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后现代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与实践——陈世丹教授访谈录 |
许晶
陈世丹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CSSCI
|
2023 |
2
|
|
2
|
后现代文学的共生与反思——兼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取向 |
胡铁生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9
|
|
3
|
在平面上生产“深度”——后现代文学意识话语与写作尺度 |
王岳川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1
|
|
4
|
《玻璃山》:巴塞尔姆对后现代文学存在的诘问 |
刘爱英
|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
2006 |
4
|
|
5
|
美国后现代文学随机性主导的世界观研究 |
莫宇芬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6
|
后现代文学与中国当代先锋文学 |
李斌
|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
1999 |
1
|
|
7
|
浅谈后现代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
苏娉
|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2013 |
1
|
|
8
|
构建中国后现代文学的精神谱系——评张立群《中国后现代文学现象研究》 |
刘波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0 |
|
9
|
欧美后现代文学走向艺术消费的浅析 |
沈明煊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10
|
“戏仿艺术”在后现代文学中的地位——以伊什梅尔·里德的作品为例 |
鲁晓川
|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
2015 |
0 |
|
11
|
试论后现代文学艺术的美学风格 |
谭德生
|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04 |
0 |
|
12
|
试析欧美后现代文学作品对生态电影的影响 |
胡曦
|
《神州》
|
2018 |
0 |
|
13
|
后现代文学主体价值的重建 |
宋淑惠
|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
4
|
|
14
|
后现代文学文本分析方法及其对俄罗斯文学教学的启示——以托尔斯泰娅的《野猫精》为例 |
刘淑梅
金晓满
|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
2012 |
1
|
|
15
|
时空压缩与后现代文学想象--大卫·哈维的空间理论阐释与文学表征 |
宁云中
|
《湖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16
|
后现代文学非人类他者形象的塑造及其意义--《纳尼亚传奇》与《哈利·波特》对比研究 |
胡铁生
韩松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5
|
|
17
|
不再拒绝崇高——对后现代文学的另一种理解 |
龚昊
|
《理论与创作》
|
2007 |
1
|
|
18
|
后现代文学与中国当代先锋文学 |
李斌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9 |
1
|
|
19
|
后现代文学的斑马线——从一部网络小说谈起 |
吴冠军
|
《粤海风》
|
1998 |
7
|
|
20
|
从黑色幽默小说看西方后现代文学的反审美 |
张金玲
|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