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代帝陵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1
作者 韩国河 王芳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4-70,共7页
本文重点探讨了三个问题,即因山为陵、陵区制和堪舆理念。因山为陵本意在于利用山体或高地进行埋葬,墓穴有竖穴和横穴两种类型,竖穴型定型于秦始皇陵,对东晋南朝、金帝陵有一定影响;横穴型定型于东汉帝陵,被西晋帝陵和唐陵所继承。自战... 本文重点探讨了三个问题,即因山为陵、陵区制和堪舆理念。因山为陵本意在于利用山体或高地进行埋葬,墓穴有竖穴和横穴两种类型,竖穴型定型于秦始皇陵,对东晋南朝、金帝陵有一定影响;横穴型定型于东汉帝陵,被西晋帝陵和唐陵所继承。自战国时期确立的独立陵园制,至汉晋时期发展成为陵区制度,体现皇权与中央集权的对立统一格局,以及“家国同构”的核心价值,宋以后集中陵区成为一种制度。堪舆理念对帝陵选址的影响大约从南朝开始逐步加深,至明清成为多种“趋利避害”理念的混合体,其中唐宋时期帝陵所用堪舆术与民间分野明显,反映出强化皇权统治的政治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陵 因山为陵 陵区 堪舆
下载PDF
论乾陵文化 被引量:4
2
作者 赵文润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1期42-50,175,共10页
乾陵文化包括乾陵的建筑、17座陪葬墓、乾陵石刻艺术、唐墓壁画等内容,是中国古代陵墓文化的典范之一、盛唐文化的辉煌体现、各民族友好关系的生动反映、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关键词 乾陵文化 述圣记碑 唐墓壁画 因山为陵 无字碑
下载PDF
浅析唐昭陵陵园形制中蕴含的中国古典美学思想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倩芸 周莉英 卫星宇 《美与时代(城市)》 2016年第1期63-64,共2页
古代中国,陵墓建设是帝王一项重要的政治生活,从唐昭陵开始,墓葬形制从秦汉的人工封土改为"因山为陵",设计形制的极大转变,暗含着人们美学思想的变化。
关键词 昭陵 墓葬形制 因山为陵 美学思想
下载PDF
汉代楚王墓建筑形制源起及演变——徐州西汉楚王墓建筑在汉代墓葬文化中的意义
4
作者 潘卉 王瑶 《建筑与文化》 2014年第11期162-163,共2页
以徐州西汉楚国的墓葬建筑为论述对象,阐述"因山为陵"墓制的源起和发展,及其引导下西汉墓葬制度的变革,探讨徐州西汉楚王墓在汉代墓葬文化定型过程中的作用。
关键词 西汉 楚王墓 徐州 墓葬建筑文化 因山为陵 前堂后室
下载PDF
清初三陵建筑与彩画新论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成民 《满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86-92,共7页
关键词 旋子彩画 明清时期 三陵 建筑布局 石象生 因山为陵 福陵 陵墓 五架梁 配殿
下载PDF
唐昭陵韦贵妃墓综合地球物理探测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史朝洋 高维强 +4 位作者 张利明 张林 冯旭亮 何滔 郑有伟 《物探与化探》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17-1624,共8页
韦贵妃墓是唐昭陵众多陪葬墓中距离主陵最近、形制级别最高的陪葬墓,也是唯一一座已经发掘清理的唐代"因山为陵"的墓葬,是研究昭陵形制的直接资料。本次在韦贵妃墓开展无人机激光雷达测绘、地面高精度重磁测量、高密度电法测... 韦贵妃墓是唐昭陵众多陪葬墓中距离主陵最近、形制级别最高的陪葬墓,也是唯一一座已经发掘清理的唐代"因山为陵"的墓葬,是研究昭陵形制的直接资料。本次在韦贵妃墓开展无人机激光雷达测绘、地面高精度重磁测量、高密度电法测量、地质雷达探测和土壤氡气测量等工作,旨在验证方法有效性,总结技术要点,为昭陵地宫探测积累技术资料和经验。韦贵妃墓对原始地层的扰动和破坏,形成了明显的物性差异和特殊工程地质结构;本次利用地面高精度重磁测量结合土壤测氡,较为有效地圈定了地下墓室平面位置,高密度电法准确圈定了韦贵妃墓地下空间位置,探地雷达清晰地探测到了韦贵妃墓的精细结构,分辨率达到亚米级,这些成果为下一步地球物理探测昭陵地宫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昭陵 因山为陵 综合地球物理探测 地质调查工程
下载PDF
唐十八陵 文化艺术宝库 被引量:2
7
作者 吴志毅 刘向阳 《中国西部》 2003年第1期100-104,共5页
中国古代帝王陵墓是封建社会特有的产物,也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自公元618年李渊建立唐王朝至907年灭亡,前后290年间,共有21位皇帝执政,除昭宗李晔和哀帝李祝死后分别埋葬... 中国古代帝王陵墓是封建社会特有的产物,也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自公元618年李渊建立唐王朝至907年灭亡,前后290年间,共有21位皇帝执政,除昭宗李晔和哀帝李祝死后分别埋葬在河南渑池(和陵)和山东荷泽(温陵,具体地点不详)以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十八陵 李世民 陪葬墓 石刻艺术 石雕刻 帝王陵墓 因山为陵
下载PDF
徐州狮子山楚王墓被盗时代及盗墓性质
8
作者 刘聪(文/图) 周波(文/图) 邢艺凡(文/图) 《大众考古》 2019年第9期73-76,共4页
狮子山楚王墓“因山为陵,凿石为藏”,整座陵墓以狮子山体作为墓冢,直接在山体岩石中开凿建造而成,陵墓建筑结构从外至内依次为:外墓道、中墓道、内墓道、天井、耳室、甬道、侧室、前堂和后室。外墓道、中墓道、内墓道及天井内均以夯土封... 狮子山楚王墓“因山为陵,凿石为藏”,整座陵墓以狮子山体作为墓冢,直接在山体岩石中开凿建造而成,陵墓建筑结构从外至内依次为:外墓道、中墓道、内墓道、天井、耳室、甬道、侧室、前堂和后室。外墓道、中墓道、内墓道及天井内均以夯土封填,并在接近地表处铺设一层形状不规则但形体较大的石块。在天井中部距东壁约2米的位置,有一处约3米见方的区域不见石块,盗洞即开口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狮子山楚王墓 耳室 后室 因山为陵 盗墓 侧室 墓冢 陵墓建筑
下载PDF
昭陵墓址的选择
9
作者 赵强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2期35-37,15,共4页
昭陵墓址的选择赵强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与其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合葬墓,位于关中平原西北部的几山上。九山距古长安城约170华里,它“东连仲山,西当怪水” ̄①,山势挺拔险峻,号称中国的“富上山”。然而它的闻名并不是因为它自身的... 昭陵墓址的选择赵强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与其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合葬墓,位于关中平原西北部的几山上。九山距古长安城约170华里,它“东连仲山,西当怪水” ̄①,山势挺拔险峻,号称中国的“富上山”。然而它的闻名并不是因为它自身的威严伟岸,而是由于一代名君唐太宗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山为陵 长孙皇后 墓址 《全唐诗》 太宗 《旧唐书》 虞世南 《汉书》 《唐会要》 汉光武帝
下载PDF
在美国宾大寻访《飒露紫》
10
作者 王大方 《丝绸之路》 1999年第3期22-22,共1页
唐太宗“昭陵六骏”,是中国石刻艺术的杰作,其中《飒露紫》是六骏中保存最好的一幅浮雕。然而,令人痛惜的是在军阀混战的旧中国,帝国主义分子勾结陕西军阀,于1914年将《飒露紫》和另一匹骏马雕刻《拳毛》盗运出境,运放到美... 唐太宗“昭陵六骏”,是中国石刻艺术的杰作,其中《飒露紫》是六骏中保存最好的一幅浮雕。然而,令人痛惜的是在军阀混战的旧中国,帝国主义分子勾结陕西军阀,于1914年将《飒露紫》和另一匹骏马雕刻《拳毛》盗运出境,运放到美国费城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陈列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世民 昭陵六骏 博物馆陈列 中国文物 宾夕法尼亚大学 因山为陵 中华文明 艺术创作 纯紫色 战马
下载PDF
古代帝陵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11
作者 韩国河 王芳 《新华文摘》 2024年第1期64-66,共3页
中国古代陵寝制度是反映不同时代政治背景、思想文化、宗教观念乃至礼仪化的行为方式,对认识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以及文化价值趋向都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社会意义。陵寝制度历来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研究领域,成果... 中国古代陵寝制度是反映不同时代政治背景、思想文化、宗教观念乃至礼仪化的行为方式,对认识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以及文化价值趋向都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社会意义。陵寝制度历来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研究领域,成果丰富。已有研究中,对“因山为陵”的内涵“陵区制”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堪舆思想的作用和影响有所涉及,但仍需要进一步梳理和深化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趋向 宗教观念 因山为陵 意识形态 作用和影响 上层建筑 形成与发展 古代
原文传递
乾陵是个谜
12
作者 柯茂林 《中学生天地(初中综合版)(A版)》 2006年第12期40-43,共4页
关键词 乾陵 武则天 兰亭序 唐太宗 因山为陵 李世民 陵墓 发掘 唐高宗 梁山
原文传递
昭陵陶塑简论
13
作者 刘炜 《雕塑》 1999年第S1期60-61,共2页
李唐王朝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陶塑艺术灿烂辉煌的阶段,无论从雕塑造型的创制,还是工艺水平的完善,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昭陵“因山为陵”的建制,为陪葬陶塑的制作应用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于是“王公百官,竞为后葬,偶人象马,雕饰如... 李唐王朝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陶塑艺术灿烂辉煌的阶段,无论从雕塑造型的创制,还是工艺水平的完善,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昭陵“因山为陵”的建制,为陪葬陶塑的制作应用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于是“王公百官,竞为后葬,偶人象马,雕饰如生”(《唐会要》)。现据考古资料研究,有200余座皇亲国戚、文臣武将的陪葬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塑 彩绘 镇墓兽 因山为陵 制作应用 唐三彩 雕塑造型 釉陶 考古资料 陪葬墓
原文传递
止戈为武,大国重器只为和平 从昭陵六骏说起
14
作者 李浪涛 《晚晴》 2022年第10期36-39,共4页
昭陵:因山为陵昭陵是唐代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东北22.5公里的九峻山。公元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即帝位,其在位23年,创立了“贞观之治”这一丰碑。公元649年7月,唐太宗病亡,享年52岁。昭陵陵园占地30万亩,有陪葬... 昭陵:因山为陵昭陵是唐代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东北22.5公里的九峻山。公元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即帝位,其在位23年,创立了“贞观之治”这一丰碑。公元649年7月,唐太宗病亡,享年52岁。昭陵陵园占地30万亩,有陪葬墓190余座,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陵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太宗李世民 贞观之治 昭陵六骏 因山为陵 皇家陵园 陪葬墓 礼泉县 止戈为武
原文传递
天地定位 山泽通气
15
作者 赵农 《雕塑》 1999年第S1期56-57,共2页
唐朝贞观十年(636年)唐太宗李世民纵马扬鞭,众臣环拥,来到九?山下,见九峰峻耸,地势奇特,心中欣然,已有百年之后安身之想,这一年李世民只有37岁。后来在长安城大明宫宫城上对诸臣说:“朕看九?山孤耸回绕,傍凿可置山陵处,联实有终焉之意”... 唐朝贞观十年(636年)唐太宗李世民纵马扬鞭,众臣环拥,来到九?山下,见九峰峻耸,地势奇特,心中欣然,已有百年之后安身之想,这一年李世民只有37岁。后来在长安城大明宫宫城上对诸臣说:“朕看九?山孤耸回绕,傍凿可置山陵处,联实有终焉之意”(《唐要会·卷20》)。贞观十一年葬长孙皇后于昭陵,并在此地建陵造墓,直至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太宗辞世,一共用了十三年。然而因太宗临终有“陵园制度,务从俭约”(《唐大诏令集卷11》)的遗志,其墓制便不以豪华胜,因山为陵,取意肃穆广阔,高山仰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则天 乾陵 因山为陵 李世民 陪葬墓 环境艺术 述圣记碑 昭陵六骏 长孙皇后 太宗
原文传递
贞观君臣民本思想在帝陵建设中的反映
16
作者 胡元超 《乾陵文化研究》 2018年第1期82-90,共9页
贞观君臣上下一体,励精图治,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使大唐王朝迅速从隋末丧乱的废墟上崛起,被后世誉为'贞观之治'。正因为如此,贞观君臣治国理政思想才被后世的政治家们不断总结,希望从中汲取营养,更好地治理国家。'贞观之... 贞观君臣上下一体,励精图治,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使大唐王朝迅速从隋末丧乱的废墟上崛起,被后世誉为'贞观之治'。正因为如此,贞观君臣治国理政思想才被后世的政治家们不断总结,希望从中汲取营养,更好地治理国家。'贞观之治'成就的取得,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如偃武修文、加强吏治、完善法治、惩腐倡廉等,但毫无疑问,崇尚俭约,以民为本,更是其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陵寝制度 帝王陵寝 昭陵六骏 因山为陵 民本思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