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65篇文章
< 1 2 19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历史剧
1
作者 汤晨光 《艺海》 2024年第5期7-12,共6页
历史剧是用戏剧的形式表现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历史剧就是过去时的政治剧,因而具有政治性。历史剧和历史是部分相交的两个集合,两者相互大于对方。历史以史实大于历史剧,历史剧以文学性和生动的细节及内心描写大于历史。历史剧作家是通... 历史剧是用戏剧的形式表现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历史剧就是过去时的政治剧,因而具有政治性。历史剧和历史是部分相交的两个集合,两者相互大于对方。历史以史实大于历史剧,历史剧以文学性和生动的细节及内心描写大于历史。历史剧作家是通俗的业余的历史学家,历史学家可以成为完整的历史剧作家。历史剧在创作和接受上都和现实存在联系,其主题的产生和对主题的理解都有赖于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剧 历史 政治 现实
下载PDF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历史剧的概念与辨析
2
作者 毛发仁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88-96,共9页
自1623年约翰·赫明和亨利·康德尔主编的莎士比亚《第一对开本》将莎士比亚的剧本分为喜剧、悲剧和历史剧以来,学者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是否存在着独立的戏剧类型“历史剧”以及当时历史剧的概念曾一度产生争议,说法不一。本文... 自1623年约翰·赫明和亨利·康德尔主编的莎士比亚《第一对开本》将莎士比亚的剧本分为喜剧、悲剧和历史剧以来,学者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是否存在着独立的戏剧类型“历史剧”以及当时历史剧的概念曾一度产生争议,说法不一。本文试图从戏剧题材、意图和主题层面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历史剧的概念进行辨析,认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剧是一种独立的戏剧类型。从题材来源上看,它们主要取材于历史素材,包括编年史、历史故事和神话史;就戏剧意图而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历史剧旨在借用历史来隐喻当时的政治,为君王提供政治教诲;就戏剧主题而言,英国近代民族国家的命运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历史剧的基本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文艺复兴 史剧 概念
下载PDF
高校校史剧的育人价值、关键任务与实现路径
3
作者 成一川 瞿轶雯 王肖风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24年第6期72-76,95,共6页
高校校史是校园文化的鲜亮底色,是高校的鲜明符号,是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教育资源。将校史以校史剧的形式呈现,能够更直观地引导学生爱校荣校,厚植家国情怀,强化党史学习,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共情、共鸣、共勉和共行。高校校史剧... 高校校史是校园文化的鲜亮底色,是高校的鲜明符号,是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教育资源。将校史以校史剧的形式呈现,能够更直观地引导学生爱校荣校,厚植家国情怀,强化党史学习,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共情、共鸣、共勉和共行。高校校史剧育人的关键任务在于对德育和美育的有机融合,对学生双重主体性的有机统一以及对社会性和校园性的辩证统合。开展高校校史剧育人工作的关键路径是抓实协同教育、自我教育和系统教育,从而创新文化育人实践,建立文化育人生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剧 校史育人 价值 任务
下载PDF
解构与重塑:探索戏曲新编历史剧装扮的营造方略
4
作者 张晔 梁怡迪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2-98,共7页
现今凡戏曲新编历史剧,无论什么题材,在装扮营造方面均存在旧有程式与现代创新之间的权衡问题。如何守正创新一直是戏曲新编历史剧装扮发展的核心问题。文章尝试以解构与重塑理论来开拓创作的思维空间,以多元视角探索戏曲装扮在当代的... 现今凡戏曲新编历史剧,无论什么题材,在装扮营造方面均存在旧有程式与现代创新之间的权衡问题。如何守正创新一直是戏曲新编历史剧装扮发展的核心问题。文章尝试以解构与重塑理论来开拓创作的思维空间,以多元视角探索戏曲装扮在当代的营造方略。戏曲新编历史剧装扮营造以解构为理论支撑,以重塑为观念更新,以整合为实施路径。文章在解构理论的支撑下,通过遵、寻、融的营造理念重塑,取、移、借的实施路径整合,探索当下戏曲新编历史剧装扮守正创新的营造方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构 重塑 整合 戏曲新编历史剧 装扮营造
下载PDF
“自反”的历史--上海沦陷时期李健吾的历史剧书写
5
作者 杜怡 《励耘学刊》 2024年第1期245-260,M0010,M0011,共18页
《阿史那》与《王德明》是李健吾于上海沦陷时期改译自莎剧的两部剧作,二者共同呈现出历史剧特有的自反性构型。这一构型不仅在作品的美学形式与主题学层面得到显现,同时也与剧作者彼时的生命经验若合符节。李健吾的历史剧书写以古今中... 《阿史那》与《王德明》是李健吾于上海沦陷时期改译自莎剧的两部剧作,二者共同呈现出历史剧特有的自反性构型。这一构型不仅在作品的美学形式与主题学层面得到显现,同时也与剧作者彼时的生命经验若合符节。李健吾的历史剧书写以古今中外的自由转换打开历史与现实的想象。此外,它们也是李健吾的文学理想与戏剧商业利益折中调和的产物,凝聚着剧作家在沦陷时空下的伦理认知、身世抱负与隐微心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健吾 上海沦陷时期 《阿史那》 《王德明》 史剧
下载PDF
历史剧思维与间离化叙事实践——话剧《福兮祸兮——海昏侯传奇》观感
6
作者 方亮 《影剧新作》 2024年第2期6-10,共5页
话剧《福兮祸兮——海昏侯传奇》是首部有关废帝刘贺的舞台作品,获得2018至2019年度江西文化艺术基金的资助。从作品的生成时间来看,这部话剧的酝酿谋划与海昏侯考古项目的进展息息相关。如果说海昏侯墓的出土让这位隐于历史尘埃中的传... 话剧《福兮祸兮——海昏侯传奇》是首部有关废帝刘贺的舞台作品,获得2018至2019年度江西文化艺术基金的资助。从作品的生成时间来看,这部话剧的酝酿谋划与海昏侯考古项目的进展息息相关。如果说海昏侯墓的出土让这位隐于历史尘埃中的传奇皇帝回到现代人的视野之中,那么话剧《福兮祸兮——海昏侯传奇》(下文称《福兮祸兮》)则让人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了刘贺的跌宕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昏侯 间离化 刘贺 史剧 话剧 历史尘埃 跌宕人生
下载PDF
论阿英历史剧创作的文化图式构造
7
作者 高尚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24年第1期53-55,共3页
阿英的历史剧创作,既受到当时时代背景的影响,同时也受他个人的文艺创作思想的影响。在抗战的特殊历史背景之下,当时的文艺界思想产生了一定的转变。正是这样的转变,影响了阿英的文艺创作特别是他的历史剧创作,同时也让他的历史剧拥有... 阿英的历史剧创作,既受到当时时代背景的影响,同时也受他个人的文艺创作思想的影响。在抗战的特殊历史背景之下,当时的文艺界思想产生了一定的转变。正是这样的转变,影响了阿英的文艺创作特别是他的历史剧创作,同时也让他的历史剧拥有了自己的特色。也正是这样的转变与特色,让他的历史剧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英 史剧 时代背景 文艺思想 成功原因
下载PDF
传统悲情、英雄悲剧与“戏剧的感动力”——基于郭沫若历史剧《孔雀胆》的考察
8
作者 宋宁 《郭沫若学刊》 2024年第2期69-76,共8页
郭沫若历史剧悲剧性问题,应置于话剧发展历程的大背景中仔细考量。20世纪40年代郭沫若以“戏剧的感动力”为出发点,提出重视伦理和观众心理诉求的观点,以推动话剧大众化发展。本文通过《孔雀胆》不同版本的比对和史料的梳理,发现剧作呈... 郭沫若历史剧悲剧性问题,应置于话剧发展历程的大背景中仔细考量。20世纪40年代郭沫若以“戏剧的感动力”为出发点,提出重视伦理和观众心理诉求的观点,以推动话剧大众化发展。本文通过《孔雀胆》不同版本的比对和史料的梳理,发现剧作呈现出的强烈且持久的悲剧性,郭沫若将戏曲传统中的忠臣蒙冤、为情所困等观众熟悉的元素,灌注进西方英雄悲剧、马克思主义悲剧观中,建构起具有民族特色的历史悲剧。郭沫若历史悲剧引发的情感共鸣,并不单纯是对战时大众心理需求的契合和民族文化心理积淀的唤醒,更是探索情感对社会心理结构塑造的一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史剧 传统悲情 英雄悲剧 《孔雀胆》
下载PDF
陈白尘史剧观的核心见解及其演化成熟过程
9
作者 伏涤修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8-106,121,共10页
陈白尘的史剧观既有渐趋完善及自我否定的变的一面,又有一以贯之的不变追求。对于历史剧的创作模式,陈白尘经历了从早期心仪“翻案”剧、“还魂”剧到后来推重历史正剧的变化;对于历史剧的历史真实性,陈白尘经历了从早期只把历史当成史... 陈白尘的史剧观既有渐趋完善及自我否定的变的一面,又有一以贯之的不变追求。对于历史剧的创作模式,陈白尘经历了从早期心仪“翻案”剧、“还魂”剧到后来推重历史正剧的变化;对于历史剧的历史真实性,陈白尘经历了从早期只把历史当成史剧的外壳到后期不仅注重历史本质真实而且主张历史细节真实的变化。陈白尘一贯推重“以古鉴今”“古为今用”,始终主张历史剧要有鲜明的现实倾向性。由于注重“今用”,陈白尘并不反对在历史剧中进行适当影射;出于政治余悸和不屑于拙劣影射,他又公开申明反对影射史剧。不歪曲历史,不逃避现实,是陈白尘最核心的史剧创作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白尘 史剧范式观 史剧真实观 史剧价值观 史剧影射观
下载PDF
情景交融的表演空间——论西北地区校史剧的舞台美术
10
作者 成怡宁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0期84-86,共3页
舞台美术服从于戏剧表演,是为表演锦上添花的舞台艺术。与绘画艺术不同,舞台美术不是一张张单独的图画,而是一组组连续的动态画面展示,舞美与表演互相配合形成具有独特魅力的舞台艺术。近年来,西北地区校史剧发展突飞猛进,舞台美术设计... 舞台美术服从于戏剧表演,是为表演锦上添花的舞台艺术。与绘画艺术不同,舞台美术不是一张张单独的图画,而是一组组连续的动态画面展示,舞美与表演互相配合形成具有独特魅力的舞台艺术。近年来,西北地区校史剧发展突飞猛进,舞台美术设计也逐渐走向成熟。这些舞台美术在舞美要素、舞美的视觉表现及其叙事作用上不断创新,使舞台美术设计为校史剧的精彩呈现起到很好的服务作用,并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台美术 史剧 表演空间 视觉传达
下载PDF
浅析《郭沫若史剧论》的学理价值与意义
11
作者 龚苏军 《最小说》 2024年第7期7-9,共3页
田本相、杨景辉的《郭沫若史剧论》在郭沫若历史剧的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注意到了郭沫若历史剧创作动机的重要性,其史料的运用也对后来的郭沫若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它重点突出了郭沫若历史剧的“把握历史的精神”和浪漫主义... 田本相、杨景辉的《郭沫若史剧论》在郭沫若历史剧的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注意到了郭沫若历史剧创作动机的重要性,其史料的运用也对后来的郭沫若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它重点突出了郭沫若历史剧的“把握历史的精神”和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突破了之前极端阶级论的情绪化批评,呈现出难得的学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史剧 学理性
下载PDF
新编历史剧中帝王角色的入戏与出戏
12
作者 翟学凡 《剧影月报》 2024年第4期69-70,共2页
戏剧舞台上的帝王,特别是开国帝王,大都具有雄才大略、口衔天宪、说红不绿。在古装传统戏中,帝王一角相对好演,没有太多的思想活动和性格刻画、人性展示,甚至这角色就是一尊高居庙堂之上的木偶。而新编历史剧要求就不一样了,编剧、导演... 戏剧舞台上的帝王,特别是开国帝王,大都具有雄才大略、口衔天宪、说红不绿。在古装传统戏中,帝王一角相对好演,没有太多的思想活动和性格刻画、人性展示,甚至这角色就是一尊高居庙堂之上的木偶。而新编历史剧要求就不一样了,编剧、导演要把帝王作为“人”来写、导,演员要把帝王作为“人”来演。在新编历史淮剧《金杯·白刃》中,我饰演第一主角、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年号洪武)。经历了艰难的入戏与出戏,终于赢得了专家和观众的一致认可。我自己也悟出了帝王也是人、也必须是“人”的艺术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编历史剧 戏剧舞台 入戏 开国皇帝朱元璋 淮剧 传统戏 性格刻画 人性展示
下载PDF
一出澎湃激荡、群星闪耀的质量历史剧
13
作者 夏磊 《质量与标准化》 2024年第2期24-27,共4页
《质量简史》是我国第一本系统梳理质量理论发展史的中文原创著作。它以制造业发展为背景,阐述现代质量理念的变迁路径,结合大师理论与经典案例,回溯质量管理的历史基因。作者林雪萍曾说:“很多‘卡脖子’问题其实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质... 《质量简史》是我国第一本系统梳理质量理论发展史的中文原创著作。它以制造业发展为背景,阐述现代质量理念的变迁路径,结合大师理论与经典案例,回溯质量管理的历史基因。作者林雪萍曾说:“很多‘卡脖子’问题其实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质量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理念 制造业发展 变迁路径 经典案例 理论发展史 群星闪耀 梳理质量 史剧
下载PDF
20世纪历史剧争论之检讨 被引量:9
14
作者 孙书磊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3-138,共6页
20世纪的历史剧争论经历了40年代发端、60年代激化、80年代深化、90年代反思等具有明显阶段性的发展,产生了丰富的史剧观,如古为今用、“失事求似”、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统一、“典型化”、“传神史剧”等主流观念,以及“伟大性”、“... 20世纪的历史剧争论经历了40年代发端、60年代激化、80年代深化、90年代反思等具有明显阶段性的发展,产生了丰富的史剧观,如古为今用、“失事求似”、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统一、“典型化”、“传神史剧”等主流观念,以及“伟大性”、“非历史化”的“假定性”、“寓言说”、“观众认可度”等非主流认识。争论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过分强调类比现实、缺乏体制意识、忽视文人艺人比较、封闭性明显、宏观研究不足等,限制了争论的广度和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剧 史剧 争论 检讨
下载PDF
从史剧《屈原》看郭沫若史剧理论的特色
15
作者 鲍云峰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4期44-47,共4页
《屈原》作为郭沫若历史剧的代表作,无疑也是郭沫叵本人独具特色的史剧理论的一次成功的实践。本文拟结合《屈原》的具体内容,从“史剧创作的目的”、“史剧创作的原则”、“史剧创作的方法”三个方面,对郭沫若的史剧理论作一扼要述评。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郭沫若 史剧《屈原》 史剧创作目的 史剧创作原则 史剧创作方法 “失事求似”
下载PDF
夏衍的历史剧创作及其争论的理论实质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锺陵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86-192,共7页
对于夏衍的历史剧《赛金花》,一部分论者坚持鲁迅对它的批判,一部分论者出于对文革拨乱反正的目的而为之辩护,然而,无论批判方或辩护方对当年围绕《赛金花》的那场斗争的意义都缺乏理解。本文对《赛金花》、《秋瑾》二剧作详细分析,不... 对于夏衍的历史剧《赛金花》,一部分论者坚持鲁迅对它的批判,一部分论者出于对文革拨乱反正的目的而为之辩护,然而,无论批判方或辩护方对当年围绕《赛金花》的那场斗争的意义都缺乏理解。本文对《赛金花》、《秋瑾》二剧作详细分析,不仅意在说明当年的那场斗争对于夏衍话剧创作方法之转变所起的作用,而且旨在阐述鲁迅《“这也是生活”……》一文的价值:对于主题先行论及拔高英雄人物倾向的一次富有卓见的反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金花》《秋瑾》历史剧创作 主题先行论 拔高英雄人物 史剧创作 理论实质 夏衍 《赛金花》 争论 拨乱反正 《秋瑾》
下载PDF
郭沫若的史剧观与唯美-阐释学批评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宝珍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85-90,共6页
文章对中国现代历史剧作家郭沫若的史剧观作了综合的分析与评价,指出了他诗,史结合的创作方法对中国现代戏剧的理论贡献,揭示了其“失事求似”的史剧理念的合理性,但对其在艺术实践中的偏颇和失度,予以客观分析和批评,勾勒了他由... 文章对中国现代历史剧作家郭沫若的史剧观作了综合的分析与评价,指出了他诗,史结合的创作方法对中国现代戏剧的理论贡献,揭示了其“失事求似”的史剧理念的合理性,但对其在艺术实践中的偏颇和失度,予以客观分析和批评,勾勒了他由唯美主义的艺术观念向阐释学批评转变的思想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剧 史剧 史剧 批评
下载PDF
历史剧创作:抒写历史的情怀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安葵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9-142,159,共5页
中国的历史剧剧本虽然出现较晚,但咏史诗的历史很长,形成了抒写历史情怀的传统。古代文人的历史剧和民间的历史故事剧都继承了这一传统。当代优秀的历史剧都是剧作家对历史的浓郁情感的表现。观众所以喜欢历史剧也是因为它在感情上与他... 中国的历史剧剧本虽然出现较晚,但咏史诗的历史很长,形成了抒写历史情怀的传统。古代文人的历史剧和民间的历史故事剧都继承了这一传统。当代优秀的历史剧都是剧作家对历史的浓郁情感的表现。观众所以喜欢历史剧也是因为它在感情上与他们相通。因此我们在历史剧的创作中要着重抒写历史的情怀,在评论中也要重视它的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剧创作 戏曲艺术 历史情怀 咏史诗 古代史剧创作
下载PDF
在历史与现实的撞击中追问──对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的新历史主义批评 被引量:1
19
作者 潘晓生 《郭沫若学刊》 1998年第4期9-14,共6页
关键词 新历史主义 郭沫若历史剧 历史与现实 历史话语 文学批评 史剧创作 旧历史主义 海登·怀特 历史诗学 历史事件
下载PDF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郭沫若抗战史剧中女性形象断想 被引量:2
20
作者 江倩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40-41,82,共3页
郭沫若抗战史剧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兼具传统与现代两重属性 ,这表现在他对正面女性形象的重审与再造 ,也表现在他对反面女性形象的再思考。因此 ,他的创造既暗合于当时的创作趋势 ,在处理传统与现实的关系上 ,又高于同时代的许多作家。
关键词 现代文学研究 郭沫若 史剧 女性形象塑造 抗战史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