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1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污染侵权案件中司法公正的实证检视
1
作者 许中华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8,24,共9页
基于中国裁判文书网,对经过样本去重和偏差筛选的400份水污染侵权案件的一审判决书进行分析,旨在实证主义范式下,通过量化原告诉讼请求支持率的方式衡量司法公正的落实情况。回归结果显示,自变量“原告是否政府机构”“被告数量”“受... 基于中国裁判文书网,对经过样本去重和偏差筛选的400份水污染侵权案件的一审判决书进行分析,旨在实证主义范式下,通过量化原告诉讼请求支持率的方式衡量司法公正的落实情况。回归结果显示,自变量“原告是否政府机构”“被告数量”“受害人是否有过错”以及“审理期限”的影响显著。目前,如何有效兼顾诉讼效率和法律救济层面的“双重公正”,是水污染侵权案件中司法公正的施策难点。除用公开渠道获取的数据样本对特定民事领域的司法公信力“把脉问诊”外,还期冀通过定量研究对目前的法治评估体系进行评判,以弥合法治理论与法治实践之间的鸿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侵权 司法公正 环境司法 量化评估
下载PDF
媒介空间中司法公正社会认知建构的心理基础与传播策略
2
作者 杨宇琦 《青年记者》 2024年第8期94-100,共7页
媒介空间中司法公正感知存在三种传播心理特征:以遭遇风险高估偏好与伤害程度放大偏好为特征的高风险认知偏好;以道德原则广泛应用与道德阵营社会分类为特征的泛事实道德判断;以信息不对称诱发情绪迁移与信息囤积产出低效满足感为特征... 媒介空间中司法公正感知存在三种传播心理特征:以遭遇风险高估偏好与伤害程度放大偏好为特征的高风险认知偏好;以道德原则广泛应用与道德阵营社会分类为特征的泛事实道德判断;以信息不对称诱发情绪迁移与信息囤积产出低效满足感为特征的强信息情绪唤起。针对上述传播心理特征,应当在传播内容上缩限认知风险化,塑造对司法公正的理性期待;在传播倾向上避免道德极化,维护公正司法的制度威信;在传播形式上警惕信息空心化,优化司法公正的传播效果。这些媒介传播策略有助于实现人与社会、制度与情感相协调的媒介场域,服务于个人内心平静,服务于社会稳定平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公正 社会心理 媒介空间 传播心理 认知建构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公正的完善路径——基于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的探索
3
作者 李旭阁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95-103,154,155,共11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一直稳步向前,不断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而司法公正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重中之重。司法公正的实现,需要有科学的理论作为支撑。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是马克思、恩格斯经过...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一直稳步向前,不断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而司法公正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重中之重。司法公正的实现,需要有科学的理论作为支撑。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是马克思、恩格斯经过长期理论研究、历史实践的产物。它充分吸收和合理借鉴了人类探索公平正义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批判地继承和创新发展,最终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社会公平正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所蕴含的价值取向,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完美契合,可以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公正的完善提供更加科学的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司法公正 马克思主义 公平正义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新闻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关系探究
4
作者 成薇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第7期83-86,共4页
如何把握好新媒体对司法的舆论监督的“度”,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与新媒体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维护司法权威与畅通民意表达之间的天平,协调新媒体时代新闻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法治秩序,是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为更好地发挥媒体监督的作... 如何把握好新媒体对司法的舆论监督的“度”,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与新媒体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维护司法权威与畅通民意表达之间的天平,协调新媒体时代新闻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法治秩序,是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为更好地发挥媒体监督的作用,维护司法公正,文章立足于当前新媒体影响日益增强的大背景,分析当前新闻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关系,了解到新媒体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之间的关系不仅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在此基础上探讨新媒体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矛盾之处。研究发现,两者的矛盾主要集中在道德评判有失法律公正从而影响司法审判、追求新闻时效与发布信息滞后的冲突、司法机关对新闻舆论监督的排斥及不认可等方面。针对这些矛盾,文章提出了构建新闻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和谐关系的措施。这些措施有助于平衡好媒体监督和司法公正之间的关系,落实好新闻舆论监督和司法公正,进而为全方位多层次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提供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新闻舆论监督 司法公正 道德评判 司法审判
下载PDF
市人大监察司法委:强化专项监督 促进司法公正
5
作者 陈敏 廖灿勇 +3 位作者 宋婷婷 张士横 周晏如 黄振胜 《公民导刊》 2024年第10期27-27,共1页
市人大监察司法委主任委员陈胜才表示,市人大监察司法委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找准人大监察司法履职的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聚焦市委中心工作,坚持出实招、求实效,确保人大监察司法各项工作任务如期高质量完成。... 市人大监察司法委主任委员陈胜才表示,市人大监察司法委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找准人大监察司法履职的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聚焦市委中心工作,坚持出实招、求实效,确保人大监察司法各项工作任务如期高质量完成。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依法履职发挥人大职能作用。把握监察司法工作规律,围绕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治理,把为民办实事、为基层解决实际困难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绕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依法履职 专项监督 为民办实事 司法公正 服务大局 监察
下载PDF
陈守智参与重庆人大首次工作评议:一个多月的“蹲守”只为司法公正
6
作者 张英 《公民导刊》 2024年第9期24-25,共2页
“当时正值夏天,我在涪陵‘蹲守’了1个多月,几乎没有回过家。”提起重庆人大历史上的首次工作评议——对全市法院工作开展评议,陈守智打开了话匣子,“虽然过了20多年,每每想起那次经历,还是会觉得热血沸腾。”今年60岁的陈守智是市人... “当时正值夏天,我在涪陵‘蹲守’了1个多月,几乎没有回过家。”提起重庆人大历史上的首次工作评议——对全市法院工作开展评议,陈守智打开了话匣子,“虽然过了20多年,每每想起那次经历,还是会觉得热血沸腾。”今年60岁的陈守智是市人大常委会委员。1999年,35岁的他是市人大原内务司法委(今市人大监察司法委)的一名年轻干部,作为评议工作组的一员,主要负责组织联系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的工作评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评议 陈守 人大常委会 司法公正 年轻干部 中级人民法院
下载PDF
加强我国司法公正建设的若干思考
7
作者 陶成玉 《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66-69,共4页
司法公正主要是指司法程序公正 ,加强司法公正建设在我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司法部门的现状进行改革 ,建立一个完善、独立、高效的司法体制 ,是解决目前司法不公甚至枉法裁判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司法公正 司法程序公正 司法公正建设
下载PDF
司法公正感的变迁:基于微博的舆情分析(2013—2016年) 被引量:6
8
作者 杨宇琦 伍麟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1-96,127,128,共18页
探索依法治国的心理基础有助于提高法治建设的接受度与认可度。网络舆情司法公正感将司法公正的学理阐述与公众理解联系起来。通过比较2013年与2016年的文本材料中网络舆情司法公正感的内容、结构、特征,发现网络舆情司法公正感由3个主... 探索依法治国的心理基础有助于提高法治建设的接受度与认可度。网络舆情司法公正感将司法公正的学理阐述与公众理解联系起来。通过比较2013年与2016年的文本材料中网络舆情司法公正感的内容、结构、特征,发现网络舆情司法公正感由3个主要类属(事件、对象、环境因素)及35个下位类属组成,具有法律素养、认知偏好、道德判断、情绪特征与舆情自觉自省等5个特征。总体而言,网络舆情司法公正感的变迁显示出结构上相对稳定,内容上理性回归的总特征。具体而言,法律素养从感性表达向理性述说转变;认知偏好从唯心主义向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共存转变;道德判断从二元划分向多元探讨转变;情绪特征从宣泄式向卷入式转变;舆情自觉自省从舆论胜利说向呼吁公正说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公正 司法公正 网络舆情 社交媒体
下载PDF
司法公正与司法改革论纲 被引量:6
9
作者 谢佑平 万毅 魏佳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1-97,103,共8页
司法公正涵括了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两层涵义 ,两者辩证统一、不可偏废。我国现行司法体制的结构性缺陷在于公正的缺失 ,而正在推行的司法改革的目标定位正是为了重塑司法公正。为此 ,在改革的动力资源上必须依赖国家与社会的双向互动 ,... 司法公正涵括了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两层涵义 ,两者辩证统一、不可偏废。我国现行司法体制的结构性缺陷在于公正的缺失 ,而正在推行的司法改革的目标定位正是为了重塑司法公正。为此 ,在改革的动力资源上必须依赖国家与社会的双向互动 ,在改革的路径选择上则需要在本土化的基础上走创新制度移植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公正 程序 司法改革 司法体制
下载PDF
媒体监督与司法公正——英国媒体报道与司法公正的关系及启示 被引量:12
10
作者 申楠 杨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5-90,共6页
认为媒体监督与司法审判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影响关系;在分析英国媒体报道与司法公正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对英国在保持司法公正与媒体监督的实践经验及相关规约等进行了阐释,并对中国在司法实践中面对此类问题的处理原则与方法进行了比较,... 认为媒体监督与司法审判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影响关系;在分析英国媒体报道与司法公正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对英国在保持司法公正与媒体监督的实践经验及相关规约等进行了阐释,并对中国在司法实践中面对此类问题的处理原则与方法进行了比较,试图探寻符合中国国情同时也符合普遍司法理性的理论方法与现实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报道 媒体监督 司法公开 司法公正
下载PDF
裁判文书改革与司法公正 被引量:8
11
作者 高洪宾 黄旭能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1-94,共4页
关键词 裁判文书 审判方式改革 法官素质 司法公正 法院 证据 认定 弊端 事实 说理
下载PDF
宋代司法公正的制度性保障及其近世化趋向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景良 吴欢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3-111,共9页
司法活动欲实现为社会运送正义的价值目标,必须首重制度设计。宋代司法传统中的一系列制度,不仅使仁爱司法理念得到践行、法官职业素养得到提升,而且还使司法制衡机制得到强化,审判程序设置更加精密,司法辅助制度更加完善。这些举措是... 司法活动欲实现为社会运送正义的价值目标,必须首重制度设计。宋代司法传统中的一系列制度,不仅使仁爱司法理念得到践行、法官职业素养得到提升,而且还使司法制衡机制得到强化,审判程序设置更加精密,司法辅助制度更加完善。这些举措是宋代司法公正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也是宋代司法文明的重要标志。宋代司法文化的这种整体性突破与结构性优化,折射出了宋代司法传统的近世化转型趋向,有着深刻的历史成因和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公正 宋代司法传统 整体性突破 近世化趋向 唐宋变革
下载PDF
对影响司法公正因素的再探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婧 赵连章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5-49,共5页
司法公正是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并加以研究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通过对观念、体制、主体和机制四个方面对我国司法公正的障碍性因素的分析。我们认为 ,解决观念性障碍的关键是树立现代法治观念 ;解决体制性障碍的核心是结合我国的宪政体... 司法公正是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并加以研究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通过对观念、体制、主体和机制四个方面对我国司法公正的障碍性因素的分析。我们认为 ,解决观念性障碍的关键是树立现代法治观念 ;解决体制性障碍的核心是结合我国的宪政体制、实现司法独立 ;解决主体性障碍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一支现代化的高素质法官队伍 ;解决机制性障碍的当务之急是改革不合理的程序制度 ,实现监督法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公正 中国 法治观念 宪政体制 司法独立 法官 程序制度
下载PDF
传媒:应为司法公正发挥作用——关于传媒与司法关系的调查报告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圣扬 徐海龙 《学术界》 CSSCI 2004年第5期68-74,共7页
司法与传媒作为两种重要的社会力量 ,彼此之间存在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在我国目前条件下 ,司法与传媒关系的提出是对我国推行法制建设和追求司法公正的响应 ,倡导传媒监督司法有助于防止司法腐败 ,促进司法公正。然而 ,目前传媒在促进司... 司法与传媒作为两种重要的社会力量 ,彼此之间存在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在我国目前条件下 ,司法与传媒关系的提出是对我国推行法制建设和追求司法公正的响应 ,倡导传媒监督司法有助于防止司法腐败 ,促进司法公正。然而 ,目前传媒在促进司法公正方面所起的作用还很有限 ,我们应当强化传媒的监督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公正 传媒 调查报告 审判公开 司法监督 制度保障
下载PDF
现代司法理念下的司法独立与司法公正——从民主和司法的视角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学云 刘晓军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1-55,共5页
作为纠纷解决方式的民主制度具有天然的缺陷,而司法对弥补这种缺陷具有重要意义,即司法可以弥补民主对少数人利益的忽视,在现代司法理念下,民主不能解决的所有纠纷都应当纳入司法程序的视野。如果民主和司法都不能解决的矛盾和纠纷很可... 作为纠纷解决方式的民主制度具有天然的缺陷,而司法对弥补这种缺陷具有重要意义,即司法可以弥补民主对少数人利益的忽视,在现代司法理念下,民主不能解决的所有纠纷都应当纳入司法程序的视野。如果民主和司法都不能解决的矛盾和纠纷很可能被当事者以暴力的方式解决,但暴力解决纠纷会给社会造成巨大危害,严重损害人民的共同利益。在一个民主和法治的现代社会里,暴力往往是备而不用的,它只出现在极少数的场合。我们在树立现代司法理念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发挥司法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解决各类社会矛盾和纠纷中的重要作用。在当前我国正在推进的司法改革过程中,树立现代司法理念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根本原则,正确处理好司法独立与司法公正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 司法 司法独立 司法公正
下载PDF
试论法律运行中道德要素的介入——对司法公正的道德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赖传祥 丁静 《中州学刊》 CSSCI 1999年第5期44-47,共4页
本文阐述了从立法创制到执法、司法和护法的法律运行的各个环节 ,都有道德要素的介入 ,都要进行道德评价。通过对立法道德与司法道德的兼容合一的分析 ,认为司法中的道德评价是法律评价的必然延伸 ;道德要素介入司法裁判存在正负协调的... 本文阐述了从立法创制到执法、司法和护法的法律运行的各个环节 ,都有道德要素的介入 ,都要进行道德评价。通过对立法道德与司法道德的兼容合一的分析 ,认为司法中的道德评价是法律评价的必然延伸 ;道德要素介入司法裁判存在正负协调的双向制约机制 ;道德与法律相冲突并不必然取消法律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道德评价 法律评价 司法公正
下载PDF
司法公正实现之程序机制——以当事人诉讼权保障为侧重 被引量:25
17
作者 唐力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1-55,共15页
司法公正需要通过一定的程序机制来表达和实现,法院审判权与当事人诉权之构成司法程序的基本要素,当事人诉权的程序保障直接影响司法公正的实现。通过程序机制合理界定两者的程序角色,为当事人诉权实现提供便利的程序机制,充实对当事人... 司法公正需要通过一定的程序机制来表达和实现,法院审判权与当事人诉权之构成司法程序的基本要素,当事人诉权的程序保障直接影响司法公正的实现。通过程序机制合理界定两者的程序角色,为当事人诉权实现提供便利的程序机制,充实对当事人实现诉权之程序制度,适当强化法院对当事人诉权实现之程序保障义务,司法公正之实现便具备了程序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权 诉权保障 司法公正 程序机制
下载PDF
何谓司法公正 被引量:29
18
作者 徐显明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87-96,共10页
公正是法永恒的和最高的价值。在司法意义上它分为“程序公平”、“实体公正”和“制度正义”三个层次。程序公平是司法公正的逻辑起点,重程序还是重实体是东西方法治的形式差别之处。走向现代法治应从程序公平开始。程序公平由十大要... 公正是法永恒的和最高的价值。在司法意义上它分为“程序公平”、“实体公正”和“制度正义”三个层次。程序公平是司法公正的逻辑起点,重程序还是重实体是东西方法治的形式差别之处。走向现代法治应从程序公平开始。程序公平由十大要素构成:纠纷的解决者不得解决自己的纠纷原则;纠纷的解决者不得在纠纷的解决过程中获利原则;法官的中立性原则;法官需绝对无差别给予当事人同等关注原则;法官采信的证据需具合法性原则;法律令状及判状由证据所决定原则;司法主体恪守程序所要求的时限原则;司法程序公开原则;程序自律原则;司法对失掉的公正实行自我恢复原则。实现司法公正的基本条件是:依司法权的性质设计司法程序;使司法走向中立与独立;建立对司法权只监督不指挥与命令的体制;实现司法一元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公正 程序公平 实体公正 制度正义
下载PDF
公案的司法公正评判维度及其法治价值 被引量:4
19
作者 叶青 时明清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5-102,共8页
公案是蕴含着公共性主题元素,为各界广泛参与,其处理结果具有社会导向性的案件。公案的审理受到了民意的影响。为了实现公案的司法公正必须确立相应的评判标准。公案的司法公正评判维度有理论层面、程序层面、历史层面和域外司法实践等... 公案是蕴含着公共性主题元素,为各界广泛参与,其处理结果具有社会导向性的案件。公案的审理受到了民意的影响。为了实现公案的司法公正必须确立相应的评判标准。公案的司法公正评判维度有理论层面、程序层面、历史层面和域外司法实践等四个方面。公案的司法公正对于中国的法治建设具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案 民意 司法公正
下载PDF
从举证时限制度解读司法公正观的转变 被引量:4
20
作者 韩红俊 杨付勇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9-92,共4页
证据的提出作为证据改革的核心内容,体现着司法理念的变化。与证据随时提出主义相适应的实体公正观,在程序公正的倡导下,转向了举证时限制度。但目前以证据失权制度为核心的举证时限制度面临着种种困境,新证据的扩张解释,使人们对司法... 证据的提出作为证据改革的核心内容,体现着司法理念的变化。与证据随时提出主义相适应的实体公正观,在程序公正的倡导下,转向了举证时限制度。但目前以证据失权制度为核心的举证时限制度面临着种种困境,新证据的扩张解释,使人们对司法公正应是通过正当程序获得案件客观真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失权 新证据 司法公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