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王马先蒿苯丙素类含量测定及有效部位抗疲劳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褚洪标 张志华 +1 位作者 陈冬 王茜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54-760,共7页
建立了大王马先蒿中红景天苷、毛蕊花苷、异毛蕊花苷、米团花苷A、紫地黄苷D和角胡麻苷等6种苯丙素类成分的测定方法,并利用大孔吸附树脂制备有效部位,评价有效部位的抗疲劳、耐缺氧活性。采用ZORBAX-C18(4.6 mm×150 mm,5μm)色... 建立了大王马先蒿中红景天苷、毛蕊花苷、异毛蕊花苷、米团花苷A、紫地黄苷D和角胡麻苷等6种苯丙素类成分的测定方法,并利用大孔吸附树脂制备有效部位,评价有效部位的抗疲劳、耐缺氧活性。采用ZORBAX-C18(4.6 mm×150 mm,5μm)色谱柱,以水(A)-甲醇(B)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10 min,63%A;10~10.5 min,63%→58%A;10.5~40 min,58%A),流速1 m L/min,检测波长0~4 min为275 nm,4~40 min为330nm,柱温35℃,进样量10μL;利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梯度洗脱方法,制备苯丙素类成分有效部位,通过小鼠负重游泳、耐缺氧模型,观察不同剂量组小鼠力竭游泳时间及密闭缺氧存活时间。结果表明6种苯丙素类成分进样量分别在2.10~8.40、13.60~54.40、0.93~3.72、0.53~2.12、1.50~6.00、0.37~1.28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n=6)均在98%~102%范围内。有效部位制取率为0.62%,6种苯丙素类成分总含量达到65%以上。高、中、低剂量组小鼠的力竭时间和缺氧存活时间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本实验分析方法准确、简便、重复性好,可作为大王马先蒿中6种苯丙素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苯丙素有效部位能延长小鼠游泳时间,并明显延长小鼠在常压缺氧的存活时间,增强小鼠耐缺氧能力,提示大王马先蒿具有促进恢复和消除疲劳及提高运动能力的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王马先蒿 苯丙素类 高效液相色谱法 有效部位 抗疲劳 耐缺氧
下载PDF
大王马先蒿云南五个居群遗传变异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文丽 高连明 +1 位作者 王红 李德铢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3-260,共8页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子标记方法,对大王马先蒿(PedicularisrexL.)分布在云南中甸、丽江、大理、武定和昆明的5个居群(其中中甸居群有3个亚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王马先蒿居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子标记方法,对大王马先蒿(PedicularisrexL.)分布在云南中甸、丽江、大理、武定和昆明的5个居群(其中中甸居群有3个亚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王马先蒿居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多态位点百分率P、Shannon表型多样性指数I和Nei的基因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82.0%、0.361和0.240,遗传多样性水平与居群的地理分布范围相关;大王马先蒿居群间的遗传变异较高,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居群之间,而不是居群内部;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747,遗传分化明显,居群间基因交流较少。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居群间的相对地理距离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对云南西北部中甸居群的3个亚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与海拔高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居群间遗传变异较高可能是由于大王马先蒿为短命多年生植物,繁育系统为混交型,且自交占较大比例等原因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王马先蒿 居群 遗传变异 地理分布 云南
下载PDF
大王马先蒿的传粉综合征状及其生物地理学意义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红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8年第9期781-785,共5页
对云南西北部中甸和昆明黑龙潭的大王马先蒿(PedicularisrexClarkeC.B)的不同居群进行了传粉生物学观察。大王马先蒿花为黄色,花冠短管、无喙、具二齿、无蜜腺,是一种原始的花冠类型。该种由红腹熊蜂(Bo... 对云南西北部中甸和昆明黑龙潭的大王马先蒿(PedicularisrexClarkeC.B)的不同居群进行了传粉生物学观察。大王马先蒿花为黄色,花冠短管、无喙、具二齿、无蜜腺,是一种原始的花冠类型。该种由红腹熊蜂(BombusfriseanusSkorikov)和明亮熊蜂(BombuslucorumL.)的工蜂在直立的位置上,通过震动花粉背触式传粉;同时也观察到红腹熊蜂的工蜂在倒悬的位置上,通过震动花粉腹触式传粉。熊蜂的工蜂在大王马先蒿上的这两种传粉综合征状的发现,可能是仅存在于马先蒿原始类型中的一种特殊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王马先蒿 传粉综合征状 生物地理学
下载PDF
大王马先蒿对四氯化碳诱导肝纤维化小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春雷 吴新玉 +4 位作者 王栋 陆倩 董莉 张金娟 廖尚高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23-429,共7页
目的探讨大王马先蒿对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秋水仙碱(0.1 mg·kg^(-1))组及大王马先蒿小(200 mg·kg^(-1))、中(400 mg·kg^(-1))、大(800 mg·kg^(-1))剂量组,每组10只... 目的探讨大王马先蒿对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秋水仙碱(0.1 mg·kg^(-1))组及大王马先蒿小(200 mg·kg^(-1))、中(400 mg·kg^(-1))、大(800 mg·kg^(-1))剂量组,每组10只;通过腹腔注射四氯化碳(CCl_(4),1 mL·kg^(-1))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并于第5周开始灌胃给药,每天1次,持续至第12周结束;末次给药后1 h,麻醉眼球取血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及IV型胶原(Ⅳ-C)水平,处死小鼠并取出脏器,计算小鼠脏器系数,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组织TGF-β_(1),Smad3,α-SMA及Collagen Ⅰ表达,苏木精-伊红(HE)和马松(Masson)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形态。结果模型对照组小鼠皮毛竖立,活动减少,反应迟缓,大王马先蒿组小鼠一般状态好于模型对照组,反应较敏捷,皮色白有光泽。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大王马先蒿各剂量均能显著改善CCl_(4)所致小鼠肝组织的肝纤维化程度,显著降低血清ALT、AST、HA、LN、PCⅢ及Ⅳ-C水平(P<0.01),显著下调TGF-β_(1),Smad3,α-SMA及Collagen Ⅰ蛋白表达(P<0.01)。结论大王马先蒿对CCl_(4)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抑制TGF-β_(1)/Smad信号通路及下调α-SMA和Collagen Ⅰ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王马先蒿 肝纤维化 TGF-β_(1)/Smad信号通路 Α-SMA Collagen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