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比分析微创内固定技术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6
1
作者 范磊 宋良玉 沙广钊 《中国伤残医学》 2016年第16期41-42,共2页
目的:分析微创内固定技术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胫骨远端骨折患者2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微创内... 目的:分析微创内固定技术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胫骨远端骨折患者2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比较分析2组临床疗效与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为61.54%,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满意度100%,对照组为76.92%,观察组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能有效提高治疗满意度,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内固定技术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技术 胫骨远端骨折 临床效果
下载PDF
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在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韦文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55-58,共4页
探究四肢长管骨发生创伤性骨折后的治疗方案,重点分析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以因四肢长管骨异常并经影像学确诊创伤骨折的病例为对象,共计90例,最早2021年5月入院,最晚2022年5月入院,随机分为两组,将闭合复位交锁髓... 探究四肢长管骨发生创伤性骨折后的治疗方案,重点分析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以因四肢长管骨异常并经影像学确诊创伤骨折的病例为对象,共计90例,最早2021年5月入院,最晚2022年5月入院,随机分为两组,将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技术作为治疗方案的45例是对照组,将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作为治疗方案的45例是观察组。结果 观察组 VS 对照组,指标1是治疗有效率,时间是1项,大和小(P<0.05);指标2是疼痛评分,时间是5项,时间1是(P>0.05),时间2、3、4、5是低和高(P<0.05);指标3是功能评分,时间是4项,时间1是(P>0.05),时间2、3、4是高和低(P<0.05);指标5是并发症率,时间是1项,小和大(P<0.05)。结论 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确诊后,将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可获得理想疗效,改善患者的骨折疼痛及功能水平,还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技术 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 治疗效果 疼痛评
下载PDF
距下关节镜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SandersⅡ型、Ⅲ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亮洪 孙赞 杨小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8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外侧L形入路和跗骨窦入路与距下关节镜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SandersⅡ型、Ⅲ型骨折的效果。方法60例跟骨SandersⅡ型、Ⅲ型骨折患者,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对照A组、对照B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A组采用外侧L形入路治... 目的探讨外侧L形入路和跗骨窦入路与距下关节镜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SandersⅡ型、Ⅲ型骨折的效果。方法60例跟骨SandersⅡ型、Ⅲ型骨折患者,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对照A组、对照B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A组采用外侧L形入路治疗,对照B组采用跗骨窦入路治疗,观察组采用距下关节镜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内固定。比较三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愈合时间、术后1年AOFAS评分、足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A组、对照B组,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A组、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愈合时间(10.08±1.60)周短于对照组A组的(13.58±1.38)周、对照B组的(11.21±1.45)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1年AOF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足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0明显低于对照A组的40.00%(8/20)、对照B组的25.00%(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外侧L形入路和跗骨窦入路对比,距下关节镜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SandersⅡ型、Ⅲ型骨折患者术后足踝功能恢复更好,临床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下关节镜 跟骨骨折 螺钉内固定 闭合复位内固定技术
下载PDF
外固定技术在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4
作者 谷国俊 《中国民康医学》 2018年第1期30-31,33,共3页
目的:分析外固定技术在骨盆骨折中的应用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2例骨盆骨折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例。观察组采取外固定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进行治疗,并进行12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 目的:分析外固定技术在骨盆骨折中的应用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2例骨盆骨折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例。观察组采取外固定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进行治疗,并进行12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81.82%,高于对照组的63.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盆骨折在早期实施外固定技术能有效降低出血,缩短治疗时长,提高复苏几率,降低疼痛程度,减少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固定技术 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
下载PDF
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娄德全 《中国伤残医学》 2016年第24期27-29,共3页
目的:研究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体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本科收治的50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对象,在患者及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平均分成2个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人。2组实行不同的诊治办法,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以... 目的:研究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体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本科收治的50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对象,在患者及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平均分成2个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人。2组实行不同的诊治办法,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手术治疗后的不良反应。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运用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术和保守固定技术(如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治疗。结果:根据统计学方法测算,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大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且差异(P<0.05)有意义。但2组的不良反应率无明显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跟骨骨折手术方法的选择问题,一直颇有争议。本研究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不同方法进行诊治,根据结果差异分析,通过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治疗跟骨骨折的方法诊治后疗效良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容易让广大患者及其家属所接受,也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固定支架 有限内固定 生活质量 复位内固定技术
下载PDF
解剖型带锁髓内钉与万向锁定板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李铁军 孙玉花 +3 位作者 田爱平 何永海 牛亚峰 胡成江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22期2666-2667,共2页
胫骨远端软组织附着少,血运差,胫骨中下段血供主要依赖于骨髓腔滋养孔动脉,骨折后常导致骨髓腔滋养孔动脉断裂,胫骨中下段血供严重不足,暴力造成其周围软组织多损伤严重更加重了这一情况,致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而以往常规采用的切开... 胫骨远端软组织附着少,血运差,胫骨中下段血供主要依赖于骨髓腔滋养孔动脉,骨折后常导致骨髓腔滋养孔动脉断裂,胫骨中下段血供严重不足,暴力造成其周围软组织多损伤严重更加重了这一情况,致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而以往常规采用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因手术过多损伤软组织血运则会激化这一问题。近年来万向锁定板,髓内钉固定广泛应用于创伤骨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下段骨折 锁定板 带锁髓内钉 疗效分析 固定治疗 解剖型 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 软组织附着
下载PDF
异型钢板固定跟骨移位关节内骨折
7
作者 王瑞民 程言飞 王振亮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2年第8期578-579,共2页
跟骨骨折是常见的致残性损伤,约占足部骨折60%,跟骨关节内骨折占跟骨骨折的60~75%。致伤原因多为高处坠落伤,且多为男性青壮年,常合并脊柱损伤。跟骨关节内骨折由于致残率高,其治疗方法也存在争议。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以及临床疗效的改... 跟骨骨折是常见的致残性损伤,约占足部骨折60%,跟骨关节内骨折占跟骨骨折的60~75%。致伤原因多为高处坠落伤,且多为男性青壮年,常合并脊柱损伤。跟骨关节内骨折由于致残率高,其治疗方法也存在争议。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以及临床疗效的改善,人们对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已逐渐取得共识[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关节内骨折 钢板固定 骨移位 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 异型 跟骨骨折 治疗方法 致残性损伤
下载PDF
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效果比较分析
8
作者 刘永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2期175-178,共4页
探讨踝关节发生骨折的患者经闭合复位途径完成经皮条件下的空心螺钉内固定在获取的疗效上同依托传统途径施以切开条件下的复位内固定比较。方法 对80例踝关节发生骨折的病例抽取,以我院为研究地点,时段介于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内,结合... 探讨踝关节发生骨折的患者经闭合复位途径完成经皮条件下的空心螺钉内固定在获取的疗效上同依托传统途径施以切开条件下的复位内固定比较。方法 对80例踝关节发生骨折的病例抽取,以我院为研究地点,时段介于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内,结合随机原则做有效分组,对照组共涉实验者40例,施以传统条件下的切开复位内固定,观察组共涉实验者40例,依托闭合复位途径开展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比较效果。结果 观察组所涉患者手术评测值居更高水平(P<0.05)。观察组手术操作过程中出血量项目值、术后骨痂形成所用时间项目值、骨折愈合所用时间项目值居更低显示(P<0.05)。两组在术前,经检测创伤反应指标即IL-8水平、CRP水平、NE水平、Cor水平,未见差异性(P>0.05),术后3d,各指标检测值均有上升,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术前,经展开对膝关节功能指标、生活质量指标分值的评测,未见差异性(P>0.05),在手术完成6个月时点,分值均经评测升高,观察组呈更高显示(P<0.05)。经展开对观察组参与者钉断裂、钉松动等并发症率的观测,相对照组居更低水平(P<0.05)。结论 针对临床骨科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依托闭合复位途径开展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与传统切开条件下复位内固定施以对比,总有效率表现为更高的情况,手术指标观测结果更优,应激反应程度更轻,膝关节功能、生活质量恢复效果更为理想,且可规避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技术 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 效果
下载PDF
经皮微创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9
作者 刘永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2期40-43,共4页
探讨踝关节部位发生骨折病例由经皮途径完成微创闭合复位操作与由切开复位技术完成内固定所取得的效果。方法 对90例踝关节部位发生骨折的病例予以抽取,由我院精准对资料加以收集,研究时段分布在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区间内,随机做有效... 探讨踝关节部位发生骨折病例由经皮途径完成微创闭合复位操作与由切开复位技术完成内固定所取得的效果。方法 对90例踝关节部位发生骨折的病例予以抽取,由我院精准对资料加以收集,研究时段分布在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区间内,随机做有效分组,对照组共计45例依托切开途径完成复位内固定系统操作,观察组所涉45例依托经皮途径开展微创闭合复合操作,就所取得的疗效展开比较。结果 在针对总有效率项目展开观察时,观察组其值为93.33%,高于对照组数据77.78%(P<0.05)。经展开观察组临床指标即手术操作用时项目、操作期间出血量项目、住院天数项目、骨痂生成时间项目、骨折愈合时间项目展开观测,相较对照组均呈更少显示(P<0.05)。两组术前,经测定距骨倾斜角、间踝间隙,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在手术各项事宜结束后,各项目呈降低显示,观察组表现为更低的现象(P<0.05)。两组在手术各项事宜开展前,经对踝与后足功能做有效的评测,未见差异(P>0.05),实施后,分值呈升高征象,观察组表现为更高的水平(P<0.05)。观察组发生内固定松动等不良事件率表现为更低情况(P<0.05)。结论 踝关节部位出现骨折时,依托经皮途径完成微创闭合复位操作,与传统形式下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操作比较,可促总有效率表现为显著提升的情况,增强手术质量,改善距骨倾斜角、间踝间隙状况,促进踝与后足功能恢复,且可规避内固定松动等不良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 经皮微创闭合复位技术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基于椎动脉变异判别的Ⅲ代TARP钢板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个性化置钉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建华 夏虹 +4 位作者 尹庆水 吴增晖 艾福志 马向阳 章凯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05-410,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基于椎动脉变异判别的Ⅲ代TARP钢板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个性化置钉策略。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12月实施手术治疗的22例寰枢椎脱位患者,年龄22~58岁,平均41岁。男9例,女13例。其中外伤性寰枢椎脱位6例,游离齿状突合并... 目的:探讨应用基于椎动脉变异判别的Ⅲ代TARP钢板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个性化置钉策略。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12月实施手术治疗的22例寰枢椎脱位患者,年龄22~58岁,平均41岁。男9例,女13例。其中外伤性寰枢椎脱位6例,游离齿状突合并的寰枢椎脱位9例,合并颅底凹陷症的寰枢椎脱位7例。均实施经口咽入路松解、复位、内固定手术。术前对患者的寰枢椎实施层厚1mm的薄层CT扫描判定枢椎椎动脉孔类型(Ⅰ型,松散低拐;Ⅱ型,紧密高拐;Ⅲ型,紧密低拐;Ⅳ型,松散高拐),并行CT血管造影,判断优势椎动脉及其他血管变异情况。寰椎采用前路侧块螺钉,枢椎根据以下原则选择置钉方式:①优势椎动脉侧采用枢椎椎体螺钉技术,非优势侧采用逆向椎弓根螺钉技术;②Ⅱ型枢椎椎动脉孔采用枢椎椎体螺钉技术,其他型采用逆向椎弓根螺钉技术。测量术前、术后寰齿间隙(ADI)及垂直寰枢椎指数(CMA)判断寰枢椎复位情况,测量脑干脊髓角评价脊髓压迫改善情况。采用JOA评分判断患者脊髓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共置入枢椎逆向椎弓根螺钉28枚,枢椎椎体螺钉16枚。平均手术时间139±35min,平均出血量49±16ml。术后复查CT显示,28枚逆向枢椎椎弓根螺钉中有1枚外倾角偏大,部分进入椎动脉孔,但无临床症状;16枚枢椎椎体钉均位于椎体内。置钉总优良率97.7%。术后CT测量提示,ADI由术前7.9±4.4mm改善为2.1±1.7mm,CMA由术前129°±13°改善为158°±15°(P<0.05)。术后患者肢体麻木,肌肉无力等症状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术前JOA评分9.1±1.6分,术后3个月复查恢复至15.8±0.9分(P<0.05),末次随访时为15.9±0.7分。结论:在实施TARPⅢ手术,术前采用寰枢椎薄层CT扫描结合椎动脉CT造影的方法进行评估有助于精确判断椎动脉变异的类型,根据变异类型选择个性化的置钉方法有助于降低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变异 椎动脉CT造影 经口咽前路复位内固定技术 Ⅲ代TARP钢板 个性化置钉
下载PDF
外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与钢板治疗跟骨SandersⅡ型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潘明芒 薛锋 +5 位作者 唐果 吕波 王永健 喻都 鞠金勇 肖海军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743-1746,共4页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法对比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技术(EFLIF)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ORIF)治疗跟骨SandersⅡ型骨折的稳定性及应力分布。方法采用General Electrics16层螺旋CT对志愿者右足自踝关节以上15 cm扫描至足底,所得数据...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法对比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技术(EFLIF)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ORIF)治疗跟骨SandersⅡ型骨折的稳定性及应力分布。方法采用General Electrics16层螺旋CT对志愿者右足自踝关节以上15 cm扫描至足底,所得数据以DICOM格式输入Mimics 15.01软件,建立跟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Mimics、Patran、Solidworks软件模拟临床上常见的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并采用EFLIF及ORIF两种不同的固定方式并对比其生物力学稳定性。进一步利用Abaqus 6.10软件对模型纵向加载700 N的压应力及模拟下肢非负重状态下跟骨受到跟腱的最大拉应力160 N,记录骨折块之间位移,分析外固定支架、螺钉及钢板的应力分布。结果当垂直加载700 N载荷情况下,EFLIF与ORIF治疗跟骨SandersⅡ型骨折,模型相对位移最大值分别为1.462 mm和2.174 mm,骨折块之间相对位移最大值分别为0.014 48 mm和0.326 20 mm,两者骨折块之间相对位移最大值均小于1 mm。EFLIF模型应力主要集中在外固定钉与骨骼接触处,最大值为102.2 mPa,小于外固定支架的屈服强度;ORIF模型应力主要集中于骨折线处载距突螺钉上,最大值为2 491 mPa,大于螺钉的屈服强度。在跟腱方向160 N载荷情况下,EFLIF与ORIF治疗跟骨SandersⅡ型骨折时,骨折块之间相对位移最大值分别为0.333 5 mm和0.180 8 mm,两者骨折块之间相对位移最大值均小于1 mm。外支架应力主要集中于外固定钉杆连接处,主应力最大值为47.2 mPa;钢板应力主要集中在螺钉和钢板连接处,主应力最大为141.9 mPa,两者应力值均小于器械屈服强度。结论EFLIF与ORIF都能够为跟骨SandersⅡ型骨折提供足够的生物力学稳定性,采用EFLIF技术固定时骨折稳定性更佳,应力分布更为均匀,是更为合理的固定方式。ORIF模型存在应力集中现象,在700 N载荷下可能出现内固定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支架 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 跟骨骨折 有限元
原文传递
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并发症及其预防 被引量:11
12
作者 顾文奇 施忠民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5年第11期728-730,共3页
跟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跗骨骨折,也是治疗最具争议的足踝部创伤之一.对于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仍是治疗的金标准,但目前对于最佳的手术治疗及固定方法尚未达成共识,尤其是对于经典的"L"型外侧扩大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 跟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跗骨骨折,也是治疗最具争议的足踝部创伤之一.对于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仍是治疗的金标准,但目前对于最佳的手术治疗及固定方法尚未达成共识,尤其是对于经典的"L"型外侧扩大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由于其软组织并发症发病率较高,一旦出现感染及皮瓣坏死等软组织并发症,则会导致灾难性后果,严重影响最终治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关节内骨折 治疗并发症 骨折手术 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 软组织并发症 预防 跗骨骨折 跟骨骨折
原文传递
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占辉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3-123,共1页
2002年3月—6年10月,我们对36例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手法整复,再配合行掌桡侧入路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临床均获得满意疗效。 1.一般资料:本组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24~83岁,平均52岁。受伤原因:跌倒后手掌触... 2002年3月—6年10月,我们对36例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手法整复,再配合行掌桡侧入路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临床均获得满意疗效。 1.一般资料:本组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24~83岁,平均52岁。受伤原因:跌倒后手掌触地24例,交通伤12例。开放性损伤2例,余均为闭合性骨折。骨折类型按AO分类:A3型8例,B1型3例,B3型6例,C1型10例,C2型6例,C3型3例。合并糖尿病5例,心血管疾病11例;伴其他部位损伤2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 开放性损伤 治疗 闭合性骨折 合并糖尿病 心血管疾病 骨折患者
原文传递
经结膜与经皮进路修复眶底及眶下缘骨折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卫东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3年第12期1644-1645,共2页
关键词 眶骨折 眶底骨折 眶下缘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 手术治疗 经结膜进路 经皮进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