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植被覆盖土壤水库容特征及渗透速率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艇 王继红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71-474,479,共5页
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以侵蚀裸地土壤为参照,耕作玉米土壤、针阔混交林土壤和撂荒草甸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水库容变化特征及土壤渗透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10 cm和10~20 cm土层内各样地的总库容、滞洪库容、兴利库容和最... 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以侵蚀裸地土壤为参照,耕作玉米土壤、针阔混交林土壤和撂荒草甸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水库容变化特征及土壤渗透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10 cm和10~20 cm土层内各样地的总库容、滞洪库容、兴利库容和最大有效库容从大到小的顺序均为:针阔混交林土壤〉耕作玉米土壤〉撂荒草甸土壤〉侵蚀裸地土壤,而死库容的大小顺序为:耕作玉米土壤〉针阔混交林土壤〉撂荒草甸土壤〉侵蚀裸地土壤。20~80 cm土层内各样地的水库容从大到小的顺序均为:针阔混交林土壤〉耕作玉米土壤〉撂荒草甸土壤〉侵蚀裸地土壤。各样地的水库容均呈现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的趋势。土壤的孔隙状况是影响土壤最大有效库容的主要因素。土壤渗透性能受土壤容重等其他因素的综合影响,针阔混交林土壤、耕作玉米土壤和撂荒草甸土壤的土壤渗透速率均明显高于侵蚀裸地土壤,大小顺序为:针阔混交林土壤〉耕作玉米土壤〉撂荒草甸土壤〉侵蚀裸地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土壤水库容 库容 渗透速率
下载PDF
从长江上游地区水土流失及“土壤水库容”分析1998洪水 被引量:16
2
作者 梁音 史学正 史德明 《中国水土保持》 1998年第11期32-34,共3页
1998年长江流域遭遇了特大洪水,其汛情仅次于1954年,比如武汉最高水位达2943m,仅比1954年的2973m的历史最高记录低030m。然而,对长江中、下游来说,其抗洪难度却大大超过了1954年。究其原因,... 1998年长江流域遭遇了特大洪水,其汛情仅次于1954年,比如武汉最高水位达2943m,仅比1954年的2973m的历史最高记录低030m。然而,对长江中、下游来说,其抗洪难度却大大超过了1954年。究其原因,强大的暴雨是主要直接原因外,长江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水土流失 土壤水库容 水土保持
下载PDF
西南喀斯特石漠化过程对土壤水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3
作者 李孝良 陈效民 +1 位作者 周炼川 方堃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98-203,共6页
通过对西南喀斯特不同石漠化过程中典型土壤水力特征的分析,研究了土壤水分参数与土壤水分库容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喀斯特地区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呈先陡后缓的趋势,当土壤水吸力S〈300 KPa时,土壤含水量θm下降很快,且陡直... 通过对西南喀斯特不同石漠化过程中典型土壤水力特征的分析,研究了土壤水分参数与土壤水分库容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喀斯特地区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呈先陡后缓的趋势,当土壤水吸力S〈300 KPa时,土壤含水量θm下降很快,且陡直,土壤水分释放快,释放量大;当水吸力S超过300 KPa,直至1.5 MPa吸力段时,θm变化平直,土壤水分释放慢,释放量小。(2)未石漠化的荔波森林黑色石灰土表层土壤田间持水量达587.8 g/kg,有效水含量达435.8 g/kg,明显高于其它受到石漠化影响的土壤。土壤容重、孔隙度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土壤水分特征参数的主要因素。(3)喀斯特地区土壤较薄,土壤总库容和有效库容较低,是石灰岩地区土壤易发生侵蚀性退化和干旱的重要原因。通透库容占总库容的比例为:未石漠化的荔波原始森林黑色石灰土〉潜在石漠化的普定灌丛黑色石灰土、玉米地棕色石灰土〉轻度石漠化的荔波玉米地黄红壤,石漠化的发展减弱了土壤抗侵蚀能力。土层厚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颗粒组成及0.3-0.03 mm孔隙度是影响土壤水分库容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土壤水 土壤水库容 石漠化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黄浦江源区主要植被类型土壤水土保持功能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陈三雄 谢莉 +2 位作者 张金池 姜姜 张晓勉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35,共3页
在野外调查、实测的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根据土壤层水土保持功能的强弱,将黄浦江源区主要植被类型分为4类:落阔林、灌木林为第一类,表现出很强的水土保持功能;茶园、草地、松林为第二类,土壤水土保持功能较强;毛... 在野外调查、实测的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根据土壤层水土保持功能的强弱,将黄浦江源区主要植被类型分为4类:落阔林、灌木林为第一类,表现出很强的水土保持功能;茶园、草地、松林为第二类,土壤水土保持功能较强;毛竹林、常绿阔叶林表现出较强的抗蚀性和抗冲性,但渗透性能并不突出,土壤贮水能力也一般,水土保持功能中等,为第三类;裸露地水土保持性能很差,单独作为第四类,其渗透性、抗蚀性、抗冲性、土壤水库容都显著小于其他各样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类型 水土保持功能 渗透性 可蚀性 土壤水库容 黄浦江源区
下载PDF
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水库容状况及水分问题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郭庆荣 钟继洪 +2 位作者 张秉刚 谭军 高淑涛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54-257,共4页
分析了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总库容、贮水库容、有效水库容和通透库容的特征及差异,0cm~100cm土层的总库容为4550 4m3/hm2,比华北潮土的小9 53%,比东北黑土的小11 06%;0cm~100cm土层的贮水库容为3265 7m3/hm2,比华北潮土的小16 84%,比... 分析了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总库容、贮水库容、有效水库容和通透库容的特征及差异,0cm~100cm土层的总库容为4550 4m3/hm2,比华北潮土的小9 53%,比东北黑土的小11 06%;0cm~100cm土层的贮水库容为3265 7m3/hm2,比华北潮土的小16 84%,比东北黑土的小23 16%;有效水库容为1474 8m3/hm2,比华北潮土的小29 03%,比东北黑土的小29 77%;0cm~100cm土层通透库容,丘陵赤红壤为1284 7m3/hm2,比华北潮土大181 7m3/hm2,比东北黑土大424 7m3/hm2。阐述了其目前存在的水分问题。表5,参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赤红壤 季节性干旱 土壤水库容 土壤水
下载PDF
桉树造林的土壤物理性质及其水文效应 被引量:22
6
作者 侯宁宁 苏晓琳 +2 位作者 杨钙仁 于婧睿 王玮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1-107,114,共8页
为探讨广西主要长周期人工林改为短周期桉树人工林后林地土壤水文功能变化,采用野外采样与室内测试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别研究了1,3,5年生桉树人工林及与之对应的桉树造林前米老排林、杉木林和马尾松林土壤基本物理性质与水分调蓄功能... 为探讨广西主要长周期人工林改为短周期桉树人工林后林地土壤水文功能变化,采用野外采样与室内测试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别研究了1,3,5年生桉树人工林及与之对应的桉树造林前米老排林、杉木林和马尾松林土壤基本物理性质与水分调蓄功能的差异。结果表明:桉树造林后与造林前的长周期人工林相比,土壤蓄水能力的变化主要表现为20-40 cm土层土壤水库容和剩余蓄水空间增加。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逐渐增大,饱和持水量、总孔隙度逐渐减小,同时,土壤水库容和剩余蓄水空间也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桉树造林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土壤的20-40 cm土层,而桉树林对土壤的蓄水能力存在的影响与轮伐周期较长的人工林相比,主要表现为20-40 cm土层土壤水库容和剩余蓄水空间增加,1,3,5年生桉树人工林的土壤水库容分别比对应的长周期人工林高11.25%,19.14%,14.33%;剩余蓄水空间则分别比对应长周期人工林高9.16%,113.01%,23.62%。而40 cm以下土层的土壤蓄水能力却下降。研究结果可为桉树造林的土壤效应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人工林 米老排 马尾松 杉木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水库容
下载PDF
不同田间管理措施对棕壤土持水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张玉凤 李彦 +3 位作者 高新昊 张英鹏 孙明 罗加法 《山东农业科学》 2017年第10期64-69,共6页
为筛选出提高土壤持水能力的田间管理措施,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小麦-玉米轮作条件下,深耕、秸秆覆盖、增施有机肥、保水剂、沸石措施对棕壤土容重、水分库容、氮素含量等理化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推荐施肥处理相比,增施有... 为筛选出提高土壤持水能力的田间管理措施,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小麦-玉米轮作条件下,深耕、秸秆覆盖、增施有机肥、保水剂、沸石措施对棕壤土容重、水分库容、氮素含量等理化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推荐施肥处理相比,增施有机肥、深耕、秸秆覆盖、施沸石、保水剂均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可不同程度提高土壤有效水库容,进而增加作物产量;土壤容重降幅在0.72%~9.21%,土壤孔隙度增幅在0.30%~14.25%,土壤有效水库容增幅在0.05%~10.91%,作物产量增幅在0.07%~10.68%。综合各项指标,能够增加土壤持水能力且能保证作物产量的田间措施是增施有机肥和沸石,其中有效水库容增幅最大的是增施沸石处理,增产效果最好的是增施有机肥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间管理措施 棕壤土 土壤水库容 孔隙度 容重 产量
下载PDF
长江流域水土流失与洪涝灾害关系剖析 被引量:61
8
作者 史德明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7,共7页
首先从水土流失加剧、森林破坏、坡耕地面积增多、工程活动增加产沙量等方面,分析了人为活动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影响;其次,从剥蚀与堆积的关系和土壤水库容减少与洪水量增加两个方面,深入探讨了水土流失对洪涝灾害的叠加效应... 首先从水土流失加剧、森林破坏、坡耕地面积增多、工程活动增加产沙量等方面,分析了人为活动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影响;其次,从剥蚀与堆积的关系和土壤水库容减少与洪水量增加两个方面,深入探讨了水土流失对洪涝灾害的叠加效应及负面影响;指出水土流失导致了流域环境承受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下降,在同量降雨条件下,是诱发和加剧洪涝灾害的重要原因;最后,从技术和政策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 洪涝灾害 土壤水库容
下载PDF
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节水体系周年水分利用特征 被引量:32
9
作者 秦欣 刘克 +3 位作者 周丽丽 周顺利 鲁来清 王润政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4014-4024,共11页
【目的】定量研究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节水体系的水分周年利用特征。【方法】在大田条件下,通过在小麦季设不灌水(W0)、拔节水(W1)、拔节水+扬花水(W2)和起身水+孕穗水+扬花水+灌浆水(W4)4个水分处理,进行了两个周期的研究。【结... 【目的】定量研究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节水体系的水分周年利用特征。【方法】在大田条件下,通过在小麦季设不灌水(W0)、拔节水(W1)、拔节水+扬花水(W2)和起身水+孕穗水+扬花水+灌浆水(W4)4个水分处理,进行了两个周期的研究。【结果】(1)小麦产量和周年最高产量两年分别在节水灌溉处理W1和W2获得,玉米产量在不同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小麦水分利用效率(WUE)与产量的表现相似,玉米WUE显著高于小麦,并随灌水量的增加显著降低;周年WUE则在W0或W1处理最高,而后随灌水量的增加显著降低。(2)W4处理的2 m土体土壤水分含量在各个阶段没有明显变化,其它处理则随小麦生育进程而不断降低(即土壤水分库容不断变大),且灌水次数越少降幅越大,至小麦收获期达到最低点;到玉米拔节期,由于降雨补充所有处理的土壤含水量趋于一致,相应地,2 m土体接纳汛期降雨分别为178—188 mm(W0)、124—160 mm(W1)、38—93 mm(W2)和-30—21 mm(W4)。(3)随灌水量增加,作物耗水强度和季节蒸散量变大;玉米拔节期后,作物耗水特性与土壤水分变化无差异。(4)降雨致使出现水分的深层渗漏,丰水年和平水年分别为163 mm(W0、W1)、181 mm(W2)、253mm(W4)和13 mm(W0、W1、W2)、45 mm(W4),丰水年小麦季W4处理也有54 mm水分深层渗漏。丰水年W0和W1处理实现了127 mm和57 mm对地下水的净回补。【结论】小麦节水栽培显著减少了对地下水的开采,大幅提高了降雨的利用效率,可实现作物对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丰水年降雨对地下水的净回补。丰水年W1处理或平水年W2处理有利于水分高效利用与高产的统一,对于华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 水分周年利用特性 土壤水库容 降雨利用 农田水分平衡
下载PDF
不同炭基改良剂提升紫色土蓄水保墒能力 被引量:21
10
作者 柴冠群 赵亚南 +2 位作者 黄兴成 张跃强 石孝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96-302,309,共8页
通过连续2a田间试验,研究了5种改良剂(秸秆、有机肥、生物炭、炭基改良剂I和炭基改良剂Ⅱ)对紫色丘陵区坡耕地土壤水分库容、孔隙度和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了土壤水分特征参数与孔隙度和团聚体组成的关系,以期为紫色土区水土... 通过连续2a田间试验,研究了5种改良剂(秸秆、有机肥、生物炭、炭基改良剂I和炭基改良剂Ⅱ)对紫色丘陵区坡耕地土壤水分库容、孔隙度和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了土壤水分特征参数与孔隙度和团聚体组成的关系,以期为紫色土区水土保持和土壤改良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与不施改良剂(对照)相比,5种炭基改良剂都能提高土壤对降水的截存和保贮能力,显著提高了土壤饱和含水量、田间持水量、水分总库容、有效水库容及重力水库容,降低了土壤凋萎点含水量和无效水库容;不同改良剂提升作用大小为改良剂Ⅱ>改良剂I>生物炭>有机肥>秸秆>对照。施用改良剂I、改良剂Ⅱ、生物炭和有机肥显著提高了土壤孔隙度,降低了土壤容重,秸秆的效果不显著。施用炭基改良剂降低了<0.25mm的微团聚体含量,促进了小团聚体向大团聚体的转化,其中对粒径>5mm的机械稳定性大团聚体提升幅度最大,比对照提高14.5%~60.7%;5种炭基改良剂都显著提高了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及稳定性指数,以炭基改良剂I、炭基改良剂Ⅱ和生物炭的作用效果最大。土壤总库容、重力水库容和有效水库容与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以及土壤大团聚体含量呈正相关,而与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和小团聚体呈负相关,土壤蓄水保水能力与土壤团聚体组成和孔隙度密切相关。因此,施用炭基改良剂通过促进土壤团聚作用,提高大团聚体含量和土壤孔隙度,进而增大土壤持水量和土壤有效水库容,是改善紫色土结构和提高紫色土坡耕地保水蓄水能力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坡耕地 改良剂 土壤水库容 孔隙度 团聚体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