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59篇文章
< 1 2 2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更好的治理能力会促进国家认同吗?——基于非洲十二国的实证研究
1
作者 李声薇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20-33,共14页
国家认同受到历史、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国家治理能力可能也影响着国家认同。对于国家治理能否促进非洲的民族认同,已有的研究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了国家认同提升的机制,通过运用有序逻辑回归模型实证方法... 国家认同受到历史、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国家治理能力可能也影响着国家认同。对于国家治理能否促进非洲的民族认同,已有的研究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了国家认同提升的机制,通过运用有序逻辑回归模型实证方法对非洲晴雨表、世界银行和UNCTAD机构记录的国家认同和国家治理数据以及非洲国家的贸易开放程度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非洲国家的国家治理与人民的国家认同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这一发现进一步扩展了对国家治理影响的理解,对加强非洲的国家认同以及非洲现代国家构建具有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能力 国家认同 非洲 现代国家构建
下载PDF
空间理论与国家认同视角下美国非裔诗歌研究的新开拓——评《空间叙事与国家认同:格温朵琳·布鲁克斯诗歌研究》
2
作者 郝桂莲 《外国语文研究》 2024年第2期105-108,共4页
格温朵琳·布鲁克斯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非裔诗人之一,其艺术成就不仅代表着两百多年非裔诗歌的高峰之一,并且对非裔诗歌传统产生了深远影响。史丽玲的专著《空间叙事与国家认同》以空间书写和国家认同动态关系贯穿,对诗人的诗歌... 格温朵琳·布鲁克斯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非裔诗人之一,其艺术成就不仅代表着两百多年非裔诗歌的高峰之一,并且对非裔诗歌传统产生了深远影响。史丽玲的专著《空间叙事与国家认同》以空间书写和国家认同动态关系贯穿,对诗人的诗歌美学和社会思想进行系统阐释;空间理论将空间维度与国家政治学结合,对美国的国家认同问题做出深刻剖析。全书结构严谨,学理基础合理,在该领域提出了中国学者的独立见解和学术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叙事与国家认同 美国非裔诗歌 空间理论 国家认同
下载PDF
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道路问题——国家文化结构视野下由文化认同建构国家认同的逻辑 被引量:3
3
作者 傅才武 李越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37,共16页
中国式现代化提出了当代中国国家建构的重大命题,在五千多年文明古国的笼统共识之下,深厚文化传统如何影响或制约国家建构的机制与路径一直没有得到清晰的揭示。国家文化结构理论表明,在中国文化认同型国家结构中,基于长期历史进程中形... 中国式现代化提出了当代中国国家建构的重大命题,在五千多年文明古国的笼统共识之下,深厚文化传统如何影响或制约国家建构的机制与路径一直没有得到清晰的揭示。国家文化结构理论表明,在中国文化认同型国家结构中,基于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具有天然联系,国家文化议程与国家政治议程纽结在一起,造成了国家建构中从文化认同到国家认同的“路径锁定”。进入近代,发端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全球化进程将中国这样一个以历史文化传统为根基的文化共同体强行塞进现代民族国家的“强迫性框架”之中,极大弱化了中国经由文化认同建构国家认同的传统纽带,导致了从传统文化危机到国家认同危机的链式反映,动摇了国家结构的稳定性,其影响深广。通过梳理西方民族认同型国家与中国文化认同型国家之间的差异,阐述历史长周期内中国作为文化认同型国家的国家建构逻辑与转型困境,深入揭示出文化认同型国家的国家属性与形态特征,进而阐明全球化视野下以文化认同统筹民族认同和宗教认同的中国特色的国家建构路径,从中西方现代化启动的初始文化条件差异上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同于西方的特殊内涵和根本特征,更加深入地认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的深刻内涵,并建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独特理论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认同 国家认同 文化转型 国家文化结构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柔性渗透:现代国家认同建构的公共服务路径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启春 王健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4-71,共8页
现代国家认同关乎国家的存续与发展,其建构的过程与结果统一于现代国家建构的进程之中。公共服务作为现代国家的重要职能,是实现国家向基层社会渗透、疏解现代国家认同建构梗阻最直接最高效的路径之一。基于西南村寨的田野调查可以发现... 现代国家认同关乎国家的存续与发展,其建构的过程与结果统一于现代国家建构的进程之中。公共服务作为现代国家的重要职能,是实现国家向基层社会渗透、疏解现代国家认同建构梗阻最直接最高效的路径之一。基于西南村寨的田野调查可以发现,作为现代国家建构在边疆地区的一种策略性选择,公共服务供给下的柔性渗透路径强调以物质性、生活化和非强制性的手段影响国家建构进程中民众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选择,其核心是通过公共服务供给背后隐性的国家权力对国家政权基础、经济社会基础和权利基础的积极性建构与重塑,积极培育民众的现代国家意识和国民意识,重建国家与民众的关系,从而实现现代国家认同的有效建构。公共服务的柔性渗透不仅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边疆村寨潜移默化地建构起现代国家认同,而且在当代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和国家认同建设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国家建构 国家认同 公共服务 柔性渗透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内地高校港籍大学生的国家认同现状及其塑造机制 被引量:2
5
作者 林逢春 梁静鑫 林良盛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24年第1期29-36,56,96,共10页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塑造中国香港青年国家认同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以就读于大湾区内地高校的港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大湾区建设背景下内地港籍大学生具有政治认同度较好、文化认同度较高及国民身份认同度较强的国...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塑造中国香港青年国家认同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以就读于大湾区内地高校的港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大湾区建设背景下内地港籍大学生具有政治认同度较好、文化认同度较高及国民身份认同度较强的国家认同现状。这缘于港籍大学生在大湾区内地求学时,多元主体围绕其发展需求,以政策吸纳、教育合作、人文交流和生活化传播等四种机制,推进该群体的政治社会化场景变迁,进而对其塑造一种正向的国家认同。据此,应在推进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加强制度改革与规则协调,优化国民教育的课程体系及考核方式,加大大湾区建设的普惠性宣传,借以发挥大湾区在塑造广大中国香港青年国家认同的政策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内地高校港籍大学生 国家认同 政治社会化
下载PDF
共生理论视域下粤港澳大湾区国家认同教育课程建构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臣之 郑涵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26,共7页
粤港澳大湾区国家认同教育课程建构,是增强港澳青少年回归祖国向心力、推动大湾区国家认同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共生视域下,粤港澳大湾区国家认同教育共生系统要以课程共生为重要抓手,稳固大湾区国家认同教育课程共生单元,构建多... 粤港澳大湾区国家认同教育课程建构,是增强港澳青少年回归祖国向心力、推动大湾区国家认同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共生视域下,粤港澳大湾区国家认同教育共生系统要以课程共生为重要抓手,稳固大湾区国家认同教育课程共生单元,构建多维立体的国家认同教育课程体系,促使所有课程共同服务于“一个中国”价值目标;建立大湾区国家认同教育课程共生模式,树立课程共生目标,保持国家认同教育主体构成张力,通过内容共创、多元活动、即时评估课程教学,贯彻落实国家认同课程共生目标;优化大湾区国家认同教育课程共生环境,需要强化各级学科课程标准建设,推进大湾区课程治理交流与合作,协同多元文化与课程教学的关系,推动大湾区国家认同教育课程文化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国家认同教育 课程建构 共生理论 课程共生
下载PDF
民族地区红色文化教育与国家认同路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庄伟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4-61,共8页
民族地区是红色文化资源的富集区,承载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族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共同历史记忆。通过教育手段,可以达到形塑红色记忆、唤醒情感共鸣、发扬红色精神的目的。在理论层面,探讨红色文化教育推进国家认同的内在... 民族地区是红色文化资源的富集区,承载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族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共同历史记忆。通过教育手段,可以达到形塑红色记忆、唤醒情感共鸣、发扬红色精神的目的。在理论层面,探讨红色文化教育推进国家认同的内在逻辑。民族地区红色文化“知识、情感、意动”教育与“赞同性、归属性、参与式”国家认同,在不同层级上具有密切关联。在实践层面,构建红色文化符号库、打造三情并举文化产品、搭建实践教育共同体,可以为民族地区深入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学理基础和路径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红色文化教育 国家认同 实践路径
下载PDF
族群性或公民性:时政新闻接触如何影响中国国家认同? 被引量:1
8
作者 吕尚彬 黄泽文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48,共7页
本文运用202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考察了时政新闻接触和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时政新闻接触增强了公民的身份认同从而影响了国家认同,两者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即时政新闻接触越频繁,国家认同感越强。公民身份认同在两... 本文运用202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考察了时政新闻接触和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时政新闻接触增强了公民的身份认同从而影响了国家认同,两者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即时政新闻接触越频繁,国家认同感越强。公民身份认同在两者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存在中介效应。另外,中国民众的国家认同来自对自身公民身份的认同,而非一种族群性的认同,属于现代国家认同。在中国快速的现代化进程中,民众对国家的认同可能总体上呈减弱的趋势,但我国媒体的建构功能会有效减缓这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政新闻接触 国家认同 公民身份认同 族群身份认同
下载PDF
儿童国家认同:国外研究的知识谱系与启示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晓 童莹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111-124,共14页
文章系统梳理并分析了国外学界有关儿童国家认同研究的四种理论取向。其中,精神分析取向侧重潜意识的讨论,认为儿童的国家认同源自俄狄浦斯情结的本能反应;认知发展取向将儿童的国家认同看成认知能力推动的结果,试图给出儿童国家认同观... 文章系统梳理并分析了国外学界有关儿童国家认同研究的四种理论取向。其中,精神分析取向侧重潜意识的讨论,认为儿童的国家认同源自俄狄浦斯情结的本能反应;认知发展取向将儿童的国家认同看成认知能力推动的结果,试图给出儿童国家认同观念发展的客观标准;政治社会化取向注意到了外在环境的力量,主要关注家庭、学校、大众传媒以及同辈群体等对儿童国家认同的形塑机制;新儿童社会学取向肯定了儿童的行动能力,重点考察儿童在构建国家认同观念过程中的具身化体验与实践。四种理论取向之间,既相互挑战又彼此补充,为我们深入了解儿童国家认同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撑。以此为参照,文章最后为国内相关研究提出了若干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国家认同 精神分析 认知发展 政治社会化 新儿童社会学
下载PDF
增强内地高校港澳青年学生国家认同的实践路径
10
作者 汤杏林 王军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3-66,共4页
国家认同内蕴文化认同、使命认同、制度认同、情感认同等结构要素。基于此,增强内地高校港澳青年学生国家认同,要多维度增强内地高校港澳青年学生的国家文化认同,加强历史文化教育,注重传统文化体验,推进语言交流与培训;全景式增强内地... 国家认同内蕴文化认同、使命认同、制度认同、情感认同等结构要素。基于此,增强内地高校港澳青年学生国家认同,要多维度增强内地高校港澳青年学生的国家文化认同,加强历史文化教育,注重传统文化体验,推进语言交流与培训;全景式增强内地高校港澳青年学生的使命认同,提供定制化的教育资源,强化就业指导和服务,促进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立体化增强内地高校港澳青年学生的制度认同,完善制度教育内容,运用新媒体做好制度宣传工作;递进式增强内地高校港澳青年学生的情感认同,强化他们热爱祖国的显性情感表达,注重具有国家象征意义的情感再现,组织彰显国家治理效能的情感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港澳青年学生 国家认同
下载PDF
地方意识与国家认同:美国得克萨斯州中学历史教科书的叙事逻辑
11
作者 罗生全 杨馨洁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9-61,共13页
爱国与爱乡的一体性使地方历史教科书承担着传承地方文化与培育国家认同的双重使命。《得克萨斯州历史》作为美国地方历史教科书的代表,在地方意识与国家认同的关系叙事中有着典型经验。该教科书在事件的可续性中呈现出国家形象的主客... 爱国与爱乡的一体性使地方历史教科书承担着传承地方文化与培育国家认同的双重使命。《得克萨斯州历史》作为美国地方历史教科书的代表,在地方意识与国家认同的关系叙事中有着典型经验。该教科书在事件的可续性中呈现出国家形象的主客镜像转变,在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划分中建构联邦制国家形象,在地方文化的符号联想中具象化自由主义国家形象。其叙事遵循三重逻辑:一是以合法性叙事形成国家与地方权力运行认同向度的底层逻辑;二是以国家叙事与地方叙事的话语互嵌达成共识的话语逻辑;三是以价值叙事形塑地方认同与国家认同路径的价值逻辑,并呈现出以培养具有美国精神的公民为共同目标,以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淡化争议性历史过往,以制度性标准倒逼教科书生产价值渗透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教科书 地方意识 国家形象 国家认同 叙事
下载PDF
博物馆旅游对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余凤龙 张雨燕 徐冬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4-142,共9页
博物馆是推动文旅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博物馆旅游是增强青年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的重要路径。该文收集654份高校大学生问卷调查数据,基于刺激-机体-反应理论探讨博物馆旅游动机、旅游满意度、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并利用结构方... 博物馆是推动文旅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博物馆旅游是增强青年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的重要路径。该文收集654份高校大学生问卷调查数据,基于刺激-机体-反应理论探讨博物馆旅游动机、旅游满意度、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假设检验。研究发现:博物馆休闲、学习和情感动机均对旅游满意度有显著直接影响,旅游满意度对文化认同有显著直接影响,同时休闲动机和学习动机能直接影响文化认同,文化认同在学习动机和国家认同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博物馆旅游通过“旅游动机-旅游满意度-文化认同-国家认同”的链式结构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显著影响。该研究厘清了大学生在博物馆情境中强化国家认同的心理路径,凸显了旅游满意度与文化认同在博物馆建构青年群体国家认同中的作用,对其坚定文化自信、培养爱国情怀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旅游 旅游动机 旅游满意度 文化认同 国家认同
下载PDF
政府治理创新促进国家认同的逻辑理路研究
13
作者 王金水 孟源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30,共10页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政府治理创新成为各国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政府治理创新与国家认同之间双向耦合驱动,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进国家的发展进步。分析政府治理创新与国家认同二者之间的逻辑理路可以发...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政府治理创新成为各国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政府治理创新与国家认同之间双向耦合驱动,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进国家的发展进步。分析政府治理创新与国家认同二者之间的逻辑理路可以发现,我国政府治理创新面临着信息透明度、文化多样性、经济发展不均、数字技术变革等多重治理挑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方向。政府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而政府治理创新是衡量其成效的重要维度,新时代的政府治理创新驱动机制多元,涵盖政策和法规激励驱动、经济和财务激励驱动、文化和教育推广驱动等方面,这些机制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促进国家认同的动力系统,有助于国家认同的建设与巩固。通过整合这些创新机制,政府不仅可以有效应对当下的治理挑战,还能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政府治理创新与国家认同之间的互动关系,既反映了我国在应对内外挑战时的战略思考,也为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重要路径,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深化治理创新,将为实现更高水平的国家认同和社会和谐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治理创新 国家认同 逻辑理路 驱动机制
下载PDF
国家认同与政治义务的概念理解
14
作者 徐百军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5-63,共9页
尽管政治义务是一个重要的政治概念,但是在对政治义务概念的理解上存在着分歧。不过,分歧并没有消解政治义务概念,反而塑造了政治义务概念的理解空间。在这一空间中,我们主要以“我对谁负有政治义务?”“政治义务是一种道德义务吗?”和... 尽管政治义务是一个重要的政治概念,但是在对政治义务概念的理解上存在着分歧。不过,分歧并没有消解政治义务概念,反而塑造了政治义务概念的理解空间。在这一空间中,我们主要以“我对谁负有政治义务?”“政治义务是一种道德义务吗?”和“政治义务是一种独立于内容的义务吗?”三个问题为规范性导向,将国家认同纳入政治义务概念的理解当中,进而把政治义务概念理解为公民出于国家认同的理由而服从国家的一种道德义务。当然,国家认同与政治义务的概念联姻或许存在不确定性,但却值得尝试,毕竟我们致力于在一种可能性政治的范畴内寻求对政治义务概念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义务 道德义务 国家认同 概念联姻
下载PDF
晚清西南边疆危机中的地方力量与国家认同——以昆明自开商埠博弈为个案
15
作者 张锦鹏 周克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3,共13页
晚清昆明自开商埠是由云南地方绅商倡导、地方官员主导的应对边疆危机的行动。这一行动开始得到了中央政府的支持,但在法国干涉下最终却以云南一方极力维持“不开放”而不了了之。通过对昆明自开商埠中云南地方政府、中央政府、法国三... 晚清昆明自开商埠是由云南地方绅商倡导、地方官员主导的应对边疆危机的行动。这一行动开始得到了中央政府的支持,但在法国干涉下最终却以云南一方极力维持“不开放”而不了了之。通过对昆明自开商埠中云南地方政府、中央政府、法国三方博弈的具体呈现,探讨了以地方官员、文化精英和商界精英为代表的地方力量在边疆危机中的积极行动。地方极力争取昆明自开商埠的诉求,并非为争取地方利益而是维护国家主权完整。西南边疆地方力量的崛起,表面上看是西方帝国主义侵略“冲击--反应”的结果,实质上这股力量早已蕴含于边疆社会之中,它源于中华文明统一性的历史发展逻辑,根植于边疆社会广大民众的社会心理之中,在晚清边疆危机中通过昆明自开商埠的博弈得以彰显。这一集体行动背后,正是几千年来中华文明统一性和中华民族整体性的历史发展结果,早已在西南边疆地区形成了具有地方政治基础和民众心理基础的国家认同意识和国家主权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危机 自开商埠 地方力量 国家主权 国家认同意识
下载PDF
从北魏国家认同迭变看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
16
作者 崔明德 胡慧琳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92,共11页
北魏在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以正统认同、文化认同、政治认同为核心的国家认同。具体表现为:其一,盛乐时代新旧国号的议定及汉族士人对北魏王朝的支持、合作与依附;其二,平城时代寻根炎黄的华夏谱系开列、汉族士人的归附、对国家热爱与忠... 北魏在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以正统认同、文化认同、政治认同为核心的国家认同。具体表现为:其一,盛乐时代新旧国号的议定及汉族士人对北魏王朝的支持、合作与依附;其二,平城时代寻根炎黄的华夏谱系开列、汉族士人的归附、对国家热爱与忠诚的诠释;其三,洛阳时代自命“中国”与正统建构以及助推汉化改革。北魏国家认同的形成与演变,反映了北魏鲜卑贵族与汉族士人相互交融、心向中华的必然趋势,体现了“大一统”思想的力量。北魏三个时代的国家认同既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不断发展和巩固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国家认同 具体表现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内地高校港澳台侨学生研学旅游参与动机对国家认同的影响研究
17
作者 吴耿安 戴霖 洪谊雅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6期70-83,共14页
内地高校港澳台侨学生研学旅游是旅游与教育领域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索,对港澳台侨学生在中华文化认同与增强国家意识的引领上具有特殊意义,是高校国情教育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创新。通过扎根理论提炼内地高校港澳台侨学生研学旅游参与动机的... 内地高校港澳台侨学生研学旅游是旅游与教育领域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索,对港澳台侨学生在中华文化认同与增强国家意识的引领上具有特殊意义,是高校国情教育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创新。通过扎根理论提炼内地高校港澳台侨学生研学旅游参与动机的结构维度,生成测量量表,从参与者视角构建研学旅游动机对国家认同关系的影响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港澳台侨学生研学旅游参与动机由4个维度(自我提升、文化认同、社交互动和参与体验)与20个要素构成。研学旅游参与动机对内地高校港澳台侨学生国家认同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中华文化情感起中介作用。研究结果不仅全面揭示内地高校港澳台侨学生研学旅游动机对其中华文化情感与国家认同多重影响的理论过程,为研学旅游、高等教育领域相关研究提供综合视角和方法工具,还推动研学旅游价值延伸与创新可持续发展,为高校与相关机构在培养策略调整与教育价值引领层面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学旅游 高校港澳台侨学生 参与动机 国家认同
下载PDF
政治仪式与国家认同的建构:研究脉络、热点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
18
作者 杨绘荣 张静 刘佳佳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34-148,共15页
政治仪式的国家认同建构功能是学界的研究热点,运用CiteSpace软件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旨在为解决现代国家认同建构问题提供理论参考。分析结果显示,学者们对政治仪式与国家认同的建构这一主题关注度持续升温,但大部分作者仍处于独... 政治仪式的国家认同建构功能是学界的研究热点,运用CiteSpace软件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旨在为解决现代国家认同建构问题提供理论参考。分析结果显示,学者们对政治仪式与国家认同的建构这一主题关注度持续升温,但大部分作者仍处于独立研究状态。基于关键词共现、聚类和突现图谱的分析发现,政治仪式与国家认同的建构研究大致经历了起步、稳步发展和迅猛发展三个阶段,热点主题包括政治仪式的功能、政治仪式建构国家认同的逻辑与路径等。从可视化分析结果来看,未来研究需要与时事政治紧密结合并向多学科领域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仪式 国家认同 研究热点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国家认同视域下“国际法”课程的思政功能与实现路径
19
作者 何宏莲 邓亚玺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8期160-164,共5页
国家认同教育与“国际法”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一致,培育国家认同意识是“国际法”课程思政的本质要求。目前,“国际法”课程思政建设仍存在整体建构缺乏全局性、课程思政设计缺乏吸引力和实效性、思政元素的运用缺乏深度与创新等问题。... 国家认同教育与“国际法”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一致,培育国家认同意识是“国际法”课程思政的本质要求。目前,“国际法”课程思政建设仍存在整体建构缺乏全局性、课程思政设计缺乏吸引力和实效性、思政元素的运用缺乏深度与创新等问题。对此,“国际法”课程思政建设应从精准定位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开发课程思政建设途径、深挖课程思政元素、创新课程融合形式、提高教师思政能力等方面全方位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培育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意识”,从而坚定大学生的国家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认同 国际法 课程思政 建设目标
下载PDF
集体记忆与国家认同的建构:研究热点及趋势——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
20
作者 杨绘荣 安亚倩 《兵团党校学报》 2024年第1期58-70,共13页
通过使用CiteSpace可视化工具对集体记忆与国家认同建构研究领域的文献加以综合分析,可以提炼出该领域的核心研究议题主要集中于国家认同的形成过程、构建路径以及层次之辩的探讨等几个主题;而且更细化的可视化分析还预测出三个潜在的... 通过使用CiteSpace可视化工具对集体记忆与国家认同建构研究领域的文献加以综合分析,可以提炼出该领域的核心研究议题主要集中于国家认同的形成过程、构建路径以及层次之辩的探讨等几个主题;而且更细化的可视化分析还预测出三个潜在的学术热点,即国家认同的主题基础——个体认同、国家认同的道路指向——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与传播和国家认同的内在动力支撑——情感认同。此外,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还显示,该研究主题在理论架构上正处于不断发展与加固的阶段,研究领域内的学者与机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分散性,现有研究多基于实证视角阐析仪式活动在激活集体记忆及构建国家认同中的关键作用,在理论深度上和研究创新性方面仍有广阔的空间可以挖掘。总体而言,该领域的学术探索虽起步较晚,却在不断走向深化。集体记忆与国家认同的建构研究呼吁更多的理论创新与学理阐释,通过不断的理论突破与实证检验,为理解国家认同提供更全面而独特的学术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记忆 国家认同 CITESPAC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