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0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运河名称溯源与中国大运河国际话语体系
1
作者 王健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1期60-78,共19页
近年来流行一种说法,“大运河”之名源于1958年淮阴生产的“大运河”牌香烟。这是没有根据的,大运河名称由来已久,多指元代以来形成的京杭大运河。最早称呼“大运河”的是欧美人,几百年来西方人用伟大、雄伟壮丽称呼长城和大运河。我国... 近年来流行一种说法,“大运河”之名源于1958年淮阴生产的“大运河”牌香烟。这是没有根据的,大运河名称由来已久,多指元代以来形成的京杭大运河。最早称呼“大运河”的是欧美人,几百年来西方人用伟大、雄伟壮丽称呼长城和大运河。我国多称“运河”,晚清民国也开始称呼“大运河”,同时继续称“运河”,也偶尔称“中国大运河”。2013年,国家文物局将“中国大运河”作为遗产名称写入申遗文本,赋予其新的含义。万里长城或长城是中国古代文献的名称,西方话语强调了伟大防御功能,翻译则入乡随俗,沿用了中国传统的名称,体现其线形长度特征。运河是中国古代文献通称,受西方影响,近代以后“大运河”名称渐为中国学术界和社会接受并采用,现在已经成为最常用的名称。直译“大运河”凸显了大运河的博大精深:国家工程、庞大的水运体系和举世无双的体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河 大运河 中国大运河 名称溯源 国际话语体系
下载PDF
多维空间视角下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明 李婷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2期28-37,共10页
随着国家文化公园先后进入建设关键期,如何高质量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为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从多维空间视角比较研究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对于高质量推进两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尝试分别从地理空间... 随着国家文化公园先后进入建设关键期,如何高质量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为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从多维空间视角比较研究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对于高质量推进两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尝试分别从地理空间、文化空间、文化认同“想象空间”视角对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了利用地理空间特点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思路,在总结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文化空间建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文化空间建构思路,并从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认同“想象空间”视角提出了两大国家文化公园需要重点建构的“想象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 地理空间 文化空间 “想象空间”
下载PDF
大运河沿线省市文旅商产业融合发展研究——基于耦合协调、时空演进与发展路径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崇献 孙静 +1 位作者 张嘉豪 牛佳鑫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4年第6期935-945,共11页
推动大运河沿线省市文旅商产业融合和高质量发展,是有效衔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通过构建文旅商产业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大运河沿线省市2012-2020年文旅商产业耦合协调度,分析空间演化特征和影响路径。研究发现:研究期内大运河... 推动大运河沿线省市文旅商产业融合和高质量发展,是有效衔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通过构建文旅商产业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大运河沿线省市2012-2020年文旅商产业耦合协调度,分析空间演化特征和影响路径。研究发现:研究期内大运河沿线省市文旅商融合水平整体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文旅商融合水平不同,且具有空间集聚性;在政策保障基础上及文旅商相关因素影响下,文旅商产业通过交叉、渗透和重组,从而实现产业协同发展形成文旅商产业综合体。因此,应采取差异化文旅商融合发展策略,以区域协同发展为基础,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推动大运河沿线省市形成全域统筹、区域协同的文旅商融合发展格局,实现大运河沿线省市经济社会文化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沿线省市 文旅商融合 耦合协调 时空演进 发展路径
下载PDF
大运河文化基因在沉浸体验空间中的智能转译 被引量:2
4
作者 黄心渊 韦雨君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44,I0005,共7页
京杭大运河通州段不仅是保障首都漕粮供应的经济生命线,更沉淀了京城地区亟待挖掘、开发、传承的宝贵文化资源。本文基于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文化遗产实景游戏项目实践,构建大运河文化基因谱系并梳理不同基因类型的应用原则,... 京杭大运河通州段不仅是保障首都漕粮供应的经济生命线,更沉淀了京城地区亟待挖掘、开发、传承的宝贵文化资源。本文基于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文化遗产实景游戏项目实践,构建大运河文化基因谱系并梳理不同基因类型的应用原则,阐述大运河主体基因、附着基因和混合基因在项目中所采取的应用策略。最后从感官沉浸体验、视觉奇观体验、具身参与体验和叙事情境体验四个方面,论述数字技术手段如何塑造通州大运河文旅景区的沉浸式体验空间,完成对大运河文化基因的智能数字化转译。在数智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本文旨在为文旅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提供创新视角和可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基因 智能转译 大运河 沉浸体验
下载PDF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传说叙事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铸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卫华 孙佳丰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108,共11页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包涵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中华文化符号。这个国家策略下的大规模航运工程,反映了中华民族协同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政治理念,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交融的纽带和精神品格的载体。中国大运...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包涵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中华文化符号。这个国家策略下的大规模航运工程,反映了中华民族协同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政治理念,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交融的纽带和精神品格的载体。中国大运河的传说叙事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共享的文化传统与共识的价值观念,表达了运河流域民众在长期交往和共同生活中生成的文化认同与民族情感,也提供了阐释大运河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历史渊源与文化关系的民间视角。传说的传承,是民众唤醒历史记忆、巩固文化认同的过程。在挖掘传说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文化空间体系建构和文艺创作等途径,实现大运河民间传说的当代传承与活化利用,发挥其在遗产保护、文脉传承与记忆延续方面的文化功能,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化遗产 大运河民间传说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认同 活化路径
下载PDF
大运河苏北段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现状——以宿迁市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建彦 纪峰 《市场周刊》 2024年第1期45-48,132,共5页
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带动了全球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如何借力数字技术更好地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成为学界热议的话题。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大运河苏北段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现状,文章将研究对象聚焦于宿迁市,运用... 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带动了全球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如何借力数字技术更好地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成为学界热议的话题。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大运河苏北段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现状,文章将研究对象聚焦于宿迁市,运用实地调研、人物访谈等方法,详细梳理了宿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现状。总体而言,大运河苏北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工作机制不健全、专项保护资金缺乏、数字化传播手段单一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苏北段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保护 数字化传承
下载PDF
以文旅融合促进大运河文化带流通供应链完善的策略研究——以京津冀运河段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朱群芳 杨雨昕 《供应链管理》 2024年第3期79-96,共18页
2020年我国发布的《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为相关城市发展以及有关产业更新提供了思路,运河沿线的商流在逐渐恢复和壮大。京津冀作为大运河主要流经区域,对运河文旅产业的发展也十分重视。文章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以京津冀运... 2020年我国发布的《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为相关城市发展以及有关产业更新提供了思路,运河沿线的商流在逐渐恢复和壮大。京津冀作为大运河主要流经区域,对运河文旅产业的发展也十分重视。文章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以京津冀运河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京津冀运河段文旅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针对其所存在的问题,探讨以文旅融合促进大运河文化带流通供应链完善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文化带 文化产业 旅游产业 文旅融合 流通供应链
下载PDF
演化视角下大运河遗产旅游利用的路径与机制——以中国大运河江浙段沿线城市为例
8
作者 金阳 张蕴涵 侯兵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3-70,共18页
深化文旅融合发展是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点任务,优化和创新遗产资源的旅游利用则是关键突破口。基于此,文章以中国大运河江浙段沿线13座城市为研究区域,以2010—2023年的政策文本为主要数据源,运用路径依赖理论和修正后... 深化文旅融合发展是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点任务,优化和创新遗产资源的旅游利用则是关键突破口。基于此,文章以中国大运河江浙段沿线13座城市为研究区域,以2010—2023年的政策文本为主要数据源,运用路径依赖理论和修正后的“起点-动力”假说,系统探究了大运河遗产旅游利用的演化路径与机制。研究发现:1)旅游利用路径体系由基于“文旅融合特点-遗产特点-地方特点”3个维度构成,与学术研究中的“旅游化-遗产化-全球地方化”形成逻辑共鸣;2)旅游利用路径的演进逻辑存在明显异质性,且在演化方向上出现了路径分异,表现为高赋存城市进入了路径创造,低赋存城市更易陷入路径依赖,但其中的绍兴和湖州实现了路径创造;3)演化机制上,遗产赋存构成了旅游利用的“起点”因素,城河空间关系、文旅融合发展能力、政府支持和市场需求是“动力”因素,申遗成功是外部冲击。“起点”对路径分异具有核心作用,并通过与“动力”的互补效应使得高赋存城市更有可能进入路径创造。“动力”具有能动性,不同“动力”间的互补效应和协同效应强化了高赋存城市的路径延续,并解释了低赋存城市实现路径创造的原因。申遗成功事件则通过调节作用促进了旅游利用的路径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遗产 旅游利用 路径演化 “起点-动力”假说 中国大运河江浙段
下载PDF
山东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现状及实践探索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正义 王雪玲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66-69,共4页
中国大运河是流动着的历史文化长河,是中华文明的文化符号和精神内涵。当前,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遗产,活态化传承运河文物和文化资源,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山东省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上持续发力,已经取得显著成效。... 中国大运河是流动着的历史文化长河,是中华文明的文化符号和精神内涵。当前,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遗产,活态化传承运河文物和文化资源,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山东省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上持续发力,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但仍面临重视程度存在差异、保护形势严峻、传承质量不高以及建设合力不足等挑战。山东省大运河处于“后申遗时代”,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应坚持整体统筹,保护优先,文化引领,共建共享,文旅融合等原则,推动山东省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文化带 文化资源 建设 现状 实践
下载PDF
大运河(河北段)文旅景观智慧化设计策略探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景芝 周艺 晁岱全 《现代园艺》 2024年第8期79-81,共3页
基于大运河(河北段)文旅景观开发现状和现阶段所面临的问题,探讨了在文旅景观设计中融入数字化和智慧化的设计思路,从活化策略和文旅场景构建两个角度分析整体设计策略。以运河数字信息采集与管理为基础构建线上平台,结合虚拟仿真等技... 基于大运河(河北段)文旅景观开发现状和现阶段所面临的问题,探讨了在文旅景观设计中融入数字化和智慧化的设计思路,从活化策略和文旅场景构建两个角度分析整体设计策略。以运河数字信息采集与管理为基础构建线上平台,结合虚拟仿真等技术推动运河文化的再生式保护和文化科普作为文旅景观活化策略,营造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独特旅游的地。以大运河智慧特色小镇构建核心智慧文旅服务场景,打造符合数字化、互动式和智慧化的文旅体验。旨在通过文旅景观智慧化设计策略,打造兼具创新性、影响力和个性化大运河(河北段)文旅品牌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景观 大运河 智慧景观
下载PDF
基于元宇宙的大运河虚拟文化空间场景感知与构建研究
11
作者 杨阳 乔晓鹏 张志强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53-59,共7页
基于场景理论,大运河虚拟文化空间场景可分为社会性、原真性、体验性三个一级维度和十个二级维度,大运河虚拟文化空间舒适物可分为大运河物质文化遗产类舒适物、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类舒适物、沉浸式体验类舒适物等三类。通过问卷调查... 基于场景理论,大运河虚拟文化空间场景可分为社会性、原真性、体验性三个一级维度和十个二级维度,大运河虚拟文化空间舒适物可分为大运河物质文化遗产类舒适物、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类舒适物、沉浸式体验类舒适物等三类。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大运河虚拟文化空间场景感知与用户需求进行分析,提出未来大运河虚拟文化空间场景的构建可从深度挖掘大运河文化遗产文化内涵,注重大运河文化舒适物的使用与呈现,以及多元化场景风格、服务与产品的提供等方面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文化遗产 虚拟文化空间 场景感知 文化舒适物
下载PDF
基于蓝绿基础设施的大运河四女寺枢纽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12
作者 宋凤 戴永菲 +1 位作者 吴兆敏 赵亮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5期105-111,共7页
大运河长期参与并影响沿线人居环境建设活动,由此衍生的水利枢纽工程影响着区域生态安全的维持。文中以大运河关键水利枢纽工程区域——四女寺枢纽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2023年土地利用数据,通过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景观连通性评价和最... 大运河长期参与并影响沿线人居环境建设活动,由此衍生的水利枢纽工程影响着区域生态安全的维持。文中以大运河关键水利枢纽工程区域——四女寺枢纽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2023年土地利用数据,通过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景观连通性评价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对区域蓝绿基础设施数据进行收集、分析,结果共识别出16个生态源地、15条重点潜在生态廊道与105条一般潜在生态廊道;构建“一核两心,三带四轴,多节点,多廊道”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最后,基于区域上位规划与景观空间特点提出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建议,即蓝绿整合的韧性优化、多样保护的体系优化和突破边界的协同优化。研究结果可为大运河枢纽区域文化遗产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提供循证依据,并为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 四女寺枢纽区域 蓝绿基础设施 生态安全格局
下载PDF
串珠成链 助力大运河城市焕新蝶变
13
作者 武智 刘晓宏 《群众》 2024年第20期52-53,共2页
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江苏是大运河起源地和申遗牵头城市所在省份,也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唯一重点建设区。大运河江苏段纵贯南北790公里,流经8个设区市,沟通江淮两大水系,滋养出吴韵汉... 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江苏是大运河起源地和申遗牵头城市所在省份,也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唯一重点建设区。大运河江苏段纵贯南北790公里,流经8个设区市,沟通江淮两大水系,滋养出吴韵汉风、南秀北雄的地域文化。促进大运河江苏段沿线城市“串珠成链”是推动大运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生态带、旅游带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公园 大运河 创新性发展 创造性转化 起源地 串珠 设区市 沿线城市
下载PDF
大运河的文化标识价值及其立法保护
14
作者 周刚志 孙徐恬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139,共8页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是我国的重大文化工程,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标识。中国大运河不仅是重要的水利文化遗产、线性文化遗产,也应当成为重要的文化景观遗产,承载“连通五大水系、促进区域交流、助力民族融合”等政治文化理念。当前...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是我国的重大文化工程,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标识。中国大运河不仅是重要的水利文化遗产、线性文化遗产,也应当成为重要的文化景观遗产,承载“连通五大水系、促进区域交流、助力民族融合”等政治文化理念。当前,我国大运河相关立法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国家立法和大运河水利管理、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等地方立法。为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我国应适时制定“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法”或“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管理条例”,以弘扬大运河的“中华文化标识”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文化公园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 文化遗产 立法
下载PDF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安徽段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进路研究——产品、服务与产业视角
15
作者 任唤麟 秦素贞 解华顶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随着相关规划的实施以及为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新理念新要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安徽段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应有新的进路。在摸清现状的基础上,针对遗产文化旅游价值未充分开发利用、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需要加强、文化产业发展... 随着相关规划的实施以及为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新理念新要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安徽段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应有新的进路。在摸清现状的基础上,针对遗产文化旅游价值未充分开发利用、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需要加强、文化产业发展缺乏专项规划等问题,从产品、服务与产业视角对其进路进行研究,提出应构建复合旅游体验廊道、推出一批独特体验产品,推进文化资源旅游化、塑造特色品牌体系,增强文旅服务功能、构建线上互联平台,活化利用工业遗产、创新红色旅游产品、发展体育休闲产业等,全面发力,共同推进安徽段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文化公园 大运河安徽段 文旅融合 高质量发展 进路
下载PDF
现代城市规划建设再赋能大运河文化生命力的路径研究
16
作者 单凯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71,共6页
大运河文化是一种“活”的、“发展”的、体现城市性和人民性的文化。作为一种线性文化遗产,大运河文化在沿线传统城市、村落形成过程中“滋生”、兴旺。近年来,大运河的遗产化进程进一步促进了大运河功能与价值的延伸与转化。推动大运... 大运河文化是一种“活”的、“发展”的、体现城市性和人民性的文化。作为一种线性文化遗产,大运河文化在沿线传统城市、村落形成过程中“滋生”、兴旺。近年来,大运河的遗产化进程进一步促进了大运河功能与价值的延伸与转化。推动大运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既要注重大运河文化的整体性,又要突出沿线城市河段的文化地域性,还要充分考虑到文化遗产的特殊性。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调研法,分析了城市发展对大运河文化孕育与演进的价值所在,进而梳理出大运河文化中所包含的三类文化生命力。研究结果表明,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利用,与沿线城市发展密不可分的,不仅仅体现在大运河对城市文化的单向赋能,同样体现在城市发展对大运河文化生命力的再赋能。来自京杭大运河重要河段之杭州余杭塘河的实证研究显示,可以通过现代城市的规划建设,实现对大运河文化的自然生命力、经济生命力、人文生命力等诸要素的再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 现代城市 文化生命力 再赋能 余杭塘河
下载PDF
《行走大运河》:如何打造融媒声音作品创作方法论
17
作者 叶玢 《传媒》 CSSCI 2024年第4期60-62,共3页
大运河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历史。为了更好地推广大运河文化,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制作了16集大型融媒体文化节目《行走大运河》,2022年9月15日节目上线以后获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和良好的传播效果。据央广网数据统计,上线短... 大运河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历史。为了更好地推广大运河文化,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制作了16集大型融媒体文化节目《行走大运河》,2022年9月15日节目上线以后获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和良好的传播效果。据央广网数据统计,上线短短两个月时间,节目相关话题阅读总量就达到了3268万次,全网直播播放量总计139.8万次,全网音视频播放量总计424万次。这些收听收看的数据,证明了节目的成功,也获得了很多观众的喜爱。笔者从“行走漫步”实地探索的节目模式、“文艺+新闻”结合的表现手法、邀请文化名人助力以及多平台融合传播等方面来解析节目受到诸多好评的深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媒体 传播效果 节目模式 大运河 数据统计 广播电视总台 文艺节目 文化名人
下载PDF
大运河运河站实用水文预报方案优化与应用
18
作者 杨明非 刘田田 +1 位作者 房磊 王勇成 《治淮》 2024年第2期19-20,23,共3页
以台儿庄闸为界将预报区间分成两部分,台儿庄闸泄水为上游来水,将原方案的两段马斯京根演算简化为一段马斯京根演算;将原方案中通过P+Pa~R和单位线求得的峄城大沙河和伊家河两大支流流量,转为包含在台儿庄闸控制的实测流量内,对方案进... 以台儿庄闸为界将预报区间分成两部分,台儿庄闸泄水为上游来水,将原方案的两段马斯京根演算简化为一段马斯京根演算;将原方案中通过P+Pa~R和单位线求得的峄城大沙河和伊家河两大支流流量,转为包含在台儿庄闸控制的实测流量内,对方案进行优化。优化后洪峰流量的模拟误差相比优化前略有减小,峰现时间的模拟误差相比优化前明显减小。建议单独编制邳苍分洪道林子站预报方案,作为韩庄闸至运河站预报区间的子方案;同时,于陶沟河入大运河处设站监测水位流量,探讨陶沟河小流域降雨径流关系,以进一步提高运河站洪水预报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河 实用 水文预报方案 大运河 马斯京根
下载PDF
认同理论视域下新时代大运河水文化传播研究
19
作者 张杰 王迪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17,共7页
水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大的价值导向作用,为构建积极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提供基础和动力。新时代水文化建设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在当前复杂传播环境下,水文化传播也面临困境。本研究基于认同理论... 水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大的价值导向作用,为构建积极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提供基础和动力。新时代水文化建设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在当前复杂传播环境下,水文化传播也面临困境。本研究基于认同理论,从传播学视阈考察大运河文化传播实践,对现阶段水文化传播策略进行归纳总结,发现其在传播话语权、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三个方面存在现实困境。为打破这三个方面的现实困境,应以人民为中心,优化话语权结构;构建积极认同,优化传播内容;顺应融合趋势,优化传播渠道。本文可为大运河保护与传承、水文化有效传播提供可行性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水文化 认同理论 认同建构 传播困境
下载PDF
协同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治理法治化研究
20
作者 张红侠 《理论与现代化》 2024年第3期79-89,共11页
协同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治理法治化,是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的应有之义和必由之路。要在明确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治理目标的前提下,立足大运河这个线性的复杂时空体系载体,厘清法治短板,推动全流域、跨地区、多部门的协同立法、协同... 协同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治理法治化,是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的应有之义和必由之路。要在明确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治理目标的前提下,立足大运河这个线性的复杂时空体系载体,厘清法治短板,推动全流域、跨地区、多部门的协同立法、协同执法、协同司法,保障实现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 国家文化公园 治理法治化 协同治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