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叶丹胶囊治疗恩替卡韦经治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张鑫 刘岩红 +5 位作者 鉏曦 张景豪 张雪 李曼 高亚婷 高月求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292-295,共4页
目的:研究紫叶丹胶囊对恩替卡韦经治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病科门诊78例符合要求的恩替卡韦经治的HBeAg阳性CHB患者,按2∶1比例,随机双盲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26例,分别给... 目的:研究紫叶丹胶囊对恩替卡韦经治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病科门诊78例符合要求的恩替卡韦经治的HBeAg阳性CHB患者,按2∶1比例,随机双盲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26例,分别给予恩替卡韦联合紫叶丹胶囊和恩替卡韦联合安慰剂治疗,疗程为4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BeAg水平和血清学转换、HBsAg水平和中医证候量表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48周后,两组患者HBeAg水平和中医症候积分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患者HBeAg和中医症候积分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HBeAg阴转率和血清学转换率、HBsAg下降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紫叶丹胶囊能明显提高恩替卡韦经治的HBeAg阳性CHB患者HBeAg下降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叶丹胶囊 HBEAG
下载PDF
紫叶丹胶囊对实验兔肝硬化模型的研究
2
作者 李松 倪德生 《大医生》 2019年第19期90-91,共2页
目的研究了解紫叶丹胶囊对四氯化碳致兔肝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实验兔45只,分为模型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除对照组外,其余两组动物均采用皮下注射CCl4造模。治疗组用紫叶丹胶囊灌胃,用药方法为0.78 g/kg,1次/d,灌胃给药连续8周... 目的研究了解紫叶丹胶囊对四氯化碳致兔肝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实验兔45只,分为模型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除对照组外,其余两组动物均采用皮下注射CCl4造模。治疗组用紫叶丹胶囊灌胃,用药方法为0.78 g/kg,1次/d,灌胃给药连续8周。模型组和对照组以等体积的纯净水灌胃。HE、Masson染色检查肝组织病理变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总蛋白(TP)、总胆红素(TBIL)水平,ELISA法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ⅢNP)、Ⅳ型胶原(CⅣ)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ALT、AST、TBIL、HA、LN、PⅢNP、CⅣ水平显著升,ALB、TP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紫叶丹胶囊对四氯化碳致肝硬化兔具有一定的疗效,可能与改善肝脏功能和纤维化指标、促进肝组织自愈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叶丹胶囊 四氯化碳
下载PDF
黄璐叶丹:搭上80后的末班车
3
作者 戚永晔 《观察与思考》 2008年第17期27-27,共1页
如果非要拿两个字概括一个人,那么,“谦和”应当是对黄璐叶丹最确切的评价。 严格说来,1990年出生的黄璐叶丹并不能纳入“80后作家”这个概念,但她的谈吐、她的文字、她的思想,已经完全超越了18岁的年龄。更可贵的是,她没有多数... 如果非要拿两个字概括一个人,那么,“谦和”应当是对黄璐叶丹最确切的评价。 严格说来,1990年出生的黄璐叶丹并不能纳入“80后作家”这个概念,但她的谈吐、她的文字、她的思想,已经完全超越了18岁的年龄。更可贵的是,她没有多数“90后”们恃才傲物、离经叛道的缺点。采访中,黄璐叶丹反复表示:“其实我看的书很少”、“我知识面不广”。但事实上,她的气质却告诉别人一这完全是一个在书香里长大的女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璐叶丹 作家 文学作品 文学评论
下载PDF
今天的努力是为明天积聚能量——记广东电台南粤之声主持人叶丹
4
作者 刘宏 《中国广播》 2006年第10期46-48,共3页
叶丹,外形娇小,典型的江南女子,可性格开朗、语速快、热情奔放,骨子里又透着北方人的豪爽和直率。在大学期间,她主修服装设计专业,一次偶然的机会成了学院广播站的一名主持人,后又担任了学院广播站的站长。由于悟性比较好又经常... 叶丹,外形娇小,典型的江南女子,可性格开朗、语速快、热情奔放,骨子里又透着北方人的豪爽和直率。在大学期间,她主修服装设计专业,一次偶然的机会成了学院广播站的一名主持人,后又担任了学院广播站的站长。由于悟性比较好又经常得到去电台参观学习的机会,她慢慢对广播主持人工作情有独钟并与电波结下了不解之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电台 主持人 服装设计专业 广播站 参观学习 叶丹
下载PDF
恩替卡韦联合紫叶丹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短期疗效评估及其对肝脏弹性超声剪切波声速的影响
5
作者 丁然 金立君 +1 位作者 滕誊 徐琦 《现代实用医学》 2023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后联合使用紫叶丹胶囊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探讨其肝纤维化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门诊治疗的CHB患者62例,根据患者入组意愿,分为试验组(服用恩替卡韦联合紫叶丹胶囊)31例和对照组(单独服用恩替卡...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后联合使用紫叶丹胶囊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探讨其肝纤维化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门诊治疗的CHB患者62例,根据患者入组意愿,分为试验组(服用恩替卡韦联合紫叶丹胶囊)31例和对照组(单独服用恩替卡韦)31例,服药时间为24周,于服药前及服药后第24周检测血清乙型病毒肝炎(HBV)DNA乙肝标志物,并通过肝脏超声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VTQ)测量肝最大及最小剪切波声速(SWVmax、SWVmin),获取肝平均剪切波声速(SWVmean)。期间每12周随访一次,并记录不良事件和实验室异常数据。结果经过24周的治疗,试验组肝纤维化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SWVmean.SWVmax改善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试验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改善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FIB-4指数改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RI指数改变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ALT改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7%和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紫叶丹胶囊抗CHB肝纤维化更具有优势,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肝纤维化 恩替卡韦 叶丹胶囊 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
下载PDF
紫叶丹胶囊与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联合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和血清M-CSF、CTGF、CHI3L1的影响
6
作者 蒋雨桐 谢学建 +2 位作者 王燕 万海军 高茗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4年第22期4311-4313,共3页
目的:观察紫叶丹胶囊与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联合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和血清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38例CHB患者分... 目的:观察紫叶丹胶囊与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联合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和血清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38例CHB患者分为对照组(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治疗)、研究组(对照组基础上与紫叶丹胶囊联合治疗),各为69例。对比两组疗效、肝功能指标、血清M-CSF、CTGF、CHI3L1水平、肝纤维化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M-CSF、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Ⅲ型前胶原(PC-Ⅲ)、CTGF、透明质酸(HA)、总胆红素(TBiL)、Ⅳ型胶原(Ⅳ-C)、CHI3L1、层黏蛋白(LN)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组间未见差异(P>0.05)。结论:采用紫叶丹胶囊和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联合治疗CHB患者,可有效改善其肝功能、肝纤维化程度和血清M-CSF、CTGF、CHI3L1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丹胶囊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 慢性乙型肝炎 肝功能 肝纤维化 M-CSF CTGF CHI3L1
原文传递
紫叶丹胶囊对二乙基亚硝胺致肝损伤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郭平 康超 黄卉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5期399-402,共4页
目的探讨抗乙肝中药复方紫叶丹胶囊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12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紫叶丹组(0. 781 g/kg·bw)、模型组(纯水)和正常组(纯水),每组40只。紫叶丹组和模型组,按50 mg/kg·bw剂量... 目的探讨抗乙肝中药复方紫叶丹胶囊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12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紫叶丹组(0. 781 g/kg·bw)、模型组(纯水)和正常组(纯水),每组40只。紫叶丹组和模型组,按50 mg/kg·bw剂量腹腔注射DEN,2次/周,连续4周后,改为按50 mg/kg·bw剂量腹腔注射DEN,1次/周,正常组等体积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至14周。造模的同时给予紫叶丹进行干预,连续灌胃给药16周。观察第16周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同时观察4、8、12和16周肝组织病变和肝组织中Ⅰ、Ⅲ型胶原和生长转化因子-β1(TGF-β1) mRNA的表达。结果紫叶丹胶囊可延缓DEN致肝损伤的病变进程,明显降低血清中ALT和ALP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并有降低血清中AST含量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可降低肝组织中Ⅰ、Ⅲ型胶原、TGF-β1 mR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或P<0. 01)。结论紫叶丹胶囊可能通过下调TGF-β1 mRNA的表达,使ECM合成减少并促进ECM降解,降低了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从而达到延缓DEN致大鼠肝损伤病变进程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丹 乙肝 肝损伤 二乙基亚硝胺
原文传递
紫叶丹胶囊治疗二乙基亚硝胺诱导肝硬化模型大鼠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郭平 康超 +2 位作者 钟云 蒿长英 黄卉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18年第7期464-469,共6页
目的探讨紫叶丹胶囊对二乙基亚硝胺诱导的肝硬化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模型组和正常组,每组各40只。治疗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二乙基亚硝胺诱导大鼠肝硬化模型,治疗组给予紫叶丹胶囊(0.781 g/kg)灌胃,连续... 目的探讨紫叶丹胶囊对二乙基亚硝胺诱导的肝硬化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模型组和正常组,每组各40只。治疗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二乙基亚硝胺诱导大鼠肝硬化模型,治疗组给予紫叶丹胶囊(0.781 g/kg)灌胃,连续给药16周,模型组和正常组以等体积的纯水灌胃。观察各组第4、8、12、16周体质量变化、肝脏病变及肝组织中Ⅰ、Ⅲ型胶原和生长转化因子-β1(TGF-β_1)信使RNA(mRNA)的表达。结果 (1)模型组与治疗组各时间点体质量均低于正常组(P<0.01);(2)第12周时治疗组的纤维化程度评分较模型组降低(P<0.05);(3)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第4、8、12、16周时Ⅰ、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第12、16周时TGF-β1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紫叶丹胶囊具有抑制二乙基亚硝胺诱导大鼠肝硬化形成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Ⅰ、Ⅲ型胶原和TGF-β1 m RNA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丹胶囊 肝硬化 肝纤维化 二乙基亚硝胺
原文传递
洒向千峰秋叶丹
9
作者 王充闾 《辽宁人大》 2007年第11期48-48,共1页
凉秋九月,水瘦山寒,霜清露冷,一般是没有多少绮思艳意了。可是,当面对丹枫满坞,绛雪千林,影醉夕阳,光炫远目的奇观丽景,又会觉得秋色撩人,不禁兴薄云霄,飘然神爽。你会带着哲人般的明悟,领略那烦嚣后的消闲,清寂中的逸趣。... 凉秋九月,水瘦山寒,霜清露冷,一般是没有多少绮思艳意了。可是,当面对丹枫满坞,绛雪千林,影醉夕阳,光炫远目的奇观丽景,又会觉得秋色撩人,不禁兴薄云霄,飘然神爽。你会带着哲人般的明悟,领略那烦嚣后的消闲,清寂中的逸趣。作为秋的时令神,红叶包容了春的妖娆,夏的热烈,也承受了风刀霜创的峻厉,好似揉合着绚烂与平淡、顺畅和蹉跌的七色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当代 散文 作品赏析 《洒向千峰秋叶丹
原文传递
丹宁生物活化理论及其应用——Ⅰ.“丹宁生物活化假设”及其科学依据 被引量:13
10
作者 史志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89年第1期27-33,共7页
本文叙述了丹宁毒理机制研究中的主要争论。根据丹宁酸在试管内被稀酸水解为连苯三酚和没食子酸,栎叶丹宁在试管内经生物发酵产生多种低分子酚类化合物,提出“高分子水解丹宁经生物降解产生多种低分子酚类化合物引起中毒的假设”,并定... 本文叙述了丹宁毒理机制研究中的主要争论。根据丹宁酸在试管内被稀酸水解为连苯三酚和没食子酸,栎叶丹宁在试管内经生物发酵产生多种低分子酚类化合物,提出“高分子水解丹宁经生物降解产生多种低分子酚类化合物引起中毒的假设”,并定义为“丹宁生物活化假设”,阐述了建立“假设”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宁 丹宁酸 叶丹 生物活化 毒理机制
下载PDF
丹宁生物活化理论及其应用——Ⅱ.丹宁生物活化理论的基本点及其实践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史志诚 洪子鹂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89年第2期64-73,共10页
根据“丹宁生物活化假设”及实验设计要求,以丹宁酸为材料研究了丹宁在家兔体内的生物活化现象;以栎叶丹宁为材料研究了丹宁在牛体内生物活化过程。结果表明,家兔口服丹宁酸中毒后,在尿中检出连苯三酚和没食子酸等酚类化合物,而在胃肠... 根据“丹宁生物活化假设”及实验设计要求,以丹宁酸为材料研究了丹宁在家兔体内的生物活化现象;以栎叶丹宁为材料研究了丹宁在牛体内生物活化过程。结果表明,家兔口服丹宁酸中毒后,在尿中检出连苯三酚和没食子酸等酚类化合物,而在胃肠道仍存留部分未被降解的丹宁酸;牛采食栎叶或投服栎叶丹宁后在前胃经生物降解产生多种低分子酸类化合物,并能在血、尿、胃肠内容物中检出一二三元酚,未能检出栎叶丹宁。给牛口服连苯三酚引起与栎叶丹宁相同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肝肾组织的超微结构也呈一致变化。因此,作者认为丹宁中毒的主要因素是其生物降解产物,而不是丹宁本身,丹宁中毒的实质是低分子酚类化合物引起的中毒。本文在阐述的“丹宁生物活化”新理论及其基本点的基础上,重新阐述了牛栎叶丹宁中毒的发病机理。改进的综合防治技术,提高了治愈率和预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宁酸 叶丹 生物活化 丹宁中毒
下载PDF
Two New Leafhopper Species from Sabah (Kalimantan) of the Genus Fistulatus(Homoptera: Cicadellidae:Selenocephalinae: Paraboloponini) 被引量:2
12
作者 尚素琴 张雅林 《Entomotaxonomia》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1-24,共4页
Two new leafhopper species from Sabah (Borneo) of the genus Fistulatus are dealt with in this paper. Both type specimens are deposited in the National Museum of Wales, Cardiff, UK.
关键词 HOMOPTERA CICADELLIDAE Selenocephalinae Paraboloponini Fistulatus new species KALIMANTAN
下载PDF
Inhibitory Effect of Isorhapontigenin on Copper-Mediated Peroxidation of Human Low-Density Lipoprotein in vitro
13
作者 方亚南 林茂 刘耕陶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2004年第1期63-67,共5页
Aim To study the effect of Isorhapontigenin (Iso) on copper-mediatedperoxidation of human low-density lipoprotein (LDL) and on the toxicity of oxidized LDL (ox-LDL) tomouse macrophages in vitro. Methods Human LDL from... Aim To study the effect of Isorhapontigenin (Iso) on copper-mediatedperoxidation of human low-density lipoprotein (LDL) and on the toxicity of oxidized LDL (ox-LDL) tomouse macrophages in vitro. Methods Human LDL from sera df normal lipidemic donors was separated bysequential ultracentrifugation. The separated human IDL 1 mg·mL^(-1) in phosphate buffer saline, pH7.4, was incubated with cupric sulfate (10 μmol·L^(-1) ) at 37℃ for 10 h in the presence orabsence of various concentrations of Iso. Malondialdehyde (MDA) formation, vitamin E consumption,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of LDL, mitochondria] membrane potential of mouse peritoneal macrophages,phagocytosis of neutral red, and release of nitric oxide (NO) from macrophages were determined byvarious methods. Results Iso 1 - 100 μmol·L^(-1)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increase of MDAformation, vitamin E consumption and 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of LDL induced by Cu^(2+) in aconcentration-dependent manner. The injury of the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of mouseperitoneal macrophages due to incubation with ox-LDL (0.1 mg·mL^(-1)) at 37℃ for 12 h was markedlyprotected by 10 μmol·L^(-1) Iso. After pretreat-ment of the macrophages with 10 μmol · L^(-1)of Iso and then exposure to ox-LDL for 4 h, the reduction of phagocytosis of neutral red and releaseof NO in response to lipopolysaccharide (IPS) stimul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prevented. ConclusionIso has protective action against Cu^(2+) - mediated LDL peroxidation and ox-LDL induced toxicity tomacrophages in vitr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ORHAPONTIGENIN low-density lipoprotein 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MACROPHAGES PHAGOCYTOSIS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下载PDF
Distribution of Carboxylic Acids in Sudanese Dar Crude Oil: Characterized by Negative-Ion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Fou- rier Transform Ion Cyclotron Resonance Mass Spectrometry 被引量:1
14
作者 Wang Zhenhua Tu Yongshan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2011年第4期15-22,共8页
The Dar crude oil produced in Sudan was distilled into several fractions. The heteroatom class species in crude and its fractions were characterized by the negative-ion ESI FT-ICR MS. The major emphasis was put upon t... The Dar crude oil produced in Sudan was distilled into several fractions. The heteroatom class species in crude and its fractions were characterized by the negative-ion ESI FT-ICR MS. The major emphasis was put upon the study on the O2 class species (petroleum carboxylic acids). The test results revealed that aliphatic acids and monocyclic naphthenic acids accounted for a large proportion in petroleum carboxylic acids of the Dar crude.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aliphatic acids and monocyclic naphthenic acids decreased with an increasing boiling point of fractions. Meanwhile,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bicyclic and tricyclic naphthenic acids increased at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 whereas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petroleum carboxylic acids with higher double-bond equivalence (DBE) values increased. The high abundance of aliphatic acids in the Dar crude and its fractions covered the carbon numbers in a range of 16 to 18 which had important geochemical signifi- cance. The O2 class species were distributed in a broad range of DBE values and carbon numbers with increasing boiling points of fra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2 class species petroleum carboxylic acids DBE aliphatic acids naphthenic acid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