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定向裂缝对地震波速度和振幅影响的比较——实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48
1
作者 贺振华 李亚林 +1 位作者 张帆 黄德济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5,共5页
利用垂直定向裂缝模型和 MTS岩石物性测试系统 ,测试了不同材料和不同状态裂缝模型的地震特征响应。对特征响应进行分析和比较后发现 ,虽然波的传播速度 ,振幅 ,吸收衰减 ,主频均可用来检测裂缝的特征参数 ,但是裂缝变化对振幅的影响远... 利用垂直定向裂缝模型和 MTS岩石物性测试系统 ,测试了不同材料和不同状态裂缝模型的地震特征响应。对特征响应进行分析和比较后发现 ,虽然波的传播速度 ,振幅 ,吸收衰减 ,主频均可用来检测裂缝的特征参数 ,但是裂缝变化对振幅的影响远大于对速度的影响。因此 ,利用地震波的振幅、衰减等属性参数检测裂缝特征比利用速度参数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裂缝 地震波速度 振幅 模型 地质勘探 地震特征响应
下载PDF
青藏高原及其东部邻区的三维地震波速度结构与大陆碰撞模型 被引量:51
2
作者 曾融生 朱介寿 +5 位作者 周兵 丁志峰 何正勤 朱露培 骆循 孙为国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S1期523-533,共11页
自从印度次大陆与欧亚大陆碰撞以来.印度的大量地壳物质向欧亚大陆的地壳和上地幔挤入.寻找这些物质储藏的处所是了解大陆碰撞过程的关键.利用地震波层折成像方法.研究三维地震波速的结构,可为发现青藏及其邻区地壳和上地幔的异常物质... 自从印度次大陆与欧亚大陆碰撞以来.印度的大量地壳物质向欧亚大陆的地壳和上地幔挤入.寻找这些物质储藏的处所是了解大陆碰撞过程的关键.利用地震波层折成像方法.研究三维地震波速的结构,可为发现青藏及其邻区地壳和上地幔的异常物质提供证据.本文引用并分析地震面波和体波的层析成像结果.提出印度次大陆向欧亚大陆挤入的新模式,它不仅符合地震波速度数据,而且也和地质及地球物理现象相匹配.印度次大陆向欧亚大陆挤入的新模式可归纳如下:(1)印度次大陆的地壳向青藏的下部地壳挤入,而不是向青藏的地壳底部或上地幔的软流层挤入;(2)增多的青藏下地壳物质沿破裂的地壳底面,向东部邻区(青川滇)的上地幔软流层下插;(3)青藏中部及川滇上地幔较轻的热物质分别自地壳底面涌入地壳中;上涌物质可以达到地表附近(青藏中部)或是达到25km 深度的中地壳(川滇).视不同地区条件的不同而异.地表的张性构造和热物质的上升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大陆碰撞 三维地震波速度结构
下载PDF
利用背景噪声互相关研究汶川地震震源区地震波速度变化 被引量:77
3
作者 刘志坤 黄金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53-863,共11页
利用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四川数字地震台网的宽频带连续波形资料,通过计算地震背景噪声互相关提取台站对间的经验格林函数,在0.1~0.5 Hz频带下测量每天经验格林函数与参考经验格林函数的走时偏移,进而得到各台站对在该时段内的相对地... 利用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四川数字地震台网的宽频带连续波形资料,通过计算地震背景噪声互相关提取台站对间的经验格林函数,在0.1~0.5 Hz频带下测量每天经验格林函数与参考经验格林函数的走时偏移,进而得到各台站对在该时段内的相对地震波速度变化.结果表明,2008年5月12日汶川M_s8.0级地震造成了震源区地震波速度的急剧降低,最大降幅达0.4%;大致以安县为界,余震带西南部地区在汶川主震后波速降即达到最大值,而东北部地区的最大波速降一般出现在主震后的1~4个月,相对地震波速度变化的这种分段特性与地震序列的时空分布特征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在震源区外围的四川盆地也观测到了震后波速降低,而川西高原内部则没有出现显著的波速变化.进一步的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主震的静态应力变化和强地面运动引起的地表破坏都不能很好地解释震后波速的急剧降低,地震导致的断层区内部结构破坏和周边介质应力状态改变可能是波速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背景噪声 经验格林函数 地震波速度变化 汶川地震
下载PDF
地震波速度影响因素剖析 被引量:6
4
作者 云美厚 李晓斌 冯磊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48-1458,I0010,共12页
针对目前地震波速度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分类混乱问题,在详细分析速度影响因素的前提下,依据内外因辩证理论,对速度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类。指出岩石矿物成分、结构、孔隙结构、孔隙度以及孔隙流体种类和饱和度等是影响速度的内在... 针对目前地震波速度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分类混乱问题,在详细分析速度影响因素的前提下,依据内外因辩证理论,对速度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类。指出岩石矿物成分、结构、孔隙结构、孔隙度以及孔隙流体种类和饱和度等是影响速度的内在地质因素;温度场、压力场以及与成岩作用、变质作用有关的各种物理化学场等是影响速度的外在环境因素。探讨了密度、岩性、埋深、地质年代、各向异性等与速度的关系,明确指出将它们作为影响地震波速度变化的因素是不恰当的,因为它们与速度的变化没有本质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速度 岩石速度 影响因素 密度 岩性 地质年代
下载PDF
华北太古宙长英质岩石的地震波速度及其在地壳中的位置 被引量:3
5
作者 孙君秀 谢亦汉 张友南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22-631,共10页
研究了两项内容 :1在室温高压和高温高压条件下 ,华北地区长英质结晶岩的压缩波速度 ;2在常压和石英 α- β相变温度下 ,长英质岩石的加热声发射 .结果表明 :在相同的温压条件下 ,长英质结晶岩的波速明显低于基性岩 ,而与变质相的关系不... 研究了两项内容 :1在室温高压和高温高压条件下 ,华北地区长英质结晶岩的压缩波速度 ;2在常压和石英 α- β相变温度下 ,长英质岩石的加热声发射 .结果表明 :在相同的温压条件下 ,长英质结晶岩的波速明显低于基性岩 ,而与变质相的关系不大 ;含石英岩石的波速曲线具有与其它任何岩石不同的曲线形态 ,显示了 α- β相反应峰 ;在常压下加热岩石至石英相变点时 ,长英质深变质岩和岩浆花岗岩产生声发射 ,另一种交代成因的花岗岩不产生声发射 .其地质意义表明 :结合其它地学资料解释了华北克拉通区的地壳组成 ,阐明了 α石英和β石英的存在空间 ;说明了新生代构造沉降区下地壳岩石中石英的α-β相变以及角闪石和黑云母的脱水熔融是沉降区和隆起区间断裂活动 (张性断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温高压 长英质岩石 相变 声发射 地震波速度 剩余应力
下载PDF
应用地震波速度预测砂岩孔隙度 被引量:2
6
作者 吴东胜 王正允 +1 位作者 王方平 林小云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91-293,共3页
储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气性、地层压力等因素都对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产生影响。经统计钻井、测井资料进行无约束最小二乘拟合后表明是表述储展速度与孔隙度关系最理想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三元介质组合模型,先利用层速度对泥质... 储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气性、地层压力等因素都对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产生影响。经统计钻井、测井资料进行无约束最小二乘拟合后表明是表述储展速度与孔隙度关系最理想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三元介质组合模型,先利用层速度对泥质含量的响应,预测储层中泥岩的分布,进尔预测储层中孔隙的分布。运用该方法对塔里木盆地三叠一保罗系砂岩储层进行了孔隙分布预测,取得了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速度 介质 孔隙度 预测 砂岩 地震勘探
下载PDF
地壳上地幔地震波速度结构和岩石学解释综述 被引量:2
7
作者 彭聪 邓晋福 邱瑞照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1期13-18,共6页
文章归纳了地壳上地幔各种岩石矿物的速度特征。长英质岩石的上地壳具有较低的P波速度;各类花岗质岩石到云英闪长质片麻杂岩组成的中部地壳P波速度为6.4~6.6km/s;由石榴石、角闪石、辉石或橄榄石组成的下陆壳P波速度最大,达到了6.8~7.... 文章归纳了地壳上地幔各种岩石矿物的速度特征。长英质岩石的上地壳具有较低的P波速度;各类花岗质岩石到云英闪长质片麻杂岩组成的中部地壳P波速度为6.4~6.6km/s;由石榴石、角闪石、辉石或橄榄石组成的下陆壳P波速度最大,达到了6.8~7.0km/s,当P波速度大于7.3km/s时则应有相当高的榴辉岩和超镁铁岩的高速组分。在地壳下面的岩石圈地幔主要由橄榄岩质岩石(超镁铁岩)组成,地震波纵波速度达到8.0km/s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速度 岩石矿物 地壳上地幔 综述
下载PDF
沉积盆地中地震波速度与地层年龄有关吗?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景廉 曹正林 +1 位作者 闫存凤 王斌婷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66-468,共3页
通过分析沉积盆地中地震波速度与地层年龄的关系,指出地震波速度与地层年龄没有内在的、成因上的联系.由于沉降速度的大小、沉积成岩后期热液活动、沉积间断所造成的不整合面、盆地地质构造复杂等因素,使这种关系通常有不确定性.文献[1... 通过分析沉积盆地中地震波速度与地层年龄的关系,指出地震波速度与地层年龄没有内在的、成因上的联系.由于沉降速度的大小、沉积成岩后期热液活动、沉积间断所造成的不整合面、盆地地质构造复杂等因素,使这种关系通常有不确定性.文献[1]给出的地震波速度与地层年龄的关系式所计算的地层年龄、盆地基底年龄与实测年龄之间有很大的误差,这种计算方法缺乏科学性,没有任何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速度 地层年龄 沉积盆地 地球物理定年
下载PDF
变质岩区地震波速度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以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孔区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姜修道 朱光明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2003年第2期331-335,共5页
地震波速度是地震勘探中最重要的一个参数 ,而VSP测量是一种比较直接且行之有效的获取地震波速度的方法。文中结合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预先导孔和先导孔的VSP速度分析成果 ,总结超高压变质岩地区地震波速度的主要特征 ;探讨影响变质岩... 地震波速度是地震勘探中最重要的一个参数 ,而VSP测量是一种比较直接且行之有效的获取地震波速度的方法。文中结合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预先导孔和先导孔的VSP速度分析成果 ,总结超高压变质岩地区地震波速度的主要特征 ;探讨影响变质岩地震波速度的因素。认为除密度和岩性外 ,变质作用的类型和强度是决定性因素 ,而变质期后和 /或后期的各种构造地质作用对变质岩地震波速度的影响是显著的 ,但范围常常又是局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 变质岩 地震波速度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流体对地震波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丽娟 闫桂京 陈建文 《海洋地质动态》 2005年第9期8-12,共5页
流体是影响地震波速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岩石的含水饱和度和岩石孔隙中流体介质性质两方面介绍了流体对地震波速度的影响情况,并介绍了求解岩石含水饱和度的方法。
关键词 流体 含水饱和度 地震波速度
下载PDF
地层岩性与地震波速度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闫桂京 陈建文 吴志强 《海洋地质动态》 2005年第9期17-21,共5页
岩性与地震波速度的关系非常密切,岩石的成分、密度,岩石颗粒的分选、磨圆度等均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地震波速度。作者在调研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岩性与地震波速的关系,并给出了5类沉积岩波速和密度的平均值、波速与密度的转换公式、地震... 岩性与地震波速度的关系非常密切,岩石的成分、密度,岩石颗粒的分选、磨圆度等均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地震波速度。作者在调研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岩性与地震波速的关系,并给出了5类沉积岩波速和密度的平均值、波速与密度的转换公式、地震岩性预测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速度 地层岩性 岩石颗粒 转换公式 储层岩性 地震勘探 反演法 油气勘探 地震资料
下载PDF
二维层状介质地震波速度的反演方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丛文相 孙豪志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212-216,共5页
本文针对二维层状介质提出了一种识别地震波速度的新方法。该方法利用叠前地震记录直接反演速度参数,采用分层反演方法,同时求出层速度及界面位置,具有计算量小、精度高的优点。数值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有效。
关键词 波动方程 分层反演 地震波速度
下载PDF
精细地震波速度模型在复杂断块油气藏中的应用——以茨榆坨油田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兰立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3-55,共3页
在地震地质解释过程中,地震波速度是地震解释资料中重要的参数。茨榆坨油田构造复杂,地震波速度变化大,为了准确提供井位部署的构造依据,有必要对地震波速度进行研究。以茨榆坨油田钻井资料、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其地震波... 在地震地质解释过程中,地震波速度是地震解释资料中重要的参数。茨榆坨油田构造复杂,地震波速度变化大,为了准确提供井位部署的构造依据,有必要对地震波速度进行研究。以茨榆坨油田钻井资料、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其地震波速度变化规律,建立了精细、准确的三维速度模型;解决了该油田构造复杂的问题,得到了Es31的精细构造,为油田开发井部署提供了准确的构造依据;分析了地震波速度变化对复杂断块油气田构造形态、断层展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地震波速度偏高,则会形成假的背斜构造现象;如果地震波速度相对偏低,则会使原本的背斜形态不明显。在复杂断块油气藏中,精细地震波速度模型构建的准确程度直接影响地震资料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解释 地震波速度 构造解释 茨榆坨油田
下载PDF
二滩遥测台网地震波速度模型的建立和走时表的编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珠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1995年第3期1-7,共7页
以二滩水电站遥测台网为例,给出了区域P波和S波速度模型的建立方法和结果;给出了各震源深度多震相近震走时表的编制方法;
关键词 地震波速度 走时表 速度模型 地震波 遥测台
下载PDF
汶川地震前后介质和应力应变演化过程——来自地震波速度、b值和GPS的观测结果
15
作者 裴顺平 刘雁冰 +3 位作者 薛晓添 孙权 绍志刚 苏金蓉 《国际地震动态》 2017年第8期49-50,共2页
主要从汶川地震前后的地震6值变化探讨脆性层应力环境的演化,从GPS形变探讨地表应变的演化,从地震波速度变化探讨发震层介质演化,并进一步探讨应力应变演化和介质演化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地震波速度 演化过程 应力应变 层介质 地震 GPS 汶川 观测
下载PDF
岩石孔隙及泥质含量对地震波速度的影响
16
作者 苏晓捷 闫桂京 +1 位作者 陈建文 李刚 《海洋地质动态》 2005年第9期3-7,共5页
孔隙和泥质是影响地震波速度的重要因素。阐述了孔隙和泥质含量对地震波速的影响机理、影响程度以及求取孔隙度和泥质含量的方法。
关键词 孔隙度 泥质含量 地震波速度
下载PDF
油气勘探中的地震波速度
17
作者 聂鑫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2年第17期141-143,共3页
地震波在地层中的传播速度是油气勘探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它贯彻在油气勘探的各个方面。严格来说,在同一岩层中的各个不同部分或沿不同方向,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但在现实中不可能达到这种精度,只能对极其复杂的实际情况作简... 地震波在地层中的传播速度是油气勘探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它贯彻在油气勘探的各个方面。严格来说,在同一岩层中的各个不同部分或沿不同方向,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但在现实中不可能达到这种精度,只能对极其复杂的实际情况作简化,建立各种简化介质模型,并使用不同概念的速度。本文对地震波速度的影响因素、获取方法、速度场的建立等作了简要的介绍,并且简单的列举了地震波速度在岩性解释中的应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速度 VSP 速度 岩性解释
下载PDF
油气勘探中的地震波速度
18
作者 聂鑫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2年第18期-,共2页
地震波在地层中的传播速度是油气勘探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它贯彻在油气勘探的各个方面。严格来说,在同一岩层中的各个不同部分或沿不同方向,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但在现实中不可能达到这种精度,只能对极其复杂的实际情况作简... 地震波在地层中的传播速度是油气勘探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它贯彻在油气勘探的各个方面。严格来说,在同一岩层中的各个不同部分或沿不同方向,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但在现实中不可能达到这种精度,只能对极其复杂的实际情况作简化,建立各种简化介质模型,并使用不同概念的速度。本文对地震波速度的影响因素、获取方法、速度场的建立等作了简要的介绍,并且简单的例举了地震波速度在岩性解释中的应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速度 VSP 速度 岩性解释
下载PDF
地层衰减对地震波速度逆散射反演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段晓亮 翟鸿宇 +1 位作者 王一博 杨慧珠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788-3797,共10页
在利用地震波数据进行地球物理反演时,地层对地震波的吸收衰减效应会对地层物性参数的准确反演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利用黏弹性声波方程进行反演更符合实际情形.本文在考虑地层衰减效应进行频率空间域正演模拟的基础上,提出基于黏弹性声... 在利用地震波数据进行地球物理反演时,地层对地震波的吸收衰减效应会对地层物性参数的准确反演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利用黏弹性声波方程进行反演更符合实际情形.本文在考虑地层衰减效应进行频率空间域正演模拟的基础上,提出基于黏弹性声波方程的频率域逆散射反演算法并对地震波传播速度进行反演重建,在反演过程中分别用地震波传播复速度和实速度来表征是否考虑地层吸收衰减效应.基于反演参数总变差的正则化处理使反演更加稳定,在反演中将低频反演速度模型作为高频反演的背景模型进行逐频反演,由于单频反演过程中背景模型保持不变,故该方法不需要在每次迭代中重新构造正演算子,具有较高的反演效率;此外本文在反演过程中采用了基于MPI的并行计算策略,进一步提高了反演计算的效率.在二维算例中分别对是否考虑地层吸收衰减效应进行了地震波速度反演,反演结果表明考虑衰减效应可以得到与真实模型更加接近的速度分布结果,相反则无法得到正确的地震波速度重建结果.本文算法对复杂地质模型中浅层可以反演得到分辨率较高的速度模型,为其他地震数据处理提供比较准确的速度信息,在地层深部由于地震波能量衰减导致反演分辨率不太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演 地震波速度 逆散射 衰减
下载PDF
山西断陷带的地震分布及地壳地震波速度结构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雨 李自红 宁杰远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3-290,共8页
为了研究山西断陷带的地震活动性及其物理背景,利用国家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以及山西省地震局提供的地震震相数据,通过tomoDD方法对1990-2008年和2012-2016年期间的地震进行重定位,并反演山西断陷带附近的地震波速度结构。地震集中于... 为了研究山西断陷带的地震活动性及其物理背景,利用国家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以及山西省地震局提供的地震震相数据,通过tomoDD方法对1990-2008年和2012-2016年期间的地震进行重定位,并反演山西断陷带附近的地震波速度结构。地震集中于山西断陷带内,基本上位于已知断层附近,主要分布在太原盆地的东北-西南两侧。震源深度范围为0~30 km,北部区域震源深度小,震源深度超过20 km的地震主要分布在忻定盆地以南地区,太原盆地两侧的地震集中区形成两个延伸深度最大的南北走向的垂直地震密集条带,推测受太原盆地两侧两个近南北走向的活动的深大断裂控制。太原盆地两侧近南北走向的两个活动深大断裂如果贯通,有可能发生7级以上强震。同时,研究结果显示山西断陷带地壳的地震波速结构变化剧烈,该断陷带下方的地壳普遍表现为低速,但其中太原盆地下方地壳的波速略高,其东北侧和西南侧断陷盆地下方的地壳则表现为更低的波速;与此相反,其西北侧和东南侧紧邻太原盆地的两个小区域下方的地壳则表现为明显的高速,大同西部区域下方的地壳也表现为明显的高速。这些波速特征都与地表构造以及地表热流值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太原盆地东北侧和西南侧都可能有热物质上涌,并且可能侵入西部的鄂尔多斯地块内部;相反地,热物质可能没有侵入太原盆地西北侧、太原盆地以及太原盆地东南侧下方的地壳中,说明太原盆地的拉张裂开可能并不是受热物质上涌控制,而是受青藏高原的推挤力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断陷带 地震分布 地震波速度结构 双差层析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