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3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机器学习的中国夏季降水延伸期预报及土壤湿度的可能贡献 被引量:1
1
作者 叶宇辰 陈海山 +1 位作者 朱司光 董寅硕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4-198,共15页
延伸期预报准确率较低的问题仍然是目前重要的科学难题,做好延伸期预报对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开展了中国夏季降水延伸期(5~30天)预报试验,并探讨了土壤湿度对降水延伸期预报的可能贡献。结果表明机器学习方法的... 延伸期预报准确率较低的问题仍然是目前重要的科学难题,做好延伸期预报对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开展了中国夏季降水延伸期(5~30天)预报试验,并探讨了土壤湿度对降水延伸期预报的可能贡献。结果表明机器学习方法的预报结果准确率要比传统线性模型方法有较大改善,且在诸多机器学习方法中,以Catboost, Lightgbm和Adaboost三个机器学习模型为最优。进一步分析发现长江流域表层土壤湿度异常导致的蒸发异常和感热异常,能够引起大气环流和垂直运动异常,最终对夏季降水产生影响。使用三个最优的机器学习方法的集合计算出模型中各个预报因子的贡献率,发现在长江流域的延伸期降水中,局地土壤湿度主要在5~10天占主导作用,而前期降水主要在10~15天占主导作用,长江流域20~30天的延伸期降水基本上受到大尺度环流控制。还评估了非局地土壤湿度在延伸期降水中的作用,发现中南半岛表层土壤湿度主要对15~30天的长江流域延伸期降水有重要贡献。将中南半岛表层土壤湿度加入到东北地区延伸期降水模型中,发现对该地区延伸期降水预报准确率并无提升作用,验证了机器学习模型的可用性。该研究为延伸期降水预测以及探究预报因子贡献率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延伸期预报 夏季降水 土壤湿度
下载PDF
1961—2020年长江下游地区夏季降水趋势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杜如意 宋雨佳 +2 位作者 赵传湖 黄菲 王国复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7-569,共13页
近几十年来长江下游地区夏季(6—8月)降水量呈现出显著上升的变化趋势,利用1961—2020年夏季台站降水资料,通过降水项分解法,定量分析了该降水趋势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长江下游地区夏季降水的上升趋势主要是由日降水量显著增加... 近几十年来长江下游地区夏季(6—8月)降水量呈现出显著上升的变化趋势,利用1961—2020年夏季台站降水资料,通过降水项分解法,定量分析了该降水趋势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长江下游地区夏季降水的上升趋势主要是由日降水量显著增加造成,而日降水量显著增加主要与整层水汽垂直梯度增大和垂直上升速度增强所导致的降水增加有关;2)长江下游地区对流层低层大气温度因地面升温的加热作用而显著上升,高层大气温度受亚太振荡相位正转负的影响而下降,使得高、低层大气的温差变大,低层大气比湿升高、高层大气比湿降低,导致整层水汽垂直梯度增加,为局地降水的增强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低层大气异常辐合加之显著增长的不稳定能量为垂直上升运动的增强和对流性降水的增加提供了有利的动力和热力条件,从而造成了长江下游地区夏季降水的显著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下游地区 夏季降水 降水项分解 比湿垂直梯度 垂直上升速度
下载PDF
ENSO对中国沿海夏季降水影响的区域特征研究
3
作者 王东 胡晓霞 +4 位作者 王慧 王爱梅 骆敬新 江羽西 全梦媛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7-1000,共14页
利用降水和海表温度格点数据以及中国沿海台站降水数据,分析中国沿海夏季降水对ENSO时空响应特点,并探讨中国沿海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原因。结果表明:1)中国沿海夏季降水受ENSO影响区域特征明显,以连云港和云澳为界可分为3个区域。渤黄... 利用降水和海表温度格点数据以及中国沿海台站降水数据,分析中国沿海夏季降水对ENSO时空响应特点,并探讨中国沿海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原因。结果表明:1)中国沿海夏季降水受ENSO影响区域特征明显,以连云港和云澳为界可分为3个区域。渤黄海沿海夏季降水与Niño3.4指数呈负相关,东海沿海呈正相关,南海沿海相关关系不显著。2)年代际尺度上,中国沿海夏季降水与Niño3.4指数关系不稳定。渤黄海沿海夏季降水与Niño3.4指数负相关在1980年之前和2010年之后较为显著,东海沿海的正相关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变得不显著,南海沿海的相关关系不显著。3)年代际尺度上,渤黄海沿海夏季年代际降水与同期Niño3.4指数、前一年冬季AO指数和当年春季AAO指数呈显著负相关,而东海沿海都呈显著正相关,南海沿海夏季年代际降水与当年春季北极海冰指数呈明显负相关。对于Niño3.4指数,中东太平洋偏高的海表温度能在500hPa位势高度场激发出负太平洋-日本型遥相关波列,使得渤黄海沿海夏季年代际降水减少和东海沿海增多;当前一年冬季AO和当年春季AAO为正相位时,850 hPa风场在贝加尔湖南部的异常反气旋引导中高纬地区气流南下,引起东亚夏季风减弱,造成渤黄海沿海夏季年代际降水减少;另外,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且位置偏西引起上升运动增强,导致东海沿海夏季年代际降水增多;春季北极海冰年代际变化能在850hPa风场和500hPa位势高度场上,激发出导致南海沿海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相反的大气环流形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降水 ENSO 海表温度 大气环流 中国沿海
下载PDF
基于印度洋海温信号的我国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组合降尺度预测方法研究
4
作者 朱晓炜 李清泉 +4 位作者 孙银川 王璠 王岱 高睿娜 刘颖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7-369,共13页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第二代气候模式预测业务系统(BCC-CPSv2)预测产品,引入印度洋海温信号,采用组合降尺度方法建立了西北地区东部汛期降水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对1991—2017年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的回报技巧较BCC-CPSv2预测技巧显著提高...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第二代气候模式预测业务系统(BCC-CPSv2)预测产品,引入印度洋海温信号,采用组合降尺度方法建立了西北地区东部汛期降水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对1991—2017年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的回报技巧较BCC-CPSv2预测技巧显著提高,空间相关系数由0.42提高到0.75,均方根误差明显减小,最多下降达80%。预测模型对降水空间分布型的预测能力较好,很好地回报了典型年份(1987年和2010年)夏季的降水距平百分率分布。通过抓住气象变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组合降尺度方法可以修正动力模式产品的预测误差,为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预测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海温 西北地区东部 夏季降水 组合降尺度 预测模型
下载PDF
2021年山东夏季降水异常特征及成因分析
5
作者 商林 孟祥新 汤子东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4年第2期61-67,共7页
基于NCEP再分析资料和山东省122个国家地面观测站数据,对2021年山东夏季降水异常特征及成因进行研究。2021年夏季山东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多25.3%,降雨过程较多,其中,6月降水偏多主要是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北抬造成;7... 基于NCEP再分析资料和山东省122个国家地面观测站数据,对2021年山东夏季降水异常特征及成因进行研究。2021年夏季山东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多25.3%,降雨过程较多,其中,6月降水偏多主要是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北抬造成;7月中旬降水偏多主要是由于副高强度偏强,副高边缘暖湿气流为山东降水提供了充足水汽,下旬降水偏多是由于台风“烟花”带来强降水;8月降水偏多主要是下旬副高强度偏强,水汽输送充沛造成。此外,2021年夏季山东降水空间分布不均匀,呈西多东少的空间分布。进一步分析近3次拉尼娜事件发现,夏季副高强度偏强是造成近3个拉尼娜衰减年夏季山东降水空间分布异常的主要原因。夏季副高强度是拉尼娜次年山东夏季降水的重要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夏季降水 拉尼娜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位势高度场 风场
下载PDF
中高纬瞬变涡旋活动对我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影响
6
作者 王佳怡 房佳蓓 胡海波 《气象科学》 2024年第2期222-234,共13页
基于1981—2020年日本气象厅(Japanese Meteorological Agency,JMA)再分析资料JRA-55(Japanese 55-year Reanalysis)以及美国国家气候中心(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CPC)卫星降水资料,分析了瞬变涡旋活动特征及其对我国东部夏季降水... 基于1981—2020年日本气象厅(Japanese Meteorological Agency,JMA)再分析资料JRA-55(Japanese 55-year Reanalysis)以及美国国家气候中心(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CPC)卫星降水资料,分析了瞬变涡旋活动特征及其对我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的影响,并对其可能机制展开讨论。研究表明,蒙古国至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既是瞬变涡旋活动的活跃区域,也是其输送的大值区域,其中瞬变涡旋对热量和水汽的经向输送占主导地位,是中高纬热量和水汽的重要来源。根据瞬变涡旋经向热量和水汽输送变率的强度确定了瞬变热量和水汽输送的关键区域,分别为(45°~60°N,100°~130°E)和(35°~50°N,100°~120°E),并定义了瞬变热量和水汽指数,其与我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的回归结果表明,瞬变涡旋活动对我国东部夏季降水存在显著影响。中高纬天气尺度瞬变涡旋对热量、水汽和动量的输送异常,通过波流相互作用过程,对平均流形成了反馈,导致季节平均环流、水汽分布和水汽输送的异常,从而在热力、动力和水汽条件的共同作用下引起降水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纬瞬变涡旋 经向热量输送 经向水汽输送 我国夏季降水异常
下载PDF
热带印-太海温与海河流域夏季降水的联合模态及降水预测应用
7
作者 郝钰茜 郝立生 +1 位作者 何丽烨 程善俊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69-2084,共16页
利用1961—2020年中国站点观测降水资料和英国Hadley中心海表面温度资料,针对海河流域夏季降水预测困难的问题,通过多变量经验正交分解(MVEOF)方法的正、反向应用,分析了热带印度洋-太平洋前期海温变化与海河流域夏季降水异常年际变化... 利用1961—2020年中国站点观测降水资料和英国Hadley中心海表面温度资料,针对海河流域夏季降水预测困难的问题,通过多变量经验正交分解(MVEOF)方法的正、反向应用,分析了热带印度洋-太平洋前期海温变化与海河流域夏季降水异常年际变化的联合模态特征,据此建立了海河流域夏季降水的客观统计预测模型并检验预测效果.结果表明:(1)前期ENSO事件和热带印度洋(TIO)海温季节演变与海河流域夏季降水异常分布型关系密切.若前冬El Niño事件达到鼎盛,春季开始衰减,并引起TIO海盆尺度滞后增暖,则当年夏季海河流域降水一致性偏多,偏多中心在流域北部;若前秋El Niño向La Niña事件转变,随后TIO暖海温转冷,则夏季海河流域降水易出现西部偏多、东部偏少型分布;此外,如果前期出现太平洋经向模态(冷舌模态)的海温异常分布时,夏季流域降水异常为西北多、东南少(南多北少).(2)根据联合模态统计关系建立的预测模型,对2013—2020年海河流域夏季降水有较好的预测能力.与实况相比,模型对全域降水异常预测的时间相关系数为0.86、趋势预测准确率为87.50%,对站点的趋势预测准确率为51.35%~70.27%,对旱涝程度预测的平均偏差仅为45.92%,但对降水异常空间分布的预测技巧整体较低.本文阐明了前期热带印-太海温与海河流域夏季降水异常的统计关系,并建立了海河流域夏季降水的客观统计预测模型,为我国华北地区短期气候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河流域 夏季降水 客观预测方法 热带印-太海温异常
下载PDF
影响中国夏季降水的前冬北半球中高纬大气环流年际变异主模态
8
作者 王雅媛 杨修群 +1 位作者 罗悦 赵萌初 《气象科学》 2024年第1期25-34,共10页
本文利用观测和再分析资料,通过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分析,发现北极涛动(Arctic Oscillation,AO)是显著影响中国夏季降水年际异常的前冬中高纬大气环流变异的主模态。AO在冬季发展成熟,在春季衰亡,在夏季发生... 本文利用观测和再分析资料,通过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分析,发现北极涛动(Arctic Oscillation,AO)是显著影响中国夏季降水年际异常的前冬中高纬大气环流变异的主模态。AO在冬季发展成熟,在春季衰亡,在夏季发生位相反转。AO会导致华北、东北、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夏季降水异常呈现三极型分布。伴随正位相的AO,在黄海至日本海上空的异常低压伴随的东北风异常引起华北和东北水汽通量异常辐散及降水减少,而西北太平洋的异常高压不仅增强其北侧的西南风水汽输送,和北部异常低压共同作用导致长江中下游水汽通量异常辐合及降水增加,而且使得华南水汽通量异常辐散,降水减少。因此,本文发现的前冬AO模态与我国夏季三极型异常降水分布的关系可为我国夏季旱涝预测提供一个重要的中高纬前期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流 北极涛动 中国夏季降水 水汽异常 年际变率
下载PDF
西南地区夏季降水变化与南亚高压的关系
9
作者 赖国欣 毛文书 +1 位作者 董自正 王洁 《自然科学》 2024年第1期34-47,共14页
为进一步研究西南地区夏季降水变化与南亚高压的关系,利用1961~2022年6~8月西南地区76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气象观测降水量资料、同期NCEP/NCAR的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包括高度场、风场、地面气压场、相对湿度场、比湿场),网格距2.5˚ × ... 为进一步研究西南地区夏季降水变化与南亚高压的关系,利用1961~2022年6~8月西南地区76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气象观测降水量资料、同期NCEP/NCAR的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包括高度场、风场、地面气压场、相对湿度场、比湿场),网格距2.5˚ × 2.5˚,通过合成分析、EOF分解、SVD奇异值分解、南亚高压特征量等方法,详细探讨了西南地区夏季降水变化特征与南亚高压的关系其主要结论如下:(1) 西南地区1961~2022年夏季降水呈负趋势,每10年夏季平均降水量减少4.377 mm,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匀,大致为自西北向东南呈增加趋势。(2) 根据EOF分析,前三个模态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了51.6%,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类型。第一模态表明西南地区整个地区全年都呈现出多雨(少雨)的趋势。第二模态呈现出正距平区和负距平区交错分布的情况。第三模态呈现出夏季降水从北向南呈“正–负–正”分布类型的情况。(3) 1961~2022年南亚高压特征量不仅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而且也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除脊线位置外。从1961~2022年,南亚高压的强度在逐渐增强,面积在逐渐增大,东脊点位置逐渐偏西,西脊点位置逐渐偏东,脊线位置逐渐偏南。(4) 从1961~2022年夏季南亚高压各特征参数与西南地区同期降水的点相关分布中可以看出,南亚高压脊线位置、面积指数、强度指数与西南地区同期降水关系最密切。从西南地区夏季降水与同期南亚高压的SVD分解表明:第一模态空间分布型反映了南亚高压偏弱(强)年与西南地区偏旱(涝)年对应关系一般。第二模态空间分布型反映了南亚高压偏弱(强)年与西南地区偏旱(涝)年对应关系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高压 西南地区夏季降水 南亚高压特征量 EOF分解 SVD分解
下载PDF
秦岭山地夏季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气候归因 被引量:1
10
作者 孟清 彭晓邦 张善红 《商洛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8,74,共9页
探究秦岭山地夏季降水及其大气归因,是为了研究区域环境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根据1959—2022年陕西省秦岭山地32个气象站点数据和15个大气环流指数,运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和小波变换分析法(CWT),研究了秦岭山地64年来夏季降水的时间... 探究秦岭山地夏季降水及其大气归因,是为了研究区域环境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根据1959—2022年陕西省秦岭山地32个气象站点数据和15个大气环流指数,运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和小波变换分析法(CWT),研究了秦岭山地64年来夏季降水的时间变化特征和空间演变规律及其与大尺度环流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1959—2022年秦岭山地夏季降水呈现不显著的上升趋势,一元线性回归法的变化速率为10.81 mm/10 a。其中,秦岭山地南坡的商南站降水量变化率最大,为19.3 mm/10 a。秦岭山地夏季平均降水量为344.34 mm。位于秦岭山地南坡的紫阳县降水量最大,约为469.35 mm。位于秦岭山地北坡的华阴县降水量最少,约为216.51 mm。秦岭山地南坡夏季降水明显多于北坡,降水量约为107.68 mm。南坡夏季平均降水量约为377.99 mm,北坡夏季平均降水量约为270.31 mm,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秦岭山地64年来的夏季降水量与SOI、SAODI、SWACI均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与EASMI、SCSMI、SASMI均存在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降水 大气环流 秦岭山地
下载PDF
西南地区夏季降水变化与青藏高原大气热源的关系
11
作者 宋文涛 毛文书 +2 位作者 王洁 董自正 彭育云 《自然科学》 2024年第2期371-384,共14页
为进一步研究青藏高原大气热源对西南地区夏季降水的影响,用NCEP/NCAR1961~2022年的月平均再分析资料,网格距2.5˚ × 2.5˚、采用点相关分析、SVD分解、合成分析法及热源计算倒算法对西南地区62年夏季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青藏... 为进一步研究青藏高原大气热源对西南地区夏季降水的影响,用NCEP/NCAR1961~2022年的月平均再分析资料,网格距2.5˚ × 2.5˚、采用点相关分析、SVD分解、合成分析法及热源计算倒算法对西南地区62年夏季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青藏高原大气热源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1) 62年来,整个西南地区的夏季降水有减小的趋势,且西南地区的夏季降水存在三个高值区,高值区分别位于云南的南部地区、四川东部地区和贵州东南部地区,并且在降水高值区附近降水量的梯度也更大。降水量自东向西,自南向北逐渐减少,可以明显看出海拔较高的地区降水量较少。这与西南季风、复杂的地形地貌以及影响西南地区的环流系统等因素有关。2) 在青藏高原在1961~2022年均为大气热源,可以看出大气热源在1961年开始时较弱,随着时间逐渐增强,在70年代中期和80年代末期分别达到强度的最大值,之后大气热源逐渐减弱呈下降趋势,在2020年达到最低值。总体来看,从1961到2022年,青藏高原的大气热源强度呈现由强到弱的变化趋势,且存在一定的年际变化特征。3) 青藏高原地区(26˚00'~39˚47'N,73˚19'~104˚47'E),除东北部的少部分地区为较强冷源外和北部地区为较弱冷源之外,其余大部分地区全年平均均为大气热源,中部地区为较强的大气热源。4) 在青藏高原范围内,与西南地区夏季降水存在显著正相关的地区是高原东部地区的大气热源和高原西部地区大气热源,与西南地区夏季降水存在显著负相关的地区是高原北部地区。总体来说西南地区夏季降水与青藏高原大气热源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且西南地区夏季降水与青藏高原大气热源具有较高的年际线性相关性。5) 青藏高原大气热源的异常增加会影响西南地区夏季降水的不均变化,部分地区夏季降水量异常增多且存在大值区,部分地区夏季降水量异常减少且存在大值区;而青藏高原大气热源的异常减小时,西南地区夏季降水的增加较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夏季降水 青藏高原大气热源 相关分析 SVD分解 倒算法
下载PDF
两类厄尔尼诺事件对次年山东夏季降水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张晏铭 郑小童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22,共11页
厄尔尼诺(El Nino)事件可根据海温极大值中心分为东部型El Nino和中部型El Nino。本研究通过观测资料研究了1979-2020年两类El Nino事件对次年山东夏季(6-8月)季节平均和月平均降水异常的影响。结果显示,中部型El Nino次年夏季西北太平... 厄尔尼诺(El Nino)事件可根据海温极大值中心分为东部型El Nino和中部型El Nino。本研究通过观测资料研究了1979-2020年两类El Nino事件对次年山东夏季(6-8月)季节平均和月平均降水异常的影响。结果显示,中部型El Nino次年夏季西北太平洋反气旋较气候态偏北,进而增强东亚夏季风,使得山东夏季平均降水偏多。伴随着反气旋在季节内的北移,降水正异常在晚夏(8月)最为显著,而东部型El Nino次年夏季反气旋较气候态偏南偏弱。同期日本列岛地区由于东亚-太平洋遥相关负位相的出现产生异常气旋,山东地区受气旋西侧干冷北风控制,夏季降水偏少。由于气旋强度在季节内逐渐降低,所以山东干旱在初夏(6月)最显著。这些结果可以为未来山东夏季降水季节预测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部型El Nino 东部型El Nino 西北太平洋反气旋 东亚-太平洋遥相关 山东夏季降水
下载PDF
CMIP6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的模拟能力评估
13
作者 郑帅 孙博 +1 位作者 李万玲 薛茹帆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48-1461,共14页
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具有显著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其年代际变化会对中国东部旱涝情况以及人民生产生活造成重大影响,因此了解及预测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尤为重要。第六次国际间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 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具有显著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其年代际变化会对中国东部旱涝情况以及人民生产生活造成重大影响,因此了解及预测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尤为重要。第六次国际间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6,CMIP6)能够再现出不同尺度的气候要素,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气候要素的变化特征及预测气候要素在未来的变化。那么CMIP6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的模拟能力是怎样的?模拟结果较好或较差的原因是什么?面向上述问题,本文运用CN05.1降水观测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NOAA海温资料以及30家CMIP6模式历史试验数据评估了CMIP6对1961-2014年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的模拟能力。1961-2014年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发生了两次年代际变化,分别发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90年代初,21世纪后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亚高压、热带海温等气候要素年代际变率的减弱,年代际变化特征并不明显。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的物理机制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亚高压、热带海温的协同作用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在发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及90年代初的年代际变化中,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南亚高压同时加强或减弱,且热带太平洋多个海域的海表温度在上述两次年代际变化前后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上述变化引起了长江以南地区(18°N-30°N,105°E-122°E)850 hPa及200 hPa风场及散度场的变化,从而导致长江以南地区水汽输送、经向环流以及大气低层稳定度的变化,进而导致长江以南地区降水的年代际变化。选用的30家CMIP6模式虽然能较好地模拟出1961-2014年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气候态,但仅有5家CMIP6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发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及90年代初的两次年代际变化,取得了0.7及以上的泰勒评分,其余模式对降水年代际变化的模拟能力较弱。此外,优选模式集合平均对发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及90年代初的两次年代际变化的模拟结果显著优于模式单独模拟结果,这是因为优选模式集合平均能够较好地模拟出上述两次降水年代际变化前后西太副高、南亚高压的同时增强或减弱以及部分热带太平洋海区的海温变化,进而较好地模拟出了我国东部经向环流的变化,最终能够较好地模拟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夏季降水的空间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IP6 中国东部夏季降水 年代际变化
下载PDF
多元夏季风协同作用对青藏高原夏季降水的影响
14
作者 黄晓 范广洲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4年第2期9-18,共10页
选取1979—2020年全球降水气候中心(GPCC)的降水资料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ERA-5再分析资料,通过对比分析东亚夏季风(EASM)、南亚夏季风(SASM)和高原夏季风(PSM)强度指数与青藏高原(下称“高原”)夏季降水的相关关系,将夏季... 选取1979—2020年全球降水气候中心(GPCC)的降水资料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ERA-5再分析资料,通过对比分析东亚夏季风(EASM)、南亚夏季风(SASM)和高原夏季风(PSM)强度指数与青藏高原(下称“高原”)夏季降水的相关关系,将夏季风系统强度的协同配置分为8种,利用合成分析探究了多元夏季风协同作用对高原夏季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东亚夏季风指数与高原夏季降水呈负相关,南亚夏季风和高原夏季风指数均与高原夏季降水呈正相关。夏季,高原东部降水与东亚夏季风联系较为密切,高原中、西部降水与南亚夏季风联系更为紧密,高原整体降水与高原夏季风有着很好的相关关系。在多元季风协同作用中,高原夏季风的强弱是高原地区夏季降水多寡的主要影响因素,高原夏季风和南亚夏季风的协同作用对高原夏季降水异常的作用更为显著。强EASM-强SASM-强PSM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东偏强,南亚高压偏东偏强,来自西太平洋的偏东南水汽输送偏强,印度半岛气旋式环流配合高原南侧反气旋式环流,引导孟加拉湾水汽向高原西南部输送,高原近地层气流辐合上升运动增强,高原东北部及西南缘降水偏多;强EASM-强SASM-弱PSM年的环流形势相反,高原中东部降水偏少。弱EASM-弱SASM-弱PSM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西偏弱,南亚高压偏弱,孟加拉湾反气旋式环流将暖湿气流输送至高原东侧,高原西南侧为偏西北气流,高原近地层为辐散下沉气流,高原南部降水偏少;弱EASM-弱SASM-强PSM年的环流形势相反,高原中东部降水偏多,西部降水偏少。强EASM-弱SASM-强PSM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东偏弱,南亚高压偏西偏弱,四川盆地异常反气旋引导西太平洋水汽输送至高原东部,孟加拉湾气旋式环流阻碍了高原西南部的水汽输送,高原南部有较弱的辐合上升气流,局地降水偏多;弱EASM-强SASM-弱PSM年的环流形势相反,高原西部和东北部降水偏多,东南部降水偏少。强EASM-弱SASM-弱PSM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东偏弱,南亚高压偏西偏强,河套地区和阿拉伯海反气旋式环流阻碍了来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水汽输送,高原南侧近地层辐合较弱且为下沉运动所控制,高原南部降水偏少;弱EASM-强SASM-强PSM年的环流形势相反,高原东南部降水异常偏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夏季 南亚夏季 高原夏季 高原夏季降水 协同作用
下载PDF
空间分辨率对中国夏季降水时空演变特征的影响
15
作者 谢子璜 胡轶佳 +1 位作者 朱益民 哈瑶 《气象科学》 2024年第2期280-291,共12页
本文使用1979—2021年国家气候中心160站(R_(160))和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2314站(R_(2314))逐月降水观测资料,利用EOF(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分解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两类资料夏季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海气因素之间物理联... 本文使用1979—2021年国家气候中心160站(R_(160))和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2314站(R_(2314))逐月降水观测资料,利用EOF(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分解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两类资料夏季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海气因素之间物理联系的表征水平差异,并分析了差异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R_(160)在我国西北、青藏高原等地区站点极为稀疏,导致其各EOF模态对上述地区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描述失真,中东部地区偏低的空间分辨率会使局地强降水的变化特征信号损失,造成降水的年际变率降低。而R_(2314)主模态能够更为真实地反映我国降水的时空演变特征,特别是在极端降水频发的江淮地区以及降水受局地地形影响较大的山区,其EOF主模态的空间分布和时间系数演变与ENSO(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青藏高原雪盖等气候强迫信号之间的相关性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辨率 经验正交函数分解 中国夏季降水 站点资料
下载PDF
北太平洋维多利亚模态对淮河流域夏季降水的影响
16
作者 聂思源 丁瑞强 陈权亮 《气象科学》 2024年第3期411-419,共9页
北太平洋维多利亚模态(Victoria Mode,VM)是北太平洋重要的气候模态,对全球降水和气候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使用CN05.1格点化观测数据集资料,研究了春季(2—4月)VM模态与我国淮河流域夏季(6—8月)降水的关系,揭示了其内在的可能机制,并在... 北太平洋维多利亚模态(Victoria Mode,VM)是北太平洋重要的气候模态,对全球降水和气候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使用CN05.1格点化观测数据集资料,研究了春季(2—4月)VM模态与我国淮河流域夏季(6—8月)降水的关系,揭示了其内在的可能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淮河流域夏季降水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春季VM模态与淮河流域夏季降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该相关受ENSO影响有限;春季VM模态可以通过海气相互作用在夏季增强赤道西太平洋上空的异常西风,导致影响淮河流域的气旋性环流异常。气旋性环流异常有利于淮河流域上空丰富的水汽供应和异常上升运动。因此,淮河流域夏季降水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多利亚模态(VM) 淮河流域 夏季降水
下载PDF
CMIP6多模式对欧亚大陆夏季降水的模拟能力评估
17
作者 姜文 《自然科学》 2024年第5期850-862,共13页
基于全球气候降水中心(GPCC)和参与第六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的六个模式的月平均降水数据,采用模式评估的相关方法:偏差、标准差、相关系数等,评估了六个模式对欧亚大陆1979~2014年夏季降水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EC-Earth3模式和IPS... 基于全球气候降水中心(GPCC)和参与第六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的六个模式的月平均降水数据,采用模式评估的相关方法:偏差、标准差、相关系数等,评估了六个模式对欧亚大陆1979~2014年夏季降水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EC-Earth3模式和IPSL-CM6A-LR模式的模拟能力较好,FGOALS-g3的模拟效果较差。各模式都能较好地模拟出欧亚大陆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除西亚和中亚地区偏差较小外,其他地区都存在一定的高估或低估。各模式夏季区域平均差值不大,其区域平均降水主要以年际变化为主,模式可以模拟出降水大致的年际变化特征,但各模式均整体低估了欧亚大陆夏季降水的强度。印度、青藏高原南麓、东南亚地区和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是降水变率大值区,各模式均有一定的高估和低估,其他地区各模式模拟的降水变率与GPCC数据的比较一致。各模式在亚洲季风区均方根误差均偏大,中亚和西亚普遍很小。各模式和GPCC数据的相关性整体都较差,只有部分地区相关性为正且通过显著性检验。Based on the monthly mean precipitation data from the Global Precipitation Center for Climate (GPCC) and six models that participated in the Sixth 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gram (CMIP6),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ix models in simulating 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over Eurasia from 1979 to 2014 is evaluated using the relevant methods of model evaluation: bias, standard deviation, an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C-Earth3 and IPSL-CM6A-LR show a better performance, and the FGOALS-g3 shows a worse performance. All models can simulat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over Eurasia better, with some overestimation or underestimation except for West and Central Asia, where the deviation is small. The regional average summer difference of each model is not large, and its regional average precipitation is mainly dominated by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and the model can simulate the approximat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but each model underestimates the intensity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over Eurasia as a whole. India, the southern foothills of the Tibetan Plateau, the Southeast Asian region, and the southeast coastal region of China are areas with large values of precipitation variability, and each model has some overestimation and underestimation, while the precipitation variability simulated by each model in the other regions is more consistent with the GPCC. The root-mean-square errors of the models are large in the Asian monsoon region and generally small in Central and West Asia.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models and the GPCC are generally poor, with only some regions having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IP6 欧亚大陆 夏季降水 模式评估
下载PDF
近30年青藏高原东部夏季降水异常特征及成因
18
作者 索朗扎西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24年第2期288-299,共12页
文章利用青藏高原东部地区近30年的逐日夏季平均降水量及NCEP/NCAR逐月平均再分析风场、位势高度场资料,对青藏高原东部近30年夏季平均降水量的气候态、方差和趋势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EOF分析了青藏高原东部夏季降水异常的3种主要... 文章利用青藏高原东部地区近30年的逐日夏季平均降水量及NCEP/NCAR逐月平均再分析风场、位势高度场资料,对青藏高原东部近30年夏季平均降水量的气候态、方差和趋势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EOF分析了青藏高原东部夏季降水异常的3种主要分布类型,又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与3种典型模态匹配的风场异常特征,以明确青藏高原东部夏季降水异常的环流特征。结果表明:1) 近30年青藏高原东部的夏季降水量存在一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分布特征,而且在东南部降水比较偏多,降水大值区年际变化也大,降水趋势变化不明显。2) 夏季降水异常空间分布为3种类型,即南北反相型、中间多南部少型以及东西反相型。3) 当青藏高原东部夏季降水南多北少时,印度季风槽偏弱,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偏南,高原东部的南侧为气旋性距平环流,南亚高压偏南,西风急流减弱;当青藏高原东部降水呈中间多南部少型时,印度季风增强,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偏北偏西,南亚高压位置偏北偏东,且青藏高原东北侧西风急流增强;当青藏高原东部降水呈东西反相型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西,而高原东部地区西侧以偏西风距平为主,同时高层南亚高压位置偏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部 夏季降水 时空分布特征 回归分析
下载PDF
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夏季降水关键区季内演变规律建模分析
19
作者 肖航 刘守东 李洋 《微型电脑应用》 2024年第9期86-89,共4页
为了监测并预测区域水文情况,提前预防自然灾害,建模分析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夏季降水关键区季内演变规律。从降雨极值GP模型和降雨时间序列演变模型2个角度分析夏季降水关键区季内演变规律。引入降雨极值变化指标分析降雨超定量变化特征,... 为了监测并预测区域水文情况,提前预防自然灾害,建模分析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夏季降水关键区季内演变规律。从降雨极值GP模型和降雨时间序列演变模型2个角度分析夏季降水关键区季内演变规律。引入降雨极值变化指标分析降雨超定量变化特征,构建月降雨量序列模型,获得标度指数,描述降雨时间序列长期变化行为,分析降雨序列内在规律。结果表明,关键区气象站1~3受到季风及地理条件影响,近10年夏季降雨规律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气象站4~12未受地理环境影响,保持先降低后升高的统一降雨趋势,研究区域的降雨规律具有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夏季降水 季内演变 规律建模分析
下载PDF
太平洋SSTA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影响II——数值模拟 被引量:14
20
作者 余贞寿 孙照渤 曾刚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78-487,共10页
基于观测分析的结果,采用NCAR CCM3模式,设计4组7个数值试验,研究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影响及其可能的物理过程。结果表明:数值模拟与观测分析所得的结果一致,前期冬季西北太平洋黑潮海区海温异常,引起亚洲中高纬和东... 基于观测分析的结果,采用NCAR CCM3模式,设计4组7个数值试验,研究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影响及其可能的物理过程。结果表明:数值模拟与观测分析所得的结果一致,前期冬季西北太平洋黑潮海区海温异常,引起亚洲中高纬和东亚东部地区大气环流异常,导致长江流域夏季降水异常;前期春季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同期夏季北太平洋中纬中太平洋海区海温异常,激发夏季EUP遥相关型,影响东部夏季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 SSTA 中国东部 夏季降水 数值模拟 夏季降水异常 西北太平洋 副热带高压异常 海表温度异常 海温异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