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66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算机模拟复位联合骨盆复位架治疗APC-Ⅲ型骨盆骨折
1
作者 高振洋 曾秀安 +3 位作者 杨其兵 寇贤帅 王克竞 厉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70-1875,共6页
背景:骨盆骨折类型多样,使用骨盆复位架进行复位时缺乏系统的复位路径,需要根据术者经验结合透视结果进行调整,具有不确定性与不可重复性。目的:探讨计算机模拟复位技术联合骨盆复位架治疗前后压缩(anteroposterior compression,APC)-... 背景:骨盆骨折类型多样,使用骨盆复位架进行复位时缺乏系统的复位路径,需要根据术者经验结合透视结果进行调整,具有不确定性与不可重复性。目的:探讨计算机模拟复位技术联合骨盆复位架治疗前后压缩(anteroposterior compression,APC)-Ⅲ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术前采用计算机模拟复位,术中采用骨盆复位架辅助复位的APC-Ⅲ型骨盆骨折患者19例,其中7例使用前环双钢板、12例采用单钢板联合前环皮下内置外固定架固定,所有患者均使用2枚骶髂螺钉固定后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复位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出血量和随访时间,观察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定骨折复位情况,末次随访采用Majeed骨盆功能评分评估患者功能。结果与结论:①19例患者均完成手术,7例前环使用双钢板、12例采用单钢板联合前环皮下内置外固定架固定,后环均使用2枚骶髂螺钉,分别固定S1、S2椎体;②手术时间74-147 min,平均(101.63±19.55)min;术中复位时间26-41 min,平均(38.11±3.31)min;术中透视次数35-81次,平均(62.68±13.11)次;术中出血60-130 mL,平均(85.37±20.57)mL;③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2-20周,平均(16.37±2.50)周;④术后1 d按Matta标准评定复位情况:优14例,良5例;末次随访Majeed功能评分:优16例,良3例;⑤2例患者术区切口出现红肿、渗液等脂肪液化现象,经积极换药后逐渐愈合;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骨折复位丢失、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提示采用计算机模拟复位技术联合骨盆复位架治疗APC-Ⅲ型骨盆骨折,在提高复位效率、改善骨盆功能方面均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前后压缩型损伤 闭合复位 骨盆解锁复位装置 钢板 内固定
下载PDF
枢椎支点螺钉在寰枢椎钉棒固定中复位能力的生物力学测试
2
作者 陈树金 马向阳 +4 位作者 邹小宝 廖英强 漆海如 刘宝 曾宪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116-3120,共5页
背景:目前,寰枢椎脱位的手术治疗主要采取后路寰枢椎钉棒内固定系统进行提拉复位,术中常通过增大连接棒的弯曲度进而增加寰椎和枢椎间的落差来提升复位效果,但增加了手术难度及风险。枢椎支点螺钉直接增加了寰椎和枢椎间的复位落差,但... 背景:目前,寰枢椎脱位的手术治疗主要采取后路寰枢椎钉棒内固定系统进行提拉复位,术中常通过增大连接棒的弯曲度进而增加寰椎和枢椎间的落差来提升复位效果,但增加了手术难度及风险。枢椎支点螺钉直接增加了寰椎和枢椎间的复位落差,但其增加复位能力的程度尚不清楚。目的:测试枢椎支点螺钉的复位能力,并与普通螺钉进行对比。方法:选取6具新鲜人体颅颈标本,切除双侧侧块关节囊、寰齿关节囊及横韧带制成寰枢椎失稳模型,每具标本枢椎双侧均依次进行3种内固定:植入单轴枢椎支点螺钉(A组)、多轴枢椎支点螺钉(B组)及普通螺钉(C组),将柔性超薄式薄膜压力传感器置于寰齿前间隙,置入2根相同曲度连接棒,模拟提拉复位,获取寰齿前间隙压力,3组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①A-C组标本寰齿前间隙压力分别为(97.59±8.58),(60.43±5.09),(22.74±0.81)N,3组间寰齿前间隙压力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251.603,P=0.000),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②结果显示相较于普通颈椎后路螺钉,枢椎支点螺钉应用于后路寰枢椎钉棒内固定系统可提升复位能力,且单轴枢椎支点螺钉相较于多轴枢椎支点螺钉提升后路寰枢椎钉棒内固定系统的复位能力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椎支点螺钉 寰枢椎钉棒内固定系统 寰枢椎脱位 复位能力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单孔腹腔镜治疗肠套叠中腹内复位与腹外复位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红霞 宋翠萍 +2 位作者 李豪 饶旺 张海洋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80-83,88,共5页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治疗肠套叠中腹内复位与腹外复位的疗效。方法将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0月至2021年11月以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确诊的81例肠套叠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行单孔腹腔镜治疗,治疗过程中根据复位方法不同分为腹...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治疗肠套叠中腹内复位与腹外复位的疗效。方法将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0月至2021年11月以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确诊的81例肠套叠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行单孔腹腔镜治疗,治疗过程中根据复位方法不同分为腹内复位组和腹外复位组。收集患儿临床指标:血便、阵发性哭闹或腹痛、呕吐、腹部包块、肠套叠类型、病程;记录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排便时间;记录术后感染、出血、肠黏连、肠梗阻、肠穿孔、复发情况和患儿家属满意度情况。结果腹内复位组、腹外复位组临床特征、肠套叠类型、病程、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感染、出血、肠黏连、肠梗阻、肠穿孔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复发肠套叠;与腹内复位组相比,腹外复位组手术时间降低、患儿家属满意度增加(P<0.05)。结论单孔腹腔镜治疗肠套叠中腹外复位患儿手术时间短、患儿家属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腹腔镜 肠套叠 腹内复位 腹外复位
下载PDF
术中手法复位与克氏针撬拨复位治疗完全移位儿童肱骨髁上GartlandⅢ型骨折疗效对比
4
作者 陈进 车伟 +1 位作者 朱庆华 王强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1014-1017,共4页
目的对比术中应用手法复位与克氏针撬拨复位治疗完全移位儿童肱骨髁上GartlandⅢ型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完全移位肱骨髁上GartlandⅢ型骨折44例患儿,随机分为撬拨组和手法组,每组22例。比较2组患儿手... 目的对比术中应用手法复位与克氏针撬拨复位治疗完全移位儿童肱骨髁上GartlandⅢ型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完全移位肱骨髁上GartlandⅢ型骨折44例患儿,随机分为撬拨组和手法组,每组22例。比较2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感染、尺神经损伤、骨化性肌炎、肘内外翻畸形)情况。结果44例患儿均完成手术,无切开病例,其中手法组患儿有2例多次尝试手法复位不满意,术中改克氏针撬拨复位,剔除手法组中该2例患儿。撬拨组患儿手术时间为(39.59±5.59)min,短于手法组的(57.50±9.28)min;撬拨组患儿术中透视次数为(7.73±1.98)次,少于手法组的(15.60±3.20)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患儿疗效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骨折均于术后4~6周愈合,2组患儿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儿童完全移位肱骨髁上GartlandⅢ型骨折,术中克氏针撬拨复位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透视次数,是一种具有安全、方便、可靠、创伤小等优点的复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针 骨折 肱骨髁上 撬拨复位 手法复位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沿颈椎矢轴行小角度复位手法治疗颈性眩晕50例 被引量:5
5
作者 安连生 夏红涛 《河南中医》 2011年第4期402-403,共2页
目的:观察沿颈椎矢轴小角度复位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沿颈椎矢轴小角度复位手法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每周做2-3次,5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并随访3月后观... 目的:观察沿颈椎矢轴小角度复位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沿颈椎矢轴小角度复位手法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每周做2-3次,5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并随访3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6%,对照组有效率为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沿颈椎矢轴小角度复位手法是治疗缓解颈性眩晕疗效显著,针对性强,简便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眩晕 沿颈椎矢轴小角度复位手法 高位颈椎反向复位 高位颈椎顺向复位 低位颈椎反向复位 低位颈椎顺向复位
下载PDF
自复位梁-柱节点的耗能与复位能力协调关系研究
6
作者 阎石 杜若鸣 赵子豪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89-796,共8页
目的 研究自复位梁-柱节点(SCBCJ)的耗能与复位能力间协调关系,提出简化设计方法,从而实现SCBCJ耗能器与预应力筋的合理配置。方法 建立了SCBCJ的理论恢复力模型,对该类节点的复位与耗能能力协调关系展开研究,通过有限元分析验证了简化... 目的 研究自复位梁-柱节点(SCBCJ)的耗能与复位能力间协调关系,提出简化设计方法,从而实现SCBCJ耗能器与预应力筋的合理配置。方法 建立了SCBCJ的理论恢复力模型,对该类节点的复位与耗能能力协调关系展开研究,通过有限元分析验证了简化设计方法的可行性。结果 节点的耗能能力随着复位耗能比R的增大而增加,复位能力随着R的增大而减小;在循环荷载下,SCBCJ滞回曲线呈“旗帜”型,无残余变形,耗能能力较强。结论 所建立的协调关系表达式可以表征SCBCJ耗能与复位能力的协调关系,提出的简化设计方法实现了SCBCJ的耗能与复位能力的合理匹配,解决了设计时耗能器与预应力筋配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位梁-柱节点 耗能能力 复位能力 恢复力模型 连接器
下载PDF
新型铁路桥梁自复位体系抗震性能研究
7
作者 江辉 陈良江 +2 位作者 李新 周勇政 卢文良 《铁路工程技术与经济》 2024年第5期11-15,共5页
针对铁路桥梁震后损伤重、修复难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新型自复位减震装置的铁路桥梁自复位体系,并开展了抗震性能研究。提出了具有低损伤、变刚度等特点的新型自复位减震装置,阐明了装置工作机理,建立了滞回分析模型。提出了“活动型支座... 针对铁路桥梁震后损伤重、修复难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新型自复位减震装置的铁路桥梁自复位体系,并开展了抗震性能研究。提出了具有低损伤、变刚度等特点的新型自复位减震装置,阐明了装置工作机理,建立了滞回分析模型。提出了“活动型支座+新装置”的减隔震与复位系统,明确了装置布置与安装方案。随后基于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对比了传统非减隔震桥梁与自复位桥梁的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自复位体系具有极佳的抗震性能和可恢复性能,相比于原型桥梁,最大位移可降低27%,残余位移基本消除,仅最大剪力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梁 复位体系 复位减震装置 抗震性能研究
下载PDF
经皮闭合复位锁定钢板桥接式固定治疗RobinsonⅡB型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8
作者 王亚辉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4期147-149,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闭合复位锁定钢板桥接式固定治疗RobinsonⅡB型锁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2018-01—2023-01收治的62例RobinsonⅡB型锁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经皮闭合复位锁定钢板桥接式固定组(观察组... 目的探讨经皮闭合复位锁定钢板桥接式固定治疗RobinsonⅡB型锁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2018-01—2023-01收治的62例RobinsonⅡB型锁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经皮闭合复位锁定钢板桥接式固定组(观察组)和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组(对照组),各31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随访6个月时的肩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比较,经皮闭合复位锁定钢板桥接式固定治疗RobinsonⅡB型锁骨骨折,有利于促进骨折愈合,提升肩关节功能优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binsonⅡB型锁骨骨折 经皮闭合复位锁定钢板桥接式固定 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
下载PDF
髓内复位与撬拨复位结合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赵鑫 严俊伟 +7 位作者 尹昭伟 史陈 潘少蔚 顾延庆 徐晨阳 杨翁勃 王啸 梁斌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40-43,48,共5页
目的比较髓内复位技术与撬拨复位技术结合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肱骨近端骨折病人,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撬拨复位组)与B组(髓内复位组),每组各24例。记录并比较2组手术... 目的比较髓内复位技术与撬拨复位技术结合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肱骨近端骨折病人,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撬拨复位组)与B组(髓内复位组),每组各24例。记录并比较2组手术时间、透视时间,术后3 d、12个月时的影像学指标、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与VAS评分,术后12个月复位丢失发生情况。结果B组的手术时间、透视时间均短于A组(P<0.05或P<0.01)。2组术后3 d、12个月时的颈干角及肱骨头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颈干角丢失量及肱骨头高度丢失量大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2组VAS、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后3 d显著改善,且B组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高于A组,VAS评分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复位丢失率显著低于A组(4.2%比33.3%,P<0.05)。结论髓内复位技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肱骨近端骨折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病人及医护人员在射线下的暴露时间,同时,可以提高肱骨距的复位质量,降低术后发生复位丢失的风险,改善术后肩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肱骨近端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复位技术
下载PDF
双反牵引微创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Ⅱ~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观察
10
作者 倪建平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2期126-129,共4页
目的探讨双反牵引微创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Ⅱ~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靖江市中医院2021年1月—2023年8月收治的80例SchatzkerⅡ~Ⅳ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数字编号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目的探讨双反牵引微创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Ⅱ~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靖江市中医院2021年1月—2023年8月收治的80例SchatzkerⅡ~Ⅳ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数字编号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双反牵引微创复位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膝关节屈伸度、膝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膝关节屈伸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观察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双反牵引微创复位植骨内固定手术不仅可减轻SchatzkerⅡ~Ⅳ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手术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术后康复,还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和膝关节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 双反牵引微创复位植骨内固定手术
下载PDF
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和闭合骨折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闭合性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对比研究
11
作者 何健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10期41-44,共4页
对比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和闭合骨折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闭合性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242例闭合性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儿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n=52)和... 对比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和闭合骨折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闭合性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242例闭合性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儿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190)。对照组患儿接受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患儿接受闭合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各项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发现,在儿童闭合性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治疗中,闭合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法所取得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法,其更有助于改善患儿关节功能,预防并发症的出现,减轻患儿疼痛感,促进患儿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闭合性肱骨髁上骨折手术 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 闭合骨折复位内固定 关节功能
下载PDF
直视下精准复位法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疗效分析
12
作者 庄健 杨军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3期398-403,共6页
目的通过与闭合复位法对比分析,观察直视下精准复位法治疗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疗效。方法前瞻性分析2020年6月—2023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骨科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60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 目的通过与闭合复位法对比分析,观察直视下精准复位法治疗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疗效。方法前瞻性分析2020年6月—2023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骨科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60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0例采用闭合复位固定(闭合组),30例采用直视下参照解剖标志点精准复位下胫腓联合脱位(直视组)。记录并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受伤机制、固定下胫腓联合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透视次数、下胫腓间隙(tibiofibular bottom clearance,TBCS)、下胫腓重叠影(tibiofibular overlap,TBOL)、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闭合组固定下胫腓联合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透视次数分别为(18.23±0.58)min、(84.37±1.83)mL、(9.47±0.26)次,直视组固定下胫腓联合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透视次数分别为(16.00±0.55)min、(74.5±1.61)mL、(7.97±0.23)次,两组上述三项围手术期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TBCS、TBOL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观察指标无差异,具有可比性;术后TBCS、TBOL两组比较,闭合组分别是(3.16±0.04)mm、(7.77±0.03)mm,直视组分别是(2.98±0.05)mm、(7.92±0.04)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视组的优良率为96.70%,闭合组的优良率为73.30%,直视组显著高于闭合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70%,直视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6.7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视下精准复位下胫腓联合脱位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疗效确切,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及透视次数、改善患者预后功能,是一种有效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胫腓联合损伤 闭合复位 直视下精准复位 复位不良
下载PDF
菊钩逍遥散对耳石症手法复位后肝郁型残余头晕患者血浆ET-1、CGRP及NPY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红霞 王庆全 +2 位作者 盛国强 邹广华 汪常伟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1期119-122,共4页
目的观察菊钩逍遥散治疗耳石症手法复位后肝郁型残余头晕(RD)的疗效,及对血浆中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神经肽Y(NPY)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中药组和联合组3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 目的观察菊钩逍遥散治疗耳石症手法复位后肝郁型残余头晕(RD)的疗效,及对血浆中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神经肽Y(NPY)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中药组和联合组3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口服,中药组给予菊钩逍遥散口服,联合组给予菊钩逍遥散和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口服。治疗2周后,观察各组的临床疗效、DHI评分、SAS评分和血浆中ET-1、CGRP及NPY的变化。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中药组的82.76%和对照组的66.67%(P<0.05)。3组治疗前DHI、SAS评分、ET-1、CGRP和NPY含量比较,差别均不大(均P>0.05)。3组治疗后DHI、S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且中药组、联合组的DHI、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而中药组和联合组DHI、SAS评分比较差别均不大(P>0.05)。3组治疗后ET-1、NPY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中药组、联合组ET-1、NPY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中药组和联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CGRP含量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1),且中药组、联合组CGR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联合组CGRP含量高于中药组(均P<0.01)。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出现2例便秘,中药组出现1例胃部不适,联合组出现1例便秘,各组均未见其他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菊钩逍遥散治疗RD疗效确切,能够缓解焦虑而改善残余头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浆中ET-1、CGRP及NPY的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石症 菊钩逍遥散 手法复位 残余头晕
下载PDF
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4
作者 柳松 钟晓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1期61-65,共5页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将58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29例)和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29例)。比较两...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将58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29例)和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29例)。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观察组均短(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采用Flynn评分评价的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临床疗效均满意,但闭合复位有手术切口较短、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 切开复位 经皮克氏针内固定 肱骨髁上骨折 儿童
下载PDF
骨科机器人联合Starr骨盆复位架治疗Tile C型骨盆环骨折 被引量:1
15
作者 姜刚强 焦福德 +3 位作者 应霁翀 虞天明 刘建磊 庄云强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5期445-450,共6页
目的:探讨骨科机器人联合Starr骨盆复位架治疗Tile C型骨盆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10月至2021年5月采用机器人联合Starr骨盆复位架治疗14例Tile C型骨盆环骨折患者,男9例,女5例;年龄33~69岁。14例患者均为新鲜闭合骨折且不合并... 目的:探讨骨科机器人联合Starr骨盆复位架治疗Tile C型骨盆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10月至2021年5月采用机器人联合Starr骨盆复位架治疗14例Tile C型骨盆环骨折患者,男9例,女5例;年龄33~69岁。14例患者均为新鲜闭合骨折且不合并股骨、胫腓骨骨折等损伤。入院后4~7 d完成手术,术中在可透视碳素床,通过Starr骨盆复位架牵引复位骨盆环,联合骨科机器人治疗C型骨盆环骨折。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单枚螺钉置入透视次数、骨折复位质量、患肢功能及并发症等。采用Matta评分标准进行放射学复位评价,末次随访采用Majeed骨盆功能评分系统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1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84~141 min,手术出血量20~50 ml,单枚螺钉置入透视次数4~9次。1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术后所有骨折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7个月,未发现内固定断裂、螺钉松动、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依据Matta影像学复位评估标准:优9例,良4例,可1例。末次随访采用Majeed骨盆功能评分系统:优10例,良4例。结论:机器人联合Starr骨盆复位架治疗C型骨盆环新鲜骨折操作简单、缩短了手术和麻醉时间、并发症少,降低了手术风险,实现了骨盆骨折的微创治疗。但对于陈旧性骨折,因骨折复位困难,该技术并不适用。对于螺钉进钉点区域粉碎的骨折,通道螺钉置入困难,建议采用其他方式固定。对于伴有骨盆外伤史或骨盆发育异常者,术前需仔细评估有无经皮螺钉通道,避免损伤神经、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机器人 Starr骨盆复位 骨盆骨折 螺钉 内固定
下载PDF
眩晕项贴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对肝火上炎型耳石症复位后残余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庆彬 刘言祥 +1 位作者 赵博 张根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481-485,共5页
目的探讨眩晕项贴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肝火上炎型耳石症复位后残余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收治的肝火上炎型耳石症复位后残余眩晕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 目的探讨眩晕项贴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肝火上炎型耳石症复位后残余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收治的肝火上炎型耳石症复位后残余眩晕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7)和试验组(n=37)。对照组采用单纯予以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餐后口服,12 mg/次,3次/d,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试验组采用眩晕项贴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早晚各服1次,疗程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的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前庭症状指数(VSI)评分、血流动力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比容)指标、血流速度[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和基底动脉(BA)]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83.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DHI评分和V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试验组DHI评分和VSI评分分别为(10.57±2.31)、(14.62±3.56)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5.71±2.63)、(25.14±4.6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试验组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分别为(0.83±0.15)mPa·s、(0.24±0.06)%、(41.24±4.5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12±0.23)mPa·s、(0.36±0.07)%、(47.51±3.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LVA、RVA、BA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试验组LVA、RVA、BA水平分别为(31.24±4.28)、(28.79±4.01)、(40.52±4.73)cm/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2.45±4.67)、(22.71±4.58)、(29.42±5.01)c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眩晕项贴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肝火上炎型耳石症复位后残余眩晕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减轻眩晕障碍及前庭症状,同时还可有效改善其血流动力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眩晕项贴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肝火上炎型 耳石症 复位手法
下载PDF
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结合加速康复外科与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疗效比较
17
作者 洪瑞龙 丁军稳 +4 位作者 陈波 邵长青 刘磊 冯仕明 王涛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5期783-789,共7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arthroscopically-assisted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ARIF)结合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与开放复位内固定(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ORIF)治疗胫...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arthroscopically-assisted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ARIF)结合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与开放复位内固定(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ORIF)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徐州市中心医院骨科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7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ARIF组(结合ERAS,n=32)和ORIF组(未结合ERAS,n=38)。所有患者住院后均通过影像学检查评估骨折类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术后早期疼痛,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评估患者术后3个月膝关节功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双侧大腿周径差值。结果ARIF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ORIF组[(67.84±9.89)min vs(85.16±9.18)min,P<0.001],住院时间显著短于ORIF组[(7.13±1.41)d vs(8.74±1.84)d,P<0.001]。术后第3天,ARIF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ORIF组[(4.00±1.44)分vs(5.39±1.24)分,P<0.001]。术后3个月,ARIF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显著优于ORIF组,术后6个月髌骨上10 cm大腿周径差值显著小于ORIF组(P<0.001)。结论与ORIF相比,接受ARIF结合ERAS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患者术后恢复更快、住院时间更短、临床疗效更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 加速康复外科 开放复位内固定 微创手术
下载PDF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机器和手法复位疗效对比
18
作者 郑海峰 周琴双 +2 位作者 金兰兰 汪静波 宋晓晓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2期14-18,共5页
目的对比手法复位和机器复位在不同年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12月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听力中心的临床上确诊为BPPV的患者300例... 目的对比手法复位和机器复位在不同年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12月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听力中心的临床上确诊为BPPV的患者300例,按年龄分为青中年组170例(18~59岁)和老年组130例(≥60岁),每组再根据患者采取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疗系统(型号/规格:SRM-IV)进行机器复位;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法复位。比较各组复位有效率、复位次数、残余头晕症状发生率、持续时间等。结果青中年组中实验组复位后残余头晕症状发生率和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复位有效率、复位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中实验组的复位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复位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复位后残余头晕症状发生率和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复位可明显提高老年BPPV患者的复位有效率,明显缩短青中年患者复位治疗后残余头晕的持续时间,降低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年龄 手法复位 机器复位 残余症状
下载PDF
新型部分自复位耗能段的滞回性能与简化力学模型研究
19
作者 刘俊 王秋慧 +1 位作者 张波 胡淑军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9-209,共11页
提出一种用于偏心支撑结构中的部分自复位耗能段,主要包括自复位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MA)支撑和扩孔螺栓连接型耗能段,具有耗能能力和自复位能力强、构件损伤小、震后功能可恢复等特点。基于部分自复位耗能段的设计方法,... 提出一种用于偏心支撑结构中的部分自复位耗能段,主要包括自复位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MA)支撑和扩孔螺栓连接型耗能段,具有耗能能力和自复位能力强、构件损伤小、震后功能可恢复等特点。基于部分自复位耗能段的设计方法,合理设计其试验模型,由此得到变形模式和滞回曲线等。随后采用校正的有限元法对部分自复位耗能段力学性能进行研究,主要考虑SMA面积、高强螺栓预拉力和垫片滑移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滑移阶段自复位耗能段中耗能段处于滑移并保持相对静止状态;随后非滑移阶段耗能段开始承载、耗能和非弹性变形等,整个过程中自复位SMA支撑提供耗能和复位能力,以及减小构件残余变形。基于不同因素下的分析结果,提出滑移阶段和非滑移阶段下自复位耗能段简化的力学模型,为偏心支撑结构的抗震设计与分析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位耗能段 扩孔螺栓连接型耗能段 复位SMA支撑 滞回曲线 力学模型
下载PDF
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治疗股骨骨折患儿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20
作者 彭岗 唐仕忠 +1 位作者 杨锐 张强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3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治疗股骨骨折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贵州省人民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70例股骨骨折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治疗股骨骨折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贵州省人民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70例股骨骨折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手术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治疗股骨骨折患儿的临床效果确切,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股骨骨折 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