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1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椎间孔镜术后下腰痛的危险因素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1
1
作者 梁雁冰 王云阁 艾彬彬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97-101,共5页
目的分析退行性腰椎管狭窄(DLSS)患者椎间孔镜术后下腰痛的危险因素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分析,纳入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DLSS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3个月,根据... 目的分析退行性腰椎管狭窄(DLSS)患者椎间孔镜术后下腰痛的危险因素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分析,纳入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DLSS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3个月,根据术后下腰痛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LSS患者椎间孔镜术后下腰痛发生的影响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风险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随访3个月,86例DLSS患者行椎间孔镜术后发生下腰痛患者21例,发生率为24.42%(21/86);发生组骨质疏松、术中清理椎间隙、术后椎管内无菌性炎症、首次锻炼时间与未发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质疏松、术中清理椎间隙、术后椎管内无菌性炎症、首次接受锻炼时间均是DLSS患者椎间孔镜术后下腰痛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构建风险模型,验证模型显示C-index值为0.870,具有良好区分度,绘制标准曲线显示,校准曲线和Y-X直线相近,模型准确度良好;对模型预测效能进行验证,结果显示,风险模型评估DLSS患者椎间孔镜术后下腰痛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0,95%CI为0.779~0.961,P<0.001。结论DLSS患者行椎间孔镜术后下腰痛发生率较高,合并骨质疏松、术中未清理椎间隙、有术后椎管内无菌性炎症、首次接受锻炼时间延长均是DLSS患者行椎间孔镜术后发生下腰痛的危险因素,基于以上因素构建的风险模型对DLSS患者行椎间孔镜术后是否发生下腰痛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 椎间孔镜术 后下腰痛 危险因素 风险模型
下载PDF
后下纵隔支气管囊肿CT和MRI不典型表现临床案例分析
2
作者 王伟 陈疆红 +1 位作者 杨正汉 靳二虎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4年第1期76-82,共7页
纵隔型支气管囊肿(MBC)是一种先天性支气管囊肿,多发生于中纵隔中上部,发生在后下纵隔相对少见。本文报道1例后下纵隔支气管囊肿患者,19岁,男性,体检发现纵隔占位。CT表现为后下纵隔脊柱旁不规则肿块,密度混杂,边缘及内部可见结节状钙化... 纵隔型支气管囊肿(MBC)是一种先天性支气管囊肿,多发生于中纵隔中上部,发生在后下纵隔相对少见。本文报道1例后下纵隔支气管囊肿患者,19岁,男性,体检发现纵隔占位。CT表现为后下纵隔脊柱旁不规则肿块,密度混杂,边缘及内部可见结节状钙化,增强后未见强化。MRI检查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内见条索状、分隔样低信号,增强后延迟期病灶边缘及分隔轻度强化。术后病理诊断:支气管源性囊肿。本文回顾性分析该病例的CT和MRI影像特征,并复习国内外文献,总结后下纵隔不典型支气管囊肿的影像表现,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后下纵隔 支气管囊肿
下载PDF
头颈CT血管造影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在小脑后下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责任血管判断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乔鹏岗 孙如镜 +2 位作者 张诗雨 程旭 杨正汉 《北京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97-102,106,共7页
目的 探讨头颈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 SWI)在小脑后下动脉(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 PI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责任血管病变检出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头颈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 SWI)在小脑后下动脉(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 PI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责任血管病变检出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PI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诊疗期间接受MRI常规平扫+SWI及头颈CTA检查。按梗死大小分为区域性梗死(37例)和小梗死(13例),基于头颈CTA及SWI观察责任血管改变;头颈CTA观察梗死侧责任血管有无斑块及狭窄,头颈CTA联合SWI观察梗死侧责任血管有无磁敏感血管征(susceptibility vessel sign, SVS);比较头颈CTA及头颈CTA联合SWI对不同类型PI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责任血管病变的检出率。结果 50例患者中,男40例,女10例,年龄43~79岁,中位年龄62.5岁。37例区域性梗死患者中,针对梗死侧椎动脉V4段,头颈CTA检出13例管腔重度狭窄/闭塞,头颈CTA联合SWI其中4例SVS阳性;针对梗死侧PICA,头颈CTA共检出12例管腔重度狭窄/闭塞,头颈CTA联合SWI 12例SVS均为阳性,另检出9例PICA SVS阳性患者。13例小梗死患者中,针对梗死侧椎动脉V4段,头颈CTA检出6例管腔病变,头颈CTA联合SWI其中4例SVS阳性;针对梗死侧PICA,头颈CTA检出6例管腔病变,头颈CTA联合SWI其中5例SVS阳性,另检出1例PICA SVS阳性患者。结论 头颈CTA联合SWI有助于提高PICA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责任血管病变的检出率,椎动脉V4段狭窄时帮助判断有无血栓形成及血栓形成位置,有助于提高PICA病变尤其是椎动脉V4段无异常改变时PICA病变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梗死 小脑后下动脉 磁敏感加权成像 CT血管造影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的治疗进展
4
作者 冯佳慧 刘仁杰 +3 位作者 权西洋 田野 赵晨 陈儇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67-73,共7页
小脑后下动脉(PICA)动脉瘤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后循环缺血的原因之一,由于解剖结构较复杂,故该动脉瘤治疗难度较大,预后较差。根据动脉瘤位置的不同、性质的不同,可选用的治疗方案也各不相同。该文在复习文献的基础上就累及PICA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PICA)动脉瘤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后循环缺血的原因之一,由于解剖结构较复杂,故该动脉瘤治疗难度较大,预后较差。根据动脉瘤位置的不同、性质的不同,可选用的治疗方案也各不相同。该文在复习文献的基础上就累及PICA动脉瘤的最新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小脑后下动脉 神经外科手术
下载PDF
1例小脑后下动脉瘤术后并发气道塌陷患者的护理
5
作者 孙雅杰 季翠玲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167-171,共5页
小脑后下动脉瘤属于后循环动脉瘤之一,包括从小脑后下动脉和椎动脉交界处发出的动脉所产生的动脉瘤,位置毗邻脑干和后组颅神经,瘤体多为非囊状。小脑后下动脉瘤的发生率低,由于特殊的解剖位置及瘤体形态,导致手术治疗难度较大,术后易产... 小脑后下动脉瘤属于后循环动脉瘤之一,包括从小脑后下动脉和椎动脉交界处发出的动脉所产生的动脉瘤,位置毗邻脑干和后组颅神经,瘤体多为非囊状。小脑后下动脉瘤的发生率低,由于特殊的解剖位置及瘤体形态,导致手术治疗难度较大,术后易产生多种严重并发症。临床上常见的手术治疗方式有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单纯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血管搭桥术。文章总结1例小脑后下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并发气道塌陷患者的护理,主要包括气道塌陷高风险识别、气道塌陷的疾病观察及紧急抢救、气道置管期间集束化气道管理、术后拔除气管插管前的评估及护理、气管插管拔管后预见性护理及观察。患者经过积极的抢救和护理,病情好转,转康复医院继续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后下动脉瘤 气道塌陷 经气切口气管插管 气道护理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鼻内镜下鼻后下神经联合筛前神经切断术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临床分析
6
作者 江腾湘 陈合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026-0029,共4页
分析低温等离子鼻内镜下鼻后下神经联合筛前神经切断术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104例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57例。对照组采用低温等离子鼻内镜下消融筛前神经治... 分析低温等离子鼻内镜下鼻后下神经联合筛前神经切断术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104例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57例。对照组采用低温等离子鼻内镜下消融筛前神经治疗,研究组采用低温等离子鼻内镜下鼻后下神经联合筛前神经切断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缓解、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72%(P<0.05);研究组鼻塞、流涕、头痛、嗅觉障碍等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28%(P<0.05)。结论 低温等离子鼻内镜下鼻后下神经联合筛前神经切断术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显著,可缓解临床症状,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鼻内镜 后下神经 筛前神经 中重度变应性鼻炎
下载PDF
探究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用于子宫肌瘤(UM)护理中对患者术后下床及排气时间的影响
7
作者 宋青梅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6期0174-0176,共3页
探究在子宫肌瘤(UM)的护理中执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对术后下床、排气时间的影响。方法 本次遴选2022.1~2024.1月,该院接纳的60例UM病患收诊的UM,60例患者进行研究,将其以随机数字表法,平分为2组,一组(对照,30例,常规护理),一组(研究,30... 探究在子宫肌瘤(UM)的护理中执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对术后下床、排气时间的影响。方法 本次遴选2022.1~2024.1月,该院接纳的60例UM病患收诊的UM,60例患者进行研究,将其以随机数字表法,平分为2组,一组(对照,30例,常规护理),一组(研究,30例,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比较指标包括临床各项恢复指标、护理质量、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护理干预之后,研究组术后临床各项指标恢复用时相比对照组而言,均有不同程度的缩短(P<0.05);研究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高于对照一组,P值<0.05;研究组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要比对照组数据低,P<0.05。结论 在UM护理中应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可以对临床指标恢复和护理质量起到促进作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子宫肌瘤 护理 后下床时间 术后排气时间
下载PDF
经乳突肌后下入路腔镜甲状腺术对患者的治疗状况分析
8
作者 周利波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0期0071-0074,共4页
本研究旨在评估经颈侧胸锁乳突肌后下入路不注入气体的方式进行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收集了2022年12月至2023年3月间进行经颈侧胸锁乳突肌后下切口非注射式腔镜甲状腺手术的10例患者的临床数据。结果... 本研究旨在评估经颈侧胸锁乳突肌后下入路不注入气体的方式进行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收集了2022年12月至2023年3月间进行经颈侧胸锁乳突肌后下切口非注射式腔镜甲状腺手术的10例患者的临床数据。结果 10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4小时39分钟,平均出血量为16毫升,平均住院天数为4.6天,没有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在经后下入路经颈侧胸锁乳突肌的方式下,不注入气体进行腔镜甲状腺手术是安全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外科手术 腔镜手术 颈侧入路 胸锁乳突肌后下入路
下载PDF
经颈侧胸锁乳突肌后下入路无注气腔镜甲状腺手术 被引量:5
9
作者 陈晓红 丁一鸣 +3 位作者 周晶 武骏 刘宏飞 井溢鑫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3年第6期341-343,共3页
目的探究经颈侧胸锁乳突肌后下入路无注气腔镜甲状腺手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2023年3月收治的10例行经颈侧胸锁乳突肌后下入路无注气腔镜甲状腺手术患者,所有患者行术前穿刺活检考虑甲状腺乳头状癌,记录患者手... 目的探究经颈侧胸锁乳突肌后下入路无注气腔镜甲状腺手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2023年3月收治的10例行经颈侧胸锁乳突肌后下入路无注气腔镜甲状腺手术患者,所有患者行术前穿刺活检考虑甲状腺乳头状癌,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恢复、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4 h 39 min,平均出血量16 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4.6 d,无明显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未诉明显颈部不适。结论经颈侧胸锁乳突肌后下入路无注气腔镜甲状腺手术安全性良好,患者术后恢复快,外观满意度高,颈部舒适感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外科手术 腔镜手术 颈侧入路 胸锁乳突肌后下入路
下载PDF
开颅血管搭桥联合介入栓塞在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评价
10
作者 邵明辰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第9期1714-1716,共3页
目的:分析开颅血管搭桥联合介入栓塞在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PICAA)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我院62例PICA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行开颅夹闭术,观察组行开颅血... 目的:分析开颅血管搭桥联合介入栓塞在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PICAA)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我院62例PICA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行开颅夹闭术,观察组行开颅血管搭桥术联合介入栓塞术。分析比较两组的预后效果、神经损伤因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d、7d NSE、MMP-9、Caspase3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开颅血管搭桥联合介入栓塞治疗PICAA能抑制神经损伤因子合成,减轻组织损伤,改善患者预后,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小脑后下动脉 血管搭桥 介入栓塞 神经损伤因子 预后效果
下载PDF
2016年全国医院感染监测网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现患率调查 被引量:26
11
作者 文细毛 任南 +17 位作者 吴安华 黄勋 范秋萍 杨芸 方旭 战榕 杨怀 李卫光 刘卫平 巩路 刘丁 鲜于舒铭 朱小玲 刘小丽 刘丽萍 魏秀凤 黄新玲 樊静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53-659,共7页
目的了解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科室、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为制定其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6年3月15日—12月31日期间上报至全国医院感染监测网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资料中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1 588... 目的了解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科室、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为制定其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6年3月15日—12月31日期间上报至全国医院感染监测网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资料中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1 588所医院共调查住院患者1 057 361例,发现下呼吸道医院感染12 827例次,其中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2 275例次,占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17.74%。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大多分布在外科,达1 700例次(占74.73%),其次为综合重症监护病房(372例次,占16.35%);外科系统中以神经外科患者现患率最高(2.34%),其次为胸外科(1.71%)。共分离出病原体1 163株,革兰阴性菌占83.66%;居前5位的病原体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20.29%)、肺炎克雷伯菌(19.69%)、鲍曼不动杆菌(19.69%)、大肠埃希菌(6.53%)和金黄色葡萄球菌(5.8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分别为64.15%、8.00%、14.19%、29.14%、62.58%,非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分别为76.03%、8.85%、15.51%、39.67%、70.13%;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低于非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后者为47.17%VS 63.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以神经外科现患率最高,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占绝对优势,且耐药严重,但部分菌株的耐药情况较非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稍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横断面调查 现患率 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 病原菌 耐药率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对策 被引量:28
12
作者 陈丽艳 宋文珺 +2 位作者 辛兰 房庆娥 焦丽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年第10期57-58,共2页
目的 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杜绝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 119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 ,提出预防应从病因出发 ,通过早期积极主动和被动活动促进静脉回流。结果 对 119例开展预防性抗凝治疗 ,改进术后护... 目的 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杜绝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 119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 ,提出预防应从病因出发 ,通过早期积极主动和被动活动促进静脉回流。结果 对 119例开展预防性抗凝治疗 ,改进术后护理 ,仅3例并发DVT ,发生率 3 .95 %。结论 认为指导患者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并协助医师做好预防性抗凝治疗 ,观察预防治疗后的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术 术后 后下 预防性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抗凝治疗
下载PDF
中药复方中后下组份化学成分研究(Ⅱ) 肉豆蔻挥发油 被引量:10
13
作者 赖闻玲 曾志 +1 位作者 陈亿新 曾和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596-598,共3页
关键词 中药复方 后下组份 化学成分 肉豆蔻挥发油 肉豆蔻
下载PDF
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中药物的先煎与后下之我见 被引量:9
14
作者 徐东 苏玉贞 +6 位作者 杨丽 拱健婷 赵丽莹 米文娟 李阳 赵婷 闫永红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1期202-206,共5页
目的:在文献整理的基础上,分析研究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中临证施治时药物特殊制法的经验、认识,归纳、整理包括先煎、后下等方剂,为现代药物炮制、临床调剂等提供参考。方法:立足中药特殊用法,从"先煎与后下"入手,对马... 目的:在文献整理的基础上,分析研究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中临证施治时药物特殊制法的经验、认识,归纳、整理包括先煎、后下等方剂,为现代药物炮制、临床调剂等提供参考。方法:立足中药特殊用法,从"先煎与后下"入手,对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进行了摘录、分类、总结与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方剂进行剖析,并与现代研究展开对比、讨论。结论:共得到含有先煎制法的方剂4首、后下的12首,包括麦秆或稻秆、菱角、牛肉等先煎药物,动物脂膏、厚朴、食醋、烧酒、蜂蜜、水银等后下药物,厘清了本书中药物先煎与后下的内容。其中"真伪"与"去存"尚需深入研究、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王堆 五十二病方 中药 先煎 后下
下载PDF
小脑后下动脉(PICA)的显微解剖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陈炯 徐涛 +6 位作者 戎伯英 顾斌贤 田恒力 高文伟 王韧 曹合利 崔宇辉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267-268,共2页
目的研究小脑后下动脉(PICA)的显微解剖结构。方法对16具(共32侧)完好的人脑标本在显微镜下测量PICA。结果平均管径(1.23±0.48)mm,24侧(75.0%)由同侧椎动脉发出,距椎基汇合点(18.83±4.92)mm,19侧(59.4%)走行于第Ⅸ ̄Ⅺ脑神经... 目的研究小脑后下动脉(PICA)的显微解剖结构。方法对16具(共32侧)完好的人脑标本在显微镜下测量PICA。结果平均管径(1.23±0.48)mm,24侧(75.0%)由同侧椎动脉发出,距椎基汇合点(18.83±4.92)mm,19侧(59.4%)走行于第Ⅸ ̄Ⅺ脑神经后方。结论小脑后下动脉是颅后窝椎基动脉系统较重要的分支,变异多;熟悉其解剖结构,在手术中多加保护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解剖学 小脑后下动脉 椎动脉
下载PDF
鼻内窥镜下射频热凝鼻后下神经、筛前神经及下鼻甲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世强 司勇锋 +4 位作者 陆秋天 梁建平 何宁 陈慧 袁弘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9-240,243,共3页
目的探讨提高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erennialallergicrhinitis,PAR)的新方法。方法将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接受鼻内窥镜下射频热凝鼻后下神经、筛前神经及下鼻甲治疗;对照组40例,接受鼻内窥镜下射频热凝... 目的探讨提高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erennialallergicrhinitis,PAR)的新方法。方法将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接受鼻内窥镜下射频热凝鼻后下神经、筛前神经及下鼻甲治疗;对照组40例,接受鼻内窥镜下射频热凝蝶腭神经治疗。将两组中期疗效进行对比。结果随访半年,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其中显效36例),对照组为67.5%(其中显效10例)。两组总有效率,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出现术中出血3例。结论经鼻内窥镜下射频热凝鼻后下神经、筛前神经及下鼻甲治疗PAR具有疗效显著、操作简便、无副作用等优点,有较好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后下神经 蝶腭神经 筛前神经 射频
下载PDF
累及小脑后下动脉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 被引量:15
17
作者 何川 张鹏 张鸿祺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651-655,共5页
目的:分析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中支架置入和双导管技术保护小脑后下动脉(PICA)的方法及其影像和临床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纳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4例累及PICA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 目的:分析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中支架置入和双导管技术保护小脑后下动脉(PICA)的方法及其影像和临床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纳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4例累及PICA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并经血管内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6个月复查全脑DSA,临床随访12~24个月。结果4例患者中,3例采用PICA-椎动脉支架置入技术,1例采用双向双导管技术保护PICA。对4例患者介入治疗技术方面均获成功,术后即刻造影显示PICA通畅,无缺血症状;6个月造影显示动脉瘤无复发,PICA通畅,无狭窄;12~24个月随访无新发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结论在累及PICA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中,使用P I C A-椎动脉支架置入技术和双向双导管技术能够安全、有效地保护P I C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椎动脉夹层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治疗 小脑后下动脉 支架 双导管技术
下载PDF
妇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20例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梁小花 陈容 侯婷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692-693,共2页
目的 :探讨妇科手术患者术后合并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 ,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 12年间 2 0例妇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结果 :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是 :(1)糖尿病 ;(2 )肥胖 ;(3 )术后应用止... 目的 :探讨妇科手术患者术后合并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 ,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 12年间 2 0例妇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结果 :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是 :(1)糖尿病 ;(2 )肥胖 ;(3 )术后应用止血药 ;(4 )恶性肿瘤。治疗用尿激酶、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复方丹参、毛冬青注射液 ,2 0例患者均治愈。结论 :凡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的患者 ,术前后应加强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下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妇科手术 患者 术后 高危因素 治疗 结论 合并 目的
下载PDF
NBCA胶栓塞治疗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2例 被引量:5
19
作者 华续明 江峰 +3 位作者 万亮 刘鸣 徐顺清 吴伟烈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35-136,共2页
目的探讨NBCA胶栓塞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的可行性。方法用介入法将漂浮导管置入载瘤动脉近端,注入高浓度NBCA胶将动脉瘤及载瘤动脉闭塞,对病人进行临床随访。结果2例PICA远端动脉瘤病例经治疗后恢复良好,随访至今无再出血发生。结论... 目的探讨NBCA胶栓塞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的可行性。方法用介入法将漂浮导管置入载瘤动脉近端,注入高浓度NBCA胶将动脉瘤及载瘤动脉闭塞,对病人进行临床随访。结果2例PICA远端动脉瘤病例经治疗后恢复良好,随访至今无再出血发生。结论高浓度NBCA胶栓塞治疗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小脑后下动脉 NBCA 栓塞
下载PDF
颅内外血管搭桥加动脉瘤孤立术治疗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梭形动脉瘤三例 被引量:10
20
作者 汪雷 李萌 +3 位作者 张鸿祺 支兴龙 张鹏 凌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27-129,共3页
梭形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1%,而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VA-PIGA)梭形动脉瘤更为罕见,并且PICA常开口于动脉瘤上,进行开颅直接手术塑形夹闭或经血管内栓塞治疗都十分困难。2005年2月至6月,作者采取颅内外血管搭桥加动脉瘤孤立术治... 梭形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1%,而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VA-PIGA)梭形动脉瘤更为罕见,并且PICA常开口于动脉瘤上,进行开颅直接手术塑形夹闭或经血管内栓塞治疗都十分困难。2005年2月至6月,作者采取颅内外血管搭桥加动脉瘤孤立术治疗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3例VA-PICA梭形动脉瘤患者,现将经验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栓塞治疗 颅内外血管搭桥 梭形动脉瘤 小脑后下动脉 椎动脉 孤立术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PICA 手术塑形 神经外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