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2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哀牢山两侧夏季降水差异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季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连钰 许彦艳 +1 位作者 李华宏 蔡磊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26-1038,共13页
运用国家站观测资料、全球气候再分析资料和数值模式敏感性试验数据,对哀牢山两侧夏季总降水量差异及其影响云南省夏季气候的主要季风系统-东亚夏季风和印度夏季风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哀牢山主脉西侧夏季总降水量明显大于主脉... 运用国家站观测资料、全球气候再分析资料和数值模式敏感性试验数据,对哀牢山两侧夏季总降水量差异及其影响云南省夏季气候的主要季风系统-东亚夏季风和印度夏季风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哀牢山主脉西侧夏季总降水量明显大于主脉东侧。比较哀牢山主脉两侧的5组国家站观测数据显示,哀牢山主脉南部夏季总降水量差异高于北部夏季总降水量差异,并且哀牢山主脉北部两侧夏季总降水量差异与主脉南部两侧夏季总降水量差异呈现出一定的负相关性。5组站点夏季总降水量差异整体与东亚夏季风指数呈负相关关系,与印度夏季风指数呈正相关关系。哀牢山两侧站点夏季总降水量差异与季风交界面指数的相关性要高于其与单一东亚夏季风或印度夏季风的相关性。通过分别选取季风交界面指数正负异常年,并交换风场或水汽边界条件设计数值模式敏感性试验,定量探究两支季风的相对强弱对于哀牢山两侧站点夏季总降水量差异的贡献。结果表明,两支季风共同控制的异常风场是造成哀牢山两侧夏季总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相比之下,季风带来的水汽条件差异对于哀牢山两侧的夏季总降水量有着相近的影响,对于夏季总降水量差异变化的贡献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牢山 降水 数值模拟 印度夏季风 东亚夏季风
下载PDF
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树种幼苗群落对季节和地形的响应
2
作者 沈金凤 宋晓阳 +3 位作者 温韩东 鲁志云 杨洁 曹敏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92-1606,I0001-I0003,共18页
幼苗期是植物发育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也是森林自然更新的关键时期。为探究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树种幼苗组成、季节动态及其空间分布,该研究以20 hm 2监测样地为平台,通过对样地内450个1 m×1 m样方连续4年(2019—2022年)的调... 幼苗期是植物发育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也是森林自然更新的关键时期。为探究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树种幼苗组成、季节动态及其空间分布,该研究以20 hm 2监测样地为平台,通过对样地内450个1 m×1 m样方连续4年(2019—2022年)的调查,分析树种幼苗的组成、新增和死亡季节动态、空间分布等。结果表明:(1)累计调查幼苗58种,2928株,分属于26科42属。其中,新增幼苗817株,新增物种47种;死亡幼苗1181株,死亡物种50种。(2)幼苗重要值在不同树种和年际间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多花山矾(Symplocos ramosissima)和黄心树(Machilus bombycina)的幼苗始终是优势种,重要值始终在前2位,而先锋种水红木(Viburnum cylindricum)重要值则持续下降。(3)未监测到幼苗物种丰富度、样方平均幼苗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幼苗数量、新增幼苗数量、幼苗新增率、死亡幼苗数量和幼苗死亡率的季节性差异。(4)多数幼苗物种的空间分布范围较窄,仅有少数树种幼苗在整个样地广泛分布。平地地形中的样方幼苗物种丰富度、幼苗密度和物种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山脊和沟谷地形。综上认为,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中季节对树种幼苗组成、新增和死亡的影响不大,地形决定树种幼苗的分布和多样性。该研究结果揭示了树种幼苗新增和死亡的动态变化,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森林经营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牢山 森林更新 物种组成 季节动态 幼苗分布
下载PDF
云南哀牢山退化常绿阔叶林乔木多样性和生物量的恢复
3
作者 李雪楠 杞金华 +4 位作者 徐志雄 鲁志云 范泽鑫 栗忠飞 张树斌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0-510,共11页
为了探究退化森林的树种组成变化和生物量储量的恢复规律,该研究选取云南哀牢山不同演替阶段的常绿阔叶林为对象,比较了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群落结构、树种多样性和生物量变化。结果表明,从演替早期到演替末期,乔木的科数先减少后增多,属... 为了探究退化森林的树种组成变化和生物量储量的恢复规律,该研究选取云南哀牢山不同演替阶段的常绿阔叶林为对象,比较了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群落结构、树种多样性和生物量变化。结果表明,从演替早期到演替末期,乔木的科数先减少后增多,属数和种数则逐渐增加;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随演替进程均呈增加的趋势;乔木生物量储量随演替进程逐渐升高,演替早期和演替中期的生物量分别为演替末期生物量的9.87%和65.98%;群落水平的树种多样性指数与总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树木的生长和树种多样性的提高是影响群落乔木生物量储量递增的因素,且哀牢山处于湿冷的气候条件,退化森林植被的恢复相对比较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牢山 森林演替 群落结构 植物多样性 生物量
下载PDF
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楚雄州片区大中型兽类和雉类多样性初探
4
作者 尹光华 覃忠义 +12 位作者 罗文富 卢立雄 李函 高文俊 徐萍 李乾恩 尹存全 李根会 张志强 李育武 刘东 蒋学龙 李学友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7-246,共10页
为了解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楚雄州片区大中型兽类和雉类多样性以及人类活动情况,2020年3月至2022年5月,在保护区内按照1 km×1 km网格布设了153台红外相机,开展系统调查与监测,累积59623个相机工作日,收集到野生动物独立有... 为了解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楚雄州片区大中型兽类和雉类多样性以及人类活动情况,2020年3月至2022年5月,在保护区内按照1 km×1 km网格布设了153台红外相机,开展系统调查与监测,累积59623个相机工作日,收集到野生动物独立有效照片数9309张,记录到大中型兽类动物5目14科23种,雉类1目1科7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4种。在监测到的物种中,物种相对多度指数最高的5种动物分别是赤麂(Muntiacus vaginalis,RAI=7.52)、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RAI=2.43)、野猪(Sus scrofa,RAI=2.39)、猕猴(Macaca mulatta,RAI=2.26)和马来豪猪(Hystrix brachyura,RAI=2.16)。种-多度曲线分析结果表明,赤麂、野猪和白鹇(Lophura nycthemera)在云南哀牢山楚雄州片区多度秩排序前三位,累积相对多度占所有物种相对多度的65%。此外,还在保护区内拍摄到大量放牧等人类活动,显示保护区内存在一定的人为活动干扰。本次系统调查与监测结果完善了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楚雄州片区范围内大中型兽类和雉类本底信息,填补了区内大中型兽类和雉类的研究空白,为保护区后续的管理和长期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栖大中型兽类 雉类 红外相机监测 相对多度指数
下载PDF
2010-2014年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呼吸数据集
5
作者 易艳芸 周文君 +10 位作者 张孝良 武传胜 Zayar Phyo Mohd Zeeshan 鲁志云 温韩东 沙丽清 宋清海 梁乃申 刘玉洪 张一平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1期243-254,共12页
亚热带森林是我国分布面积最大的森林类型,在调控全球气候变化和维持大气碳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土壤通过呼吸作用排放的碳是大气CO_(2)的主要来源,土壤碳库的细微变化也会显著影响大气CO_(2)的浓度,因此目前亚热带森林土壤碳储量的大... 亚热带森林是我国分布面积最大的森林类型,在调控全球气候变化和维持大气碳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土壤通过呼吸作用排放的碳是大气CO_(2)的主要来源,土壤碳库的细微变化也会显著影响大气CO_(2)的浓度,因此目前亚热带森林土壤碳储量的大小及动态变化特征受到广泛关注。云南哀牢山是我国重要的亚热带森林分布区。本研究依托云南哀牢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利用全自动多通道观测系统开展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呼吸的连续测定,经过严格的数据质量控制和评估,将2010-2014年的土壤呼吸的监测数据收集与整理,包括土壤5 cm温度(Ts)、土壤10 cm含水量(SWC)和土壤呼吸(Rs),并形成日、月和年尺度三类数据集。本数据集对于揭示气候变化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生态过程的影响、正确评估土壤有机碳排放和森林生态系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也为进一步研究气候变暖等全球变化对土壤呼吸组分尤其是土壤有机碳排放的影响提供经验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自动多通道观测系统 土壤呼吸 气候变化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哀牢山
下载PDF
哀牢山地区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评估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周博奇 段禾祥 +3 位作者 李璐 刘彦枫 李林霞 欧光龙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6-93,共8页
以哀牢山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水量平衡法对2000年、2010年和2020年的区域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变化进行科学评估和重要性评价。结果表明:哀牢山区域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能力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了较高的差异性,具体表现为,东南区域最高,中... 以哀牢山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水量平衡法对2000年、2010年和2020年的区域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变化进行科学评估和重要性评价。结果表明:哀牢山区域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能力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了较高的差异性,具体表现为,东南区域最高,中部次之,西北区域最低;2000—2020年,总水源涵养量下降了30%,降水减少是影响哀牢山区域水源涵养量减少的主要因素,在气候暖干化的背景下,哀牢山区域水源涵养功能有进一步下降的可能。林地是哀牢山区域水源涵养的主体,其水源涵养能力在各生态系统中占比最高,约占研究区域水源涵养总量的2/3。2000—2020年,哀牢山区域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主要以一般等级和中等等级为主导,其中中等等级面积显著降低,一般等级面积显著增加。掌握区域水源涵养功能时空变异特征,为科学评估区域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决策和优化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牢山 生态系统 水源涵养 水量平衡 重要性评价
下载PDF
极端气候事件对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凋落物量的影响
7
作者 徐晨展 鲁志云 刘婷婷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39,共8页
为探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对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森林凋落物量的影响,将正常年份的凋落物量与受极端气候事件影响年份的凋落物量进行对比分析,以明确极端气候事件对凋落物年总量与月动态的影响和凋落物量与气候因素的... 为探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对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森林凋落物量的影响,将正常年份的凋落物量与受极端气候事件影响年份的凋落物量进行对比分析,以明确极端气候事件对凋落物年总量与月动态的影响和凋落物量与气候因素的关系。结果显示:(1)极端气候事件对年凋落物量具有显著性影响,受极端气候事件影响年份的年平均凋落物量为795.74 g·m^(-2),较正常年份的年平均凋落物量(607.57 g·m^(-2))增加了31%。受极端气候事件影响的年凋落物量呈增加趋势。年凋落物主要由枯叶和枯枝所组成,之后依次为杂物、落花(果),树皮与苔藓地衣最少。干旱对年凋落物组分比例影响较小,而雪灾造成枯枝占比提高。(2)极端气候事件对月凋落物量具有显著影响。各年份凋落物月动态均表现为单峰模式。2010年和2020年(干旱)的旱季凋落物量分别为340.51 g·m^(-2)与327.05 g·m^(-2),较正常年份(226.38 g·m^(-2))增加了50.4%和44.5%,其中,叶凋落量增加最多,其次为枝凋落量,其余组分变化不明显。2015年1月(雪灾)的月凋落物量为263.50 g·m^(-2),较正常年份的1月凋落物量(31.15 g·m^(-2))大幅增加,其中,枝凋落量增加最多,其次是叶凋落物量,其余组分均少量增加。(3)总体来说,月凋落物量与月降水量和月平均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月平均地面温度和月平均风速无显著相关性。在极端气候事件发生年份,月凋落物量与月降水量、月平均地面温度、月平均相对湿度、月平均风速均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量 极端气候事件 月动态 哀牢山 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
下载PDF
哀牢山保护区双柏县片区喜马拉雅红豆杉分布区植物群落及物种多样性调查
8
作者 李根会 覃忠义 +8 位作者 尹光华 张志强 高文俊 罗文富 魏靖琳 李函 苏家红 覃家理 鲁志云 《湖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57-63,69,共8页
为了解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双柏县片区喜马拉雅红豆杉分布区植物群落特征与物种多样性,在该区设置了3块样地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喜马拉雅红豆杉分布区3个群落内共有野生维管束植物53科75属108种,其中蔷薇科、百合科、樟科、鳞... 为了解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双柏县片区喜马拉雅红豆杉分布区植物群落特征与物种多样性,在该区设置了3块样地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喜马拉雅红豆杉分布区3个群落内共有野生维管束植物53科75属108种,其中蔷薇科、百合科、樟科、鳞毛蕨科、壳斗科等12个科为主要组成科;仅含1个种的科和属分别占总科数和总属数的77.36%和73.33%。滇木荷、露珠杜鹃、珊瑚冬青、珍珠花、硬叶柯等是乔木层的主要树种,喜马拉雅红豆杉为乔木层的重要伴生树种;无量山箭竹在灌木层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层间层以毛狭叶崖爬藤、扶芳藤、蛇泡筋为主;草本层以长穗柄薹草、帚状薹草、大羽鳞毛蕨为主。喜马拉雅红豆杉所在群落各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总体呈现为乔木层的>草本层的>层间层的>灌木层的;乔木层总体表现为物种多样性最高,其种类最为丰富,分布最为均匀;喜马拉雅红豆杉所在群落之间的物种组成相似性低,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牢山 喜马拉雅红豆杉 物种组成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哀牢山构造带新元古代双峰式岩浆岩的锆石U-Pb年代学、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9
作者 苏路路 魏月华 +3 位作者 杨朝 刘桂春 刘嵘 訾建威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8-1166,共19页
分布于扬子克拉通西缘的新元古代岩浆岩对研究华南陆块的前寒武纪演化及其与Rodinia超大陆的关系意义重大,但由于该区域后期构造-热历史的复杂性,关于一些重要岩石单元的时代、属性和构造背景仍存在诸多争议。本文聚焦哀牢山构造带南段... 分布于扬子克拉通西缘的新元古代岩浆岩对研究华南陆块的前寒武纪演化及其与Rodinia超大陆的关系意义重大,但由于该区域后期构造-热历史的复杂性,关于一些重要岩石单元的时代、属性和构造背景仍存在诸多争议。本文聚焦哀牢山构造带南段的桃家寨岩体,报道了来自该岩体的一套变基性岩和钠长花岗岩组合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组成,以期为解决现存争议提供新的证据和约束。SHRIMP原位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表明变基性岩和钠长花岗岩的结晶年龄分别为756±9 Ma和763±23 Ma,表明二者为同期岩浆作用的产物,其合并加权平均年龄759±7 Ma(MSWD=0.88,n=8)代表了岩浆事件年龄;同时,来自两件样品的锆石都记录了~730 Ma的岩浆后热扰动事件。变基性岩具有低碱(Na2O+K2O=0.17%~0.36%),高Mg#(76~79)的地球化学特征,略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s),并具有弱的Nb-Ta负异常和正的ε_(Nd)(t)值(+2.67~+3.10),表明其来自E-MORB型富集地幔岩浆源区,可能经历了俯冲板片流体或者熔体的改造。钠长花岗岩显示高碱(Na_(2)O+K_(2)O=6.70%~8.30%)、富集LREEs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亏损重稀土元素(HREEs)等特点,具有负的ε_(Nd)(t)值(-2.43~-1.26),表明其母岩浆可能源自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与基性熔体的混合。综合前人研究,发现桃家寨岩体的岩石组合具有双峰式特点,并在地球化学特征上显示典型的弧-弧后盆地属性;岩浆作用峰期~760 Ma,指示其为新元古代扬子克拉通西缘的洋陆俯冲构造体系的一部分,从而为将华南陆块置于Rodinia外围的超大陆重建模式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牢山构造带 桃家寨岩体 新元古代 双峰式岩浆岩 SHRIMP锆石U-PB年代学 地球化学
下载PDF
滇西南哀牢山构造带李子冲矿区综合物探的应用研究
10
作者 于慧敏 沈晓丽 +3 位作者 苏虎虎 贾文臣 张宝林 苏捷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54-1066,共13页
云南省金平县李子冲铁铜矿区地处扬子板块与印支板块交接部位的哀牢山构造带南段,其外围已发现大量的铁铜矿床(点),是云南重要的铁铜矿产基地。但研究区高山植被覆盖严重,地形起伏较大,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找矿困难。为克服单一... 云南省金平县李子冲铁铜矿区地处扬子板块与印支板块交接部位的哀牢山构造带南段,其外围已发现大量的铁铜矿床(点),是云南重要的铁铜矿产基地。但研究区高山植被覆盖严重,地形起伏较大,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找矿困难。为克服单一勘探方法找矿的局限性,选择高精度磁法、双频激电法和EH4电磁测深法对矿区进行综合地球物理勘探,结合地质调查资料,对矿区构造、隐伏岩体及矿化体的深部延伸情况进行解译,并总结找矿信息。综合物探结果表明,矿化体主要在哀牢山群变质岩系产出,与基性侵入岩和花岗闪长岩体关系密切,并伴有多种矿化现象;铁矿化区显示高磁、低视电阻率、高视幅频率特征,铜矿化区则具有低磁、低视电阻率、高视幅频率特征。根据磁力线突变或弯曲变形的磁异常现象和低视电阻率的激电异常及EH4剖面测量解译结果,推测矿区可能存在形成时间较早的北西向张性断裂和形成时间较晚的北东向剪性断裂,近北西向断裂有利于成矿而近北东向断裂对矿体具有破坏作用。对矿区内激电异常与磁异常整体套合较好且EH4电磁测深揭露深部具有成矿潜力的位置进行工程验证,结果显示,矿体在深部具有一定程度的延伸,近北西向断裂构造及其次级构造是主要的赋矿区域,相对低缓的磁异常区域深部可能存在新的铁铜矿化体,有扩大储量的可能,这对下一步地质勘查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牢山变质杂岩带 李子冲铁铜矿 高精度磁法 双频激电法 EH4电磁测深
下载PDF
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典型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11
作者 赵雪美 王有兵 宋婷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14期58-62,共5页
以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3年的植被考察数据为基础,选择了14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群落,从植物多样性,科、属结构,植物区系,群落主要优势种及物种多样性等5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4个典型群落共记录到374种植物,隶属于93科230属... 以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3年的植被考察数据为基础,选择了14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群落,从植物多样性,科、属结构,植物区系,群落主要优势种及物种多样性等5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4个典型群落共记录到374种植物,隶属于93科230属,其中杜鹃花科、蔷薇科、樟科、禾本科、壳斗科、菊科、豆科、鳞毛蕨科等8个科植物是该区域的主要组成科,含种数均在10种以上,占总种数的37.4%;在种子植物中,热带性质的科有35科,占种子植物科数的42.69%,热带性质的属有115属,占种子植物属数的56.09%,总体上以热带成分为主;因热区植物组成成分复杂,各群落的优势乔木、灌木、草本组成均有较大差异,群落间物种多样性差异明显,相比较而言,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物种多样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群落 多样性 区系 哀牢山 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哀牢山楚雄片区野生种古茶树生存现状分析与管护探讨
12
作者 徐萍 罗文富 +4 位作者 张志强 苏家红 李根会 覃忠义 李函 《中国茶叶》 2024年第4期72-76,共5页
通过对哀牢山楚雄片区野生种古茶树生存现状分析,探讨该片区野生种古茶树管护经营模式,提出科学可行的对策建议,以改善野生种古茶树生存现状。调查结果表明,云南哀牢山国家级保护区楚雄片区野生种古茶树均为大理茶种,以单株分散生长为主... 通过对哀牢山楚雄片区野生种古茶树生存现状分析,探讨该片区野生种古茶树管护经营模式,提出科学可行的对策建议,以改善野生种古茶树生存现状。调查结果表明,云南哀牢山国家级保护区楚雄片区野生种古茶树均为大理茶种,以单株分散生长为主,资源总量较少;天然和天然萌生各占一半,生长前期茶树主干遭受损坏,生长情况一般,生长势主要处于中等状态,幼树更新旺盛,但较大树木较少,竞争后期可能出现衰退的趋势。研究区的野生种古茶树生存现状不够理想,除自然因素干扰以外,管护措施也不到位,仍需加强资源保护力度,注重宣传保护和科研开发协调平衡,破除制约野生种古茶树生存发展障碍,实现地区野生种古茶树资源发展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种古茶树 哀牢山自然保护区 茶树资源 古茶树管护
下载PDF
云南哀牢山金矿带镇沅超大型造山型金矿床碳质物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13
作者 武中洋 孙晓明 +1 位作者 丁正鹏 高显青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59,共17页
哀牢山金矿带位于三江特提斯造山带的东南部,发育有一系列大型-超大型造山型金矿床,并广泛发育碳质物,但碳质物在金矿成矿过程中的作用还尚不明确。为了确定碳质物在金矿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本研究以哀牢山金矿带镇沅超大型造山型金... 哀牢山金矿带位于三江特提斯造山带的东南部,发育有一系列大型-超大型造山型金矿床,并广泛发育碳质物,但碳质物在金矿成矿过程中的作用还尚不明确。为了确定碳质物在金矿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本研究以哀牢山金矿带镇沅超大型造山型金矿发现的不同种类的碳质物和共生黄铁矿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岩相学、拉曼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碳同位素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镇沅金矿中有3类碳质物:CM1、CM2和CM3。CM1呈深灰色不规则形态,拉曼光谱分析显示CM1具有低强度、宽的D1带和高强度、窄的G峰,D2峰较明显,计算显示其形成温度为172~200℃,低于成矿温度(250~330℃)。此外,傅里叶红外分析结果表明CM1石墨化程度低,含较少的CH键和C=O键,表明其未经历热液蚀变。碳同位素分析显示CM1样品的δ^(13)C值为-26.46‰~-26.89‰。与CM1空间上共生的黄铁矿(Py1)呈草莓状分布于碳质板岩中,LA-ICP-MS结果表明Py1的Co、Ni、Zn、Mo、Te元素含量高;CM2呈灰色细长沥青状,拉曼光谱分析显示CM2的D1峰和G峰较CM1更为尖锐,面积近似,且D2峰的光谱分峰程度很低,计算显示其形成温度为358~463℃,高于成矿温度。傅里叶红外分析结果显示,CM2石墨化程度高,在2925 cm^(-1)和1705 cm^(-1)处有明显的谱峰,含有较多的CH_(2)+CH_(3)、C=O和C=C键。CM3呈灰色细小颗粒状,拉曼光谱分析显示CM3的光谱特征与CM1的相似,但CM3的D2峰具有独立的峰段,计算显示其形成温度为258~322℃,与成矿温度一致。碳同位素分析显示CM3的δ^(13)C值为-9.09‰~-14.12‰。与CM3空间上共生的黄铁矿(Py2)呈自形分布于含金石英脉中,LA-ICP-MS结果表明Py2的As、Au元素含量高。综合以上结果,笔者认为CM1来源于有机质,形成于碳质板岩的早期成岩阶段,属于变质成因,与其共生的Py1形成于成岩期,属于沉积成因的黄铁矿。CM2的形成温度高于成矿温度,也为变质成因。CM3源于成矿流体,形成于围岩中的含铁矿物和成矿流体发生反应,属于热液成因,而Py2与CM3从流体中同时沉淀。其中CM1和CM3在金矿化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CM1作为还原剂能够有效和成矿流体中金的硫氢络合物发生水岩反应促使金的沉淀,而CM3在硫化过程中和Py2共同沉淀导致成矿流体中H_(2)S的大量消耗,进一步破坏了金的硫氢络合物稳定性,导致金沉淀和再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型金矿 碳质物 拉曼光谱 镇沅金矿 哀牢山金矿带
下载PDF
滇中高原哀牢山不同林分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14
作者 刘浪 吴恒 +2 位作者 许先鹏 方向阳 王玥琳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65,共10页
为探究滇中高原哀牢山不同林分类型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对其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选取哀牢山4种林分(常绿阔叶林、高山栎林、华山松林、滇油杉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林分土壤,对该土壤进行7种重金属(Zn、Cu、Mn、Cr、Pb、As、Ni)... 为探究滇中高原哀牢山不同林分类型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对其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选取哀牢山4种林分(常绿阔叶林、高山栎林、华山松林、滇油杉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林分土壤,对该土壤进行7种重金属(Zn、Cu、Mn、Cr、Pb、As、Ni)、有机质含量和pH进行检测分析。以云南省土壤背景值和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Ⅰ级)作为参比值,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Potential ecologicalrisk index)评价研究区不同林分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效应。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土壤中Zn的含量最高,其次是Mn,其余5种都在5 mg/kg以下,pH均为酸性,有机质的含量常绿阔叶林最高,滇油杉林、华山松林次之,高山栎林最低,变异系数为18.32%~37.26%。常绿阔叶林土壤中Pb和pH为显著负相关(P<0.05),与有机质显著正相关(P<0.05);高山栎林Pb和Ni极显著负相关(P<0.01),As和有机质显著正相关(P<0.05);华山松林Mn与Pb显著正相关(P<0.05);滇油杉林Zn和Pb、Ni、有机质为负相关外,其余4种重金属和pH均为正相关,且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有机质与Zn的相关性较强可聚类为一组。4种林分土壤重金属的单种和多种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都处于轻微风险状态,单种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平均值由大到小排序为As、Zn、Ni、Pb、Cu、Cr、Mn,多种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程度由大到小排序为华山松林、滇油杉林、常绿阔叶林、高山栎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中高原 哀牢山 森林土壤 重金属含量 生态风险评价
下载PDF
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与应用
15
作者 赵九庆 《林业科技情报》 2024年第1期106-108,共3页
视频监控系统在保护区具有较为丰富的应用,为保护区保护和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文章阐述了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楚雄片区视频监控系统的组成、结构和信号流程,结合保护区实际情况分析了视频监控系统在保护区保护及管理方... 视频监控系统在保护区具有较为丰富的应用,为保护区保护和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文章阐述了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楚雄片区视频监控系统的组成、结构和信号流程,结合保护区实际情况分析了视频监控系统在保护区保护及管理方面的应用,指出了该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为其他保护区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及应用方面提供技术支撑和建设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哀牢山保护区 视频监控系统 建设 应用
下载PDF
神秘哀牢山,到底是怎样的山?
16
作者 朱国伟 张润 《旅游世界》 2024年第11期66-75,共10页
国庆假期期间,网络博主“山取画材”独自进哀牢山的视频在网络走红,让云南哀牢山登上热搜引发关注。不少“好奇宝宝”蜂拥而至,甚至一度把山路堵的水泄不通。仅仅提及哀牢山,或许很多人觉得不熟悉,甚至有些神秘。在网络上,甚至很多网友... 国庆假期期间,网络博主“山取画材”独自进哀牢山的视频在网络走红,让云南哀牢山登上热搜引发关注。不少“好奇宝宝”蜂拥而至,甚至一度把山路堵的水泄不通。仅仅提及哀牢山,或许很多人觉得不熟悉,甚至有些神秘。在网络上,甚至很多网友戏称哀牢山是现实版的“云南虫谷”。但要说起云南的元阳梯田和已故的烟草大王褚时健的褚橙可能都比较熟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褚时健 云南虫 元阳梯田 哀牢山 神秘
下载PDF
哀牢山西坡气候对咖啡种植的影响初探
17
作者 王政又 高敏 +1 位作者 余东 王熙 《热带农业科技》 2024年第1期28-33,共6页
利用GIS系统和气候学相关原理,建立哀牢山西坡气温、日照时数、降水量、相对湿度的空间分布模型。结果显示以坡头为代表的哀牢山西坡种植区,温度和降水总体适宜咖啡生长:春季光照强,降水少,气温回升迅速,咖啡干旱风险较高;夏季降水充沛... 利用GIS系统和气候学相关原理,建立哀牢山西坡气温、日照时数、降水量、相对湿度的空间分布模型。结果显示以坡头为代表的哀牢山西坡种植区,温度和降水总体适宜咖啡生长:春季光照强,降水少,气温回升迅速,咖啡干旱风险较高;夏季降水充沛,有利于果实膨大,中低海拔地区应注意防范病害;秋冬两季温差大,早晚多雾露,有利于糖分等干物质积累,形成高品质咖啡,露天晒场应注意早晚防潮;冬季霜冻风险较低,但不宜在凹地、阴坡地及高海拔地区种植。引进新品种咖啡时,应注意品种的抗寒性和抗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种植 气候 哀牢山
下载PDF
云南哀牢山金矿带北西段地质特征与找矿靶区
18
作者 文加春 孙技星 《云南地质》 2024年第3期365-369,共5页
云南哀牢山金矿带北西段牛街地区三条金矿化蚀变带矿体呈层状赋存于下古生界绢云石英微晶片岩构造破碎带中,总体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倾向北东,厚度0.69m~4.11m,Au品位1.10ω×10^(-6)~4.20ω×10^(-6),矿床成因为浅变质碎屑岩型... 云南哀牢山金矿带北西段牛街地区三条金矿化蚀变带矿体呈层状赋存于下古生界绢云石英微晶片岩构造破碎带中,总体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倾向北东,厚度0.69m~4.11m,Au品位1.10ω×10^(-6)~4.20ω×10^(-6),矿床成因为浅变质碎屑岩型。构造破碎带、富矿层位、侵入岩体及硅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带同时有物、化探异常叠合部位是寻找金矿有利地段,圈定了三个找矿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构造控矿 侵入岩体 找矿靶区 哀牢山金矿带 云南弥渡
下载PDF
云南楚雄哀牢山地区西黑冠长臂猿种群数量和分布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根会 覃忠义 +10 位作者 卢立雄 高文俊 罗文富 李函 李育武 尹存全 徐萍 尹光华 李发宝 牛晓炜 蒋学龙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13-522,共10页
2020年11—12月,采用访问调查和鸣声定位法对云南省哀牢山楚雄彝族自治州(简称:楚雄州)辖区(包括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楚雄州辖区及周边国有林区)西黑冠长臂猿(Nomascus concolor)的种群数量和分布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哀牢... 2020年11—12月,采用访问调查和鸣声定位法对云南省哀牢山楚雄彝族自治州(简称:楚雄州)辖区(包括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楚雄州辖区及周边国有林区)西黑冠长臂猿(Nomascus concolor)的种群数量和分布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哀牢山楚雄州辖区现有西黑冠长臂猿61群和14只独猿(约270只),其中11群分布于自然保护区外的国有林中。绝大部分群体(59群)分布于楚雄市片区中部向南至双柏县片区,呈现区域聚集性分布现状;有2群分布于楚雄市片区北部,有向边缘隔离小种群发展的趋势;南华片区本次调查及随后的调查均未发现长臂猿群体的存在,仅通过访问得知有一独猿。哀牢山楚雄州辖区现有西黑冠长臂猿种群数量较2005年第一次调查(39群)增加了22群,然而中北段西黑冠长臂猿面临隔离小种群和人为干扰等因素的威胁。基于辖区西黑冠长臂猿种群数量与分布,提出种群动态监测、小种群巡护监测、栖息地调查评估与恢复及自然保护区外的托管等保护与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黑冠长臂猿 种群数量 种群分布 隔离小种群 哀牢山 楚雄州
下载PDF
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蚂蚁物种分布格局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崔文夏 王戌勃 +3 位作者 徐正会 陈友 周雪英 许国莲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37-548,共12页
【目的】全面揭示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蚂蚁物种的多样性。【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对该保护区的蚂蚁物种分布格局进行调查。【结果】8个垂直带的58块样地共采集蚂蚁10亚科61属209种。水平分布上,西坡的蚂蚁物种数高于东坡(171 vs 145)... 【目的】全面揭示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蚂蚁物种的多样性。【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对该保护区的蚂蚁物种分布格局进行调查。【结果】8个垂直带的58块样地共采集蚂蚁10亚科61属209种。水平分布上,西坡的蚂蚁物种数高于东坡(171 vs 145),西坡特有种64种,东坡特有种38种,东、西坡共有种107种;垂直分布上,东、西坡的蚂蚁物种数均与海拔负相关(西坡R^(2)=0.65,东坡R^(2)=0.63);10类不同生境中,中低海拔的针阔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中栖息的蚂蚁物种较为丰富(分别为127和104种),高海拔的苔藓矮林中蚂蚁物种最贫乏(3种);觅食和筑巢分析中,土壤为蚂蚁最喜欢的觅食和筑巢场所,其次为地表,最后为植物上。【结论】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丰富,植被保护整体良好,孕育着丰富的蚂蚁物种。低海拔的人为干扰对蚂蚁物种有不利影响。多数(超过70%)蚂蚁物种的水平分布、垂直分布和栖息生境都十分有限,生态位极其狭窄,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蚁科 水平分布 垂直分布 生境 觅食和筑巢场所 哀牢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