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悲剧善恶观念之比较 被引量:2
1
作者 叶虎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5期17-20,共4页
本文对中西悲剧善恶观念进行了比较,认为中国古典悲剧多属于世俗伦理模式,在对善的执著追求和对恶的坚决拒斥中实现善恶分明的意图。古希腊悲剧和以莎士比亚为代表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悲剧,虽然也讲求善恶分明的原则,但她们所包孕的内容几... 本文对中西悲剧善恶观念进行了比较,认为中国古典悲剧多属于世俗伦理模式,在对善的执著追求和对恶的坚决拒斥中实现善恶分明的意图。古希腊悲剧和以莎士比亚为代表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悲剧,虽然也讲求善恶分明的原则,但她们所包孕的内容几乎没有中国古典悲剧那样强烈的伦理色彩。西方现代悲剧更是大异其趣,否弃颠覆了传统的真、善、美观念,致使善恶界限趋向模糊,却对更高层面上的真、善、美执著的追求。中西悲剧善恶观念的差异,昭示了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不同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悲剧 中国 古典悲剧 善恶观念 伦理观 文化内涵 儒家 莎士比亚
下载PDF
古印度和古希腊的善恶观念比较
2
作者 姚卫群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4-69,共6页
古印度和古希腊哲人不仅关注世界和人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也关注人的行为的善恶问题,探讨什么样的行为是人应该做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人不应该做的。这也就是他们心中的善恶观念。此类观念在这两大文明古国中有多种表现,不同的哲人或派别... 古印度和古希腊哲人不仅关注世界和人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也关注人的行为的善恶问题,探讨什么样的行为是人应该做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人不应该做的。这也就是他们心中的善恶观念。此类观念在这两大文明古国中有多种表现,不同的哲人或派别有不同的观点。这方面的思想是东西方哲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梳理和分析有关内容,吸收其中的精华或可资借鉴的成分,对于我们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善恶观念 外国伦理 古印度 古希腊 东西方哲学比较
下载PDF
论土家族人的善恶观念——土家族史诗《摆手歌》研究的伦理视角
3
作者 胡炳章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1-33,共3页
《摆手歌》认为,人性的道德本质不能用简单的善或者恶来加以概括,人性是一种流动的过程,是从善到恶,再到兼有善恶、时善时恶的过程。其人性善恶的呈现则与人所受到的环境刺激因素紧密相关。
关键词 摆手歌 善恶观念 道德呈现
下载PDF
佛教与婆罗门教善恶观念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姚卫群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0-95,共6页
佛教与婆罗门教是古代印度的两个主要宗教派别。它们的善恶观念是各自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两教的此类观念虽然有明显不同,但都与古代印度圣典吠陀和奥义书有渊源关系。佛教和婆罗门教各自的善恶观念都有不同层次的划分。在后来... 佛教与婆罗门教是古代印度的两个主要宗教派别。它们的善恶观念是各自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两教的此类观念虽然有明显不同,但都与古代印度圣典吠陀和奥义书有渊源关系。佛教和婆罗门教各自的善恶观念都有不同层次的划分。在后来的发展中,两教的善恶观念有很大的趋同性,它们相互影响,彼此吸收对方思想。两教中的一些基本层次的善恶观念的内容有大量是相同的,较高层次的善恶观念虽有不同,但同样强调智慧解脱。这方面的思想对古代印度系统宗教哲学的形成起了促进作用,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婆罗门教 善恶观念
原文传递
中西魔幻小说善恶观念的文化透视——以《指环王》和《封神演义》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谢青芮 《时代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66-67,共2页
  著名的魔幻小说--<指环王>诞生于二十世纪世界大战的纷飞战火中.在这部虚构的小说中,中土大地上正义与邪恶交战着,术士手中的拐杖发出幽幽光芒,引导着正义战胜邪恶.……
关键词 《封神演义》 《指环王》 魔幻小说 善恶观念
原文传递
明代善恶报应观念的强化与社会调控 被引量:7
6
作者 汪维真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6-109,共4页
明前期政府出于教化需要有意识的灌输,明中后期由于传统社会的异动、士大夫阶层的有意旁及,善恶报应思想逐渐被民众广泛接受,成为凝结于民众心灵深处的一种信仰,对明人伦理价值观的缔构和社会行为产生了广泛影响。
关键词 善恶报应观念 佛教因果报应说 政治教化 民众信仰 明代社会
下载PDF
兼济独善 进退坦然——谈中国文学美学中独特的善恶观念
7
作者 俞驰 《理论界》 2006年第12期192-193,共2页
儒家学说十分强调积极用世,以天下为己任。所以,个人身家性命要以国家兴亡为转移。个人修养、家庭建设都要为国家强盛、天下太平服务,这就是中国式的公益之善。重精神之“善”、轻物利之“善”,是中国善恶观的又一特色。“舍生取义”、... 儒家学说十分强调积极用世,以天下为己任。所以,个人身家性命要以国家兴亡为转移。个人修养、家庭建设都要为国家强盛、天下太平服务,这就是中国式的公益之善。重精神之“善”、轻物利之“善”,是中国善恶观的又一特色。“舍生取义”、“辨礼仪”、拒“万钟”是这种观点的集中体现。公益之善与精神之善是统一的,所以,中国知识分子大都追求“兼济”与“独善”的人生境界。这种善恶观促使中国文学美学推崇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创作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善恶观念 公益性 精神性 文学美学观
原文传递
灵神善恶观念下的生存求优模式
8
作者 苗启明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37-141,共5页
原始人作为生命的、心理的主体,他所具有的感官以及他的思维认识,从根本目的上说,都是为了判别利害、区别吉凶,从而更好地为自己进行生存活动的优化选择服务。原始人虽然还没有善恶这种抽象的道德评价概念,但他从是否有利于自身的单纯... 原始人作为生命的、心理的主体,他所具有的感官以及他的思维认识,从根本目的上说,都是为了判别利害、区别吉凶,从而更好地为自己进行生存活动的优化选择服务。原始人虽然还没有善恶这种抽象的道德评价概念,但他从是否有利于自身的单纯感觉出发,不可避免地要对对象作肯定的或否定的评价。诚如费尔巴哈所说,在原始人看来,对象给他的“有益的、好的感觉和情绪,是由自然好的、有益的东西引起的;坏的、有害的感觉是由一个恶的东西,或者至少是由坏心、恶意、愤怒等状态的自然引起的。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善恶观念 原始人 图腾 死者 鬼魂 寨子 祖先崇拜 彝族 寨神 天神
原文传递
善恶问题研讨综述 被引量:3
9
作者 倪素香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7年第1期44-48,共5页
善恶问题研讨综述倪素香善与恶的问题历来是人文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在世纪之交,面对社会生活中价值观、道德观的急剧变化,人们更是重视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如何把握善恶的本质及功能,如何确立善恶的标准,以及如何对善恶问... 善恶问题研讨综述倪素香善与恶的问题历来是人文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在世纪之交,面对社会生活中价值观、道德观的急剧变化,人们更是重视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如何把握善恶的本质及功能,如何确立善恶的标准,以及如何对善恶问题进行新视野、多角度的研究,已成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善恶问题 善恶观念 研讨综述 道德价值体系 道德体系 价值属性 道德理想 道德评价 唯物史观 道德规范
下载PDF
电影《浪淘沙》中的青岛影像与吴永刚电影风格探析
10
作者 赵善煜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13期79-83,共5页
电影《浪淘沙》作为中国电影发展早期的犯罪类型电影,带有鲜明的文艺风格,其深刻的哲理性意味和光影营造下的诗意影像使影片呈现出与今天商业运作下创作出的同类型电影的不同韵味。虽然导演吴永刚深受文艺复兴文学艺术风格的影响,但影... 电影《浪淘沙》作为中国电影发展早期的犯罪类型电影,带有鲜明的文艺风格,其深刻的哲理性意味和光影营造下的诗意影像使影片呈现出与今天商业运作下创作出的同类型电影的不同韵味。虽然导演吴永刚深受文艺复兴文学艺术风格的影响,但影片所表现出的朴素价值观却充满中国传统的善恶观念。其创作风格在当时独树一帜,同时也引得争议不断,值得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型电影 《浪淘沙》 吴永刚 中国电影发展 电影风格 善恶观念 犯罪类型 文艺风格
下载PDF
洪秀全的伦理观念矛盾性辨析
11
作者 李丽杰 张海珍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2-13,共2页
介绍了洪秀全的善恶观、平等观以及他的皇权思想、等级观念和世袭观念。认为在洪秀全的伦理思想中,伦理变革的思想与传统封建伦常以及享乐要求的实现交织在一起,由于以封建伦常为主导,有积极的善恶观念、平等观念,又有落后的皇权观念、... 介绍了洪秀全的善恶观、平等观以及他的皇权思想、等级观念和世袭观念。认为在洪秀全的伦理思想中,伦理变革的思想与传统封建伦常以及享乐要求的实现交织在一起,由于以封建伦常为主导,有积极的善恶观念、平等观念,又有落后的皇权观念、等级观念和世袭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秀全 伦理观 封建伦理 善恶观念 平等观念
下载PDF
刑法伦理解释论 被引量:20
12
作者 张武举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2-59,共8页
刑法解释问题的关键是依照什么价值原则和指导思想来理解和适用刑法条文,对此,迄今为止的各种刑法解释理论都没有给人们以正确、简单的指导。本文提出的“伦理解释论”认为,最好的刑法解释应当在刑法文本用语的最大含义范围内选择、适... 刑法解释问题的关键是依照什么价值原则和指导思想来理解和适用刑法条文,对此,迄今为止的各种刑法解释理论都没有给人们以正确、简单的指导。本文提出的“伦理解释论”认为,最好的刑法解释应当在刑法文本用语的最大含义范围内选择、适用最符合公众善恶观念的含义。“入罪解释论”和当下流行的“出罪解释论”都是荒谬和错误的。与“合乎伦理地解释刑法”相比,由谁来解释刑法、用什么方法来解释刑法并不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 善恶观念 批判 入罪解释 出罪解释 解释主体
下载PDF
道德建设是预防犯罪的重要途径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苑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5期83-83,82,共2页
关键词 预防犯罪 道德建设 社会秩序 法律制度 现实生活 行为规范 善恶观念 道德意识
下载PDF
道德评价问题浅探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安东 刘福芳 《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64-68,共5页
社会成员道德水平的提高 ,离不开作为道德活动现象重要内容之一的道德评价。道德评价与其他社会评价比较起来 ,具有显著特点。掌握道德评价的标准和以之作出道德评价的根据 ,提高道德评价的能力 ,这对于社会成员对自己的行为准确地作出... 社会成员道德水平的提高 ,离不开作为道德活动现象重要内容之一的道德评价。道德评价与其他社会评价比较起来 ,具有显著特点。掌握道德评价的标准和以之作出道德评价的根据 ,提高道德评价的能力 ,这对于社会成员对自己的行为准确地作出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 ,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一环。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整体素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评价 善恶观念 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舆论 思想教育
下载PDF
羞耻感何以会丧失?
15
作者 章雪富 《环境教育》 2016年第7期29-30,共2页
如果越来越多的恶成为社会的常态,那只能意味着人类越来越多地丧失了羞耻感。当人越来越多地丧失羞耻感,人类作恶也就会从理性那里获得越来越多的借口。
关键词 羞耻感 耻辱感 道德力量 奥古斯丁 善恶观念 年长者 现代伦理学 独自一人 投名状 西溪
下载PDF
民族民间童话中的“善恶报应”观念简论 被引量:2
16
作者 肖远平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4-88,共5页
“恶善报应”是中国各民族民间童话故事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本文系统地考察了民间童话故事中“恶善报应”的层次结构 ,并从哲学、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多侧面。
关键词 "善恶报应"观念 民间童话 主题 层次结构 哲学 美学 心理学 社会学
原文传递
浅谈卫生科普美术的艺术道德的指导作用
17
作者 曹荣祥 《艺苑(美术版)》 1989年第4期86-86,共1页
卫生科学与美术相结合称为卫生科普美术。在我国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一门艺术。中央爱卫会和卫生部为提高和繁荣卫生美术的发展,委托南京艺术学院开办了我国第一个卫生美术干部专修科,使卫生科普美术具有感召力和表现力。
关键词 艺术道德 南京艺术学院 艺术素质 艺术工作者 画面效果 逻辑思维方式 善恶观念 现实生活 自我保健 灭鼠
下载PDF
缅甸动物成语的人文性解读
18
作者 沈美兰 《红河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76-79,共4页
文章通过对缅甸动物成语的分析,联系传统和现实,解读了缅甸相关动物成语隐含的人文信息。缅甸动物成语中有动物与缅甸人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的反映,亦有对缅甸人传统的善恶观念和功德本位思想的体现,突出表现人民现实生活中的生活态度和... 文章通过对缅甸动物成语的分析,联系传统和现实,解读了缅甸相关动物成语隐含的人文信息。缅甸动物成语中有动物与缅甸人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的反映,亦有对缅甸人传统的善恶观念和功德本位思想的体现,突出表现人民现实生活中的生活态度和对为人处世的具体指导。通过缅甸动物成语中的人文性解读,以求得成语的正确使用和对缅甸社会的进一步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成语 善恶观念 功德本位思想 人文性解读
下载PDF
蒲松龄创作思想成因再探 被引量:1
19
作者 于钦明 《蒲松龄研究》 1994年第4期90-97,共8页
蒲松龄创作思想成因再探于钦明蒲松龄的创作思想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善恶观念。关于它的形成原因,我曾以《蒲松龄善恶观的成因、始源及其现实意义》(《德州师专学报》1991年第一期)为题,作了初步探析。时过几年,觉得文中多有... 蒲松龄创作思想成因再探于钦明蒲松龄的创作思想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善恶观念。关于它的形成原因,我曾以《蒲松龄善恶观的成因、始源及其现实意义》(《德州师专学报》1991年第一期)为题,作了初步探析。时过几年,觉得文中多有浅疏之处,也有一些不妥之辞。现在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思想 善恶观念 儒家思想 德州师专 始源 屡试不第 淄川县志 于钦 王渔洋 残酷镇压
下载PDF
随风潜入夜,润“人”细无声——让品德教学融入生活
20
作者 方雪华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 2013年第2期87-87,共1页
思想品德教学,要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品味,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从而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真正树立起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念,最终达到思想品德的课程目标。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学 体验生活 内心世界 善恶观念 课程目标 学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