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1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机器学习的低含油饱和度砂岩储层参数预测——以准噶尔盆地夏子街油田夏77井区下克拉玛依组为例
1
作者 刘军 钟洁 +4 位作者 倪振 王庆国 冯仁蔚 贾将 梁岳立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3-1134,共12页
准噶尔盆地夏子街油田夏77井区块下克拉玛依组(简称克下组)特低孔特低渗油藏油水关系复杂、产量低、储层含水高,且具有低含油饱和度、孔渗相关性差、储层参数与测井响应关系不清晰、油水层识别困难等特征,常规储层参数评价及预测方法适... 准噶尔盆地夏子街油田夏77井区块下克拉玛依组(简称克下组)特低孔特低渗油藏油水关系复杂、产量低、储层含水高,且具有低含油饱和度、孔渗相关性差、储层参数与测井响应关系不清晰、油水层识别困难等特征,常规储层参数评价及预测方法适用性差。通过对岩性、物性、含油性分析,明确了克下组储层岩性为砂砾岩、砂质砾岩,黏土矿物以伊蒙混层为主;储层为以原生粒间孔和残余粒间孔为主要储集空间的低孔隙度、特低渗透率储集层。通过建立含油饱和度解释模型,确定了本区油藏属于低饱和度油藏,含油饱和度一般为36%~55%。砂砾岩储层物性和含油性优于中细砂岩,储层物性控制含油性,呈现低饱和度特征,电性受含油性和岩性双重影响。通过低含油饱和度油藏形成机理研究,认为储层微观孔隙结构是形成低含油饱和度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敏感参数优选,基于自然伽马、电阻率和声波时差测井等资料,引入基于机器学习的BP神经网络技术,对夏子街油田夏77井区块克下组油藏进行了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水饱和度的计算及预测,储层参数预测精度均高于80%,相关结论及方法可为低含油饱和度致密砂岩储层的物性参数预测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饱和度 砂岩储层 测井解释 机器学习 下克拉玛依组 三叠系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致密砂岩孔隙演化及其对含油饱和度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甘泉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长8段储层为例
2
作者 钟红利 陈礼华 +1 位作者 张凤奇 梁咏琪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45-1156,共12页
致密砂岩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强,含油饱和度变化大。为了探究致密砂岩储层成岩过程中孔喉大小分布的变化及其对含油饱和度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甘泉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长8段致密砂岩储层为例,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测... 致密砂岩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强,含油饱和度变化大。为了探究致密砂岩储层成岩过程中孔喉大小分布的变化及其对含油饱和度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甘泉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长8段致密砂岩储层为例,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测试手段,定量计算了成岩作用对孔隙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孔喉参数的统计模型为约束条件,建立了主要成藏期孔喉大小分布模型,利用积分方法计算出了主要成藏期的可动流体饱和度。甘泉地区长6—长8段致密砂岩储层在早成岩期—中成岩期受到强烈的压实作用,平均压实减孔率为81.85%,胶结作用进一步使孔隙度平均降低11.00%左右,溶蚀作用虽然增加了孔隙空间,但增幅较小,平均为4.38%;主要成藏期开始(128 Ma)和结束(111 Ma)对应的平均古孔隙度分别为13.82%和8.68%,大于最小流动孔喉半径(0.1μm)的孔喉体积占比低,可动流体饱和度为35.05%~93.27%。主要成藏期孔喉半径及可动流体饱和度偏低是含油饱和度低的原因之一。受储层自生黏土矿物对岩石润湿性的影响,现今含油饱和度值并未急剧降低。成藏时期孔喉大小分布模型计算油层可动流体饱和度为研究类似地区油气储层孔喉大小演化及其与含油饱和度的关系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孔隙度演化 孔喉大小分布 含油饱和度 长6—长8段 三叠系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玛湖斜坡八道湾组低含油饱和度油藏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徐伯东 邹贤利 +4 位作者 吴新豫 赵文苹 王爱霞 许涛 赵晓东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8,共8页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斜坡中浅层发现了侏罗系八道湾组低含油饱和度油藏,但是老井试油后产量不一,油藏“甜点”识别困难。为此,利用油气地球化学参数,对八道湾组油藏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八道湾组低含油饱和度油藏原油的生物...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斜坡中浅层发现了侏罗系八道湾组低含油饱和度油藏,但是老井试油后产量不一,油藏“甜点”识别困难。为此,利用油气地球化学参数,对八道湾组油藏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八道湾组低含油饱和度油藏原油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对分析原油特点和原油成因具有显著的表征意义,原油普遍具有β-胡萝卜烷和γ-蜡烷丰度高的特征,为典型二叠系风城组烃源岩的产物。其中,低产井原油的γ-蜡烷丰度相对偏低,Ts/Tm较大;高产井原油的γ-蜡烷丰度较高,Ts/Tm偏小,色层效应是造成原油间生物标志化合物差异的主要原因。综合分析认为,断裂沟通方式及油藏充注过程影响了油气的聚集程度,晚期构造掀斜调整形成的八道湾组低含油饱和度油藏更具有勘探潜力。研究结果可为玛湖凹陷下一步勘探开发提供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化合物 含油饱和度油藏 色层效应 原油成因 八道湾组 玛湖凹陷
下载PDF
天赐湾地区长4+5、长6油层组原始含油饱和度计算方法研究
4
作者 李鹏勃 周冕 +1 位作者 高路遥 张佳磊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17期106-111,共6页
为进一步明确鄂尔多斯盆地天赐湾地区长4+5、长6油层组原油地质储量,开展系统的原始含油饱和度计算方法研究。针对天赐湾地区长4+5、长6油层组低孔特低渗特征分别采用密闭取心分析法、压汞法(J函数)、测井解释法(阿尔奇公式)进行原始含... 为进一步明确鄂尔多斯盆地天赐湾地区长4+5、长6油层组原油地质储量,开展系统的原始含油饱和度计算方法研究。针对天赐湾地区长4+5、长6油层组低孔特低渗特征分别采用密闭取心分析法、压汞法(J函数)、测井解释法(阿尔奇公式)进行原始含油饱和度计算方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密闭取心分析法测定的研究区长4+5、长6油层组平均原始含油饱和度为46.7%;压汞法(J函数)测定的长4+5、长6油层组平均原始含油饱和度为47.5%;测井解释法(阿尔奇公式)测定的长4+5油层组的平均原始含油饱和度为51.4%,长6油层组的平均原始含油饱和度为48.7%。3种方法测得的平均原始含油饱和度偏差不大,可为研究区长4+5、长6油层组原油地质储量的计算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天赐湾 长4+5 长6 原始含油饱和度
下载PDF
基于共生互层的页岩油储层含油饱和度测定方法
5
作者 李广青 阎保雄 宁涛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CAS 2024年第1期102-106,共5页
针对页岩油储层内部存在黏土量过高、发育状态较差、孔隙度较低和渗透率较小的问题,基于共生互层提出一种页岩油储层含油饱和度测定数值模拟方法。该方法根据理论计算公式分析共生互层的渗透压,检测离散裂缝,通过计算扩散引起的盐离子... 针对页岩油储层内部存在黏土量过高、发育状态较差、孔隙度较低和渗透率较小的问题,基于共生互层提出一种页岩油储层含油饱和度测定数值模拟方法。该方法根据理论计算公式分析共生互层的渗透压,检测离散裂缝,通过计算扩散引起的盐离子通量得到双向流动运移通量,建立页岩油储层流体的控制方程,分析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实现双层控制。选择储层含油饱和度测量方法,确定页岩分层状态,通过稳态电流连续性方程实现数值模拟,建立岩石三维图像,利用X射线对目标区域岩石构建数字孔隙,并根据岩层电阻率和地层水导电率计算各饱和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测量过程中可同时分析压差、毛管力和渗透压3种驱动机制的影响,发现在15 d时对渗透量的吸收已经达到80%,渗透压平衡时间远大于压力扩散平衡时间,此时油储层含油状态达到饱和,会出现裂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饱和度 测定方法 渗透量 共生互层 页岩油储层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利用毛管压力计算地层原始含油饱和度
6
作者 孔令辉 孙天竹 +2 位作者 凌涛 高玉洁 唐宇 《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6-62,共7页
基于乌石凹陷取得的大量毛管压力资料,在考虑物性和沉积环境等因素的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使得毛管压力曲线聚类拟合效果更好,解决传统利用物性差异对毛管压力曲线进行J函数拟合出现的拟合效果差的问题,并利用该方法在乌石A油田原始含油... 基于乌石凹陷取得的大量毛管压力资料,在考虑物性和沉积环境等因素的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使得毛管压力曲线聚类拟合效果更好,解决传统利用物性差异对毛管压力曲线进行J函数拟合出现的拟合效果差的问题,并利用该方法在乌石A油田原始含油饱和度计算中得到很好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管压力曲线 原始含油饱和度 聚类分析 J函数
下载PDF
砂岩储层原始含油饱和度的求取与发展 被引量:11
7
作者 栾海波 林景晔 +1 位作者 崔月霞 刘玉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8-20,共3页
采用油基泥浆取心或压力密闭取心直接测定样品的含流体饱和度是目前最准确的方法,也是建立其他间接方法的基础,但在中—低砂岩渗透储层领域,这种直接取心测定工艺技术却出现了问题。研究和改进用密闭取心样品直接测定原始含油饱和度的... 采用油基泥浆取心或压力密闭取心直接测定样品的含流体饱和度是目前最准确的方法,也是建立其他间接方法的基础,但在中—低砂岩渗透储层领域,这种直接取心测定工艺技术却出现了问题。研究和改进用密闭取心样品直接测定原始含油饱和度的工艺、创新和开发用普通岩心(包括岩屑、井壁取心)测定含流体饱和度的技术和方法,以准确的岩心分析含流体饱和度数据标定建立地球物理测井和实验油藏工程等间接计算方法是今后研究砂岩储层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闭取心 原始含油饱和度 含油饱和度求取 发展趋势
下载PDF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研究岩心含油饱和度恢复 被引量:9
8
作者 李硕 郭和坤 +2 位作者 刘卫 孙佃庆 李海波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2-65,共4页
在岩心核磁共振含油饱和度测量过程中,岩样从地下提取到地面的过程中由于压力释放等原因改变了岩样的地层原始状态,使得岩样中的流体有部分损失,造成测量饱和度的不准确。通过对样品的浸泡时间、弛豫试剂浓度的研究,确定了最佳浸泡时间... 在岩心核磁共振含油饱和度测量过程中,岩样从地下提取到地面的过程中由于压力释放等原因改变了岩样的地层原始状态,使得岩样中的流体有部分损失,造成测量饱和度的不准确。通过对样品的浸泡时间、弛豫试剂浓度的研究,确定了最佳浸泡时间及弛豫试剂浓度,引入了原油系数对损失油相信号进行修正,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了核磁共振3次测量方法,建立了损失量与样品渗透率及样品含油饱和度实测值的关系,恢复后的含油饱和度更加接近储层真实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含油饱和度 油气损失 含油饱和度恢复
下载PDF
利用地震属性预测砂岩储集层厚度及含油饱和度 被引量:31
9
作者 张娥 高书琴 +4 位作者 侯成福 刘爱香 罗永胜 王奇 张静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92-94,共3页
二连盆地阿南凹陷蒙古林油田下白垩统腾格尔组一段砂岩的非均质性很严重,油水分布十分复杂,为已投入开发的该油田进一步滚动勘探开发带来困难。应用该油田连片处理后的三维地震资料,精细制作了2口较深井的合成地震记录,经80余口井验证,... 二连盆地阿南凹陷蒙古林油田下白垩统腾格尔组一段砂岩的非均质性很严重,油水分布十分复杂,为已投入开发的该油田进一步滚动勘探开发带来困难。应用该油田连片处理后的三维地震资料,精细制作了2口较深井的合成地震记录,经80余口井验证,准确确定了腾一段油层顶面地震反射层位,进行油层顶面构造形态精细解释。在此基础上,先应用Landmark自动解释系统,单道分时窗提取出四大类(振幅谱类,复地震道类,谱类,地层层序类)20种地震属性;再对它们进行相关分析,选出3种属性(最大波谷振幅,平均瞬时频率,正负值样点数比值)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反映低频、高振幅的黑色地震属性点平面图;然后将所需井点的储集层参数与这3种属性参数进行多项式回归分析,得到不同地震属性所代表的储集层厚度和含油饱和度分布。将预测结果和实钻结果对比,砂岩厚度误差为1~2m,含油饱和度误差为1%~5%,预测结果可靠而直观,为蒙古林油田北部滚动勘探开发中的扩边工作部署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属性 砂岩 储集层厚度 含油饱和度 油气勘探
下载PDF
应用CT成像技术研究岩心水驱含油饱和度分布特征 被引量:23
10
作者 高建 韩冬 +2 位作者 王家禄 吴康云 刘莉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69-271,共3页
应用CT扫描成像技术,建立含油饱和度分布计算方法,通过对干岩心、饱和地层水岩心和水驱油不同状态岩心扫描,得到岩心不同扫描断面、沿某正交切面、三维含油饱和度分布,实现岩心水驱油过程中含油饱和度分布可视化和定量表征。采用标准偏... 应用CT扫描成像技术,建立含油饱和度分布计算方法,通过对干岩心、饱和地层水岩心和水驱油不同状态岩心扫描,得到岩心不同扫描断面、沿某正交切面、三维含油饱和度分布,实现岩心水驱油过程中含油饱和度分布可视化和定量表征。采用标准偏差和变异系数对岩心含油饱和度分布的非均质程度进行评价。应用CT成像技术计算岩心原始含油饱和度和残余油饱和度值与驱替法得到的实测含油饱和度值误差均小于3%,表明CT法研究水驱过程中含油饱和度分布具有较高的精度,为描述水驱油过程中含油饱和度分布及变化特征提供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成像 岩心 驱替实验 含油饱和度 分布
下载PDF
低含油饱和度油藏油水渗流特征——以准噶尔盆地中部1区块为例 被引量:24
11
作者 刘柏林 李治平 +2 位作者 匡松远 王建 孙志刚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9-72,共4页
现场开发动态资料表明,低含油饱和度油藏有着与常规油藏明显不同的渗流特点,但由于目前缺乏对该类油藏渗流规律的系统认识,给油田开发带来许多困难。采用岩心水驱油试验及物理模型模拟试验等方法系统研究了低含油饱和度油藏的渗流特征... 现场开发动态资料表明,低含油饱和度油藏有着与常规油藏明显不同的渗流特点,但由于目前缺乏对该类油藏渗流规律的系统认识,给油田开发带来许多困难。采用岩心水驱油试验及物理模型模拟试验等方法系统研究了低含油饱和度油藏的渗流特征及水驱油机制。结果显示,该类油藏在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上主要表现为油水共渗区间变窄,水驱过程含水率的变化规律则表现为迅速上升阶段、稳定阶段和缓慢上升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饱和度油藏 渗流特征 微观水驱油 物理模型 采收率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含油饱和度和孔隙度的关系与油气侵位对成岩作用的抑制 被引量:16
12
作者 孟元林 潘雪梅 +5 位作者 吴河勇 王成 李明明 张安达 修洪文 王正伟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16,共6页
为了研究油气侵位对松辽盆地中浅层成岩作用和孔隙度衰减的抑制作用,本文系统的统计和分析了该盆地大量的孔隙度和含油饱和度岩芯分析数据。结果表明,所有探井储层的孔隙度与含油饱和度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储层含油饱和度越高,孔隙度越... 为了研究油气侵位对松辽盆地中浅层成岩作用和孔隙度衰减的抑制作用,本文系统的统计和分析了该盆地大量的孔隙度和含油饱和度岩芯分析数据。结果表明,所有探井储层的孔隙度与含油饱和度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储层含油饱和度越高,孔隙度越大,而且中部含油组合中萨尔图油层、葡萄花油层和高台子油层二者的相关性好于下部含油组合中扶余油层和杨大城子油层的相关性。由此可见,油气注入储层之后,可以有效地抑制储层的成岩作用,保护孔隙,而且油气注入越早,越有利于孔隙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侵位 流体 含油饱和度 孔隙度 成岩作用 异常高孔带 松辽盆地
下载PDF
低渗透砾岩油藏含油饱和度解释及水淹层评价 被引量:14
13
作者 彭寿昌 许长福 +2 位作者 张强 廉桂辉 贾金伟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8-110,146,共3页
针对百21井区克下组低渗透砾岩油藏含油饱和度解释难度大、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电阻率受泥质含量影响大的问题,结合低渗透砾岩储层特点,利用泥质和孔隙水混合液导电模型,考虑混合液电阻率随含水饱和度变化,将泥质含量引入到阿尔奇公式中... 针对百21井区克下组低渗透砾岩油藏含油饱和度解释难度大、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电阻率受泥质含量影响大的问题,结合低渗透砾岩储层特点,利用泥质和孔隙水混合液导电模型,考虑混合液电阻率随含水饱和度变化,将泥质含量引入到阿尔奇公式中,对当前含油饱和度解释进行泥质含量校正;利用沃尔公式法和压汞资料求解储层原始含油饱和度,根据原始含油饱和度与有效孔隙度和泥质含量相关性,建立原始含油饱和度的解释模型;在储层当前含油饱和度和原始含油饱和度解释基础上,构建水淹层定量评价参数,并根据采油井试油与初期产液剖面测试结果建立水淹层定量评价标准。研究方法成功地应用于研究区克下组29口新井解释中,对于明确油藏调整潜力,优化注采参数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砾岩油藏 水淹层 含油饱和度 阿尔奇公式 泥质含量 百21井区
下载PDF
也谈压汞资料与含油饱和度的关系 被引量:16
14
作者 朱家俊 耿生臣 +2 位作者 林会喜 彭传圣 杨英珍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2-34,共3页
分析了压汞法毛管压力资料与含油饱和度之间的关系,并指出实验室压汞法的毛管压力与含油饱和度的关系应从两方面来考虑。第一,关于汞的湿润性问题。在压汞过程中由于汞蒸气的客观存在,汞相对于岩石或许是湿润的,而传统上的认识是非湿润... 分析了压汞法毛管压力资料与含油饱和度之间的关系,并指出实验室压汞法的毛管压力与含油饱和度的关系应从两方面来考虑。第一,关于汞的湿润性问题。在压汞过程中由于汞蒸气的客观存在,汞相对于岩石或许是湿润的,而传统上的认识是非湿润的。这方面的认识偏差可能导至用此法求得的含油饱和度偏大。第二,油藏现今的状态与油气成藏时的状态可能不一致,有时会相差甚远,比如油的密度增大,孔隙度降低等,这又可能使求得的含油饱和度偏小,虽然两种因素的存在有时可能相互抵消,但搞清其本质的含义对进一步利用压汞法毛管压力资料将有积极的意义。运用实际资料推测了汞、汞蒸气及岩石3种介质情况下汞的界面张力及湿润角的分布情况,结果发现这些数据与通常的取值相差甚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管压力 压汞 含油饱和度 湿润性 构造运动 油气成藏
下载PDF
富黏土页岩储集层含油饱和度计算方法——以松辽盆地古龙凹陷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为例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潮流 闫伟林 +5 位作者 武宏亮 田瀚 郑建东 俞军 冯周 徐红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68-1178,共11页
针对松辽盆地古龙凹陷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富含黏土且页理缝发育的页岩地层含油饱和度计算难题,基于Simandoux模型,通过聚焦离子束扫描成像及扫描电镜矿物定量评价分析配套测试和对比分析,对纳米孔准确描述和定位,构建四维数字岩心格架,... 针对松辽盆地古龙凹陷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富含黏土且页理缝发育的页岩地层含油饱和度计算难题,基于Simandoux模型,通过聚焦离子束扫描成像及扫描电镜矿物定量评价分析配套测试和对比分析,对纳米孔准确描述和定位,构建四维数字岩心格架,采用有限元模拟确定页岩储集层岩石电性参数,提出了确定页岩岩石电性参数和含油饱和度计算的方法。通过与岩心数据和二维核磁共振测井饱和度结果对比表明,采用该方法得到的富黏土页岩储集层含油饱和度公式误差符合现行国家储量规范要求。经多井对比分析表明,在单井纵向上和多井平面上,计算的含油饱和度与取心样品分析化验结果及区域沉积规律吻合,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模型的精度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数字岩心 测井解释 含油饱和度 白垩系青山口组 古龙凹陷 松辽盆地
下载PDF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分析油运移过程中含油饱和度 被引量:14
16
作者 周波 侯平 +1 位作者 王为民 罗晓容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8-81,共4页
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玻璃珠填装管状模型与河砂填装管状模型内油的运移过程,测量并分析油运移路径形态特征和内部含油饱和度.原始油柱内油饱和度可达83%;路径形成油沿路径运移时,油在路径内的饱和度为40%~50%;运移完成后,在没有... 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玻璃珠填装管状模型与河砂填装管状模型内油的运移过程,测量并分析油运移路径形态特征和内部含油饱和度.原始油柱内油饱和度可达83%;路径形成油沿路径运移时,油在路径内的饱和度为40%~50%;运移完成后,在没有油继续供给的条件下,原有路径收缩,宽度减小,路径内的油呈不连续状态,残余油饱和度降为20%~35%.实验装置中孔隙介质的颗粒成分对路径内的油饱和度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像 孔隙介质 油气运移 含油饱和度
下载PDF
水淹层原始含油饱和度的估算方法探讨 被引量:12
17
作者 耿长喜 赵晨颖 +2 位作者 马德华 杨静波 宋相辉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8期67-68,共2页
油田注水驱油效果以及水淹程度评价中,都需要研究储层含油饱和度的变化状况。为此,探讨了一种应用孔隙度与泥质含量等参数估算油层原始含油饱和度的方法,对准确求取驱油效率以及定量评价油层水淹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水淹层 原始含油饱和度 孔隙度 泥质含量 密闭取心
下载PDF
用毛管压力资料求取原始含油饱和度的方法 被引量:18
18
作者 赵国欣 朱家俊 关丽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8-41,共4页
利用胜利油田实际储层测试数据,分析了压汞过程中汞的湿润性、储层孔隙结构及流体性质、油气成藏动力构成的多样性,以及用毛管压力资料求取原始含油饱和度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在胜利油区油气成藏时储层的孔隙度要比现今储层的孔隙度... 利用胜利油田实际储层测试数据,分析了压汞过程中汞的湿润性、储层孔隙结构及流体性质、油气成藏动力构成的多样性,以及用毛管压力资料求取原始含油饱和度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在胜利油区油气成藏时储层的孔隙度要比现今储层的孔隙度大6%左右,油气成藏时的密度、界面张力普遍比现今的小,油气成藏的动力除浮力以外还包含地层的高压等因素。研究认为,因地质运动变化,油藏的储层孔隙结构、流体参数发生较大变化,用压汞法取得的毛管压力资料不能准确求取原始含油饱和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管压力 孔隙结构 地质运动 流体性质 成藏动力 含油饱和度
下载PDF
根据油藏流体饱和度形成条件建立碎屑岩油层含油饱和度解释模型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凤敏 孙广博 +1 位作者 于俊文 曹宏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3-65,共3页
电法测井受井身环境制约,对岩性成因的低电阻率油层含油饱和度评价常使用的Waxman-Smits以及双水模型的众多参数无法量化,而难以推广。影响含油饱和度的因素分别是油藏高度、岩石物性、孔隙结构和流体性质。从油藏流体饱和度形成条件入... 电法测井受井身环境制约,对岩性成因的低电阻率油层含油饱和度评价常使用的Waxman-Smits以及双水模型的众多参数无法量化,而难以推广。影响含油饱和度的因素分别是油藏高度、岩石物性、孔隙结构和流体性质。从油藏流体饱和度形成条件入手,构造孔隙结构系数(孔隙度、渗透率及胶结系数的函数),分析大港油田现有岩电资料及毛管压力分析资料,应用含油高度、油水密度差以及岩石物性等资料,建立了纯油层原始含油饱和度的统一解释图版。实践证明,该解释模型不仅适用于准确求取低电阻率岩性油藏的含油饱和度,也适用于研究非低电阻率碎屑岩油层含油饱和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含油饱和度 毛管压力 含油饱和度形成条件 孔隙结构
下载PDF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古龙页岩含油饱和度评价新方法 被引量:28
20
作者 闫伟林 张兆谦 +2 位作者 陈龙川 赵志伟 王文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8-86,共9页
古龙页岩具有黏土含量高、气油比高、页理和微纳米孔隙发育、孔隙结构和岩电关系复杂的特征,传统饱和度实验分析和测井饱和度评价面临挑战。实验分析表明古龙页岩具有大孔隙含可动油、孔隙中不含可动水、微纳米孔隙中也含油的特点。通... 古龙页岩具有黏土含量高、气油比高、页理和微纳米孔隙发育、孔隙结构和岩电关系复杂的特征,传统饱和度实验分析和测井饱和度评价面临挑战。实验分析表明古龙页岩具有大孔隙含可动油、孔隙中不含可动水、微纳米孔隙中也含油的特点。通过分析现有保压密闭取心含油饱和度实验技术方法的不足,提出以现场一维核磁实验分析饱和度为依据,建立适合古龙页岩油的二维核磁测井(特指斯伦贝谢公司的CMR-NG)饱和度解释模版,采用聚类分析数学算法对二维核磁测井数据进行处理与解释,实现了可动油和总含油饱和度的定量计算,经与现场一维核磁实验含油饱和度对比,平均绝对误差为4%,极大提高了含油饱和度解释精度,为储量计算和开发方案的编制与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研究形成的技术流程与方法,对类似页岩油含油饱和度评价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龙页岩 核磁共振测井 二维核磁 CMR-NG 含油饱和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