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别山民歌的不对称句式结构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郭德华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89-92,共4页
特殊的文化区位使大别山区产生了众多不对称句式结构民歌,不拘一格的不对称句式结构民歌刻意打破人们内心固有的追求平衡的秉性,带来更新鲜的审美愉悦和艺术体验。该区域不对称句式结构民歌主要有两句体、三句体、四句体、五句体、长短... 特殊的文化区位使大别山区产生了众多不对称句式结构民歌,不拘一格的不对称句式结构民歌刻意打破人们内心固有的追求平衡的秉性,带来更新鲜的审美愉悦和艺术体验。该区域不对称句式结构民歌主要有两句体、三句体、四句体、五句体、长短句杂言体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民歌 不对称句式结构 文化中心 文化边缘 文化融合
下载PDF
文化边缘区大别山民歌的传承与传播 被引量:5
2
作者 郭德华 《当代音乐》 2016年第5期53-54,共2页
大别山民歌具有明显的文化融合区音乐特征,是认识文化中心与文化边缘传播关系的重要参考资料。对大别山民歌的传承传播研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大别山民歌的现状调查、旋律形态研究、歌唱方法研究、地方风格研究、人文背景研究以及大... 大别山民歌具有明显的文化融合区音乐特征,是认识文化中心与文化边缘传播关系的重要参考资料。对大别山民歌的传承传播研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大别山民歌的现状调查、旋律形态研究、歌唱方法研究、地方风格研究、人文背景研究以及大别山民歌的跨文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民歌 文化中心 文化边缘 传承传播
下载PDF
皖西大别山民歌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黄梅 《蚌埠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50-53,共4页
以皖西大别山民歌为研究对象,从音乐美学视角分析了皖西大别山民歌的学术价值、社会价值、美学价值,阐述了大别山民歌原生态性、地域性、艺术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
关键词 大别山民歌 非物质文化遗产 属性 分析
下载PDF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别山民歌的保护问题及根源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黄梅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122-124,共3页
大别山民歌作为我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应得到得力保护,而在实际工作中却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专业研究不深入、保护与推广力度不够、资金不足、原生态的民歌和唱法保存较少、传承人未能获得相应的支持等。在保护与传承工作中,必须... 大别山民歌作为我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应得到得力保护,而在实际工作中却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专业研究不深入、保护与推广力度不够、资金不足、原生态的民歌和唱法保存较少、传承人未能获得相应的支持等。在保护与传承工作中,必须及时发现这些问题,挖掘其产生根源,从源头上给予解决,力争在现有条件下,最大限度保留大别山民歌的"原生态",并且能世代传承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民歌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下载PDF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别山民歌的保护策略研究——以皖西大别山民歌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黄梅 《皖西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51-153,共3页
以皖西大别山区作为研究范围,报道了大别山民歌的生存现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角度分析了大别山民歌在保护与传承过程中的不足,表现为法律法规的缺失、清理整合工作不够深入、传承人即将断层、展示平台单一、资金严重不足等。结合国家级... 以皖西大别山区作为研究范围,报道了大别山民歌的生存现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角度分析了大别山民歌在保护与传承过程中的不足,表现为法律法规的缺失、清理整合工作不够深入、传承人即将断层、展示平台单一、资金严重不足等。结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方针,具体提出一系列保护与传承的可行性策略,即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发挥政府与文化部门的主导作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清理、整合工作,加大对传承人的搜寻、保护和支持的力度,搭建与高校合作的平台,促进民歌进校园,广泛筹集资金,进行保护性开发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民歌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策略 皖西地区
下载PDF
地方高师音乐特色教学的实践与创新——以大别山民歌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马雯 《音乐时空》 2016年第4期76-78,共3页
长期以来,我国高师声乐教育是以欧洲体系为中心,教学中偏重于西方美声唱法,教学内容多是欧洲古典艺术歌曲以及歌剧咏叹调为主,而我国优秀的民间传统声乐资源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同时,河南乃至全国各地的民间歌曲由于种种原因,正在... 长期以来,我国高师声乐教育是以欧洲体系为中心,教学中偏重于西方美声唱法,教学内容多是欧洲古典艺术歌曲以及歌剧咏叹调为主,而我国优秀的民间传统声乐资源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同时,河南乃至全国各地的民间歌曲由于种种原因,正在逐渐消亡。本文以大别山民歌为例,探求在地方高师声乐教学中引入本土民歌元素对推进声乐实践教学和创新及民间歌曲的保护所产生的意义及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师范院校 音乐特色教学 大别山民歌
下载PDF
“大别山民歌”中革命歌曲保护与传承初探 被引量:2
7
作者 潘明霞 《黄河之声》 2018年第11期26-28,共3页
大别山民歌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由于大别山是我国著名的红色文化区,在革命斗争的年代,很多艺术作品也诞生在这里。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别山民歌中的革命歌曲不应当被遗忘,这些艺术作品需要得到相应的保护的传承,对于和平年代... 大别山民歌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由于大别山是我国著名的红色文化区,在革命斗争的年代,很多艺术作品也诞生在这里。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别山民歌中的革命歌曲不应当被遗忘,这些艺术作品需要得到相应的保护的传承,对于和平年代来说,保护非物质遗产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通过探讨现状分析,探讨如何运用有效途径保护大这一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艺术瑰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民歌 革命歌曲 保护与传承
下载PDF
论大别山民歌的“五态”
8
作者 郭德华 《当代音乐》 2016年第4期51-52,共2页
大别山位于中国南北分界线上,该区域地处荆楚文化、中原文化和吴越文化的边缘交汇之处,特殊的自然环境、地理条件和文化区位,使大别山民歌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魅力,其特质的形成和表现,主要体现于大别山民歌的"五态",即地态、心... 大别山位于中国南北分界线上,该区域地处荆楚文化、中原文化和吴越文化的边缘交汇之处,特殊的自然环境、地理条件和文化区位,使大别山民歌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魅力,其特质的形成和表现,主要体现于大别山民歌的"五态",即地态、心态、史态、语态和乐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民歌 文化边缘区 “五态”
下载PDF
论大别山民歌的腔格特征——以安庆民歌为例
9
作者 郭德华 《黄河之声》 2016年第1期98-99,共2页
大别山民歌的腔格形式,源于大别山方言语音的发音及音节组合的因素,由于腔格的作用,形成独具跨文化特征的旋律风格和地方特色的构曲方式。安庆民歌的腔格以同度腔格、纯四度腔格和大三度腔格的运用最为突出。
关键词 大别山民歌 安庆民歌 腔格特征
下载PDF
皖西大别山民歌——霍山原生态歌曲概况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继平 《科技信息》 2011年第16期I0008-I0008,共1页
文中主要从原生态歌曲的历史渊源,皖西大别山部分民歌,霍山原生态歌曲是大别山民歌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歌曲,简单分析了部分原生态歌曲的演唱特点。我们要对原生态歌曲进行更细致地收集并加以改编,让当地世代人民永远传唱下去。
关键词 大别山民歌 原生态歌曲
下载PDF
虚拟仿真技术在大别山民歌传承与传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春莲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74-76,共3页
现代社会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不断催生出新的记录和呈现音乐生活的方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新的手段.着眼于虚拟仿真技术在保存发展传统音乐文化中的应用,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场景设计可视化建模方法,在拓展大别山民歌文化空... 现代社会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不断催生出新的记录和呈现音乐生活的方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新的手段.着眼于虚拟仿真技术在保存发展传统音乐文化中的应用,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场景设计可视化建模方法,在拓展大别山民歌文化空间方面的可行性.通过对相应曲目进行历史文化主题场景设计、舞台表演场景设计、加强沉浸式体验的互动式表演设计,在文化保护及管理机制方面创立大别山民歌在新时期的传承与传播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技术 沉浸式体验 大别山民歌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从泥瓦匠到非遗传承人——大别山民歌国家级传承人余述凡艺术生涯侧记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玉江 瞿亚 《当代音乐》 2022年第3期4-6,共3页
民歌传承人传承的不仅是一首首民歌,他们所展现的更是一个时代文化的缩影,一个时代生活的面貌,民歌传承人是我们了解不同时代的动态媒介。因此,探寻民歌传承人艺术生涯对于了解和传承民歌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整理了大别山民歌国家级传承... 民歌传承人传承的不仅是一首首民歌,他们所展现的更是一个时代文化的缩影,一个时代生活的面貌,民歌传承人是我们了解不同时代的动态媒介。因此,探寻民歌传承人艺术生涯对于了解和传承民歌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整理了大别山民歌国家级传承人余述凡的访谈资料,从学习民歌、传唱民歌、传承民歌三个方面对其艺术人生进行扫描,以此管窥民歌非遗传承人的生命历程和大别山民歌的传承与发展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传承人 大别山民歌 余述凡 艺术生涯
下载PDF
皖西大别山民歌的衬词衬腔艺术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裴贻思 许倩文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114-118,共5页
皖西大别山民歌是安徽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衬词衬腔运用广泛,具有较高的艺术研究价值。文章首先通过衬词和衬腔两个方面,阐述皖西大别山民歌中衬词衬腔多彩的艺术类型;其次,从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两个视角展开论述,进一步呈现衬词衬腔... 皖西大别山民歌是安徽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衬词衬腔运用广泛,具有较高的艺术研究价值。文章首先通过衬词和衬腔两个方面,阐述皖西大别山民歌中衬词衬腔多彩的艺术类型;其次,从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两个视角展开论述,进一步呈现衬词衬腔在皖西大别山民歌中所具备的多样化音乐形式、红色历史文化要素,以及浓郁的地域色彩、完美的音乐形象、多彩的表现手法等方面的艺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西大别山民歌 衬词衬腔 音乐形象
下载PDF
大别山民歌演唱人才培养
14
作者 韩冰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音乐与舞蹈学院韩冰副教授2021年获批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大别山民歌演唱人才培养”(2020-A-05-(021)-381)。大别山民歌是流行于大别山区的传统民歌,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别山民歌演唱人才... 音乐与舞蹈学院韩冰副教授2021年获批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大别山民歌演唱人才培养”(2020-A-05-(021)-381)。大别山民歌是流行于大别山区的传统民歌,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别山民歌演唱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以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为依托,整合各种艺术创作资源、舞台演出资源、学术研究资源,使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与地域特色的演唱体系相结合,实现大别山民歌演唱人才在演唱专业能力、演唱审美意识、国际视野等层面的全面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人才培养 民歌演唱 国家艺术基金 舞台演出 大别山民歌 演唱审美 传统民歌 艺术创作
下载PDF
大别山民歌
15
作者 《江淮文史》 2021年第1期170-170,共1页
大别山民歌主要流行于安徽皖西地区,多以山歌、茶歌、秧歌、排歌、小调、劳动号子为主。大别山民歌在音乐上传承上古时期部落的民谣,曲调豪迈高亢;内容上时间跨度极大,有反映古代时期历史事件的民歌,也有体现近代时期革命、劳动、生活... 大别山民歌主要流行于安徽皖西地区,多以山歌、茶歌、秧歌、排歌、小调、劳动号子为主。大别山民歌在音乐上传承上古时期部落的民谣,曲调豪迈高亢;内容上时间跨度极大,有反映古代时期历史事件的民歌,也有体现近代时期革命、劳动、生活等发展面貌的民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号子 大别山民歌 近代时期 排歌 皖西地区 山歌 上古时期 时间跨度
下载PDF
皖西大别山民歌研究现状
16
作者 缪志娟 《黄河之声》 2018年第5期8-9,共2页
皖西大别山民歌于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加大,使得众多学者在传承、保护皖西大别山民歌中也付诸了更多热情。本文通过对有关文献资料的搜集,对皖西大别山民歌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整理出... 皖西大别山民歌于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加大,使得众多学者在传承、保护皖西大别山民歌中也付诸了更多热情。本文通过对有关文献资料的搜集,对皖西大别山民歌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整理出该地区民歌的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西 大别山民歌 非物质文化遗产 研究现状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大别山革命历史民歌融入高校音乐教育的理论阐释
17
作者 刘燕 《时代人物》 2024年第28期0016-0019,共4页
大别山革命历史民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 化、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挥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新文科背景下 大别山革命历史民... 大别山革命历史民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 化、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挥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新文科背景下 大别山革命历史民歌融入高校音乐教育起到了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提升艺术素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本 文将从以下四点进行详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大别山革命历史民歌 音乐教育
下载PDF
安徽大别山民歌活态传承现状、意义与路径——基于场域理论的研究
18
作者 李姗姗 《蚌埠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28-32,共5页
安徽大别山民歌植根于皖西独特的文化土壤中,它的传承具有民俗文化学、民族音乐学意义,也有利于激发大别山民歌的内在活力。在时代变迁中,安徽大别山民歌的传承场域也发生了重大改变,实现其活态传承,需要依托多元场域发挥多元主体的作... 安徽大别山民歌植根于皖西独特的文化土壤中,它的传承具有民俗文化学、民族音乐学意义,也有利于激发大别山民歌的内在活力。在时代变迁中,安徽大别山民歌的传承场域也发生了重大改变,实现其活态传承,需要依托多元场域发挥多元主体的作用。基于场域理论,提出安徽大别山民歌活态传承的几大路径:固本守源,激发自然场域中的传承活力;教化弘声,发挥学校场域的系统传承力量;网联四方,释放网络社群的传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大别山民歌 活态传承 自然场域 学校场域 网络社群场域
下载PDF
大别山革命历史民歌融入高校音乐教育的创新性传唱路径研究
19
作者 刘燕 《河北画报》 2024年第22期100-102,共3页
大别山革命历史民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习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挥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本文以大别山革命历史民歌为研究对象,... 大别山革命历史民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习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挥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本文以大别山革命历史民歌为研究对象,将从校内和校外两大方面阐述大别山革命历史民歌融入高校音乐教育的创新性传唱路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大别山革命历史民歌 音乐教育 传唱路径
下载PDF
音乐地理学视域下的大别山民歌保护与传承
20
作者 何鑫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6期I0013-I0014,共2页
大别山民歌作为大别山地区的音乐文化载体,深受特定地理环境的影响,其创作、传播及传承发展过程皆真实反映了当地人的审美倾向和行为意识。大别山民歌作为大别山地区最淳朴、普及面最广的原生态音乐形式,其历史悠久,文化特色鲜明。
关键词 行为意识 文化载体 大别山民歌 大别山地区 原生态音乐 审美倾向 音乐地理学 保护与传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