——评台湾作家王文兴的作品《家变》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蜜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3年第1期65-66,共2页
台湾作家王文兴创作的《家变》是一部颇受争议的作品。本文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探讨《家变》的主题,通过人性的变动、人格的自我平衡、灵魂的救赎等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特定环境下人性中善恶的转化、主体自我的矛盾、挣扎、反抗以及迷失人... 台湾作家王文兴创作的《家变》是一部颇受争议的作品。本文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探讨《家变》的主题,通过人性的变动、人格的自我平衡、灵魂的救赎等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特定环境下人性中善恶的转化、主体自我的矛盾、挣扎、反抗以及迷失人性的救赎之路。由此得出结论:《家变》通过对范晔个人生活经验的真实再现,探索了人性的真相,勇敢地提示了生活的本质、人生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作家 王文兴 人性 范晔 自我批判 作品 黑格尔 内心深处 人类情感 弗洛姆
下载PDF
十年铁窗三部书 台湾作家柏杨印象记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成 《华文文学》 1985年第1期84-86,共3页
不久之前,偶然在纽约文艺界的一次聚会中第一次遇到了心仪已久的柏杨和夫人张香华女士。 想象中的柏杨,清癯削瘦,满头白发,一脸的傲岸峥蝾,踞坐在火炉一样的囚室角落里,正在用纸糊做成的碎纸片上奋笔疾书…… 面前的柏杨,风度潇洒,神态... 不久之前,偶然在纽约文艺界的一次聚会中第一次遇到了心仪已久的柏杨和夫人张香华女士。 想象中的柏杨,清癯削瘦,满头白发,一脸的傲岸峥蝾,踞坐在火炉一样的囚室角落里,正在用纸糊做成的碎纸片上奋笔疾书…… 面前的柏杨,风度潇洒,神态坚定,硬朗而意志昂扬。看起来象是五十岁的中年人。 他是个健谈的人。他一讲起话来,那一口带有浓重的河南腔的国语,诚挚的态度,很自然地吸引了你的注意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杨 张香华 印象记 台湾作家 南腔 心仪已久 钟理和 郭衣洞 心在跳动 苍天有眼
下载PDF
记台湾作家陈映真 被引量:1
18
作者 古远清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3-75,共3页
关键词 台湾作家 陈映真 《呐喊》 小学六年级 文学作品 30年代 少年时代 小说集
下载PDF
从古典到现代——台湾作家散文观综论之二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学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92-98,共7页
(一)现代创造力的源头,每每透过古代文明的再发现与新认识而达至。每一种文化都有它的殊异性与持续性,而每一文化门类的强大背景与典范人物,常是新一代创造者“支援意识”的能源。这已是现代学术研究中公认的观点了。从对中国古典散文... (一)现代创造力的源头,每每透过古代文明的再发现与新认识而达至。每一种文化都有它的殊异性与持续性,而每一文化门类的强大背景与典范人物,常是新一代创造者“支援意识”的能源。这已是现代学术研究中公认的观点了。从对中国古典散文的借鉴、汲取和转化中,台湾散文家所获取的活力,便是这一观点的鲜明例证。从中国文学史上,散文与诗歌具有同样崇高的地位和丰厚的传统。如果把某些哲学与历史的著作认作广义的散文,则散文的成就似乎比诗歌要显得更为悠久博大——孔孟之温文肃穆,庄列之飘逸灵动,史传之厚重笃实,唐宋八家的风骨兴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散文 台湾作家 中国散文 余光中 现代 当代台湾 散文创作 中国文学史 晚明小品 山水游记
下载PDF
陈映真与三代台湾作家(上)——兼论台湾小说叙事模式之演变 被引量:1
20
作者 黎湘萍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87-93,共7页
陈映真的文学创作不仅归属于欧洲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特别是俄国的契诃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传统,而且属于中国二三十年代以鲁迅为代表的优秀现代文学传统。但作为50年代末以来从事创作的一代台湾作家,他与上述作家、作品有很明显的不同... 陈映真的文学创作不仅归属于欧洲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特别是俄国的契诃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传统,而且属于中国二三十年代以鲁迅为代表的优秀现代文学传统。但作为50年代末以来从事创作的一代台湾作家,他与上述作家、作品有很明显的不同,因为他在接受上述传统的薰陶时,还亲身感受着战后40余年间世界与台湾社会、文化与文学思潮的风云激荡,有着属于这一代人特有的精神风貌。陈映真作品中的唐倩与契诃夫笔下的奥莲卡,尽管这两个文学典型的塑造体现着他们关于女性某些共相的理解,但毕竟同中有异,前者的俄罗斯风格是纯粹女人味,后者的台湾风格则明显带着战后一代的病态、苦闷,空虚和无根的悲苦。虽然陈映真创造了象唐倩那样在其前辈作家的作品中确实罕见的文学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映真 台湾作家 小说叙事模式 陀思妥耶夫斯基 契诃夫 文学典型 台湾 知识分子 二三十年代 作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