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共找到450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0年7月12日唐山古冶M_(S)5.1地震前延庆地电场变化
1
作者 王丽红 董鸿燕 +3 位作者 武敏捷 王同利 李菊珍 岳晓媛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4年第2期68-75,共8页
采用日均值曲线形态、日均值一阶差分及优势方位角法,对2020年7月12日唐山古冶M_(S)5.1地震前北京延庆地震台地电场异常变化进行分析。该台2套地电场日均值具有较为清晰、稳定的年变,存在季节性变化,自2020年5月开始出现年变畸变或年变... 采用日均值曲线形态、日均值一阶差分及优势方位角法,对2020年7月12日唐山古冶M_(S)5.1地震前北京延庆地震台地电场异常变化进行分析。该台2套地电场日均值具有较为清晰、稳定的年变,存在季节性变化,自2020年5月开始出现年变畸变或年变幅改变,表明在地震孕育过程中台站所在区域地下构造活动由平稳到逐渐加剧。地电场日均值一阶差分在震前1-3个月呈高频突跳或丛集异常变化,震后逐渐平稳。日均值一阶差分可反映日均值突跳、阶跃和快速明显的趋势变化,对缓慢渐变过程反映弱。方位角背景值中间值约为70°,与延庆台所在区域主压应力轴平均值74.45°相当,代表了该区域的主要裂隙方向。方位角的改变,可以反映地震孕育过程中一定范围内地下应力应变活动。方位角自2020年5月跳变范围收窄,变化幅度约为45°,异常开始至发震约3个月。应用方位角法,可以提取台站周边300 km范围内M_(S)5左右地震地电场短期异常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场 一阶差分 方位角 古冶地震
下载PDF
两种地电场仪数据形态的对比分析
2
作者 陈星星 张建涛 +1 位作者 王明贵 周超 《科学技术创新》 2024年第5期1-4,共4页
选取应城地震监测站ZD9A-2B和GEF-2地电场仪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二者记录的地电场正常日变化和各种干扰的形态基本一致。GEF-2地电场仪量程更广,包含的高频信息更丰富,抵抗雷电干扰的能力更强,运行更稳定。由两种仪器观测数据计算... 选取应城地震监测站ZD9A-2B和GEF-2地电场仪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二者记录的地电场正常日变化和各种干扰的形态基本一致。GEF-2地电场仪量程更广,包含的高频信息更丰富,抵抗雷电干扰的能力更强,运行更稳定。由两种仪器观测数据计算得到的地电场优势方位角差别不大。研究结果表明,使用高采样率的仪器或有助于发现更多地震孕育过程中产生的脉冲电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场 脉冲电信号 ZD9A-2B GEF-2
下载PDF
地电场地铁干扰滤波算法适用性研究
3
作者 陈星星 张建涛 +1 位作者 王明贵 周超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4年第3期100-106,共7页
地铁运行对应城地震监测站地电场观测造成显著干扰,其中最大干扰幅度可达33 mV/km,平均干扰幅度约14 mV/km。为改善观测数据质量,对比分析应城地震监测站地电场正常日变化和干扰数据的时频特征,分别采用均值滤波、经验模态分解和数学形... 地铁运行对应城地震监测站地电场观测造成显著干扰,其中最大干扰幅度可达33 mV/km,平均干扰幅度约14 mV/km。为改善观测数据质量,对比分析应城地震监测站地电场正常日变化和干扰数据的时频特征,分别采用均值滤波、经验模态分解和数学形态学滤波方法对干扰数据进行滤波处理,并对比分析几种方法的滤波效果,及形态学结构元素的尺度因子对滤波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均值滤波和广义形态学滤波方法,可有效去除地电场地铁干扰,建议受地铁干扰的地电场台站使用以上2种方法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以提升其使用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场 地铁干扰 滤波算法 适用性
下载PDF
元谋苴林地电场改造前后数据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肖鑫 杨润海 +2 位作者 施建明 周建荣 王林岚 《地震科学进展》 2024年第7期457-465,共9页
以楚雄地震监测中心站元谋苴林地电场观测资料为研究对象,结合该地电场观测以来两次改造的思路与具体内容,对两次改造前后共3个时间段内的观测数据曲线变化特征及数据质量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以下经验,供其他地电场观测台站进行改造与建... 以楚雄地震监测中心站元谋苴林地电场观测资料为研究对象,结合该地电场观测以来两次改造的思路与具体内容,对两次改造前后共3个时间段内的观测数据曲线变化特征及数据质量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以下经验,供其他地电场观测台站进行改造与建设作参考:①固体不极化电极的抗干扰能力及稳定性远超铅电极;②电极埋深需更多考虑土壤电性一致而非注重埋设深度,应在建台时做好场地的地勘工作,确保各电极埋设后接地电阻无较大差距,同时还应注意电极引线埋深一定要大于农户日常耕作可能触及的深度;③双“L”型布极需严格按照地电台站建设规范布设长短极距;④对于架空线路绝缘问题,可做抱箍与电杆间先通过绝缘橡胶垫绝缘,再做抱箍与钢绞线间通过绝缘子再次绝缘,特别是有地电阻率同场地观测的台站,更应注重钢绞线绝缘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谋苴林 地电场 改造 观测质量
下载PDF
四川地区部分台站大地电场优势方位角震前异常特征分析
5
作者 廖晓峰 王玮铭 +2 位作者 杨星 何畅 李雪浩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5-472,共8页
使用大地电场优势方位角方法对四川江油台、盐源台和成都台地电场数据进行计算,对方位角变化进行异常特征分析和震例研究,发现:(1)江油台自2019年4月6日开始,3个测向出现显著异常变化,其中2个测向的优势方位角变化范围(Δα)逐渐缩小,1... 使用大地电场优势方位角方法对四川江油台、盐源台和成都台地电场数据进行计算,对方位角变化进行异常特征分析和震例研究,发现:(1)江油台自2019年4月6日开始,3个测向出现显著异常变化,其中2个测向的优势方位角变化范围(Δα)逐渐缩小,1个测向的Δα范围增大;(2)盐源台自2021年8月1日开始,5个测向的Δα范围逐渐缩小;(3)成都台自2021年3月1日开始,5个测向的Δα范围出现了明显变化,其中,4个测向的Δα范围逐渐缩小,1个测向的Δα范围逐渐增大;(4)震例研究显示,台站优势方位角异常对台站周围250 km范围内的中强地震有一定的指示意义,3个台站均呈现出优势方位角Δα范围变小的异常特征,且地震发生在异常出现后约5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因此大地电场优势方位角方法在研究区可能呈现出中长期的指示能力;(5)3个台站在震前出现的异常变化反映了场地附近岩体裂隙的变化,即随着区域构造应力增大,台站附近岩体裂隙发育并呈现出有序排列的结构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场 优势方位角 异常特征 震例研究
下载PDF
2015年安徽阜阳4.3级地震前地电场方位角异常分析
6
作者 孙召华 李军辉 +3 位作者 李君 孙亮亮 张洋 张钧琪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0-699,共10页
2015年3月14日安徽阜阳发生4.3级地震,对蒙城台、周口台、嘉山台3个台站2013-2016年地电场优势方位角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显示:该地震前5个月,距离震中较近的蒙城台、周口台地电场优势方位角出现了准同步的明显偏转,异常持续近8个月,地... 2015年3月14日安徽阜阳发生4.3级地震,对蒙城台、周口台、嘉山台3个台站2013-2016年地电场优势方位角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显示:该地震前5个月,距离震中较近的蒙城台、周口台地电场优势方位角出现了准同步的明显偏转,异常持续近8个月,地震后4个月内蒙城台、周口台地电场优势方位角恢复到背景水平;通过对比发现,蒙城台地电场谐波中NS向周期小于4.8h的振幅在震前出现明显增大变化,可能与该地震的孕育和发生相关;嘉山台震中距较远,地电场优势方位角未发现明显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阜阳4.3级地震 大地地电场 优势方位角 异常特征
下载PDF
高压直流输电对地电场观测影响特征分析
7
作者 李钟慧 王兰炜 +3 位作者 张宇 张兴国 蒋延林 张秀霞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44-1251,I0024,共9页
随着我国“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基本战略的实施,多条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投入运行,对地电场观测造成的干扰愈显突出。为此,总结了全国地电场台站受高压直流输电干扰特征和规律,从统计意义上概括典型干扰形态,包括方波、尖峰和方... 随着我国“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基本战略的实施,多条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投入运行,对地电场观测造成的干扰愈显突出。为此,总结了全国地电场台站受高压直流输电干扰特征和规律,从统计意义上概括典型干扰形态,包括方波、尖峰和方波+尖峰3种,其中以方波为主,占比约65.5%。通过理论推导,结合干扰实例,探讨了不同干扰形态产生的原因及影响机理,认为在近接地极区域表现为方波形态,在线路中心区域表现为尖峰形态,在二者重合区表现为方波和尖峰的组合形态。对比同一线路不同干扰事件,分析了干扰特征和台站与高压线路的相对位置、与接地极距离、影响区域地下结构等因素的关系,为识别和判定此类干扰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VDC 地电场 干扰特征 接地极 线路合成场
下载PDF
高压直流输电干扰对江油地震台、盐源地震台地电场优势方位角的影响
8
作者 廖晓峰 王玮铭 +2 位作者 江宁波 李雪浩 杨鹏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4年第1期49-55,共7页
利用大地电场优势方位角方法对四川江油地震台、盐源地震台地电场进行研究,选取2个台站受高压直流输电干扰时段的地电场原始日变化分钟值数据,进行计算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①2个台站不同日期受干扰的幅度、起止时间不同,如1天内可能... 利用大地电场优势方位角方法对四川江油地震台、盐源地震台地电场进行研究,选取2个台站受高压直流输电干扰时段的地电场原始日变化分钟值数据,进行计算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①2个台站不同日期受干扰的幅度、起止时间不同,如1天内可能出现多次高压直流输电干扰事件,干扰导致地电场日变数据曲线呈现方波形态,此外,还可能存在持续多日的高压直流输电干扰,地电场观测曲线表现出持续性方波变化;②高压直流输电干扰在台站不同测向上出现的时间一致,如江油地震台、盐源地震台地电场长极距三测向观测曲线均在同一时间表现出跃变;③在2个台站受高压直流输电干扰的当天,优势方位角均显示出减小的变化特征;④2个台站在持续性干扰时段内优势方位角的趋势性变化不同,江油地震台为致密的异常变化,而盐源地震台为下降式波动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场 方位角 高压直流输电干扰 变化特征
下载PDF
点源干扰源定位方法及其在地电场观测中的实际应用
9
作者 张宇 王兰炜 +2 位作者 胡哲 张兴国 娄晓宇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19,共14页
我国地震地电场观测时的漏电干扰问题会影响到观测质量和地震监测效能。针对这一实际问题,本文提出了点源干扰源定位方法。该方法首先建立地表点源对地电场观测影响模型,根据模型计算点源对地电场观测的干扰幅度,然后求解干扰源相对于... 我国地震地电场观测时的漏电干扰问题会影响到观测质量和地震监测效能。针对这一实际问题,本文提出了点源干扰源定位方法。该方法首先建立地表点源对地电场观测影响模型,根据模型计算点源对地电场观测的干扰幅度,然后求解干扰源相对于中心电极的位置。将定位方法应用于高邮地震台和汉王地震台实际干扰源排查工作中,定位结果与实际干扰源位置基本一致,测区外干扰源定位误差小于2%,测区内干扰源定位误差小于20 m,并对影响计算误差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两个台站的实际应用表明:本文提出的定位方法为地电观测实践中查找点源漏电干扰源提供解决方案,能够有效地定位点源干扰源位置,提高干扰排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场观测 漏电 点源干扰源 定位方法
下载PDF
DCY-Ⅰ型地电场仪的工频干扰抑制机制
10
作者 张兴国 王兰炜 +2 位作者 胡哲 张世中 张宇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9-216,共8页
为更好地抑制工频干扰对观测信号的影响,在分析工频干扰的来源、分类及其对观测的影响等基础上,对比分析常用的工频共模与工频串模干扰抑制方法,并在DCY-Ⅰ型地电场观测仪器的设计中采用过采样与多级数字滤波等方法抑制工频串模干扰,采... 为更好地抑制工频干扰对观测信号的影响,在分析工频干扰的来源、分类及其对观测的影响等基础上,对比分析常用的工频共模与工频串模干扰抑制方法,并在DCY-Ⅰ型地电场观测仪器的设计中采用过采样与多级数字滤波等方法抑制工频串模干扰,采用两级浮地的方式抑制工频共模干扰,对工频干扰起到了很好的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场观测仪器 工频干扰抑制 共模干扰 串模干扰
下载PDF
GEF-Ⅱ地电场仪的研制及应用
11
作者 张兴国 王兰炜 +2 位作者 张宇 胡哲 张世中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0-483,共14页
地电场观测是地球物理场观测的一种重要手段。利用ARM与FPGA技术研制了新型GEF-Ⅱ地电场观测仪,该仪器包括多通道数据采集、数字信号处理、控制与服务等几部分,具有输入阻抗大、测量精度高、短路噪声小的特点,实现了地电场的连续、自动... 地电场观测是地球物理场观测的一种重要手段。利用ARM与FPGA技术研制了新型GEF-Ⅱ地电场观测仪,该仪器包括多通道数据采集、数字信号处理、控制与服务等几部分,具有输入阻抗大、测量精度高、短路噪声小的特点,实现了地电场的连续、自动测量,满足地震监测预测研究的需求。自2017年以来,该系统已广泛应用于我国地震监测台网中,为地震监测预测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观测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场 数字滤波 现场可编程
下载PDF
地电场观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79
12
作者 席继楼 赵家骝 +2 位作者 王燕琼 王兰炜 李艳东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7-73,共7页
在概要分析地电场及地电场观测系统的基础上 ,从地电场测量原理出发 ,着重研究地电场观测系统的各个关键技术环节 (包括 Pb- Pb Cl2 固体不极化电极、 ZD9A地电场仪等 )的工作原理、技术指标、工作方式以及系统连接等 ,并对地电场试验... 在概要分析地电场及地电场观测系统的基础上 ,从地电场测量原理出发 ,着重研究地电场观测系统的各个关键技术环节 (包括 Pb- Pb Cl2 固体不极化电极、 ZD9A地电场仪等 )的工作原理、技术指标、工作方式以及系统连接等 ,并对地电场试验观测台网产出的数据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地电场是一个重要的地球物理场 ,已获得的各种观测资料表明 ,基于“ZD9A地电场仪”的地电场观测网 ,真正记录到了地球表面的地电场及其时空变化。地电场观测系统将为进一步开展地球电磁学的综合观测和研究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场 观测系统 ZD9A地电场 固体不极化电极 数据处理 地震前兆
下载PDF
腾冲中心站地电场观测数据质量及典型干扰分析
13
作者 番绍辉 邵维晔 +2 位作者 熊家伟 张山元 段胜朝 《地震科学进展》 2024年第12期851-859,共9页
通过对腾冲中心站2018—2022年地电场观测资料整理、数据质量及干扰分析,认为腾冲中心站地电场数据在无干扰情况下同测向长短极距相关性较好,日变化清晰,数据可信度较高。其干扰类型大致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干扰和人工干扰两大类,其中,地... 通过对腾冲中心站2018—2022年地电场观测资料整理、数据质量及干扰分析,认为腾冲中心站地电场数据在无干扰情况下同测向长短极距相关性较好,日变化清晰,数据可信度较高。其干扰类型大致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干扰和人工干扰两大类,其中,地电暴、雷电、降雨等干扰属于自然环境干扰,人工源电法供电干扰和场地漏电干扰等属于人工干扰。地电暴引起的干扰变化形态以类似地震波形的大幅度尖锐脉冲突跳为主,雷电引起的干扰变化形态以典型的大幅畸变为主,降雨引起的干扰变化形态以大幅下降为主,同一观测场地中地电阻率供电引起的地电场数据干扰变化以有规律的脉冲突跳为主,路灯漏电引起的干扰变化形态以阶跃型周期变化为主。通过分析不同类型干扰源引起地电场变化形态及物理机制,提出解决干扰的方法,从而提高地电场观测质量,为有效识别地电场干扰和地震预报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场 干扰类型 物理机制 观测质量
下载PDF
地震过程中的大地电场变化特征 被引量:94
14
作者 毛桐恩 席继楼 +1 位作者 王燕琼 尹淑芝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20-528,共9页
根据国产ZD9A型大地电场仪在宝低地电台的记录结果,研究了1998年1月10日河北省张北地区6.2级地震过程中的大地电场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1.震前36天至发震当日出现大地电场日变异常簇;2.地震前后大地电场E的方位发生转动;3、大地电... 根据国产ZD9A型大地电场仪在宝低地电台的记录结果,研究了1998年1月10日河北省张北地区6.2级地震过程中的大地电场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1.震前36天至发震当日出现大地电场日变异常簇;2.地震前后大地电场E的方位发生转动;3、大地电场E具有日变倍9(天)周期性和振幅|E|变化特征;4大地电场EW分量的极性变化.根据对这些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它们有可能做为孕震进入短临阶段的前兆信息及识别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北地震 地电场 变化特征 地电场 地震前兆
下载PDF
满洲里地震台地电场观测中的主要干扰因素识别
15
作者 金志辉 王怡 +4 位作者 陆颖哲 谭园梦 丁修毅 郭晔 铁桩 《河南科技》 2024年第6期111-115,共5页
【目的】依据满洲里地震台2020年以来的地电场观测数据资料,识别出该台地电场所受干扰因素。【方法】通过将该台地电场数据曲线的正常变化形态,与其在不同干扰情况下所产生的各类数据曲线变化形态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观察和参考相对变化率... 【目的】依据满洲里地震台2020年以来的地电场观测数据资料,识别出该台地电场所受干扰因素。【方法】通过将该台地电场数据曲线的正常变化形态,与其在不同干扰情况下所产生的各类数据曲线变化形态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观察和参考相对变化率、K指数等其他质量参数的变化情况,并结合实地调查。【结果】该台地所电场受干扰因素主要包括:测区附近蔬菜大棚输电线路漏电干扰;公路养护站设备漏电干扰;地电暴干扰等三种主要干扰因素。【结论】相关研究可使该台在地电场的日常数据分析处理上更具准确性和快捷性,可为其他类似条件下的地电场在数据分析处理、异常核实及地电场观测数据在地震监测预报中的应用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场 干扰因素 识别
下载PDF
几次大地震前后地电场中长期变化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席继楼 关华平 +3 位作者 刘超 庄楠 武建华 颜晓晔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7-126,共10页
地电场是地球表面天然存在的电场,包括大地电场和自然电场。利用"合成能量累加"方法,分析处理了甘肃省、青海省、四川省、重庆市所辖部分台站2007年7月至2017年12月的地电场观测数据,研究和讨论了汶川8.0级地震等几次大地震... 地电场是地球表面天然存在的电场,包括大地电场和自然电场。利用"合成能量累加"方法,分析处理了甘肃省、青海省、四川省、重庆市所辖部分台站2007年7月至2017年12月的地电场观测数据,研究和讨论了汶川8.0级地震等几次大地震前后地电场中长期异常变化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几次MS7.0以上大地震前后,均出现了地电场区域性准同步异常变化;地电场异常变化经历了"震前—发震—震后"三个阶段,震前和震后变化比较明显,发震期变化相对平稳,时间跨度达12个月以上;地电场异常变化主要沿构造带分布,变化强度随震中距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MS8.0地震 地电场观测 数据分析 合成能量累加 地电场中长期变化
下载PDF
区域地电观测网地电场日变化模型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丽 杜学彬 +3 位作者 武震 章鑫 刘君 崔腾发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30-841,885,共12页
应用泰勒多项式和曲面样条函数法建立了我国地电场观测台网中华东、华北两个区域台网的地电场日变化(Kp≤5)模型,并对拟合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尽管地电场变化复杂,但用这两种方法建立的日变化模型相当吻合,模型曲线随时间的... 应用泰勒多项式和曲面样条函数法建立了我国地电场观测台网中华东、华北两个区域台网的地电场日变化(Kp≤5)模型,并对拟合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尽管地电场变化复杂,但用这两种方法建立的日变化模型相当吻合,模型曲线随时间的变化符合样本曲线随时间的变化;2用模型曲线可以描述其它年份同农历日期、同等磁情时实测的地电场日变化;3用模型曲线描述实测地电场日变化时,低磁情时得出的结果要优于高磁情时的结果;4用多日样本曲线得到的模型曲线更能清晰地展示出地电场日变化的两次起伏波形、幅度以及极值集中在午前午后等变化特点.今后建立全国各区域台网不同磁情、不同农历日期的地电场日变化模型可定量评价区域台网的地电场观测资料的质量,同时根据该模型能够分离出地电场的非正常变化,进而研判真实的异常,以服务于地震等灾害事件的预测以及地球电磁环境变化的监测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场 地电场日变化 泰勒多项式模型 曲面样条函数模型
下载PDF
甘肃天祝地区垂直地电场观测数据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颜蕊 王兰炜 +5 位作者 张世中 刘大鹏 胡哲 张兴国 朱旭 张宇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43,共5页
结合同台观测的水平地电场数据,对甘肃天祝地区红沙湾、黄羊川和松山三个台站连续3年的垂直地电场观测数据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三个台站垂直地电场观测数据均具有较为稳定的近正弦形态的年变化周期,但数值大小不同、年变周期的... 结合同台观测的水平地电场数据,对甘肃天祝地区红沙湾、黄羊川和松山三个台站连续3年的垂直地电场观测数据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三个台站垂直地电场观测数据均具有较为稳定的近正弦形态的年变化周期,但数值大小不同、年变周期的相位不同;2)红沙湾台垂直地电场记录到的临震前的异常现象,在时间、空间上都与地震事件的发生吻合较好,是否为地震异常,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地电场 水平地电场 长趋势特征 地电暴 地震前兆
下载PDF
腾冲地电场震前的前兆异常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褚金学 方伟 +3 位作者 杨晓莹 张燕芹 刘映萍 段毅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33-441,489,共9页
采用2008年以来腾冲地电场NS、EW测向长、短极距原始观测资料,使用相同测向的长、短极距观测值所得的差值,对腾冲地电场原始观测资料进行震前异常分析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云南多次中强地震发生前,从地电场原始观测资料中基本无法识别出... 采用2008年以来腾冲地电场NS、EW测向长、短极距原始观测资料,使用相同测向的长、短极距观测值所得的差值,对腾冲地电场原始观测资料进行震前异常分析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云南多次中强地震发生前,从地电场原始观测资料中基本无法识别出震前异常信息,但在地电场观测资料的差值曲线上前兆异常信息表现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极距地电场观测 地震前兆异常 腾冲地电场
下载PDF
地震地电场前兆观测方法创新及应用——深井(钢管)电极地震地电场前兆观测方法及地震预测预报实践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桂清 李红梅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7年第28期30-32,共3页
有效获取地震前兆异常信息是进行地震预测预报的基础。为了排除传统的地电场观测方法存在的干扰影响,提出了深井电极垂向地电场观测思路。利用地震台站现有条件,将深井钢管作电极可开展深井电极垂向地电场前兆观测。濮阳市地震台深井钢... 有效获取地震前兆异常信息是进行地震预测预报的基础。为了排除传统的地电场观测方法存在的干扰影响,提出了深井电极垂向地电场观测思路。利用地震台站现有条件,将深井钢管作电极可开展深井电极垂向地电场前兆观测。濮阳市地震台深井钢管电极地电场观测资料异常与周围地震活动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根据深井钢管电极地电场观测资料异常进行了多次地震预测预报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深井钢管电极地电场前兆观测方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地电场前兆 垂向地电场观测 深井钢管电极 地震预测实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