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氟醇类化合物应用及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郑素贞 曹晓雁 +2 位作者 周强 王月娟 罗孟飞 《化工生产与技术》 CAS 2012年第5期6-12,67,共7页
叙述了含氟醇类化合物在医药、农药、含氟表面活性剂、染料、能源等方面的应用以及国内外在合成含氟醇类化合物上的研究成果,评述了各种合成方法的优缺点,并对含氟醇类化合物合成的发展趋势作出了展望。认为相催化加氢路线可应用于高沸... 叙述了含氟醇类化合物在医药、农药、含氟表面活性剂、染料、能源等方面的应用以及国内外在合成含氟醇类化合物上的研究成果,评述了各种合成方法的优缺点,并对含氟醇类化合物合成的发展趋势作出了展望。认为相催化加氢路线可应用于高沸点含氟醇的合成,而气相催化加氢路线适于低沸点含氟醇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醇类化合物 含氟药物 含氟溶剂 催化加氢
下载PDF
含氟醇的制备方法评述 被引量:2
2
作者 柯毅民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08年第6期46-49,共4页
综述了各种含氟醇的合成方法。详细介绍了由1-碘-1H,1H,2H,2H-全氟烷转化为含氟醇的方法和表征方法。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关键词 含氟醇 1-碘-1H 1H 2H 2H-全氟烷 制备方法 表征
下载PDF
含氟醇的制备方法
3
《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 2004年第7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含氟醇 制备 自由基产生剂 受酸剂 四氟乙烯
下载PDF
含氟调聚醇的制备 被引量:2
4
作者 柏荣 孙凌云 李斌 《有机氟工业》 CAS 2007年第4期9-12,共4页
以四氟乙烯和甲醇为原料,在溶剂和自由基引发剂存在下调聚反应生成通式为H(CF:CF2)nCH:OH(n为1~6)的含氟醇,通常都生成低聚合度(n为1~3)的含氟多聚醇,要获得高纯度的高聚合度(n为4~5)的含氟多聚醇极不容易。介绍了在合... 以四氟乙烯和甲醇为原料,在溶剂和自由基引发剂存在下调聚反应生成通式为H(CF:CF2)nCH:OH(n为1~6)的含氟醇,通常都生成低聚合度(n为1~3)的含氟多聚醇,要获得高纯度的高聚合度(n为4~5)的含氟多聚醇极不容易。介绍了在合成、分离常规含氟多聚醇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反应条件、采用区域精炼等分离方法;获得了反应产物中高聚合度(n为4~5)的含氟多聚醇的含量大幅度上升、分离后纯度高于99%的十六氟壬醇和二十氟十一醇的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 含氟醇 1 1 9-三氢十六氟-1-壬 1 1 1-三氢二十氟-1-十一 区域精炼
下载PDF
α-位含氟及其他吸电子基团仲醇化合物的酶促酯化动力学拆分
5
作者 陈沛然 张瑾 +2 位作者 陈程 付瑶 李守博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4-248,299,共6页
运用脂肪酶对一系列α-位含三氟甲基和二氟亚甲基及其他吸电子基团仲醇类化合物进行了生物催化拆分,以较高的选择性得到了手性仲醇化合物,探讨了α-位取代基对反应选择性的影响.
关键词 脂肪酶 动力学拆分 α-位含氟 对映选择性酰化反应
下载PDF
含氟二醇扩链的含氟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井浩 侯铁军 +2 位作者 王岩 张彩云 王连军 《聚氨酯工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5-27,共3页
以聚醚三醇、自制的含不同氟原子数的含氟二醇、1,6-己二异氰酸酯(HDI)和亚硫酸氢钠等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热反应性含氟水性聚氨酯。通过红外光谱及19 F-NMR谱对预聚体和水性聚氨酯干膜的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TGA及AATCC标准对含氟聚... 以聚醚三醇、自制的含不同氟原子数的含氟二醇、1,6-己二异氰酸酯(HDI)和亚硫酸氢钠等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热反应性含氟水性聚氨酯。通过红外光谱及19 F-NMR谱对预聚体和水性聚氨酯干膜的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TGA及AATCC标准对含氟聚氨酯膜的热稳定性及拒水拒油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WPU膜的初始热分解温度与聚氨酯分子中氟原子数相关,含氟原子越多,耐热性越好。膜及其整理织物的拒水拒油性能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 水性聚氨酯 热反应性 耐水性能
下载PDF
三(含氟烷基)磷酸酯的简便合成 被引量:8
7
作者 李战雄 唐松青 +1 位作者 刘金涛 钱国兴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260-1261,共2页
以氯化锂催化四种含氟醇和三氯氧磷直接缩合分别得到了四种含氟三烷基磷酸酯 ,并以1HNMR ,19FNMR ,IR 。
关键词 三(含氟烷基)磷酸酯 简便合成 氯化锂 含氟醇 三氯氧磷 催化
下载PDF
三嗪基含氟扩链剂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合成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文 许伟 +3 位作者 赵维甲 郝丽芬 刘红呐 王学川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027-2034,共8页
利用三聚氰氯(CC)、八氟戊醇(OFP)和乙醇胺(MEA)间的反应先合成了三嗪基含氟扩链剂CC-F,在此基础上制备出系列三嗪基含氟扩链剂改性水性聚氨酯CC-FPUF。利用FTIR和1HNM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用DLS、XRD、XPS、SEM、接触角测量仪和电子万... 利用三聚氰氯(CC)、八氟戊醇(OFP)和乙醇胺(MEA)间的反应先合成了三嗪基含氟扩链剂CC-F,在此基础上制备出系列三嗪基含氟扩链剂改性水性聚氨酯CC-FPUF。利用FTIR和1HNM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用DLS、XRD、XPS、SEM、接触角测量仪和电子万能试验机探究了CC-FPUF制备中所用CC-F的含量(以CC-F、IPDI、CMA-1044、DMPA、S104、TMP和TEA的总质量为基准,下同)对CC-FPUF的乳液粒径、聚合物形态、胶膜形貌、表面元素组成、疏水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C-F含量的增加,CC-FPUF的乳液粒径增加、胶膜疏水性能和胶膜拉伸强度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当CC-F的含量达到8%(CC-FPUF-8)时,胶膜的水接触角最高达到125.8°,相比不含氟的水性聚氨酯(PU)和CC-FPUF-0(CC-F的含量为0)分别增加了60.9°和34.1°;此时胶膜的拉伸强度最大,相比CC-FPUF-0增加了24.47 MPa。胶膜CC-FPUF-8表现出优异的疏水性能和良好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含氟醇 扩链剂 三聚氰氯 疏水性能 力学性能 功能材料
下载PDF
由(1S,2S)—伪麻黄碱制备噁唑硼烷催化甲硼烷不对称还原含氟酮 被引量:1
9
作者 赵敏 肖繁花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82-283,共2页
前手性酮的对映选择性还原在不对称合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人们对这类反应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中Itsuno和Cory等发现的用手性硼杂口恶唑烷催化不对称还原的方法,已成为高对映选择性还原羰基化合物最成功的方法之一[1... 前手性酮的对映选择性还原在不对称合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人们对这类反应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中Itsuno和Cory等发现的用手性硼杂口恶唑烷催化不对称还原的方法,已成为高对映选择性还原羰基化合物最成功的方法之一[1,2]。近年来,国内外许多文献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手性 手性 催化剂 恶唑硼烷 不对称还原
下载PDF
含氟马来酸酯的合成
10
作者 李义滨 张炉青 +2 位作者 耿兵 徐安厚 张书香 《山东化工》 CAS 2016年第9期14-15,18,共3页
以马来酸酐与含氟醇反应得到具有含氟链段的马来酸酯,然后探究了原料比物质的量、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对产物酯化率的影响,并对所得到的马来酸酯进行了红外表征。
关键词 含氟醇 氨基磺酸 酯化率
下载PDF
含氟聚醚多元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英强 徐微 李烨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5-72,共8页
与常规羟基聚醚相比,含氟聚醚多元醇可被用来制备具有耐热、耐UV光、耐候、耐腐蚀、耐化学品、耐溶剂、拒油拒水、自清洁、自润滑等优良性能的高分子,因此具有多种潜在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含氟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技术途... 与常规羟基聚醚相比,含氟聚醚多元醇可被用来制备具有耐热、耐UV光、耐候、耐腐蚀、耐化学品、耐溶剂、拒油拒水、自清洁、自润滑等优良性能的高分子,因此具有多种潜在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含氟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技术途径、结构类型特点,并阐述了其在聚氨酯弹性体、涂料及其它应用领域的研究进展。指出降低成本、开发绿色高效的制备技术、简化工艺路线、优化工艺条件、研发新产品为未来发展含氟聚醚多元醇的主要研发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聚氨酯 含氟聚醚多元 合成方法 技术路线
原文传递
氢氟醚合成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耿为利 王宗令 雷志刚 《化工生产与技术》 CAS 2012年第1期4-6,64,共4页
介绍了氢氟醚(HFEs)的物性及应用,叙述了国内外制备HFEs方法,如醚类化合物的氟化、含氟醇(或酚)与卤代烃分子间消除、含氟醇与烯烃的加成、含氟羰基化合物的烷基化、含氟醇与多聚甲醛的加成、叔丁醇盐与烷基硫酸酯反应,以及含羟基和双键... 介绍了氢氟醚(HFEs)的物性及应用,叙述了国内外制备HFEs方法,如醚类化合物的氟化、含氟醇(或酚)与卤代烃分子间消除、含氟醇与烯烃的加成、含氟羰基化合物的烷基化、含氟醇与多聚甲醛的加成、叔丁醇盐与烷基硫酸酯反应,以及含羟基和双键HFEs的合成方法。通过比较其合成路线,认为采用的碱催化不饱和烃与醇加成制备HFEs的方法操作简便,反应条件相对温和,产物易分离提纯,是一具有工业化前景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氟醚 含氟醇 烯烃 合成
下载PDF
新型氟碳粘合剂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6
13
作者 姚启发 杜修忻 +2 位作者 张艳杰 夏敏 罗运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187-10191,共5页
复合固体推进剂中的铝粉在燃烧过程中容易与Al 2O 3形成凝聚相,降低推进剂比冲和喷管效率,并加重对喷管的烧蚀。为了改善铝粉在燃烧中的凝聚态团聚,研究者们选择将含氟物引入到固体推进剂中。本研究选取了一种含氟多元醇(PFD),采用化学... 复合固体推进剂中的铝粉在燃烧过程中容易与Al 2O 3形成凝聚相,降低推进剂比冲和喷管效率,并加重对喷管的烧蚀。为了改善铝粉在燃烧中的凝聚态团聚,研究者们选择将含氟物引入到固体推进剂中。本研究选取了一种含氟多元醇(PFD),采用化学接枝的方式将其分别添加到HTPE粘合剂和PET粘合剂体系中,结果表明两种体系的粘合剂聚氨酯胶片的力学性能都得到了明显提升。DSC和TG结果表明:含氟多元醇的加入对聚氨酯胶片的低温热转变性能没有产生较大影响,但是对其第一阶段的热分解表现出不同的结果,含氟多元醇的引入使HTPE第一阶段的热分解提前,且延缓了PET聚氨酯胶片第一阶段的分解。HTPE固体推进剂的激光点火和燃烧样品熄火表面形貌及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含氟多元醇的引入有效改善了铝粉的凝聚相团聚,提高了铝粉的燃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多元 粘合剂 推进剂
下载PDF
专利介绍
14
《有机硅氟资讯》 2003年第11期29-30,34,共3页
包氟胶辊模具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成型模具,即包氟胶辊模具。它包括套筒,设在套筒两端的模柱和压紧螺母,其特点是上、下模柱上均开有注胶孔,注胶孔上端为圆锥形的进料口,中间为轴向直孔,下端连接周向均布的斜孔,在轴向直孔的孔道上设有... 包氟胶辊模具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成型模具,即包氟胶辊模具。它包括套筒,设在套筒两端的模柱和压紧螺母,其特点是上、下模柱上均开有注胶孔,注胶孔上端为圆锥形的进料口,中间为轴向直孔,下端连接周向均布的斜孔,在轴向直孔的孔道上设有柱体阀门。其优点是注胶时不易产生气孔,注胶均匀,使用方便,效果可靠,便于清胶和模柱加工(专利号ZL 0127848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 含氟醇 制备方法 含氟聚合物 含氟磺酸金属盐 不粘氟聚物底漆 氟聚物
下载PDF
偕二氟取代芳香仲醇拆分条件及其酯类对映体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
15
作者 张瑾 颜超 +2 位作者 谢永力 徐青 陈沛然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17,共4页
利用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在一种纤维素衍生物手性固定相(OJ-H或OD-H)上成功分离了一系列α位偕二氟取代的芳香醇及其酯化后的对映异构体。通过考察流动相组成、流速、进样浓度和温度等因素对对映体分离的影响,优化色谱分离条件。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手性固定相 手性拆分 含氟芳香仲
原文传递
α位取代的CF_2仲醇及其酯类对映体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
16
作者 张瑾 颜超 陈沛然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54-158,共5页
利用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在一种纤维素衍生物手性固定相(OJ-H或OD-H)上成功分离了一系列α位取代的CF2芳香醇及其酯化后的对映异构体。通过考察流动相组成、流速、进样浓度和温度等因素对对映体分离的影响,优化色谱分离条件。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手性固定相 含氟芳香仲
原文传递
化工新材料《十二五》发展方向
17
《无机盐技术》 2011年第4期33-33,共1页
化工新材料涵盖了有机硅、氟化工、工程塑料、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复合材料和无机化工新材料等子行业。“十二五”期间有机硅产业要重点发展新型硅油、特种硅树脂剂、硅烷偶联剂、高性能硅橡胶、有机硅改性材料等。氟化工产业要加快... 化工新材料涵盖了有机硅、氟化工、工程塑料、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复合材料和无机化工新材料等子行业。“十二五”期间有机硅产业要重点发展新型硅油、特种硅树脂剂、硅烷偶联剂、高性能硅橡胶、有机硅改性材料等。氟化工产业要加快丌发全氟磺酸离子膜材料、专用氟橡胶、聚四氟乙烯纤维等高端产品,以及含氟脂肪族、含氟醇族、含氟酯类等中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新材料 有机硅产业 聚四氟乙烯纤维 氟化工产业 热塑性弹性体 硅烷偶联剂 含氟醇 工程塑料
原文传递
Hexafluoro-2-propanol as a potent cosolvent for chemical ligation of membrane proteins 被引量:4
18
作者 SHEN Fei,TANG Shan & LIU Lei Department of Chemistry,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Hefei 230026,China Key Laboratory of Bioorganic Phosphorus Chemistry and Chemical Biology,Ministry of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Chemistry,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11年第1期110-116,共7页
The study on membrane proteins is an important challenge mainly because of their very poor solubility in various solvents.The traditional recombinant expression strategy and the native chemical ligation method both ha... The study on membrane proteins is an important challenge mainly because of their very poor solubility in various solvents.The traditional recombinant expression strategy and the native chemical ligation method both have difficulty in generating sufficient amounts of desired proteins with high efficiency.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multiply fluorinated alcohols exhibit good ability to dissolve difficult peptide sequences,especially hexafluoro-2-propanol (HFIP).In the present study we systematically studied the capability of solvents containing different percentage of HFIP in dissolving transmembrane peptides.Through both HPLC and UV analyses we concluded that 60% HFIP/8 M urea constituted a good solvent system.In this solvent system we also optimized conditions to perform native chemical ligation (NCL).Under the optimized conditions we successfully achieved NCL’s for both dipeptide formation and the synthesis of a model protein (Trifolitoxin).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HFIP was a potential cosolvent that could be used in the ligation of poorly soluble peptides for the generation of membrane prote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mbrane protein native chemical ligation alternative solvent hexafluoro-2-propanol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