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9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草苷抑制吗啡引起的神经损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建新 杨孝来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4-560,共7页
目的:探讨甘草苷对吗啡引起神经损伤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侧脑室注射吗啡建立神经损伤模型;腹腔注射甘草苷5 d和10 d,采用病理学观察、蛋白免疫印迹、细胞活力、凋亡及原代神经元分化检测。结果:吗啡处理之后,皮层组织中神经元减... 目的:探讨甘草苷对吗啡引起神经损伤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侧脑室注射吗啡建立神经损伤模型;腹腔注射甘草苷5 d和10 d,采用病理学观察、蛋白免疫印迹、细胞活力、凋亡及原代神经元分化检测。结果:吗啡处理之后,皮层组织中神经元减少,原代神经元细胞相对活力下降,凋亡数目增加,轴突断裂和胞体缩小;甘草苷给药后,细胞活力显著改善;轴突、树突及胞体结构逐渐完整,细胞凋亡情况减轻;蛋白Akt在473位点和PKA在197位点的磷酸化水平下降,自噬相关蛋白Becline和LC3B1/2不变。结论:甘草苷显著抑制吗啡引起的神经元分化抑制和神经元凋亡,这些作用可能是通过甘草苷协同吗啡对Akt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苷 吗啡 细胞凋亡 神经元分化
下载PDF
氢吗啡酮静脉自控镇痛与皮下注射对口腔肿瘤患者术后疼痛控制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圆 支延康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 :比较氢吗啡酮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与皮下注射对口腔肿瘤患者术后镇痛的疼痛控制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口腔肿瘤术后患... 目的 :比较氢吗啡酮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与皮下注射对口腔肿瘤患者术后镇痛的疼痛控制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口腔肿瘤术后患者20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试验组采用氢吗啡酮PCIA镇痛,对照组采用氢吗啡酮皮下注射镇痛。比较2组疼痛控制效果(BPI-C评分)、血清标志物[前列腺素E2(PGE2)、5羟色胺(5-HT)、一氧化氮(NO)、生长激素(GH)、皮质醇(Cor)、泌乳素(PRL)]、炎症因子表达水平[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睡眠质量(失眠严重指数)及安全性。采用SPSS 2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48 h,试验组BPI-C评分中的目前疼痛程度、平均疼痛程度、过去24 h内最痛的疼痛程度、过去24 h内最轻的疼痛程度、过去24 h内接受疼痛处置后疼痛缓解程度评分及PGE2、5-HT、NO、GH、Cor、PRL、TNF-α、IL-6、IL-1β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试验组ISI评分中的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早醒、睡眠模式、日常功能、生活质量、睡眠问题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为13.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肿瘤术后患者应用氢吗啡酮PCIA,不仅能有效缓解疼痛感受,还能降低血清疼痛介质及炎症因子表达,进而减轻应激反应,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静脉自控镇痛 皮下注射 口腔肿瘤 术后镇痛
下载PDF
肝脏肿瘤微波消融术中氢吗啡酮与吗啡的 镇痛效果比较
3
作者 牛树国 郑宁刚 +3 位作者 刘源 颜克松 谢凡 柴文晓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108-113,共6页
目的比较氢吗啡酮与吗啡在肝脏肿瘤微波消融术(MWA)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1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肝脏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CT引导下MWA治疗,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 目的比较氢吗啡酮与吗啡在肝脏肿瘤微波消融术(MWA)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1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肝脏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CT引导下MWA治疗,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脱落3例,最终纳入25例,试验组术中使用氢吗啡酮镇痛,对照组术中使用吗啡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术前(T_(0))、穿刺时(T_(1))、消融5 min时(T_(2))、消融10 min时(T_(3))术中最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时的生命体征及VAS评分等,评价两组药物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组间、时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T_(2)及T_(3)时的收缩压高于T_(0)及T_(1)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最大VAS评分时呼吸频率比较,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氢吗啡酮对局部麻醉下肝脏肿瘤MWA中的镇痛效果优于吗啡,二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接近。术中疼痛会引起收缩压升高,但吗啡可减轻术中血压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微波消融术 镇痛 吗啡 吗啡
下载PDF
盐酸氢吗啡酮超前镇痛对全身麻醉腔镜手术患者的作用
4
作者 石小龙 张宏鑫 +4 位作者 薛华燕 闫振弘 宋禹强 马平康 章云飞 《西北药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76-180,共5页
目的探讨盐酸氢吗啡酮超前镇痛对全身麻醉腔镜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98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麻醉的基础上予以盐酸氢吗啡酮超前镇痛。记... 目的探讨盐酸氢吗啡酮超前镇痛对全身麻醉腔镜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98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麻醉的基础上予以盐酸氢吗啡酮超前镇痛。记录2组患者的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和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分别于患者手术结束时(t_(1))、手术后1 h(t_(2))、手术后4 h(t_(3))、手术后12 h(t_(4))和手术后24 h(t_(5)),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者阵痛效果进行评分;于t_(0)、t_(1)和t_(2)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于t_(0)和t_(1)检测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和皮质醇水平,并记录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_(0)相比,t_(1)、t_(2)、t_(3)和t_(4)时间点2组患者的VA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t_(1)和t_(2)时间点2组患者TNF-α、IL-10和IL-6水平均较t_(0)时升高,且观察组TNF-α和IL-6水平更低,IL-10水平更高(P<0.05);t_(1)时2组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和皮质醇水平较t_(0)均升高,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氢吗啡酮超前镇痛可减少全身麻醉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躁动,缓解应激反应,减轻炎性反应,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氢吗啡 超前镇痛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镇痛效果 炎症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与氢吗啡酮复合滴鼻在腺样体手术患儿术前母婴分离镇静中的应用
5
作者 李长松 李云祥 +2 位作者 李小静 孙灿林 姜琳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31-35,共5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与氢吗啡酮复合滴鼻在小儿腺样体手术术前母婴分离过程中的麻醉镇静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8月择期行腺样体手术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1.5μg/kg右美托咪定复合3...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与氢吗啡酮复合滴鼻在小儿腺样体手术术前母婴分离过程中的麻醉镇静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8月择期行腺样体手术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1.5μg/kg右美托咪定复合30μg/kg氢吗啡酮滴鼻术前镇静,对照组采用1.5μg/kg右美托咪定滴鼻术前镇静。比较两组患儿滴鼻前(T0)、滴鼻后5 min(T1)、15 min(T2)、25 min(T3)各时间点镇静程度(RASS)评分,母婴分离时(T4)的镇静情绪评分,开放静脉时(T5)的睡眠障碍量表(ESS)评分及各时间点脉搏氧饱和度(SpO_(2))和心率(HR)的变化,全麻诱导期扣面罩接受程度评分,苏醒期躁动评分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T1~T3时间点RASS评分、T5时间点ESS评分、苏醒期躁动评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T4时间点镇静情绪评分、诱导期扣面罩接受程度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惊醒哭闹患儿例数和需辅助麻醉患儿例数,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T0~T5时间点HR、SpO_(2)水平变化均不显著(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氢吗啡酮术前滴鼻,安全有效,利于腺样体手术患儿与父母安静分离,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吗啡 儿童 术前滴鼻镇静 母婴分离
下载PDF
氢吗啡酮联合低剂量异丙嗪在终末期老年癌性疼痛患者中的应用
6
作者 杨影 李孝男 +2 位作者 李晓男 方艳秋 侯俊杰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4年第6期680-684,共5页
目的 探讨低剂量异丙嗪联合氢吗啡酮在终末期老年癌性疼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选取吉林省人民医院2022年4—12月收治的58例终末期老年癌性疼痛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试... 目的 探讨低剂量异丙嗪联合氢吗啡酮在终末期老年癌性疼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选取吉林省人民医院2022年4—12月收治的58例终末期老年癌性疼痛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试验组采用低剂量异丙嗪联合氢吗啡酮止痛治疗,对照组采用单药氢吗啡酮止痛治疗。比较两组疼痛情况[数字疼痛分级法(NRS)评估]、氢吗啡酮的日均使用剂量、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精神状态[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两组治疗后RN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P<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7天,试验组氢吗啡酮日用量、PSQI评分及HAMD、HAM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便秘、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嗜睡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氢吗啡酮联合低剂量异丙嗪可以有效缓解终末期老年癌症患者的难治性癌性疼痛,且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异丙嗪 癌性疼痛
下载PDF
氢吗啡酮与吗啡鞘内输注对顽固性癌痛患者疼痛的影响
7
作者 张大钊 张海亮 贺清明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2期156-159,共4页
目的探讨氢吗啡酮与吗啡鞘内输注对顽固性癌痛患者疼痛介质和应激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疼痛科收治的82例顽固性癌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鞘内吗啡患者自控镇痛,观察组给予鞘内氢吗啡酮患者自控镇痛... 目的探讨氢吗啡酮与吗啡鞘内输注对顽固性癌痛患者疼痛介质和应激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疼痛科收治的82例顽固性癌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鞘内吗啡患者自控镇痛,观察组给予鞘内氢吗啡酮患者自控镇痛。记录两组患者测试前1d、自控镇痛后1d、出院时、术后30d、60d、90d NRS评分、疼痛爆发次数和疼痛介质、应激激素水平以及给药前、给药后2、4、8、24、48h等各时间点镇静Ramsay评分情况。结果两组组内各时间点NRS评分较测试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60d和术后90d爆发疼痛次数较鞘内自控镇痛后1d和出院时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介质和应激激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给药后各时间点Ramsay评分较给药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顽固性癌痛患者采取氢吗啡酮鞘内输注镇痛效果显著,还可有效降低患者5-HT、NO、PGE2、Cor、GH、PRL等疼痛介质和应激激素水平,镇静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吗啡 鞘内输注 癌痛 疼痛介质 应激激素 镇静评分
下载PDF
吗啡预处理对心力衰竭大鼠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8
作者 朱雪莲 韩曦 +3 位作者 温禹 耿志海 郭红 辛险峰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3期2201-2208,共8页
目的 探讨吗啡预处理对心力衰竭大鼠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 选取30只体重200~220 g的SD健康SPF级实验大鼠,适应环境1周后,用盐酸阿霉素(ADR)腹腔注射造模心力衰竭(除对照组给生理盐水外,其余按1.5 ml/kg注射,1次/周,共6周,8 ... 目的 探讨吗啡预处理对心力衰竭大鼠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 选取30只体重200~220 g的SD健康SPF级实验大鼠,适应环境1周后,用盐酸阿霉素(ADR)腹腔注射造模心力衰竭(除对照组给生理盐水外,其余按1.5 ml/kg注射,1次/周,共6周,8 d后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30%表示模型建立成功)。40只大鼠中,20只造模,10只为正常对照,第8周将造模成功的2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吗啡预处理组,每组各10只,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不干预,吗啡预处理组灌注吗啡0.050 mg/kg,输注5 min,停5 min,重复3次。实验完成后,处死大鼠并进行腹腔静脉采血,随后通过离心分离上清液,用ELISA方法测定血浆中的BNP、ET-1和IL-6含量;同时,使用生理记录仪测量左心室的收缩末压(LVSP)、舒张末压(LVEDP),以及其内压的最大上升(+dp/dtmax)和下降(-dp/dtmax)速度;取大鼠心肌组织进行Western blot检测p38MAPK、p-p38MAPK蛋白表达;用RT-PCR检测p38MAPK mRNA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和吗啡预处理组的左心室收缩压(LVSP)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则高于对照组。左心室内压的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在这两个组中均低于对照组,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则高于对照组。吗啡预处理组的这些指标介于模型组和对照组之间,所有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吗啡预处理组血清BNP、ET-1和IL-6含量均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吗啡预处理组上述指标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与吗啡预处理组大鼠心肌组织中p38MAPK、p-p38MAPK的表达显著升高,吗啡预处理组表达介于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NA表达实验表明,模型组与吗啡处理组的心肌p38MAPK mRNA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心力衰竭大鼠模型。结果显示,吗啡预处理对部分心功能指标有显著改善,同时能降低血清中相关因子的浓度,并调节心肌组织中的关键蛋白和mRNA表达。这些发现表明,吗啡可能通过影响p38MAPK信号传导通路来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心力衰竭大鼠 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
下载PDF
盐酸氢吗啡酮注射液用于危重症患者镇痛治疗的量效关系及安全性
9
作者 郭树明 倪震博 +1 位作者 杨妍 孟祥云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875-878,共4页
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在危重症患者镇痛治疗中盐酸氢吗啡酮注射液的最佳有效剂量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2月甘肃省中医院收治的危重症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B组、C组、D组各50例,分别予以不同... 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在危重症患者镇痛治疗中盐酸氢吗啡酮注射液的最佳有效剂量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2月甘肃省中医院收治的危重症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B组、C组、D组各50例,分别予以不同剂量盐酸氢吗啡酮注射液,A组2~5μg/(kg·h)、B组6~9μg/(kg·h)、C组10~13μg/(kg·h)、D组14~17μg/(kg·h)。记录并分析每组患者在2、6、12、24及48 h各时间点的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四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均下降,其中C组、D组VAS评分较其他两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四组患者CPOT评分均改善,且C组、D组CPOT评分较其他两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在给药后2 h、12 h、24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低于A组、B组、D组的8.00%、12.00%、2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比四组不同剂量的盐酸氢吗啡酮注射液的镇痛效果中发现,C、D两组的VAS评分及CPOT评分较优、相应指标波动较小。但分析不良反应发现,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4.00%远远大于C组,故采用C组10~13μg/(kg·h)剂量用于危重症患者镇痛治疗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氢吗啡酮注射液 危重症患者 镇痛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鞘内输注盐酸氢吗啡酮对癌性疼痛患者的镇痛效果临床分析
10
作者 张平 张轩搏 李仁淑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 ]观察鞘内输注盐酸氢吗啡酮对癌性疼痛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口服给予吗啡缓释片治疗改为鞘内植入盐酸氢吗啡酮泵术治疗的50例癌性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改变镇痛方式前后的疼痛评分、生活质量、用药量、24 h内爆发痛次... [目的 ]观察鞘内输注盐酸氢吗啡酮对癌性疼痛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口服给予吗啡缓释片治疗改为鞘内植入盐酸氢吗啡酮泵术治疗的50例癌性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改变镇痛方式前后的疼痛评分、生活质量、用药量、24 h内爆发痛次数及阿片类药物导致的恶心、呕吐、戒断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鞘内植入盐酸氢吗啡酮泵的50例癌性疼痛患者术后24 h的NRS评分明显降低(P <0.05),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症状明显缓解.3例发生戒断反应;癌症发生骨转移与否与药物无相关性(P> 0.05),癌症骨转移患者术后用药量明显降低(P <0.05);癌症发生骨转移与否与爆发痛次数无相关性(P> 0.05),但术前癌症骨转移患者爆发痛次数呈增多趋势,术后爆发痛次数明显减少(P <0.05).[结论 ]鞘内植入盐酸氢吗啡酮泵可降低癌性疼痛患者的疼痛评分,减少用药量及24 h内爆发痛次数,降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戒断反应发生率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性疼痛 鞘内植入泵 盐酸氢吗啡 镇痛效果
下载PDF
氢吗啡酮或吗啡用于鞘内药物输注系统治疗癌痛的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11
作者 李荣荣 袁红斌 +1 位作者 王洋洋 何星颖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90-998,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氢吗啡酮或吗啡用于鞘内药物输注系统(IDDS)治疗癌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维普网、CBM、PubMed、Cochrane Library、Ovid等中英文文献数据库,查找鞘内输注氢吗啡酮或吗啡治疗癌痛的随机对... 目的系统评价氢吗啡酮或吗啡用于鞘内药物输注系统(IDDS)治疗癌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维普网、CBM、PubMed、Cochrane Library、Ovid等中英文文献数据库,查找鞘内输注氢吗啡酮或吗啡治疗癌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3年8月31日。由2位研究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独立检索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根据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工具对RCT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RCT、544例患者,其中氢吗啡酮组282例、吗啡组26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治疗后疼痛评分与暴发痛发生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吗啡组相比,氢吗啡酮组恶心呕吐、便秘及嗜睡发生率均下降(P≤0.05),且氢吗啡酮组生活质量优于吗啡组(P<0.05)。结论经IDDS输注氢吗啡酮治疗癌痛的疗效与吗啡相当,氢吗啡酮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性疼痛 鞘内药物输注系统 吗啡 吗啡 META分析
下载PDF
鞘内注射吗啡在老年重度癌性疼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2
作者 朱琳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5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吗啡在老年重度癌性疼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泰安市肿瘤防治院收治的90例老年重度癌性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硬膜外组和鞘内组,各45例。硬膜外组实施硬膜外注射吗啡...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吗啡在老年重度癌性疼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泰安市肿瘤防治院收治的90例老年重度癌性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硬膜外组和鞘内组,各45例。硬膜外组实施硬膜外注射吗啡镇痛,鞘内组实施鞘内注射吗啡镇痛。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镇痛后7、14、30d,两组每日吗啡平均用量低于镇痛前,且鞘内组低于硬膜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后24h,两组运动状态下及静息状态下癌性疼痛评分均低于镇痛前,且鞘内组低于硬膜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后1个月,鞘内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硬膜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鞘内注射吗啡在老年重度癌性疼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减少吗啡用量,提高镇痛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癌性疼痛 鞘内注射 硬膜外注射 吗啡
下载PDF
氢吗啡酮与舒芬太尼在骨科老年患者术后镇痛及谵妄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13
作者 王寅 温传允 满金钰 《中外医疗》 2024年第34期21-24,37,共5页
目的探讨氢吗啡酮与舒芬太尼在骨科老年患者术后镇痛及谵妄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于泰州市人民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5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不同麻醉方法分为对照组、探究组,每组75例。两组均予静... 目的探讨氢吗啡酮与舒芬太尼在骨科老年患者术后镇痛及谵妄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于泰州市人民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5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不同麻醉方法分为对照组、探究组,每组75例。两组均予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对照组应用舒芬太尼,而探究组则应用氢吗啡酮。对比两组PCIA使用情况、疼痛水平、炎症反应水平、谵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探究组自动进药量、按压次数及实际有效进药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镇痛后,两组疼痛程度优于镇痛前,且探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镇痛后,两组炎症因子水平低于镇痛前,且探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探究组术后谵妄发生率为0(0/75)及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33%(4/75),均低于对照组的8.00%(6/75)、16.00%(12/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40,4.478;P均<0.05)。结论氢吗啡酮在骨科老年患者术后镇痛及谵妄控制中的应用效果优于舒芬太尼,能够更有效减轻患者疼痛,降低炎症反应水平,并减少谵妄及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舒芬太尼 骨科老年患者 术后镇痛 谵妄控制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硫酸吗啡及硫酸吗啡缓释片的有关物质
14
作者 刘海涛 寇晋萍 +2 位作者 侯金凤 刘琦 车宝泉 《中国药事》 CAS 2024年第7期807-820,共14页
目的:建立硫酸吗啡及其制剂杂质谱分析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HPLC法)。方法:使用ACQUITY UPLC HSS C_(18)(100 mm×2.1 mm,1.8μm)色谱柱,以0.101%庚烷磺酸钠溶液(用50%磷酸溶液调节pH至2.6)和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35℃,流速0.... 目的:建立硫酸吗啡及其制剂杂质谱分析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HPLC法)。方法:使用ACQUITY UPLC HSS C_(18)(100 mm×2.1 mm,1.8μm)色谱柱,以0.101%庚烷磺酸钠溶液(用50%磷酸溶液调节pH至2.6)和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35℃,流速0.3 mL·min^(-1),检测波长230 nm。结果:本方法可实现磷酸可待因(杂质A)、伪吗啡(杂质B)、东罂粟碱(杂质C)、10-羟基吗啡(杂质D)、吗啡酮(杂质E)、吗啡氮氧化物(杂质F)和14-羟基吗啡酮(杂质G,基因毒性杂质)之间及其他相邻杂质之间的良好分离,UHPLC的使用,大大减少了分析时间和有机溶剂甲醇的消耗量,更为绿色环保。结论:该方法首次将硫酸吗啡各已知杂质和14-羟基吗啡酮在UHPLC条件下同时分离,专属性良好,并用校正因子法对原料药和制剂中的7个已知杂质进行准确定量,且可同时测定硫酸吗啡原料药及其制剂硫酸吗啡缓释片中的有关物质,为原料药的选择和制剂工艺的控制提供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吗啡 硫酸吗啡缓释片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基因毒性杂质
下载PDF
比较氢吗啡酮与吗啡滴定自控静脉镇痛治疗对癌痛患者的影响
15
作者 常炜炜 孙颖川 刘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 比较癌痛患者采用氢吗啡酮与吗啡滴定自控静脉镇痛(PCIA)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08月至2022年08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共计82例癌痛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n=41)与对照组(n=41),对照组采用吗啡滴定PCIA治疗,研究组... 目的 比较癌痛患者采用氢吗啡酮与吗啡滴定自控静脉镇痛(PCIA)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08月至2022年08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共计82例癌痛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n=41)与对照组(n=41),对照组采用吗啡滴定PCIA治疗,研究组采用氢吗啡酮滴定PCIA治疗,对两组临床指标、疼痛程度、生命质量及不良反应比较。结果 研究组滴定成功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研究组滴定成功剂量、24 h用药剂量、24 h PCIA次数较对照组更少(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数字评分法(NRS)降低(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分提高(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研究组(4.88%)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31.71%)更低(P<0.05)。结论 与吗啡滴定相比,氢吗啡酮滴定PCIA应用于癌痛患者中,能够缩短滴定成功时间,减少滴定成功剂量、24 h用药剂量及24 h PCIA次数,缓解疼痛症状,提高生命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吗啡 滴定 自控静脉镇痛 癌痛
下载PDF
左侧星状神经节吗啡后处理在心肌梗死后重塑中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毛遂 陶辉 张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0-446,共7页
目的探讨左侧星状神经节(left stellate ganglion,LSG)吗啡后处理在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后重塑中的调控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心肌梗死组(MI组)、MI+生理盐水组(Control组)和MI+吗啡后处理组(M... 目的探讨左侧星状神经节(left stellate ganglion,LSG)吗啡后处理在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后重塑中的调控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心肌梗死组(MI组)、MI+生理盐水组(Control组)和MI+吗啡后处理组(MI+Morphine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构建大鼠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模型,随后采用经皮后入路法给予吗啡到LSG周围。4周后超声检测大鼠心功能变化;Masson染色检测纤维化改变;Western blot检测CollagenⅠ、CollagenⅢ蛋白表达;RT-qPCR检测ANP和BNP的mRNA表达;免疫荧光检测μ阿片受体(μopioid receptor,μOR)在LSG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浆和心肌组织中儿茶酚胺浓度。结果与Sham组相比,MI组大鼠心功能明显受损,心肌组织呈现纤维化改变,血浆和心肌组织中儿茶酚胺浓度明显增高。与Control组相比,MI+Morphine组减少MI后大鼠心肌纤维化胶原沉积,抑制心肌组织中ANP和BNP的表达,降低儿茶酚胺的浓度,改善MI大鼠的心功能。免疫荧光结果显示μOR在MI后LSG中有表达,并且在吗啡后处理后表达增高。结论本研究表明,LSG吗啡后处理在MI后重塑中有心肌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吗啡激动LSG中μOR,减少交感神经末梢儿茶酚胺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星状神经节 Μ阿片受体 吗啡 纤维化 儿茶酚胺
下载PDF
吸毒者尿样中3-β-D-葡萄糖醛酸吗啡、吗啡、O6-单乙酰吗啡和可待因的LC-MS/MS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梁晨 叶海英 +1 位作者 张玉荣 汪蓉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10年第4期224-227,共4页
建立吸毒者尿样中3-β-D-葡萄糖醛酸吗啡、吗啡、O6-单乙酰吗啡、可待因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尿样经固相萃取后,用C18液相柱分离,以含甲酸铵和甲酸的水、乙腈为流动相等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电离(ESI+),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 建立吸毒者尿样中3-β-D-葡萄糖醛酸吗啡、吗啡、O6-单乙酰吗啡、可待因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尿样经固相萃取后,用C18液相柱分离,以含甲酸铵和甲酸的水、乙腈为流动相等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电离(ESI+),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目标化合物。以化合物的保留时间、2对母离子/子离子对定性,尿样中3-β-D-葡萄糖醛酸吗啡的检测限为0.5μg.L-1,吗啡、O6-单乙酰吗啡、可待因的检测限为0.1μg.L-1;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在0.998以上;日内及日间精密度均在10%以内。该方法快速、灵敏、简便、可靠,能同时分析吸毒者尿样中的3-β-D-葡萄糖醛酸吗啡、吗啡、O6-单乙酰吗啡和可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 3-β-D-葡萄糖醛酸吗啡 吗啡 O6-单乙酰吗啡 可待因 固相萃取 尿样
下载PDF
电针联合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中重度癌痛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景超 黄新利 +3 位作者 石钟 辛鑫 梁志伟 余会敏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937-941,共5页
目的探究电针联合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重度癌症疼痛(癌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3年6月在廊坊市人民医院治疗的NSCLC中重度癌痛患者9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给予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观察组48例给予硫... 目的探究电针联合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重度癌症疼痛(癌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3年6月在廊坊市人民医院治疗的NSCLC中重度癌痛患者9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给予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观察组48例给予硫酸吗啡控释片联合电针治疗,2组均治疗14 d。观察比较2组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癌痛爆发次数、血清疼痛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内皮素-1(ET-1)、β-内啡肽(β-EP)、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E_(2)(PGE_(2))]水平、中医证候积分(气短、剧痛、乏力、胸肋胀满、口干舌燥积分和舌脉积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NRS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癌痛爆发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清IL-6、TNF-α、ET-1、5-HT、PGE_(2)水平和各项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血清β-EP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58%(43/4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8/48),对照组分别为60.42%(29/48)和45.83%(22/48),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电针联合硫酸吗啡控释片可明显减轻NSCLC中重度癌痛患者的疼痛,减少癌痛爆发次数,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机制可能与调节IL-6、TNF-α、ET-1、β-EP、5-HT、PGE_(2)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癌症疼痛 电针 硫酸吗啡控释片 癌痛爆发
下载PDF
吗啡中毒大鼠死后体内吗啡再分布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惠玲 马丽霞 +1 位作者 赵晏 唐承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33-335,344,共4页
目的 确定大鼠生前摄入吗啡量、死亡时间及各组织pH值在死后吗啡再分布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急、慢性吗啡中毒大鼠模型 ,测定死后 0~ 96h心血、心肌、肝、肾、脑组织吗啡含量 ,用pH计测定各检材的 pH值 ,并与相应检材的吗啡含量变化... 目的 确定大鼠生前摄入吗啡量、死亡时间及各组织pH值在死后吗啡再分布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急、慢性吗啡中毒大鼠模型 ,测定死后 0~ 96h心血、心肌、肝、肾、脑组织吗啡含量 ,用pH计测定各检材的 pH值 ,并与相应检材的吗啡含量变化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①吗啡急性中毒 (一次肌肉注射 10mg·kg- 1 )组和慢性中毒 (累计 7d肌肉注射吗啡总量 6 4 5mg·kg- 1 )组大鼠死后同一组织吗啡含量变化差异显著 ,如脑、肝、肾组织 ;②死后 0~ 96h吗啡中毒大鼠不同时间段 ,同一组织中的吗啡含量发生显著改变 ,如心血、心肌、肝组织、肾组织 ;③心血、肝、肾组织的pH值与该检材中的吗啡含量变化呈负相关。结论 吗啡中毒大鼠死后体内吗啡再分布受大鼠生前摄入吗啡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中毒 大鼠 影响因素 死后吗啡再分布 生前吗啡摄入量 死亡时间
下载PDF
苯磺酸瑞马唑仑联合氢吗啡酮对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及循环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卢志萍 邓兴 +3 位作者 詹安南 阙敢波 胡金金 郭璐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2期2053-2055,共3页
目的:探讨苯磺酸瑞马唑仑联合氢吗啡酮对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及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9月在我科行机械通气治疗的84例患者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2例)采用氢吗啡... 目的:探讨苯磺酸瑞马唑仑联合氢吗啡酮对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及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9月在我科行机械通气治疗的84例患者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2例)采用氢吗啡酮联合右美托咪定进行镇静治疗,观察组(42例)采用氢吗啡酮联合苯磺酸瑞马唑仑进行镇静治疗,目标镇静深度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RASS)维持在-2~0分。对比两组患者给药前(T_(0))、给药后10min(T_(1))、给药后60min(T_(2))及给药后180min(T_(3))时镇静镇痛(RASS评分)及体循环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情况,对比镇静前后呼吸力学指标差异。结果:T_(1~3)时观察组CPOT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T_(1~2)时RA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T_(1~2)时观察组MAP、HR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T_(3)时组间MAP、H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观察组P_(tp-ee)值显著低于对照组,而P_(tp-ei)和△P_(tp)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丙泊酚剂量、停药至拔管时间及苏醒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磺酸瑞马唑仑联合氢吗啡酮应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中可以起到快速镇静—镇痛效果,并且对患者体循环影响较小,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机械通气 苯磺酸瑞马唑仑 吗啡 镇静 体循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