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4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后外侧入路脊柱内镜治疗中下段胸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忠铭 杨洋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3-146,共4页
胸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较低,仅占椎间盘切除术人群的0.15%~4%,75%病变节段位于下胸椎(T_(9)~L_(1))[1~3]。目前临床治疗中,胸椎间盘突出仍采用开放手术的方式居多。近年来经皮脊柱内镜技术发展迅速,与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相比具有... 胸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较低,仅占椎间盘切除术人群的0.15%~4%,75%病变节段位于下胸椎(T_(9)~L_(1))[1~3]。目前临床治疗中,胸椎间盘突出仍采用开放手术的方式居多。近年来经皮脊柱内镜技术发展迅速,与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相比具有操作相对简单、创伤较小、手术时间短、病人痛苦较少、恢复时间短、严重并发症少等优点,通常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但将该技术应用到胸椎间盘突出的报道较少,应用经皮脊柱内镜后外侧入路技术处理不同类型胸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工作通道建立、内镜下精准定位等问题尚无深入分析的文献资料[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间盘突出症 后外侧入路 椎间盘切除术 脊柱内镜 病变节段 下胸椎 腰椎间盘突出症 内镜下
下载PDF
胸椎后外侧入路镜下椎管减压、间盘摘除术短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高飞 傅博 冯艺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71-474,共4页
胸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发病率相对较低,以中央型或侧方型突出较为常见,突出的椎间盘一旦压迫脊髓将会造成脊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病人的工作及日常生活[1]。胸椎间盘突出症常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3:2。传统上,... 胸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发病率相对较低,以中央型或侧方型突出较为常见,突出的椎间盘一旦压迫脊髓将会造成脊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病人的工作及日常生活[1]。胸椎间盘突出症常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3:2。传统上,临床多采用全身麻醉、俯卧位下行胸椎后路椎板切除、突出间盘摘除术治疗,但胸椎管与脊髓缓冲空间较小、手术风险较大、脊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较多[1]。传统的手术方法为后方入路,但后路手术可能需要牵拉硬膜囊和脊髓,存在脊髓损伤的风险[2,3]。而本研究所采用的后外侧入路不仅可以对椎管的腹侧及背侧同时进行充分的减压,且不需要牵拉硬膜囊和脊髓,降低了脊髓损伤的风险。近年来随着脊柱内镜技术的迅速发展,外科理念指导下的脊柱内镜技术的优势逐渐显现,内镜下的颈、腰椎椎管减压、突出间盘摘除技术已在国内多家医院广泛开展,并取得了优良的临床疗效[4,5],但局部麻醉、侧卧位内镜下的胸椎管减压、突出间盘摘除技术尚未普遍开展。我科自2021年7月开始开展局部麻醉、侧卧位胸椎后外侧入路内镜下椎管减压、间盘摘除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取得较好疗效,现将该技术操作细节及短期疗效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外侧入路 椎管减压 脊髓功能障碍 操作细节 临床发病率 硬膜囊 内镜下 局部麻醉
下载PDF
改良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偏瘫侧股骨颈骨折 被引量:1
3
作者 智新力 赵丽娟 +1 位作者 霍霁 张方青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入路(SuperPATH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偏瘫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SuperPATH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9例偏瘫侧股骨颈骨折患者。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扶拐情况、假体位置。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18...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入路(SuperPATH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偏瘫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SuperPATH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9例偏瘫侧股骨颈骨折患者。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扶拐情况、假体位置。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18例顺利完成手术,1例因术中复位困难改为常规后外侧入路(所有指标不予考察)。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36(19.4±11.3)个月。术后1例出现严重低血钾、低蛋白血症,转ICU治疗后好转;1例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抗凝治疗1个月后痊愈;术后无关节不稳及脱位、肺栓塞、股骨骨折、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13例可独立行走,3例可扶单拐行走,2例仍需坐轮椅出行。末次随访时,假体位置良好,无松动;Harris评分54~92(83.1±11.0)分,其中优7例、良8例、可1例、差2例,优良率15/18。结论SuperPATH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偏瘫侧股骨颈骨折,通过对后关节囊、外旋肌肉组织的保护可有效预防术后髋关节脱位,对假体的选择无限制性,对假体的安装角度无特殊要求,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后外侧入路 髋关节置换 偏瘫 股骨颈骨折
下载PDF
mippo微创入路和后外侧入路治疗Lauge-Hansen旋后外旋Ⅲ~Ⅳ度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4
作者 任冬 李伟 +2 位作者 杨正刚 刘忠鑫 黄楠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3期94-97,共4页
目的对比mippo技术微创入路和后外侧入路治疗踝关Lauge-Hansen旋后外旋Ⅲ~Ⅳ度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踝关节Lauge-Hansen旋后外旋Ⅲ~Ⅳ度患者60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mippo技术微创入路组(A组)和后外侧... 目的对比mippo技术微创入路和后外侧入路治疗踝关Lauge-Hansen旋后外旋Ⅲ~Ⅳ度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踝关节Lauge-Hansen旋后外旋Ⅲ~Ⅳ度患者60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mippo技术微创入路组(A组)和后外侧入路组(B组)各3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失血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踝关节疼痛持续时间、并发症、踝关节功能、骨愈合等情况。结果两组随访时间14~24月[(22±3)月]。A组切口长度、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VAS评分、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明显小于B组,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多于B组(P<0.05);术后3月A组患者骨折愈合优良率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骨折均达骨性愈合且无畸形愈合;术后12个月两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并发症率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均无切口感染、骨折畸形愈合、骨不连、内固定松脱等并发症发生。结论mippo技术对比后外侧入路治疗踝关节旋后外旋Ⅲ~Ⅳ度骨折均能较好恢复踝关节功能,但前者手术侵袭性更小、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疼痛持续时间更短,骨折愈合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PPO技术 经腓骨后外侧入路 踝关节旋后外旋型骨折
下载PDF
改良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
5
作者 段玉强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001-0004,共4页
观察改良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并对该术式在改善患者关节功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中的作用进行重点分析。方法 病史采集时间为2022.01~2023.06,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因患有髋关节疾病在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老... 观察改良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并对该术式在改善患者关节功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中的作用进行重点分析。方法 病史采集时间为2022.01~2023.06,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因患有髋关节疾病在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共58例。按照1:1的病例数组成比例并分组(随机法,2组),区分疗法(传统后外侧入路vs改良后外侧入路,即对照组vs观察组)后对比疗效。结果 观察组手术一般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效果良好,在改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中有积极作用,同时还具有并发症少的优势,故建议加强对此项术式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置换术 改良后外侧入路 治疗效果
下载PDF
侧卧位改良直接外侧入路与改良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周才盛 郑德攀 张国如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14-20,共7页
目的分析侧卧位改良直接外侧入路与改良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3年1月三亚中心医院收治的102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接受侧卧位改良... 目的分析侧卧位改良直接外侧入路与改良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3年1月三亚中心医院收治的102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接受侧卧位改良后外侧入路,研究组接受侧卧位改良直接外侧入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程度、血清学指标、髋关节功能、平衡功能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切口长度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下地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结果:①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③两组患者VAS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比较,结果:①不同时间点的PCT、CRP、ES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PCT、CRP、ESR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PCT、CRP、ESR评分低于对照组;③两组患者PCT、CRP、ESR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当日、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UCLA髋关节系统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结果:①不同时间点UCLA评分、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UCLA评分、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院当日、术后1个月UCLA评分、Harris评分比对照组高;③两组患者UCLA评分、Harris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当日、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的平衡功能评分(BBS)比较,结果:①不同时间点的BB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BB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院当日、术后1个月BBS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③两组患者BBS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侧卧位改良后外侧入路,侧卧位改良直接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效果更佳,可改善患者平衡功能与髋关节功能,促进术后康复,减轻软组织损伤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置换术 侧卧位改良直接外侧 高龄 侧卧位改良后外侧入路 并发症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临床疗效 被引量:1
7
作者 郝筱坤 林倩 于腾波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4期1015-1021,共7页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下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的早期疗效,为临床决策提供帮助。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5月~2022年10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20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10...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下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的早期疗效,为临床决策提供帮助。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5月~2022年10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20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100例行机器人辅助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100例行传统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 0.05),具有可比性。术中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3个月记录并比较髋臼前倾角、髋臼外展角、髋臼假体水平距离、髋臼假体垂直距离、股骨假体偏心距、股骨假体柄–干夹角、双下肢长度差,术后15个月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牛津大学髋关节评分、Berg平衡量表、遗忘关节评分(F-Js)评价患者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0.7个月,两组Harris评分、牛津髋关节评分评分、Berg平衡量表、双下肢长度差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传统THA相比,机器人辅助THA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多,具有一定学习曲线,但定位更加准确,髋臼假体的定位与植入更加精准,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及平衡能力能够得到更好的恢复,但其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机器人 后外侧入路 功能恢复
下载PDF
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翻修术中发现聚乙烯内衬磨损断裂1例并文献复习
8
作者 曹逊 夏天卫 +5 位作者 孙家豪 刘金柱 张志广 李志鹏 张富城 沈计荣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68-72,76,共6页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1例右侧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疼痛患者,入院后经综合诊断予行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翻修术。术前采用AIHIP系统进行术前设计,术中发现聚乙烯内衬磨损、断裂,但其髋臼臼杯骨长入良好,异常牢固,于是采取打磨臼杯内...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1例右侧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疼痛患者,入院后经综合诊断予行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翻修术。术前采用AIHIP系统进行术前设计,术中发现聚乙烯内衬磨损、断裂,但其髋臼臼杯骨长入良好,异常牢固,于是采取打磨臼杯内面,植入聚乙烯内衬,用骨水泥固定的方法进行翻修,而没有将股骨头、内衬和髋臼侧假体全部更换。手术顺利,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治愈出院。常规聚乙烯材料内衬损耗约为20年,该患者术后8年将内衬磨穿、断裂,且未造成假体进一步松动,较为特殊。该研究就其断裂原因和治疗翻修方法展开讨论,交流手术、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并回顾相关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翻修术 AIHIP系统 后外侧入路 聚乙烯内衬 案例报道
下载PDF
经皮辅助上方关节囊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9
作者 张重阳 张明勇 +3 位作者 闵圣炜 刘盾 覃鑫 王喆敏 《骨科》 CAS 2024年第4期353-356,共4页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与经皮辅助上方关节囊入路(SuperPATH)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手术治疗的26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的临床数据。按照手术入路分为SuperP...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与经皮辅助上方关节囊入路(SuperPATH)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手术治疗的26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的临床数据。按照手术入路分为SuperPATH入路组和后外侧入路组,SuperPATH入路组43例,男25例,女18例,年龄为(70.00±3.24)岁;后外侧入路组219例,匹配后纳入43例,其中男22例,女21例,年龄为(69.67±3.29)岁。对比两组病人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首次下地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3天、1周和1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Harris评分。结果两组病人手术均顺利完成。SuperPATH入路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及首次下地时间均少于后外侧入路组,术后3天和1周的VAS评分低于后外侧入路组,而术后3天和1周的Harris评分则较高。SuperPATH入路组与后外侧入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65%(2/43)、23.26%(10/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1个月VAS评分及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后外侧入路比较,采用SuperPATH入路进行THA治疗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可以缩短切口长度、减少疼痛、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加速病人康复,且在短期内能够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SuperPATH 后外侧入路 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侧卧位后外侧入路治疗踝部旋后-外旋型Ⅲ、Ⅳ度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
10
作者 陆晨星 陈凤华 +2 位作者 许炜民 刘琰 徐力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4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侧卧位后外侧入路治疗踝部旋后-外旋型Ⅲ、Ⅳ度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3年4月在泰州市中医院骨伤科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8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资料,其中40例选择仰卧位后内侧入路的患者设为对照组,4... 目的:探讨侧卧位后外侧入路治疗踝部旋后-外旋型Ⅲ、Ⅳ度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3年4月在泰州市中医院骨伤科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8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资料,其中40例选择仰卧位后内侧入路的患者设为对照组,40例选择侧卧位后外侧入路手术设为研究组。对两组的手术情况及术后情况进行对比,并对比两组手术前后的踝关节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失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用时、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方面对比,研究组均比对照组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天,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疼痛评分、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研究组的踝关节活动度、足踝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旋后-外旋型Ⅲ、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选择侧卧位后外侧入路可在不增加术中失血量的情况下,获得比后内侧入路更好的临床疗效,其对于患者足踝功能、踝关节活动受限等情况均可有效改善,还可减轻术后患者的疼痛感受和炎症反应,降低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使患者得以顺利出院,对骨折的愈合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后-外旋型 踝关节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后外侧入路 后内侧
下载PDF
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三踝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清华 钟南 曾辉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0期36-41,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三踝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2年12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三踝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传统组(n=40)和改良组(n=40)。改良组给予改良后外侧...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三踝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2年12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三踝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传统组(n=40)和改良组(n=40)。改良组给予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传统组给予传统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1d、3d、1周疼痛程度,术前、术后6个月踝关节活动度及踝关节功能,术前、术后第1天炎症因子及并发症。结果:改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后1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踝关节跖屈、背伸活动度、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均升高,改良组踝关节背伸活动度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两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均升高,改良组CRP、PCT水平略低于传统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肢感觉麻痹、感染发生率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三踝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方面,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具有与传统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相当的手术效果,且不影响患者术后炎症相关因子水平,但相较而言,改良后患者疼痛程度更轻,踝关节功能恢复越快,术后并发症也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后外侧入路 内侧 切开复位内固定 三踝骨折 踝关节功能
下载PDF
直接前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秦征兵 段文博 +1 位作者 陈胜伟 张卓鹏 《淮海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160-164,共5页
目的:比较直接前入路(DAA)与传统后外侧入路(PLA)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20年5月—2023年5月行THA治疗的100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DAA组(n=52)和PLA组(n=48),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2组... 目的:比较直接前入路(DAA)与传统后外侧入路(PLA)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20年5月—2023年5月行THA治疗的100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DAA组(n=52)和PLA组(n=48),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切口长度、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和血清疼痛介质[P物质(SP)、前列腺素E 2(PGE 2)、5羟色胺(5-HT)、一氧化氮(NO)]水平,应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定量表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比较2组假体情况(前倾角与外展角)、髋关节被动角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DAA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周期分别为(9.58±2.60)cm、(128.00±15.30)mL、(295.96±100.47)mL、(4.30±0.65)d,均小于PLA组的(13.30±3.69)cm、(167.80±18.32)mL、(428.00±120.63)mL、(6.48±0.71)d,手术用时为(82.78±10.15)min,长于PLA组的(63.58±8.8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DAA组患者SP、PGE2、5-HT及NO水平分别为(226.48±18.63)ng/mL、(32.88±4.00)pg/mL、(1.96±0.33)μmo/L、(29.10±4.68)μmo/L,低于PLA组的(280.47±21.68)ng/mL、(47.90±5.18)pg/mL、(3.00±0.41)μmo/L、(44.63±5.18)μmo/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DAA组患者Harris总分为(84.30±8.80)分,高于PLA组的(76.68±7.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月后,DAA组患侧髋关节被动角度分别为(6.76±0.85)°、(5.35±0.66)°,小于PLA组的(9.35±1.75)°、(8.23±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2%,低于PLA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PLA入路相比,通过DAA入路行THA术对患者创伤更小,术后疼痛更轻,可加速患者髋关节功能及本体感觉的恢复,安全系数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直接前 后外侧入路 治疗效果
下载PDF
改良Hardinge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效果
13
作者 杨国平 王枝芝 +3 位作者 肖军 钱锐 毕声荣 邵启鹏 《医疗装备》 2024年第9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Hardinge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医院收治的160例接受THA治疗的股骨头坏死患者,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试验组(80例,采用改良Hardinge入... 目的探讨改良Hardinge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医院收治的160例接受THA治疗的股骨头坏死患者,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试验组(80例,采用改良Hardinge入路)和对照组(80例,采用传统后外侧入路)。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 d、3 d、1个月、6个月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术前和术后1、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HHS)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估],术后6个月下肢等长控制情况、并发症(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假体脱位)发生率,以及术后1、6个月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1个月,试验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HHS、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试验组HHS、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HH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下肢等长控制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试验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后外侧入路相比,采用改良Hardinge入路的THA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程度更轻,下肢等长控制情况更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且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HARDINGE 后外侧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头坏死
下载PDF
比基尼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肥胖患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对比研究
14
作者 王勤 杨洪伟 王晓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37-0143,共7页
评估比基尼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肥胖患者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疗效。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2年7月在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关节外科行全髋关节置换的60例(60髋)肥胖患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 评估比基尼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肥胖患者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疗效。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2年7月在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关节外科行全髋关节置换的60例(60髋)肥胖患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资料,其中经Bikini入路25例,后外侧入路3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血红蛋白含量、血清肌酸激酶(CK)、C反应蛋白(CRP)、切口长度、住院天数、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视觉模拟(VAS)评分、股四头肌和髋关节外展肌肌力恢复时间以及术后关节脱位发生率。结果 Bikini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股四头肌肌力恢复时间分别为(9.76±1.2)cm、(2.0±0.6)D,明显短于后外侧组的(13.6±1.3)cm、(5.0±0.8)D,术中失血量和术后切口引流量分别为(94.6±27.8)ml、(78.8±11.2)ml,明显少于后外侧组的(233.1±60)ml、(199.1±59.4)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ikini组患者术后24 h的血清CK水平、VAS评分为(251.8±17.9)U/L、(2.6±0.8)分,明显低于后外侧组的(336.5±34.2)U/L、(4.1±0.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ikini组患者术后无脱位发生,后外侧组术后脱位为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kini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肥胖患者股骨头坏死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高。Bikini入路切口小、出血较少、对肌肉损伤小、术后疼痛少、股四头肌肌力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对于肥胖患者是比较理想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全髋关节置换术 Bikini 后外侧入路 疗效
下载PDF
微创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健 《大医生》 2024年第11期83-86,共4页
目的 观察微创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至2023年10月百色市田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后... 目的 观察微创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至2023年10月百色市田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后外侧入路,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后外侧入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骨愈合指标、髋关节功能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更短、首次下床时间更短、输血量更少(均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水平均降低,骨钙素(BGP)、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ⅠNP)水平均提高,且观察组TRACP-5b水平低于对照组,BGP、PⅠ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升高、髋臼前倾角均扩大、髋臼外展角均缩小,且观察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髋臼前倾角和髋臼外展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采用微创后外侧入路有利于减轻手术创伤,促进骨愈合和髋关节功能恢复,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微创后外侧入路 骨愈合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直接前入路和后外侧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早期的临床疗效对比
16
作者 谢瑞堂 刁百新 莫似环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4年第6期344-349,共6页
目的分析对比直接前入路(DAA)和后外侧入路(PA)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早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2年5月于广西贵港市港北区人民医院骨科就诊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26例资料,依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 目的分析对比直接前入路(DAA)和后外侧入路(PA)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早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2年5月于广西贵港市港北区人民医院骨科就诊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26例资料,依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DAA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PA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各63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术后早期恢复情况、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Harris功能评分、欧洲五维度健康量表(EQOL-5D)变化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DAA组各项手术基本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P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各治疗组VAS评分均逐渐降低(P<0.05),且DAA组术后3 d、7 d VAS评分低于PA[(4.1±0.4)分vs.(5.0±0.7)分,(2.2±0.9)分vs.(3.6±0.8)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各治疗组Harris评分均逐渐升高(P<0.05),且DAA组Harris评分在术后3个月、6个月均显著高于PA组[(74.6±7.6)分vs.(68.3±6.6)分,(85.9±9.7)分vs.(79.8±7.4)分,P<0.05]。与术前相比,各治疗组EQ-VAS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其中DAA组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9%)低于PA组(20.6%,P<0.05)。结论针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应用DAA术式比PA术式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早期临床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老年 直接前 后外侧入路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早期临床疗效
下载PDF
后外侧入路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及预后观察
17
作者 高凯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4年第10期1521-1523,1526,共4页
目的探究后踝骨折患者应用后外侧入路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后踝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后外侧入路,研究组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对照... 目的探究后踝骨折患者应用后外侧入路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后踝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后外侧入路,研究组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疼痛及踝关节功能评分、踝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伤口拆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系统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内翻、背伸、跖屈、外翻等踝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后踝骨折患者在后外侧入路下予以空心螺钉和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下均可获得理想效果,但应用空心螺钉治疗操作更加简单,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且术后恢复较好,踝关节稳定性更强,踝关节活动度更大,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踝骨折 后外侧入路 空心螺钉内固定 支撑钢板内固定
下载PDF
后外侧入路钢板+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外、后踝骨折
18
作者 何晶 高胜飞 +1 位作者 吴云刚 刘涛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3期434-438,共5页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钢板+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外、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外侧入路钢板+空心钉内固定治疗124例外、后踝骨折患者,记录切口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6...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钢板+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外、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外侧入路钢板+空心钉内固定治疗124例外、后踝骨折患者,记录切口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6个月。117例切口一期愈合,4例因切口渗出延长拆线时间至术后3周,2例因皮肤坏死行清创治疗,1例因切口感染行清创+负压引流。术后2例腓骨肌腱炎,均对症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未发现[足母]长屈肌挛缩者。124例骨折均愈合,时间3~5个月。末次随访时,124例均可完全负重行走,其中5例轻度跛行;踝关节背伸20°~28°、跖屈34°~45°;采用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评价踝关节功能:优99例,良18例,可7例,优良率为94.4%。结论后外侧入路钢板+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外、后踝骨折简便易行,软组织损伤小,且内固定物可获得良好的软组织覆盖,治疗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外侧入路 钢板内固定 空心钉内固定 外、后踝骨折
下载PDF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行前方入路和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观察
19
作者 吴松 王林 《贵州医药》 2024年第1期103-105,共3页
目的观察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行前方入路和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方法将446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前方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n=176)和对照组(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n=270)。观察两组相关... 目的观察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行前方入路和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方法将446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前方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n=176)和对照组(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n=270)。观察两组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出血量、引流量、部分负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或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1周,两组Harris、VA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3个月,两组Harris评分均升高,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髋关节活动度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3个月,两组髋关节活动度均升高,且观察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前方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创伤小,术后恢复时间短,髋关节功能恢复好,增大髋关节活动度,减轻疼痛感,并发症少且生活质量高,整体效果优于后外侧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髋部骨折 前方 后外侧入路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前外侧与后外侧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效果比较
20
作者 王玉玺 黄永华 李书良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7期144-146,共3页
目的:比较前外侧与后外侧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3年7月于该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行后外侧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 目的:比较前外侧与后外侧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3年7月于该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行后外侧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研究组行前外侧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水平,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Harris髋关节功能量表(HH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两组HH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术后1、3个月HH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 d,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外侧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可改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提高髋关节功能评分,降低疼痛评分,效果优于后外侧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但需延长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 后外侧入路 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功能 疼痛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