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0篇文章
< 1 2 8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DSS J142225.03+535901.7宽吸收线多历元光谱光变分析
1
作者 何东旭 何志成 +5 位作者 刘桂琳 方文娟 沈璐 朱丹蕾 陈雅琪 段斌 《天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8-120,共13页
类星体中的宽吸收线(broad absorption line,BAL)是外流存在的最强观测证据之一.BAL普遍存在光变现象,分析BAL光变有助于限制外流的物理模型,来自类星体中心引擎的沿视线方向入射的电离连续谱的变化是导致大多数BAL光变的主要机制.如果... 类星体中的宽吸收线(broad absorption line,BAL)是外流存在的最强观测证据之一.BAL普遍存在光变现象,分析BAL光变有助于限制外流的物理模型,来自类星体中心引擎的沿视线方向入射的电离连续谱的变化是导致大多数BAL光变的主要机制.如果一个类星体的BAL吸收坑在不同速度处同时存在一个方向的变化(变弱或变强),那么它的BAL光变很可能主要由电离连续谱的变化导致.类星体SDSS J142225.03+535901.7具有55个历元高信噪比光谱观测,其BAL存在光变现象.该源BAL的不同速度组分的等值宽度与连续谱光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Spearman相关性检验,不相关概率p值小于0.05).而各组分的等值宽度与连续谱谱指数之间无显著负相关性可以排除等值宽度与连续谱光度之间的负相关性是由视线上含尘埃气体在垂直于视线方向上运动引起的这一可能因此,该源的BAL光变主要由电离连续谱的变化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系:活动 星际介质:喷流和外流 类星体:吸收线 线:轮廓
下载PDF
双股不可吸收线下喙锁关节固定辅助治疗方法在急性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中的实施价值研究
2
作者 陈子峰 韩冠生 严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156-159,共4页
为强化急性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病患的手术治疗效果,评价在方案选择方面,执行双股不可吸收线下喙锁关节固定操作的意义。方法 纳入的样本均确定有急性肩锁关节脱位情况,且分型为TossyⅢ型。选择合理设定选入日期的情况下,执行科学的... 为强化急性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病患的手术治疗效果,评价在方案选择方面,执行双股不可吸收线下喙锁关节固定操作的意义。方法 纳入的样本均确定有急性肩锁关节脱位情况,且分型为TossyⅢ型。选择合理设定选入日期的情况下,执行科学的组别区分手段,将72例患者平均分配至参照组喙锁关节固定治疗)、试验组(联合双股不可吸收线进行操作)。对组间结果的差异性进行对照,获取最终的研究结果。开展详尽的数据分析,获得组间结果,得出最终结论。结果 统计的并发症情况、肩关节功能、应激反应情况等指标提示,与另一组对照,试验组的结果均更为优异,在手术相关指标方面,试验组不及另一组结果理想,P<0.05。结论 通过科学执行双股不可吸收线下喙锁关节固定的方案,显示患者的肩关节功能得到良好的改善。特别是急性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人群经由此类技术治疗的情况下,使得其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应激反应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股不可吸收线 喙锁关节固定 急性肩锁关节脱位 TossyⅢ型
下载PDF
联用可吸收线缝合术与保妇康栓对行会阴侧切术的产妇实施治疗临床分析
3
作者 杨丽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001-0004,共4页
讨论分析联用可吸收线缝合术与保妇康栓对行会阴侧切术的产妇实施治疗的效果以及对于患者后续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的影响。方法 研究选取我院2023年1-9月收治的行会阴侧切术的产妇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清... 讨论分析联用可吸收线缝合术与保妇康栓对行会阴侧切术的产妇实施治疗的效果以及对于患者后续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的影响。方法 研究选取我院2023年1-9月收治的行会阴侧切术的产妇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清创缝合,实验组联用可吸收线缝合术与保妇康栓治疗。比较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及疼痛评分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疼痛评分显著降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增高,P<0.05,差异显著。结论 联用可吸收线缝合术与保妇康栓对行会阴侧切术的产妇实施治疗的效果比较理想,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额疼痛评分,同时还能够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促进创口的愈合,是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式,可以在临床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线缝合术 随机对照研究 保妇康栓治疗 生活质量评分 VAS疼痛评分 会阴侧切术辅助分娩
下载PDF
聚酯不可吸收线用于腹腔镜下子宫(或阴道)骶前固定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效果研究
4
作者 刘智华 李红妹 吴青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069-0072,共4页
分析对盆腔脏器脱垂患者提供腹腔镜下子宫(或阴道)骶前固定术治疗中应用聚酯不可吸收线的作用。方法 实验时间设置为2021年1月至2024年03月,本次试验样本制定为盆腔脏器脱垂患者,共计40例,电脑抽号法分为2组,即:研究组、常规组,各20例,... 分析对盆腔脏器脱垂患者提供腹腔镜下子宫(或阴道)骶前固定术治疗中应用聚酯不可吸收线的作用。方法 实验时间设置为2021年1月至2024年03月,本次试验样本制定为盆腔脏器脱垂患者,共计40例,电脑抽号法分为2组,即:研究组、常规组,各20例,对前组患者提供聚酯不可吸收线在腹腔镜子下行子宫(或阴道)骶前固定术联合或者不联合子宫切除术及(或)阴道前后壁修补,常规组患者用子宫切除术及(或)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对比两组不同。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干预效果、临床指征、心理状况以及疼痛感缓解程度等均高于常规组(p均<0.05)。结论 对盆腔脏器脱垂患者提供腹腔镜下子宫(或阴道)骶前固定术治疗中应用聚酯不可吸收线的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不可吸收线 腹腔镜下子宫(或阴道)骶前固定术治疗 盆腔脏器脱垂
下载PDF
可吸收线和钢丝张力带治疗髌骨移位性骨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谢扬 黄永豪 +3 位作者 杨扬震 林树明 黄育青 林本丹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1期1136-1137,共2页
目的 :比较可吸收线和钢丝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30例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可吸收线张力带组 (1 5例 )和钢丝张力带组 (1 5例 )。随访时间 1年 ,按术后X线片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定疗效。结果 :2组病例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 8... 目的 :比较可吸收线和钢丝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30例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可吸收线张力带组 (1 5例 )和钢丝张力带组 (1 5例 )。随访时间 1年 ,按术后X线片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定疗效。结果 :2组病例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 8周 ,关节功能均正常 ,临床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 ,骨折愈合后可吸收线张力带组无明显的皮肤刺激感 ,而钢丝张力带组皮肤刺激感明显存在。结论 :可吸收线张力带组内固定能达到同样固定效果 ,皮肤刺激小 ,二期手术有只需小切口、无需取张力带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线 钢丝张力带 治疗 髌骨移位性骨折 疗效分析
下载PDF
单向倒刺线与普通可吸收线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中应用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吴鹏 方路 +3 位作者 付小伟 郑兵兵 刘念 高夫生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2-56,共5页
目的评价单向倒刺线(可吸收缝合线v-locTM180)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5年6月该科由同一术者主刀完成的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86例,分为倒刺线连续全层缝合胆... 目的评价单向倒刺线(可吸收缝合线v-locTM180)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5年6月该科由同一术者主刀完成的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86例,分为倒刺线连续全层缝合胆总管组(A组)、普通可吸收线连续全层缝合胆总管组(B组)、普通可吸收线间断全层缝合胆总管组(C组)。比较各组患者胆总管缝合所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和术后胆瘘发生的差异。结果 86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手术,术中不需放置T管,无中转开腹病例。A组胆总管缝合所需时间与B、C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两组比较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未出现胆瘘,B组术后胆瘘1例,C组术后胆瘘2例。结论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中,单向倒刺线连续全层缝合胆总管是操作简单、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向倒刺线 普通可吸收线 胆总管切开取石 腹腔镜
下载PDF
可吸收胶原蛋白线与丝线编织非吸收线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徐海洋 徐昊 +2 位作者 张丽 曲晓欣 赵保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12期1877-1882,共6页
背景:胶原蛋白线由动物的胶原蛋白制备而成,由于其具备可降解、无排异、易于制备、使用方便等优点,现在已开始大量使用于临床。目的:比较胶原蛋白线与丝线编织线对口腔种植手术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100例种植手术患者随机等分为可吸收... 背景:胶原蛋白线由动物的胶原蛋白制备而成,由于其具备可降解、无排异、易于制备、使用方便等优点,现在已开始大量使用于临床。目的:比较胶原蛋白线与丝线编织线对口腔种植手术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100例种植手术患者随机等分为可吸收胶原蛋白线组和丝线编织非吸收性缝线组,分别使用2-0带圆针可吸收胶原蛋白缝合线与4-0带圆针丝线编织非吸收性缝线对伤口进行间断无张力缝合。植入后3,5,7 d观察缝线及伤口愈合情况,植入后第7天拆线,植入后14 d复诊。结果与结论:可吸收胶原蛋白线组患者切口甲级愈合率明显多于丝线编织非吸收性缝线组(P<0.05)。可吸收胶原蛋白线组患者口腔切口中的2-0带圆针可吸收胶原蛋白缝合线在治疗7 d时大多数被吸收,而丝线编织非吸收线组患者口腔切口中4-0带圆针丝线编织非吸收性缝线未见吸收。且使用2-0可吸收胶原蛋白线的患者口内缝线未见污物附着,线体清洁。而使用4-0丝线编织非吸收线缝合的患者口内可见线体周围有软垢附着。提示胶原蛋白线比丝线编织线更适合口腔种植手术切口的无张力缝合,能够获得更好的愈合效果,且时间能够与伤口愈合时间匹配,并能维持更好的口腔卫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胶原蛋白吸收线 牙龈 愈合 生物降解 手术缝合线 医用缝合线 种植
下载PDF
可吸收螺钉加可吸收线张力带与锁定钢板在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郑煦光 李力更 +2 位作者 梁俊生 张立峰 安志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48期8968-8975,共8页
背景:目前针对老年肱骨大结节骨折固定治疗多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或张力带内固定等方法治疗。目的:观察可吸收螺钉加可吸收线张力带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6例老年肱骨大结节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及... 背景:目前针对老年肱骨大结节骨折固定治疗多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或张力带内固定等方法治疗。目的:观察可吸收螺钉加可吸收线张力带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6例老年肱骨大结节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及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可吸收螺钉加可吸收线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结果与结论:全部病例均获随访,时间为半年至4年。治疗组患者肩关节功能评分为优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无畸形愈合,治疗期间无死亡的病例发生,其中治疗组在固定时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证实,可吸收螺钉加可吸收线张力带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大结节骨折临床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大结节 骨折 肩关节脱位 老年 吸收螺钉 吸收线张力带 锁定钢板 骨性愈合 组织工程
下载PDF
可吸收线胃食管分层连续缝合法行胃食管吻合术 被引量:7
9
作者 刘早阳 寇瑛琍 +3 位作者 赁可 蒋光亮 郭向东 邓治林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225-226,共2页
目的 为了减少食管、贲门癌切除、胃食管吻合术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 ,总结可吸收线胃食管分层连续缝合法的经验。 方法 食管、贲门癌切除后 ,采用国产 3- 0带针可吸收线在食管不同平面分层连续缝合行胃食管吻合术 40例。... 目的 为了减少食管、贲门癌切除、胃食管吻合术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 ,总结可吸收线胃食管分层连续缝合法的经验。 方法 食管、贲门癌切除后 ,采用国产 3- 0带针可吸收线在食管不同平面分层连续缝合行胃食管吻合术 40例。 结果 全组无死亡 ,发生吻合口瘘 1例 ,经治疗痊愈 ;轻度吻合口狭窄 3例 ,进软食无梗阻 ,经行吻合口扩张后能正常进食。 结论 采用可吸收线分层连续缝合法行胃食管吻合术是可行的 ,吻合口瘘发生率低 ,吻合口狭窄发生少、程度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线 分层连续缝合 胃食管吻合术 疗效 食管癌 贲门癌
下载PDF
克氏针可吸收线张力带治疗锁骨骨折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杨子来 陈允震 +1 位作者 刘海春 张剑锋 《临床骨科杂志》 2005年第1期86-86,共1页
关键词 克氏针 吸收线 张力带 锁骨骨折
下载PDF
纳米银涂层可吸收线吻合小鼠肠壁近期抗炎疗效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雪来 宋岩彪 +5 位作者 张创 曹学会 靳晓次 费川 张永婷 李索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25-829,共5页
目的探讨纳米银涂层可吸收缝合线的近期抗炎疗效。方法采用化学涂层法将纳米银颗粒涂层在普通可吸收缝合线(Vicryl suture,4-0,Polyglactin 910)表面,制备纳米银涂层线。12只Balb/C小鼠随机分3组:普通可吸收线、抗菌可吸收线和纳米银涂... 目的探讨纳米银涂层可吸收缝合线的近期抗炎疗效。方法采用化学涂层法将纳米银颗粒涂层在普通可吸收缝合线(Vicryl suture,4-0,Polyglactin 910)表面,制备纳米银涂层线。12只Balb/C小鼠随机分3组:普通可吸收线、抗菌可吸收线和纳米银涂层可吸收线。在小鼠回肠制备肠切开模型后,分别采用上述3组缝线行单层间断端端吻合。术后7天取材吻合口处肠管组织标本,连续冰冻切片进行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增殖性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ve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免疫组化观察和半定量分析。结果免疫组化和半定量分析显示纳米银涂层可吸收线组吻合口处IL-6和TNF-α表达最少,普通可吸收线组IL-6和TNF-α表达最多(普通、抗菌和纳米银涂层可吸收线IL-6的光密度值分别为0.25±0.03、0.19±0.02、0.10±0.02,F=41.378,P=0.000;TNF-α光密度值分别为0.39±0.04,0.29±0.03,0.13±0.02,F=77.885,P=0.000)。PCNA标志物染色显示纳米银涂层线组吻合口内增殖细胞数量最多[(48.0±7.6)个,(83.5±14.2)个,(126.5±13.2)个,F=42.857,P=0.000]。结论纳米银涂层可吸收线用于肠切除肠吻合之后,吻合口处炎症反应轻微,组织细胞增生和修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颗粒 吸收线 炎症反应 吻合 肠管
下载PDF
可吸收线结合皮肤吻合器在颅骨修补术头皮切口缝合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蔡明 王志明 +3 位作者 冯斌 殷尚炯 翟晓东 王鹏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18期2603-2605,共3页
目的探讨可吸收线结合皮肤吻合器在颅骨修补手术头皮缝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1医院神经外科住院行颅骨修补手术的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中头皮缝合方法分组,其中采用可吸收线皮下... 目的探讨可吸收线结合皮肤吻合器在颅骨修补手术头皮缝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1医院神经外科住院行颅骨修补手术的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中头皮缝合方法分组,其中采用可吸收线皮下连续缝合+皮肤吻合器缝合切口的36例作为可吸收线缝合组,采用传统的丝线分层间断缝合切口的30例作为传统缝合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缝合时间、术后切口甲级愈合率、线结排异反应或皮缘坏死等指标的差异。结果可吸收线缝合组患者的缝合时间为(18.36±2.50)min;甲级愈合35例,乙级愈合1例,发生线结排异反应1例;传统缝合组患者的缝合时间为(25.46±2.12)min;甲级愈合25例,乙级愈合5例,发生线结排异反应或皮缘坏死16例,颅骨修补材料外露3例。两组患者的切口缝合时间和线结排异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线皮下连续缝合结合皮肤吻合器用于颅骨修补术中头皮切口缝合,可以减少缝合时间,避免线结排异反应、皮缘坏死、减少术后头皮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线 皮肤吻合器 头皮切口缝合
下载PDF
交锁髓内钉结合可吸收线治疗股骨干粉碎骨折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君韬 金鸿宾 谈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7期1222-1222,共1页
关键词 交锁髓内钉 吸收线 治疗 股骨干 粉碎性骨折 手术方法
下载PDF
分体式髌骨爪结合可吸收线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 被引量:7
14
作者 梁吉华 邵伟忠 +1 位作者 史源欣 汪李军 《临床骨科杂志》 2018年第1期107-108,110,共3页
目的探讨分体式髌骨爪结合可吸收线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分体式髌骨爪结合可吸收线缝合治疗67例粉碎性髌骨骨折患者,观察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情况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6~18... 目的探讨分体式髌骨爪结合可吸收线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分体式髌骨爪结合可吸收线缝合治疗67例粉碎性髌骨骨折患者,观察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情况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6~18周。术后关节活动度伸直0°,屈曲110°~135°。术后无明显的软组织刺激感,未出现大髌骨现象及骨折断端畸形愈合或不愈合病例,无内固定断裂、松动、脱出、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年根据改良Bo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评价疗效:优49例,良16例,可2例,优良率97.0%。结论分体式髌骨爪固定结合可吸收线缝合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操作简单易行,术后可以早期进行康复锻炼,术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骨折 粉碎性骨折 分体式髌骨爪 吸收线
下载PDF
微创撬压复位带可吸收线的可吸收棒固定胫骨髁间棘骨折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松 王娟 +3 位作者 宋朝晖 吴昊天 郑占乐 张英泽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9期1093-1094,F0003,共3页
胫骨髁间棘骨折发病率约为3/10万,随着交通事故及人们参加运动的增多呈升高趋势[1-2]。胫骨髁间棘骨折最早由Poncet于1875年首先报道,多由交通事故和运动损伤所致,常见受伤机制为旋转应力合并过伸损伤[2-3]。胫骨髁间棘骨折属于关节内损... 胫骨髁间棘骨折发病率约为3/10万,随着交通事故及人们参加运动的增多呈升高趋势[1-2]。胫骨髁间棘骨折最早由Poncet于1875年首先报道,多由交通事故和运动损伤所致,常见受伤机制为旋转应力合并过伸损伤[2-3]。胫骨髁间棘骨折属于关节内损伤,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髁间棘骨折分型系统是由Meyers于1959年提出的,根据移位程度将此类骨折分为3型,Ⅰ型髁间棘骨折为无移位骨折,Ⅱ型髁间棘骨折为部分移位骨折,Ⅲ型髁间棘骨折为完全移位骨折[4]。Ⅰ型骨折采取保守治疗的方式,Ⅲ型骨折需要手术治疗,但Ⅱ型骨折的治疗方式仍存在分歧。胫骨髁间棘骨折的治疗方式大体上可分为切开复位内固定和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2种[3,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髁间棘骨折 微创撬压复位 吸收线 吸收
下载PDF
阻尼莱曼α吸收线系统研究进展(Ⅰ)--巡天观测和统计性质 被引量:3
16
作者 侯金良 史习珩 傅承启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5-212,共18页
阻尼莱曼α吸收线系统(DLAs)是中性氢柱密度超过2×10^(20) cm^(-2)的类星体吸收线系统。按照现有的观点,DLAs是高红移环境中星系及恒星形成的中性气体库,它们很可能是现今星系的前身。近20年来随着DLAs巡天观测的迅猛发展,尤其是S... 阻尼莱曼α吸收线系统(DLAs)是中性氢柱密度超过2×10^(20) cm^(-2)的类星体吸收线系统。按照现有的观点,DLAs是高红移环境中星系及恒星形成的中性气体库,它们很可能是现今星系的前身。近20年来随着DLAs巡天观测的迅猛发展,尤其是SDSS巡天观测数据的释放,DLAs统计样本达到千计的量级,大大推动了DLAs的观测和研究。由于受到观测的某些限制,样本还有偏,尤其是缺少低红移DLAs,但是,通过大样本DLAs系统的研究,已经获得了有关宇宙中性气体演化的许多信息,如DLAs的数密度在高红移处(z>1.5)是有演化的,但在低红移处基本不演化,从而确认了今天的星系形成于较高红移处。研究也发现DLAs对宇宙质量密度的贡献随红移的演化减弱,DLAs的中性氢气体柱密度分布函数与本地星系的中性氢柱密度分布函数十分相似等一些有趣的结论。着重介绍DLAs的基本知识以及20年来巡天的有关进展,包括DLAs的观测证认、统计特性等,并指出目前DLAs样本不完备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星体 吸收线系统 星系际介质 星系演化
下载PDF
不同可吸收线在乳腺良性包块患者乳腺手术中缝合效果的对比 被引量:3
17
作者 邹向明 韩斌 +2 位作者 李婧婷 李岩 吴德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132-2133,共2页
目的采用3种可吸收线用于乳腺切口缝合,为乳腺良性包块患者选择一种痛苦小、恢复快、减少切口感染、裂开及瘢痕隐性的缝线。方法女性乳腺良性包块患者240例随机分成甲壳质可吸收线组、海狸鼠胶原蛋白可吸收线组、羊肠可吸收线组和普通... 目的采用3种可吸收线用于乳腺切口缝合,为乳腺良性包块患者选择一种痛苦小、恢复快、减少切口感染、裂开及瘢痕隐性的缝线。方法女性乳腺良性包块患者240例随机分成甲壳质可吸收线组、海狸鼠胶原蛋白可吸收线组、羊肠可吸收线组和普通丝线组各60例。比较4组缝线治疗效果。结果甲壳质可吸收线组、海狸鼠胶原蛋白可吸收线组、羊肠可吸收线组术后瘢痕隐匿性、切口感染率、切口恢复状况、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及心理满意度与普通缝线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而甲壳质可吸收线组与海狸鼠胶原蛋白可吸收线组上述指标与羊肠可吸收线组有显著差异(P<0.05)。甲壳质可吸收线组瘢痕隐匿性、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优于海狸鼠胶原蛋白可吸收线组(P<0.05)。结论生物性可吸收缝线在乳腺手术中具有明显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线 乳腺切口缝合
下载PDF
双向倒刺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应用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科 于胜强 +6 位作者 林春华 门昌平 王健涛 李光磊 王辉 孟月丹 高振利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14年第5期264-267,共4页
目的探讨双向倒刺可吸收线连续缝合肾脏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我院共实施220例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手术,实验组(n=122)采用双向倒刺可吸收线内外连续缝合肾脏,对照组(n=98)采用... 目的探讨双向倒刺可吸收线连续缝合肾脏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我院共实施220例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手术,实验组(n=122)采用双向倒刺可吸收线内外连续缝合肾脏,对照组(n=98)采用普通缝线缝合肾脏,两组术前按AJCC肾癌TNM肿瘤分期均为T1N0M0。结果 220例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手术全部顺利完成,无一例中转开放,未出现严重术中并发症。实验组和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79.8±11.8)和(81.2±11.3)min(P=0.40)、平均缝合时间为(8.5±2.0)和(12.8±2.8)min(P〈0.01)、平均热缺血时间为(18.3±4.0)和(23.1±5.2)min(P〈0.01)。患者住院时间分别为(6.3±2.3)和(8.0±1.4)d(P〈0.01)。术后3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肾GFR分别为(35.5±12.6)和(28.7±15.5)ml/min(P〈0.01)。实验组术后血尿4例,对照组5例(P=0.737),实验组无尿漏发生,对照组肾缺损部位尿漏2例(P=0.071),术后随访6-30个月,平均18.8个月,两组均无结石形成,均无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双向倒刺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应用能够明显缩短缝合时间和热缺血时间,且不引起结石形成,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倒刺可吸收线 后腹腔镜 肾部分切除术
下载PDF
可吸收螺钉结合可吸收线张力带内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优民 黄际河 +1 位作者 李群 顾翔 《临床骨科杂志》 2012年第1期20-20,共1页
2005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应用可吸收螺钉结合可吸收线张力带内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13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 肱骨骨折 吸收螺钉 吸收线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小切口可吸收线张力带克氏针治疗锁骨骨折 被引量:6
20
作者 卢海霖 汪金荣 +1 位作者 邑晓东 王宇 《临床外科杂志》 2006年第2期117-118,共2页
目的比较小切口可吸收线张力带克氏针与常规术式在治疗锁骨骨折方面的切口长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用小切口可吸收线张力带克氏针治疗锁骨骨折26例(实验组),用常规术式(包括单纯克氏针、钢板、钢丝环扎等)治疗38例(对照组),比较两者切... 目的比较小切口可吸收线张力带克氏针与常规术式在治疗锁骨骨折方面的切口长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用小切口可吸收线张力带克氏针治疗锁骨骨折26例(实验组),用常规术式(包括单纯克氏针、钢板、钢丝环扎等)治疗38例(对照组),比较两者切口长度及并发症。结果手术切口长度:实验组为(2.52±0.53)cm,对照组为(6.34±1.26)cm(P<0.01)。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11.54%,对照组63.16%(P<0.01)。结论小切口可吸收线张力带克氏针治疗锁骨骨折在切口长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优于常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骨折 小切口 吸收线张力带 克氏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