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际预后指数与套细胞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对套细胞淋巴瘤患者预测效能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黄艳平 黄锦雄 +2 位作者 韦夙 韦敏 杨飞燕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2027-2029,共3页
目的对比国际预后指数(IPI)与套细胞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MIPI)对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的预测效能。方法收集广西柳州市人民医院2001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MCL患者21例,进行IPI评分和MIPI评分,采用Kappa检验分析两者的一致性;... 目的对比国际预后指数(IPI)与套细胞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MIPI)对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的预测效能。方法收集广西柳州市人民医院2001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MCL患者21例,进行IPI评分和MIPI评分,采用Kappa检验分析两者的一致性;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性别、年龄、乳酸脱氢酶(LDH)、IPI评分、MIPI评分及有无骨髓侵犯、B症状MCL患者的总生存时间。结果 21例MCL患者中男15例、女6例,中位年龄55岁,有骨髓侵犯10例。IPI评分结果:低危3例,低中危5例,高中危8例,高危5例;MIPI评分结果:低危6例,中危4例,高危11例。Kappa检验结果显示,IPI评分与MIPI评分一致性较好(Kappa=0.547,P=0.010)。所有患者随访至2013-05-30,随访时间为3~12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2个月。不同性别〔男性(67.5±15.4)个月,女性(37.8±16.0)个月〕、年龄〔〈60岁(73.1±16.4)个月,≥60岁(25.1±4.9)个月〕、LDH〔〈240 U/L(73.6±15.8)个月,≥240 U/L(35.6±13.5)个月〕、MIPI评分〔低危(90.4±16.5)个月,中危(28.3±5.8)个月,高危(23.4±4.4)个月〕及有无B症状〔有(29.2±6.8)个月,无(85.8±16.0)个月〕、有无骨髓侵犯〔有(23.4±4.3)个月,无(72.6±15.4)个月〕MCL患者总生存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IPI评分〔低危+低中危(81.8±16.9)个月,高中危(31.6±4.2)个月,高危(15.0±6.1)个月〕MCL患者总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PI与MIPI一致性较好,但本研究并未发现MIPI较IPI对MCL患者总生存时间的预测效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膜细胞 骨髓 肿瘤转移 国际预后指数 套细胞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
下载PDF
改良国际预后指数(NCCN-IPI)对R-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评估(附16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宋腾 王华庆 +5 位作者 张会来 钱正子 周世勇 邱立华 李兰芳 宋拯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1050-1055,共6页
目的:验证改良国际预后指数(NCCN—IPI)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免疫化疗后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68例初治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采用NCCN—IPI和国际预... 目的:验证改良国际预后指数(NCCN—IPI)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免疫化疗后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68例初治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采用NCCN—IPI和国际预后指数(IPI)进行危险度分层和预后评估。结果:全组患者中住年龄58(24—80)岁,男性92例(54.8%),AnnArbor分期Ⅲ-Ⅳ期94例(56.0%),ECOGPSi2分19例(11.3%);发病时LDH水平升高(〉245U/L)占71.4%。中位随访42(15~88)个月,3年和5年生存率(OS)分别为(75.9±3.4)%、(65.1±5.2)%。全组患者根据IPI评分系统,低危组占30.4%,中低危27.4%,中高危25.0%,高危17.3%;3年OS分别为91.8%、76.7%、67.9%和47.1%。根据NCCN—IPI评分,低危组19.0%,中低危38.1%,中高危31.5%,高危11.3%。3年OS分别为94.5%、85.4%、61.2%和38.1%。与IH评分相比,NCCN—IPI评分区分高危和低危患者的能力更强(NCCN—IPI:3年OS:94.5%眠38.1%;IPI:91.8%vs.47.1%)。结论:在利妥昔单抗一线治疗中,与IPI指数相比,NCCN—IPI更好地整合了年龄和LDH水平两个变量的预后作用,可作为DLBCL患者强有力的预后分层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国际预后指数 预后 利妥昔单抗
下载PDF
滤泡性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2在利妥昔单克隆抗体维持治疗滤泡性淋巴瘤患者中的预后意义 被引量:11
3
作者 许彭鹏 钱樱 +3 位作者 陈秋生 李良群 张莉 赵维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26-430,共5页
目的:探讨滤泡性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2(FLIPI2)在滤泡性淋巴瘤(FL)中的预后意义,以期寻找更适合维持治疗的人群,为个体化治疗进行更深入的探索。方法:对2002年12月至2014年12月以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联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及泼尼... 目的:探讨滤泡性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2(FLIPI2)在滤泡性淋巴瘤(FL)中的预后意义,以期寻找更适合维持治疗的人群,为个体化治疗进行更深入的探索。方法:对2002年12月至2014年12月以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联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及泼尼松(R-CHOP)化疗方案治疗的140例初治F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140例中122例经过治疗后获得缓解,其中56例接受2个月1次利妥昔单克隆抗体维持(RM),中位维持8次(RM组);66例不接受任何抗淋巴瘤药物治疗(non-RM组)。结果:RM组及non-RM组在年龄、性别、病理分级、Ann Arbor分期、FLIPI及FLIPI2评分等临床及病理特征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RM组和non-RM组的2年无进展生存(PFS)分别为89.7%和77.6%(P=0.043),其2年总生存(OS)分别为100%和98.6%(P=0.131)。无论在整体队列、RM组或non-RM组中,FLIPI2均可将患者分为预后显著差异的3个危险组别(P<0.001)。亚组分析显示,FLIPI2低危及中危患者RM组较non-RM组的PFS显著提升;但在FLIPI2高危组中,RM与non-RM组的2年PFS率分别为55.6%和46.9%(P=0.920)。结论:经一线R-CHOP方案治疗缓解的FL患者,无论是否行RM,FLIPI2均对其预后判别具有重要意义。FLIPI2低危及中危患者均可以从RM治疗中获益,但是高危患者中RM治疗的意义仍值得进一步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性淋巴瘤 滤泡性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2 利妥昔单克隆抗体维持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血清β_2-MG、VEGF、bFGF、IL-6水平与国际预后指数的关系 被引量:5
4
作者 季冬梅 洪小南 +3 位作者 曹军宁 陆洪芬 李秋 吴向华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02-405,共4页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in,β2-MG)水平与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之间的关系。方法:33例初治DLBCL患者按IPI评分分成低危组(IPI<2)和中高危组(IPI≥2),采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外周血血清中的VEGF、IL-6、bFGF水平,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β2-MG水平。结果:高危组血清β2-MG、VEGF、bFGF、IL-6水平均较低危组明显升高。结论:血清β2-MG、VEGF、bFGF、IL-6水平可以和IPI一起用于DLBCL患者预后判断,为患者的个体化治疗以及设计新的临床试验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非霍奇金 细胞因子类 国际预后指数
下载PDF
恶性淋巴瘤患者凝血功能改变与国际预后指数间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江亚军 李秀梅 +4 位作者 韩秀华 朱贵华 庄万传 顾健 康丽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6期1489-1493,共5页
本研究探讨淋巴瘤患者凝血功能改变的临床意义及其与国际预后指数(IPI)之间的相关性。应用磁珠法和速率法分别检测75例淋巴瘤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的凝血4项即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 本研究探讨淋巴瘤患者凝血功能改变的临床意义及其与国际预后指数(IPI)之间的相关性。应用磁珠法和速率法分别检测75例淋巴瘤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的凝血4项即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结果表明:①淋巴瘤患者APTT、FIB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和<0.01),表现为高纤维蛋白原血症。不同年龄和结外病灶数之间凝血4项指标均改变不明显(p>0.05);②Ⅲ期和Ⅳ期患者APTT和FIB与Ⅱ期患者比较显著增高(p<0.05和<0.01),Ⅳ期患者FIB较Ⅲ期患者增高(p<0.05);有全身症状患者FIB显著高于无症状者(p<0.01);③LDH升高患者APTT和FI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和<0.01),且FIB明显高于LDH正常患者(p<0.05)。体力状态(PS)2-4分患者FIB明显高于PS0-1分患者(p<0.01);④低中危、高中危和高危患者FI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高中危和高危患者FIB较低危患者增高(p<0.05);⑤有全身症状、LDH升高、PS2-4分、Ⅲ-Ⅳ期淋巴瘤患者FIB升高病例数与对应无症状、LDH正常、PS0-1分、Ⅱ期患者比较明显增多(p<0.05或0.01)。FIB与LDH水平、PS评分、Ann Arbor分期以及危险分级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或0.01)。结论:淋巴瘤患者常存在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受Ann Arbor分期、全身症状、LDH水平和体力状态的影响,且FIB可能是反映淋巴瘤患者预后的有关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国际预后指数 凝血功能 高纤维蛋白原血症
下载PDF
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及CA 125与非霍奇金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牛晓敏 何慧清 +2 位作者 黎伟超 李卫华 许晓军 《临床医学工程》 2014年第7期860-862,共3页
目的本研究探计淋巴瘤患者外周淋巴细胞绝对计数(absolutelymphocytecount,ALC)及CAl25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其与国际预后指数(intemationalprognosticindex,IPI)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的分析127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对初诊时... 目的本研究探计淋巴瘤患者外周淋巴细胞绝对计数(absolutelymphocytecount,ALC)及CAl25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其与国际预后指数(intemationalprognosticindex,IPI)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的分析127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对初诊时ALC、CAl25、IPI评分系统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位随访23.1月(7.9—48.3月)总有效率(RR)为73.2%,完全缓解率(cR)为59.8%,总生存率(os)为55.1%。高ALC(aLc≥1.0×10VL)组和低ALC(aLc〈1.0×109/L)组R.R率为82.9%和61.4%(P=0.007),CR率为72.9%和43.9%(P=0.001),总生存率(os)为63.2%和30%(P=0.000)。高CA125组和CA125正常组RR率为40%和88.5%(P=0.000),CR率为20%和78.2%(P=0.000).总生存率为31%和75%(P=0.000)。将IpI评分0~1分和2分合并为低危组,3分、4~5分合并为高危组,统计分析显示,高危组淋巴细胞绝对计数较低危组明显降低(P=0.020),高危组CA125水平高于低危组(P=O,000)。结论ALC及CA125可与IPI评分系统一起用于评价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绝对数 CA125 淋巴瘤 国际预后指数 预后
下载PDF
侵袭性淋巴瘤免疫化疗后国际预后指数意义的变化
7
作者 刘海生 史健 +2 位作者 杨淑琴 黄晨 高玉环 《河北医药》 CAS 2010年第10期1210-1212,共3页
目的探讨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在化疗方案中加入利妥昔单抗(免疫化疗),其国际预后指数(IPI)意义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接受免疫化疗的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免疫化疗后IPI预后意义的变化。结果在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 目的探讨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在化疗方案中加入利妥昔单抗(免疫化疗),其国际预后指数(IPI)意义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接受免疫化疗的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免疫化疗后IPI预后意义的变化。结果在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免疫化疗可以获得65.6%的持续完全缓解率,IPI中的分期(P=0.001)、血清LDH(P=0.042)对患者的疗效仍旧有影响;但根据IPI评分进行分组的4组患者之间,其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3)。结论免疫化疗在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中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疾病的分期、血清LDH水平具有一定的预后意义,根据IPI进行的患者预后分组需要作进一步修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淋巴瘤 利妥昔单抗 国际预后指数
下载PDF
Th17细胞在不同国际预后指数组DLBCL中的表达及意义
8
作者 许昕 李庆山 +3 位作者 朱志刚 杜庆华 钟伟杰 赵紫媛 《广州医药》 2016年第5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初诊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的表达与国际预后指标(IPI)之间关系。方法初诊DLBCL组(n=45)按照国际预后指数(IPI)积分分为4组,采用ELISA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各个DLBCL组与正常对照组(n=43)的外周血中IL-17的... 目的探讨初诊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的表达与国际预后指标(IPI)之间关系。方法初诊DLBCL组(n=45)按照国际预后指数(IPI)积分分为4组,采用ELISA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各个DLBCL组与正常对照组(n=43)的外周血中IL-17的浓度以及Th17阳性细胞比例,比较各组数值间的差异,并分析IPI的5个指标与IL-17的浓度以及Th17阳性细胞比例的相关性。结果 DLBCL中高危组与高危组的IL-17的浓度以及Th17阳性细胞比例较正常对照组及其他IPI组降低,有显著性差异;DLBCL四组的IL-17的浓度以及Th17阳性细胞比例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且可见随着IPI分组的增高,IL-17的浓度以及Th17阳性细胞比例呈降低的趋势;IPI指标中年龄、临床分期、全身状态与Th17细胞的表达有相关性。结论初诊DLBCL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的表达与国际预后指标有关系;随着IPI积分的增加,DLBCL患者Th17细胞表达下降;临床上对于年龄60岁以上、临床分期Ⅲ期以上、长期卧床及需别人照顾的患者更要注意监测其外周血Th17细胞的表达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TH17细胞 国际预后指数
下载PDF
2种滤泡性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对滤泡性淋巴瘤的预后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岳文勤 徐丽丽 +1 位作者 杨建民 陈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67-974,共8页
目的比较滤泡性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FLIPI)和FLIPI2在滤泡性淋巴瘤(FL)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07年11月16日至2019年6月1日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07例初诊FL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2例患者接受含利妥昔... 目的比较滤泡性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FLIPI)和FLIPI2在滤泡性淋巴瘤(FL)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07年11月16日至2019年6月1日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07例初诊FL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2例患者接受含利妥昔单抗的化疗方案(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组),55例接受传统化疗方案(单纯化疗组)。按FLIPI和FLIPI2评分对所有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分析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率。结果107例FL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3(25~77)岁,3年和5年PFS率分别为83.8%和74.9%。FLIPI评分低危(评分0~1分)、中危(评分2分)、高危(评分≥3分)组患者的5年PFS率分别为91.7%、72.0%和50.4%(χ^(2)=14.274,P<0.001);FLIPI2评分低危(评分0~1分)、中危(评分2分)、高危(评分≥3分)组患者的5年PFS率分别为86.8%、64.4%和39.0%(χ^(2)=16.675,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组,根据FLIPI2预后评分模型分组,5年PFS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597,P<0.01);在单纯化疗组,根据FLIPI预后评分模型分组,5年PFS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82,P=0.003)。在年龄≤60岁组,根据FLIPI和FLIPI2评分分组,低、中和高危组患者的5年PFS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且年龄≤60岁组,仅FLIPI2可对FL患者进行良好的危险分层,低、中和高危组患者的5年PFS率分别为95.2%、87.5%和50.0%(χ^(2)=13.989,P<0.001)。结论利妥昔单抗时代,FLIPI2相比FLIPI可对FL患者进行更好的危险分层,年龄不再是影响FL患者PFS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性淋巴瘤 滤泡性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 预后 存活率分析 利妥昔单抗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舌苔与国际预后指数相关性研究
10
作者 严红艳 段赟 +6 位作者 夏小军 郭炳涛 雷旭东 崔杰 王玉虹 任德祥 李雪松 《甘肃医药》 2023年第3期236-238,共3页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舌苔特征及与国际预后指数的相关性。方法:对160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舌苔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其主要表现形式,并与国际预后指数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舌苔分布比例由高到...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舌苔特征及与国际预后指数的相关性。方法:对160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舌苔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其主要表现形式,并与国际预后指数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舌苔分布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白腻苔>滑苔>黄腻苔>燥苔>薄黄苔>薄白苔>光剥舌;其中白腻苔、滑苔、黄腻苔为其主要表现形式。结论:黄腻苔、光剥舌与DLBCL预后高分险有关,可用于判断预后及指导辨证论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苔 国际预后指数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相关性 预后
下载PDF
改良国际预后指数(NCCN-IPI)对R-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评估(附168例临床分析)
11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0-110,共1页
国际预后指数 (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 IPI ) 一直是判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tuse large B-cell lyrephoma, DLBCL) 患者行CHOP类化疗(环磷酰胺、蒽环类、长春新碱、泼尼松)预后的基础工具。研究发现在利妥昔单抗时代... 国际预后指数 (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 IPI ) 一直是判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tuse large B-cell lyrephoma, DLBCL) 患者行CHOP类化疗(环磷酰胺、蒽环类、长春新碱、泼尼松)预后的基础工具。研究发现在利妥昔单抗时代,IPI区分危险组,特别是高危组患者的能力下降,预后价值显著降低。2014年利用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的数据构建的刊妥昔单抗治疗的顸后模型NCCN-IPI,其甄别不同危险度能力较IPI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国际预后指数 CHOP方案 预后评估 单抗治疗 临床分析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 改良
下载PDF
国际预后指数在韦氏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预后意义 被引量:34
12
作者 李晔雄 高远红 +3 位作者 袁智勇 赵路军 刘新帆 余子豪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5-110,共6页
目的 分析国际预后指数和原发肿瘤侵犯范围在韦氏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预后价值。方法 分析 5 0 7例首程治疗韦氏环NHL ,均用工作分类进行病理分类。根据AnnArbor分期 :Ⅰ期 77例 ,Ⅱ期 313例 ,Ⅲ期 6 3例 ,Ⅳ期 5 4例。根据 1997年美... 目的 分析国际预后指数和原发肿瘤侵犯范围在韦氏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预后价值。方法 分析 5 0 7例首程治疗韦氏环NHL ,均用工作分类进行病理分类。根据AnnArbor分期 :Ⅰ期 77例 ,Ⅱ期 313例 ,Ⅲ期 6 3例 ,Ⅳ期 5 4例。根据 1997年美国癌症协会 (AJCC)TNM分期原则 ,T1期 5 1例 ,T2期 2 0 6例 ,T3期 17例 ,T4期 33例。Ⅰ、Ⅱ期行单纯放射治疗或综合治疗 ,Ⅲ、Ⅳ期以化疗为主。结果 全组 5年癌症相关生存率 (CSS)和无病生存率 (DFS)分别为 6 2 %和 5 1%。Ⅰ、Ⅱ、Ⅲ和Ⅳ期的 5年CSS分别为 91%、6 8%、35 %和 2 0 %。T1、T2、T3和T4期的 5年CSS分别为 82 %、6 3%、5 9%和 37%。国际预后指数 (IPI)危险度 0、1和 2 +3分的 5年CSS分别为 73%、5 3%和 2 5 %。Ⅰ期综合治疗和单纯放射治疗的 5年CSS分别为 93%和 90 %。Ⅱ期综合治疗和单纯放射治疗的 5年CSS分别为 6 9%和6 1% (P =0 .0 79) ,5年DFS为 6 2 %和 5 0 % (P =0 .0 37)。多因素回归分析证明 ,一般状态、T分期、AnnArbor分期、B组症状、乳酸脱氢酶和国际预后指数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原发肿瘤侵犯范围和国际预后指数是重要的预后因素 ,综合治疗能改善早期韦氏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无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预后指数 韦氏环 非霍奇金淋巴瘤 预后 综合疗法
原文传递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免疫状态与国际预后指数的关系 被引量:11
13
作者 许昕 李庆山 +2 位作者 许艳丽 朱志刚 钟伟杰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2年第5期285-287,共3页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细胞免疫状态与国际预后指数(IPI)的关系。方法初治DLBCL患者52例,按照IPI积分分为4组(低危组17例、低中危组16例、中高危组12例、高危组7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DLBCL组与健康对照组(4...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细胞免疫状态与国际预后指数(IPI)的关系。方法初治DLBCL患者52例,按照IPI积分分为4组(低危组17例、低中危组16例、中高危组12例、高危组7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DLBCL组与健康对照组(43例)T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3、CD3C4、CD3CD8)、NK细胞的绝对计数值及CD;/CD],各组间比较并分析IPI的5个指标与各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值的相关陆。结果DLBCL高危组的CD3细胞(1570.9±370.5)个/μl,较其他IPI组高;DLBCL4组的CD4细胞数均低于健康对照组的(751.3±367.4)个/μl;DLBCL高危组的cD;细胞(1055.9±523.8)个/μl,较健康对照组及其他IPl分组明显升高;中高危组与高危组的CD]/CD;LL值(1.0±0.2、0.7±1.0)降低明显,与健康对照组、低危组、低中危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危组与高危组NK细胞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199.5±68.4)/m、(171.9±126.9)/μl]。淋巴瘤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全身状态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中的CD;细胞数、CD8细胞数以及CD4/CD8 比值有相关性。结论初治的DLBCL患者细胞免疫状态与1PI有关;随着IPI积分的增加,DLBCL患者免疫抑制与紊乱加重,NK细胞功能越差,预后也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细胞 弥漫性 免疫 细胞 T淋巴细胞亚群 杀伤细胞 天然 国际预后指数
原文传递
两种滤泡性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对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滤泡性淋巴瘤的预后意义 被引量:8
14
作者 许彭鹏 余栋 +4 位作者 钱樱 陈秋生 顾潇 张莉 赵维莅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3年第12期720-723,共4页
目的 探讨在利妥昔单抗时代,滤泡性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FLIPI)及FLIPI2在中国人群滤泡性淋巴瘤(FL)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以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及泼尼松)样化疗方案为起始治疗... 目的 探讨在利妥昔单抗时代,滤泡性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FLIPI)及FLIPI2在中国人群滤泡性淋巴瘤(FL)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以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及泼尼松)样化疗方案为起始治疗的63例初治F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所有患者进行FLIPI及FLIPI2评分.结果 根据FLIPI评分,低危(评分0~1分)31例(49.2%),中危(评分2分)24例(38.1%),高危(评分3~5分)8例(12.7%);根据FLIPI2评分,低危(评分0分)17例(27.0%),中危(评分1~2分)42例(68.3%),高危(评分3~5分)4例(4.8%).FLIPI低危、中危、高危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3.5%(29/31)、91.7 %(22/24)和75.0%(6/8)(P=0.27),2年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85.7%、75.2%和58.8%(Log-rank=1.063,P=0.59);FLIPI2低危、中危、高危组的有效率分别为100.0%(17/17)、90.7%(39/42)和50.0%(2/4)(P=0.01),2年PFS率分别为92.9%,74.0%和33.3%(Log-rank=7.075,P=0.03).结论 对使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样化疗方案治疗的FL患者,FLIPI2比FLIPI在PFS方面更具预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滤泡型 滤泡性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 利妥昔单抗
原文传递
国际预后指数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异型预后判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轶楠 李红民 +3 位作者 马守东 赵郁 刘卫东 岳海淑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09年第10期603-605,共3页
目的评价国际预后指数(IPI)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异型(PTCL-NOS)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005年5月至2008年5月间75例经免疫组织化学重新确诊的PTCL—NOS患者临床资料,按IPI进行低危(0—1分)、低中危(2分)、中高危(3分... 目的评价国际预后指数(IPI)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异型(PTCL-NOS)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005年5月至2008年5月间75例经免疫组织化学重新确诊的PTCL—NOS患者临床资料,按IPI进行低危(0—1分)、低中危(2分)、中高危(3分)、高危(4—5分)分组,分析不同的危险级别对治疗的反应及预后的差异。结果75例中,根据IPI分成的4组(低危、低中危、中高危、高危组)分别为10、14、28、23例;占13.3%、18.7%、37.3%、37.0%。4组之间的首程治疗的完全缓解率(x^2=16.677,P=0.001)、总的生存率(OS)(P=0.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组的中位生存时间(MST)分别为:36+、29.00、17.00、10.00个月。4组的1年OS分别为:100.00%、89.05%、64.24%、15.73%。2年的OS分别为75.00%、53.01%、34.42%、2.00%。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首程化疗的完全缓解率(P=0.002)和IPI评分(P=0.049)可以作为PTCL—NOS的独立预后因素,而IPI中的单一指标尚不能作为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IPI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PTCL—NOS对治疗的反应性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异型 国际预后指数 预后
原文传递
外周T细胞淋巴瘤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与国际预后指数的关系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潘战和 黄慧强 +4 位作者 苏安 王馨 蔡清清 高岩 吕霞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2年第9期528-53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与国际预后指数(IPI)的关系,及其对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预后判断的应用价值,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CHOP方案治疗的81例PTCL的临床资料,对β2-MG水平、IPI评分系统... 目的探讨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与国际预后指数(IPI)的关系,及其对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预后判断的应用价值,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CHOP方案治疗的81例PTCL的临床资料,对β2-MG水平、IPI评分系统与疗效及远期生存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组81例患者,均接受CHOP方案联合化疗,总有效(RR)率为82.7%,完全缓解(CR)率53.1%。IPI评分低危组、低中危组、中高危组及高危组的RR率分别为95.7%、87.5%、53.8%和20.0%,CR率分别为74.5%、37.5%、15.4%和0,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位随访时间30个月(2~98个月),中位生存期(MST)31.2个月,总的1、3、5年生存(OS)率分别为83.5%、41.8%和34.7%。低危和低中危组MST目前尚未达到,中高危和高危组MST分别为16、7个月,5年OS率分别为57.3%、55.9%、0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IPI评分0~1分和2分合并为低危组,3分、4~5分合并为高危组,进行生存比较,前者MST尚未达到,后者为11个月,5年OS率分别为54.8%和0(P〈0.05)。高危组血清B,MG水平均较低危组明显升高,高危组患者较低危组患者血清β2-MG异常者比例也明显升高(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清β2-MG水平、IPI评分与PTCL的预后密切相关(P〈0.05)。结论血清β2-MG水平可以和IPI评分系统一起用于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T细胞淋巴瘤 Β2微球蛋白 国际预后指数 预后
原文传递
用于利妥昔单抗时代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改良的国际预后指数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羽 寇伟 陈琪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16期121-122,共2页
20多年来,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一直是判断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基础。它包含年龄、乳酸脱氢酶(LDH)、节外受累部位数量、Ann Arbor分期和ECOG体能状态评分五个临床特点,并将患... 20多年来,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一直是判断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基础。它包含年龄、乳酸脱氢酶(LDH)、节外受累部位数量、Ann Arbor分期和ECOG体能状态评分五个临床特点,并将患者分为4个独立的危险组。自1990年代末以来,在DLBCL的传统化疗方案中加入利妥昔单抗(R,商品名美罗华)已经将所有危险组的生存大大改善。结果,IPI用来区分危险组,特别是高危组患者的能力下降了。为此,美国的Zhou等利用在美罗华时代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数据库收集到的原始数据,构建了一个完全基于临床特征的新的预后模型,其研究结果发表在2014年2月6日的Blood杂志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国际预后指数 利妥昔单抗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 患者 DLBCL 改良 乳酸脱氢酶
原文传递
国际预后指数修订国际预后指数改良国际预后指数及西班牙淋巴瘤组/自体骨髓移植国际预后指数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评估价值 被引量:11
18
作者 冯要须 苏丽萍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49-954,共6页
目的比较国际预后指数(IPI)、修订国际预后指数(R-IPI)、改良国际预后指数(NCCN-IPI)及西班牙淋巴瘤组/自体骨髓移植国际预后指数(GELTAMO-IPI)等预后分层模型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9月至2... 目的比较国际预后指数(IPI)、修订国际预后指数(R-IPI)、改良国际预后指数(NCCN-IPI)及西班牙淋巴瘤组/自体骨髓移植国际预后指数(GELTAMO-IPI)等预后分层模型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9月至2016年3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238例初治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按IPI、R-IPI、NCCN-IPI及GELTAMO-IPI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和预后评估。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比较各危险组患者发生进展和死亡的风险,采用Harrell′s C-incex法比较各危险分层模型的预测精确度。结果 IPI低危组、中低危组、中高危组和高危组患者的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0.9%、67.5%、54.0%和52.4%,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3.9%、72.5%、58.0%和53.7%。预后很好组、预后好组和预后差组患者的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0.9%、79.8%和53.0%,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5.5%、83.3%和55.3%。NCCN-IPI低危组、中低危组、中高危组和高危组患者的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1.7%、76.5%、66.7%和41.1%,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5.8%、79.4%、70.0%和42.9%。GELTAMO-IPI低危组、中低危组、中高危组和高危组患者的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1.3%、76.3%、67.4%和32.7%,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5.7%、80.7%、67.4%和34.5%。Cox回归分析显示,IPI中低危组与低危组间患者的进展风险和死亡风险差异明显(HR分别为4.144和5.085),R-IPI预后差组与预后好组患者的进展风险和死亡风险差异明显(HR分别为2.752和3.171),但明显弱于IPI。NCCN-IPI和GELTAMO-IPI危险分层中,均显示高危组与中高危组患者的进展风险和死亡风险差异明显,但GELTAMO-IPI对于高危患者的甄别能力优于NCCN-IPI(NCCN-IPI危险分层的HR分别为2.290和2.309,GELTAMO-IPI危险分层的HR分别为3.084和2.966)。Harrell′s C-incex法分析显示,IPI、R-IPI、NCCN-IPI和GELTAM0-IPI预测DLBCL患者3年无进展生存的C-index分别为0.672、0.641、0.664和0.700(均P<0.001),预测3年总生存的C-index分别为0.687、0.653、0.671和0.721(均P<0.001),其中GETAMO-IPI的C-index最高,优于其他预测模型。结论 GELTAMO-IPI和NCCN-IPI对高危DLBCL患者的甄别能力优于IPI和R-IPI,且GELTAMO-IPI尤佳。GELTAMO-IPI的预测精确度明显优于其他预后分层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国际预后指数 预后
原文传递
59例滤泡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巍 王晶 +4 位作者 万伟 万文丽 王继军 胡凯 克晓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48-1453,共6页
本研究探讨滤泡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的临床特点及相关预后因素。对59例初治FL患者的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实验室及病理检查和临床分期等方面的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寻找相关的预后因素。结果发现,59例患者的... 本研究探讨滤泡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的临床特点及相关预后因素。对59例初治FL患者的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实验室及病理检查和临床分期等方面的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寻找相关的预后因素。结果发现,59例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55岁,男女比1∶1.36;64.4%患者有结外累及,其中骨髓受累最常见,占28.8%,消化道及骨骼累及次之。BCL-2/JH基因重排的发生率为30.3%,起病时Ⅲ-Ⅳ期为71.2%,在可追踪的56例患者的OR和CR率分别为96.4%和80.3%,5和10年累积总生存率分别为88.2%和74.1%,复发率33.9%;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受累淋巴结最大直径、消化道受累、LDH、ECOG、IPI、aaIPI、FLIPI、FLIPI2危险分层及初治是否达到CR是FL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生存分析示:消化道受累、IPI、aaIPI和初治是否达到CR是影响FL患者总体生存的独立因素;初治未达CR者的死亡风险约是达CR者的70倍。结论:本研究中初治滤泡淋巴瘤多见于中老年女性,骨髓受累常见,BCL-2/JH基因重排发生率较低,就诊时多为Ⅲ-Ⅳ期,复发率高,但生存期较长。消化道受累、IPI、aaIPI及初治是否达CR是FL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淋巴瘤 国际预后指数 滤泡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 滤泡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2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CHOP化疗的生存预后评估模型
20
作者 翁翔 赵明哲 胡慧仙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72-176,共5页
目的建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R-CHOP化疗的生存预后评估模型,以指导临床进行风险分层。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确诊的DLBCL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2:1抽样比例随机分为建模集140例和验证集70例。所有患者... 目的建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R-CHOP化疗的生存预后评估模型,以指导临床进行风险分层。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确诊的DLBCL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2:1抽样比例随机分为建模集140例和验证集7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R-CHOP化疗方案至少4个疗程(21 d为1个疗程),常规随访至2023年6月。根据生存预后分为良好组和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BMI、基础疾病、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国际预后指数(NCCN-IPI)]、病理特征[包括Hans分型、Ann Arbor分期、原发部位、Ki-67阳性表达率、MYC和B细胞淋巴瘤(Bcl)-2蛋白阳性表达以及骨髓侵犯]、治疗(化疗疗程和并发症)和随访时间。结果建模集中良好组105例和不良组35例,预后不良发生率25.0%;验证集良好组55例和不良组15例,不良发生率21.4%。建模集中不良组年龄大于良好组,LDH水平、NCCN-IPI、Ann Arbor分期Ⅲ~Ⅳ比例、Ki-67阳性表达率、MYC和Bcl-2蛋白双阳性表达率和骨髓侵犯比例均高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NCCN-IPI(HR=2.526,95%CI:2.001~3.125,P<0.001)、Ann Arbor分期Ⅲ~Ⅳ(HR=5.021,95%CI:4.125~5.998,P<0.001)、MYC和Bcl-2蛋白双阳性(HR=3.859,95%CI:3.256~4.754,P<0.001)均是DLBCL患者R-CHOP化疗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Y=0.056+1.032×(NCCN-IPI)+1.986×(Ann Arbor分期)+1.434×(MYC和Bcl-2蛋白双阳性)。ROC曲线显示,模型预测建模集与验证集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923和0.866(均P<0.01)。结论DLBCL患者化疗前NCCN-IPI、Ann Arbor分期升高以及MYC和Bcl-2蛋白双阳性表达与R-CHOP化疗预后不良密切相关,通过建立量化预测模型能够辅助临床早期、准确识别预后不良的高危群体,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C B细胞淋巴瘤-2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模型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国际预后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