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区位景观尊严规划研究
1
作者 张中华 王兴中 李九全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4-58,共5页
20世纪60、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景观空间研究由"物质景观"转向了"物质与文化景观并重"的研究,其本质在于从人本主义视角探究不同景观的区位价值和区位重构关系,尤其关注城市日常生活空间质量观下的人居... 20世纪60、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景观空间研究由"物质景观"转向了"物质与文化景观并重"的研究,其本质在于从人本主义视角探究不同景观的区位价值和区位重构关系,尤其关注城市日常生活空间质量观下的人居环境景观与景观的社会公正配置与规划,从而响应不同的区位价值,满足阶层化下的人的区位尊严需求。本文重在从行为文化区位景观价值视角探讨城市区位景观价值的演变特征、区位景观理论的内涵与构成及区位文化景观尊严规划的原理构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区位景观价值 城市区位文化景观 城市尊严规划 城市文化空间保护
下载PDF
吉林省中部城市群城市区位与区域均衡发展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林山 杨青山 +1 位作者 刘贺贺 马延吉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29,66,共6页
以吉林省中部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从城市区位对区域均衡发展产生影响的角度,在构建城市区位测度指标及区域均衡性测度指标的基础上,对2000年以来吉林省中部城市群县级城市区位与县域间发展的均衡状况进行时空演变分析,探讨二者内在影响机... 以吉林省中部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从城市区位对区域均衡发展产生影响的角度,在构建城市区位测度指标及区域均衡性测度指标的基础上,对2000年以来吉林省中部城市群县级城市区位与县域间发展的均衡状况进行时空演变分析,探讨二者内在影响机制。研究表明,近年来,区域经济重心、人口重心均逐渐向长春靠近;吉林省中部城市群区位偏离度总体变小,城市区位趋优;城市群发展尚处于单中心极化阶段,区域经济与人口要素在首位城市集聚明显;广域范围趋于扩散,特别是2005年以后,县域经济、城乡人口数量差距反而减小;影响城市区位与区域均衡发展状况的内在原因是城市能级的此消彼长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城市区位 重心模型 经济重心 人口重心 地理集中指数 吉林省
下载PDF
城市区位、城市规模与中国城市化路径 被引量:13
3
作者 皮亚彬 薄文广 何力武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9-65,共7页
本文使用中国2000~2011年地级城市数据,研究了城市区位和城市规模对城市人口增长的影响.结论如下:(1)随着与核心城市距离变远,城市长期人口数量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呈现出“∽形”的非线性关系;(2)在城市体系内,城市规模和城... 本文使用中国2000~2011年地级城市数据,研究了城市区位和城市规模对城市人口增长的影响.结论如下:(1)随着与核心城市距离变远,城市长期人口数量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呈现出“∽形”的非线性关系;(2)在城市体系内,城市规模和城市区位对城市人口增长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3)某地区城市分布越密集,则该地区的城市人口增长越快,应积极发展城市群以带动城市化.在城市群发展战略上,需要注意不同规模的城市在地理上的合理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体系 城市区位 城市规模 城市化路径
下载PDF
城市区位模式与城市地价研究——以四川省德阳市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唐菊兴 李少达 王乾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29-435,共7页
通过对城市用地模式和地价模式之间密切关系的论述 ,在分别对城市形态、城市的交通、城市规划和城市的环境等影响城市土地地价变化的重要因素进行阐述的基础上 。
关键词 城市用地模式 地价模式 土地规则 环境城市 西部大开发 四川 德阳市 城市区位模式
下载PDF
基于城市区位势能的路网密度规划方法 被引量:7
5
作者 裴玉龙 徐慧智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1-85,共5页
从城市区位势能角度出发,分析路网密度和城市区位势能成正比的现象,进而研究了基于城市区位势能的路网密度规划方法。首先,运用总量控制法对城市路网密度进行控制;然后分别给出经济增长系数、城市区位势能和理论区域路网密度的算法;最... 从城市区位势能角度出发,分析路网密度和城市区位势能成正比的现象,进而研究了基于城市区位势能的路网密度规划方法。首先,运用总量控制法对城市路网密度进行控制;然后分别给出经济增长系数、城市区位势能和理论区域路网密度的算法;最后应用上述算法,以路网密度作为控制指标,对某市的区域进行路网密度规划。结果表明:经过总量控制后的路网密度可满足未来城市内部经济发展不均衡的需要,且该方法具有实际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路网密度 总量控制法 城市区位势能 经济发展
下载PDF
中国沿边开放中的交通枢纽与城市区位 被引量:10
6
作者 梁双陆 崔庆波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20,共9页
交通枢纽具有运输成本最小化和市场潜力最大化的区位优势,对厂商具有选址驱动力,因而交通枢纽更容易形成城市,交通支线的增加和运输成本的下降会强化枢纽城市的聚集机制。随着中国内陆边疆省份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深入和出境通道的陆... 交通枢纽具有运输成本最小化和市场潜力最大化的区位优势,对厂商具有选址驱动力,因而交通枢纽更容易形成城市,交通支线的增加和运输成本的下降会强化枢纽城市的聚集机制。随着中国内陆边疆省份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深入和出境通道的陆续建成,边疆城市的交通支线不断增加,交通枢纽地位不断增强。动态模拟和实证分析均表明,在沿边开放即市场边界扩大的情境下,交通支线越多,枢纽城市的市场潜力越大,产业聚集力越强,提高道路等级而降低运输成本也具有同样的效应。因此,进一步支持边疆省份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提升沿边开放水平,强化中国向西、向西南、向东北开放的桥头堡和枢纽站地位,实现边疆经济繁荣并辐射带动周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枢纽 市场潜力 城市区位 沿边开放
下载PDF
经济集聚、城市区位与城市土地产出率——来自江苏省的数据 被引量:8
7
作者 赵凯 蒋伏心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3年第2期1-6,共6页
城市经济发展伴随着生产密度和要素使用效率由低到高的转变。文章利用江苏省13个地级市1996-2010年的数据,基于集聚效应函数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实证考察了城市发展过程中要素集聚、政府行为及区位条件对城市土地产出率的影响程度。
关键词 经济集聚 经济密度 城市区位 城市土地产出率
下载PDF
城市区位战略随交通变化的决策与实证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唐秋生 任玉珑 李萍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5-61,共7页
建立了交通与城市功能定位关系结构模型;改善了康威斯断裂点模型,以使其更具"动态性";同时定义了"时空距离",建立了交通条件变化对城市辐射范围影响的算法,以及城市功能定位的决策程序。对中国众多城市在新的交通... 建立了交通与城市功能定位关系结构模型;改善了康威斯断裂点模型,以使其更具"动态性";同时定义了"时空距离",建立了交通条件变化对城市辐射范围影响的算法,以及城市功能定位的决策程序。对中国众多城市在新的交通环境条件下的重新定位具有方法上的借鉴作用。最后以重庆为例,提出了重庆在未来交通环境下城市的定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 城市区位战略 时空距离 断裂点模型
下载PDF
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沿线的交通枢纽与城市区位 被引量:4
9
作者 梁双陆 张梅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6-54,共9页
本文基于空间经济理论中港口与城市区位的建模思想,建立交通枢纽与城市区位的理论模型,探讨了交通枢纽影响枢纽城市形成的内在机理。研究表明,交通枢纽是否会形成枢纽城市取决于交通支线的数量、新城市区位距离原有中心城市的远近及运... 本文基于空间经济理论中港口与城市区位的建模思想,建立交通枢纽与城市区位的理论模型,探讨了交通枢纽影响枢纽城市形成的内在机理。研究表明,交通枢纽是否会形成枢纽城市取决于交通支线的数量、新城市区位距离原有中心城市的远近及运输的便利化程度。数值模拟显示,交通枢纽点的交通支线越多,越容易形成枢纽城市,且在距离中心城市一定的距离范围内,存在一个临界点,在该点上交通支线数对市场潜力的影响较小,当城市区位超过该临界点,交通支线越少,市场潜力越大,越有可能形成新的次级城市;运输成本越大,交通支线对市场潜力的影响程度越大,且在更高的运输成本下,越容易形成稳定的枢纽城市。实证检验表明,市场潜力、公路与铁路交通支线对城市聚集力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公路等级越高,影响越大。因此,增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城市的市场潜力,加快沿线公路与铁路设施建设,提升公路等级,是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顺利推进,实现我国与沿线国家互联互通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枢纽 市场潜力 城市区位 丝绸之路经济带 城市集聚力 空间经济
下载PDF
西北地区30地级市城市区位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莉 石培基 焦贝贝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51-857,共7页
以西北地区30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时间距离计算,运用区位偏远度衡量地理区位;采用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分析其经济区位条件;基于改进的区位优势潜力模型对各市综合区位予以定量化测度。结果表明:(1)对于最邻近省会城市,30地市偏远度都... 以西北地区30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时间距离计算,运用区位偏远度衡量地理区位;采用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分析其经济区位条件;基于改进的区位优势潜力模型对各市综合区位予以定量化测度。结果表明:(1)对于最邻近省会城市,30地市偏远度都〈1,均处于不偏远区位;对北京而言,偏远程度介于0.263-2.446之间,其中12地市处于偏远区域;综合偏远度表明,处于偏远(δ〉1)、不偏远(0.5δ≤1)、很不偏远(0〈δ≤0.5)区位的城市比重分别为13.33%、53.33%、33.33%。(2)经济联系量表现出如下特点:30地市内部联系远远高于与北京的联系,其联系总量所占比重为99.47%和0.53%;除青海省,其他4省内部联系程度强于外部;以省为单位,经济总量大体沿着自东向西的方向递减。(3)陕西省经济区位明显表现出以西安、咸阳为中心的环形圈层结构,自内而外经济联系强度渐弱。(4)综合地理偏远度、经济区位和综合区位,30地市可大致分为"双优型"、"(偏)地理区位滞后型"、"(偏)经济区位滞后型"和"双滞后型"4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城市区位 地理偏远度 经济联系强度
下载PDF
陕西城市等级结构及西安城市区位特征——基于因子分析方法的证明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思锋 姜红星 郭怀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5期41-45,64,共6页
运用因子分析方法,以2004年的相关统计数据为依据,对陕西省中心城市的综合实力进行了测定,得到“跳跃式”的陕西省城市等级结构分布图;通过把西安与国内其它25个省会城市及4个直辖市的综合实力进行比较,显示出“承上不启下”的“孤岛... 运用因子分析方法,以2004年的相关统计数据为依据,对陕西省中心城市的综合实力进行了测定,得到“跳跃式”的陕西省城市等级结构分布图;通过把西安与国内其它25个省会城市及4个直辖市的综合实力进行比较,显示出“承上不启下”的“孤岛型”的西安城市区位特征;认为陕西城市建设的重点是发展数个大城市,西安城市发展的方向是做强,而不是做大;在发挥西安“承东启西”功能的同时,高度重视培植西安“承上启下”的功能,重视培植西安与陕西省内城市乡村的辐射力及向心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等级结构 城市区位特征 陕西 因子分析方法
下载PDF
四川省城市区位优势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袁天凤 《国土经济》 2000年第2期31-33,共3页
关键词 四川 城市区位优势 对比研究 区位条件 制约因素
下载PDF
“主题式复习”在高三地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以“城市区位”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莉莉 《地理教学》 2014年第22期28-30,共3页
"主题式复习"是确定一个复习主题,该主题不仅要能整合多本教材、串联多个考点、体现命题的趋势,还要是学生的遗漏点、易错点和失分点,以及《考试说明》和命题趋势中的高频考点。然后以该主题将地理知识与技能进行梳理、整合,构建思维... "主题式复习"是确定一个复习主题,该主题不仅要能整合多本教材、串联多个考点、体现命题的趋势,还要是学生的遗漏点、易错点和失分点,以及《考试说明》和命题趋势中的高频考点。然后以该主题将地理知识与技能进行梳理、整合,构建思维模式,以学习者为主体充分发挥其个性和创造性,内化知识体系。在人文地理上,学生普遍存在"好学难记,能做得分低"的情况。在人文地理的内容上,无论是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商业,还是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都围绕一个核心词"区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区位 地理教学 复习 高三 人文地理 可持续发展 地理知识 思维模式
下载PDF
进城务工人员聚居空间与城市区位的关联研究
14
作者 顾萌 吴晓 +1 位作者 宁昱西 王慧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1-119,共9页
未来二三十年,大量进城务工人员仍将在城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并成为推动社会结构转型、利益格局变动的重要因素;而住房作为衡量社会排斥和社会融入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这一移民群体的市民化进程。本文首... 未来二三十年,大量进城务工人员仍将在城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并成为推动社会结构转型、利益格局变动的重要因素;而住房作为衡量社会排斥和社会融入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这一移民群体的市民化进程。本文首先"双线并行"地分析进城务工人员的居住空间特征、细化其居住集聚程度的定量研究,同时在大数据背景下创新城市区位条件的量化研究;其次进行"双线耦合",剖析进城务工人员聚居区同所在城市区位的"局部—整体"关联;最后提出改善其聚居区区位服务设施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城务工人员 聚居空间 城市区位 关联 南京市
下载PDF
城市区位思考
15
作者 李惠玲 唐万杰 郭志华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242-244,共3页
从城市区位的概念与特点入手,分析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区域对城市的发展与制约,以及城市区位表现的不同形式。
关键词 城市区位 区域经济 产业发展 空间发展
下载PDF
从城市区位互动理论看古代福州三坊七巷阶层性特点的形成
16
作者 苏一芳 《福建史志》 2006年第1期33-37,共5页
在福州的鼓楼区。有一条古城的中轴线,俗称南街(今福州八一七北路)。在南街的西侧有一条与其平行的古街叫南后街,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三坊七巷就位于南后街的东两两侧:西边为“三坊”,东边为“七巷”,从北到南依次是衣锦坊、... 在福州的鼓楼区。有一条古城的中轴线,俗称南街(今福州八一七北路)。在南街的西侧有一条与其平行的古街叫南后街,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三坊七巷就位于南后街的东两两侧:西边为“三坊”,东边为“七巷”,从北到南依次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富巷、吉庇巷,占地面积共40.2公顷。它是我国东南现存的最大的古民居街区,至今保留了明清时期的民居和园林建筑百余座.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其古老的坊巷格局又为国内仅存。然而,三坊七巷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州 互动理论 城市区位 阶层性 历史文化街区 古代 明清时期 占地面积 园林建筑 古民居
下载PDF
交通条件与城市区位
17
作者 杨印书 《地理教学》 2004年第3期20-22,共3页
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交通条件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我们知道,城市居民生活、生产需要的粮食、原料、燃料和劳动力要靠城市以外地区供应,而其产品及服务也有相当部分是为城市以外的人们需要而生产的,所以其吸引范围和... 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交通条件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我们知道,城市居民生活、生产需要的粮食、原料、燃料和劳动力要靠城市以外地区供应,而其产品及服务也有相当部分是为城市以外的人们需要而生产的,所以其吸引范围和服务范围就是决定该城市的规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区位 交通 河运 铁路
下载PDF
“城市区位选择”的复习思路
18
作者 陈立新 《地理教学》 2009年第3期24-26,共3页
高考地理试题突出考查接受、吸收、整合地理信息的能力,突出考查了从地理视角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了地理知识与科技、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强调了实践性和应用性。为此,选择正确的复习思路,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城市区位原... 高考地理试题突出考查接受、吸收、整合地理信息的能力,突出考查了从地理视角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了地理知识与科技、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强调了实践性和应用性。为此,选择正确的复习思路,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城市区位原理,并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掌握良好的思维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区位 区位选择 复习 地理试题 地理信息 地理知识 思维方法 思维方式
下载PDF
城市区位选择的思路与知识拓展
19
作者 陈立新 《地理教育》 2008年第1期40-41,共2页
城市区位原理是高中地理的重点,同时也是近年来高考地理试题命制的侧重点,因此,理解和掌握城市区位原理,明确城市区位选择的思路和命题趋势,有助于学生掌握良好的思维方法和进行针对性的专题复习。
关键词 城市区位 区位选择 知识 高中地理 试题命制 高考地理 命题趋势 专题复习
下载PDF
浅析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
20
作者 胡传东 《地理教育》 2002年第2期22-23,共2页
一、城市及城市区位 1.城市 城市是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聚居地. 城市作为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类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500年间开始进入城市生活的时代,但受生产力发展... 一、城市及城市区位 1.城市 城市是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聚居地. 城市作为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类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500年间开始进入城市生活的时代,但受生产力发展水平所限,直到18世纪后半叶工业革命开始以后,人口和二三产业向城镇持续不断地集中,城市才真正成为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主导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城市区位 自然地理条件 交通 气候 地形 人文 区域中心趋向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