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57篇文章
< 1 2 2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居民对城市森林的认知和需求研究——来自中国18个省市的城市居民问卷调查
1
作者 张昶 金佳莉 王成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4期1-10,共10页
城市森林与人密切关联,揭示居民对城市森林的使用和认知,对于城市森林的建设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胡焕庸线东侧18个省份为研究地点,开展全国范围内跨城市尺度的城市森林公众使用和认知调查,并基于7187个有效样本分析中国居民对城... 城市森林与人密切关联,揭示居民对城市森林的使用和认知,对于城市森林的建设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胡焕庸线东侧18个省份为研究地点,开展全国范围内跨城市尺度的城市森林公众使用和认知调查,并基于7187个有效样本分析中国居民对城市森林的使用模式、效益认知和景观偏好。结果表明:1)90%的中国居民会使用城市森林,其中近郊城市森林是最常使用的类型,10%居民是由于时间和距离成本放弃对城市森林使用。2)相比于供给服务,中国居民对城市森林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重要性具有更强认知,其中改善空气质量被认为是最重要正效益;同时对城市森林负效益总体认知偏低,中国居民高度认可城市森林建设。3)城市森林正效益的重要性认知存在空间分异,其中供给服务对于华南地区最重要,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重要性在华东地区,华北和华南地区内部差异明显;城市森林负效益重要性的认知不存在地区间差异。4)中国居民总体上认为偏人工的城市森林景观具有最强吸引力和最大生态效益,但男性、本科及以上学历和高收入群体认为偏自然景观具有更强吸引力和更大效益。据此,提出强化近郊城市森林建设、提升城市服务和景观质量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使用 城市森林服务 景观偏好 群体差异 地区差异
下载PDF
北京不同类型城市森林中PM_(2.5)与O_(3)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少宁 于迪 +3 位作者 时聪 赵娜 徐晓天 鲁绍伟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6-544,共9页
大气污染的协同治理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PM_(2.5)和臭氧的协同治理是我国“十四五”时期大气污染防治的要求,探究北京市城市森林不同类型林内PM_(2.5)与臭氧的相关性对北京市大气污染的防治具有重要意... 大气污染的协同治理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PM_(2.5)和臭氧的协同治理是我国“十四五”时期大气污染防治的要求,探究北京市城市森林不同类型林内PM_(2.5)与臭氧的相关性对北京市大气污染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北京市3个城市森林生态环境监测站测得的PM_(2.5)、O_(3)浓度数据,系统分析不同类型城市森林PM_(2.5)与O_(3)浓度相关性的差异.结果表明:①春季,中心城区、近郊湿地区、近郊浅山区森林中PM_(2.5)与O_(3)浓度呈负相关,中心城区相关性最强(r=0.178,p<0.01);夏季各区域PM_(2.5)与O_(3)浓度均呈正相关,近郊湿地区相关性最强(r=0.095,p<0.01);秋季各区域PM_(2.5)与O_(3)浓度均呈负相关,近郊浅山林区负相关性最强(r=−0.428,p<0.01);冬季近郊湿地区PM_(2.5)与O_(3)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061,p<0.05),但中心城区和近郊浅山林区均呈负相关.②工作日期间夜间近郊浅山林区PM_(2.5)与O_(3)浓度相关性相对较强(r=−0.147,p=0.01),其余时间中心城区相关性相对较强,相关系数在−0.14上下波动,周末期间除夜间外,近郊湿地区相关程度相对较强,相关系数在−0.08上下波动.③当PM_(2.5)浓度≤50μg/m^(3)或O_(3)浓度>50μg/m^(3)时,PM_(2.5)与O_(3)浓度呈正相关;PM_(2.5)浓度处于50~200μg/m^(3)之间或O_(3)浓度≤50μg/m^(3)时,二者负相关性相对较强.研究显示,北京市城市森林中PM_(2.5)与O_(3)相关性在季节、不同区域昼夜尺度上有所差异,且林内各区域PM_(2.5)和O_(3)浓度总体呈负相关,表明PM_(2.5)与O_(3)的相互关系受环境背景浓度值、气象要素、人类活动等多因素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 PM_(2.5) 臭氧(O_(3)) 相关性 北京市
下载PDF
我国城市森林研究回顾及未来研究方向和重点 被引量:2
3
作者 吴泽民 陶晓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1期8-15,共8页
城市森林理念引入我国以来,其相关研究一直是国土绿化建设和管理的科学支撑,并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我国关于城市森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4方面:1)城市森林结构、景观格局分析及动态过程;2)城市森林树种选择、群落结构、配置模式及营... 城市森林理念引入我国以来,其相关研究一直是国土绿化建设和管理的科学支撑,并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我国关于城市森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4方面:1)城市森林结构、景观格局分析及动态过程;2)城市森林树种选择、群落结构、配置模式及营建技术;3)应用树木覆盖分析评估城市森林现状;4)城市森林生态效益、服务功能评估等。文章对城市森林内涵、范围等问题作出辨析后认为,未来城市森林的研究方向和重点体现在以下4方面:1)促进城市森林健康及可持续发展研究;2)基于生态学理论的城市森林群落构建及管护研究;3)城市森林应对气候变化的研究;4)科学提高城市森林总量和质量,规范城市森林碳汇计量及监测的研究等。城市林业应强调用跨学科的技术来解决科学、政策和社会之间的差缺,进而满足城市居民的多种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 研究回顾 未来方向 中国
下载PDF
基于人体健康的3种城市森林夏季林内紫外线辐射环境特征比较研究
4
作者 孙睿霖 王成 +1 位作者 张昶 殷鲁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91-1500,共10页
以中波紫外线为主的紫外辐射对人体健康具有多种生物学影响,城市森林能够为居民提供温和的紫外辐射环境。为了解林下紫外线辐射环境特征是否存在树种间差异,对北京市3种常见遮荫树种的夏季林下紫外辐射(UV)强度、林内与林外UV辐射的比值... 以中波紫外线为主的紫外辐射对人体健康具有多种生物学影响,城市森林能够为居民提供温和的紫外辐射环境。为了解林下紫外线辐射环境特征是否存在树种间差异,对北京市3种常见遮荫树种的夏季林下紫外辐射(UV)强度、林内与林外UV辐射的比值(SR)、UV-B在总UV辐射中占比(UV-B/UV),以及VD合成和红斑效应两种人体作用有效辐射强度(UV_(VD)、UV_(er))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1)三种林分林内紫外辐射总量是林外的3%-10%,不同林分的林内UV强度具有显著差异,元宝枫林对UV屏蔽能力最强,其次是栾树林和国槐林;(2)三种林分林冠对不同波长上紫外辐射能量的屏蔽能力具有明显的一致性,林冠对UV-B的屏蔽能力没有在UVA波段强和稳定,林内UV-B/UV普遍高于林外,其中元宝枫林最高,其次为栾树林,国槐林最低;(3)林冠明显改变了日光UV_(VD)和UV_(er)两种人体作用光谱曲线的形态,三种林分内的人体作用光谱曲线形态相似,强度上,林内外UV_(VD)/UV_(er)值均接近1,不同林分间没有显著差异;(4)胸径、无截取散射、平均叶倾角、叶面积指数和叶片透光性等树种特性或林冠结构特征会影响林内UV的强度,但不同林分内的紫外辐射光谱曲线变化趋势和波峰、波谷的位置基本一致,说明林内UV光质特征的树种间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 城市森林 人体健康 城市光环境
下载PDF
协同空地数据的城市森林冠层结构预测物种多样性潜势研究——以哈尔滨市为例
5
作者 王蕾 贾佳 +3 位作者 翟雅琳 荆忠伟 许大为 姚允龙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81-1491,共11页
本研究基于“空地”数据联岛的城市森林结构多样性监测技术,准确估算了林分尺度结构多样性参数,量化了森林高度、覆盖与开放度、外部与内部异质性特征,探讨了其对物种多样性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①覆盖与开放度、内部和外部异质性特征... 本研究基于“空地”数据联岛的城市森林结构多样性监测技术,准确估算了林分尺度结构多样性参数,量化了森林高度、覆盖与开放度、外部与内部异质性特征,探讨了其对物种多样性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①覆盖与开放度、内部和外部异质性特征对物种多样性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0.07<R^(2)<0.47);②结合所有结构多样性指标的模型对物种丰富度的预测能力更优(R^(2)=0.58,ΔAIC=0),仅包括覆盖与开放度指标的模型对香浓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的预测能力更优(R^(2)=0.40,ΔAIC=0),仅包括外部异质性指标的模型对辛普森指数(Simpson)的预测能力更优(R^(2)=0.49,ΔAIC=0);③不同物种丰富度水平显著影响结构多样性参数与Shannon-wiener和Simpson的动态相关程度与相关关系,结构多样性特征联合调优的参数组合(GFP+VCI+Entropy)对预测物种多样性具有较好的潜力(0.48<R^(2)<0.56)。研究基于结构多样性空地监测推进森林生态系统正向演替的知识决策,为有效提升城市森林物种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 结构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空地数据 物种多样性预测能力
下载PDF
氮沉降对城市森林凋落物养分元素含量及其耦合性的影响
6
作者 陶晓 邵曦媛 +2 位作者 钟环环 潘象阳 邱晓星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3期368-375,共8页
目前,氮沉降增加呈现全球化趋势,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已成为生态和环境研究的热点内容之一。为探讨氮沉降增加对城市森林凋落物养分含量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城市森林养分循环过程,为区域城市化进程的生态风险评估提供... 目前,氮沉降增加呈现全球化趋势,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已成为生态和环境研究的热点内容之一。为探讨氮沉降增加对城市森林凋落物养分含量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城市森林养分循环过程,为区域城市化进程的生态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国家森林公园凋落物为研究对象,在连续3年模拟氮沉降实验后(氮添加设置3种水平,分别为对照组:0 kg·hm^(–2)·a^(–1)、CK;低氮:50 kg·hm^(–2)·a^(–1)、LN;高氮:100 kg·hm^(–2)·a^(–1)、HN),研究氮沉降对城市森林凋落物(枝叶果碎)养分元素含量及其耦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施氮水平下,凋落果内CK与HN中C元素含量,凋落叶中CK与LN、碎中LN与HN两组中N元素含量差异显著(P<0.05)。(2)凋落物不同组分间,N沉降显著影响Ca元素含量(P<0.05),对C元素含量无显著影响;凋落枝组分间K含量差异显著(P<0.05),凋落叶与其他各组间N含量差异显著(P<0.05),凋落果与其他各组间P含量差异显著(P<0.05);凋落叶与凋落果间Mg元素差异显著。(3)N沉降对各组分间的C/N、C/P、N/P等生态化学计量比无显著性影响,但对凋落叶、凋落果中C/N值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4)N沉降显著影响C、N间相关性及Ca、Mg间相关性,且均表现为LN显著增强相关性,HN显著抑制相关性;N沉降显著增强了P、K间的相关性,而显著降低了K与Ca、Mg的相关性。(5)N沉降对C/N与N/P、C/P与N/P间的耦合性有显著影响,且均表现为LN显著增强生态化学计量比间的耦合性,HN显著降低二者耦合性。研究结果为城市森林凋落物养分循环过程对N沉降的响应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城市森林 凋落物 养分元素 碳氮含量
下载PDF
基于恢复性环境感知的城市森林公园访客忠诚形成机制研究
7
作者 张双全 赵珂欣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5-305,共11页
现有的关于城市森林公园访客忠诚度的研究,多从忠诚形成的影响因素入手,但缺少对其形成过程的分析和解释。本研究选用湖南省植物园为案例地,通过问卷调查,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基于恢复性环境感知的城市森林公园场景下的访客忠诚的形... 现有的关于城市森林公园访客忠诚度的研究,多从忠诚形成的影响因素入手,但缺少对其形成过程的分析和解释。本研究选用湖南省植物园为案例地,通过问卷调查,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基于恢复性环境感知的城市森林公园场景下的访客忠诚的形成机制和路径。结果表明:在恢复性环境感知和满意度的中介作用下,自然环境感知对访客忠诚的影响通过3条路径发挥作用:一是通过兼容性感知和满意度的链式中介作用,二是通过精神远离感知和满意度的链式中介作用,三是通过身体远离感知和满意度的链式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恢复性环境感知 城市森林公园 满意度 访客忠诚度
下载PDF
城市森林结构多样性预测冠下地面温度的潜力研究
8
作者 王蕾 姚明辰 贾佳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城市森林冠层具有调控城市森林微气候的能力,但现有研究尚未阐明冠层结构对冠下地面温度的影响及其预测潜力。文章基于无人机机载激光雷达(UAV-LiDAR)提取哈尔滨林业示范基地的城市森林冠层结构多样性特征指标,探究单一结构多样性特征... 城市森林冠层具有调控城市森林微气候的能力,但现有研究尚未阐明冠层结构对冠下地面温度的影响及其预测潜力。文章基于无人机机载激光雷达(UAV-LiDAR)提取哈尔滨林业示范基地的城市森林冠层结构多样性特征指标,探究单一结构多样性特征对冠下地面温度的影响,以及结构多样性多因子组合对温度的预测潜力。结果表明:1)城市森林结构多样性的8个特征因子与冠下地面温度呈显著相关关系(P<0.05),其中深间隙(DG)、深间隙分数(DGF)、覆盖分数(CF)、间隙分数分布(GFP)表征了结构多样性的覆盖/开放度特征;冠层高度标准差(H_(std))、冠层高度最大值(H_(max))、95%分位点高度(ZQ_(95))表征了高度特征;垂直复杂指数(VCI)表征了异质性特征。2)城市森林冠层结构多样性的覆盖/开放度特征对冠下地面温度的响应更强(R^(2)为0.15~0.5),强于高度指标(R^(2)为0.14~0.19)以及异质性指标(R^(2)=0.14)。3)结合高度指标、覆盖/开放度指标以及异质性指标的多因子预测模型2(R^(2)=0.61,RMSE=0.51,MSE=0.26,AIC=62.74),对于冠下地面温度的预测性能更优。研究明晰了城市森林结构多样性的多因子变量及其特征组合预测冠下地面温度的潜力,为城市森林冠层结构调控内部小气候环境研究提供了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机载激光雷达(UAV-LiDAR) 城市森林 冠层结构多样性 冠下地面温度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哈尔滨城市森林景观季节变化对地表温度影响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丛丹 王蕾 +4 位作者 贾佳 翟雅琳 张林萱 姚允龙 宁静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1期34-42,共9页
城市森林是平衡城市环境温度的自然解决方案,对降低城市热岛负面影响和发挥生态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提取春季、夏季和秋季城市森林景观和LST空间信息,探究不同季节城市森林景观指标对LST变化的最佳解释模型。结果表... 城市森林是平衡城市环境温度的自然解决方案,对降低城市热岛负面影响和发挥生态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提取春季、夏季和秋季城市森林景观和LST空间信息,探究不同季节城市森林景观指标对LST变化的最佳解释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城市森林景观组成指标与LST的相关性最为显著,但不同类型的林地景观与LST的相关关系和程度均存在差异。因此,丰富森林景观内部植被种类的多样性,增加城市森林斑块形状的复杂性,并联通单独的城森林景观斑块形成森林生态廊道,是最大限度发挥哈尔滨市城市森林景观调节LST效益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 景观指数 热岛效应 地表温度
下载PDF
城市森林植物群落与昆虫群落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游秋艳 许强 +1 位作者 李含笑 刘军侠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4年第1期11-19,共9页
为明确植物群落和昆虫群落组成及相互关系、提高生物多样性和有害生物防控效率,选取雄安新区5种植物配置类型(Ⅰ-生态基础林、Ⅱ-多彩花林、Ⅲ-森林草地、Ⅳ-森林果园和Ⅴ-近自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群落调查方法,应用典型相关性分析,明... 为明确植物群落和昆虫群落组成及相互关系、提高生物多样性和有害生物防控效率,选取雄安新区5种植物配置类型(Ⅰ-生态基础林、Ⅱ-多彩花林、Ⅲ-森林草地、Ⅳ-森林果园和Ⅴ-近自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群落调查方法,应用典型相关性分析,明确了植物群落和昆虫群落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5种植物配置共调查林木20科35属48种,Ⅰ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较高,优势度指数较低,稳定性较好,仅与Ⅳ-森林果园差异显著,Ⅱ、Ⅲ、Ⅴ除均匀度指数外,其余指数均差异不显著;昆虫共计12目100科336种,从昆虫群落特征指数来看,Ⅰ反映出群落结构相对较为稳定,与Ⅳ差异显著,且均与其他配置差异不显著,Ⅱ、Ⅲ和Ⅴ间差异不显著,昆虫群落与植物群落特征总体趋势较为一致;典型相关性分析表明,Ⅰ植物群落与昆虫群落相关性极显著,其余4种配置植物群落与昆虫群落相关性不显著。结论:植物配置的植物群落、昆虫群落结构均稳定,配置植物群落与昆虫群落存在显著相关性,群落稳定植物配置的不同导致昆虫群落差异程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 植物群落 昆虫群落 相关性
下载PDF
扬州城市森林负氧离子分布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关系
11
作者 连经纬 邢玮 +2 位作者 万欣 葛之葳 何冬梅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7-1117,共11页
【目的】分析扬州城市森林空气负氧离子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关系,为了解扬州城市森林空气负氧离子资源情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托江苏扬州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以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城市森林)、茱萸... 【目的】分析扬州城市森林空气负氧离子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关系,为了解扬州城市森林空气负氧离子资源情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托江苏扬州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以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城市森林)、茱萸湾风景区(城市近郊森林)和润扬湿地森林公园(城市远郊森林)为研究对象,收集3个区域的2020年1—12月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和林内气象数据,比较不同季节之间负氧离子浓度的差异,分析负氧离子浓度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并利用增强回归树分析各气象因素对负氧离子浓度的贡献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各气象因素对负氧离子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结果】扬州地区城市近郊森林区的空气负氧离子浓度日变化呈单峰型;城市近郊森林区与城市远郊森林区月变化趋势较一致,峰值分别出现在4月和6月。城市近郊森林区不同季节平均负氧离子浓度表现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城市远郊森林区平均负氧离子浓度表现为夏季>冬季>春季>秋季。城市远郊森林区林内负氧离子浓度年平均值(666.87个/cm3)和郁闭度(0.80)低于城市森林区和城市近郊森林区,且森林郁闭度越高其负氧离子浓度的变异系数越小。城市森林区空气负氧离子浓度与风速、气压、空气温度和PM2.5存在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P<0.01,下同)相关性,城市近郊森林区和城市远郊森林区的空气负氧离子浓度与气压、风速、空气温度、空气湿度、PM2.5、光照强度等林内气象因素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选择城市远郊森林区进行气象因素对空气负氧离子浓度的贡献率以及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空气湿度在春季(38.51%)和秋季(47.58%)对空气负氧离子浓度的贡献最大,而PM2.5在夏季(27.87%)和冬季(38.51%)对空气负氧离子的贡献最大;空气湿度对负氧离子浓度有直接正向影响,而光照强度对负氧离子浓度有直接负向影响,风向通过改变PM2.5对负氧离子浓度产生间接影响。【结论】扬州不同区域森林的负氧离子浓度变化规律不尽相同,不同季节和时间对空气负氧离子浓度有明显影响。根据不同区域的负氧离子浓度差异及其表现出的季节变化规律可制定不同的公园游览计划,建议夏季前往城市远郊森林区,春季前往城市近郊森林区游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负氧离子浓度 城市森林 气象因素 扬州
下载PDF
邻体竞争对城市森林微景观中针叶树视觉形态性状的影响
12
作者 薛永鑫 南晓凡 +3 位作者 李献文 于淼 马冰倩 徐程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758-4769,共12页
树木视觉形态性状是城市绿地微景观美学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树木视觉形态性状的变化与其周围邻体木的竞争作用息息相关,但邻体竞争对树木视觉性状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研究于2022年8—10月对北京市城市公园中常见的针叶树种白皮松... 树木视觉形态性状是城市绿地微景观美学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树木视觉形态性状的变化与其周围邻体木的竞争作用息息相关,但邻体竞争对树木视觉性状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研究于2022年8—10月对北京市城市公园中常见的针叶树种白皮松、侧柏、油松、圆柏展开调查,从树冠形态、干冠协调、树干形态3个方面构建了9个树木视觉形态性状指标,采用3个不同的竞争指标分析邻体竞争对针叶树种视觉形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叶树的树冠形态对邻体竞争的响应比较敏感,竞争中的白皮松、侧柏、油松、圆柏偏冠指数与孤立木相比分别提高了16.95%、28.95%、22.76%、17.67%;树冠缺失率分别提高了3.92%、6.09%、4.87%、4.95%。与孤立木相比,部分针叶树种高径比、分枝角变异度在多侧竞争环境中显著提高,而树冠舒展度则显著降低。邻体竞争强度越大,针叶树树冠的偏移与缺失程度越大。当针叶树受到强烈的侧方竞争时,对象木树冠和树干的径向生长显著受阻,表现为树冠舒展度大幅度下降、高径比显著提高,使树冠向细高方向发展。当针叶树上方的生长空间被占据时,其轴向生长同样受到严重阻碍,树木的冠径比和高径比维持较稳定状态。总体而言,四种针叶树种在视觉形态上对竞争胁迫的响应具有一定差异性,其中油松最为敏感,圆柏次之。综上,在城市森林微景观中,邻体竞争会导致针叶树种的树冠及树形发生明显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受综合资源竞争的影响,与其周围潜在生长空间的大小及对称性有关。在城市森林景观营建时,建议将针叶树栽植在对称的竞争环境中,但是其邻体木不宜过高,通过四周邻体木的适度竞争,能够促进针叶树的轴向生长,同时降低树冠偏移或变形的风险,提高其视觉美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微景观 视觉形态性状 邻体竞争 针叶树 美学质量
下载PDF
结合群落结构的城市森林地上碳储量遥感估算——以长沙市为例
13
作者 杨呵 李小马 +1 位作者 刘欢瑶 李毅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2-97,共6页
以传统遥感植被指数模型法为基础,加入群落结构指标以提升城市森林碳储量估算精度。以长沙市为例,根据90个样地调查数据和Sentinel-2A遥感影像,建立城市森林地上碳储量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 DVI)间的指数模型,分析模型残差与城市森林结构... 以传统遥感植被指数模型法为基础,加入群落结构指标以提升城市森林碳储量估算精度。以长沙市为例,根据90个样地调查数据和Sentinel-2A遥感影像,建立城市森林地上碳储量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 DVI)间的指数模型,分析模型残差与城市森林结构间的定量关系,提出结合群落结构的城市森林地上碳储量遥感估算优化模型。结果表明:归一化植被指数模型估算城市森林地上碳储量的精度,即决定系数(R^(2))较低,为0.35。归一化植被指数模型残差与城市森林结构,如平均胸径、最大胸径、平均树高、最大树高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合群落结构指标的归一化植被指数模型能显著提高城市森林地上碳储量估算精度,平均胸径、最大胸径、平均树高、最大树高的R^(2)分别提升至0.70、0.57、0.56、0.57。根据Sentinel-2A遥感影像和全球森林冠层高度数据估算出长沙市三环内建成区城市森林地上碳储量为599.1 Gg,碳密度为32.03 M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 群落结构 指数模型 碳储量 碳汇
下载PDF
城市森林树冠覆盖特征与景观生态变化——以南昌市为例
14
作者 唐星林 王华 +3 位作者 罗坤水 黄文超 万剑彪 狄岚 《南方林业科学》 2024年第2期27-31,共5页
为揭示南昌市城市森林树冠覆盖特征及景观生态变化,进一步为生态建设提供参考,本研究利用ERDAS 2014、eCognition Developer 9.0和Fragstats 4.2.1等软件解译并分析了南昌市主城区2015―2019年林木树冠覆盖特征和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 为揭示南昌市城市森林树冠覆盖特征及景观生态变化,进一步为生态建设提供参考,本研究利用ERDAS 2014、eCognition Developer 9.0和Fragstats 4.2.1等软件解译并分析了南昌市主城区2015―2019年林木树冠覆盖特征和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在景观水平上,2015―2019年间,南昌市主城区景观斑块数量从51344个增长至71707个,斑块密度从0.527个·hm^(-2)增长至0.740个·hm^(-2),景观形状指数从237.7增长到260.4。在斑块类型水平上,2015年南昌市主城区不透水地表面积最多,为43289.9 hm^(2);林木树冠覆盖面积次之,为21129.5 hm^(2);裸地面积最少,为1255.8 hm^(2)。2019年不同地类面积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草地和裸地面积分别减少了45.9%和34.2%,林木树冠覆盖面积增加了2.7%。总之,研究期间南昌市主城区城市森林呈现总面积增长和景观破碎化现象,建设用地面积仍在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 景观格局动态 树冠覆盖变化 南昌
下载PDF
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中欧城市森林建设实践对比分析——以中国北京与比利时布鲁塞尔为例
15
作者 赵佳佳 张新娜 徐程扬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4期11-18,共8页
基于NBS和UF-NBS的理论基础,选取中国北京与比利时布鲁塞尔作为案例城市进行比较分析,为更大范围的NBS和UF-NBS本土化应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北京的城市森林建设多以恢复生态系统为目的,实施大规模造林项目;布鲁塞... 基于NBS和UF-NBS的理论基础,选取中国北京与比利时布鲁塞尔作为案例城市进行比较分析,为更大范围的NBS和UF-NBS本土化应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北京的城市森林建设多以恢复生态系统为目的,实施大规模造林项目;布鲁塞尔UF-NBS项目则侧重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在治理方面,北京市采用以政府为主导,各相关部门分散、联动的管理模式;布鲁塞尔则是以城市规划者和公民参与为基础的复杂管理体系,公众参与度相对较高。因此,北京的大规模城市森林建设经验为布鲁塞尔提供了有效参考;布鲁塞尔在公众参与方面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我国应进一步提高公民对UF-NBS的接受度与认可度,鼓励公民参与和监督UF-NBS规划设计、构建、经营管护到更新的全过程,使城市森林建设成为全社会的公共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城市森林建设 案例研究 对比分析
下载PDF
我国城市森林建设初探 被引量:1
16
作者 柴永煜 赵串串 +2 位作者 杨晓阳 张凤臣 杨兴中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07年第4期48-50,共3页
基于城市森林的内涵和功能以及城市森林建设的理论和法律依据,结合我国目前城市森林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城市森林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 城市森林 城市森林功能 城市森林建设
下载PDF
北京中心城区城市森林土壤理化性质与植物群落特征的相关性
17
作者 向珩 张雪茹 +2 位作者 胡昭岩 范舒欣 董丽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56-66,共11页
城市森林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土壤是城市森林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北京中心城区城市森林选取3种典型群落类型样方29个,结合调研植物群落特征,分3层采集0~60cm土壤样品,采用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明确北京中心城区城市森林土壤... 城市森林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土壤是城市森林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北京中心城区城市森林选取3种典型群落类型样方29个,结合调研植物群落特征,分3层采集0~60cm土壤样品,采用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明确北京中心城区城市森林土壤理化性质状况,并对其与植物群落特征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北京中心城区城市森林土壤容重和电导率处于适宜植物生长范围内,但土壤pH值偏碱性,土壤养分含量相对匮乏;随着土层加深,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逐渐降低,差异显著(P<0.05)。除群落郁闭度外,群落特征指标与土壤养分指标多项呈显著正相关。2)植物群落在25~35 a时期到达稳定增长期,土壤养分含量最佳。3)适度提高群落中落叶阔叶型植物的比例、增加植物凋落物和林下植被生物量则对土壤有利。总之,对北京中心城区城市森林应考虑植物群落的差异性,进行针对性的建造管理及制定养护措施,从而长效稳定地促进城市森林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 群落特征 土壤理化性质 相关性 北京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城市森林建设的空间关联及影响因素分析
18
作者 孙云浩 程南洋 沈文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7-190,共14页
[目的]构建长三角城市森林建设水平指数,揭示长三角地区城市森林建设的空间关联性及其空间关联的演化特征,突破以往区域间要素互为独立的壁垒,在空间视角下分析各影响因素对长三角城市森林建设长期和短期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为差异化... [目的]构建长三角城市森林建设水平指数,揭示长三角地区城市森林建设的空间关联性及其空间关联的演化特征,突破以往区域间要素互为独立的壁垒,在空间视角下分析各影响因素对长三角城市森林建设长期和短期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为差异化城市森林建设、长三角森林城市群统筹建设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方法]基于熵权TOPSIS法构建城市森林建设水平指数,将城市森林建设的生态效益纳入其中,衡量2006—2019年长三角41个地级市的城市森林建设水平,通过地域相邻矩阵等3种空间权重矩阵,利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城市森林建设的空间溢出效应以及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创建森林城市等因素对城市森林建设水平长期和短期的间接效应和直接效应。[结果]1)基于空间距离倒数的空间权重矩阵符合长三角城市森林建设的广泛空间关系,长三角地区城市森林建设的全局莫兰指数在0.244 3以上,呈现波动上升走势;2)长三角41个地级市城市森林建设在空间上表现出稳定的空间块状集群异质性特征,“高-高”(H-H)值集聚,均集中在上海、江苏、浙江一带,形成沿海往内陆扩散的发展态势;“低-低”(L-L)值集聚,多集中在安徽省,呈先扩散后收缩的走势;3)长三角城市森林建设的空间溢出效应在0.172左右,短期和长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对城市森林建设水平的直接效应分别为-0.014 2和0.091 4;创建森林城市短期直接效应与溢出效应均显著为正,但长期为负;人口密度、旅游人数、第三产业占比对城市森林建设水平的影响存在短期降低、长期提升的差异。[结论]长三角地区城市森林建设存在显著空间关联性,短期内经济发展给长三角地区城市森林建设水平带来压力,长期来看经济发展可带动城市森林发展;人口密度和旅游人数、第三产业占比增加会迫使管理者注重生态保护,以期望获得更大的生态效益;人均道路面积增加短期内可改善该城市的森林建设水平并辐射带动相邻城市,长期来看反而限制城市森林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创建森林城市成功后的一段时间内管理者可能进一步提高城市森林建设水平,并对周围城市森林建设产生积极影响,但长期缺乏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建设 碳汇效益 空间溢出效应 动态空间面板模型
下载PDF
蜀山城市森林公园主要林分的土壤细菌群落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9
作者 王敉敉 崔珺 滕臻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6-186,共11页
基于暖温带-亚热带过渡带且人为活动频繁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从数量生态学角度出发,系统分析蜀山城市森林公园“植被-土壤-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全面分析近郊城市森林绿地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明确城市森林土... 基于暖温带-亚热带过渡带且人为活动频繁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从数量生态学角度出发,系统分析蜀山城市森林公园“植被-土壤-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全面分析近郊城市森林绿地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明确城市森林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主导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与次生林相比,人工林普遍表现出较低的土壤pH值、含水量、有机碳和营养物质含量,表明人工造林和人类活动会加速土壤酸化。次生林土壤铵态氮(AN)、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与人工林差异性显著。人工林土壤细菌OTUs总数较低,马尾松林、麻栎林土壤细菌α多样性指数(S_1指数、H′指数)和次生林差异显著。酸杆菌门、变形杆菌门和放线菌门是主要菌群;次生林土壤酸杆菌门、变形杆菌门相对丰度高于人工林,放线菌门相对丰度低于马尾松林和麻栎林,绿弯菌门相对丰度低于人工林,麻栎林土壤芽单胞菌门相对丰度高于其他林分。土壤pH、AN和DOC是影响细菌群落分布模式的主要理化因子。本研究揭示了地上植被指标与地下土壤理化特性、细菌多样性指标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 人工林 次生林 土壤理化性质 细菌群落特征
下载PDF
城市森林步道游憩者幸福感的影响机制——场所依恋的调节作用
20
作者 周卫 范少贞 +2 位作者 杨芩 闫晨 兰思仁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3-503,共11页
以刺激-机体-反应-调节(S-O-R-M)整合模型为理论框架,从恢复性知觉出发,引入积极情绪作为中介变量,构建场所依恋调节下的游憩者幸福感影响机制模型,并以福道为研究样地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和分层回归分析对实证数据进行检验,... 以刺激-机体-反应-调节(S-O-R-M)整合模型为理论框架,从恢复性知觉出发,引入积极情绪作为中介变量,构建场所依恋调节下的游憩者幸福感影响机制模型,并以福道为研究样地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和分层回归分析对实证数据进行检验,并探讨变量间影响关系及场所依恋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恢复性知觉的魅力性直接正向影响游憩者幸福感,而远离感和兼容性仅能通过积极情绪的中介作用间接显著影响游憩者幸福感;(2)在魅力性对游憩者幸福感的直接影响中,场所依恋的调节效应不显著;(3)场所依恋能够正向调节积极情绪的中介效应,且场所依恋的调节效应存在阈值区间。由此,揭示了城市森林步道情境下恢复性知觉对游憩者幸福感的影响机制,明晰场所依恋的调节作用,为构建促进公众健康福祉的城市森林步道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步道 恢复性知觉 积极情绪 游憩者幸福感 场所依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