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58篇文章
< 1 2 16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高压预处理紫苏蛋白与大豆蛋白复配蛋白肉的工艺条件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丹 李河 +2 位作者 周松华 李会珍 侯天宇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4,共7页
利用超高压(ultra-high pressure,UHP)技术预处理紫苏蛋白与大豆蛋白复配蛋白肉,并利用正交实验探究其最佳工艺条件。采用UHP预处理技术,以紫苏蛋白和大豆蛋白等质量比复配为主要原料,谷朊粉、淀粉、牛肉香精和魔芋胶等为辅料制备新型... 利用超高压(ultra-high pressure,UHP)技术预处理紫苏蛋白与大豆蛋白复配蛋白肉,并利用正交实验探究其最佳工艺条件。采用UHP预处理技术,以紫苏蛋白和大豆蛋白等质量比复配为主要原料,谷朊粉、淀粉、牛肉香精和魔芋胶等为辅料制备新型复合植物蛋白肉。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水分添加量、魔芋胶添加量和UHP压力对蛋白肉产品的咀嚼性、硬度、弹性、黏弹性、蒸煮和解冻特性的影响。复配蛋白肉的最佳工艺条件(以干基计)为水分添加量40%、魔芋胶添加量0.3%、UHP压力500 MPa。在此工艺条件下所得的紫苏蛋白复合肉与纯大豆蛋白肉相比质构性能最佳,其咀嚼性高达46.993 J,比纯大豆蛋白肉高近10倍,并且蒸煮和解冻损失率较低。该研究可为UHP的利用和紫苏蛋白肉的工艺开发提供初步的科学思路,为植物蛋白肉的机制与工艺研究提供一定理论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 紫苏蛋白 大豆蛋白 蛋白 质构特性 工艺优化
下载PDF
利用乳酸乳球菌发酵大豆蛋白产低聚肽的研究
2
作者 卢美欢 仝泽方 +2 位作者 马英辉 张美丽 李利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共7页
筛选可以发酵分解大豆蛋白的食源性微生物,对分解产生的多肽进行分子量分析,通过分离纯化获得低聚肽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从自制泡菜中分离到一株食源性乳酸菌PZ1,经形态和16S rDNA鉴定为乳酸乳球菌;全基因组分析PZ1菌株具有... 筛选可以发酵分解大豆蛋白的食源性微生物,对分解产生的多肽进行分子量分析,通过分离纯化获得低聚肽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从自制泡菜中分离到一株食源性乳酸菌PZ1,经形态和16S rDNA鉴定为乳酸乳球菌;全基因组分析PZ1菌株具有多种肽酶和蛋白酶基因,具备分解蛋白的潜在能力;利用PZ1发酵大豆分离蛋白,采用凝胶渗透色谱分析发酵产生的多肽,分子量1000 Da以下占比达85%;通过超滤纯化获得300~1000 Da的低聚肽;研究大豆低聚肽的抗氧化活性,发现低聚肽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均有较好的清除作用,浓度为2 mg/mL时,清除率分别为79.31%、78.27%和84.62%。因此乳酸乳球菌PZ1能够高效降解大豆蛋白,可作为益生菌应用于大豆功能产品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乳球菌 大豆蛋白 低聚肽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微波条件下大豆蛋白-绿原酸复合物的理化及结构特性
3
作者 高雪丽 马梦龙 +3 位作者 李光辉 王永辉 何胜华 郭卫芸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9-127,共9页
为探究微波条件下绿原酸对大豆蛋白理化性质和结构特性的影响,采用微波处理大豆蛋白-绿原酸复合物,分析其溶解度、持水性、乳化性、持油性和起泡性的变化,进而对其晶体结构进行表征并观察颗粒形态。结果表明:添加绿原酸使大豆蛋白的溶... 为探究微波条件下绿原酸对大豆蛋白理化性质和结构特性的影响,采用微波处理大豆蛋白-绿原酸复合物,分析其溶解度、持水性、乳化性、持油性和起泡性的变化,进而对其晶体结构进行表征并观察颗粒形态。结果表明:添加绿原酸使大豆蛋白的溶解度、持油性、起泡性降低,分别为290.55μg/mL,269.70%,143.67%,而泡沫稳定性和乳化性升高,分别为21.67%和43.00%;在功率700 W下微波处理5 min,可使大豆蛋白-绿原酸复合物的溶解度、持油性、泡沫稳定性和乳化性升高,分别达到368.00μg/mL,402.51%,156.30%和52.67%,而持水性降低至432.88%。大豆蛋白-绿原酸复合物结构分析结果显示,衍射峰强度和结晶度下降,并出现新的衍射峰,粒径明显减小,表面粗糙,凹凸不平,结构向内部卷曲,且受微波作用影响明显。结论:微波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因多酚加入而引起的蛋白质溶解性和持油性的降低,微波条件下加入绿原酸能有效改善大豆蛋白的起泡性和乳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绿原酸 大豆蛋白 理化性质 结构特征 相互作用
下载PDF
大豆蛋白基素肉预制菜贮藏品质分析及其货架期预测 被引量:1
4
作者 孙莹 王龙 +1 位作者 周斌 朱秀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300-307,共8页
为满足消费者对营养健康、风味多样的方便食品较高的需求,以高湿挤压大豆蛋白肉为原料开发了传统菜肴宫保鸡丁的仿真预制菜(The prepared dish Kung Pao Chicken with soy protein artificial meat,SPAM-KPC),并比较了不同贮藏温度(4、2... 为满足消费者对营养健康、风味多样的方便食品较高的需求,以高湿挤压大豆蛋白肉为原料开发了传统菜肴宫保鸡丁的仿真预制菜(The prepared dish Kung Pao Chicken with soy protein artificial meat,SPAM-KPC),并比较了不同贮藏温度(4、25和37℃)下SPAM-KPC贮藏品质的变化。以菌落总数为影响产品货架期的关键品质因子,建立了SPAM-KPC的货架期预测模型。结果发现:三种温度下贮藏15 d的SPAM-KPC样品菌落总数从0.67 lg(CFU/g)分别增长至2.73、3.37、4.33 lg(CFU/g);pH(从6.22分别下降至5.98、5.87和5.69)和感官得分(从25.12分别下降至22.67、19.52和16.84)逐渐降低;SPAM-KPC样品颜色逐渐加深,硬度和弹性降低。三种贮藏温度下SPAM-KPC产品的货架期分别为28、20和17 d。表明4℃低温贮藏是SPAM-KPC产品的最佳贮藏温度。本研究为植物基蛋白肉在预制菜加工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 植物肉 预制菜 贮藏品质 货架期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表面展示氨肽酶的构建及协同水解大豆蛋白
5
作者 袁晓黎 李青云 +3 位作者 刘幽燕 李进 白雪 唐爱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66-1473,共8页
氨肽酶是蛋白质深度水解的重要协同酶,但游离酶使用成本高且稳定性差,限制了其工业化应用。本研究利用表面展示技术将来源于铜绿假单胞菌GF31的氨肽酶基因Aps展示到Bacillus subtilis WB800N芽孢的表面,构建了一种易分离且稳定性好的新... 氨肽酶是蛋白质深度水解的重要协同酶,但游离酶使用成本高且稳定性差,限制了其工业化应用。本研究利用表面展示技术将来源于铜绿假单胞菌GF31的氨肽酶基因Aps展示到Bacillus subtilis WB800N芽孢的表面,构建了一种易分离且稳定性好的新型全细胞生物催化剂。通过免疫荧光分析,证明氨肽酶在芽孢表面正确表达。在最适反应温度60℃、pH=9.0的条件下,氨肽酶活力最高可达75.61U/g芽孢。将表面展示氨肽酶协同碱性蛋白酶水解大豆蛋白,在60℃、碱性蛋白酶与表面展示氨肽酶加入比例为2∶1、水解pH先为10.0后为9.0的条件下,水解5.0%的大豆蛋白8h,水解度最高可达55.50%,分别是表面展示氨肽酶与碱性蛋白酶单独水解时的3.3倍、1.5倍。同时16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大幅度提升,其中疏水性氨基酸亮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含量分别增加19.21mg/L、8.59mg/L和16.77mg/L,鲜味氨基酸谷氨酸、天冬氨酸含量增加13.98mg/L和4.11mg/L,说明表面展示氨肽酶在蛋白质的深度水解及对蛋白水解液脱苦、增鲜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肽酶 表面展示 枯草芽孢杆菌 大豆蛋白 协同水解
下载PDF
尿素-乙二醛树脂改性大豆蛋白胶黏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6
作者 杨舜尧 李奇恒 +3 位作者 张俊 夏炎 杜官本 邓书端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118,共8页
以尿素-乙二醛(UG)树脂和大豆分离蛋白(SPI)为主要原料制备大豆蛋白胶(SUG),并对其固体含量、黏度、表面张力系数、接触角及胶合性能进行测试;利用XPS、FT-IR和^(13)C NMR对合成的SUG的结构进行表征;采用DSC及DMA对SUG的固化性能进行测... 以尿素-乙二醛(UG)树脂和大豆分离蛋白(SPI)为主要原料制备大豆蛋白胶(SUG),并对其固体含量、黏度、表面张力系数、接触角及胶合性能进行测试;利用XPS、FT-IR和^(13)C NMR对合成的SUG的结构进行表征;采用DSC及DMA对SUG的固化性能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后大豆蛋白胶的固体含量、黏度、表面张力系数及接触角随着SPI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其中黏度的变化最显著;合成大豆蛋白胶中主要含有C—C、C—O—C、C=O、C=N、C=O等官能团;结合^(13)C NMR及FT-IR分析结果,可以得出UG树脂与SPI二者之间产生了交联;当SPI用量为30 g,UG树脂用量为50 g时,制备的大豆蛋白基胶黏剂性能较佳且固化后储能模量较大,为4082 MPa,在160和180℃热压温度下制备的胶合板冷水24 h湿强度分别为1.23和1.48 MPa,热水3 h湿强度分别为1.05和1.22 MPa,远大于国家标准GB/T 9846—2015对II类胶合板的要求,且具备一定的耐沸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乙二醛树脂 大豆蛋白胶黏剂 表征 胶合强度
下载PDF
改性大豆蛋白胶黏剂制备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7
作者 胡尹春 毕海明 +4 位作者 魏任重 李新功 卿彦 李湘洲 李兆双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12-1915,共4页
目前人造板生产中大量使用的甲醛基树脂胶黏剂已成为室内甲醛污染的首要来源,极大影响着人们的健康与工作、生活质量。近些年来,大豆蛋白胶黏剂因其无毒、可生物降解、成本低、加工方便等优点,在木材胶黏剂领域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相... 目前人造板生产中大量使用的甲醛基树脂胶黏剂已成为室内甲醛污染的首要来源,极大影响着人们的健康与工作、生活质量。近些年来,大豆蛋白胶黏剂因其无毒、可生物降解、成本低、加工方便等优点,在木材胶黏剂领域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相较于目前广泛商用的酚醛树脂、脲醛树脂等商用的醛基胶黏剂,大豆蛋白胶黏剂存在胶合强度低、耐水性和防霉性能差等缺陷。针对上述问题,采用交联改性、共混改性、结构改性、水解酶改性和填充改性等物理化学手段对大豆蛋白胶黏剂进行功能化改性进而提升其性能是目前常用的手段。本文综述了不同的功能改性大豆蛋白胶黏剂的方法,总结了不同改性方法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胶黏剂 改性 胶合强度 耐水性
下载PDF
大豆蛋白和大豆肽对小鼠焦虑样行为的作用研究
8
作者 李雯晖 王敏 +3 位作者 李赫 王俊茹 奚宇 刘新旗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50,80,共11页
为研究大豆蛋白和大豆肽对慢性不可预测轻度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诱导的小鼠焦虑样行为的影响,选用40只6~7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大豆蛋白组和大豆肽组。通过CUMS诱导小鼠产生焦虑样行... 为研究大豆蛋白和大豆肽对慢性不可预测轻度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诱导的小鼠焦虑样行为的影响,选用40只6~7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大豆蛋白组和大豆肽组。通过CUMS诱导小鼠产生焦虑样行为,并在第53天进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第54天收集脑组织样本检测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情况、炎症因子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水平,以及BDN F-Trk B-CREB通路上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CUMS可使小鼠在开臂中的时间和进入开臂的次数占比显著降低,Ib a-1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增加,I L-1β水平显著上升,BDNF、p-TrkB、p-CREB表达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大豆蛋白组中小鼠进入开臂的次数占比为模型组的1.4倍,同时I L-6、I L-1β、TN F-α和IF N-γ水平分别降低了21.5%、34.2%、10.9%和32.5%,BDNF蛋白表达提高了39.8%(P<0.05)。大豆肽组中小鼠在开臂中的时间和进入开臂的次数分别为模型组的2.0倍和1.4倍,同时小鼠海马区、CA1和CA3区Ib a-1阳性细胞数量分别下降了39.0%、43.2%和40.8%,I L-10水平提高了23.3%,I L-1β和TN F-α水平分别降低了26.8%和13.7%,BDNF水平提高了22.0%,BDNF和p-TrkB蛋白表达分别提高了63.0%和42.5%(P<0.05)。研究结果表明,大豆蛋白和大豆肽营养干预均可缓解神经炎症、增强神经营养功能,从而发挥抗焦虑活性,其中大豆肽效果更佳。研究旨在为抗焦虑食品的研发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 大豆 焦虑症 神经炎症 BDN F-Trk B-CREB通路
下载PDF
大豆蛋白对不同晶型淀粉理化特性的影响
9
作者 魏宇君 肖华西 +2 位作者 林亲录 李乐 杨文杰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4-263,共10页
以3种晶型的淀粉即大米淀粉(A型)、马铃薯淀粉(B型)、豌豆淀粉(C型)为原料,探究大豆蛋白对不同晶型淀粉理化特性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快速黏度分析仪和差示量热扫描仪、模拟体外消化等手段分析处理前、后淀粉的结... 以3种晶型的淀粉即大米淀粉(A型)、马铃薯淀粉(B型)、豌豆淀粉(C型)为原料,探究大豆蛋白对不同晶型淀粉理化特性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快速黏度分析仪和差示量热扫描仪、模拟体外消化等手段分析处理前、后淀粉的结构、功能及消化特性。结果表明,大豆蛋白对不同晶型的淀粉作用后,O-H伸缩振动的吸收峰向更高方向偏移,T0、Tp的值均增加,糊化温度均升高。与大豆蛋白作用后,大米淀粉的RDS含量下降至37.56%,马铃薯淀粉的RDS含量下降至7.48%,豌豆淀粉的RDS含量下降至9.23%。整体表现为颗粒聚集程度加强,热稳定性提高,结构稳定性增强和消化性降低。不同晶型淀粉间结构的差异性为:A型淀粉表现出结晶区有序性更高,不易老化的特性;B型淀粉表现出更易糊化,消化性降低幅度更大的特性;C型淀粉表现为复合后形成类似“丝状”的结构。上述结果说明,蛋白对不同晶型淀粉作用后对特性的改善起到了作用,且不同晶型淀粉之间的表现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 淀粉 晶型 理化特性
下载PDF
自由基法多酚共价结合对大豆蛋白基乳液凝胶特性的影响
10
作者 孟甘露 楚玉南 +3 位作者 吴仪 王菊兵 金花 许晶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31,共9页
将阿魏酸(ferulic acid,FA)与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通过自由基法共价结合后制备葡萄糖酸内酯(gluconolactone,GDL)诱导的乳液凝胶,探究FA自由基法共价结合对SPI结构、乳液特性、乳液凝胶特性的影响。通过大豆分离蛋白... 将阿魏酸(ferulic acid,FA)与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通过自由基法共价结合后制备葡萄糖酸内酯(gluconolactone,GDL)诱导的乳液凝胶,探究FA自由基法共价结合对SPI结构、乳液特性、乳液凝胶特性的影响。通过大豆分离蛋白-阿魏酸(soy protein isolate-ferulic acid,SFA)乳液凝胶的分子间作用力、质构特性及持水性的分析,确定FA结合的最佳添加量为150μmol/g(相对于SPI质量)。在此条件下,光谱分析显示,FA对SPI有荧光猝灭作用,FA结合后SPI的β-折叠含量下降,α-螺旋含量、β-转角含量和无规卷曲含量上升。SFA乳液的Zeta电位绝对值、界面蛋白含量增大,平均粒径、表观黏度减小。SFA乳液凝胶的终存储模量(G’)升高,低场核磁共振测定中弛豫时间和峰比例变化表明SFA乳液凝胶水合特性更佳;SFA乳液凝胶具有更加均匀致密的多孔网络结构。结果显示,经150μmol/gFA自由基法共价结合的SPI具有制备乳液凝胶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魏酸 多酚共价结合 大豆蛋白 凝胶性能 乳液凝胶
下载PDF
大豆蛋白乳液凝胶研究进展
11
作者 陶然 李高林 +1 位作者 范蓓 王凤忠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106,共12页
近年来,乳液凝胶由于其独特的三维网状结构,具有保护生物活性成分、替代固体脂肪等功能,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行业。大豆蛋白作为一种天然的植物蛋白,其制备的乳液凝胶具有稳定性好、包封率高等优点,可作为生物活性物质包... 近年来,乳液凝胶由于其独特的三维网状结构,具有保护生物活性成分、替代固体脂肪等功能,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行业。大豆蛋白作为一种天然的植物蛋白,其制备的乳液凝胶具有稳定性好、包封率高等优点,可作为生物活性物质包埋和缓释的载体。然而,单一大豆蛋白通过加热、酶处理等方式形成的乳液凝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与其他物质结合,构建更稳定致密的乳液凝胶体系。本文系统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大豆蛋白乳液凝胶的相关研究进展,分析了大豆蛋白及其复合基质的乳液凝胶形成机理,阐述了不同凝胶成分、粒径以及加热、pH等内部和外界因素对其功能特性的影响,总结了大豆蛋白乳液凝胶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以期为大豆蛋白乳液凝胶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 乳液凝胶 影响因素 应用
下载PDF
大豆蛋白肽-微量元素螯合物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12
作者 鲍彤彤 崔海燕 +4 位作者 段然 纪龙翔 吕向云 高乐 吴信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70-174,共5页
有机螯合的微量元素通常作为一种易于被机体吸收的补充剂。为了制备高纯度的有机微量元素螯合物,该研究以大豆浓缩蛋白为起始物,通过酶解/螯合等方式稳定生产了微量元素螯合物。通过评价不同酶解时间和不同金属盐条件下产物螯合率的变化... 有机螯合的微量元素通常作为一种易于被机体吸收的补充剂。为了制备高纯度的有机微量元素螯合物,该研究以大豆浓缩蛋白为起始物,通过酶解/螯合等方式稳定生产了微量元素螯合物。通过评价不同酶解时间和不同金属盐条件下产物螯合率的变化,确定了最优工艺流程。制备的大豆蛋白肽-微量元素螯合物金属含量>14%,粗蛋白含量>28%,螯合率均高于98%,螯合纯度高。将产物通过形态学、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不同金属盐的螯合作用导致大豆蛋白肽的表面形态有较大差异。红外光谱显示大豆蛋白肽的—COO键和N—H键均参与了与微量元素的结合,不同微量元素的红外图谱也不相同,其中铁对大豆蛋白肽的亲和能力最强。研究结果可以为不同金属盐与蛋白副产物的相互作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 微量元素 螯合 生物利用率
下载PDF
大豆蛋白稳定乳液油凝胶的制备及其在肉糜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卉 邵东旭 陈献达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3期131-136,共6页
以大豆蛋白为稳定剂,葵花籽油为油相,通过高速剪切乳化技术制备乳液油凝胶,研究载油量、大豆蛋白浓度和热处理时间对乳液油凝胶的影响,并将乳液油凝胶应用于肉糜中替代动物脂肪。结果表明:大豆蛋白颗粒可以承载体积分数达70%的油相,且... 以大豆蛋白为稳定剂,葵花籽油为油相,通过高速剪切乳化技术制备乳液油凝胶,研究载油量、大豆蛋白浓度和热处理时间对乳液油凝胶的影响,并将乳液油凝胶应用于肉糜中替代动物脂肪。结果表明:大豆蛋白颗粒可以承载体积分数达70%的油相,且在大豆蛋白浓度超过1%的条件下,能形成稳定的乳液油凝胶,其粒径随着大豆蛋白浓度的增加而略微变小。乳液油凝胶经80℃热处理后,粒径大小随加热时间基本不变,显示良好的热稳定性。流变分析表明乳液油凝胶的黏度随剪切速率升高而下降,不同加热时间下的储能模量均比损耗模量高,表明乳液形成了弹性的类凝胶网络,且加热处理45 min的乳液油凝胶黏弹性最为突出。肉糜经高温蒸煮后,肉糜蒸煮得率随乳液油凝胶替代比例的升高而提高,当乳液油凝胶完全替代猪油脂时,油脂和水分的渗出率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 乳化 乳液油凝胶 肉糜 替代比例
下载PDF
大豆蛋白的制取及其在肉制品中的应用特性 被引量:8
14
作者 唐裕芳 《肉类工业》 2000年第4期39-40,共2页
大豆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蛋白质含量最高,约40 %,其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尤其是人体必需而又不能自身合成的各种氨基酸,含量接近或高于FAO/WHO建议的理想构成,高于FNB标准,不同加工方法对大豆蛋白的必须氨基酸含量... 大豆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蛋白质含量最高,约40 %,其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尤其是人体必需而又不能自身合成的各种氨基酸,含量接近或高于FAO/WHO建议的理想构成,高于FNB标准,不同加工方法对大豆蛋白的必须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影响,并且赖氨酸和色氨酸含量很高,不失为一种优质的植物蛋白,在人们的膳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在人们可应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将脱脂豆粕加工成各种大豆蛋白制品,如:浓缩大豆蛋白、分离大豆蛋白、组织化大豆蛋白等。大豆蛋白由于有许多优良的功能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多种食品体系中,如:肉类食品、焙烤食品、乳制品、饮料等,其中用量最大的是肉制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 制取 肉制品 应用 浓缩大豆蛋白 分离大豆蛋白 功能特性
下载PDF
大豆蛋白功能碳量子点的制备
15
作者 刘一鸣 房莹 +1 位作者 张会清 庞久寅 《生物质化学工程》 CAS 2024年第4期39-42,共4页
以大豆蛋白为原料一步水热法合成了碳量子点。采用正交试验分析了不同条件对碳量子点产率的影响,并对碳量子点进行了表征。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表征结果显示碳点表面存在羧基、羟基等亲水性基团,荧光光谱确定了该碳量子点的最佳激发... 以大豆蛋白为原料一步水热法合成了碳量子点。采用正交试验分析了不同条件对碳量子点产率的影响,并对碳量子点进行了表征。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表征结果显示碳点表面存在羧基、羟基等亲水性基团,荧光光谱确定了该碳量子点的最佳激发波长为370 nm,最佳发射波长为443 nm。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热反应时间3 h、水热反应温度180℃、柠檬酸的质量2 g时,合成的大豆蛋白碳量子点产率最高,为5.7%。合成的碳量子点具有良好的水分散性和较低的生物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 碳点 荧光 水热反应
下载PDF
发酵大豆蛋白益生菌复合粉对斑马鱼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16
作者 李艺 梁燕 谢瑶 《现代食品》 2024年第11期118-124,共7页
目的:利用斑马鱼模型,研究发酵大豆蛋白益生菌复合粉(Gastro-AD大豆蛋白粉和约氏乳杆菌LJ88复配)对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给予4 dpf斑马鱼不同质量浓度的发酵大豆蛋白益生菌复合粉来确定发酵大豆... 目的:利用斑马鱼模型,研究发酵大豆蛋白益生菌复合粉(Gastro-AD大豆蛋白粉和约氏乳杆菌LJ88复配)对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给予4 dpf斑马鱼不同质量浓度的发酵大豆蛋白益生菌复合粉来确定发酵大豆蛋白益生菌复合粉对斑马鱼感染Hp抑制作用评价的最大检测浓度。以最大检测浓度的1/8、1/4、1/2和1设定4个质量浓度组进行发酵大豆蛋白益生菌复合粉对Hp抑制作用评价及肠道组织结构影响评价。结果:发酵大豆蛋白益生菌复合粉对斑马鱼感染Hp的抑制作用评价的最大检测浓度为1000μg·mL^(-1)。发酵大豆蛋白益生菌复合粉4个质量浓度组对Hp抑制率分别为45.38%(p<0.01)、50.37%(p<0.001)、64.35%(p<0.001)、64.92%(p<0.001),且优于阳性对照组;发酵大豆蛋白益生菌复合粉4个质量浓度组斑马鱼肠腔缩小明显恢复,肠道褶皱数量、肠道组织细胞形态均与正常对照组相似,并随质量浓度上升其作用增强,且优于阳性对照组。结论:Gastro-AD大豆蛋白粉和约氏乳杆菌LJ88组成的复合粉对幽门螺旋杆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大豆蛋白益生菌复合粉 幽门螺旋杆菌 斑马鱼 抑制作用
下载PDF
大豆蛋白美拉德反应风味产物在碧根果加工中的减盐应用
17
作者 邱敏 陈智琦 +3 位作者 纪虹宇 宋家臻 孙汉巨 何述栋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38,共6页
文章采用大豆蛋白水解产物制备美拉德反应风味产物,测定了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采用电子舌系统进行感官特性分析。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探究了食盐添加量、大豆蛋白美拉德反应风味产物添加量、白砂糖添加量及保湿干燥时间对碧根果产... 文章采用大豆蛋白水解产物制备美拉德反应风味产物,测定了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采用电子舌系统进行感官特性分析。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探究了食盐添加量、大豆蛋白美拉德反应风味产物添加量、白砂糖添加量及保湿干燥时间对碧根果产品感官评分的影响。结果显示,大豆蛋白美拉德反应风味产物具有鲜味特征,在调味液中添加美拉德反应风味产物之后,食盐添加量由7.5%降低至1.5%。当食盐、美拉德反应风味产物、白砂糖在调味液中的添加量分别为1.5%、15%、9.5%,保湿干燥时间为3.5 h时,碧根果产品感官评价接受度最高。该研究结果可为大豆蛋白美拉德反应风味产物在休闲坚果加工过程中的减盐应用提供理论和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碧根果 美拉德产物 大豆蛋白 减盐 调味液
下载PDF
面向吞咽障碍的大豆蛋白增稠剂润滑特性研究
18
作者 张诚 钱善华 +2 位作者 宋小飞 蒋宇靖 黄建锋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80,共7页
为探究大豆蛋白作为面向吞咽障碍患者的食品增稠剂可行性,基于流变学及摩擦学的评定方法,采用MCR301流变仪测试不同质量分数大豆蛋白溶液的流变特性,在MFT-5000磨损试验机上开展软摩擦条件下不同滑动速率时大豆蛋白润滑特性研究,并与常... 为探究大豆蛋白作为面向吞咽障碍患者的食品增稠剂可行性,基于流变学及摩擦学的评定方法,采用MCR301流变仪测试不同质量分数大豆蛋白溶液的流变特性,在MFT-5000磨损试验机上开展软摩擦条件下不同滑动速率时大豆蛋白润滑特性研究,并与常见的淀粉类、黄原胶类增稠剂的特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大豆蛋白溶液表现出弱凝胶的性质,其溶液黏度随着大豆蛋白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且经人工唾液稀释后溶液仍保持较高的黏度;在口腔软摩擦的环境下大豆蛋白溶液表现出较好的润滑特性,其摩擦因数随着大豆蛋白质量分数的增加而有所降低;与淀粉类及黄原胶类增稠剂相比,大豆蛋白溶液具有更低的摩擦因数,其研究结果为吞咽障碍的功能食品开发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 增稠剂 流变特性 软摩擦 吞咽障碍
下载PDF
大豆蛋白/聚乙烯醇共混膜的性能研究
19
作者 张海 黄勇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24年第9期22-26,36,共6页
以大豆蛋白(SPI)和聚乙烯醇1788(PVA)作为主要的成膜物质,制备了共混薄膜,研究了丙三醇及聚乙烯醇的用量对薄膜的物理性能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仪对共混膜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丙三醇和PVA的用量对共混物的成膜能力及力学性能具... 以大豆蛋白(SPI)和聚乙烯醇1788(PVA)作为主要的成膜物质,制备了共混薄膜,研究了丙三醇及聚乙烯醇的用量对薄膜的物理性能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仪对共混膜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丙三醇和PVA的用量对共混物的成膜能力及力学性能具有重要影响。丙三醇用量太少时,体系不能成膜;随着丙三醇的用量增加,共混膜的拉伸强度存在极值,断裂伸长率则在丙三醇用量大于3.0g后有显著上升。当PVA用量分别为30%和40%时,不能得到完整的薄膜;随着PVA的用量增加,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略有下降,用量达到50%后,两者均出现急剧上升,在90%时达到极大值。随着PVA的用量增加,膜的吸水率表现出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规律。PVA用量小于20%时,共混膜的析出率的变化不明显,超过20%后,析出率出现急剧下降,大于50%后又有明显上升。随着PVA的用量增加,高波数的羰基的红外振动峰出现并逐渐变大,低波数的羰基峰则逐渐减小,两者的波数均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 聚乙烯醇1788 丙三醇 共混膜
下载PDF
大豆蛋白纤维在材料制备中的应用研究
20
作者 李盛仙 李晓菲 +1 位作者 艾铭 周媛 《化纤与纺织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18-20,共3页
文章深入研究了大豆蛋白纤维的结构与形貌表征,以及其与制备工艺参数的关联性。在蛋白质分子结构方面,特别关注了β-亚单位、N-末端和C-末端等功能区域的影响,揭示了这些结构对纤维性能的决定性作用。通过X射线晶体学、原子力显微镜和... 文章深入研究了大豆蛋白纤维的结构与形貌表征,以及其与制备工艺参数的关联性。在蛋白质分子结构方面,特别关注了β-亚单位、N-末端和C-末端等功能区域的影响,揭示了这些结构对纤维性能的决定性作用。通过X射线晶体学、原子力显微镜和红外光谱等表征技术,详细呈现了大豆蛋白纤维的微观结构。在制备工艺方面,探究了酸性条件和热处理对结构的调控策略,强调了pH、温度和时间等参数在纤维形态和性能调整中的关键性。最后,通过总结结论,展望了未来在新型表征技术应用和生物可降解材料领域的研究方向。这一深入剖析为大豆蛋白纤维的可持续应用提供了全面理论支持,为其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纤维 分子结构 制备工艺 生物可降解材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