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7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地方性知识、群体性知识和原地方性知识
1
作者 吕乃基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42,F0002,146,共10页
知识在内容上涉及人与自然、人际和人己三大关系,大致相应于普适性、地方性和个人知识,三种知识相互渗透。地方性知识实为群体性知识。知识因认识过程而异。原地方性知识是一种特殊的知识,不是本体论和认识论意义上的知识。原地方性知... 知识在内容上涉及人与自然、人际和人己三大关系,大致相应于普适性、地方性和个人知识,三种知识相互渗透。地方性知识实为群体性知识。知识因认识过程而异。原地方性知识是一种特殊的知识,不是本体论和认识论意义上的知识。原地方性知识因其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而具有特定的时空观:在空间上规训个人知识和群体性知识,大多数情况下难以接受普适性知识;在时间上,原地方性知识因其“原”的属性而难以改变,延续动物世界的弱肉强食以及伴随人作为“类”的终生。这是事实判断,而非价值判断或逻辑判断。由知识论探讨原地方性知识,既丰富知识论的研究领域,也为研究“地方(群体)”的分殊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知识 群体性知识 地方性知识 传统文化
下载PDF
地方性知识生产与重构:西南民族传统生态文化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郝彧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94,共10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上的现代化。西南民族传统生态文化是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共生共荣、与自然协调发展而形成的地方性知识。传统与现代并非断裂性的对立,而是互补性的统一。从...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上的现代化。西南民族传统生态文化是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共生共荣、与自然协调发展而形成的地方性知识。传统与现代并非断裂性的对立,而是互补性的统一。从整体性和系统性来看,西南民族的生命共同体思想、生计模式、生态禁忌等“地方性知识”体现了各民族在地化的内生秩序生产能力,指引民族社会生态与自然生态协调发展,为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具有培育正确的生态价值取向、引导消费领域的绿色生态转型、维持生物多样性与良性文化生态、树立区域特色的大食物观以保障粮食安全、推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与文化自运行机制互补促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化 地方性知识 在地化 自运行机制
下载PDF
人类学文化研究的基本路径——地方性知识的采集与利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建新 马蕾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72,共10页
人类学的文化研究是以地方性知识的挖掘分析为主要任务。在文化研究发展过程中,研究者逐渐创建了一套采集与利用地方性知识的理论方法体系。这套理论方法能帮助研究者立足经验主义的治学原理,通过对特定人群社会生活实践的近距离参与,... 人类学的文化研究是以地方性知识的挖掘分析为主要任务。在文化研究发展过程中,研究者逐渐创建了一套采集与利用地方性知识的理论方法体系。这套理论方法能帮助研究者立足经验主义的治学原理,通过对特定人群社会生活实践的近距离参与,采集包含地方性知识的田野信息,再从田野信息到文本资料的加工转化过程中完成对地方性知识及其功用和意义的客观科学解释。这种地方性知识的采集与利用能帮助研究者有效进行文化研究所需要资料的挖掘、整理和分析,从而形成有助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创新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 文化研究 地方性知识 田野调查 理论范式
下载PDF
基于“点-链-集”结构的传统村落景观地方性知识体系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中华 章墨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17-627,共11页
传统村落景观是传统村落地方性知识的反映与表达。基于对知识推演规律及其结构特征的梳理与总结,提出从传统村落景观地方性知识点、地方性知识链、地方性知识集三个层面构建传统村落景观地方性知识体系。指出地方性知识点和地方性知识... 传统村落景观是传统村落地方性知识的反映与表达。基于对知识推演规律及其结构特征的梳理与总结,提出从传统村落景观地方性知识点、地方性知识链、地方性知识集三个层面构建传统村落景观地方性知识体系。指出地方性知识点和地方性知识链分别表征了传统村落景观营建的技术方法和逻辑思路,地方性知识集揭示了传统村落景观地方性知识的形成机制,三者构成“表征-内因”相关联的传统村落景观地方性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景观 地方性知识体系 地方性知识 地方性知识 地方性知识
下载PDF
地方性知识如何参与乡村媒介行动:“土味”短视频传播的人类学考察
5
作者 李菲 李士艳 《符号与传媒》 2024年第2期151-167,共17页
人类学有关地方性知识的论说,以“情境”“特定”“专属”等特征与前现代/传统社会的特定时空、地方和人群相联系。在传媒技术、话语生态快速迭代的当前社会语境下,众多“土味”短视频凭借低门槛、高弥散的媒介技术属性全面介入日常生活... 人类学有关地方性知识的论说,以“情境”“特定”“专属”等特征与前现代/传统社会的特定时空、地方和人群相联系。在传媒技术、话语生态快速迭代的当前社会语境下,众多“土味”短视频凭借低门槛、高弥散的媒介技术属性全面介入日常生活,也在中国城乡关系的重构过程中拓展了地方性知识嵌入媒介社会行动的新讨论空间。本研究凸显媒介空间地方性知识的实践面向,基于一个西北乡村媒介生活图景的民族志深描,从符号人类学视域出发考察乡村日常生活的符号化与媒介化的具身实践,观照“刷”短视频这一微观身体操演中隐含的知识平权、信息扁平和基层主体身份意识的建构和表达,从而在媒介符号“可见性”“可供性”与“可刷性”的复杂关联中看到,地方性知识不仅作为一种知识要素嵌入了“土味”乡村的媒介符号图景,也作为重要的行动路径折射出乡村民众从“地方”这一特定历史位置参与当下媒介世界的复杂经验和主体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知识 媒介行动 “土味” 符号人类学 乡村
下载PDF
地方性知识视角下传统村落景观提升策略研究——以桂林市江头村为例
6
作者 韩正延 黄淑娟 +2 位作者 彭敏 吴建学 刘丽荣 《城市建筑》 2024年第21期221-223,共3页
传统村落在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历史人文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村落景观,彰显了一个地方的文化内涵和乡土特色,挖掘与传承传统村落景观的地方性特征有助于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以桂林市江头村为研究对象,... 传统村落在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历史人文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村落景观,彰显了一个地方的文化内涵和乡土特色,挖掘与传承传统村落景观的地方性特征有助于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以桂林市江头村为研究对象,应用人类学领域的地方性知识理论,对江头村传统村落景观蕴藏的地方性知识进行提取与识别,分别从山水格局、空间布局、传统建筑及民俗文化四个方面解构和分析其地方性特征。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地方性知识视角下江头村传统村落景观的提升策略,以期为传统村落景观的保护与发展等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知识 传统村落景观 提升策略 江头村
下载PDF
新媒体环境下博物馆地方性知识传承的意义与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欣 罗晶晶 柴吴昊 《新闻传播》 2024年第1期28-30,共3页
博物馆承载着传承当地历史文化的重任,也承载着地方性文化。新媒体环境下,从地方性知识的视角出发能够使博物馆在建构自身新媒体传播体系时从本地区特色出发,以传承地方性知识为落点,形成自身的独特定位。本文从地方性知识的文化释义、... 博物馆承载着传承当地历史文化的重任,也承载着地方性文化。新媒体环境下,从地方性知识的视角出发能够使博物馆在建构自身新媒体传播体系时从本地区特色出发,以传承地方性知识为落点,形成自身的独特定位。本文从地方性知识的文化释义、公共知识生产和形象代表的塑造来探究新媒体环境下博物馆知识传承的意义与价值。研究发现,其意义与价值在于还原历史语境,彰显地方独特性,并对地方性知识与知识体系的整合,进行独创性叙事。此外,有利于将博物馆地方性知识传承的这一过程置于公共知识生产中,并纳入主流文化的话语体系,推动博物馆作为地方社会代表形象的塑造,促进活态、流动的“文化社区”的联系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博物馆 地方性知识 公共性
下载PDF
地方性知识与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堕距弥合
8
作者 杨雁雯 《知识经济》 2024年第25期62-64,共3页
地方性知识构成了文化遗产的部分内容,地方性知识也因其特殊性造成了文化遗产传承的时代滞后性。文章基于文化堕距理论,比较地方性数字知识参与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数字化的堕距,探讨构建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地方性知识体系,以缩短现代数字... 地方性知识构成了文化遗产的部分内容,地方性知识也因其特殊性造成了文化遗产传承的时代滞后性。文章基于文化堕距理论,比较地方性数字知识参与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数字化的堕距,探讨构建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地方性知识体系,以缩短现代数字化保护方式与传统方法的鸿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堕距 地方性知识 文化遗产 数字化
下载PDF
基于地方性知识的城市美学思考
9
作者 齐晓坤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6-19,共4页
“地方性知识”及其研究方法为城市美学提供了新的知识观和方法论。中国城市美学研究需要重新审视西方城市美学的普遍性知识,从历史维度和空间维度深入到城市美学的地方性情境,从城市发展、城市文化、城市空间入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 “地方性知识”及其研究方法为城市美学提供了新的知识观和方法论。中国城市美学研究需要重新审视西方城市美学的普遍性知识,从历史维度和空间维度深入到城市美学的地方性情境,从城市发展、城市文化、城市空间入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美学研究概念和体系,指导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建设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知识 城市美学 城市空间 城市文化
下载PDF
如何理解科学知识的辩证本质?——基于地方性知识观批判性视角
10
作者 李繁荣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9-13,共5页
经典科学哲学将科学视为理论、知识,忽略了实践的作用,科学实践哲学看到了实践的优先性,对科学知识本质的认识发生改变,认为科学研究是一种特殊的“地方性”实践。基于地方性知识观的批判性视角,摒弃先前“普适性”的科学评判标准,在前... 经典科学哲学将科学视为理论、知识,忽略了实践的作用,科学实践哲学看到了实践的优先性,对科学知识本质的认识发生改变,认为科学研究是一种特殊的“地方性”实践。基于地方性知识观的批判性视角,摒弃先前“普适性”的科学评判标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科学实践哲学的核心出发,重新审视科学知识的辩证本质,以期给科学的本性一个更全面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知识 辩证本质 地方性知识 科学实践哲学
下载PDF
地方性知识与草原保护:本土法治资源的现代价值反思——以哈萨克族、塔吉克族为例
11
作者 阿合宝塔·江布拉提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05-112,共8页
坚持草原生态保护、保障草原独特的生态功能是实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为了推进草原牧区的振兴,生态文明建设尤为重要。这离不开对游牧民族传统法律文化的挖掘与创新利用。传统游牧民族的生态保护法律文化植根于草原... 坚持草原生态保护、保障草原独特的生态功能是实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为了推进草原牧区的振兴,生态文明建设尤为重要。这离不开对游牧民族传统法律文化的挖掘与创新利用。传统游牧民族的生态保护法律文化植根于草原,是广大牧民长期与资源分布极不均衡的干旱草原生态互动共构而形成的一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生态知识体系。在草原生态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应该充分利用极具民族特色与地方特色的本土性资源,挖掘并弘扬其内在法治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与国家法律表达的融通与共治,弥补传统法律制度在草原生态治理中的不足,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治体系,拓展生态治理法治化的多元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知识 草原保护 生态法治 游牧民族
下载PDF
地方性知识视阈下甘青多民族地区文化景观的符号建构
12
作者 覃壮航 《西部文艺研究》 2024年第1期210-216,共7页
在甘青多民族地区,多元化的景观样态是地方性知识重要的组成元素,亦是群体记忆、文化认同的基点。在文化景观的符号建构过程中,显性-隐性的地方性知识隐含于具体的文化景观之中,两者相互指涉,互为表征。此外,作为地方人与自然共生形成... 在甘青多民族地区,多元化的景观样态是地方性知识重要的组成元素,亦是群体记忆、文化认同的基点。在文化景观的符号建构过程中,显性-隐性的地方性知识隐含于具体的文化景观之中,两者相互指涉,互为表征。此外,作为地方人与自然共生形成的地方性知识,其具有的价值内涵与人文指向,又暗含了人类文化中民间话语的追溯与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知识 景观符号 互构
下载PDF
地方性知识对乡村社区洪涝应对启示——以仙桃新农村为例
13
作者 况达 周帷 《世界建筑导报》 2024年第1期16-19,共4页
气候变化下,探索承洪韧性提升路径对应对乡村洪涝灾害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乡村社区洪涝应对研究,采用半结构性访谈和现场观察,挖掘地方性知识对洪水减灾产生的作用和效果,进一步归纳地方性知识对承洪韧性的主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气候变化下,探索承洪韧性提升路径对应对乡村洪涝灾害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乡村社区洪涝应对研究,采用半结构性访谈和现场观察,挖掘地方性知识对洪水减灾产生的作用和效果,进一步归纳地方性知识对承洪韧性的主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性知识可以通过对村民的洪水风险感知、街道建筑形式、生活方式产生影响,进而有效减少洪水灾害。研究结果启示在乡村改造设计中通过设计多功能空间、保障交通连通性,以及提升居民从洪水经历中学习的能力,可以提升社区的承洪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知识 承洪韧性 适应力 洪水 学习
下载PDF
地方性知识视域下的皖北文化发展
14
作者 齐晓坤 《宿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8-11,共4页
为促进皖北文化自知自觉,实现皖北文化创新发展,依据阐释人类学学者吉尔兹提出的地方性知识这一新的知识观和方法论,分析皖北文化历史情境、自然情境、认识情境的独特性,并由此提出基于地方性的皖北文化发展方向:文化基因的创新生长、... 为促进皖北文化自知自觉,实现皖北文化创新发展,依据阐释人类学学者吉尔兹提出的地方性知识这一新的知识观和方法论,分析皖北文化历史情境、自然情境、认识情境的独特性,并由此提出基于地方性的皖北文化发展方向:文化基因的创新生长、城乡空间的意蕴建设和公共生活的地方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知识 皖北文化 情境性 城乡空间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沙坡头区村落用水民俗的地方性知识研究
15
作者 马术坡 胡娜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4年第9期186-188,共3页
为了探索生态环境中可持续发展的、富有活力的地方性因素,以宁夏沙坡头区为例,通过实地考察、个案访谈等方法搜集资料,分析了地方性用水民俗的独特性,并对地方性知识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深入剖析,发现作为地方... 为了探索生态环境中可持续发展的、富有活力的地方性因素,以宁夏沙坡头区为例,通过实地考察、个案访谈等方法搜集资料,分析了地方性用水民俗的独特性,并对地方性知识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深入剖析,发现作为地方性知识的用水民俗以其独特的根植性、文脉性、交织性等特性嵌入在家族、村庄、地方政府构成的社会结构之中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此,要采取建立科技与地方性知识之间的对话、构建知识生态系统、创新社会参与治理机制等举措,切实推进乡村社区的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知识 乡村振兴 沙坡头区 用水民俗
下载PDF
民族地方性知识视域下佤族新水节的现代生态价值研究
16
作者 祁永超 崔翠文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论丛》 2024年第2期21-27,共7页
民族地方性知识,是民族成员在传统民族社会和地方社区生存空间内与本土自然生态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关于对水景、动植物等相关资源保护利用的“经验”积累,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基础所建构的一种文化价值体系和世界观,蕴含着朴素而深... 民族地方性知识,是民族成员在传统民族社会和地方社区生存空间内与本土自然生态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关于对水景、动植物等相关资源保护利用的“经验”积累,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基础所建构的一种文化价值体系和世界观,蕴含着朴素而深刻的生态智慧。作为云南民族地方性知识重要组成部分的佤族新水节,发挥着指导佤族与地方水资源建立密切联系,履行人对水资源责任的价值。新时代,深入开展对佤族新水节的研究分析,探讨其所蕴含的水资源保护利用的现代生态价值,对建立“人-水”生命共同体,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方性知识 佤族新水节 水资源保护利用 生态价值
下载PDF
湟源陈醋地方性知识生产策略研究
17
作者 麻海雁 《民风》 2024年第9期0123-0125,共3页
地方性知识与区域社会的发展存在密切关系,并对区域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笔者通过探讨湟源陈醋的地方性知识生产,发现地方性知识具有稳定的知识系统,在形变质不变的基础上实现自我调适与赓续。本文以青藏高原地区的湟源陈醋为研究对... 地方性知识与区域社会的发展存在密切关系,并对区域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笔者通过探讨湟源陈醋的地方性知识生产,发现地方性知识具有稳定的知识系统,在形变质不变的基础上实现自我调适与赓续。本文以青藏高原地区的湟源陈醋为研究对象,剖析其地方性知识生产过程,并结合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的方法,对食醋的地方性知识生产进行案例研究,针对湟源陈醋的地方性知识生产现状、存在症结,从产品创新、进一步精细化与深加工及对食醋产品进行文化赋能三个方面提供解决问题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湟源陈醋 地方性知识生产 酿造技艺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阈下边境县级融媒体的地方性知识研究
18
作者 郭欣 罗薇 郭文琪 《新闻传播》 2024年第7期42-44,共3页
地方性知识是实践后用以区别化的知识,是推动县级融媒体发展与创造性转化的有效路径。边境县级融媒体基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承担着政治、文化、外宣等功能,为我国伟大复兴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本研究以乡村振兴为研究视角,通过文献研... 地方性知识是实践后用以区别化的知识,是推动县级融媒体发展与创造性转化的有效路径。边境县级融媒体基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承担着政治、文化、外宣等功能,为我国伟大复兴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本研究以乡村振兴为研究视角,通过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对比研究云南省德宏州芒市融媒体中心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融媒体中心改革成果以及其中暗含着地方性知识,有望为有力推动乡村振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一些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边境县级融媒体 地方性知识
下载PDF
博物学类图书出版中的地方性知识探究
19
作者 刘天天 《传播力研究》 2024年第33期127-129,共3页
地方性知识的概念为博物学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使得人们认识到博物学类图书能够真实地展现自然世界的多样性。此外,地方性知识在文化传承和生态保护中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增强社区的文化认同感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因此,博物学类图书... 地方性知识的概念为博物学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使得人们认识到博物学类图书能够真实地展现自然世界的多样性。此外,地方性知识在文化传承和生态保护中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增强社区的文化认同感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因此,博物学类图书的出版应当超越简单的科学知识传播,形成关注地方性知识的意识,成为连接读者与自然、传播科学,提升环保意识的重要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类图书出版 地方性知识 科学传播
下载PDF
地方性知识与传统饮食文化传承——以广州凉茶文化为例
20
作者 曾楚璇 《民风》 2024年第5期0118-0120,共3页
广州凉茶作为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象征,是当地文化多元性的表征之一,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价值。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广州非遗凉茶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和文化传承,并在当代社会快速发展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探究这种地方性... 广州凉茶作为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象征,是当地文化多元性的表征之一,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价值。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广州非遗凉茶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和文化传承,并在当代社会快速发展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探究这种地方性知识所面临的挑战和凉茶制作技艺的传承困境。最后,文章提出广州非遗凉茶的发展路径:建立凉茶文化认同并以此促进凉茶消费、凉茶的自主创新和产业转型、用科学技术重塑凉茶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知识 传统饮食文化 广州凉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