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7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晚清外务的形成--外务部的成立过程 被引量:6
1
作者 川岛真 薛轶群(译)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7-97,共11页
总理衙门与外务部在中国的近代外交中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总理衙门既是与欧美各国驻华公使馆交涉的窗口,也是主要负责洋务的军机处临时性附属机构。但1901年成立的外务部,被赋予了"六部之上"的地位。先行研究中强调外务... 总理衙门与外务部在中国的近代外交中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总理衙门既是与欧美各国驻华公使馆交涉的窗口,也是主要负责洋务的军机处临时性附属机构。但1901年成立的外务部,被赋予了"六部之上"的地位。先行研究中强调外务部的设立是出于辛丑条约交涉过程中列强的压力,而对其设立过程语焉不详。文章利用此前未被利用的各国史料,揭示了外务部的形成并非只是外国的要求,同时也包含了清朝自身的主张,并指出外务部形成过程中仅仅着重于中央组织的职能,遗留下驻外公使、领事及地方交涉制度等未充分讨论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务部 辛丑条约 六部之上 李鸿章 庆亲王
下载PDF
清末外务部历史地位初探 被引量:8
2
作者 杜继东 《兰州学刊》 CSSCI 1990年第6期72-77,共6页
清末外务部上承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下启中国外交部,是中国近代外交体制演进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鉴于此,本文拟对其历史地位作一初步探索。 1、主持重要交涉活动,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央外交机关。 总理衙门时期,地方大吏拥有相当一部分外... 清末外务部上承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下启中国外交部,是中国近代外交体制演进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鉴于此,本文拟对其历史地位作一初步探索。 1、主持重要交涉活动,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央外交机关。 总理衙门时期,地方大吏拥有相当一部分外交权力。尤其是北洋大臣,常在重要交涉活动中唱主角,使得作为中央外交机构的总理衙门名实不符。 外务部机构一建立,“班列六部之前”,在清朝中央政府中就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和权威。它成立后即把其职权范围内的事务抓在手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务部 总理衙门 外交机构 北洋大臣 近代外交 对外交涉 出使大臣 外交体制 同文馆 拉萨条约
下载PDF
从总理衙门到外务部——兼论晚清外交近代化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步先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3期71-75,共5页
从总理衙门到外务部,虽是清政府在列强威逼之下的无奈之举,但它却有力地推动了晚清外交的近代化。一方面外交机构从无到有,从权力分散到集中统一,这种艰难的发展过程反映了清朝统治者在民族矛盾加深的情况下对外交认识的深化。另一... 从总理衙门到外务部,虽是清政府在列强威逼之下的无奈之举,但它却有力地推动了晚清外交的近代化。一方面外交机构从无到有,从权力分散到集中统一,这种艰难的发展过程反映了清朝统治者在民族矛盾加深的情况下对外交认识的深化。另一方面从尝试出洋考察到正式派遣使臣,使领制度得以确立,从而增强了清政府独立办外交的能力和信心。同时从选派幼童留学到储才馆的成立,为近代化的外交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理衙门 外务部 外交近代化
下载PDF
清末新政中外务部的设立及影响
4
作者 石胜昌 黄秋艳 《安顺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99-102,共4页
在清末新政中,外务部的设立首开新政之先河,它取代总理衙门成为清末主管外交的行政机构,进一步满足了帝国主义掌控中国、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的需要;但更重要的是它架起了一座中国传统外交向现代外交过渡的桥梁。本文拟从清末... 在清末新政中,外务部的设立首开新政之先河,它取代总理衙门成为清末主管外交的行政机构,进一步满足了帝国主义掌控中国、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的需要;但更重要的是它架起了一座中国传统外交向现代外交过渡的桥梁。本文拟从清末新政中外交部设立的背景、组织结构、设立后产生的影响以及留给世人的启示四个方面试对之作出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新政 外务部 设立 影响
下载PDF
晚清外务部之承政官制 被引量:1
5
作者 冉彦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3-144,共2页
承政官制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外务部的工作效率,也打通了部内官员升迁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部内官员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加强了对司员工作的监督力度。
关键词 外务部 承政官制 积极作用 负面影响
下载PDF
清末外务部之嬗变 被引量:2
6
作者 汪阳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55-58,共4页
清末外务部自设立始,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需要,其自身就一直处于不断嬗变的过程之中。通过清末官制改革,外务部自身发生了显著变化,基本上适应了近代外交的要求,在中国近代外交史上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
关键词 外务部 清末官制改革 新式人才 出使章程 嬗变
下载PDF
浅议清末外务部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海英 《文教资料》 2007年第36期76-78,共3页
晚清时期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外交的近代化,但是它本质上只是一个应变机构,无论从制度和职能上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外交部"。外务部虽然是在外国列强的强迫下建立起来的,但却是顺应历史潮流建立起来的... 晚清时期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外交的近代化,但是它本质上只是一个应变机构,无论从制度和职能上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外交部"。外务部虽然是在外国列强的强迫下建立起来的,但却是顺应历史潮流建立起来的我国第一个正式外交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理衙门 外务部 外交机构
下载PDF
从储才馆的成立看清季外务部制度转型 被引量:1
8
作者 曾金莲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52-58,共7页
"制度必须与人事相配合。……制度是死的,人事是活的,死的制度绝不能完全配合上活的人事。"钱穆一席话道出制度与人事的关系。清季外务部成立后,其各项制度的制定很大程度上为新政时局所迫,但外务部职位多由旧人出任,当欲设... "制度必须与人事相配合。……制度是死的,人事是活的,死的制度绝不能完全配合上活的人事。"钱穆一席话道出制度与人事的关系。清季外务部成立后,其各项制度的制定很大程度上为新政时局所迫,但外务部职位多由旧人出任,当欲设立储才馆培养新式外交人才以替换这些旧人时,即出现极大的阻力与困难。制度虽确立了,而相应的人事运作却远远滞后于制度,这一问题在晚清新政外务部制度转型过程中尤为特出。本文欲藉储才馆成立的过程,见微知著,探求清季新政外务部制度转型过程中所出现的真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务部 储才馆 制度转型
下载PDF
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刍议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开玺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01-101,共1页
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刍议王开玺义和团运动失败后,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其中第十二款规定:“总理衙门改加防部,班列六部之前”,并须王公大臣任管部大臣.列强领衔公使葛络曾照会清政府,声称须“将总理各... 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刍议王开玺义和团运动失败后,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其中第十二款规定:“总理衙门改加防部,班列六部之前”,并须王公大臣任管部大臣.列强领衔公使葛络曾照会清政府,声称须“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冠于六部之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理衙门 外务部 清朝 外交政策
下载PDF
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新议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永进 《时代法学》 2002年第S2期176-178,共3页
关键词 总理衙门 清政府 外务部 朝贡制度 近代外交制度 外交事务 外交机构 国际社会 西方国家 藩属国
下载PDF
清末联芳任外务部右侍郎史实考订
11
作者 赵涛 《晋阳学刊》 CSSCI 2012年第5期142-143,共2页
《晋阳学刊》所载赵玉敏《清徐寿朋卒年及其遗缺补授情形疏正》一文,对《清史稿校注》部院大臣表中外务部官员徐寿朋卒日、那桐继任左侍郎、联芳署任右侍郎左侍郎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考订,澄清了一些史实,但对联芳署任外务部右侍郎问题... 《晋阳学刊》所载赵玉敏《清徐寿朋卒年及其遗缺补授情形疏正》一文,对《清史稿校注》部院大臣表中外务部官员徐寿朋卒日、那桐继任左侍郎、联芳署任右侍郎左侍郎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考订,澄清了一些史实,但对联芳署任外务部右侍郎问题的论述有误。文章认为,“自光绪二十七年六月初九日起。联芳实际上一直都以候补三四品京官署理外务部右侍郎。”作者所引资料为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以下简称钱表)中《新设各部侍郎年表》光绪二十七年外务部右侍郎栏所载内容。但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钱表所载内容有误,特作此文订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实考订 外务部 《清代职官年表》 清末 钱实甫 徐寿 光绪 卒年
下载PDF
外务部与清末民众运动 被引量:1
12
作者 庄斌 《绥化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103-105,共3页
关键词 民众运动 外务部 清末 群众运动 利权 回应
下载PDF
清末外务部的历史作用评价
13
作者 李丽杰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介绍了清朝政府外务部设立的背景,并与清政府的总理衙门相比较,分析了外务部的内部组织结构、人事制度和薪给制度方面的特点。外务部是中国第一个真正近代意义上的中央外交机构。有关外务部的一系列改革,解决了外交权分散和不集中的... 介绍了清朝政府外务部设立的背景,并与清政府的总理衙门相比较,分析了外务部的内部组织结构、人事制度和薪给制度方面的特点。外务部是中国第一个真正近代意义上的中央外交机构。有关外务部的一系列改革,解决了外交权分散和不集中的问题,完善了地方外交机构,促进了中国外交人才的近代化,对使节制度走向规范化和近代化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末年 外务部 历史作用 总理衙门
下载PDF
清廷首批庚款留美生选派中外务部与学部之争
14
作者 刘健鹏 《西部学刊》 2023年第14期128-131,共4页
首批庚款留美生的选派于1909年开始,起初由外务部全权负责,后因朝局变动,学部不断积极介入选派活动,形成了由外务部与学部两部共管的局势。在商讨细则的过程中,保守势力与激进势力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导致选派细则难产。由于美国的干预,... 首批庚款留美生的选派于1909年开始,起初由外务部全权负责,后因朝局变动,学部不断积极介入选派活动,形成了由外务部与学部两部共管的局势。在商讨细则的过程中,保守势力与激进势力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导致选派细则难产。由于美国的干预,最终方案参考多方利益制定而成,外务部与学部的矛盾也不得不通过“平分名额”的方式加以制度化的妥协。首批庚款留美生选派中外务部与学部之争是清末新政中保守势力与激进势力斗争的缩影,反映出当时清政府中央部门间权限划分不清及利益团体利用制度漏洞徇私舞弊,为晚清之后的乱局埋下了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庚子赔款 外务部 学部
下载PDF
清末在闽日僧与日本驻台“总督府”的关系——以外务部档案史料为中心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小冲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63-74,共12页
利用宗教进行扩张,是近代列强对华侵略政策的重要一环,教务教案问题已经成为近代史研究中的热点。但是,已往的论著都是围绕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和由此引起的民教冲突所展开的,对日本佛教在华活动的探讨,则迄今尚属空白。实际上,自甲午战... 利用宗教进行扩张,是近代列强对华侵略政策的重要一环,教务教案问题已经成为近代史研究中的热点。但是,已往的论著都是围绕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和由此引起的民教冲突所展开的,对日本佛教在华活动的探讨,则迄今尚属空白。实际上,自甲午战后日本佛教即经由台湾向华南、尤其是福建地区进行疯狂扩张,而日本驻台的“总督府”又在其中扮演着积极的幕后支持者的角色。本文拟以新发现的清末外务部档案史料为中心,对此略作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史料 外务部 日本佛教 民教冲突 教案问题 督府 近代史研究 侵略政策 福建地区 在华活动
原文传递
从总理衙门到外务部——清季部院用人体制改革初探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季 《历史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1-96,共6页
总理衙门的设立是清廷官制改革的开端,其选材用人不循常规;至外务部创设,选材用人进一步突破定制,取用司员由考试京官改为奏调各项专门人材,对于出使人员的取用也日益注重专门学识。从总理衙门到外务部用人模式的沿革,不仅反映了官制改... 总理衙门的设立是清廷官制改革的开端,其选材用人不循常规;至外务部创设,选材用人进一步突破定制,取用司员由考试京官改为奏调各项专门人材,对于出使人员的取用也日益注重专门学识。从总理衙门到外务部用人模式的沿革,不仅反映了官制改革进程中,职官体系职能分工的专职化及选材用人的专门化,同时也反映了在官制改革与铨选制度变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与制约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理衙门 外务部 用人体制
原文传递
外务部位列“六部之首”吗?
17
作者 何昌胜 《中学历史教学》 2011年第6期42-42,共1页
人教社2007年版《历史》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第六单元第3课有这样的描述:改革官制,裁撤闲散衙门,添设新的机构,例如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列六部之首。其中,外务部位列六部之首吗?
关键词 部位 思想与实践 2007年 近代社会 《历史》 总理衙门 人教社 外务部
原文传递
清末外务部与督抚权力之冲突——基于交涉使任命的考察
18
作者 黄翊民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82-190,共9页
始于东三省官制改革的交涉使,是清政府创设的首批专办省级对外交涉官员。然此时的交涉使未脱督抚属官之窠臼,也未建立起与外务部的直接联系,并主要由督抚奏保而得任。志在集权以实现外交一元化管理的外务部,便将对交涉使的任命作为改革... 始于东三省官制改革的交涉使,是清政府创设的首批专办省级对外交涉官员。然此时的交涉使未脱督抚属官之窠臼,也未建立起与外务部的直接联系,并主要由督抚奏保而得任。志在集权以实现外交一元化管理的外务部,便将对交涉使的任命作为改革的重点,结果虽扩张了部权,但并未完全解决矛盾。这表面上体现为清廷与地方督抚之间的权力冲突,实则体现了清廷对地方控制力的减弱以及督抚权力的膨胀,从侧面说明清末统治集团所面临的内政困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务部 督抚 交涉使 外交集权
原文传递
驻檀香山领事梁国英为报孙文活动事致外务部禀文
19
作者 赵增越 《历史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I0003-I0003,共1页
光绪二十年(1894)夏,孙文到天津上书李鸿章,提出改良维新的主张。此时中日战争爆发,孙文看到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开始探索新的振兴中华之策。十月(1894年11月24日)孙文在檀香山组织成立了兴中会,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光绪二十年(1894)夏,孙文到天津上书李鸿章,提出改良维新的主张。此时中日战争爆发,孙文看到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开始探索新的振兴中华之策。十月(1894年11月24日)孙文在檀香山组织成立了兴中会,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兴中会成为中国第一个以开展民主革命、建立共和政体为宗旨的政治集团。檀香山即夏威夷。光绪五年清政府在檀香山设商董试办华侨事务,七年由商董改为领事,九年裁领事。光绪二十四年夏威夷并入美国后,清政府在檀香山复设领事一人,设副领事二人,办理华侨交涉事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绪二十四年 光绪二十年 光绪五年 中日战争 华侨事务 共和政体 外务部 腐败无能
原文传递
《清代外务部中外关系档案史料丛编——中英关系卷》出版
20
《历史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关键词 中英关系 档案史料 中外关系 外务部 出版 清代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北京大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