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黄苏合香合剂对早期肝性脑病大鼠脑内外周型苯二氮受体的影响
1
作者 刘赫 刘雁勇 +6 位作者 杨楠 纪超 左萍萍 龚韬 廖磊 侯晓明 蔡哲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12期1121-1123,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地黄、苏合香(地苏合剂)对早期肝性脑病大鼠脑皮层线粒体外周型苯二氮受体(PBRs)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CCl4致化学性肝损伤大鼠模型,阳性药组给予乳果糖6 g/kg,治疗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地苏合剂,同位素法检测PBRs。结果模型... 目的观察中药地黄、苏合香(地苏合剂)对早期肝性脑病大鼠脑皮层线粒体外周型苯二氮受体(PBRs)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CCl4致化学性肝损伤大鼠模型,阳性药组给予乳果糖6 g/kg,治疗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地苏合剂,同位素法检测PBRs。结果模型组PBRs结合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中、高剂量组PBRs结合活性较模型组降低(P<0.05);模型组脑皮层线粒体PBRs的最大结合容量(Bmax)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高剂量组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地苏合剂可能通过降低早期肝性脑病大鼠脑皮层线粒体PBRs结合活性,减少神经损伤,从而延缓肝性脑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 苏合香 肝性脑病 外周型苯二氮受体 大鼠
下载PDF
自然衰老大鼠脑线粒体和血小板膜外周型苯二氮 受体结合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悦 杨楠 +2 位作者 纪超 孙博 左萍萍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4期305-307,共3页
目的以3月龄青年大鼠为对照,观察24月龄自然衰老大鼠大脑皮层线粒体和血小板膜外周型苯二氮受体(PBRs)结合数量及亲和力的改变。方法雄性SD大鼠断头取脑,以差速离心法提取大脑皮层线粒体,低渗溶血法制备外周血小板膜。采用放射配基[3H]P... 目的以3月龄青年大鼠为对照,观察24月龄自然衰老大鼠大脑皮层线粒体和血小板膜外周型苯二氮受体(PBRs)结合数量及亲和力的改变。方法雄性SD大鼠断头取脑,以差速离心法提取大脑皮层线粒体,低渗溶血法制备外周血小板膜。采用放射配基[3H]PK11195单点结合实验测定PBRs特异结合活性,通过受体饱和实验和Scatchard作图得到最大结合容量Bmax值和平衡解离常数Kd值。结果与3月龄组大鼠相比,24月龄组的大脑皮层线粒体及外周血小板膜PBRs特异结合活性均显著上升(P<0.001)。饱和实验结果表明,24月龄组大鼠大脑皮层线粒体PBRs的受体容量(Bmax)升高而受体亲和力明显下降,Kd值显著增高(P<0.001)。结论老龄鼠PBRs容量上升而亲和力下降,可能参与脑老化进程。外周血小板膜[3H]PK11195结合活性与脑内该指标的变化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大脑皮层 线粒体 血小板 外周型苯二氮受体
下载PDF
大鼠脑缺血半暗带区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的变化及黄芪甲苷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李聪聪 陈春富 +4 位作者 王爱武 冯亚波 程红霞 张汶汶 辛玮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46-850,共5页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半暗带区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peripheral-type benzodiazepine receptors,PBRs)的变化,研究不同剂量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Ⅳ,AST)对PBRs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AST 10、40...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半暗带区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peripheral-type benzodiazepine receptors,PBRs)的变化,研究不同剂量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Ⅳ,AST)对PBRs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AST 10、40和100 mg.kg-1组5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于缺血2 h后再灌注24 h。采用Bederson方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梯度离心法提取缺血半暗带区线粒体,应用放射配基结合实验检测线粒体[3H]PK11195特异性结合活性,测定PBRs最大结合容量(Bmax)和平衡解离常数(Kd)。结果线粒体PK11195特异性结合活性与动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具有明显相关性(r=0.833,P<0.01)。与模型组相比,AST 10(P<0.05)、40(P<0.01)、100(P<0.01)mg.kg-1组动物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均明显减少,AST 40 mg.kg-1组与AST 100 mg.kg-1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模型组相比,AST 10(P<0.05)、40(P<0.01)、100(P<0.01)mg.kg-1组半暗带区Bmax明显减少。与AST 10 mg.kg-1组相比,AST 40(P<0.05)、100(P<0.01)mg.kg-1组Bmax明显减少(P<0.01)。AST 40 mg.kg-1组和100 mg.kg-1组相比,Bmax及动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各组Kd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AST可通过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后PBRs表达起到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 半暗带 线粒体 外周受体 黄芪甲苷 大鼠
下载PDF
血小板膜与脑细胞线粒体和突触体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的相关性及生物学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春富 郎森阳 +3 位作者 左萍萍 王湘庆 夏程 杨楠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82-585,共4页
目的:探讨衰老过程中脑细胞线粒体和突触体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PBRs)的动态变化以及与外周血血小板膜PBRs相关性的生物学意义。方法:实验动物分为3月龄、12月龄和24月龄3组。动物断头取血后,迅速取脑。采用梯度离心技术提取大脑皮质线... 目的:探讨衰老过程中脑细胞线粒体和突触体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PBRs)的动态变化以及与外周血血小板膜PBRs相关性的生物学意义。方法:实验动物分为3月龄、12月龄和24月龄3组。动物断头取血后,迅速取脑。采用梯度离心技术提取大脑皮质线粒体和海马突触体,低渗溶血法制备外周血血小板膜。应用放射配基[3H]PK11195结合实验测定PBR结合活力。结果:3组比较,大脑皮质线粒体(F=194.6)、海马突触体(F=94.2)、外周血血小板膜(F=162.2)[3H]PK11195结合活性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随着鼠龄增加,上述指标显著下降。外周血血小板膜[3H]PK11195结合活性与大脑皮质线粒体(r=0.894)、海马突触体(r=0.893)[3H]PK11195结合活性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01)。结论:大脑皮质线粒体、海马突触体PBRs水平呈增龄下降改变,外周血血小板膜[3H]PK11195结合活性能够反映脑组织该指标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血小板 线粒体 外周受体
下载PDF
黄芪对感染血吸虫小鼠脑组织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罗俊华 陈盛铎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65-967,共3页
目的探讨黄芪对感染血吸虫小鼠脑组织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黄芪注射液腹腔注射,在小鼠感染血吸虫满8周开始治疗,疗程12周,注射生理盐水作阴性对照。应用实时监测荧光定量PCR技术,于感染满8周、12周和20周检测脑组织... 目的探讨黄芪对感染血吸虫小鼠脑组织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黄芪注射液腹腔注射,在小鼠感染血吸虫满8周开始治疗,疗程12周,注射生理盐水作阴性对照。应用实时监测荧光定量PCR技术,于感染满8周、12周和20周检测脑组织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黄芪治疗组小鼠脑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mR-NA水平在感染12周和20周时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黄芪治疗组治疗前、中和后脑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mRN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显著。结论黄芪可降低血吸虫病小鼠脑组织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mRNA表达,提示黄芪可能通过此机制对肝性脑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血吸虫病 小鼠 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 外周受体
下载PDF
黄芪对感染血吸虫小鼠肝组织外周型苯二氮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陈盛铎 罗俊华 +2 位作者 杨培明 赵友云 李晓东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19-221,共3页
目的:探讨黄芪对感染血吸虫小鼠肝组织外周型苯二氮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黄芪注射液腹腔注射,在小鼠感染血吸虫满8周开始治疗,疗程12周,与生理盐水作对照。应用实时监测荧光定量PCR技术,于感染满8周、12周和20周时检测肝组织外... 目的:探讨黄芪对感染血吸虫小鼠肝组织外周型苯二氮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黄芪注射液腹腔注射,在小鼠感染血吸虫满8周开始治疗,疗程12周,与生理盐水作对照。应用实时监测荧光定量PCR技术,于感染满8周、12周和20周时检测肝组织外周型苯二氮革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黄芪治疗组小鼠外周型苯二氮受体mRNA水平在感染12周和20周时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与正常组接近;黄芪治疗组治前、治中和治后外周型苯二氮受体mRN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显著。结论:黄芪可降低血吸虫病小鼠肝组织外周型苯二氮革受体mRNA表达水平,提示黄芪可能通过此机制阻止血吸虫病肝损伤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血吸虫感染 小鼠 肝组织 外周Zhuo受体 生理盐水
下载PDF
血小板膜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在初发脑梗死后抑郁中的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嫄 陈春富 +1 位作者 李聪聪 肖萧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43-546,共4页
目的:观察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血小板膜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PBRs)的变化,探讨PBRs在PSD中的作用。方法:卒中后抑郁组为初发脑梗死后PSD患者43例、脑梗死组为初发脑梗死患者59例、对照组为健康献血者46名。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评... 目的:观察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血小板膜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PBRs)的变化,探讨PBRs在PSD中的作用。方法:卒中后抑郁组为初发脑梗死后PSD患者43例、脑梗死组为初发脑梗死患者59例、对照组为健康献血者46名。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抑郁程度。提取外周血血小板膜,应用放射性配基[3H]PK11195结合实验测定PBRs特异结合活性。结果:[3H]PK11195结合活性3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与对照组[(298.2±25.1)pmol/(g protein)]比较,脑梗死组[3H]PK11195结合活性[(1 410.8±41.4)pmol/(g protein)]显著升高(P<0.01)。与脑梗死组比较,PSD组[3H]PK11195结合活性[(361.7±30.6)pmol/g protein]显著降低(P<0.01)。PSD组男性、女性患者之间比较,[3H]PK11195结合活性差异不显著。PSD组[3H]PK11195结合活性与患者病程无显著相关性(r=0.27,P>0.05),与HAMD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44,P<0.01)。结论:PSD患者血小板膜PBRs结合活性下降,PBRs影响抑郁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脑梗死 外周受体 血小板
下载PDF
外周型苯二氮受体与地西泮药理毒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李斌 文亮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367-369,共3页
外周型苯二氮受体位于线粒体膜上 ,参与构成线粒体膜透性转变孔 ,调节线粒体跨膜电位和电子传递链呼吸功能。地西泮通过与外周型苯二氮受体结合 ,调节线粒体膜透性转变孔不同水平的开放 ,从而 ,调控线粒体膜内外细胞信号传导和类固... 外周型苯二氮受体位于线粒体膜上 ,参与构成线粒体膜透性转变孔 ,调节线粒体跨膜电位和电子传递链呼吸功能。地西泮通过与外周型苯二氮受体结合 ,调节线粒体膜透性转变孔不同水平的开放 ,从而 ,调控线粒体膜内外细胞信号传导和类固醇的转运 ,表现出抗焦虑、抗癫痫、抗炎、抑制肿瘤以及浓度依赖的细胞毒性等效应。本文综述了外周型苯二氮受体的分子结构和生理功能及其介导的地西泮药理毒理作用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受体 地西泮 药理 毒理作用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转运蛋白与小胶质细胞 被引量:2
9
作者 苏新辉 豆晓锋 +2 位作者 张亚飞 王玮 吴华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3年第5期376-379,共4页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转运蛋白(TSPO)主要分布在小胶质细胞线粒体外膜。最近研究表明,TSPO在静息小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很低,而在激活的小胶质细胞中却呈现高表达,这使TSPO成为反映小胶质细胞病理生理学改变的一种敏感而特...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转运蛋白(TSPO)主要分布在小胶质细胞线粒体外膜。最近研究表明,TSPO在静息小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很低,而在激活的小胶质细胞中却呈现高表达,这使TSPO成为反映小胶质细胞病理生理学改变的一种敏感而特异的定量指标。深入研究TSPO在小胶质细胞活化中的作用,有可能为调节小胶质细胞活化状态和体外显像判断小胶质细胞状态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受体转运蛋白 小胶质细胞 病理生理学
下载PDF
脱氢表雄酮对衰老大鼠线粒体外周型苯二氮艹卓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春富 郎森阳 +3 位作者 左萍萍 王湘庆 杨楠 夏程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87-191,共5页
目的:观察脱氢表雄酮(DHEA)对衰老模型大鼠大脑皮质线粒体外周型苯二氮艹卓受体(PBRs)的影响,探讨PBRs在脑老化中的作用。方法: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和药物治疗组。实验动物连续注射D-半乳糖(100 mg.kg-1,qd,共56次)制... 目的:观察脱氢表雄酮(DHEA)对衰老模型大鼠大脑皮质线粒体外周型苯二氮艹卓受体(PBRs)的影响,探讨PBRs在脑老化中的作用。方法: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和药物治疗组。实验动物连续注射D-半乳糖(100 mg.kg-1,qd,共56次)制备衰老动物模型。溶媒对照组、药物治疗组动物分别同时注射二甲基亚砜或DHEA,隔日一次,共28次。利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学习记忆能力后动物断头,采用梯度离心法制备大脑皮质线粒体,应用放射配基结合试验测定PBRs最大结合容量(Bmax)和平衡解离常数(KD)。结果:与溶媒对照组比较,药物治疗组Bmax显著升高,KD无显著变化,动物学习记忆能力显著改善。大脑皮质线粒体PBRs特异结合活性与迷宫试验动物逃避潜伏期、平台象限游泳距离和时间显著相关(P<0.05)。结论:大脑皮质线粒体PBRs表达量与衰老动物学习记忆功能密切相关。DHEA可以增加脑组织PBRs的表达量,并改善衰老动物智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老化 线粒体 脱氢表雄酮 外周[艹卓]受体 学习 记忆 大鼠
下载PDF
感染血吸虫小鼠端脑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表达的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俊华 陈盛铎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03-105,F0002,共4页
目的探讨感染血吸虫小鼠不同时期端脑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PBR)的表达水平。方法应用实时监测荧光定量PCR技术,于感染8、12、20周时检测小鼠端脑PBR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在8、12、20周各时期的感染组小鼠较同期正常组小鼠的端脑组织PBR... 目的探讨感染血吸虫小鼠不同时期端脑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PBR)的表达水平。方法应用实时监测荧光定量PCR技术,于感染8、12、20周时检测小鼠端脑PBR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在8、12、20周各时期的感染组小鼠较同期正常组小鼠的端脑组织PBR表达量明显增加;感染组小鼠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脑组织PBRmRNA的表达量逐渐增加,感染8、12、20周脑组织PBRmRNA的表达量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不同时期正常组脑组织PBRmRNA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感染血吸虫小鼠在血吸虫肝纤维化过程中,端脑组织PBR表达水平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受体 血吸虫病 小鼠 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
下载PDF
大鼠脑线粒体和突触体外周型苯二氮受体的增龄变化
12
作者 陈春富 郎森阳 +3 位作者 王湘庆 夏程 左萍萍 杨楠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07-609,共3页
目的探讨衰老过程大鼠脑组织线粒体和突触体外周型苯二氮受体(PBRs)的动态变化。方法雌性SD大鼠分为乳鼠组、3、12、15、18、24和30月龄组。动物断头后迅速取脑,采用梯度离心法提取大脑皮质线粒体和海马突触体,应用放射配基结合实验测... 目的探讨衰老过程大鼠脑组织线粒体和突触体外周型苯二氮受体(PBRs)的动态变化。方法雌性SD大鼠分为乳鼠组、3、12、15、18、24和30月龄组。动物断头后迅速取脑,采用梯度离心法提取大脑皮质线粒体和海马突触体,应用放射配基结合实验测定PBRs结合活力。结果7组比较,皮质线粒体和海马突触体PBRs结合活性差异显著(均P<0.05~0.001)。15月龄以前皮质线粒体和海马突触体PBRs结合活性逐渐下降(P<0.01),15~24月龄PBRs结合活性有下降趋势,但变化不显著(P>0.05)。30月龄组皮质线粒体和海马突触体PBRs结合活性显著高于3月龄组(P<0.01),低于乳鼠组(P<0.05)。结论大脑皮质线粒体、海马突触体PBRs结合活性呈明显增龄性改变,PBRs参与了脑老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线粒体 突触体 外周[艹卓]受体
下载PDF
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对海人酸点燃大鼠癫痫敏感性的影响
13
作者 陈春富 郎森阳 +2 位作者 左萍萍 许云燕 王湘庆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6年第2期114-116,137,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对海人酸点燃大鼠癫痫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海人酸组和对照组,海人酸组动物注射惊厥剂量海人酸(8mg.kg-1)建立化学点燃模型。注射7d后再注射阈下剂量海人酸(4mg.kg-1),将癫痫敏感性形成的动物作... 目的:探讨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对海人酸点燃大鼠癫痫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海人酸组和对照组,海人酸组动物注射惊厥剂量海人酸(8mg.kg-1)建立化学点燃模型。注射7d后再注射阈下剂量海人酸(4mg.kg-1),将癫痫敏感性形成的动物作为癫痫敏感性形成组,未形成的动物作为癫痫敏感性未形成组。对照组分别经皮下注射阈下剂量的海人酸及生理盐水作为单独阈下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观察120min内动物癫痫发作情况,然后动物断头取脑,采用梯度离心技术制备大脑皮质线粒体,利用放射性配基结合实验测定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特异结合量。结果:癫痫敏感性形成组大脑皮质线粒体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水平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01)。癫痫敏感性形成组大脑皮质线粒体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特异结合量与注射阈下剂量海人酸后动物湿狗样抖动次数、癫痫发作潜伏期、癫痫发作最大强度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01)。结论:大脑皮质线粒体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水平与海人酸点燃大鼠癫痫敏感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敏感性 外周受体 线粒体 大鼠
下载PDF
外周型苯二氮类受体在肝细胞癌中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
14
作者 潘家浩 陈东泰 +5 位作者 邢蔚 黄洋 温丽丽 朱翠贞 元云飞 曾维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66,共6页
【目的】探讨外周型苯二氮类受体(PBR)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情况以及分析其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方法检测109例肝细胞癌组织中PBR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 【目的】探讨外周型苯二氮类受体(PBR)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情况以及分析其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方法检测109例肝细胞癌组织中PBR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PBR蛋白在109例肝癌组织中阳性表达有68例(62.4%);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BR蛋白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包膜、卫星结节灶和血管侵犯相关(P<0.05)。PBR蛋白阳性表达的患者总生存期和无复发生存期皆较阴性者短。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BR蛋白表达水平是肝癌患者总生存期和无复发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且具有预后预测意义。【结论】PBR蛋白在肝细胞癌组中表达增加,且与肿瘤恶性程度和侵袭转移能力相关;PBR蛋白可作为对肝癌患者预后评估的独立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外周(卓)类受体 肝切除术 COX多因素分析 预后
下载PDF
黄芪甲苷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外周型苯二氮受体表达的影响
15
作者 许亮 陈春富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45-348,共4页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IV,AST)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外周型苯二氮卓艹受体(peripheral benzodiazepine receptors,PBRs)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AST 10 mg组(10 mg/Kg体重),AST 40 mg组...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IV,AST)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外周型苯二氮卓艹受体(peripheral benzodiazepine receptors,PBRs)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AST 10 mg组(10 mg/Kg体重),AST 40 mg组(40 mg/Kg体重),AST 100 mg组(100 mg/Kg体质量)。各药物干预组分别于缺血前30 min经腹腔注射相应剂量的AST。结果模型组PBRs表达明显增多。与模型组相比,AST 40 mg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减少(2.0±0.4;P=0.002),AST 100 mg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减少(2.2±0.5;P=0.022),AST 40 mg梗死体积减少(72.40±12.31;P=0.001),AST 100 mg梗死体积减少(75.70±18.34;P=0.001)。AST 40 mg组半暗带区PBRs表达和表达PBRs的小胶质细胞数明显减少(51.43±3.01;P=0.001),AST 100 mg组半暗带区PBRs表达和表达PBRs的小胶质细胞数减少(53.65±2.07;P=0.018)。与AST 10 mg组相比,AST 40 mg组半暗带区PBRs表达和表达PBRs的小胶质细胞数量减少(51.43±3.01;P=0.010)。结论 AST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BRs过度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缺血再灌注 半暗带 外周受体
下载PDF
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在大鼠肝星状细胞上的表达
16
作者 阮连国 朱清静 陈盛铎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44-45,共2页
目的:探讨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PBR)在大鼠肝星状细胞(HSC)上的表达。方法:采用肝脏离体胶原酶灌注消化及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来分离培养大鼠HSC;应用实时监测荧光定量PCR技术(RT-PCR),于造模第4、6、8周时检测大鼠HSC PBR mRNA的水平。结... 目的:探讨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PBR)在大鼠肝星状细胞(HSC)上的表达。方法:采用肝脏离体胶原酶灌注消化及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来分离培养大鼠HSC;应用实时监测荧光定量PCR技术(RT-PCR),于造模第4、6、8周时检测大鼠HSC PBR mRNA的水平。结果:在第4、6、8周时模型组大鼠较同期正常组大鼠的HSC PBRmRNA的表达量明显增加(P<0.01);模型组大鼠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HSC PBR mRNA的表达量逐渐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1);而不同时期正常组大鼠HSC PBR mRNA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肝纤维化过程中,HSC PBR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受体 肝星状细胞 大鼠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外周型苯二氮[艹卓]受体在缺氧/复氧损伤大鼠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17
作者 刁玉刚 祖剑宇 +3 位作者 刘海梅 刘洁 马虹 王俊科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91-692,共2页
外周型苯二氮[艹卓]受体(PBR)是一种由169个氨基酸组成的线粒体外膜蛋白,是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PTP)的重要组成部分。PBR基因敲除鼠在发育早期死亡,提示PBR在细胞中扮演了极重要的作用。有关PBR抗缺氧性保护作用正成为国内外的研... 外周型苯二氮[艹卓]受体(PBR)是一种由169个氨基酸组成的线粒体外膜蛋白,是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PTP)的重要组成部分。PBR基因敲除鼠在发育早期死亡,提示PBR在细胞中扮演了极重要的作用。有关PBR抗缺氧性保护作用正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本研究以此作为重点,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艹卓]受体 缺氧/复氧损伤 凋亡 心肌细胞
下载PDF
感染血吸虫小鼠肝组织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的表达
18
作者 陈盛铎 罗俊华 赵友云 《世界感染杂志》 2004年第3期241-242,共2页
目的 研究感染血吸虫小鼠不同时期肝组织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mRNA的变化。方法 采用BALB/C系雄性小鼠感染血吸虫尾蚴,分别于感染后wk8、wkl2和wk20三次平均剖杀小鼠,取肝脏标本,应用实时监测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 目的 研究感染血吸虫小鼠不同时期肝组织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mRNA的变化。方法 采用BALB/C系雄性小鼠感染血吸虫尾蚴,分别于感染后wk8、wkl2和wk20三次平均剖杀小鼠,取肝脏标本,应用实时监测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mRNA表达水平,检测结果用PCR扩增样品数量达到设定检测阅值所需循环次数(CT值)表示,CT值与样品含量成反比。结果 在感染后wk8、wkl2和wk20时,感染组小鼠CT值较正常组小鼠明显减少(wk8:28.07±1.92比30.28±1.28,P<0.05;wk12:25.27±1.50比30.41±1.42,P<0.01;wk20:23.65±1.65比29.70±2.91,P<0.01),且随感染时间延长而减少。结论 血吸虫病过程中肝组织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mRNA表达显著增加,且随感染时间延长而增加,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在血吸虫病肝损伤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感染 小鼠 肝组织 外周受体 感染时间 肝损伤
下载PDF
补肝散含药血清对肝星状细胞的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表达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汪厚祥 史华新 陈盛铎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166-167,188,共3页
目的:探讨补肝散含药血清对培养肝星状细胞(HSC)的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PBR)及凋亡的影响,并从PBR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在不同浓度(5%、10%、20%)补肝散含药血清液的作用下,在PBR高表达期的不同时间,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指数... 目的:探讨补肝散含药血清对培养肝星状细胞(HSC)的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PBR)及凋亡的影响,并从PBR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在不同浓度(5%、10%、20%)补肝散含药血清液的作用下,在PBR高表达期的不同时间,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指数,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PBR特异性配基[3H]PK11195结合量。结果:与不含药血清组相比较,补肝散各含药血清组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增加,而HSC与[3H]PK11195结合量明显减少(P<0.05,P<0.01)。结论:补肝散含药血清可以促进HSC凋亡,可能通过PBR途径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肝散含药血清 肝星状细胞 凋亡 外周受体
下载PDF
外周苯二氮卓受体对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中钙离子浓度和蛋白激酶C含量的作用
20
作者 刁玉刚 祖剑宇 +3 位作者 刘洁 刘海梅 马虹 王俊科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7年第5期558-561,共4页
目的:研究线粒体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PBR)对缺氧复氧损伤所致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和蛋白激酶C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Simpson法分离培养心肌细胞,建立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培养融合的细胞随机分为5组:对照... 目的:研究线粒体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PBR)对缺氧复氧损伤所致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和蛋白激酶C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Simpson法分离培养心肌细胞,建立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培养融合的细胞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C组)、缺氧复氧组(HR组)、PBR拮抗剂PK11195组(P组)、PBR激动剂Ro5-4864组(R组)、PK11195 +Ro5-4864组(PR组)。P、R组在缺氧前30 min于培养液中分别加入终浓度10-4mol/L PK11195和Ro5-4864 ,PR组在缺氧前30 min加入以上浓度的两种药物共同孵育,然后再进行缺氧复氧。结果:R组细胞凋亡率(9 .4±0 .6) %与HR组(26 .6±2 .7) %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 .05) ,PR组细胞凋亡(27 .4±3 .1) %与R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 .01) ;R组细胞内钙离子荧光强度(172±29)与HR组(207±2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 ,PR组(222±26)与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 ;R组细胞蛋白激酶C表达(21±4) %与HR组(12±4) %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 .01) ,PR组(11±4) %与R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 .01)。结论:PBR激活明显抑制缺氧复氧所致的心肌细胞凋亡,该作用是通过抑制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和激活蛋白激酶C信号转导通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受体 缺氧复氧损伤 细胞凋亡 心肌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