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大别山民歌的不对称句式结构分析 |
郭德华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
9
|
|
2
|
文化边缘区大别山民歌的传承与传播 |
郭德华
|
《当代音乐》
|
2016 |
5
|
|
3
|
皖西大别山民歌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分析 |
黄梅
|
《蚌埠学院学报》
|
2014 |
5
|
|
4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别山民歌的保护问题及根源分析 |
黄梅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
3
|
|
5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别山民歌的保护策略研究——以皖西大别山民歌为例 |
黄梅
|
《皖西学院学报》
|
2015 |
2
|
|
6
|
地方高师音乐特色教学的实践与创新——以大别山民歌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为例 |
马雯
|
《音乐时空》
|
2016 |
5
|
|
7
|
“大别山民歌”中革命歌曲保护与传承初探 |
潘明霞
|
《黄河之声》
|
2018 |
2
|
|
8
|
论大别山民歌的“五态” |
郭德华
|
《当代音乐》
|
2016 |
0 |
|
9
|
论大别山民歌的腔格特征——以安庆民歌为例 |
郭德华
|
《黄河之声》
|
2016 |
0 |
|
10
|
皖西大别山民歌——霍山原生态歌曲概况 |
刘继平
|
《科技信息》
|
2011 |
4
|
|
11
|
虚拟仿真技术在大别山民歌传承与传播中的应用 |
马春莲
|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
2021 |
1
|
|
12
|
从泥瓦匠到非遗传承人——大别山民歌国家级传承人余述凡艺术生涯侧记 |
朱玉江
瞿亚
|
《当代音乐》
|
2022 |
1
|
|
13
|
皖西大别山民歌的衬词衬腔艺术研究 |
裴贻思
许倩文
|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22 |
1
|
|
14
|
大别山民歌演唱人才培养 |
韩冰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2 |
0 |
|
15
|
大别山民歌 |
无
|
《江淮文史》
|
2021 |
0 |
|
16
|
皖西大别山民歌研究现状 |
缪志娟
|
《黄河之声》
|
2018 |
0 |
|
17
|
新文科背景下大别山革命历史民歌融入高校音乐教育的理论阐释 |
刘燕
|
《时代人物》
|
2024 |
0 |
|
18
|
安徽大别山民歌活态传承现状、意义与路径——基于场域理论的研究 |
李姗姗
|
《蚌埠学院学报》
|
2024 |
|
|
19
|
大别山革命历史民歌融入高校音乐教育的创新性传唱路径研究 |
刘燕
|
《河北画报》
|
2024 |
0 |
|
20
|
音乐地理学视域下的大别山民歌保护与传承 |
何鑫
|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
202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