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58篇文章
< 1 2 2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曼德施塔姆夫人回忆录中女性自我意识的构建
1
作者 陈方 《中国俄语教学》 CSSCI 2024年第3期59-65,共7页
娜·曼德施塔姆的三卷本回忆录是俄罗斯女性文学回忆录传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作品使我们得以窥见女性自我意识形成的过程乃至构建策略。通过分配和重构传统框架内被规约的性别角色和文化语境中的刻板形象,曼夫人赋予其自我实现以... 娜·曼德施塔姆的三卷本回忆录是俄罗斯女性文学回忆录传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作品使我们得以窥见女性自我意识形成的过程乃至构建策略。通过分配和重构传统框架内被规约的性别角色和文化语境中的刻板形象,曼夫人赋予其自我实现以惊人的动力。她建立了双重话语模式,在使用曼德施塔姆的语言阐释他的同时,又以一种和缓的方式建构了自己的话语,她也由此成为一个具有独立的自我意识和存在价值的俄语作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娜·曼德施塔姆 曼德施塔姆夫人回忆录 女性自我意识
下载PDF
在交游视角中打捞个人历史——论贾植芳的回忆录写作
2
作者 赵诗情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1-139,共9页
贾植芳既是七月派作家、所谓“胡风集团”“骨干分子”,又是复旦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奠基人。他晚年最重要的著作是回忆录。贾植芳回忆录写作的特殊之处是将其怀人文章和自传整合在一起,不仅包含贾植芳本人的经历,也涵盖了他与友人... 贾植芳既是七月派作家、所谓“胡风集团”“骨干分子”,又是复旦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奠基人。他晚年最重要的著作是回忆录。贾植芳回忆录写作的特殊之处是将其怀人文章和自传整合在一起,不仅包含贾植芳本人的经历,也涵盖了他与友人们的交游史以及友人们的故事。这一特殊写法既与客观上的历史情境及个人经历有关,也是其自身有意为之的结果。贾植芳延续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资料编纂工作中的思路,重建了个人生活史。考察贾植芳的回忆录写作,可以看出现代文学亲历者和学科建设者这两个身份在贾植芳身上的合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植芳 回忆录 交游 胡风
下载PDF
“自传”与“回忆录”之辨——基于词源、译介及文化史的考察
3
作者 张欣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3期121-132,共12页
长期以来,学者对“自传”与“回忆录”两个概念的理解各有不同。词源上,“回忆录”在西方出现的时间更早,范畴更广。出于对个人主体的尊崇,西方学界早期迅速将“自传”诗学化,将“回忆录”贬斥为次等话语。从译介的角度看,西方学者对这... 长期以来,学者对“自传”与“回忆录”两个概念的理解各有不同。词源上,“回忆录”在西方出现的时间更早,范畴更广。出于对个人主体的尊崇,西方学界早期迅速将“自传”诗学化,将“回忆录”贬斥为次等话语。从译介的角度看,西方学者对这两个概念的褒贬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学者对二者的认识。在20世纪初的现代化转型期,中国学者对自传的认识高度西化,强调自传中主体人格的建构性。20世纪中后期,随着“后”学的发展,人们打破传统单一的自我观,追求自我的多元表达以及与公共领域的互动。这带来回忆录书写与研究的复兴。梳理“自传”与“回忆录”的中西方文化史,可以厘清这两个概念,系统地审视自我观在中西方公私领域间不断变化的关系,同时可更深入地挖掘中国独特的传记文学书写经验与理论话语,形成更具有跨文化对话性的诗学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传 回忆录 自我 非虚构
下载PDF
回忆录写作与新时期沈从文文学史形象建构
4
作者 徐洪军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46,共15页
新时期以来,学界陆续发表、出版了二百余篇有关沈从文的回忆录。这些回忆录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参与了新时期沈从文历史形象的构建过程,而且与新时期的文学生态形成了复杂的历史纠缠。通过对沈从文回忆录的爬梳考索,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沈从... 新时期以来,学界陆续发表、出版了二百余篇有关沈从文的回忆录。这些回忆录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参与了新时期沈从文历史形象的构建过程,而且与新时期的文学生态形成了复杂的历史纠缠。通过对沈从文回忆录的爬梳考索,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沈从文回忆录发表、出版的整体情况,还原沈从文历史形象的建构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沈从文形象,而且试图探讨由此反映出来的新时期文学场域的历史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回忆录 新时期 历史形象
下载PDF
革命回忆录赋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意蕴和路径选择
5
作者 马春玲 黄梦威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期117-123,共7页
革命回忆录记载革命前辈亲历、亲见、亲闻的革命故事,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由于革命回忆录涉及多学科,且不同教师运用革命回忆录资源的能力存在差异,以及学生所处时代与革命回忆录所... 革命回忆录记载革命前辈亲历、亲见、亲闻的革命故事,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由于革命回忆录涉及多学科,且不同教师运用革命回忆录资源的能力存在差异,以及学生所处时代与革命回忆录所涉及的人、事和物有所不同,现实教学中革命回忆录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在深入挖掘革命回忆录赋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基础上,构建顺应时代创新的革命回忆录教育教学模式,把讲好革命故事与讲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结合,充分发挥革命回忆录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回忆录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革命故事
下载PDF
一部跨文化的个人史——评《我的二十世纪:李欧梵回忆录》
6
作者 胡雅雯 《文化软实力研究》 2024年第4期125-128,共4页
2023年6月,《我的二十世纪:李欧梵回忆录》由中国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在这部回忆录中,知名中国文学和文化研究学者、作家、文化评论家李欧梵教授(下文为叙述方便,通以“李欧梵”称之)遵循“成长小说”的模式,回顾了自己的生命经验... 2023年6月,《我的二十世纪:李欧梵回忆录》由中国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在这部回忆录中,知名中国文学和文化研究学者、作家、文化评论家李欧梵教授(下文为叙述方便,通以“李欧梵”称之)遵循“成长小说”的模式,回顾了自己的生命经验。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战争时期在河南的幼年及童年经历写起,而后追忆自己在中国台湾和美国的求学经历与成长过程,并特别将他在普林斯顿大学、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等美国六间大学任教经历和求学回忆连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林斯顿大学 芝加哥大学 李欧梵 童年经历 哈佛大学 求学经历 中国台湾 回忆录
下载PDF
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解读莱辛的《幸存者回忆录》
7
作者 陆宜兰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7期25-27,共3页
在多丽丝·莱辛的小说《幸存者回忆录》中,故事脉络常围绕着文学伦理学中的伦理选择、伦理环境和伦理身份延伸。伦理选择通常是伦理环境和伦理身份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在人类中心主义的背景下,最终艾米丽在伦理环境混乱的情况下寻得... 在多丽丝·莱辛的小说《幸存者回忆录》中,故事脉络常围绕着文学伦理学中的伦理选择、伦理环境和伦理身份延伸。伦理选择通常是伦理环境和伦理身份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在人类中心主义的背景下,最终艾米丽在伦理环境混乱的情况下寻得了一个自洽的伦理身份,这也体现了作者的伦理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存者回忆录 伦理选择 伦理环境 伦理身份
下载PDF
论《幸存者回忆录》中对二元对立的两性关系的解构
8
作者 何尚虹 《世界文学研究》 2024年第4期247-251,共5页
《幸存者回忆录》是英国著名女性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一座文明处于崩溃边缘的未来英国城市为背景,从“墙外”和“墙内”两个世界书写主人公艾米丽的蜕变故事。小说再现了传统二元对立思维下男性与女性的扭曲关系,... 《幸存者回忆录》是英国著名女性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一座文明处于崩溃边缘的未来英国城市为背景,从“墙外”和“墙内”两个世界书写主人公艾米丽的蜕变故事。小说再现了传统二元对立思维下男性与女性的扭曲关系,揭示了女性所遭遇的身份困境。文章综合运用解构主义思想试图指出,莱辛通过描写艾米丽和杰拉尔德关系的转变展现了传统父权制下女性所受的压迫,巧妙地解构了男性与女性二元对立的思想,并暗示相互扶持之路才能创建多元共生的和谐社会。The Memoirs of a Survivor is one of the masterpieces created by the famous British female writer Doris Lessing. Set in a future British city where civilization is on the verge of collapse, the novel focuses on the story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Emily, the main character, from two worlds: the world outside the wall and the one inside the wall. The novel reproduces the distorted relationship between men and women under the traditional dichotomy and reveals the identity dilemma encountered by women. This paper synthesizes the ideas of deconstructionism and tries to point out that by depic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Emily and Gerald’s relationship, Lessing shows the oppression of women under the traditional patriarchal system, skillfully deconstructs the idea of male-female dichotomy and implies that the path of mutual support is the only way to create a harmonious society of pluralism and coexist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存者回忆录 解构 多丽丝·莱辛
下载PDF
革命回忆录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探析
9
作者 黄梦威 马春玲 《福建教育》 2024年第48期20-23,共4页
革命回忆录从革命亲历者的视角生动地讲述革命时期的故事,蕴含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是开展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优质资源。当前,革命回忆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运用中面临教师重视程度较低、教学方式感染力较弱等挑战。为加强革命回忆录在思... 革命回忆录从革命亲历者的视角生动地讲述革命时期的故事,蕴含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是开展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优质资源。当前,革命回忆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运用中面临教师重视程度较低、教学方式感染力较弱等挑战。为加强革命回忆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教师应深入挖掘革命回忆录中丰富的教学素材、优化革命回忆录的教学方式、组织实践活动以增强学生体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回忆录 高中思政课 红色文化
下载PDF
多丽丝·莱辛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以《幸存者回忆录》为例
10
作者 马伊林 张琳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90-94,共5页
多丽丝·莱辛在其科幻小说《幸存者回忆录》中,通过一个中年女性主人公的视角,对当前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和女性问题进行了敏锐的审视。以生态女性主义理论作为支撑,探讨莱辛在《幸存者回忆录》中对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女性与自... 多丽丝·莱辛在其科幻小说《幸存者回忆录》中,通过一个中年女性主人公的视角,对当前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和女性问题进行了敏锐的审视。以生态女性主义理论作为支撑,探讨莱辛在《幸存者回忆录》中对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女性与自然这三组关系及其未来愿景的思虑,旨在凸显莱辛在该小说中所体现出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莱辛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有望为解决当代社会中日益突出的生态危机和缓解激化的性别矛盾提供一个参照,同时也预设了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关涉的生态要义和性别要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幸存者回忆录 生态女性主义
下载PDF
“创作”“记录”与“记忆”——日本出版语境下的“慰安妇”回忆录
11
作者 李敏 《档案与建设》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5-97,共3页
“慰安妇”的口述实录往往都是“慰安妇”的亲身经历,也是实实在在的战争记忆。日本出版的“慰安妇”回忆录,基调各有不同,有真实的声讨证言,也有仿作美化的伪证,表现了“慰安妇”制度的复杂性。这些“回忆录”为我们了解“慰安妇”制... “慰安妇”的口述实录往往都是“慰安妇”的亲身经历,也是实实在在的战争记忆。日本出版的“慰安妇”回忆录,基调各有不同,有真实的声讨证言,也有仿作美化的伪证,表现了“慰安妇”制度的复杂性。这些“回忆录”为我们了解“慰安妇”制度的历史、“慰安妇”的心声、战争的残酷、日军的残忍、日本人的错误认知等提供了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慰安妇” 回忆录 证言
下载PDF
苏联将领回忆录对日本陆军的评析
12
作者 马军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 CSSCI 2023年第4期33-37,140,共6页
如何从纯军事学的角度来评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日本陆军,这是一个饶有兴味的问题。如果从中日战争(1931—1945年)的战况来看,它在针对中国国民党军队的数十次战役中少有败绩,并且侵占了中国的大片国土,似乎是一支在训练水平、作战思... 如何从纯军事学的角度来评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日本陆军,这是一个饶有兴味的问题。如果从中日战争(1931—1945年)的战况来看,它在针对中国国民党军队的数十次战役中少有败绩,并且侵占了中国的大片国土,似乎是一支在训练水平、作战思想和武器装备方面均占据明显优势的“现代化强军”。但若放眼世界,换之于更大的参照系,日本陆军在军事学术的诸多领域无疑已远远地落后于时代的潮流,否则便难于解释它在太平洋战场和中国东北战场上面对美军与苏军突击时遭遇的大溃败。揆诸曾亲自指挥对日作战,具体说是歼灭关东军之战的苏联高级将领的回忆录,或许能从中窥见一斑。由于立足点和自身军事水平的差异,他们的看法确与中国学界以往的战史论著有相当大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战争 太平洋战场 中国国民党 对日作战 军事学术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窥见一斑 回忆录
下载PDF
从《梦归家园:一部苗族家庭回忆录》看美国苗族群体的身份认同转变
13
作者 周莉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29期5-9,共5页
美国苗族作家杨嘉莉的代表作《梦归家园:一部苗族家庭回忆录》是美国苗族英语文学“里程碑”式的作品。通过一个普通的苗族家庭,这部作品反映了整个美国苗族群体从老挝到泰国难民营,最后作为难民定居美国的流散经历。在此过程中,作为“... 美国苗族作家杨嘉莉的代表作《梦归家园:一部苗族家庭回忆录》是美国苗族英语文学“里程碑”式的作品。通过一个普通的苗族家庭,这部作品反映了整个美国苗族群体从老挝到泰国难民营,最后作为难民定居美国的流散经历。在此过程中,作为“他者”的美国苗族群体的身份认同经历了身份迷失、身份冲突和身份重建,在不同代际之间呈现出身份认同的转变。苗人的身份认同从以杨嘉莉奶奶、爸爸和妈妈为代表的苗1代的苗族,转变为以朵和杨嘉莉为代表的苗1.5代的美国苗族,再转变为以杨嘉莉的弟弟妹妹们为代表的苗2代的苗裔美国人。作为流散者的美国苗族群体所追寻的身份认同不是单一的文化身份认同,而是多元的、动态的、不断建构的身份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苗族 《梦归家园:一部苗族家庭回忆录 身份认同 流散 他者 杨嘉莉
下载PDF
从评价理论的视角谈《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的词汇翻译
14
作者 栾伟霞 李国庆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155-158,共4页
以Martin的评价系统理论和功能语言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以丘吉尔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为语料,以译林出版社(以下简称译林版)出版的译文为参考,分析了源语篇中评价型词汇所承载的评价意义,探讨了如何在目的语文本中进行最大限度的... 以Martin的评价系统理论和功能语言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以丘吉尔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为语料,以译林出版社(以下简称译林版)出版的译文为参考,分析了源语篇中评价型词汇所承载的评价意义,探讨了如何在目的语文本中进行最大限度的等值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系统理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情景语境
下载PDF
无本回译视角下《李鸿章回忆录》个人形象建构研究
15
作者 崔亚晶 刘晓峰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29-35,共7页
以“无本回译”为视角,对《李鸿章回忆录》的底本及两回译本(2011年赵文伟本和2013年崔姗姗本)中的李鸿章英语语境形象、本土形象以及回译本形象建构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曼尼克思书写的李鸿章形象较为全面,含日常生活和政治生活两个方面... 以“无本回译”为视角,对《李鸿章回忆录》的底本及两回译本(2011年赵文伟本和2013年崔姗姗本)中的李鸿章英语语境形象、本土形象以及回译本形象建构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曼尼克思书写的李鸿章形象较为全面,含日常生活和政治生活两个方面,与李鸿章的本土形象(主要侧重政治生活)相比,多了生活化中的李鸿章形象,并且在描述李鸿章形象的过程中渗透了作者作为美国人的价值观;两回译本中的回译形象,整体上较为还原李鸿章的英语语境形象,但涉及晚清中国国家主权及历史史实方面的本土李鸿章形象时,崔译本选择复刻式回译,而赵译本采用的建构式回译充分考虑了我国的政治历史背景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鸿章形象 《李鸿章回忆录 无本回译 建构式回译
下载PDF
木心的文学批评观研究——以《文学回忆录》为中心
16
作者 李俐兴 《嘉兴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26-31,共6页
《文学回忆录》是一部由木心讲述、陈丹青笔录的世界文学史。木心对于文学的介绍和评论不同于一般的文学史教材,而是充满了个人的感情色彩,并展现了对人生、生活、艺术、审美、宗教、文化的思考和感悟。从批评精神上看,木心倡导“整体... 《文学回忆录》是一部由木心讲述、陈丹青笔录的世界文学史。木心对于文学的介绍和评论不同于一般的文学史教材,而是充满了个人的感情色彩,并展现了对人生、生活、艺术、审美、宗教、文化的思考和感悟。从批评精神上看,木心倡导“整体融通、不事体系”的理念;从批评标准上看,木心坚持“以‘诚’为本,唯‘美’至上”的原则;从批评话语上看,《文学回忆录》呈现出“审美直观,明心见性”的特色;从价值定位上看,木心的文学批评观念承接了中国古典诗学传统并完成了现代性转化,真正实践了古与今文学的对话、中与外文学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心 《文学回忆录 批评精神 批评标准 批评话语 价值定位
下载PDF
及物性系统视阈下回忆录文本英译描写手法分析
17
作者 易威伟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25-128,共4页
随着语言学研究的兴起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及物性系统理论,本文基于汉语回忆录文本《我的人生》英译,用及物性系统来分析汉语回忆录文本的英译描写手法,并探究描写手法在翻译过程中变化的原因,对及物性和翻译研究具有一定的... 随着语言学研究的兴起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及物性系统理论,本文基于汉语回忆录文本《我的人生》英译,用及物性系统来分析汉语回忆录文本的英译描写手法,并探究描写手法在翻译过程中变化的原因,对及物性和翻译研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忆录 及物性 描写手法 翻译
下载PDF
论木心的中国古典小说研究--以《文学回忆录》为中心
18
作者 赵东旭 《嘉兴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58-64,共7页
作为长期游离于“主流学界”之外的文学家,木心在其《文学回忆录》中对中国古典小说提出许多有价值的观点。他认为唐传奇讲究写作技巧、注重结构,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小说。他用西方小说观和艺术的眼光,审视中国古典白话小说,尤其是“说... 作为长期游离于“主流学界”之外的文学家,木心在其《文学回忆录》中对中国古典小说提出许多有价值的观点。他认为唐传奇讲究写作技巧、注重结构,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小说。他用西方小说观和艺术的眼光,审视中国古典白话小说,尤其是“说书”在保留和传承民间文化过程中的特殊意义,他称评书为中国民间的历史教科书,称《西游记》《金瓶梅》是处于中国文学塔尖的纯粹艺术之作。在阅读方法、小说来源和中西比较等方面,木心对《红楼梦》进行了全新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心 《文学回忆录 古典小说 西方小说观念
下载PDF
追忆张垣革命之旅 探寻红色历史印记——重温李泽革命回忆录
19
作者 孙子越 《档案天地》 2023年第3期8-9,17,共3页
在张家口市档案馆,保存着一份珍贵的档案,是张家口第一个党小组组长李泽同志的革命回忆录。李泽是河北省香河县人,1921年1月到张家口铁路车务段工作。这份回忆录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组织情况,第二部分是三次大罢工情况,第三... 在张家口市档案馆,保存着一份珍贵的档案,是张家口第一个党小组组长李泽同志的革命回忆录。李泽是河北省香河县人,1921年1月到张家口铁路车务段工作。这份回忆录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组织情况,第二部分是三次大罢工情况,第三部分是在监狱斗争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回忆录 党小组 河北省香河县 历史印记 张家口市 档案馆 监狱
下载PDF
考析回忆录中的“多样”阿炳
20
作者 魏竹吟 《黄河之声》 2023年第4期94-97,共4页
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二泉映月》,《二泉映月》的广为流传使得其“创造者”阿炳跌宕起伏的一生备受关注。然而由于阿炳一生经历的特殊性,其档案类、报刊类等史料并不充分,并以回忆录类型史料为主。而现有回忆录中对阿炳的收入、阿炳的... 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二泉映月》,《二泉映月》的广为流传使得其“创造者”阿炳跌宕起伏的一生备受关注。然而由于阿炳一生经历的特殊性,其档案类、报刊类等史料并不充分,并以回忆录类型史料为主。而现有回忆录中对阿炳的收入、阿炳的葬礼、阿炳的行事方式等细节描述均有出入。笔者将对其进行推敲考析,尽力将阿炳生活的真实面貌予以展现,并在这一过程中反思回忆录这一类型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运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炳的生活 回忆录 音乐史研究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