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8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侧前额叶背外侧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疗效 被引量:5
1
作者 马兴荣 刘希 +1 位作者 任幼红 孙治坤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2年第3期289-294,共6页
目的观察右侧前额叶背外侧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帕金森病(PD)患者抑郁和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05—2021-03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60例PD患者为研究对象,rTMS组给予持续右侧DLPFC区1 Hz rTMS 4周,对照组给予伪... 目的观察右侧前额叶背外侧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帕金森病(PD)患者抑郁和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05—2021-03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60例PD患者为研究对象,rTMS组给予持续右侧DLPFC区1 Hz rTMS 4周,对照组给予伪刺激。对比2组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HAMD-24、PSQI总分及各因子评分。结果r TMS组治疗后HAMD-24和PSQI评分总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可持续到治疗后8周。HAMD各因子中焦虑躯体化因子、阻滞因子、睡眠障碍因子、认知障碍因子、绝望感因子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其中绝望感因子评分改善仅持续4周,其余因子评分改善持续到治疗后8周,而日夜变化因子分值较治疗前无变化(P>0.05)。PSQI各因子中睡眠质量因子、入睡时间因子、睡眠时间因子、睡眠效率因子、睡眠障碍因子、催眠药物因子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可持续到治疗后8周,而日间功能障碍因子分值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侧DLPFC区1 Hz r TMS可以改善PD患者的抑郁和睡眠障碍,且可持续8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抑郁 睡眠障碍 重复经颅刺激 右侧前额叶背外侧区
下载PDF
网络游戏成瘾以前额叶背外侧皮质为种子点的静息态功能连接的改变 被引量:3
2
作者 李磊 韩旭 +6 位作者 汪耀 孙雅文 丁伟娜 卫咏芬 戈欣 周滟 许建荣 《上海医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671-674,共4页
目的运用静息态功能连接(rsFC)技术分析网络游戏成瘾(IGD)被试以前额叶背外侧皮质(DLPFC)为种子点的功能连接改变。方法选择27例IGD患者(IGD组)和33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静息态功能MRI检查,以DLPFC为种子点做功能连接分析,比较两组... 目的运用静息态功能连接(rsFC)技术分析网络游戏成瘾(IGD)被试以前额叶背外侧皮质(DLPFC)为种子点的功能连接改变。方法选择27例IGD患者(IGD组)和33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静息态功能MRI检查,以DLPFC为种子点做功能连接分析,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并取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为感兴趣区,计算功能连接强度与临床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 IGD组的左侧梭状回、左侧额中回、左侧扣带回中部和左侧中央后回与DLPFC功能连接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强,右侧枕叶舌回与DLPFC功能连接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弱(P值均<0.05,AlphaSim校正)。IGD组左侧梭状回与DLPFC的平均zFC值(表示rsFC强度)与Barratt冲动量表(BIS-11)评分呈正相关(r=0.44,P=0.02)。结论 DLPFC与渴求和成瘾相关,IGD组DLPFC与视听、运动等相关脑区的功能连接存在改变,这些改变可能由长期网络游戏刺激导致。左侧梭状回与DLPFC功能连接的强度可以评价IGD冲动抑制功能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游戏成瘾 功能连接 静息态 前额叶背外侧皮质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诊断下叶背段肺结核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文伟 柯明耀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0年第1期70-71,共2页
关键词 叶背 肺结核 纤维支气管镜 诊断
下载PDF
不同叶背补光模式对戈壁温室番茄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宋羽 蒋程瑶 李玉姗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4-303,共10页
【目的】研究南疆戈壁日光温室内不同叶背补光模式对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以获得适合该地区设施番茄生产的经济最适补光模式。【方法】以NS3389番茄作为材料,LED为补光光源,于08:00~22:00期间内,以无补光处理为空白对照(CK),并设置3种叶... 【目的】研究南疆戈壁日光温室内不同叶背补光模式对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以获得适合该地区设施番茄生产的经济最适补光模式。【方法】以NS3389番茄作为材料,LED为补光光源,于08:00~22:00期间内,以无补光处理为空白对照(CK),并设置3种叶背补光模式:T1,100μmol/(m^2·s)持续补光;T2,揭帘之前与盖帘之后200μmol/(m^2·s)间歇补光;T3,揭帘后室内光强低于150μmol/(m^2·s)时按照100μmol/(m^2·s)自动补光。【结果】T2和T3下番茄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酸含量以及糖酸比均高于其他处理;T2处理下番茄果实中可溶性蛋白、抗坏血酸(VC)、番茄红素和挥发性物质含量最高。【结论】揭帘前后的适度高光强补光模式(T2处理)较适合南疆地区戈壁温室高品质番茄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戈壁温室 番茄 叶背补光 果实品质
下载PDF
一种减弱压气机叶片叶背分离的方法
5
作者 黄健 冯杰 +1 位作者 孙文强 赵亮 《冶金能源》 2016年第2期50-52,共3页
燃气轮机在现代工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无论是作为工业动力还是用于舰船飞机上,燃机都独具优势。压气机作为燃气轮机的三大核心部件之一,其性能好坏直接决定整台燃机的优劣。压气机的运行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叶背分离,不但影响压气机工... 燃气轮机在现代工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无论是作为工业动力还是用于舰船飞机上,燃机都独具优势。压气机作为燃气轮机的三大核心部件之一,其性能好坏直接决定整台燃机的优劣。压气机的运行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叶背分离,不但影响压气机工作效率,严重时还会导致旋转失速。因此,如何减弱压气机的叶背分离现象,便成为一个有意义和有必要的研究方向。文章通过一维通流计算,径向扭曲,三维叶片造型,方案验证修改等一系列工作,设计出符合要求的1.5级压气机用于数值模拟。对该压气机进行静叶叶顶开孔前后的非定常数值模拟,通过对比可知,叶片开孔有助于减弱压气机叶片叶背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机 开孔 叶背分离
下载PDF
柑桔叶背“黄色小点”不是病 被引量:1
6
作者 隆旺夫 《柑桔与亚热带果树信息》 2004年第7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柑桔叶背 “黄色小点” 疾病鉴定 环境条件
下载PDF
下叶背段命名的我见
7
作者 孟悛非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3年第6期449-449,共1页
专业名词的应用我认为应遵从合理、主流这两个原则。
关键词 叶背 专业名词 医学 PPT
下载PDF
颞叶癫痫患者前额叶背外侧的定量质子磁共振波谱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谭乔月 孙怀强 +4 位作者 郝南亚 杨喜彪 王维娜 龚启勇 月强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09-213,共5页
目的:利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 H-MRS)研究颞叶癫痫(TLE)患者前额叶背外侧区(DLPFC)的生化改变,探讨额叶在TLE发病代谢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纳入TLE患者(TLE组)及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各20例。根据24h视频脑电图(VEEG)所提示致痫灶所在... 目的:利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 H-MRS)研究颞叶癫痫(TLE)患者前额叶背外侧区(DLPFC)的生化改变,探讨额叶在TLE发病代谢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纳入TLE患者(TLE组)及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各20例。根据24h视频脑电图(VEEG)所提示致痫灶所在部位将TLE组分为左侧TLE亚组及右侧TLE亚组。利用单体素1 H-MRS点分辨波谱序列(PRESS)进行扫描,并采用LCModel软件进行后处理,获取所有被试者双侧DLPFC区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肌醇(Ins)及谷氨酸/谷氨酰胺复合物(Glx)的绝对浓度。然后分别对比健康对照组及TLE患者左侧DLPFC区与右侧DLPFC区、健康对照组与TLE患者同侧DLPFC区之间各代谢物浓度的差异。结果:健康对照组左右侧DLPFC区NAA浓度分别为(7.24±0.57)mmol/L、(6.76±0.87)mmol/L,左侧NAA浓度显著高于右侧(P=0.024);而TLE患者上述NAA不对称性消失,左右侧NAA浓度分别为(6.58±0.56)mmol/L、(6.31±0.62)mmol/L(P=0.092)。与健康对照相比,TLE患者左侧DLPFC区NAA、Cr及Ins浓度显著降低(P=0.000、0.014、0.025),右侧DLPFC区仅Ins浓度显著降低(P=0.013),而Cho、Glx浓度在左右侧DLPFC区均无显著改变。分层分析进一步揭示左侧TLE亚组的左侧DLPFC区NAA、Cr及Ins浓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1、0.047、0.007),右侧DLPFC区Ins浓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2);而右侧TLE组仅有左侧DLPFC区NAA浓度显著降低(P=0.037)。结论:颞叶癫痫患者的额叶也存在生化代谢异常,且以左侧额叶改变为主,说明额叶在TLE发病的代谢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磁共振波谱分析 前额叶背外侧 氮乙酰天门冬氨酸
下载PDF
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后焦虑状态患者的前额叶背外侧皮层MRS初步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汤小俐 郑海荣 +3 位作者 金军 吕贵文 莫信 曹晋博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3期422-425,共4页
目的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出现焦虑状态,目前对于其发病原因缺乏全面了解,本研究通过MRS技术观察前额叶背外侧皮层区域代谢物的改变。方法本研究搜集符合纳入标准的32例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后焦虑状态患者作为RFCA组,同期纳入年龄、... 目的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出现焦虑状态,目前对于其发病原因缺乏全面了解,本研究通过MRS技术观察前额叶背外侧皮层区域代谢物的改变。方法本研究搜集符合纳入标准的32例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后焦虑状态患者作为RFCA组,同期纳入年龄、性别相匹配的32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左侧前额叶背外侧皮层,RFCA组(0.71±0.16)与对照组(0.87±0.14)相比,Cho/Cr比值减低有统计学差异(P=0.022,z=2.364);在右侧前额叶背外侧皮层,RFCA组(0.73±0.12)与对照组(0.84±0.15)相比,Cho/Cr比值减低有统计学差异(P=0.019,z=2.304)。其余代谢物比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后焦虑状态患者双侧前额叶背外侧皮层Cho水平的下降,可能反映病理性焦虑状态神经元的损伤及潜在的认知功能障碍,从而为该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更多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焦虑症 磁共振成像 前额叶背外侧皮层
下载PDF
rTMS高频刺激精神分裂症前额叶背外侧疗效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占燕 张红 +3 位作者 李晨虎 占归来 刘登堂 骆艳丽 《精神医学杂志》 2021年第3期279-283,共5页
阴性症状及认知缺陷症状均是影响精神分裂症功能预后的重要因素,目前缺乏有效干预手段。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一种非侵入性干预技术,研究揭示rTMS高频刺激前额叶背外侧(DLPFC)对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及认知缺陷症状可能具有改善作用,... 阴性症状及认知缺陷症状均是影响精神分裂症功能预后的重要因素,目前缺乏有效干预手段。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一种非侵入性干预技术,研究揭示rTMS高频刺激前额叶背外侧(DLPFC)对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及认知缺陷症状可能具有改善作用,但具体干预模式,如双侧DLPFC是否优于单侧(左侧)DLPFC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重复经颅磁刺激 前额叶背外侧 阴性症状 认知缺陷症状
下载PDF
额叶背外侧癫痫的视频脑电图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哈力达·巴合提汗 赵丹阳 +1 位作者 何妍 彭颜晖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0年第7期607-610,共4页
目的探讨额叶背外侧癫痫患者视频脑电图(VEEG)特点,以提高额叶背外侧癫痫的临床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行VEEG检查,均有临床发作的额叶背外侧癫痫患者15例,分析其临床... 目的探讨额叶背外侧癫痫患者视频脑电图(VEEG)特点,以提高额叶背外侧癫痫的临床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行VEEG检查,均有临床发作的额叶背外侧癫痫患者15例,分析其临床症状及VEEG表现。结果15例额叶背外侧癫痫患者均临床发作,其中10例主要以简单运动(Simple Motor,SM)症状为主,5例除了SM外,伴复杂运动(Complex Motor,CM)症状,如:咀嚼,上肢节律性拍打、“抓握”样动作,口中发出“哼哼”声,反复摇头等。VEEG发作间期显示痫样放电局限于额叶为7例,同时可累及同侧颞区5例、可累及中央区3例。VEEG发作期显示8例以全导电压下降、额区低幅快活动为起始,7例以额区尖化θ波或δ波活动为起始表现。结论额叶背外侧癫痫在临床表现及发作间期或发作期EEG均有特殊表现,需引起临床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叶背外侧 视频脑电图 症状学
下载PDF
棉花叶背茸毛及其抗蚜性研究初报 被引量:2
12
作者 顾恒琴 王国山 《辽宁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38-41,共4页
棉蚜是短季棉区主要害虫之一,作为控制其危害的主要手段——化学防治已暴露出诸多弊端,不仅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而且由于天敌数量的减少和蚜虫抗药性的加强,新农药的使用周期日趋缩短,一旦用药不当,就会出现蚜害失控的局面。
关键词 棉花 叶背 茸毛 抗性 蚜虫
下载PDF
桑叶叶背出现白粉是什么病?
13
作者 卢德 《广西蚕业》 2002年第2期41-41,共1页
关键词 症状 防治 桑里百粉病 叶背 白粉
下载PDF
树叶落下时为什么总是叶背朝上
14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23年第7期59-59,共1页
秋天的时候,树木的叶子会自然脱落。你留意过吗,树的落叶大多是叶背朝上,叶面朝下的。这是为什么呢?很多植物叶子的叶背和叶面在植物生长时接受的光量明显不同。如果我们对植物的叶子作横切面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横切面上的细胞结构会发... 秋天的时候,树木的叶子会自然脱落。你留意过吗,树的落叶大多是叶背朝上,叶面朝下的。这是为什么呢?很多植物叶子的叶背和叶面在植物生长时接受的光量明显不同。如果我们对植物的叶子作横切面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横切面上的细胞结构会发现,大多数植物的叶子靠近叶面的位置,有一排紧密排列的细胞,我们称之为栅栏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脱落 植物 叶背 栅栏组织 横切面 植物生长
下载PDF
瓜类叶背黄水病防治技术
15
作者 陈万国 《吉林农业》 2002年第10期17-17,共1页
瓜类叶背黄水病,好比人体鼻唇部位发生的黄水疮,是瓜类植物体内毒素通过叶片排出的生理现象.
关键词 瓜类 叶背黄水病 防治技术 症状 病因
下载PDF
豆类叶背黄褐疱,应作锈病防
16
作者 王迪轩 吴艳梅 何德龙 《新农药》 2005年第4期46-47,共2页
锈病是豆类蔬菜上重要病害之一,菜豆、豇豆、豌豆、蚕豆均可受害,多发生在生长中后期,一些农户重视不足,该病为气传病害,传播快,来势凶,为害重,条件适宜,很快全田发病,常使叶片干枯,引起提早罢园。豆类蔬菜锈病的症状基本相... 锈病是豆类蔬菜上重要病害之一,菜豆、豇豆、豌豆、蚕豆均可受害,多发生在生长中后期,一些农户重视不足,该病为气传病害,传播快,来势凶,为害重,条件适宜,很快全田发病,常使叶片干枯,引起提早罢园。豆类蔬菜锈病的症状基本相似,防治方法也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类蔬菜 锈病 叶背 气传病害 生长中后期 防治方法 菜豆 豇豆 豌豆
下载PDF
落叶背朝天
17
作者 张辉祥 《浙江林业》 2008年第11期40-40,共1页
不经意间,我发现拂过身边的风已有清冷的寒意了。街旁两行枫树的叶子不知不觉已变成了红色,微风吹过,一片片树叶在空中划过一道道飘逸的轨迹,静静地落下,整个街道被铺染得红红的,流淌着一种诗意。
关键词 叶背 枫树
下载PDF
菠菜叶背面的"毛毛"是霜霉病原
18
作者 何永梅 《湖南农业》 2022年第12期13-13,共1页
[咨询]益阳市赫山区会龙山街道办事处菜农刘先生咨询,菠菜叶片背面长了好多的"毛毛",不知是否对菠菜有影响. [解答]经过查验,菠菜叶片背面的"毛毛"为灰色和淡紫色霉层(图1),霉层相互连接,有明显的隆起的疱斑状,这... [咨询]益阳市赫山区会龙山街道办事处菜农刘先生咨询,菠菜叶片背面长了好多的"毛毛",不知是否对菠菜有影响. [解答]经过查验,菠菜叶片背面的"毛毛"为灰色和淡紫色霉层(图1),霉层相互连接,有明显的隆起的疱斑状,这是菠菜霜霉病典型症状.发病后,叶片的正面对应叶背的病原菌处可以看到叶片变黄的表现,且叶片呈向背面的翻卷状.严重时,整株叶片变黄枯死,甚至绝收.在生产上,该病在3-5月和9-12月易发生,以9-12月发生更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菜 典型症状 霜霉病 叶背 益阳市赫山区 淡紫色 会龙山
下载PDF
白背叶楤木芽苞乙酸乙酯部位中芳香族化合物及其体外抗炎活性
19
作者 陈帅 陈邦 +4 位作者 陈宇凡 陈福长 钱海珊 何红平 李宝晶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10期2596-2601,共6页
目的研究白背叶楤木Aralia chinensis var.nuda芽苞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芳香族化合物及其体外抗炎活性。方法白背叶楤木芽苞70%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浸膏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法、RP-18反相色谱分离法、薄层色谱法、凝胶过滤层析法... 目的研究白背叶楤木Aralia chinensis var.nuda芽苞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芳香族化合物及其体外抗炎活性。方法白背叶楤木芽苞70%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浸膏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法、RP-18反相色谱分离法、薄层色谱法、凝胶过滤层析法、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及核磁共振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使用Griess法测定化合物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产生一氧化氮(NO)的抑制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4个芳香族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松脂素(1)、3'-O-去甲基表松脂素(2)、(+)-表松脂醇(3)、绿原酸甲酯(4)、绿原酸乙酯(5)、3,4-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6)、1-O-caffeoylglycerol(7)、drypetesin B(8)、papuline(9)、高山黄芩素(10)、红花素(11)、trichocarpine(12)、2-(3',4'-二羟苯基)-1,3-胡椒环-5-醛(13)、4-methoxy-1,2-dihydrocyclobutabenzene(14)。体外抗炎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13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NO释放有较强抑制活性,在50μmol·L^(-1)浓度下,NO生成抑制率为(59.28±1.24)%。结论化合物1~2、4~14为首次从楤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4为首次从白背叶楤木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具有良好的体外抗炎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楤木 芳香族化合物 分离鉴定 抗炎活性
下载PDF
白背叶楤木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20
作者 李绍花 陈宇凡 +5 位作者 钱海珊 陈邦 陈福长 李红芳 何红平 李宝晶 《云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61-65,共5页
目的研究白背叶楤木Aralia chinensis Linn.var.nuda Nakai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白背叶楤木7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经硅胶、ODS、Sephadex LH-20以及半制备HPLC等分离纯化后,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 目的研究白背叶楤木Aralia chinensis Linn.var.nuda Nakai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白背叶楤木7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经硅胶、ODS、Sephadex LH-20以及半制备HPLC等分离纯化后,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白背叶楤木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邻苯二甲酸(2,5-二甲基己基)二酯(1)、(9E)-8,11,12-trihydroxyoctadecenoic acid methyl ester(2)、methyl(9S,10R,11E,13R)-9,10,13-trihydroxyoctadec-11-enoate(3)、capillasterolide(4)、二十六烷(5)、(-)-loliolide(6)、methyl hematinate(7)、对羟基苯乙胺(8)、(S)-methyl 2-acetamido-3-phenylpropanoate(9)、异香草酸(10)、vanillic acid(11)、p-hydroxybenzoic acid(12)。结论化合物1~10为首次从楤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1为首次从白背叶楤木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楤木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