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1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奥斯汀作品嘲讽手法探索
1
作者 俞婕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Z期49-50,共2页
奥斯汀出身在英国一个乡下牧师的家庭。终身未嫁,虽然奥斯汀生前未受到过应有的尊重,不过后来其作品广为流传直至现在。简·奥斯汀的作品《艾玛》透过描绘了一位幼稚而刚愎自用的女性,且让其变成嘲讽的目标,给人们展示了一位由幼稚... 奥斯汀出身在英国一个乡下牧师的家庭。终身未嫁,虽然奥斯汀生前未受到过应有的尊重,不过后来其作品广为流传直至现在。简·奥斯汀的作品《艾玛》透过描绘了一位幼稚而刚愎自用的女性,且让其变成嘲讽的目标,给人们展示了一位由幼稚、无知逐步成熟且最终实现幸福生活的女性的故事。构造嘲讽的应用也让阅读小说的人变成嘲讽主体去积极主动加入到作品的嘲讽中,构建作品的艺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斯汀《艾玛》 构造嘲讽 情节嘲讽 结果嘲讽
下载PDF
解构与嘲讽——论张爱玲小说的创作心态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俊虎 房美青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100-103,113,共5页
张爱玲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内心体验出发,以独特的视角和失落者的心态,对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母亲,父亲形象进行解构与嘲讽,同时用"巫女"般的恶毒"诅咒"爱情,把它解构的只剩自私、冷漠、恐惧。她用尖酸刻薄的语言淋漓... 张爱玲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内心体验出发,以独特的视角和失落者的心态,对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母亲,父亲形象进行解构与嘲讽,同时用"巫女"般的恶毒"诅咒"爱情,把它解构的只剩自私、冷漠、恐惧。她用尖酸刻薄的语言淋漓尽致地挖苦、嘲讽了亲情、爱情、友情。张爱玲极其冷静而残酷地撕下了蒙在情感上面温存的面纱,让那些猥琐、畸形、变态毫无保留的晒在阳光下,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人生,人性的无奈和讽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解构 嘲讽 情感
下载PDF
《皆大欢喜》:由嘲讽构建的和谐世界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晓玲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8-100,共3页
莎士比亚在喜剧《皆大欢喜》中描绘了一个著名的理想世界——亚登森林.它不仅以剧作家故乡的森林来命名,更是剧中所有人物的理想乐园.具有化恶为善的奇特功能。剧中的四对有情人在这里终成眷属.美好的田园生活、和谐的人际关系与宫... 莎士比亚在喜剧《皆大欢喜》中描绘了一个著名的理想世界——亚登森林.它不仅以剧作家故乡的森林来命名,更是剧中所有人物的理想乐园.具有化恶为善的奇特功能。剧中的四对有情人在这里终成眷属.美好的田园生活、和谐的人际关系与宫廷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但是,“皆大欢喜”的结局只是美好的愿望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皆大欢喜》 和谐世界 嘲讽 理想世界 莎士比亚 田园生活 宫廷生活 人际关系
下载PDF
普罗科菲耶夫早期钢琴小品创作的“嘲讽”风格 被引量:3
4
作者 蔡松琦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50-52,85,共4页
普罗科菲耶夫所有的创作特征都能在早期作品中找到先兆。其早期钢琴小品创作的嘲讽特征,主要通过五个方面的作曲技法而得以表现:反常规的拍子及节奏手法;夸张的力度变化;多调性;三全音主导音型及三全音根音关系和弦对置;极端音区的使用。
关键词 普罗科菲耶夫 钢琴小品创作 嘲讽”特征 反常规 极端化 夸张性
下载PDF
论嘲讽在《傲慢与偏见》人物塑造上的运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郝东平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78-80,共3页
嘲讽是简.奥斯丁小说最显著的特色之一。在其代表作《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中,嘲讽贯穿始终,在表现主题、塑造人物和情节发展中运用得淋漓尽致并有其鲜明的特色。作者运用对比、夸张、描写等多种手法,或明嘲,或暗讽,以喜剧性的形式,揭... 嘲讽是简.奥斯丁小说最显著的特色之一。在其代表作《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中,嘲讽贯穿始终,在表现主题、塑造人物和情节发展中运用得淋漓尽致并有其鲜明的特色。作者运用对比、夸张、描写等多种手法,或明嘲,或暗讽,以喜剧性的形式,揭露社会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斯丁 《傲慢与偏见》 嘲讽
下载PDF
对新式婚恋感伤地嘲讽——《伤逝》和《幸福的家庭》主题意蕴的互文性分析
6
作者 杨春风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7期26-29,共4页
《伤逝》与《幸福的家庭》是两篇以新式婚恋为题材的小说,显示了鲁迅对婚恋问题的持续性思考与探讨。从"互文性"的角度,可以探测鲁迅对爱情的态度:所谓的新式婚恋,不过是新时代的旧悲剧。因对青年的宽容与爱护,加上自身人生... 《伤逝》与《幸福的家庭》是两篇以新式婚恋为题材的小说,显示了鲁迅对婚恋问题的持续性思考与探讨。从"互文性"的角度,可以探测鲁迅对爱情的态度:所谓的新式婚恋,不过是新时代的旧悲剧。因对青年的宽容与爱护,加上自身人生经历和情感经验以及心路历程的投射,对新式爱情婚姻,鲁迅只是无奈地感伤地嘲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逝》 《幸福的家庭》 互文性 感伤 嘲讽
下载PDF
《神异经》“嘲讽之辞”考究
7
作者 阳清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1期115-118,共4页
基于对原始思维的文化吸收,战国以来儒士们积极参与的宗教造神运动,不仅共同催生了《山海经》,抑且提升了这部典籍的摹本效应,乃至有《神异经》的叙事模仿和相关"嘲讽之辞"的应运而生。就叙事意义而言,《神异经》"嘲讽之... 基于对原始思维的文化吸收,战国以来儒士们积极参与的宗教造神运动,不仅共同催生了《山海经》,抑且提升了这部典籍的摹本效应,乃至有《神异经》的叙事模仿和相关"嘲讽之辞"的应运而生。就叙事意义而言,《神异经》"嘲讽之辞"借助了广征博物的时代习尚,通过伪托性质的异人抑或禽兽比附道德品质,藉此传达出深受方术影响的儒者对世风和人情的隐性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异经》 嘲讽之辞 考究
下载PDF
论音乐中的喜剧意识——从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机智、幽默和嘲讽表现引入
8
作者 蔡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8-55,9-10,共8页
喜剧性是重要审美范畴之一,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喜剧音乐表现丰富多样,在西方音乐历史进程中尤为凸显,古典音乐喜剧作为一种音乐风格和音乐表现范畴存在。本文试从喜剧意识的展现和戏剧运作切入,探讨古典风格音乐喜剧的特质表现及其与启蒙... 喜剧性是重要审美范畴之一,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喜剧音乐表现丰富多样,在西方音乐历史进程中尤为凸显,古典音乐喜剧作为一种音乐风格和音乐表现范畴存在。本文试从喜剧意识的展现和戏剧运作切入,探讨古典风格音乐喜剧的特质表现及其与启蒙思想之间的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剧意识 机智 幽默 嘲讽 维也纳古典乐派
下载PDF
《辛普森一家》的社会隐喻与嘲讽精神
9
作者 赵富霞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50-52,共3页
《辛普森一家》作为美国历史上最长寿的动画剧集,对美国社会的反映和表现很具特色,充满了社会隐喻和嘲讽精神。通过对剧中角色安排、社会政治热点的呈现和分析、宗教信仰等方面和角度可以了解美国社会的现状和问题。作为一个庞大的电视... 《辛普森一家》作为美国历史上最长寿的动画剧集,对美国社会的反映和表现很具特色,充满了社会隐喻和嘲讽精神。通过对剧中角色安排、社会政治热点的呈现和分析、宗教信仰等方面和角度可以了解美国社会的现状和问题。作为一个庞大的电视文本群,该剧包含着很多深刻并值得我们反思和探讨的艺术和文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普森一家》 社会隐喻 嘲讽
下载PDF
论《解剖课》中菲利普·罗斯式嘲讽
10
作者 李俊宇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34-37,共4页
当代美国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在其力作《解剖课》中广泛使用嘲讽艺术手法。在《解剖课》中,罗斯借祖克曼之口不仅讽他而且自嘲。这种罗斯式的嘲讽渗透着黑色幽默,体现了个体性格与社会中的悖论,在该悖论阈限之下,个体与社会呈现出... 当代美国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在其力作《解剖课》中广泛使用嘲讽艺术手法。在《解剖课》中,罗斯借祖克曼之口不仅讽他而且自嘲。这种罗斯式的嘲讽渗透着黑色幽默,体现了个体性格与社会中的悖论,在该悖论阈限之下,个体与社会呈现出一种病态。如小说标题"解剖课"所暗示,罗斯式嘲讽意在解剖自身与社会,希冀人们关注个体性格与整体社会的病态,并予以积极疗救。同时,罗斯通过嘲讽式写作来纾解作为一名作家的痛苦与愤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利普· 罗斯 《解剖课》 罗斯式嘲讽
下载PDF
美国影片《阿甘正传》嘲讽音乐赏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毛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37-138,共2页
美国大片《阿甘正传》是部百看不厌的经典电影。该电影中的音乐也被认为是电影音乐代表作。被改编成电影的原著里面充盈着对社会的嘲讽,编剧洛思运用那种温情的语调讲述故事,满足了美国社会大众的审美情趣,尽管影片去掉了很多嘲讽性内容... 美国大片《阿甘正传》是部百看不厌的经典电影。该电影中的音乐也被认为是电影音乐代表作。被改编成电影的原著里面充盈着对社会的嘲讽,编剧洛思运用那种温情的语调讲述故事,满足了美国社会大众的审美情趣,尽管影片去掉了很多嘲讽性内容,可这仅仅是表演手段的某种变换,电影音乐实际上在侧面推动着嘲讽向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甘正传》 电影音乐 嘲讽音乐
下载PDF
调侃式的嘲讽——对后现代电影的几点冷思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丽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1-13,共3页
二十世纪以来,“后现代”已成为世界性的热门话题,以“后”相标榜的各种理论思潮风起云涌,大有蔚然成风之势。在很多国家,一些发行量很大的报纸连篇累牍地登载论述后现代主义的文章。从表象看来,后现代主义很时髦,甚至被误解为趋向主导... 二十世纪以来,“后现代”已成为世界性的热门话题,以“后”相标榜的各种理论思潮风起云涌,大有蔚然成风之势。在很多国家,一些发行量很大的报纸连篇累牍地登载论述后现代主义的文章。从表象看来,后现代主义很时髦,甚至被误解为趋向主导潮流,但,这是永远不可能的。一.后现代的起源和各种理论在“后现代”这一术语兴起的时间上,理论家们各持己见。比较统一的说法是:在艺术领域内,“对‘后现代’一词的最早使用可以追溯到19世纪70年代。1926年它首先出现在一本书的书名当中,然后又于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再次出现在某些书的封面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文化 后现代主义 现代电影 中国电影 嘲讽 理论思潮 二十世纪 文化产品 佛克马 后现代艺术
下载PDF
叙事学视域下嘲讽式电视新闻文本特征初探——以《头条新闻》和《每日秀》为例
13
作者 严彬 王鑫 《新闻研究导刊》 2013年第6期52-55,共4页
在国内,以嘲讽式电视新闻为研究对象的成果并不多见。基于此种背景,本文从境外实例出发,以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电视新闻节目——《每日秀》和《头条新闻》为例,借用"叙事理论"考察了嘲讽式电视新闻的叙事方式,归纳出嘲讽类电视... 在国内,以嘲讽式电视新闻为研究对象的成果并不多见。基于此种背景,本文从境外实例出发,以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电视新闻节目——《每日秀》和《头条新闻》为例,借用"叙事理论"考察了嘲讽式电视新闻的叙事方式,归纳出嘲讽类电视新闻的文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嘲讽 政治 娱乐 《每日秀》 《头条新闻》
下载PDF
悲喜囧途中的嘲讽与反思
14
作者 方佩 巴丹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130-132,共3页
艺术表达方式在电影作品中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为了能够更好地表现电影作品中的内容和主题思想,电影制作方会将不同情感属性的艺术表达方式融入同一作品中,以此对影片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塑造,推动剧情发展,进而深刻地表现影片中所要反映... 艺术表达方式在电影作品中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为了能够更好地表现电影作品中的内容和主题思想,电影制作方会将不同情感属性的艺术表达方式融入同一作品中,以此对影片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塑造,推动剧情发展,进而深刻地表现影片中所要反映的中心主旨。本文通过对电影《蒙羞之旅》中的故事情节、人物角色等内容进行分析,在探究该部影片特有的喜剧艺术特征的同时,对喜剧背后所表现出的对现实社会具有针对性的嘲讽进行深刻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羞之旅》 喜剧 嘲讽 现实社会 反思
下载PDF
电影《阿甘正传》的嘲讽音乐解读
15
作者 李昕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157-158,共2页
《阿甘正传》是一部经典的美国励志影片,其剧情历来为人们所啧啧称道。影片中所使用的音乐也一直被电影界专业人士认为是电影配乐的巅峰代表。小说虽以一种充满温情的叙事方式来讲述阿甘的故事,但是也不乏嘲讽意味,其中音乐的存在更是... 《阿甘正传》是一部经典的美国励志影片,其剧情历来为人们所啧啧称道。影片中所使用的音乐也一直被电影界专业人士认为是电影配乐的巅峰代表。小说虽以一种充满温情的叙事方式来讲述阿甘的故事,但是也不乏嘲讽意味,其中音乐的存在更是加深了这种色彩,因此,本文拟通过对《阿甘正传》影片故事的简单介绍以及影片中嘲讽音乐的具体表现的分析,来解读《阿甘正传》这部经典电影所展示的美国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甘正传》 嘲讽音乐 解读
下载PDF
自由不在于走或留——娜拉、安娜人物形象嘲讽意蕴探析
16
作者 陆奂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90-93,共4页
《玩偶之家》的娜拉一直以来是妇女觉醒与解放的代名词,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在一定意义上呈现了一个出走后的娜拉。文章侧重这两个人物形象的比较研究,剖析当时的社会制度与人性善恶,进而结合其他文学文本中的女性形象探寻妇女解放的根... 《玩偶之家》的娜拉一直以来是妇女觉醒与解放的代名词,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在一定意义上呈现了一个出走后的娜拉。文章侧重这两个人物形象的比较研究,剖析当时的社会制度与人性善恶,进而结合其他文学文本中的女性形象探寻妇女解放的根本路径,阐明对觉醒的女性而言,自由不在于走或留,而在于是否有走或留的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走 人物形象 独立尊严 社会嘲讽
下载PDF
敞开的窗户:鬼故事背后的嘲讽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榕 《新东方英语(中英文版)》 2007年第Z2期78-79,共2页
英国小说家萨基(Saki,1870~1916)对我国读者来说可能还是个相对陌生的名字。事实上,在英美文学界,萨基是与欧·亨利齐名的短篇小说大师。萨基原名赫克托·休·芒罗(H.H.Munro),笔名“萨基”典出古波斯诗人莪默·伽亚... 英国小说家萨基(Saki,1870~1916)对我国读者来说可能还是个相对陌生的名字。事实上,在英美文学界,萨基是与欧·亨利齐名的短篇小说大师。萨基原名赫克托·休·芒罗(H.H.Munro),笔名“萨基”典出古波斯诗人莪默·伽亚谟所作的长诗《鲁拜集》,意思是“手持美酒的人”。萨基的短篇小说篇幅都不长,有的篇目仅有四五百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故事 短篇小说 欧·亨利 英国小说 窗户 嘲讽 英美文学 神经质 维多利亚时代 读者
下载PDF
解构与嘲讽——论张爱玲小说的创作心态
18
作者 李莉 《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3期14-16,共3页
张爱玲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内心体验出发,以独特的视角和失落者的心态,对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母亲、父亲形象进行解构与嘲讽,同时用“巫女”般的恶毒“诅咒”爱情,把它解构得只剩自私、冷漠、恐惧。她用尖酸刻薄的语言淋漓尽致地挖苦、嘲讽... 张爱玲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内心体验出发,以独特的视角和失落者的心态,对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母亲、父亲形象进行解构与嘲讽,同时用“巫女”般的恶毒“诅咒”爱情,把它解构得只剩自私、冷漠、恐惧。她用尖酸刻薄的语言淋漓尽致地挖苦、嘲讽了亲情、爱情、友情。张爱玲极其冷静而残酷地撕下了蒙在情感上面温存的面纱,让那些猥琐、畸形、变态毫无保留地晒在阳光下,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人生、人性的无奈和讽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小说 解构 嘲讽
下载PDF
嘲讽贪官的妙联
19
作者 金笛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6-86,共1页
清朝末年,湖北有住“募捐”官员朱惠之,很善于搜刮民财。其上任后,假借筹饷名义,巧立许多捐税名目,虽受百姓唾骂,却深得上司赏识。朱惠之死后,有人作了一副挽联,引经据典,反话正说,揭露了贪婪官吏的嘴脸:
关键词 贪官 嘲讽 清朝末年 募捐 死后 官吏
下载PDF
青年相救却遭村人嘲讽荒唐 老妇自尽竟为婆媳相骂不该
20
作者 邱顺燕 李再源 《社会工作》 1995年第5期41-41,共1页
丰城市圳头乡游家村某婆媳向来不睦,村、组干部多次调解,但收效甚微。今年5月中旬的一天,婆媳俩又从舌战到动干戈,老妇人气不过,跳入池塘寻短见。这时,塘岸上站着数十人竟无一人下水救人,恰巧该村青年游四清路过,他毅然下水救起了老人... 丰城市圳头乡游家村某婆媳向来不睦,村、组干部多次调解,但收效甚微。今年5月中旬的一天,婆媳俩又从舌战到动干戈,老妇人气不过,跳入池塘寻短见。这时,塘岸上站着数十人竟无一人下水救人,恰巧该村青年游四清路过,他毅然下水救起了老人。然而,游四清的义举并未得到人们的称赞,却引来了村民的冷嘲热讽。据笔者了解,原来这里民间有这样的传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丰城市 老妇人 嘲讽 调解 池塘 跳水 义举 村民 老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